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庄(晨风)-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靖也点了点头:“某支持,此事可行。”

“可暗中监督州县,但也要防着安全司的人作奸。要有一个规矩,圣上必然也是喜欢的。户部出一个掌柜两个伙计的工钱,也是合理的。”杜如晦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崔君肃摇了摇头:“户部一文钱也不出。这钱行所有的利润户部放弃,秦王殿下出所有的费用,也挣这所的有利润。”

“你别后悔!”李元兴笑问。

“绝对不会后悔,立字为据!”崔君肃还认真起来了。

李元兴摆了摆手:“不和你立字,没那个必要。不过,以后户部再后悔了,再和本王谈,本王不占你们的便宜!”

李元兴连铸钱坊都让出一部分给了户部。

崔君肃还真说不出李元兴会占户部的利益。

“殿下,我们七世家,勋贵世家,纯的铜、银、金,还按以前所说。劣钱换秦王钱,也依这个市价而定。此事,由某出面与各世间说明。”

崔君肃相信可以说服的,因为长安城之中米价就已经显示出,秦王钱强大的购买力了。

“好,我们再继续。雪盐,雪糖,牛肉,当然让商业司考虑一下,可以再选出一些来,这些必须要用秦王钱购买,不是为了加价,而是让百姓们知道用秦王钱的实际好处来。各位以为如何?”

杜如晦第一个支持:“此计是好计策!”

“不讨论这个了,让高俭去**心吧。总之,有些东西想买,就必须要用秦王钱,至少保证市面上有两成的货物,要用秦王钱购买。这样以来保证的流通,也有足够的原料来制作新的秦王钱。”房玄齡给这件事情下了结论。

崔君肃却又说道:“许多人家里有现银,金饼,铜锭的。如何换?”

“自然是崔尚书你与秦王府崔长史讨论的问题了。”房玄齡又说道。

“是否需要天英阁讨论,是否需要报圣上那里知道?”崔君肃又问。

杜如晦看了看李元兴,没有发现李元兴表情上有什么异样,想了想好说道:“说到底,这还是秦王府私钱,不是户部的钱。户部仅仅是管理,所以天英阁管不上。但圣上那里报个备还是有必要的。”

绕过天英阁,就是不想让天英阁再找什么麻烦。

不是因为钱。

而是因为秦琼要开设数量巨大的钱行,这个数量可能将来有上千个,甚至会上万个。

李元兴也在考虑这个:“现在说一说钱行的计划,说完这个就不再说钱了,咱们说吃的。”

众人都笑了。

元春这时已经过来,自己一个人先进来后,陆毛锋冲着她轻轻的摇了摇头。元春点了点头,退出去一个人将那些盒子分数次拿了进来,摆在入门处的桌前。

陆毛锋是亲卫,此时他是不能乱动的乱走的。

刚才他对元春摇头就是意思说,这里讨论的不是小事,不要叫低等侍女进来。所以元春在一个人分几次将那些盒子拿进来放在桌上。

然后又是一只壶,以及一个内钢,外木的桶。

最后,是一个托盘。

托盘上放的是两份冰点,分别摆在了李靖与秦琼的面前。

“这冰点却是极好的,刚才我等已经用过,趁着还没有融化!”房玄齡对李靖与秦琼说。

然后又是五只杯子,元春用竹夹子在那个内钢外木的桶里夹出冰块,再从壶里倒出黑色的液体来。这就是李元兴的可乐,用那个固体的可乐块带到大唐在泡水制作的可乐,成本自然是极低的。

给杜如晦上的则是孙老道开的方子,精心配置的凉茶。

“元春,本王也喝茶,这一杯你拿去吧!”李元兴轻轻的推了推杯子。

“谢殿下!”元春施礼,放杯子放在一旁后,在桌上将点心水果摆好,这才拿着杯子退到一旁。

秦琼则直接拿起自己的杯子走到陆毛锋面前,将杯子递了过去。

“不许找理由拒绝,拿着!”秦琼生硬的要求陆毛锋拿着,可陆毛锋还是在看了李元兴的暗中认可之后才双手接过:“谢将军!”

秦琼微笑着点了点头,调侃起李元兴:“你家殿下只知道怜香惜玉!”

众人一阵大笑,李元兴也笑着摇了摇头,没接这话头直接差开了话题:“叔宝兄,初步先建两百个,地点你来选择。选好之后,给本王一个方案。这些天,你在秦王庄住上几天,有一些东西我教给你。”

“自然是要请教五郎的。”秦琼笑呵呵的坐下了。

李元兴有什么要教给秦琼,在场的人包括秦琼在内都不知道会是什么。

李元兴要教的,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就是怎么开始教,李元兴都没有完全的想好,其实这门课李元兴教远不如武曌去教更好。

所以李元兴所作的,仅仅是让秦琼有所了解。

因为李元兴要教的课程叫作《银行学》一门必须符合时代背景,有着足够的社会经济基础并且相结合的学问。

针对大唐的未来银行,应该如何发展,这却不再是后世的课本可以传授的。

一切从零开始,一切摸索着前进。

这也是李元兴只字不提,仅仅只打算告诉秦琼一个人的原因,李元兴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作,应该如何发展。银行搞的好了,大唐的经济将是一片光明。而银行搞的坏了,大唐的经济将会进入黑暗时代。

至少李元兴知道,宋代的原始钱庄,就受限于各种质量不同的钱。

而后世鞭子朝的钱庄,竟然经不起西方银行的丝毫冲击,就让鞭子朝的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几乎让经济崩溃。

“接下来,咱们说吃的吧!”李元兴脸上没有流露出半点多余的神情。

元春这才将那些盒子一一的摆在桌上。并且开始介绍着:“这是桂花糖、核桃糖、花生糖、千丝糖、芝麻糖、桃仁糖、果仁糖……”元春足足说了十几种糖。

然后又拿出几块方的象砖一样的。

“这是米花糖,这是玉米花糖,这是小米花糖,这是高粱花糖,这是……”

十几种糖让人看着眼都花了,而最后元春拿出的却是一个铁盒,铁盒打开里面才是一个木盒,木盒之中放着是有一种褐色的,如同麻将块大小,方方正正的糖块。

“这就是原糖,制作这所有的糖所用的原糖。这个原糖可以说,除了制作的人之外,头一次被外人看到。这个东西,可是本王的宝贝,制作工艺属于秦王府绝密,这个糖有多好,让陆毛锋来说!”

李元兴说完,冲着陆毛锋点了点。

陆毛锋向前三步,站在桌前行了一个军礼,却没有急着开口,而是从怀中也拿出一个糖块,这才说道:“这是米糖,殿下用于测试的一种糖块。”

“测试什么?”李靖开口问道。

“吃此糖的军士,体力比不吃糖的军士更好。而且在二十里重装跑的训练之中,有两块这样的糖,至少多跑三里才会感觉到累,有三块就可以到五里。但四块糖区别不大,大多数人吃了四块糖还是一样的。”

陆毛锋用最简单的方法说明了这糖的作用。

李靖拿起糖块,放在嘴里含着:“甜,但不如糖甜。或许是因为加了米!”

“不,这糖本身的甜度就只有糖的三成,所以不甜才是正常的。但这却是非常廉价的便宜糖,在我这里这种糖不是贵在原料上,而是贵在人工上。实在想不出工业化量产的好办法来,所以仅仅只是试作了五万斤!”

五万斤!!!

第485节廉价的高奢侈品【第五更】

五万斤!

上次听说银耳,秦王庄存了干货七万斤就把崔君肃吓住了,那可是值两三万贯的东西。可很明显,秦王庄对于生产工艺麻烦的东西,本身就反感。

李元兴喜欢的是以百万斤计算了,低于百万斤的产量,他就当费事了。

事实上,李元兴因为来自后世,计算单位都是吨,年产多少万吨的计算数据已经在新闻中清洗着每个人对产量的概念。

大唐这五万斤,才三十几吨,一个货车就拉下了。

听着数量巨大,放在仓库里也就那么一点,李元兴自然不当回事了。

“五郎说廉价,某有兴趣听!”李靖追问了一句。

李元兴一指元春:“从试制开始,元春倒是数次去观察进度,而且亲手去试作了,所以让元春来讲。本王讲是一种感觉,元春讲的感觉应该更容易让各位明白!”

元春施了一礼,从小会客厅李元兴那个书桌旁的小桌打开柜子。

柜子里有一个秘码箱,元春转动着上面的密码盘,打开了后拿出一个小本。

“这种糖用的原料是麦子、玉米、红薯。庄子里试验了七种配料,最终定下的料单是……”元春还没有讲,李元兴就制止了她:“停,这个配料大概是,一分麦,三分玉米,七分红薯。”说完,李元兴向元春示意:“继续讲吧!””

众人都愣了一下,李靖笑骂:“五郎藏私!”

“不是,能把这配料说出来,其实就已经是极大的秘密了。不让说庄子试验的详细配料也是有原因的。”

“那五郎说说这个原因!”

李元兴示意元春退到一旁,这才说道:“每年的麦子雨水,收获不同,麦子本身就会不同。玉米、红薯因为肥料不同的,淀粉含量,糖份含量也有所不同。本王正在让道士们研究,如何可以准确的测试出每一批粮食的差别来。”

“看来五郎的原因是合理的,五郎不想用一种配料来作出误导。事实上这个配料还是有些可以细微调整的。如果放在以前,这怕就是多事了。但在五郎这个工业化量产的理论上,五郎这个理由却是极有道理的!”

房玄齡作为代表称赞了李元兴的谨慎。

李元兴点点头,示意元春继续。

“接下来,将麦子洗干净放在特制的大水缸之中,用水炮。夏天用凉水,冬天用温水。泡过十二个时辰之后,放在竹蒌上等着发芽。每天淋温水,水温手摸着有些微热就好。三四天之后,出芽二叶包心,然后将这麦子粉碎。备用!”

听起来很简单,但正如李元兴所说,这是个消耗人力的活。

“第三步,将碎玉米与碎红薯分开蒸,玉米比红薯难蒸,所以要分开蒸。蒸好凉着,凉到手感觉有些热,但不烫的时候与那些粉碎的麦子混在一起装在粗麻布袋中,三个时辰之后,压出汁水!”

看来,真的不难,而且制作的时间也不长,真正是消耗人力的活计。

“最后一步,这汁水其实就是糖了。但殿下要求再煮,最后就变成原糖的纯糖块了,殿下说这个也会坏,但全部过程上干净,煮的好了可以保存一年,或者十八个月。各种糖食,也是用这个原糖制作的。”

听起来,倒真的不复杂,房玄齡听完之后,品尝了一块后说了一句:“这个倒象是饴糖。只是这原料有所不同,饴糖并没有这么甜。只是略有甜味罢了,想必是五郎改进了原料以及制作方式,混合材料,特别是用了高淀粉、高糖份的玉米与红薯为原料的麦芽糖的历史并不算久,李元兴知道可以查到的史料也是在十七世纪才有的。

因为这两种农作物传入中国的时间并不久。

也正因为如此,古代的饴糖在汉代的时候就几乎消失,因为饴糖消耗的是粮食。在粮食不足的朝代里,不可能粮食大量的粮食作这些并不算甜的糖。

在历史记载,中国在公元前三百年,战国时代就有了甘蔗糖,原料来自交州,就是现在的广西、广东一带。最初用的方法是晒糖,在贞观二十六年,才有了精加工的霜糖。在现在贞观元年,粮食还不够吃的时候,有甜味就不错了。

饴糖这种并不算甜的糖,可以说是暂时失传,也只有一些书中还有一些古时的记载。

“五郎有计算过价格吗?”李靖又问了一句。

“人工太高了。一斤二十五文怎么样?”李元兴笑着问道。

李靖拿起了那粒原糖:“五郎是说这个?”

“自然是说这个,加上核桃的或者是其他果仁的,二十五文我就赔死了,最近核桃挺贵的,长安城都卖到一斤核桃仁八十文钱了。”李元兴报怨着。

元春在旁边小声的嘟囔了一句:“如果不是殿下把长安城的核桃仁买光,一斤最多不过三十文钱!”

元春的声音不大,但所有人都听到了,可众人却没有一个发笑的。

“二十五文一斤!”李靖非常严肃的又反问了一遍。

在后世,没有包装的麦芽糖卖到一斤十五元就是极贵了,换成大唐的钱,应该是三文钱一斤才对。可大唐没有工业化量产的能量,那复杂的机器根本就制作不出来,所以还是要纯手工制作的。

但是,李元兴的麦芽糖成本真的不高。

事实上,是十斤料出三斤糖还多些。其余的七斤废料也不是没用。

按大唐现在的粮价,十斤还不到一斗,一斗长安城也不过十文钱。更何况李元兴用的是自己仓库的粮食,绝对可以按五文钱一斗来计算,加上水,煤,工具,人工等成本,一斤粮李元兴的实际成本,两文钱顶破天了。

更何况,他制作完麦芽糖的废料也值钱呢。

(注:中国西周就是原始的麦芽糖,但原料不是麦子。麦子是在汉代才传入中国的,但成为主要的粮食又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玉米更晚,红薯等作物到了明代才传入中国,所以古代的古饴糖,就是古麦芽糖非但不甜,而且消耗巨大的粮食。仅为贵族食用,百姓是很难见到的。大唐的糖还是蔗糖,甜菜糖是在十七世纪才被人发现!)

“五郎可知,长安的糖价是多少?”

“一斤一百四十文,好一些的二百六十文吧!”李元兴倒是知道物价的。

甘蔗从广西运过来,广西还没有加工糖的能力,那里还是比较原始的。

加上运费,人工,以及大唐的工艺,一百斤甘蔗也出不了一斤糖,糖在唐朝来说绝对是食物中的奢侈品,而且是顶级的奢侈品了。

李靖突然心念一动,转过头问元春:“元春,你说这糖的用料是多少。”

对元春说完,李靖笑呵呵的看着李元兴:“五郎,这次你不许开口,不许打眼色。”

李元兴无奈的耸了耸肩膀,表示自己一定会保持沉默的。

元春知道这里坐的都是大人物,而且她还没有说学会说假话,只好如实的说道:“一斤麦、三斤玉米、七斤红薯。出三斤糖!还有七斤的残料,殿下说那东西可以不要了,或者去喂猪吃,可我们试过,那个用饼子极是好吃。又松又软!”

“又松又软?”李靖笑了。

众人也都笑了。

李靖又对元春说道:“去给我们作一些饼子,就用那个制作。”

李元兴点了点头,元春立即小跑着就出去吩咐了。李元兴却是知道,放在现代那就是作饲料的东西,绝对不会再给人吃的。

因为营养成份已经去了大半。

要说松软,经过发酵,又去了淀粉与糖,烤出来的自然是松软的。但吃到嘴里,却是干巴巴,自己是绝对不会喜欢的。

可秦王庄的农户,军士们经历无无数次饥饿了,他看来那是好东西。

李靖又问陆毛锋:“你吃过吗,感觉如何?”

“回将军您的话,那东西自然是不如纯面饼子好吃。但如果加上一点油,来点葱花弄成饼子却是极美味的。以前打仗的时候,要是能吃到这东西怕是会作梦都能笑醒了,殿下说这些只能喂猪,某斗胆说一句,殿下错了。”

“喂马行不?”李元兴冷着脸反问了一句。

“喂马行,殿下英明!”陆毛锋赶紧回了一句。

在当兵的心中,马就是宝贝,都能拿上好的豆子喂马,这个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李靖挥了挥手示意陆毛锋退到一旁,然后对李元兴说道:“某还是了解五郎的,五郎敢开价二十五文一斤,那么他就敢挣对半的利。现在想来,五郎这次真正是太贪心了,麦子在长安近来是十文钱一斗,面粉才十四文钱。”

崔君肃是户部的,他也紧接着说道:“玉米的价高一些,干玉米粒一斗十二文,玉米粉也才不过十八文。红薯一亩地出上万斤,那东西长安卖的真心是贵呀,一文钱才两个。可秦王殿下没有当粮食卖过,长安城没市价!”

崔君肃在李元兴桌上拿过一个算盘。

啪啪的一打。

“秦王殿下,一个人三天制作一百斤糖算不算多?”崔君肃又问道。

“行了,你们别在这里套话了。二文钱成本,你们信不?”

“不信!”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

李元兴只是摇头苦笑着:“那秦王钱一文钱一斤的成本,你们信不?”

信了,一文钱再不信,就是不给秦王殿下面子了。

第486节本王还有霜糖【第六更】

李元兴无奈的苦笑着:“这要是让小财迷明月那丫头知道了,回来还不闹死我。”

众人又一是阵大笑。

武曌财迷已经不是秘密,大唐上层谁不知道。

武曌在大唐人称小财神,都说武曌是天庭的财神**。

“也罢,趁着明月这丫头不在,我在败一回家。霜糖四十文一斤,这回不算贵了吧。”李元兴从元春拿来的那个木盒中拿掉木板,下面是一排竹筒。

每个竹筒里都装的是白砂糖。

真正在大唐制作的白砂糖,虽然比现代的差一些,但在大唐却是在极好的糖了。李元兴用的是石灰澄清法,这个是宋代就是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术了。而在大唐,历史上记载是在贞观二十七年之后,才开始慢慢开始规模化使用的。

“上等霜糖!”

“本王这个产量还算可以。”李元兴轻声说着。

仅这一句还算可以,众人已经听出味道了,李元兴这个已经工业化量产了。

同时,这一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李元兴这个霜糖一出来等于是绝是大唐所有的制糖坊的生路,量大,价格低。

但李元兴从来没有把事情作绝过,能在这里说出来,也就等于是准备扶持几个,甚至几十个有实力的糖业商会了。

另一边,元春在厨房一边让厨子快些作饼,一边翻着手上的纸片。

这个纸片的内容就是她今天要讲的话,这是李元兴事先安排好的,她在看还有那几句关键的话没的讲过,没有把信息传递出去。

元春还记得李元兴有过交待。

放弃一些小的,原本就留不住的。就可以保住更大的,而且可以抓在手上的利益。

比如,放弃麦芽糖,保住霜糖。

最重要的是,要保住霜糖的来源,就是甜菜。来年李元兴准备在秦王庄种上几万亩甜菜的,到时候李元兴准备把糖卖到周围各个国家去,那才是真正的大挣。反正大唐的百姓们一定会喜欢麦芽糖。

而霜糖,本就是贵族消费品。

元春拿来的松饼,事实上那榨过糖的残料只用了一半左右,其余的部分用的还是白面。毕竟这是给大人们吃的,不是给工匠们。

品尝过一口松酥的饼之后,李靖问:“现在,还在制作吗?”

“还有一个小工坊一直在制作,有百十人。”元春低着头回答着。

“某想去看看!”

李靖想去看,李元兴自然是不会拒绝了,示意元春带去工坊看看。

崔君肃没有去,反倒是提意去李元兴的花园走一走,今rì是晴天,又到了月圆之夜,前厅花园之中景色极佳。

不过,李元兴与崔君肃都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来。

“殿下,汉书之中有过记载,贾谊曾论“奸钱rì繁,正钱rì亡”。某曾经读过历史的铸钱史,汉朝曾以劣钱代替良钱,这却是无奈的事实。殿下却想用良钱代替劣钱,殿下虽然在许多货物必须用良钱支付,但却不治根本!某实为担心。”

崔君肃这番话算是金玉良言了。

但李元兴相信科学,相信经济学的研究。

而且劣钱理论在十六世界西方世界有所研究,名为格雷欣法则。而且在古罗马时代,罗马帝国用的金币,总是被人割去一角,金币却是越来越轻,这也是最早的劣币。

“劣驱良法则,良驱劣法则。这两个法则是并存的,只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会发生变化,甚至会交错。”

武曌的原话是,正格雷欣,与反格雷欣。

当然,李元兴是不会把格雷欣这个字叫出口的。

“劣驱良法则,必须在一个大前提下才会产生。劣币和良币同时都为大唐户部规定的法定货币;两种钱币有一定法定比率;两种钱币的总和必须超过社会所需的货币量。崔尚书认为,大唐的钱币足够了吗?”

崔君肃笑着摇了摇头:“以帛、米、羊、牛、代替钱来交易,就是因为钱币不足。”

“还有一点,大秦的商人来我大唐,会以什么方式交易呢?”

“以货易货与以钱易货。”崔君肃如实的回答。

李元兴从口袋摸出一枚样子古怪的金币,然后说道:“先说以货易货,如果他们的货差,我大唐商人是不是会杀价,或者减少交换的数量。再换一句话说,他们用自己的金币,完整的好金币大唐商人接受,那么被剪过的不完整金币,他们当大唐的商人傻呀!”

李元兴那个金币,就是奥雷!

然后李元兴又拿出一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各种古罗马钱币。

自然是有被剪过的奥雷,还有完整的,与不完整的第纳尔(银币!)

“良驱劣法则!在市场的交易之中,商人们更愿意接受本身价值有保障的钱币。本王称为硬通货,而劣钱则是软通货。等大唐会出现不可回避的劣驱良之中,那个时候,本王亦有办法解决,而且那个时候大唐也有实力去控制。”

崔君肃点了点头:“户部的态度是,眼下装上几年的糊涂,并不规定什么时大唐的官方钱币。帛亦可,粮亦可,牛亦可!”

“正是,百姓们会看喜欢硬通货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其中肯定会有一些人受到伤害,也会有一些人借机得利。比如有人私下用秦王钱去换金、银、铜,挣那少许的差价,或者是跑腿钱,崔尚书以为如何?”

崔君肃没有立即回答。

这时,崔君肃也意识到了,一种改变会带来大大小小许多的问题。

良钱真正能够成为大唐的官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眼下似乎真的如同李元兴所说,有些货品只有良钱可以买到,那么就变相的推动了秦王钱的流通。

至于说存钱,人都品相好的存起来。

李元兴心里也明白,凡事有个度。就比如他,就喜欢把新钱装在钱包里,旧的破的钱先花掉一样。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种反应。

“还有一点,崔尚书要早拿一个主意。金币与银币的兑换,必须要有一个调控。一两金币换几两银币,这个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银币对铜钱,一两银币一贯铜钱,这是本王定下的规矩,这在铸钱的时候,银币的重量与含银量上,本王就作了些手脚的。”

崔君肃清楚的知道,银与钱币的兑换因为银价的波动,而有着波动。

李元兴的秦王钱,绝对不可能改变配方,否则就是秦王钱的劣币对良币的恶性斗争了。

“本王,还有霜糖!”

李元兴这是一句玩笑话吗?

显然不是一句玩笑话,崔君肃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殿下说的在理。殿下不要了饴糖,但殿下留着霜糖。听想来只是在说糖,但细想起来,却是在说钱币之事。想来各大商会都愿意与秦王府合作,他们就是殿下的霜糖!”

“正是,商人们喜欢硬通货!”

“殿下,异邦商人以货易货不用说,但商业部近来的报告上说,最近几个月以来,以货易货的比例正在下降,异邦商人会选择把货卖出,然后再用钱去买进货物。那么殿下以为,是否可以控制在秦王钱的范围内呢!”

李元兴轻轻的摇了摇头:“不用强行控制,市场会证明本王的秦王钱是硬通货。”

“某会派人留意的!”崔君肃回答之后,又建议道:“不知道异邦商人如何看秦王钱!”

李元兴轻轻一击掌:“没错!本王以为,户部是不是应该联合礼部,商业部考虑一下,异邦货币对大唐货币的兑换了。比如,那个第纳尔兑换大唐的银币,或者是铜币呢?”

李元兴的提议让崔君肃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殿下所论却是精辟,商人还是喜欢良钱的。不如安排人让商业部将消息放出去,异邦的商人为了他们的自己的钱币安全,一定会首选良钱,这样至少在长安城,秦王钱就得到了足够的流通。”崔君肃很难得完全认同李元兴的说法,至少在钱币这事情他是很有自信的。

李元兴也认同这个说法。

“其余的州县,徐徐图之!”

崔君肃告辞,他没有离开秦王庄。因为天色已经晚,他的身份还不足以在夜里让长安城开门,而且没有丝毫的麻烦。

另一边,在秦王庄以东大约三里处,有一个小庄子。

这个庄子与秦王农庄一村的距离也只有五里,这里是秦王府最大的食品加工坊,眼下这里的主业是加工粉条。

副业是,加工麦芽糖,以及加工马饼。

李靖到的时候,这里依然是热火朝天的干着,上百口大锅正冒着热气。

加工粉条其实是一个体力活,放在后世的现代,手工作坊也绝对是以男人为主力的。

可大唐这里,绝对不要小看健妇的体力,强壮的妇女单手抱起一袋百斤的红薯粉,可以健步如飞的走到几十步之外的加工房间内,而且绝对不会感觉到气喘。

李元兴当时看到这一幕,很震惊。

李靖看到这一幕,却是感觉很正常。

刚刚走入食品工坊,李靖潜意识的退后了两步,因为他感觉到一种非常危险的气息!

第487节军队的核心利益

李靖不是怕,而是紧张。

可众将军们却是实实在在的怕。

那一身红衣,看似年轻,却已经四十多岁的女人,绝对是大唐第一可怕的女人,而且没有之一,她是唯一的。

长安的官场盛传,房玄齡是大唐第一惧内。

可事实上,李靖才是真正的大唐第一惧内。

两人的区别是,房玄齡是本身就胆小,内心世界不够强大。而李靖呢,虽然有着强大的心,有着超凡的胆量,可无奈的他的老婆太强大,强大到可以无视李靖的坚强内心。

在看到自己老婆的一瞬间,李靖告诉自己,自己被李元兴坑了。

“那帮匪货,吃的好有用吗?”张初尘一直坐在那边的架子上,背对着李靖,可她却能从脚步声之中听出是李靖来了。

“已经过去十八个时辰了,整个十二卫去读书的人,不到一百人。不知道郎君如何想?”张初尘又问道。

李靖挥手示意众军官先退离,这才走近张初尘说道:“你不应该管公务!”

“我是在管你!”

张初尘的话说的好不讲理,李靖想分辨几句时,却想到一些原本没有注意到的事情。李元兴给自己提过一些,自己当时拒绝了。特别是自己还在力保让那些死不读书的低级军官不会受到处罚。

否则,李元兴也不会把自己的老婆搬出来了。

“天策四卫如何?”张初尘又问。

李靖摇了摇头:“你不用说了,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纵然是神仙也不行。”

“五郎的意思很简单,当年圣上三千玄甲对阵十万,轻松取胜。这样的情况绝对不会再发生,用五郎的话说这不是圣上的三千玄甲厉害,而是那十万头猪实在太废物。”

李靖点了点头:“兵损一成,士气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