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英雄-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事情,只好把徐先生请来了,徐先生本来就是体制内的人物,安排的甚是妥当,那考察团回去第二天下午,一份嘉奖令就破格下来了,随嘉奖令而来还有一副七品的顶戴,把玩着大檐帽,杨锐想到后世的万税主义,感叹道:“我大清做生意还真是好啊,税交的少还发奖状,甚至还给官做。”
虞辉祖正在喝茶,听这话差点呛出来,说道:“竟成,这大清税捐可是不少,要不我怎么把仪器馆开到这租界来,现在这只是给个顶戴,不是真的给官做,”当下拿着那嘉奖令,看了看又说道,“不过这个商务五等议员是实的,就是不知道这五等议员是干什么的。”
徐先生在一旁笑着看他们两人打趣,见问道商部议员就说道:“这是商部的会员,就如化工协会会员一般,只是商务是总管大清商务的,化工协会只是咱们自己办的。”
徐先生这一说大家倒是明白了,看来这议员还是有点权力的,只是要是提议被商部认可,那么商部一发文就是中央文件了,虽然大清执行力不敢恭维,但好歹也是国家政策啊。看来这议员一职还是要小心伺候,不可怠慢的。
徐先生这时又说道:“乘着这次,我把氯碱工厂减免盐税的呈文递上去了,现在朝廷虽说是有农工商总局,但实权却不在上而在下啊,这两江总督魏大人会怎么批可就不知道了。”
杨锐对什么魏大人不知所以,前任的总督张之洞可是如雷贯耳,这个魏大人听说是庚子事变时在陕西的时候伺候慈禧的好,慈禧一感动就给了这么个肥差,从后世没有留名的情况分析,要么是太过平庸要么就是立场保守,真是要他通过这一提案还是有点悬的啊,可目前在政坛上没有人脉,想找人说话是绝对没有的,看来只能寄希望于报纸宣传了。
杨锐问道:“北京那么准备的怎么样了,那味精有送进宫吗?”早先做的计划里就有借皇宫御用而作为销售噱头的计划,但是皇宫毕竟管理森严,门槛最多,要进去还是不容易的。
虞辉祖道:“现在已经送进各国公使馆了,反应都非常好,厨师们都很乐意试用味精,进皇宫就是下一步的事情了。其实我们氯碱工厂这事情不好宣传,要是能上申报一类的报纸那,这呈文被朝廷批示的可能性就大了,那魏大人不可能不听太后皇上的吧。”
氯碱工厂还是要保密的,按照目前的观点,这技术出现还不到十年,虽然现在这时候没有巴统管制,但就怕有人使坏,特别是日本人,杨锐按照后世的经验看,在现在的中国要做什么大事,就的先问问日本人行不行,日本人不同意那事情就办不成,哪怕是国家政策也是如此,办成一件事情很难,但是要办不成一件事情非常简单。据说几年后德皇为了抵抗英日法俄,主张德中美三国结盟,结盟之前三国都是秘密进行谈判的,不知道怎么此事被日本获知,是以在清国特使唐绍仪赴美谈判路过日本之时,日本一边想尽借口让他在日本逗留,一边加紧和美国讨价还价,最终等唐绍仪赶到美国时,美日已经签和了合约,于是大清和美国结盟彻底无望。
“这事情还是要保密的,”杨锐说道,“我们现在还小,一不小心就被别人吃了,而且味精才开始,万一有人造个谣说味精怎么怎么不好,那我们就全盘被动了。日本那边还是不要再扩大宣传了,稍微缓一缓,和代理商的关系也要融洽,大家一起发财。”
作为一个生意新人,虞辉祖对杨锐说的深以为然,挣钱是第一的,更何况是在事业的初期,当下记下明天给虞自勋发电报,让他控制下日本那边报纸的宣传,千万不要演穿帮了,等这边货物过去还是以试吃这样的地面攻势为主。
这事商议完,杨锐又把昨天吕特那边送来的技术资料拿出给大家参考,这氯碱工业也就开始十年左右,还是很新的产业,目前有两种设备,一种是隔膜电解法,另外一种就是水银电解法。隔膜电解法对盐水精纯度要求不高,但产出的烧碱纯度不高,效率低;水银电解则是对盐水纯度要求高,产出的烧碱纯度高,效率高,就是因为盐水精度常常造成故障,而较投资而言,水银电解需要前期对食盐做精炼,投资要高20%左右。
虞辉祖和钟观光不是很懂,没有发言权,但是徐先生却对这方面很是了解,拿过杨锐的记录纸看了一下,叹道:“洋人技法日益求新啊,我们是越追越远啊。前几年只是听说可以电解氯碱,现在就有两种办法了,竟成啊,我前面办的硫酸厂因为用的是旧式铅室法,生产难以恒定,出来的东西也是时好时坏,真是被折腾的焦头烂额,这次我们要买就买最好的,我做回主,这次就贵个两三成,买水银电解的好了。”
杨锐对隔膜和水银没有概念,见徐先生做出权衡,看来只有买水银的了,只是这水银电解槽不止德国有,美国好像也有工厂,英国也有工厂,英国的生产的烧碱在远东就是卜内门全权销售的,和英国就没有必要谈了,与虎谋皮基本,能谈的只有美国德国了。
钟观光忽然说道:“那个实验室的美国人不是从国内找人过来吗,能不能让来的人先去看看美国的,看完了再过来如何?”
杨锐不觉得这办法好,说道:“来的那个人是搞电气发明的,对化学不明白,看了也就是样子,没什么用的,就是不知道美国那边有没有懂化学的人,有的话去人家工厂看看。对了,明天电报发虞自勋的时候让他在博览会上四处看看,和洋人聊聊,看看有没有厂家知道这块的。反正就我们就两面准备了,吕特那边我让他直接找厂家,让他们直接和我们报价,绕开洋行。”
对此提议,虞辉祖和徐先生都是赞同,上过当就知道洋行有多黑了,但是你又不能完全抛去,以后你要买什么还是要通过他们的,只要和郑渭刚那边保持好关系,那么其他的也就可以不在意了。
见天色已晚,徐先生就起身回府了,剩下杨锐几个也没什么正经,钟观光童心一起就把大檐帽戴了起来,打打袖子在杨锐虞辉祖面前跪下,压着笑意说道:“奴才来迟,给两位大人请安。”
杨锐在一边笑,没理他,虞辉祖却见钟观光作贱自己的顶戴,大声骂道:“该死的奴才,不知死活的东西,这么晚才回来,来人啊,拉出去砍了。”
钟观光连忙喊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奴才再也不敢了……”
虞辉祖见到旁边的有一把芦花扫帚,拎起扫帚就打过去,钟观光见势不妙,连忙逃窜。
杨锐坐在一边看他们玩大清官员的角色游戏,哈哈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许久才回过气来,从穿越以来,还是从来没有这样笑过,这一顿大笑把存在了许久的压抑和紧张都驱逐出去了,只觉得神清气爽的。两人闹了一会,虞辉祖跑不过终于累了,拿着芦花扫帚喘这粗气,这追逐战终于停战了。杨锐打了个圆场,说今天请客,请大家去对面的新新楼。
第三十八章活着
见到有人请吃饭,而且还是新新楼,这可是全沪上滩顶尖的酒楼,平日里都是车水马龙的,连洋人都常常去吃,两人顿时没有了恩怨,吃饭的时候虞辉祖见杨锐对旁桌的陪酒的清官人似乎毫无所动,看也不看,只是专心吃菜,不解的问道:“竟成啊,为兄有一句话不知道该问不该问。”
杨锐正专心对付一条鱼,不以为意的回到道:“问啊,含章兄,这有什么不好问的。”
虞辉祖见杨锐心不在焉,也不介意,说道:“我看你啊就是越看是看不懂啊,根本不知道你求什么。说是过日子吗,你这过的日子太清苦了,不是写书就是上课,没有个家室不说,也不抽大烟,花酒也不去喝;说是为名吧,这味精这么好薄名的东西,你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给我了,弄得我拿着那七品的顶戴不知道做什么好,明明是你弄出来的东西,我得这名心不安啊;再说这利,前次那半成的技术股不说,我看你写书挣的钱也不少,完全可以自己开工厂,为什么还要让我们、徐先生入股呢,你算算到了年末这半成一千块的股得翻多少倍啊。哎,我见人也不少了,没讲过你这样的。”
杨锐听了这话也不立马回道,只是把酒斟满,端起对他们两个说:“这半年以来,就数今天最高兴,感情深,一口闷,现在咱们干一个。”说罢一口把酒喝光。虞辉祖和钟观光也把酒干了,杨锐打了嗝说道:“含章兄,这就是你还没看透的关系,这新新楼吃饭是吃饭,在弄堂小店铺里吃饭也是吃饭,有什么差别?不都是饱吗,要是只有我来新新楼吃饭,我还不想来呢,来这里一要换衣服,二要慎言行,都真搞不懂是衣服吃饭还是我们吃饭。”
杨锐说道着,钟观光深有同感,大叫一声说的好,又和杨锐干了一杯。杨锐喝完继续说:“大烟那是害人的,这怎么能抽,喝花酒也没有意思,说的好听是她在陪你,你在玩她,可反过来看按照牛顿力学定律,这何尝不是你在陪人家,她在玩你,要知道大家花的时间是一样的,只不过男人玩过了觉得过瘾所以高兴,女人玩过了不但爽还拿到了钱,算起来还是她更划算。与其花这些时间,我还不如睡一觉或者看本书。”
钟观光是个实验狂,补充说道:“还不如在实验室呆会做个什么实验。竟成兄说的好,再干一杯。”说完又把酒喝干了。
杨锐只有奉陪,喝干之后带着酒意继续说:“至于这名,这次是为了买卖需要,所以把你推上去,你不要多想,至于利,天下钱那么多,赚的完吗,我和宪鬯做实验的时候,只想把味精给弄出来,做出来之后就感觉自己又多知道些东西了,这就像穷苦人家口袋里又多了块洋钱,每每想起,这感觉啊,如沐甘霖啊。”
这次又是钟观光红着脸拿着杯子喊道:“说的好,竟成兄,把我心里想的都说透彻了。来,干一杯。”说完又是一仰头,喝干了。
晚上回去的时候,钟观光是虞辉祖找人抬回去的,杨锐喝得没他多,还能走,则是他找了黄包车直接拉回如意里的,回到房间,杨锐倒在床上闭着眼睛念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得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楼下黄太太被杨锐嘣嘣的上楼声惊醒了,出来外面楼梯看看,听见杨锐在上面念诗就回去了,进门之后黄先生问道:“啥么子啊?”
“发要紧,杨先生喝醉了,好像是在念诗。”黄太太回答道。
“伊到日子过的好,一个月洋钱不少,每日还悠闲悠闲的。浓房子帮伊借好了哇?”黄先生想到自己一屁股债,似乎见不得别人悠闲,或者是自我解嘲。
黄太太劝慰道:“伊没有家室,当然悠闲了,有家室了看伊怎么悠闲。房子借好了,帮工也帮伊找了,明天就跟伊说去。困觉了哦。”说罢靠着黄先生肩头不再说话了。
第二天是周六,杨锐上完课回如意里,本来是不想回的,可是蔡元培强烈要求杨锐明天还要去张园上台讲演,并且要求内容务必要揭满清之短,带着这样的政治任务,他只好回房间冥想了,顺着后马路走到进弄堂的拐弯时,那条麻花正摇头晃尾的跑了过来,围着人转了两转就开始蹭了,这狗养了好几个月完全看不出之前落魄样子,毛色发亮,个头似乎又长大了一些,快有膝盖高了,杨锐摸摸它的后颈,起身正准备带它回去,却听前面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在喊:“巴顿,巴顿……”声音脆生生的,犹如叮叮当当的风铃。
杨锐看过去,只见前面十几米的一辆四轮马车,车厢的门里探出来一个白色裙装女孩,带着一顶西式的花边礼帽,她正对这边喊道,为了引起注意,最后还使劲拍掌,杨锐一时没明白他的意图,好像自己身后也没有人啊,正想回头去看的时候,麻花却“汪汪”的跑了过去,扑在那女孩的裙装上,引得一阵惊呼声和脆脆的笑,杨锐没有上前,只远远的看着那女孩提起裙子走下车,正和麻花亲昵,看了一会觉得无聊,正准备靠边准备点支烟以打发尴尬,那女孩却把麻花赶上马车了,接着自己也上了车,杨锐真要说话,对方却把话传过来了:“系你养嘅巴顿啊,养嘅咁瘦呀,点养嘅呀,哼。”
杨锐一时光顾着听声音了,没听明白说的什么话,等回过神来明白这话的意思,那马车已经启动走远了,间歇着听到狗叫声和笑声,杨锐一手把没点的烟扔了,愣了一会发现自己真傻了,被那女孩给震住了,这狗明明是我捡的啊,租界每个季度五角钱的狗捐也是我掏的,上面的狗牌的主人和地址都是我的,她怎么可以这样青天白日就把狗给领走了,这不是明抢吗,旋而又觉得那只死狗忘恩负义,就这么跟人跑了,杨锐有点气急败坏,狗就这样被人抢了,真是没有面子。
街道上已经看不见马车了,他却在努力的回想那个女孩的模样——白色的西式连衣裙装,一顶粉色的宽边带花草帽下只露出一个白白的小脸,眼睛被帽子挡住没有看到,但是脆脆的声音犹如在耳缭绕,杨锐甩了甩头,借以摆脱这个声音,转身进了弄堂,回去想明天的讲演去了。
周日下午的张园安恺第坐满了人,站在讲台上杨锐感觉今天来的人要比上次多,大厅里挤满了人,因为来的晚,他之前的演讲弄得会场已经很火热了,所以下面人声鼎沸,他站在上面不一会下面的的声音就开始小了下来——台下的人有不少上次来过的,他们知道这个先生不是像之前那样光会喊口号的先生,他只是说书一般讲一些事实,听时引人入胜,听后又催人深思。
见下面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注视过来,杨锐用目光扫视下面,他其实是想找一个人——本来他是早来的,但是在路上又碰到那个抢自己狗的女孩,还是昨日的那辆马车就停在张园里面,杨锐路过的时候她刚好下车,她正拿着一份苏报在看,于是两个人就面对面了,那件西式的白色裙装让他认出了这就是昨天那个女孩,这次她没有戴那顶粉色宽边草帽,黑色柔顺的发把脸映衬的更为雪白,眼睛是月牙状的,眸子不是言情小说常说的晶晶发亮,而是暗深如水,像是要把光都吸进去一样,见到杨锐盯着看,眼波流转下说不出的狡黠可爱,只听她脆声说道:“睇乜睇啊,你把我嘅狗养咁瘦,你还很有道理咩”
杨锐一听她的声音就有被麻醉的感觉,她的粤语大概的意思是听懂了,想到自己从开始就很窝囊,定了定心神说道:“姑娘,那只狗应该是我的吧,你把它带到那里去了?”
“那只狗怎么会是你的,明明是我的老师从英国带过来送给我的,英国的牧羊犬,你不知道么?”女孩换了一种方言,这次用的京话诘问,然后眼波又是流转:“你连是什么狗都不知道,怎么说狗是你的?”
杨锐只感觉那狗不是本地的家养狗,毛色白黑相间的,倒不知道是进口货,只好硬着头皮老实说道:“那狗我在街上捡的,可现在已经在租界登记了,狗捐也是我交的,狗牌上也是我的名字,这怎么能说明不是我的。”越到后面越觉得理直气壮。
“你在街上捡的,哼,那我也是街上捡回来的,”女孩堵着气,“你把它养的那么瘦,还好意思说是你的。哼!狗牌我已经扔了,你以后不要交狗捐啦。”女孩说完就径直走了,后面一个女仆装扮的女子跟了过去。
杨锐看着他走远,上去理论又感觉自己未必有道理,加上本来就来的晚,讲演正在进行就只好先进城堡去安恺第了,前面吴敬恒讲演的时候,杨锐却见那女孩两个人也进了安恺第,只是不好回头望她坐在那里。
杨锐在近千号人都大厅里没有找到那一缕白色,转而把心思放在讲演上:“诸君,上次我在这里讲了为什么七百年的时间原来落后的西方就超过了我们,我给出的答案是因为美洲的金银流入欧洲,从而造成价格革命和财富重组,再到阶级兴衰和制度创新,最后到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这样的答案看上去很对,但是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有一个反例,有一个国家没有经过这个过程,没有花七百年的时间,在短短五十年就强盛了,这个国家就是日本,那为什么日本就能变强呢?今天,这就是我讲演的主题。”
杨锐这次的内容和上次是有承接的,拜变态严格的社会学老师所赐,他对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记得非常清楚,这次就以此为主干做为演讲主题。杨锐正在上面的时候,白衣裙一眼就看到了,对于这个高大却明显有些呆傻的短发年轻人,她还是有印象的,毕竟两次把他说的哑口无言,从容的把狗抢回来还是让她很有成就感的,只是见到杨锐上台——杨锐这个名字是从狗牌上看到的,现在终于把名和人对等起来了,她想不到这个人居然还是位先生,因为出身洋行买办家庭的关系,她的老师都是父亲请来的西洋老师,这些教育的结果让她对国内的先生已经没有任何崇敬感了——她很想知道这个自己的口下败将能说出什么东西来。
杨锐在台上不知道有人想看自己出丑,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说下去,“两百多年前,也是就是1633年,日本还是幕府时代的时候,为了防止基督教传入从而颁布锁国令,从此一直到五十多年前,美国。军舰的强行叩关方才被迫打开关门,在此以后,日本开始以天皇的名义邀请各地大名、藩士、学者甚至是平民议事,开始准备变法,并在1869年颁布改革措施,这是很了不起的壮举,因为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不变法是等死,变法则是找死,能在死中求生是需要大智慧、大勇气的,这场变法一直持续到现在,这其中花了四十多年。
在这里我要说的第一点就是,日本的强大的社会结构和欧美是不一样的,虽然也是说君主立宪,但是这个君主立宪和英国的君主立宪有本质的区别,通俗的说,这是挂着立宪的羊头,卖专制的狗肉。现在的日本政府其实是一个集权政府,而不是欧美那样的民主政府。了解这一点很重要。而日本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形成以个强大的专制政府呢,我总结下来有三点,一是地理环境所造成的月亮文化,二是幕府和天皇间的独特的政治结构,三是长子继承制所被动培养的人才……”
第三十九章学生
杨锐在台上侃侃而谈,这些原因其实在后世网络上一搜一大把,但是在现在却没有人去总结,是以台下所有人都听的聚精会神,声怕漏了一个字,苏报的编辑在陈老板的吩咐下也把杨锐的讲演一字不漏的抄下来,回去就马上排版出报。
杨锐这次只讲了一个钟头就结束了,结束之后下面一片掌声——原来听众是不鼓掌的,但是上次被学社的学生教育了,这次都全鼓起掌来了,杨锐鞠躬准备下场,这时前面坐的一个先生站了起来,喊道:“杨先生,杨先生……”
杨锐听见他的声音就停住了,只见这个商绅打扮的人说道:“之前你们蔡社长说讲演完可以提问,我现在想问?”
杨锐不明白蔡元培什么时候搞了这么个规矩,见他想问,就回答:“那请先生说。”
那商绅点头道谢,再说道:“先生刚才说日本变法成功,那现在朝廷也开始实行新政,请问先生这次变法能否成?”
记忆里这次新政的失败才导致辛亥革命的成功,四月份孙忠山全力以赴的广州起义惨遭失败,而十月的乱兵一般的武昌起义却成功了,最后造成清帝退位,当然杨锐不能说这个结果,他回到台前朗声说道:“刚才那位先生问我这么一个问题,就是朝廷现在也在实行宪政,这次变法是否能成功?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这次成的概率微乎其微。”
这话一说完,下面哗的一声开始乱哄哄,然后声音越来越大,整个大厅就像一锅沸水,滚烫滚烫的,杨锐只有静静站着,等所有人安静下来,良久这锅滚水终于平静了。他说道:“我相信。坐在这里听讲演的都是爱国者,你们心里急切想的无非是一件事情:再不变法中国将亡国灭种,要变法中国才有救。
你们为什么会这么急切,因为你们看到很多人无动于衷,看到洋人在中国横行霸道,你们越想就越急切,越急切就会怎么样呢——戊戌年变法,一百多天下了三百多道旨意,康有为说要全变,大变,最后为什么失败,就是太急,日本一个没有文化牵绊的小国,变法都花了四十年时间,那么中国要花多少年呢?日本的变法是一件做完再做下一件,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可现在的新政呢,非常急切,还是全盘动手;日本的变法是有很多人才的支撑,现在中国呢,骨干之臣越来越少,新晋人才却没有接上。
中国的如今的处境比当初日本艰难十倍不止,别的我们不提,外敌更是不少,光俄国现在就占着东北,他真的会在下个月按期撤兵吗,他是绝对不会撤兵的!一边是朝廷内部几帮人不停的争斗,一面又是众多外敌虎视眈眈,内外交困,这变法何其难!所以我说这新政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的回答完了!这位先生还有问题吗?”
杨锐指着刚才那位提问的商绅说道,见那先生发着愣不说话,也不再多言就鞠躬下台了,也没有坐在大厅里,直接出了门,站在外面的走廊的窗口边,窗外却是下着大雨,一股凉意拂来,他长叹了口气,点了支烟,借此让心彻底的冷下来——每次上课或者讲演,他开始很冷,可说着说着,越到后面就越是投入其中,心血也沸腾起来,其实他也是热血的、急躁的,平时外表的冷只不过是被压抑住了内心的热而已。
晚饭之后因为下雨只好坐了黄包车回住处,一转进弄堂却见一大班学社的先生守在院子外,人太多黑压压一片,都打着伞站在雨里,杨锐不明白怎么回事,正想发话,这是学生顿时叫了起来:“先生回来了,先生回来了。”呼的一声人都聚了过来。学生里走出来一个人,是高等班的雷以镇,他似乎冻的有点冷了,说话腔调有点颤抖,只听他问道:“先生适才讲演说道,新政难以成功,内则争斗不止,外则强敌环伺,是故变革艰难,敢问先生这中国是否有救,又该如何救,请先生教我!”余下的人也齐声道:“请先生教我。”
杨锐顿时像被电了一下,心里异常的乱,想到隔壁那刚租下的院子,连忙说道:“同学们,我们先到隔壁院子去,到了哪里我们好好说这中国怎么救可好。先到隔壁去啊。”又大声喊道:“钱伯琮、钱伯琮……”
钱伯琮却从人群里钻了出来,说道:“先生,什么事情啊。”
杨锐边往外面带路边和他说道:“你去外面弄堂那个菜馆叫吃的,这里有多少人你叫多少饭菜,只多不少,这是钱,你拿着”杨锐抓了一把钱给他,又说:“看看什么热汤,先拿桶装了马上送过来,碗筷也拿过来,汤要快,饭菜可以慢点。”
钱伯琮匆匆去了,杨锐则带人进了新租的院子里,这院子已经被收拾的很干净了,因为是后建的,房间客厅也要比黄太太那边大,学生们进了房子,都上了两楼的卧房,那个房间有四十多平是院子里最大的,杨锐点上几盏油灯,指挥这让大家把里面的东西都搬到亭子间里,房间一下子就空了起来,所有人进去之后挤满当当的,门窗一关,外面的风进不来,屋子里顿时暖和起来,因为没有地方放灯,杨锐就找了一根绳子,把油灯好好的绑在窗户的横隔上,屋子里明亮了起来。
安顿下来之后,学生们就开始问起来了,杨锐高举双手,让他们静一静,“大家不要吵,我回答问题要一个一个来,我现在先说之前雷以镇问的问题,”见到先生说话,学生们一下子安静下来了,只有杨锐一个人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
“中国有没有救,这个问题其实不要问,中国怎么会没有救呢,只要像你们这样的热血青年还在,那中国一定有救!至于外敌,洋人只是想要挣钱,如果我们亡国对他们挣钱有利,那他们就会让我们亡国,如果认为我们不亡国对他们挣钱有利,那他们就支持我们统一。庚子事变,洋人本来是想瓜分我们的,但是洋人怕一瓜分中国就乱了,一乱他们的洋货不好卖,丝啊茶啊不好收,影响他们挣钱,所以就只赔款,不割地。现在他们更不想我们亡国了,满清和他们签了四万万五千万两的赔款,分三十九年付清,算上利息是九万万多两,赔这么多钱,洋人更不想我们亡国了,要是亡了国,他钱问谁要去?
可这也不是说洋人想的都一样,最少俄国和日本就不是这样想,现在俄国占着东北,按照协议他们下个月就要退兵的,但是他们根本就不会退。”这话一说,房间又是哄的一声乱了起来,杨锐只好再举手示意安静。
“俄国本来是个小国,几百年来一直扩张,现在扩到了远东,就想要个出海口,所以他们占了旅顺,日本是个岛国,那上面地震不断,做梦都想上大陆上来,这也是为什么甲午那年冒险也要开战的原因,当年他占了朝鲜和辽东,但是又被从辽东赶回去了,可是他还是贼心不死,迟早得再来的,可现刚好这两个国在东北互相牵制住了,最少一年最多两年,这两个国在东北必有一战,战败的退回去,战胜的势必要花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消化所占的地盘,所以我们还有时间,这中国还机会,而且有很多机可以救。”
正说着,门外有人敲门,是钱伯琮回来了,带了两个店里的伙计,挑了四桶汤。见汤到了,杨锐便让学生们先出去喝汤,喝完在讲。学生见最大的问题回答了,心也放下了,加上有饿又冷,就听从安排,出去喝汤了,钱伯琮也给杨锐打了碗热汤来,杨锐问他,这怎么回事。
原来啊这些学生是讲演之后一直在想着杨锐说到的那些问题,百想不解就想让杨锐解惑,于是就由钱伯琮的带领下往如意里来了,这里面有些是之前每个周末都来的学生,有一些却是第一次来的。当时讲演完杨锐抽完烟见雨小了就先撤了,找到个地方吃了饭,见雨又下大,只好等雨小一点再回去,谁知道回来一看,这帮学生早在住处等着了。
看着这群热血的学生,有些衣服已经被雨淋湿了,手抖着拿着碗喝着汤。杨锐叹了口气,想想自己一直在明哲保身,摇摆不定,真是……喝完汤后,大家又聚在房间里,杨锐接着说刚才没有说完的话题。
“刚才说到,中国是有救的,只是我们越着急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失败次数越多那么后面的的难度就越高,代价就越大,死的人就越多。现在清政府实行新政也是一次努力,但是我刚才在讲演上说了。清政府太急了,一下子就几个方面同时铺开,而且大家再想想,现在还有多少人相信朝廷,现在是朝廷说太阳是黑的,那么大家就以为是白的,朝廷说太阳是白的,大家就以为是黑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