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园大唐(如梦)-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人自称徐四,先说了两句外交辞令,然后点名山本身份,并告知原因。
一瞬间,山本三人背后的衣服被汗水打湿,风桥正二最为激烈,不仅仅汗出了许多,脸色也跟着变得苍白。
他终于见识到了张小宝的厉害,他知道张小宝正在三水县老家呆着呢,隔了那么远,电报过来,不仅仅堵住自己的其他想法,还能让内院等在钱庄,并见面之初,知道谁先说话。
自己一方只清楚张小宝经济一道本事不小,可人家张小宝却已经分析出自己三人的性格,难道其人真的无懈可击?
山本还算正常,习惯了,承认道:“不错,我是山本,不知徐君等待所为何时?”
“若说帮你们一把,你们定然觉得我虚伪,我实话实说,小公子准备教训明知你们炒高大蒜价格,依旧高价收购大蒜并让你们托运的商人,想接下你们风之物流,出价一万贯。
算是一个交换,交换的条件,不追究你们以贡品之名行买卖之实的货物,但该补的税你们必须补上,白银百分百征收,硫磺免税,因我大唐需要硫磺,小公子说了,最后一次机会,答应还是不答应?”
徐四也不说客套话,非常直白地告诉山本三人小公子的意思。
“答应。”山本和山寺同时出声,似乎考虑都没考虑,那叫一个痛快。
风桥正二还在想着徐四话中说的事情,并要估算得失,见二人已经同意,很纳闷,难道他二人分析完了得失?
“风桥君,张小宝既然派人来说,一定不是刻意嘲笑欺负我们,他不屑那样做,提出的条件必然对我等目前来说是最好的,不答应的后果难以想象。”
山本给风桥正二解惑,他和山寺为什么答应的痛快,就因为如此。
风桥正二登时失去了最开始时想要和张小宝平起平坐的傲气,他发现自己差太多,根本不是一个层次,怪不得张小宝一句一个决定,大唐商人,哪怕是顶级排行榜上有名的也要主动表态,在经济方面,那是神一样的存在。
正如佛教中所言其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不知……不知张小宝要怎么教训他们?”风桥正二说话的时候声音都是颤音,他想知道张小宝接风之物流会怎样做,他真想不出来。
“风桥君如不急着回国,稍后便知,我们签合同吧。”徐四微笑着说道。
风桥正二木然点头“好,好,还有一事,河南道超市十天后大蒜哪来的?”
“新罗来的,小公子知道你们做的事情之后,马上联系在新罗边界的人,以一个重要技术配方换来大量新罗蒜,这段时间一直用最快的速度向河南道运,八日后可全面铺货,调配上架用一日,第十日就能买了。”
徐四也不隐瞒,但什么样的技术配方他没说,让山本三人心中痒痒。
风桥正二想等以后去探察,先把钱还了,估算了一下,加上大唐愿意多出钱买硫磺,交了白银的百分百关税之后,自己几乎不剩钱,这还是张小宝不追究其他方面,果然够狠。
“徐君,其他过来的商人张公子不补偿了?”风桥正二又问起一件事情,他不相信张小宝不管。
“自然不会,否则以后谁还会帮忙?”徐四神秘一笑说道。
''
<;u>;,,,,
正文 第四百八十章 大蒜途径初安置
第四百八十章大蒜途径初安置
风桥正二与徐四签好合同,第二天有人找来,商议买白银和硫磺事宜。
白银给的价钱还算合理,硫磺纯度不错,额外多付了一部分钱,让风桥正二看到张小宝在做买卖方面公平的一面。
只不过到手的钱,还没捂热乎,转眼又给大唐补上一笔关税,还好张小宝说不罚真没人来罚款。
中午临近时,山本三人不敢去水云间消费,在洛阳一条窄路边寻到一家饭馆,主打汤饼,里面的品种还算可以,有刀削面,有拉面,还有臊子面。
三人看到臊子面的卤子里面竟然有零星的木耳,于是选了这个,三人吃的是满头大汗,结帐的时候风桥正二把钱袋里面哗啦啦直响的硬币拿出来六个,一枚接一枚按在桌子上,以示数目正确。
如让王鹃看到,一定会觉得此场面非常熟悉,差别在于数量,人家按的是九枚铜钱,可见三人落魄到何种程度。
还别说,汤饼馆子的人实在,量大,三人吃得肚子饱饱的,一打嗝就向上返,木耳的味道没返出来多少,全是姜味,山本轻揉肚子,咬牙说道:
“他娘的,真好吃,这辈子都忘不了,风桥君,是不是该回了?记得去旁边看看,方才我见那家卖烧饼,买几个路上吃,可惜河南道不比三水县。”
“三水县能如何?你二人身上一文钱没有?”风桥正二听明白山本的意思,想要一路走回四海书院,买干粮备着。
“三水县好啊,三水县不管你带的是烧饼,还是炒面,遇到个亭子,过去能喝上不要钱的汤,赶上某种菜贱,还能吃上这种菜做的咸菜,其实不带吃食,也饿不死,我二人身上的钱,是我国学子学习用,不可随意挥霍。”
山本说话的工夫,从身上取出一罗纸币,面额有大有小,大的有一百贯,小的仅十文。
山寺也帮腔道:“风桥君,不能再享受,走走吧,多吃点苦,好能记牢靠。”
风桥正二抿着嘴不出声,目光却是不善,在两个人身上来回看,那意思是记住他们二人了。
一日后,徐四接手风之物流的消息传遍整个河南道,不等跟当初风之物流一同炒高蒜价的商人有所反应,整个河南道的大蒜价格一落到底。
从正常价十文一斤降到一文一斤,徐四以风之物流的名义,开始运货,把商人们托运的大蒜运到指定地点,至于近段时间造成的损失,风之物流愿意用市场价格赔付。
由于让风之物流的商人们知道风桥正二想收蒜,所以除了第一次托运时是真的想把大蒜运到地方,其他托运的时候为了节省托运费,选的全是近地方,比如从一个村子向旁边另一个村子送货。
商人们这下傻了,风之物流说是寻回丢失的大蒜,不可能再赔付出三倍甚至五倍的价钱,而且即便是赔付,也会用从新罗运至的打算冲抵,赔五倍也才五文钱。
因为运输晚了的原因,再次赔付与丢失不同,不可能是最高的价钱是多少,就按那个价钱来计算。
这其中涉及到了一个人为炒作的问题,比如需要托运的商人从一地向另一地让物流运输,货物的价格买时一个样,卖时又是一个样,万一路上稍微耽搁,办理托运的商人在货物抵达地提前布置,抬高此货物价格,难道物流的还得按这个价格来赔?
真那样的话,物流的人要是把那地方的此物物价刻意压低,商人就赔了,所以通常是按照供货地的价格来赔偿,也就是托运时的商品价格,由于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没有保值这一块。
货物晚到和不到是两回事,这样一来,风之物流要是赔钱,那只能是赔一小部分,若按没运到而赔蒜,则是赔当初定下来的数额。
商人们算了下,无论哪一种赔付方式,最后自己也要损失一部分,虽说不多,甚至按照合同上的条款,有的商人能得到一个收支持平的结果,但真算起来,账就不是这样算的。
商人们因为把精力放在大蒜上,这段时间就少了其他方面的买卖,无收入就是亏损,一个个的都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
他们很想让风之物流用实物的方式进行赔付,比如很多大蒜因耽搁时间烂掉,那么这份损失物流是需要管的,当初签合同时的规定时间就是为大蒜腐烂而设的。
商人们觉得大蒜的价钱不能一直这样低,会有涨起来的时候,那样收到赔付的蒜,一旦恢复价格,他们还是能够赚钱的。
可他们担心张小宝铁了心要对付他们,赔完他们大蒜之后,一直压价,让他们的大蒜在一段时期内卖不上正常价,那样的话,有的人借钱收蒜,有的人是抵押固定资产得钱收蒜,所有的钱就全被押在大蒜上了。
这部分商人只好在无奈的情况下选择了现金赔付,一者不去招惹生气中的张小宝,二者可快速回笼资金,进行下一步投资。
果然,他们刚刚得到风之物流赔给的钱,大蒜的价格又一次回到了正常浮动中,最先降价的目的就是逼迫这部分商人做决定。
这部分商人有的赔本有的持平,在大蒜的事情上浪费许多时间与机会,却没得到丝毫的好处。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另一部分商人参与了狙击风之物流的计划,他们的手上还有不少高价蒜,按张小宝说的不会让他们赔钱,他们就等待张小宝给出主意。
风桥正二三人也是没有立即离开,想弄清楚张小宝怎么让别人赚钱。
具体操作的人是徐四,他找到各个排行榜的商人属下,先以一万贯的价格卖出风之物流的剩余大蒜,哪怕是烂皮子的也一同运走。
给了商人们一个制作甜蒜的配方,也是给新罗的配方,与商人们签定收甜蒜的合同,也正是如此,新罗才愿意拿出那么多的大蒜,他们签的是长期收购合同,免关税的那种,还能得到大唐的外汇。
好点的蒜挑出来,剩下不好的,和开始腐烂的,张小宝又让商人们沿水路把能坚持一段时间再烂掉的蒜运到发水灾冲毁田地的地方,来不及运的就地种植起来,培育蒜苗。
能运去的正好用那被冲的地来种蒜苗,大蒜这东西即便是烂了,只要没烂透,依旧可以长蒜苗,只要当中的芯子不烂就行,其他的部位就是为蒜苗长大提供养分。
至于蒜苗长大怎么办,那就简单了,可以直接做成各种菜式,也可以做成罐头,还能变成泡菜,让受了灾的百姓用枝条编织虎头坛,如何销售想是不用张小宝教顶级排行榜前一百名的商人。
商人们通过电报商量一下,估算运作方法和价钱,发现确实没赔,如果运作的好,还能小赚一笔。
最主要的是能解决受灾地区的百姓收入问题,运输方面也不难,凡是受水灾的,基本上离河都近。
''
<;u>;,,,,
正文 第四百八十一章 尘埃暂落获新利
第四百八十一章尘埃暂落获新利
解决大蒜涨价的问题,张宝从开至终一直未曾亲自到过河南道,也没有像别人遇到问题是那样紧张和焦虑,就好似雨后的天空,风轻云淡。
离河南道远一点的百姓根本不知道,就在不久前,那里结束了一场投入资金达二百万贯,也就是二十亿文钱的战争,不见硝烟。
作为挑起这场战火的风之物流已更名换姓,其三个主导者赔的是血本无归,支持者同样没得到好,狙击一方却是有盈余,同时解决了不算太远之处的几个受灾地区的百姓安置、就业问题。
消息眨眼间传到京城,关注此事的人从头到尾了解过情况,突然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犹如炎热的夏天,在沙漠中饥渴时猛灌一气儿冰镇的酸梅汤,张宝对付风之物流的手段太流畅了。
不仅解决了风之物流,还教训了跟随风之物流哄抬蒜价的商人,并且给前来当打手的商人获取到好处,以后多了一种新食品,甜蒜,估计也能品尝到多种蒜苗制成的食物,顺便还把受灾地区的百姓收入问题给理顺。
“国士,这才是朕的国士,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李隆基把从建安用玻璃大硼种出的番茄沾糖吃的时候得到消息,高兴地说道。
也就是高力士,了解皇上,换个人也想不到皇上问什么,把眼看要塞到嘴里的一条西红柿放下,回道:“陛下可是说萧何曾言,‘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恩正是,其实也不是无双,还有鹃鹃在,说起鹃鹃,朕才想到,她最近安稳下来,没在想着领兵去攻打别人。”
李隆基点头道。
高力士微微摇头“陛下,鹃鹃人是没动,却写信给兵部,让兵部进行沙盘推演甚至是现实场地演习,分红蓝二军,一军火炮热气球等齐备,一军则刀枪棍棒。”
“呃?鹃鹃想起拿人寻开心了?刀枪棍棒如何打得过火炮?”李隆基诧异不已。
“陛下,正是如此,所以鹃鹃规定,持刀枪棍棒者,数为火炮着十倍,优先选择地形与气候,就是人多欺负人少。”高力士介绍一下大概的情况。
“不成,不成。”李隆基摆手道:“那也打不过,除非……除非让鹃鹃亲领十倍之兵,或许还有一丝希望。”
“不然,陛下,鹃鹃可不是这般说的,她给兵部的计划书中有提到,凡以十倍兵,自选地形,挑合适天气时打赢的,是为合格,凡三倍兵自选地形,挑天气打赢者,是为良好,凡同等兵力,选地形天气赢者,是为优,然,此三者非真正军神,军神应同等兵数,任意地形天气都能战而胜之。”
高力士说起详细的评定等级。
“那何人可做到?地形天气影响颇重,不可不查。”李隆基对军事也比较了解,出言道。
“陛下,鹃鹃说,她今年秋天时,如有空可用同等兵力,在任意地形天气下与大唐将领战一场,以告诫大唐将领,莫要认为有了好武器就可以轻敌,兵者,生死矣,如天气一般,变幻无常,以后会去打别的地方,没有机会选择气候与地形,随势而变,是为道。”
“哦?还有这等事情?朕期待不已,就算万骑营了,让他们给朕好好训练,也不知鹃鹃想打哪?现在便开始准备了。”
李隆基对演习感兴趣,更想知道的是鹃鹃欲剑指何方。
“臣记下了。”
“鹃鹃的事情还有一段时日,宝用计,力士你觉得是否结束了?”李隆基又想起张宝,他看到了对风之物流的连环计,却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高力士面露同样的意思,道:“陛下,臣觉得还不算完,宝用一次计不可能只求如此的收获,一百万贯,国库得不少,还有一部分给了参与狙击的商人,宝只得了一个空的物流,他家中又不缺物流。
而且据臣了解,宝报复心比较重,这一次的事情最终要归在日本的头上,属于跨国商战,既然如此,宝理应把战火延续过去,同时给自己家中捞点好处,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这样做不为些许钱财,是……是那个……。”
“是怕朕猜忌,怕别人说他是圣人,功高震主,然后朕翻脸的时候,他与朕开打,影响到大唐百姓的生活,他不忍心,是不是?”
不等高力士说完,李隆基接过话头。
高力士吓得‘扑通’一声跪在李隆基面前“陛下,臣不敢,宝就算是陛下要杀他,他也会伸脖子过来,不会与陛下对阵。”
“行啦,按宝的话来说,你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朕相信你不会,同时也相信他们一定会,但朕不担心,朕还没有到糊涂的时候,看人还是很准的,即便朕现在把位置给他们坐,他们也不会坐,他们怕麻烦,怕不能四处溜达。
不说此事了,帮朕想想,宝后手会是什么?朕有时觉得,看宝用计比上朝听群臣讨论事情更有意思。”
李隆基心里跟明镜似的,也正如他说的那样,现在他还不糊涂。
高力士也不反驳“是,臣烧报纸,臣也觉得宝用计好玩。”
“对,报纸,说起报纸,现在各地有电报的地方报纸行的应该能跟上京城了吧?以前只是京城周围的地方能早早得到消息,更远处,快马的度是多少,他们得到消息的时候也便晚多少。
让朕想想,这里面有商机呀,以前各地的报纸半月一刊就算不错,广告费很低,买报纸的人少,主要是消息传递的度慢,所以价钱提不上去,现在么……?”
“陛下,不用想,宝在早上已电报过来一份详细的计划,臣还没来得及看全,只记得上面最显眼的地方写了一句,说是以后报纸的价钱控制在每份一文,而且也不是现在的八页十六版,最少要六十四版,甚至是一百二十八版。”
高力士本不想打断皇上,可担心皇上想到最后,现还不如宝出的主意,该生闷气了。
“恩?”李隆基一愣“照这样算,买报纸的人卖废纸也能卖出来买时花掉的钱,那是是报纸么?那叫书。”
“臣这就去取来,让陛下仔细看看,臣也不清楚。”高力士匆匆离去,过上不大一会儿,手上捏两张纸回来。
“陛下,臣路上初略地看过,不会赔,一百二十八版时,有一百二十版可能是广告,打广告的商人见卖的人多,自然愿意多花钱,买的人现一文钱买到的东西还能卖一文钱,即便不卖,用来糊糊墙,引引火,甚至当成练字用的纸之后,会乐意购买。
还可以在报纸上印故事,笑话,给没有功名又找不到好工作的识字之人加一份收入,宝信上说,凡是家中有孩子在学堂念书的,至少八成能买报纸,不为上面写的事情,只为让孩子帮忙念时那种自豪的心思。”
高力士没把信给皇上看,只给皇上讲解。
李隆基略微一合计,认同道:“也对,王大家买了报纸,让孩子坐在门前念,王二家也有孩子在学堂念书,看到听到后,必然会买报纸让自己孩子也在门前念,哎呀,如此一来,孩子还能在学堂外多练习呢。
朕以后想要做什么事情,只需让人在报纸上写一段支持的话,并讲出道理,那朕在做的时候,百姓就会非常支持,一举多得。
张宝啊张宝,把事情都想到了,朕真想把他直接调到京城当宰相,可他还是太,力士,他如今可以考科举了吧?明年让他参加春闱,朕给他个状元,以其之才,不算朕偏向吧?”
“不算,宝得状元,无人敢诽议,当不上状元,才难堵天下悠悠众口,不仅我大唐人会质疑,就算其他国家也会看笑话。
只是臣看他们的意思,鹃鹃也想考科举,宝有时还挺怕鹃鹃的,如别的富贵人家像他这么大的人,已经有暖床的丫头,或者选个侍妾,偶尔还要去勾栏之地喝喝酒,听听曲。
但宝不仅没有做这些事情,偶尔还会给鹃鹃做好吃的,一个大丈夫,又不是厨子,怎能行这般事?臣有时真想不通,好在鹃鹃不是悍妇,不然臣说什么也不同意。”
高力士又想起王鹃,并为自己的干儿子抱不平。
李隆基不愿管张宝和王鹃谁听谁的事情,接过高力士手中的电报,一字一句看起来。
“太白,后日芙蓉园又人出钱办一次酒会,听闻有大人物要到,你不如早早准备,到时说不定被看上,换一个更适合的位置,整日见你处理报表,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户部都事的职务真不适合你。”
户部办公的地方,李白坐于窗下,不时对照下桌案上几套表格的数据,偶尔又扭头看看外面斜阳穿檐的景色,正抽空叹息一声时,他后面一张桌子边坐着的人凑过来低声说道。
李白不用看也知道是谁,户部管三个道的主簿,比自己的品级低,总找自己要诗,然后拿去炫耀。
听到他提起的芙蓉园,想到那里的曲江岸已经一片葱绿,李白的眉头稍稍舒展,可还不等高兴的心情充盈起来,又嘴角动动,摇头叹息道:“不去,我要把表做好,前几日饮酒耽误了,不去,哪都不去。”
“真的是大人物,好象有什么郡王呢一再有郡主也去,看上了你,那……。”主簿似乎还不死心,继续劝,其实他的目的是让李白换个地方,他好接李白的位置。
李白依旧摇头,见他催的紧,把那摆在笔枕的毛笔拿起来,对其说道:“奇升兄,这段日子以来,你不是一直想知道我是如何当上的都事么?好奇是什么人举荐的?”
“是,是,太白,你想告诉我了?”主簿点头,期待不已。
“以前不想告诉你,我也是打算在京城寻一府拜拜,好选个更好的地方,可是,凡是我找到的人,一问起我以前所在的地方,知道是谁举荐的之后,却马上一改刚开始时的举荐之意,只与我谈论风月。”
李白一想起这段时间来受到的打击,就不由得丧气起来。
主簿探个脖子“你都找谁了?”
“找过咱户部的尚书王晙,找过贺知章,找过源乾耀,甚至还给武惠妃送过帖子,反正能找的,人家给我机会见我一面的人我全找了,结果还是一样。”
李白一个人一个人名说出来,主簿听着又惊讶又羡慕,没想到李白竟然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召见,自己可没这本事,突然想起一个人来,向李白说道:“太白,你没去找工部尚书张忠?他或许能有点办法。”
“找他?哎我就是他儿子张宝举荐的,在积利州那边时,是建安,张宝问我想要哪个官,五品的不给,我只好选择了一个都事。
我以为先进到京城,张宝虽说让我当都事,但我可以自己找人登门拜帖嘛一再被别人安排下,岂不是不用当都事了。
也怪我自以为是,我只认为张宝名声大点,家中有钱,人聪明,可对京城官员的影响不会那么大,说实话,来的时候我还以为张宝那随意写的举荐信没用呢,别人至少也要有个象样的纸张吧?他就弄了一个纸条,写一句举荐我的话,最后落个名。
我是揣揣而来,又是满怀期待,结果从来到现在,一直没动过地方,可难道怨我?当初谁能知道那个破纸条……谁能知道啊?”
李白说话的时候声音带着哭腔,身体微微颤抖。
主簿这回终于懂了,理解地拍拍李白的肩膀,说道:“太白,芙蓉园的事情你当我没与你说过啊,以后我不会找你再去这种地方,你好好当都事,别去想其他,没用的,找谁都没用。
就算是当今圣上后天去芙蓉园,见到你写的诗,突然觉得你应该升官,但知道你是张宝举荐到户部当都事之后,也会继续勉励你在户部都事的位置上好好干。
其实,我羡慕你,也有点恨你不长进,要是我能得到张宝的举荐,不管在哪个位置上,我都会好好做事,让张宝满意了,能继续提拔,你这是捧个金饭碗要饭。
继续对表吧,以后少喝酒,有什么不懂的问我,听说张宝快要回京城了,你表现好点,等你升上去,我才能坐到你的位置上,要是有机会能让我跟张宝说句话,贝也行啊,我一旬请你喝顿酒。”
李白感激地看着主簿,点头道:“我已经知道了,官不好当,我决定往后三天喝一顿酒,只是负责表格已把我累的要死,也不知张宝如何管那么一堆事儿,我听说了风之物流的事情,却怎么也想不通。”
“想不通就不要想,只想想此事乃张宝动手,一切便都能想通了,太白,今天要是没心思做事,不如上午过后,你我告个假,我跟你去状元楼饮酒,好好喝一顿,明日开始努力做事。
状元楼今天早上的时候在外面贴了新菜谱,十道菜,俱与蒜苗有关,我手上还有此季度在张王两家酒楼用膳时的四十贯记名现金券,因为上个季度考评时得了优尚书才给的。”
主簿为了能有与张宝见面的机会,打算与李白的关系更进一步。
蒜苗确实是个好东西,有的人觉得比韭菜好吃,随着风之物流的事情出现又结束,蒜苗一时间成为了流行品。
各个饭馆酒楼,为了吸引顾客,全学着张王两家酒楼那样推出了蒜苗一系列的菜。
凡是吃蒜苗的人,在吃的时候伙计都会给讲一次河南道风之物流的故事,说说那风桥正二一时的厉害,说说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海内还外,百姓吃不到蒜的痛苦,最后强调张宝那本是,高处不胜寒啊。
反正就是告诉吃饭的人,你们吃的不是蒜苗,是孤独与寂寞的意思。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蒜苗火了,蒜的价格又稍微提高了一点,可达不到风桥正二炒时的那个程度,主要是大蒜生苗可以割几茬,一个蒜瓣生出来的蒜苗要比蒜瓣的本身多。
蒜苗火了,相应的,与蒜苗长的差不多的韭菜价格开始下降。
就在有人担心韭菜不好卖,李隆基期待着张宝怎么给自己家弄好处的时候,水云间与碧海银沙再一次推出系列套菜,全韭宴。
韭菜的大部分做法不希奇,让人希奇的是,不知道张王两家从哪里弄来那么多的黄苗韭菜,跟蒜苗似的,这东西希奇哎,尝过之后,现没有韭菜那么辣,又多了与蒜苗一样的柔嫩。
稀罕的东西,定价也高,别人弄不到,想品尝,就只能去张王两家酒楼,受蒜苗的影响,很多人对韭黄这种与蒜苗长相差不多的东西偏爱有
正文 第四百八十二章 天上月亮动红鸾
第四百八十二章天上月亮动红鸾
非是无情云压境,漫卷狂风尘遮影。路人偶问车中物,洁白如雪透晶莹。
黄颜色韭菜的推出,一时间竟然有隐隐压过蒜苗的趋势。
宫中,李隆基吃着用黄颜色韭菜做的三鲜馅饺子,又不伦不类地喝一碗蒜苗汤,似与殿中众太监宫女道:“如何?如何?朕说的如何?可是被朕猜到了?骆宾,你来说。”
骆宾茫然,不明陛下所问何事,见皇上看过来,连忙道:“陛下真乃神算也,前几日话中之意,不成想今天应验,陛下之威,让人长叹,不如不如,多有不如。”
听到骆宾的夸赞,李隆基高兴地又吃掉一个饺子,对骆宾再问:“可知朕如何猜出具体事宜?”
骆宾这下懵了,具体?谁知道具体是什么?
正犯愁间,高力士手擎一托盘从外走进,替骆宾解围道:“陛下前段日子所言,臣是最清楚不过,道张小宝还有后手未出,待出时必然可使张王两家有钱能赚,陛下谋算之深,臣佩服。”
“哼哼,小计而,小计而,任他张小宝狡猾如狐,也休想骗到朕,没有那蒜苗在先,黄色的韭菜又如何能卖得火热?”
李隆基一副老谋深算的模样,微仰起下巴,做目空一切状。
“陛下,甜蒜腌制好了,您尝尝,以后想吃黄颜色的韭菜,可让司农寺专门种植,其方法简单,遮其光,久处阴凉,其叶必黄。”
高力士换回李隆基的下巴,把托盘放到案几上,介绍韭黄的种植方法。
李隆基略顿,不成想黄颜色的韭菜种植这般简单,再看看盘子中的蒜,夹起一个放到口中轻咬,马上满意点头“恩,好好好,不错,此蒜味道甚佳,可佐饭食之,爽口开胃,此后,我大唐多一美味矣。”
“陛下所言极是,然,往后我朝耕种之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