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庄(晨风)-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客人你有所不知,在五万号之前,号牌是没有实名登记的。五万号之后这里才增加了规矩,所有来办理借阅证的人在领号牌也要实名登记,原先办理的也需要重新办理,长安令为此还派了专管户籍的人在这里备案。”

“我还是不懂!”

“看你的服色,应该不是我们长安人。办理借阅证的也有外邦之人,您要是位高权重,比如那契丹王子就凭着鸿胪寺与礼部的条子,不用排这队直接就办理了。外邦的商人,也有办理的,领牌,登记,验明身份,然后发借阅证。”

这么一解释,渊盖苏文听明白了。

那黄牛又说道:“贵客您怕是不知,那边领号牌的已经排到了十一万号。每天可以办理借阅证的只有两百人,就算是过上几天这里正式开园,受训的人来这里作事,也不过一天能办理一千个人。或许,几百人也说不准!”

渊盖苏文一听,头发一阵发麻。

“这里是一万九千号,只要您三十五枚秦王钱,杂钱不收!”

一万九千号,按现在的进度,就算是过几天可以增加人手,渊盖苏文心说,这已经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这当真是等的什么事都错过了。

“多谢,我身上没有秦王钱。”渊盖苏文用大唐的礼节拱了拱手,转身离开。

那黄牛也不介意,又去找另一个买主了。

渊盖苏文回到迎宾苑,打算从鸿胪寺想一想办法了,他在高句丽的身份虽然不低,但在大唐未必管用,需要先找高句丽使节崔太大兄去想一想办法了。

等渊盖苏文走回迎宾苑之时,天色已晚,鸿胪寺办公的人员已经离开。

无奈,只是等到明rì了。

次rì一大早,渊盖苏文就来到高句丽使节的门前,正准备敲门,却听到里面传出来骂声:“蠢货,就算是一只低贱的老鼠也比那蠢货更聪明,这样的话他竟然能够说出口,这样的蠢货来到大唐,他只会连累我们大高句丽。”

“太大兄!”

渊盖苏文没有敲门,直接就进了房间。

“你看看,你好好读一读。想一个方案出来应对一下,怕是那个蠢货此时还在窃喜,以为自己占了多大便宜不成。”

渊盖苏文看到的就是长安报上那份百济使节讲述东市事件的记录。

“这些话,不值得您发这么大的火呀!”渊盖苏文心说,只是打了一个大唐平民,这样的事情就算是个复杂,却也不是什么大麻烦。纵然是在大唐长安令那里,也不过是罚些许银钱罢了。

“哼!”高句丽使节冷哼一声,将其余的报纸扔在渊盖苏文的面前。

长安报上,仅仅针对百济使节的口述一字不差的印上了那天有百济使节签字的记录。

然后,就是几份政论。就是关于前隋为何会败给高句丽的文章,却也没有什么硬货,倒象是抛砖引玉之作。

再看其他的报纸,另两份大报,京兆百闻报与长安城报,分别在头版头条各自出了一份配图的文章。

京兆百闻报上详细的阐述着大唐的服饰礼制,从各等阶的衣服,鞋子,包括扣子,配饰都有详细的讲究。最后的一句总结语。更是道出了京兆百闻报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那就是,大唐的百姓富足,金银丝绸已经不是只能在货架看到的商品,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要知礼。州县的官员应该教百姓知礼。

渊盖苏文隐约间感觉到了这事情不简单了。

“那蠢货打人的理由就是。服饰僭越!”高句丽使节气呼呼的说了一句。

渊盖苏文再翻另一份大报,长安城报,长安的百姓称之为城报。上面的文章写的却有些针对性了。中心思想就是,以材料有等阶的限制,本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倒退,难道大唐的百姓只能穿破衣吗?当大唐丝绸产量可以让人人都穿上丝绸的时候,百姓也是大唐子民,难道大唐子民不能享受这种富足,却在依旧穿粗麻布衣吗?

那么,这种富足的意义何在。

“看看东市报!”高句丽使节又说了一句。

东市报是个小报,每天的发行量不过两千份,只是最近些rì子增加了些,达到了三千多份。

“好狠的笔客呀!”渊盖苏文只看了几句,脸色就变了。

“狠吗?他说的有错吗?而且有些话也不是他说的,而是那个蠢货说的。”

“我大高句丽穷。穷到连王女都穿不起丝绸,自然也不会允许百姓穿好衣服,否则王室必须丢脸。这些话,真是比钢刀还可怕呀!”

渊盖苏文纵然聪明,读书多,可他还不知道什么是舆论的威力。

高句丽使节叹了一口气:“圆街商会报上说的更狠,我大高句丽的百姓不敢富,也不敢显富,一但普通百姓富有了,当官的会眼红,轻则打骂,重侧陷害入狱抄家灭门,这才是东市之上,百济使节打人的真像,因为他眼红了!”

“好一句因为他眼红了。”

渊盖苏文真的感觉到了一种恐惧,这一连串的事情连在一起,将原本的一件小事,变成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报,大事不好。大唐长安令向百济使节团下了捕文,要求今天东市打人者堂上过审!”一位高句丽的文官急急的跑了进来。

高名丽使节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一环扣一环,这是要给那女子出气呀!”

“为什么?”渊盖苏文不解。

坐在一旁的乙支文德从开始就没有说话,这个时候却是缓缓的抬起头来:“唐人在立威。除了这个,还能为什么?”

刚才进来的文官施了一礼,在高句丽使节的允许之下,开口说道:“在大约一个半月前,长安城望景楼也有一次打架,两桌喝醉的客人打了起来。其中一桌是契丹使馆的人,那件事情也在长安令那里过了堂。”

“结果如何?”渊盖苏文等三人,同时开口。

“结果是堂上双方合解,唐人陪了三贯钱给酒楼,参加打架者清扫朱雀大街五天。契丹人陪了五贯钱,清扫使馆区六条街道五天。”那小吏很清楚的讲明了结果。

高句丽三位有身份的人,相互看看,谁都没有说话。

这个感觉是各打五十大板的作法,可又感觉其中另有一翻意思,却想不明白。

“哈哈,今天是个好rì子。昨rì把东市的事情说清,今天过了堂,这事情就算了解。这大唐的官还真不怕麻烦,这么点小事还要过堂。不过,今天过堂,一定要追究那贱妇僭越之罪,绝对不能轻易放过了她!”

高句丽使节当真是无语了。(未完待续……)

PS:上班头一天,有多少人不在状态呢?

第530节打龙袍之戏

高句丽使节怕是这会心脏已经受不了,好在有大唐神药,丹参丹在手。

渊盖苏文开口说道:“贵使可有看今rì报纸?”

“看了,正是我当rì所言,就是那原版刻印的,一字不差!”百济使节还有几份小得意。

“那您有看其他的报纸!”

“看了,那些政论,说大高句丽击败大隋,完全就是废话。再有一些,不过是唐人想炫耀一下他们富足的小儿之论,不当回事!”

渊盖苏文还在再说什么,被高句丽使节打断:“此去,当会大展大百济之威,等你的好消息,当要在唐人面前一展你大百济的气度。”

“这是自然!”百济使节转身的瞬间,脸上的笑容已经完全消失了。

出了门,百济的使节对身边的人说道:“谁也靠不住,任何麻烦还是要靠自己解决的。他们当真以为,我看不清眼前的事情吗?”

百济使节整理着自己的衣服,拿上自己的使节杖离开了迎宾苑。

早上他在第一眼看到报纸的时候,就在第一时间去找高句丽使节想办法,可却听到那边辱骂他蠢货的声音,只有辱骂,并没有半点想解决问题的话语。

渊盖苏文站在侧面,原本还是对自己的上司问个原因。

可他在看到百济使节脸上笑容完全消失的瞬间,他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成为僵局了,任何话语都已经失去了意义。

“报。门外信到。长安城有三十多名笔客,正在迎宾苑一百步外等待。他们希望可以就服饰的问题对崔太大兄作一个采访。”

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高句丽使节身上。

“去向鸿胪寺借用他们的会客厅。备上我大高句丽的点心,半个时辰之后接受这些笔客的采访。”高句丽使节象是下了某一种决心。

那小吏出去之后,高句丽使节对渊盖苏文说道:“我们初到长安这才不到三天,大唐早就准备好的圈套已经套在我们的身上。只是遗憾,不知道这个圈套是谁下的。”

“那东市的事情,是偶遇,还是有人安排的!”

“百济那个蠢货已经派人查过了,当真是偶遇。可就在这一次偶遇,却搞出这么大的事情来。只能说不敢轻视大唐呀。眼下。我们不得不作出选择。用唐人新象棋的说法就是,丢车保帅之法!”

新象棋。其实也是李元兴的杰作,或者说,李元兴提前改变并且正规了象棋的棋盘。规则。历史上。现代象棋首先出现在唐中期。就是公元七百七十九年。完全与现代象棋一致,是到了宋代。

渊盖苏文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不过,他却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与百济站在一起。既然是盟友。那就要进退一致,如果这一次放弃了他,那么百济会如何去想?”

“小小百济,由他去想了!”

渊盖苏文再劝也没有意思了,高句丽使节是这里的主官,他有专断行事之权。渊盖苏文仅仅是以一个随同的身份,他就是来长安看看,这种事情他作不了主。

无奈之下,渊盖苏文只好提到去宏文馆的事情。

高句丽使节感觉到渊盖苏文与自己的想法不同,害怕他在笔客们面前乱说话,当下就写了正式的文书,请求鸿胪寺解决渊盖苏文宏文馆借阅证之事。

此时,在天策上将府。

秦琼正在李元兴的餐桌上吃着早餐。

“五郎,事情与你计划的完全一样,那高句丽使节已经同时接受采访了。难道不需要再派人去交待一下,这些笔客们会不会误了事情。”

“重点已经告诉他们了,这点小事要是办不好,以后难道事事都要我去cāo心吗?”

李元兴倒是有些满不在乎,似乎这事情已经在掌握之中了。

“这是一个阳谋。原本只是试探一下百济与高句丽之前的关系。试问,要是秦将军与一人同行,那个掉入金水池之中,秦将军还会与之同行吗?只有极亲近的人怕是才会帮助那人清理身上的污秽!”

杜如晦不紧不慢的说着。

李元兴心说,我当真是小看大唐这些人才了。李元兴原本的计划只是恶心一下高句丽,可杜如晦却是让这个计划更加的完美了。

集,试探、离间、分化为一体。以眼下的情况下,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那就是逼高句丽人落井下石。

“算了,百济人已经没什么用处了。给他们一招狠的,让他们滚蛋!”李元兴将碗里的粥倒在嘴里,笑呵呵的说着。

杜如晦脸上也多了一丝微笑:“狠,还能有更狠的?”

正在那里一边办公一边吃早餐的魏征,头从文件堆里抬了出来:“杀人是绝对不行的。而且除非开战,使节刑不上身!”

“就是这样,所以,就玩一次打龙袍。”

“打龙袍?”三人都惊呼着,要知道龙袍可不是普通的东西。

李元兴开始讲故事,把原本发生在宋代的事情硬是给安到大汉朝某个皇帝身上。皇帝作了有建大汉律条的事情,按律当受杖刑二十,可谁敢打皇帝,所以就把皇帝的龙袍放在地上,代皇帝被打了二十杖。

听李元兴讲完,众人还是不怎么理解。

“打的是他百济使节的官服,打的是他百济使节的节杖。具体计划杜公去安排,能一块都打了,自然是最好的。能打上一样也是不错了,当然把节杖打了才是真正的好事。如果他能够主动提出以节杖代自己受过,那才是更加的完美。”

杜如晦摇了摇头:“这个完美不可能。”

魏征也说道:“要是用计打了使节节杖,当时百济人可能反应不过来,但是过后一定会反应过来。他丢的是百济的脸,万一想不开,或者是害怕回到百济后无法交待,就在大唐自杀了,殿下当如何?”

秦琼最近干秘密的事情太多,思想上也不是原先那么只知道打打杀杀了。

这会也跟着说道:“可以更狠一点,高句丽人把那货给暗杀了,弄成自杀的样子,就说是我们大唐把人逼死,殿下当如何交待。”

“不管了,本王要去乐民园看看准备的如何。接下来的事情,你们去商量。”

李元兴这是逃避。

打龙袍的计划太毒,一但真正打了百济使节的权杖,这事情无论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大唐都会有些名声上的麻烦。

但是,李元兴的打的提议,却是绝妙的。

“殿下的计策高明,不打节杖,可以打衣服。或者是……”杜如晦笑的很坏。

魏征也笑了,两人点了点头,同时说道:“让人穿上他的衣服,然后代他受过。高明,高明呀!”

杜如晦太聪明,智计不断的人物。魏征人黑,心也黑,天策上将府才是他最喜欢的地方,因为这里他可以黑到底,有太多的人,太多的对头可以去黑了。从辽东黑到河西走廊,当真是乐趣无穷。

李元兴离开了,事情办到什么样的程度,杜如晦自然会掌握的。

具体的事情安排,魏征一定会办的非常好。

眼下倒是乐民园这里,李元兴却是非常的关注。从前隋开始,长安城就在夜里会宵禁,大唐也延续了这个制度。

此时的大唐,虽然李元兴很想改变这个制度,但也仅仅能够允许坊间内可以在午夜前有条件的取消宵禁,可长安正街上却是根本没有可能。

坐在马车上,李元兴看着街道两旁。

看到最多的是坊墙。

这些墙,如果都换成店铺,先不说长安城会多出多少商税来。仅说刺激内需的消费,这个数字至少战到京兆全部税收的两成。

大都市商业化,这才是真正的长安,万国之都。

而第一步,就没乐民坊。

在李元兴的马车向乐民坊行进的之时,一张纸条放在京兆尹的桌上。纸条上写着,李代桃僵。京兆尹看过纸条,将那纸条放在蜡烛上烧了,派人叫来了刑名师爷、司法参军、司法佐三人。

“东市那件事情,只是一件寻常的打人事件。这等小案,司法佐去审理就罢了。只是此事却有两个极重要的原因。第一件是秦王殿下有过言论,我大唐子民不受异邦之刑,那金医女是我大唐子民,自然不能让人随便打了。”京兆尹这才是第一次正式的提到这件事情。

“您说的极是,所以此案由司法参军这一级审理,却是合适。”刑名师爷提议着。

京兆尹点了点头:

“这个很好,但此案还有一个成因。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那百济使节眼红平民可穿云锦,所以才出手。那高句丽就是王族也穿不到云锦的,所以此案不是打人与被打,而是辱与被辱。以及,我大唐威严的问题。所以定要严办,你等靠近些,此案我等需要商量一翻。如果处理不当,明rì报纸上就会有指责我等之文章呀!”

言者无罪,言者无过。只要不是恶语、诬言。

说到指责,长安城中当官的没有那个不怕报纸上有文章写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是不作为。(未完待续…)

ps:好多天没有加更了。

再休息两天,这几天串门子还没有结束呢。过年比上班累呀。

这个月,目标……

达到大神之光的数量,为自己加油。

第531节代罚

长安令衙门口足足围了有四五百人,这是一场整个长安都已经知道,公开的案件了。

“堂下何人?何人原告,何人被告?”

这不是电影,而是直视的堂审。

负责堂审的是京兆司法参军,这个职务可以说是集文职与武职为一体,文职部分负责审理一些不算大,也不算小的案件。武职的部分是有一些刑案,需要破案等,他则是指挥者,或者是主要的负责人。

堂下,并没有电视上演的那种威武的吼声。

只有一个小吏站在门口大喊声:“堂上主官问名,堂审开始!”

跪吗?

这里是大唐,根本不需要跪下,非刑案还有坐垫。

“民女金蔓青是原告。民女长安耀州人士,是耀州二等管工,大家皇家学院医学院的备选学子,此次来长安,一是为采购些礼物,一部分是给耀州交好有姐妹,一部分是准备去探望父母,已经有批准的凭引。进长安来第二个原因是去礼部御学司报名,并且接受审核,由于民女已经有了一些职司,并且在医药学术上有些许的贡献,以及耀州主官的推荐信。所以拿到一个免试入学的资格。”

金蔓青一开口,就把自己这边的情况讲的极是清楚。

在昨夜,魏征亲自教了她堂上应该说什么,什么不应该说。那一部分是重点,那一部分是次要的。

甚至于,如果去博取听审百姓的同情等。魏征都有一套详细的方案给她。

金蔓青也非常清楚,自己被打的这一巴掌已经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这似乎牵扯的不小。只是眼下却是当真在为自己出头,所以金蔓青非常的配合,讲魏征交待的事情非常认真的背了下来。

堂上的京兆司法参军伸手向下虚按两下:“待本官问你之时,再详细讲来。”

说罢,司法参军转向了百济使节:“那么你是被告了。堂下书吏,可以核查原告与被告的身份,以及在东市的原因?”

百济使节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这样的问题他不愿意。也不会去回答。

作为一国的使节。他不会轻易的回答任何的问题。

百济的使节眼下只在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摆脱眼前的这个麻烦,很明显大唐的人在借这件事情作些什么,但肯定不是针对他们百济。高句丽使节的态度让他有些寒心。所以此时坐在堂上的他。心中只是想尽快结束这件事情。

“原告,陈述你的控状!”

“民女前往东市,有东市向导带领在各家店铺。在街上当时民女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却是突然被人打了,然后他却说我是贱妇。民女当时已经说过自己是长安的平民,非奴籍之人被人称为贱妇,这是辱骂之过。民妇一告他伤人,二告他言语之辱,三告他仗势欺民!”

金蔓青说完,直起身体一礼。

“被告,你可认罪!”司法参军朗声问道。

百济使节心中此时考虑的是,打人可以认罪,但绝对不会认那个辱人之过。什么仗势欺民之话,绝对不能认。否则自己就根本没有必要留在长安了,长安的百姓会对自己,甚至是百济都会有些看法的。

正在百济使节考虑如何开口的时候,堂外有人高举着一份文书高喊:“高句丽正使致信大唐京兆尹,高句丽并无限制平民穿丝绸,并附上高句丽服饰等阶说明,以帮助大唐京兆尹判断东市之案!”

一份正常的文书,高句丽使节团的小吏竟然故意高喊出来。

这是喊给谁听的?

百济使节感觉自己的心都在裂开了,高句丽人竟然会这样作。

一只手按在自己的心口,百济使节的表情极为平静,然后缓缓的离开坐垫站了起来,语气极为的平静:“认罪!”

百济使节这一句认罪,却是让堂上堂下所有人都蒙了,特别是后堂之中魏征派来的人更是象一拳头打在棉花上。

门外的百姓却是在欢呼,百姓们的心是偏向于弱者的。

魏征派来的人更是头痛,这与原本的计划不同。

原本的计划是,只等这百济使节反驳,然后金蔓青这一边出示大量的证据。

堂审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

“既然认罪,一刻钟之后,听判!”司法参军示意堂上书吏拿着笔录去让百济使节画押,然后拿着那份笔录去了后堂。

这是正常的程序,当场宣判也需要一个论刑的过程。

魏征派来的人向京兆尹施了一礼:“既然案子已经结束,那某告辞了。”

“就这么结束?”京兆尹反问了一句。

“秦王殿下有过严令,此案可以设计圈套,可以令百济人丢脸,甚至可以想办法拖高句丽人下水。但是,任何人胆敢干扰大唐律法的公证,重责。某的理解是,圈套是原告下的,但公堂之上,判官只认证据,公正判案!”

京兆尹听后,非常严肃的点了点头:“大唐律法之公正,自然是不容亵渎的。殿下英明。”

这些话是秦王李元兴说的放,反正魏征的人并没有听到李元兴说过,只是魏征告诉他这是秦王殿下的意思,律法必须公正,事情可以有阴谋。

魏征的人离开了。

没过多久,司法参军重新回到了堂上。

这期间,百济使节一直很平静的站着,看到司法参军出来,竟然还微微的点了点头。

“听判!”司法参军站在大堂之上,在众小吏站好位置的时候,大声喊道。

金蔓青也站了起来,她的心思没有那么多,她只是想讨回一个公道罢了。

“贞观元年,大唐新律法之中,各使节正副使节拥有刑罚豁免权,除致人死亡、窃取大唐机密、藐视大唐皇室三大重罪之外,其余罪行可依新唐律。代罚。代罚一,以使节团奴隶之外身份之人,代为受过。”

司法参军说到这里的时候,停了一下。

表面上,是他在等百济使节的反应,事实上他却是在犹豫。

因为第二个代罚是以冠代囚,说的直接一些,就是囚十rì,使节只需要将帽子或者可以代表自己的物品放在牢房之中就可以了。

可魏征派来的人,最初说的想法就是,让百济使节安排他们的人,穿上自己的衣服,然后打他板子,打多少板子不重要,一板也是打,十板也是打。

思来想去,他在文字上玩了一个花样。

“第二代罚,囚刑以冠代刑!”

这就是文字游戏了,也是古文之中的语句不严谨之处。囚刑的意思,一是囚禁这种刑罚,另一种意思就是,囚与刑。囚代表关押,而刑就代表着非常现实的惩罚了,比如打板子,或者是扫街。

“第三代罚,以银钱代罚!”

百济使节心中倒是暗自松了一口气,这个代罚让他没有想到,这算是对各邦国使节的一种宽容,同时也保证了大唐律法的威严。

“但,任何一种代罚,需苦主认同!”

“民女不认以银钱代罚。”金蔓青一抬衣裙,长身一礼。

门外的百姓也跟着起哄:“这位小娘不差钱,身穿云锦的人不需要那点罚的银钱。”

“就是,能穿云锦的人,谁在乎那点钱币!”

百济使节心中也在计算着,不过他却是不急,反正这个已经罚不到自己身上了。当下就问道:“如何罚,请判案!”

“依大唐律,辱人者,掌嘴十至一百。本官判下被告掌嘴三十。被告可服?”没等百济使节有反应,司法参军继续说道:“伤人者,板子十至二百下,致人伤残者,囚一载至五载,同劳。更重者,流放千里!本官判下被告,板子四十下,打人脸者,特别是女子,伤其容貌,虽不留伤痕,但罪加一等!”

百济使节没有立即回答,只是看着金蔓青。

金蔓青伸手一指那天在东市他遇到的,那个非常凶的百济护卫:“如果他来代打,民女认同!”说罢,金蔓青又向司法参军施了一礼。她的态度却是极为了坚决。

“如果三代罚同用,可否减轻刑罚!”

百济使节要是放在以前,绝对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他才不会在乎一个护卫会不会被打呢,或者说会不会被打死,打残,只要自己不受罪就行。

可现在,他的心态有了些许的变化。原因就是,作为盟友的高句丽不但背弃了他,而且还落井下石。

这种被人背叛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的不好。

无论是一时冲动,还是良心发现,百济使节眼下第一就是想尽快了结这件事情。然后就是让自己的护卫少受一点罪,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他要借这个机会在长安的百姓面前给自己挣一些好感,因为他还需要留在长安,还需要有一些计划与想法的。

司法参军心中极是高兴,这样的结果正合他心意。

“原告,被告在堂上没有丝毫的自辩,立即认罪。这是一种诚意,既然被告已经认错,长安自元月开始,自有礼让三分的美德。本官以为,罚钱一贯,赔钱五贯。由那护卫穿上被告之服、冠。受掌嘴之刑五,板十。原告你以为如何?”

京兆尹在后面听着,心说司法参军你当真是自作聪明。不过,他却已经不能阻止了。(未完待续……)

第532节意外的结局

金蔓青事实上,心中也没有主意了。

因为眼下的情况,是魏征没有想到的,也并没有给她有过指点。金蔓青毕竟年龄还小,遇到这样的事情也不知道应该如何了。

被司法参军这样一问。

金蔓青心说,这钱也罚了,人也打了,似乎自己应该知足。

“民女认可,民女自请那五贯捐与东市济世馆。”金蔓青不再追究,这事情算是结束了。

堂上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宣判,结案,这案子就算是了解了。

有百姓高喊:“金小娘子高义,下次再来东市,我等免费给您引路。”

竟然也有人喊道:“百济人认错知错,却也是知礼。”

百济使节对于这个结果也是非常的意外,当堂就交了钱,认了罚。

事情传回秦王府后,魏征找到李元兴:“殿下,现在这种情况还要赶百济人回家吗?”

“搞不清,高句丽人为何会放弃自己的盟友,甚至是落井下石。百济人怎么就这么快服软了,这件事情让本王准备了这么久,竟然没有得到一个让本王满意的猎物。”李元兴不满意,可以说是非常的不满意。

魏征说道:“百济人与高句丽人交恶,对我大唐不是一件坏事?”

“错,绝对是一件坏事。”

“请殿下指点!”

“百济与高句丽交恶,这就等于给了新罗一个盟友。新罗除了大唐之后,还有其他的选择,这才是真正让本王不满意的地方。百济人出了这么一当子事,怕是在最近会安份许多,想整他们怕是不容易!”

李元兴心中在快速的计算着。

魏征在旁边说道:“殿下,不如暗中告诉所有人,不理会高句丽使节。听鸿胪寺说,高句丽人来的头一天,就递上了国书,说是要献礼给圣上。”

“告诉礼部这些事情全部给本王压,在本王没有同意之前,任何的正式的衙门口谁也不许与各邦使节有正式的见面。这件事情容本王想一想。”

“殿下需要思考什么?臣下或许帮殿下分忧!”魏征又问道。

李元兴想了想之后说道:“很简单一句话,高句丽是来求和的。我大唐是上国大邦,我们不能拒绝小国的求和,如果连这一点气度也没有的话,那么会被人嘲笑,甚至会引起周围小邦的不安。”

“殿下所言丝毫不差!”

“本王想让高句丽先翻脸,如果是高句丽无礼在先,那么本王就可以让大唐保持与高句丽的战争状态,本王任何的时候出兵,都不算是不宣而战。也要为本王巡视辽东作些准备,如果机会合适,让高句丽再疼一些,还是可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