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庄(晨风)-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元兴却猜到了其中的原因:“好了,这第…本王相信,三年,三年之后就不存在了。大唐弱,天下各邦还没有看到大唐的强盛,他们敢于对抗大唐。所以,你们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只要大唐够强,你们在外行商也不会有人刻意为难你们!”

“秦王英明!”李会首长身一礼。

这时武曌已经吃完了晚餐,把碗一推,从屏风后观察着。

李元兴已经融入了这个时代,坐在那里的不再是李元兴。而是大唐的秦王,大唐的天下第王,拥有着极高的权势,拥有着极尊贵的身份。

那份威压,是现代的李元兴永远也不会拥有的。

大唐的秦王经历了许多,经历战争,经历了生与死。这才是秦王!

李会首直起身体:“殿下,我商业协会工匠依天赐之宝多次研究,已经制造出来的数百台织机。上次送样机与送还天赐匠宝来的时候,殿下出征在外。我商业协会首席工匠看到了秦王庄用于灌溉的水车之后,回去精心研究,将水车与织机合在了一起。”

水力织机!

李元兴心中冒出了这个词,表面上依然平静,可心中却已经极为震惊了。

大唐的工匠果真不凡。

“看来,本王应该去亲眼看看!”李元兴说完,李会首躬身说道:“殿下,小民的商业协会已经制作出模机,并且就在屋外,请殿下允许他们抬起来!”

李元兴微微的点了点头:“很好,本王要亲眼看看!”

首先是四个人,抬着一个大红盒子。这个盒子中装的是李元兴用3D打印机打出来的那个模型,几个人恭敬的将盒子放在一旁。

上次他们送还,秦王庄中却没有一个真正管事的人,所以又抬回去了。

再接下来,又是八个人,以四人一组抬着两个木箱进来。

一穿着新衣的老者跟在后面,看到李元兴先是先大礼,然后恭敬的站在一旁。

那木箱打开,分成几块的模型被一一摆开,在得到李元兴允许之后,再开始组装。

武曌却在这个时候从屏风后走了出来:“竟然有一台是珍妮机的改良形,而且是十二锭的。”武曌突然出现吓了李会首一跳。

李元兴意外是因为听到了珍妮机。

“不要胡闹,过来!”李元兴招了招示意武曌过来,此时是正式的场合。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能说。因为不知道武曌准备说什么,所以李元兴第一个选择就是阻止。

武曌来到李元兴身旁,小声的说了几句,然后靠在李元兴身旁。

“左边这台,是有来纺麻线的。本王记得,麻布有麻布自己的商业协会。这一次十二条线,却是极高明的物品。水力驱动省了人工,如果水力不足,还可以用畜力。此物,可入天智院,李会首拿出此物来,是不是害怕麻布商业协会用了这机器,却没有足够的好处给你们!”

李元兴笑着说,李会首却是很紧张。

因为他就是这个心思,他们不经营麻布,可意外之中工匠制作了这个机器。

如果就这么传出去,那么麻布的生产会大增,可他们商业协会却没有丝毫的好处。

拿来这里,就是求一个保护。

“机器你们不能独家生产,这是规矩。但天智税可以分你们三成。你可以试想,如果有人研究出丝织机呢,所以不要想在生产这些纺机上卡麻布商业协会的脖子,坏了规矩,日后如果有人卡了你们的脖子呢?”

李元兴脸上保持着微笑。

天智税的规矩是他定下的,那么这个规矩就是铁律。

“小民短视,秦王英明!”

李元兴这才轻轻的拍了拍武曌的后背:“去看看,这两样东西如何?”

那老工匠在得到允许之后,开始组装两台机器。

武曌就在旁边看着,在那台纺麻线的机器组装到一半的时候回头看了李元兴一眼。李元兴点头后,武曌说道:“可以再好些,传动的部分浪费了。”说罢,指着机器说道:“不要想着水力与畜力共用,可以分成两个组件,有水力时,或者用畜力时更换更好!”

武曌的指点,让老工匠当下就拜倒在地。

“好了,作的还是非常不错的。一些小的地方可以再改进,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一次作到最好,运用水力这个想法高明,两件都可以入天智院。”

“谢秦王!”

李元兴站了起来,走到武曌身旁将武曌拉到自己身后,然后说道:“天智院是大唐的官属,既然设定,那么就有权威性。”

“是,小民愚钝!”

“设立了,就要相信。否则大唐的威严何在,你们也安心,此物应该有的天智税,谁也不会欠你们的。”李元兴这是在训戒了。

刚才有称赞,此时有训戒。

武曌真正是服气了,这就是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的作法。

“眼下,你们应该去争那个工匠的等阶奖励了。一家商业协会,拥有顶尖的工匠,现在你们看不出好处来,可日后呢?”李元兴说到这里,拉到武曌到了上首的座位了。

下首,所有人都弯着腰。李会首说道:“请秦王殿下示下!”

“李会首,你作的不错。本王很满意,只你的心胸还不够开阔!在以后,一家商业协会拥有许多顶级工匠,顶级技师,顶级绣师。而另一家,却只有几个出名的匠师,技师,绣师呢。你无论作为商家,还是作为客商。你回答本王,你会选择那一家!”

李会道当即就跪下了:“谢秦王指点,小民愚钝!”

“去吧!关于这两台机器,可在再更深入的研究。不断的试用,不断的听取技师,工人的意见,你们才可以作的更好。你的商业协会才配得上皇家之名!”

“秦王英明,小民告退!”

李会首带着他的人离开了,满头大汗,却欣喜若狂的离开了。

在李会首离开之后,武曌问道:“为什么,为什么你不给他们最后的设计图。”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李元兴笑着说完,在武曌的额头上轻轻的弹了一下:“你的小聪明,比不上本王的大智慧!”

武曌竟然没有反驳。

因为李元兴说的没有错,是她想错了。

给大唐带来先进的图纸,是好事。但会让人依赖!

而现在,大唐的工匠会自己研究,那么这个风气就慢慢的展开,有研究就会有进步。在适当的引导之下,大唐的工业基础才会强大起来,光靠李元兴的指点,李元兴可以指点多少人。

李元兴的图纸,有多少人可以看到。

李元兴这个秦王,当的真正是名符其实,武曌头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

以现代,一个学霸而言,她自负,她相信自己的智慧。

可事实上呢,大智慧才是智慧,仅仅只是聪明,学识深,还远远称不上大智慧。

武曌突然面对李元兴也长身一礼:“秦王高明,武曌受教了!”

哈哈哈!李元兴被武曌逗的大笑起来。可武曌却噘起了小嘴,她是真心的受教,可却被李元兴当成是开玩笑,怎么可能不委屈!

第一百四十六节星君小秘【第二更】

求月票,求推荐

真心是服了。

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不要小看古人的学识,更不要以为自己来自后世,就真正可以领导一个时代。

武曌变的安静了,沉默而安静,因为她需要思考。

李元兴忽悠了许多人,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别说是你星君,就是神,也敢神挡诛神!

当李元兴的家具被搬好,李元兴亲自将各种书册摆放到位。

武曌站在椅子上,光是李元兴书桌上的那些书册,就已经将她震惊了。

粮食、煤、铁、钢、强兵……

好多,好多。这里的书卷与书册足足有上百种之多,回头看了一眼正在整理书架的李元兴,武曌的眼圈红了。

要考虑这么多事情,真正是不容易呀。

而且这不是玩家家酒,失败了可以重来。

任何一个失败都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想改变一个时代当真是不容易。再看李元兴那认真将各种资料分类,有时候还翻看几页那种专注的神情,武曌醉了,专心作事的男人最有魅力了。

可又一想到,马上会有七个小美女带着她们的侍女就要住进这里,心里又酸酸的。

“过来呀!”武曌尖叫一声:“把打印机连上,把屏幕摆到这里,还有灯。你不知道我搬不到这些嘛,快些!”

武曌乱叫着,让李元兴有些摸不清头脑。这早上起来还好好的,这会发什么疯。

更年期的女人可怕,这才三岁,难道也是气血不合吗?

接好电脑,打印机,台灯。检查了放在墙角的蓄电池,又看看了连线。一切正常,测试了一下此时的供电情况,看到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正常。

今天再把小水电弄好,在没有阳光的时候,也会有电可用。

十年!李元兴心中默默的想着,十年!给自己十年,也给大唐十年,这十年的人生将会极精彩,十后之后大唐的百姓一定会用上电的。

帮着武曌将电脑连好后,李元兴继续整理书架,将最后几个用红色标记的册子放好后,李元兴坐在躺椅上靠着,点了上一支烟,很深沉的吸了一口气,然后闭着眼睛躺在躺椅上,慢慢的吐了口气烟气。

“你很累吗?”武曌关切的问道。

真的,李元兴现在的形象真的很高大,不是因为他那个秦王的光环,而是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男人。武曌的心真的有些醉了,一个好男人依然是稀缺物资呀!

“渭水之盟暂时是解决了!”李元兴缓缓的开口:“贞观元年无大事,至少不会发生那种朝野危机,死人无数的大事。可贞观二年,先有大旱,后有蝗虫。一年时间,这又是一个死局,不要说什么早来一年就好的话,无论什么时候来,都会遇到紧急的麻烦!”

武曌坐在桌上,一边翻开着笔记本电脑一边说道:“处理紧急事务,才是真本事!”

“不,麻烦就象是树。树还小的时候,一刀就劈断了。可树长大了呢,用斧头都会累一身汗。所以,本王需要思考的事情还有不少,既然有许多事情,还是提前解决的好些。你来的头两天,我什么也没有说。今天,你听我说几句!”

李元兴突然语气很严肃。

武曌也坐直了身体:“你说吧!”

“我李元兴,来这里不是旅游的,也不是享福的。我没有把自己当救世主,但是,我也是有梦想的。文明是什么?很模糊,抓不住,摸不着的。之前,我一直把文明当作一种能量,一种我需要的东西。”

“现在呢?”

“现在,文明其实就是一个梦,很虚,也很实在的梦!”

“我不懂,但是我会慢慢的适应这里,学习这里!”武曌很认真的回答着。

李元兴笑了,一挺身从躺椅上站了起来:“给你一个任务,过几天,有一个胖子会被带到这里来,这个人非常的了不起,本王称之为,秦之赵高,说白了就是一个巨大的祸害,他很怕本王,但怕的不够!”

武曌的小拳头挥了几下:“整他,整的他连爹娘都不认识!”

“他根本不记得谁是爹娘了,这种人没心没肝的,好好整治一下,然后送到棒子那里。要真是一个祸害的话,棒子和倭人那里,他能代替本王五万精锐!”

“我喜欢!”武曌笑的连李元兴都一哆嗦。

“坏丫头!”李元兴将一面玉牌放在武曌的面前:“大唐是可以杀人的,你以后会习惯这个。有些人是需要杀掉的,但有些人却是可以利用的。这是本王的秦王令,到了关键的时候,你就知道这玉牌有多大威力了!”

武曌用两只手小心翼翼捧起玉牌:“难道说,秦王一怒,千里血流吗?”

“皇兄可以,我不行。但秦王一怒,百里血流是可以的。所以,玉牌不能轻用,用则就必须见血。这是皇兄交待的!”

武曌自然知道李元兴所说的皇兄就是大唐皇帝。

“就象是打狗,你总是弯腰吓狗,但不打。时间长了,狗就不怕弯腰了!”

“对,所以,玉牌用的时候,就要见血!”李元兴很认真的说道真正很荣幸呀,武曌的双手都在颤抖着,也只有在古代,才会拥有这么可怕的信物。

武曌将玉牌再次放在桌上,然后一拍胸口:“两个月,我让你这些兵都挣上银子,让整个长安城都过个暖冬,然后帮你把所需要的机械造出来!”

“不错,但记得,学会激发大唐的潜力。”

“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武曌一字一句的说着,李元兴很满意,背着手推开门出去了。

门外,郑和已经从长安过来了,长安的秦王府不常住,那里将会改造成天策上将府。魏征作为天策上将府的长史,改造之事自然是交给他了。

“殿下,王家的马车还有半个时辰就到了!”

李元兴点了点头:“我的安排都作好了吗?”

“殿下吩咐过的,一点也不敢有疏漏。奴亲自去查看过,老狼将军也去查看过了。”身为太监,那怕是总管。郑和也必须自称为奴,那怕李元兴告诉他可以不用这个贱称,但郑和却一直保持着这个称呼。

时间久了,李元兴也不会再多说。

来大唐有多久了?李元兴心中默默的计算着日子,天气已经转冷了。放在现代,中秋节的时间已经快到了,大唐也有这个节日,但是不叫‘中秋’而是叫‘仲秋’。

仲秋在大唐,又叫八月节,秋节。也是秋月第二季的意思,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大唐其他的农作物都已经开始收获,因为李元兴的玉米种下的时间有些晚,真正收获还有十天左右。

“准备马车,请王尚书去地头找本王!”

秦王府的马车分为出行马车,便行马车。李元兴平时在庄里来回跑,就是一个单马的小马车,没有车厢,只有一个棚子。

秦王庄已经初具规模,围墙还在建,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

屋子真正建成的有三处,一处就是李元兴住的小院,很精致,工匠们下了大功夫。

另一处就有些简单了,只是为了住,能住就行。最简单的土屋草顶。

然后就是以巨木为柱,拼木为梁,用竹板作屋顶,还没有铺设瓦片的工匠房了。而占地最大的也就是这个工匠房。

李元兴的小院在秦王庄正中,活水全是从秦岭山中引的山泉水。

秦王庄是正方形,四角是亲军居住区,后院的规划是依山而建,此时只有规划,还没有完整的院落出现,这里是花园。也有七个独院分布其中,还有一个李元兴真正用来居住的院子,前面那个只当是秦王书房了。

后院的设计是由李淳风在李元兴原有的图纸上修改过的。

依李淳风的意思,李元兴是星君下凡,那么加上七个秦王妃,后院的布局就是七星伴月的布局,这样才合天道。

后院的两侧,都有护卫营房。

前院,依大唐皇帝李二的指示,袁天罡在李元兴的图纸上改动,以双星耀世而布局。

这个布局绝对是大禁忌,但李二却允许李元兴的庄子这样作。

一星为大唐皇帝李二,另一星则就是大唐秦王李元兴。

正是让秦王庄的大门,直对大唐长安正南明德门!这是唐皇恩赐,可以说是极大的荣耀。而且是在李元兴出征在外的时候定下了方案。

正院两侧,又是两处军营,演武场。

秦王庄正门大道,正在修建的一条直道,笔直的通向大唐长安明德门。遇水建桥,遇山开山。而且不允许有任何的起伏,要是一条笔直的大道。

这条大道的两旁,正是在规划中,而且大兴土木的商业协会区。

李元兴坐在单马马车上出了秦王庄,向东边去了,那里是秦王庄最早的一批农户的庄子,这个庄子用的百分百是李元兴从后世带过来的布局图,从地上到地面,包括许多设施都严格按照李元兴的图纸规划的。

在李元兴出征前,下过命令,那怕秦王庄停工,也要先把农庄建好。

这里,是李元兴农业的第一个实验田。

第一百四十七节秦王小农第一庄【月票加更】

此时距离午时大约还有一个时辰的时间,李元兴站在一处高坡上,拿着望远镜看着那连绵数万亩的玉米田,李元兴的心中是甜美的。

李元兴也知道自己错了,是计算上的错误。

现代的亩产的标准,是不能拿来放在大唐的,先不说一亩地的大小。

光说化肥与植株密度就不能相同。

现代一亩地可以有五千株玉米,放在大唐一亩地仅仅二千七百株。李元兴不敢让种的太密集了,怕没有足够的肥料而地力不足。

这时,王及善到了,他并不是大队人马而来,只有护卫八人,家丁两人,老仆一名。

穿的也不是官服,只是一套并不算奢华的锦袍罢了。

秦王站立处,普通人是没有资格靠近的,只有王及善一人走到了李元兴身旁:“秦王好兴致!”

李元兴将手中的望远镜递给了王及善:“今日不提秦王,也不提尚书。王老可称呼我为元兴,或者五郎都可!”

“那老夫逾越了!”王及善接过望远镜在李元兴的指点下向远处看去,满眼都是绿色,还有那脸上带着笑容的,在田间劳作的劳户们。年轻人正在除草,老人则在捡叶上的虫子,尽了欢笑之声。

“五郎这里,是乐土呀!”王及善这是打心底深处称赞了一句。

“王老随我来,倒是有一个大错今天必须解决了,否则的话我怕这农户们会想不开。特别是那老里正,会干出以死谢罪的事情。”李元兴笑着说道。

王及善也笑了笑算是回应。

李元兴不需要在他面前作戏,在世家门阀眼中,李元兴就是一个从来不作戏,也没有必要在人前作戏的人。

已经接到了通知,早早在农庄前等候的里正等十名宿老迎了上来。

“里正,本王在计算上出现了失误。本王原本计算产量的时候,是按每亩五千计算的。可这里地力不足,实种约在二千七百株。所以如果收获的时候产量只有本王预算的一半,不是你的错,是本王的错!”

里正弯下腰:“秦王大义!”

“你与本王交谈数次了,本王不喜欢这些虚礼。本王今日在你这里宴客,带路,去长势最好的一片地,本王要看看!”

里正小跑着在前边带路,心里却还在思考着秦王殿下说的话。

一亩有多少株他数过,这些天还有些忐忑不安,因为他不知道这田里收成会有多少。

李元兴带过来的种子也就是不到二吨,四千斤的种子在这里,也就是虚算二千多亩地,一来是种的稀,二来是大唐的一亩小于现代的。

从农庄里经过,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令王及善停下了。这是三字经,这个经书对于王及善绝对不陌生,当初秦王传神印术之时,就用的是此书。虽然王家没有得到神印术,但书却留下了几本。

三字经!

王及善是可以背诵的,对于他这样一位大儒来说,这种蒙童之书,看过两遍就背下了。

“五郎,老夫可入内一观?”发出读书声的看着象一个祠堂,这里应该是村里祭祀祖先的地方,要入内必须要得到主人的允许。

李元兴冲着里正点了点头。里正一边轻轻的推开门一边说道:“村里的祠堂平日是空着的,娃娃们有个读书的地方就用在这里,想来先人们也愿意看到娃娃识字!”

朴实的老农,很直接简单,实在的语言。

王及善没有其他人跟着进来,只有他一人走了进去。

一入内,王及善感觉心口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有一些压抑,也有一些畅快,还有一些激动。更多的,是深深的震惊。

一个足有百步长宽的院子,上面搭有棚。最里面是祠堂,祠堂前却被分成四块。

这里有上千个孩子呀,上千呀!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上千蒙学之童子,就是他太原王家宗家的学堂也达到这样的数量,这样的规模。这何其壮观。

再细看,离祠堂最近那一外,大约有四五百个年幼的小童,人手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正在朗读的就是三字经,两位教书先生一前一后,不断的在走动着,那一定是在听那个小童念错,或者是没有出声。

左侧,是年龄更大一些的,约有**岁的样子。有一百多人,每人面前放着一个沙盘,手上用竹棍正在沙盘上练习写字。

王及善靠近,看到那个娃娃正在写永字。

“好,好一个永字八法。”王及善惊呼一声,那童子却转身作了一个嘘的手势:“先生说,写字之时要禁声可静心。”

王及善感觉老脸一红,拿过那童子的竹板将沙盘抚平,然后慢慢的写了一个永字。

特别是在第三划的时候,特别是慢。正是那个童子写之时有瑕疵之处。

童子正衣襟,那怕穿的是破布衣,也整理衣襟双手并,抬于额头上对着王及善长身一礼,然后轻声说道:“谢先生指点!”说罢,抚平沙盘,再一次写了一个永字。

真好!不是因为字写的好,而是这心性真好。

退后几步,王及善退到了门旁,因为秦王李元兴也站在门口,所以有看到的先生都没有来询问王及善是谁。教学的规则就是,学习的时候任何也不能来打断。先生们遵守这个规定,李元兴也一样。

右侧是一个个的小隔挡,每个隔挡只有不到二十个学子,一个先生,似乎读的书更高深一些。

而最中间,只有不到二十人,每个人面前有纸,有墨。

可这些学子每个人都闭着眼睛安静的站着,王及善知道这是在心写,用心先写出字来,等真正用心感觉到了,然后才会提笔。

这个学堂,天下无双。

王及善相信,别说是自己王家,就是七大世家也不可能有学堂有上千幼童同时读书。

就算以后会有,现在也绝对不会有。

“五郎大善!”王及善退出来之后,对李元兴一礼。这是一个老儒生对向学之礼。

李元兴摆了摆手:“这一礼我不敢受。这所有的花费都是农庄自己出的,我只是提前借了些钱给他们,帮他们规划了一下。最难的,还是十位村老,要知道半大的小子是半个劳力,是他们一家家说服,送娃娃来读书的。”

王及善转身,对着十老又是一个拱手礼,以王及善的身份这个礼已经不轻了。

十老吓呆了,赶忙跪下还大礼。能和秦王并排走的人,绝对不是普通人,他们这点眼色还是有的,给他们这些老农行大礼实在是吓人。

是作秀,还是真正被感动,李元兴看不出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王及善在向自己示好,那么过一会的谈判可能会更难。

王及善此时脑海中想的却是前几天收到的一份情报,关于崔、卢两家的。这两家在他们的地盘上大肆兴建书院。

看来,崔、卢两家这是在打寒门仕子这张牌呀。

高明,很高明。

那么,太原王氏也不会落后,论家族底蕴王家不比崔家差,那神印术王家也能搞,只是现在有个天智院在,无非就是多花一些银钱的事情,但书院却是一定要搞起来的。寒门士子,这一块好大肥肉呀,绝对不能让崔、卢两家咬了去。

有些走神,王及善在想什么?为何如此专注。

李元兴不想去猜,如果要猜的话太累,能成为世家的家主之人,那脑袋真的换算成现代人的智商数字,那阴谋道道可以达到三百智商了。

“王老!”李元兴轻声呼唤了一声。

王及善依然还在思考,他正想着,除了太原以及周边,那么书院还可以开设在那里,京城是不敢想的,要开也是几大世家联合,或者是由朝廷甚至是皇家来看。

这个眼前看不到利,就占下了地盘,就如同在地里种上金种子。

那结出来的果子就是金果子。

一个功成名就的学子,入朝为官。往下可以管一县之地,往上可以成为朝堂之助力。

五年就可见初效,十年就有大效力,三十成后……

“王老!”李元兴声音提高了几分,王及善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说道:“老夫走神了,刚才那朗朗书声,真是震人心魂,老夫惭愧呀。别说是助寒门读书,就是我王家许多子弟都没有书读。惭愧,惭愧!”

李元兴笑笑,心说这话再信了,我就真傻了。

此时,已经来到了地头,李元兴亲自下地掰下一个玉米。

“此物称为玉米,我已经上书皇兄,请皇兄赐名,唐玉米。”说话间,李元兴将玉米外皮撕开,此时的玉米已经可以吃了,就是青玉米用水煮熟直接吃。

“不知此物如何食用?”王及善好奇的问了一句。

李元兴这片田,来窥视的人不少,但守卫森严。异邦人被捉了不少,大唐各世家的人自然不愿意在这种事情得罪李元兴,所以严禁自家人再靠近。

所以有传闻,却从没有见过实物。

李元兴亲手掰下九个,交在亲卫手中:“快马送长安宫中去!”

第一百四十八节唐玉米【第一更】

【安安静静求月票,周末快乐!】

这是仙粮,至少在大唐知道此物的人都这么叫。

李元兴让里正在地里随机选了五十四株玉米,连杆砍断拿出来。然后自己在地边上砍了两株,手上拿着四根玉米棒子:“用水煮了!”

往前几步,地头搭了一个棚子,很干净。这就是事先准备好的。

李元兴与王及善来到棚子坐下,有亲卫奉上茶退到一旁。

这里有一个煤炉,王及善细心观察了,此物与王语烟回来描述的有所不同。这是陶器炉子,不是那样的一个圆桶形,这是一个方的。

“此物是工匠新设计出来的。”李元兴亲手将玉米外皮给撕掉,留下最里面两层嫩皮扔在铁锅之中。两个亲卫在李元兴的示意之下将锅抬了起来,李元兴又说道:“这是三层的,最里一层是炉瓦,耐火烧的。”

王及善点了点头,他看到了明火,还有那通红的炉膛。

“然后第二层是陶器炉身,与第一层之间有约一寸厚的泥土。用为保证炉膛的热量尽可能多的烧在锅上,而不是浪费了。”

王及善又点了点头:“此物大善!”

“这还有一层是方的,里面装的是水。工匠们真正是手极巧,有设计加了一个陶管,也有设计加一个洞可以取水的。”

在李元兴的示意之下,有亲卫从方形外炉中取了一碗水。

“此水冬天冷时,洗脸、洗手很不错。只是这水不适合喝,也不建议喝这里的水。”李元兴拿过碗,让王及善试了试水温,放在现代计算大约就是五十度的样子。王及善也说道:“劳累一天,热水浴足上佳!”

“是呀,这热水总是有用的!”

说完,李元兴示意亲卫将锅放在炉上,然后指炉上伸出很长一断陶管:“这是烟囱,煤与柴不一样,虽然没有烟。但却会有致人性命,让人无法呼吸的浊气,所以必须排在外。”

王及善心说,这浊气很可怕吗?

李元兴又解释道:“如同上次皇嫂在大殿之上,因为大殿通风所以丝毫无碍。但平民家中如冬天关紧门窗的话,一两个时辰也无碍,但一整夜却不行。屋中浊气太重,轻则头昏眼花,中则会有中风之疾,而重则会丢了性命!”

王及善听懂了。

“正是南方密林之中那漳气一样,白天有阳光之时,人进出无碍,但夜间却有极大的危险。所以说,煤炉只要屋内通气,有烟囱将浊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