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阀(默然)-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多人,而虎儿军从甘泉南下时,尚有两万七千余人,回坊州的有多少?六千四百

    也就是说,集结起来的十二万西军,就这么三两个月,折掉了七万这不但是西军未有之败,更是徐卫成军以来,最惨重的失利

    当然,这七万人不光是战死的,还有被俘以及投降。其中,尤以陕西北路招讨司都统制张俊的投降影响最为恶劣一万余名泾原兵环庆兵在他的率领之下,投降了女真,除张深之外,他是西军之中投降级别最高者在他之下,尚有北路招讨司多名中高级将领

    总之就是一句话,鄜州战败,西军元气大伤陕西的局势,极剧恶化

    'w w w 。bxwx。'

    

第四百七十五章担起责任

    第四百七十五章担起责任

    回到坊州之后,西军就地休整,只因此番出征实在太过仓促,许多事情来不及准备。而陕西上下也缺乏应对大败的各项措施,比如医药。那逃出生天的许多伤兵,因为得不到有效救治,致死致残者数以千计。士气降到了谷底,尤其是姚平仲率领的熙河兵,遭此大劫,人心思归。然大军败在鄜州,坊州如今危如累卵,宣抚处置司发来急令,命撤到坊州的各路西军务必坚守。

    徐卫箭伤在身,昏迷不醒,姚平仲也受创不轻难以理事,镇守坊州的重任便落在宣抚处置司统制徐四身上。他一面向邠州讨要军械钱粮,一面动用一切可战之兵加强防务。徐卫撤回来的部队能战者不足五千,姚平仲逃回来的一万余兵,还有战斗力的,半数都不到,加上徐胜带来的部队,整个坊州,可用之兵,只有一万多。这点兵力,想顶住金军,可谓十分困难。而且这一万多兵里,相当部队连兵器铠甲都没有,更遑论大型器械了……

    另一头,马五回去之后也向上报捷,并整顿军队器械,准备攻打坊州。狮子口一役,金军斩获颇丰,但马五发现一个问题,他歼灭虎儿军两万兵马,而自己的伤亡竟也有两万出头要知道,他是占尽天时地利打的伏击战,这个伤亡未免大了一些。再加上紫金虎拿下保安军,以及连破数次阻击,给金军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大。马五本想立即趁势拿下全陕,这一合计,才晓得有些力不从心。遂只着眼于夺取坊耀二州,京兆一府,控制关中平原全境。时机适当之时,再溯渭水西进,图谋全陕。想到这些,对没能全歼虎儿军,擒杀徐卫更为懊恼

    秦州,陕西宣抚处置司。

    前线大败的消息,宣抚司上上下都已经得知。谁也没有料到,这回会败得如此之惨,一时间人心惶惶,都忧陕西不保。

    在二堂内,进进出出的文武官员往来不绝,传达着各种命令。现在反攻什么的甭指望了,看能不能守住现在宋军控制的地盘吧。

    战败的消息传来之初,宣抚处置司有人建议,这回损失惨重,粮饷匮乏,应该将兵团解散,令西军各回本路。但徐绍没有同意,鄜州一败,危及全陕,此进若再将兵团解散,那么金军就会各个击破,陕西全境沦陷为时不远。因此,他命令姚平仲等仍驻兵坊州,又将宣抚处置司直属部队再拨出一万,令徐洪镇守耀州,防备关中平原金军来袭。除此之外,又命三路讨司中兵力最多的徐原再次发兵往关中增援。

    徐原手中掌握着泾原环庆两路兵马,此次集结反攻,他只命张俊带了两万人来。当时,徐绍就对大侄儿的拥兵自重非常不满,现在鄜州失利,张俊率部投降,更让徐绍恼怒。

    “父亲,开战之前,大哥再三劝阻,言仓促反攻必然得不偿失。不得已之下,只派出两万人来,这里面,还有相当部分是曲端的旧部。现在,又让他调兵,恐怕……”徐良坐在下首,望着公案后闭目沉思的父亲说道。

    徐绍靠在椅背上,仰面朝天,闭着眼睛,许久没有说话。一听这句,勃然色变:“他若再敢阻挠,我必重办”

    徐良一时无言,虽说于公父亲是陕西宣抚处置使,军政大权一把抓;于私,又是如今徐家唯一的长辈。但要办大哥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大伯在世时起,就已经经略泾原路。大哥在泾原根基极深,兵强马壮,轻易动不得。

    “唉,万没想到,遭此大败啊。十二万大军,阵亡、被俘、失踪、投降近七万之众,西军元气大伤,我还有何面目见官家?如今除了上书待罪,别他无法。”徐绍不禁哀叹道。在决定反攻之时,徐原徐卫等都极力反对,虽然最后迫于压力答应了,可不幸被他们言中。当初就想,哪怕集结仓促一些,准备匆忙一些,就算夺不回失地,至少也能震慑金军,疏解江淮战区的压力。

    现在倒好,不但没能震慑到金军,反而损兵折将,遭遇惨败。自己身为陕西最高军政长官,这个总责是逃不掉的……

    徐良素知父亲心思,想了想,小声道:“此番战败,父亲大人作为陕西最高统帅,自然要负起责任。然宣相只是负责运筹帷幄,并不在前线指挥作战……”

    话刚说到这里,猛然发现父亲拿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只得把后面的话吞了回去。徐绍却没有象从前那样斥责他。

    徐良见状,继续道:“老九倒是也不容易,集结匆忙,准备仓促。只是……他手中只有一支偏师,却远从保安军南下救援姚张,未免轻敌了一些。临战之时,又有失察之责。他跟金军打了多年的仗,这一回,确实有他指挥上的失误。”

    徐绍淡淡道:“如果他不去救,固然能保全自己,但姚平仲必将全军覆没。那对陕西来说,影响更为恶劣。”

    徐良点点头:“嗯,经历此事,姚平仲对他肯定是感恩戴德,熙河将士也将视他恩同再造。”

    徐绍眯着眼睛看过去:“你想说什么?”

    “儿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旁的意思。”徐良低头道。

    徐绍也不深究,只是忧心局势急剧恶化,深恐金军趁势大举进攻,陕西不保。想了一阵,说道:“徐六,依你看来,前线兵将能挡住金军进攻么?”

    “恕儿直言,恐非易事。鄜州一败,南路西路招讨司的部队所剩无几,更兼九弟重伤在身,姚平仲也受创不轻,四哥不是马五的对手。五哥镇守耀州,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如果金军大举来攻,胜负也是未知之数。”徐良直言不讳道。

    徐绍脸上的肌肉阵阵扯动,显然是极为痛心。其实,作为曾经干过武职的他来说,心里也清楚,鄜州一败,折损的不止是兵将,丢失土地城池再所难免。之所以命令前线部队坚守,不过是为后方的疏散撤退争取一些时间。

    见父亲不言语,徐良道:“宣相,事已至此,还是早作计算吧。”

    徐绍闻言,点点头:“罢,传达众官及有司,宣抚处置司准备撤往成州。京兆府准备疏散。等徐大的兵马来后,就命令前线后撤吧。”

    “是,卑职这就去传令。”徐良说罢,拱手一礼,便往外头而去。

    却听背后父亲长叹道:“数年之功,毁于一旦呐。”

    宣抚处置司撤离秦州,也从侧面佐证着陕西局势的恶化,十二万大军折损大半,前线已经无力抵挡,撤退不可避免。

    而在坊州前线,作为实诚君子的徐四,正不折不扣地执行着三叔的命令,费尽心力地加强防务。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万多兵力,既缺乏粮饷,又没有器械,且全军士气低落,怎么守?

    “大帅?”

    徐卫睁开眼睛,先就望到了头顶上的军帐,隐约听到有人唤,吃力地转过头去,见是自己的亲兵。嘴唇动了动,却什么话都没说出来,好在那军汉还算机灵,赶紧取了水来,扶起大帅的头部,慢慢喂他喝。

    直到将半碗水喝干,重新躺下后,徐卫才重重呼出一口气,轻声问道:“弟兄们回来了多少?”

    那亲兵怎敢回答?众多长官再三交待,若大帅苏醒,万不要将实情告诉他。得让他安心静养,伤好再说。因此吱唔道:“突围之后,得徐胜徐统制策应,我军得以返回坊州。”

    徐卫虽然昏迷近两天,可还不糊涂,稍微提高音量:“莫要诓我,究竟回来多少”

    “这……”军汉不知道如何回答。

    他这一犹豫,徐卫就急了,因为看得出来,此番伤亡惨重。挣扎着要起身,口中道:“让杨彦、张宪、徐成来见我。”

    亲兵不敢违背命令,慌忙出了帐去。部将们闻听大帅苏醒,都感欢喜,匆忙到了军帐之内探视。

    杨彦也伤得不轻,身上的战创达六处之多,所幸,有坚固铠甲的防护,没有伤到筋骨要害。夺进帐来,见徐卫已经半坐起身,顿时面露喜色,大声道:“大帅可算是醒了”随后进来的张宪徐成都上前执礼问候。

    徐卫没空客套,闭着眼睛理了理思路,而后问道:“说,回来多少?”

    徐成看张宪,张宪看杨彦,杨彦低着头,叹了口气道:“六千余人。”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当听到确切数字时,徐卫心中一阵绞痛这也就是说,在狮子口伏击战中,我折了两万弟兄两万呐

    “但是,由于我军南下救援,西路姚招讨趁机突围,熙河兵逃出生天者,一万余众。”张宪希望这个消息能够宽宽徐卫的心。

    哪料,紫金虎更加痛心疾首才出来一万多?也就是说,我们出战的九万五千大军,折了七万人这已经不是大败了,而是惨败接近全军覆没

    不对,不可能阵亡这么多将士。我军在狮子口吸引了金军主力,姚平仲和张俊手里的兵力突围还是有胜算的,怎么会折到七万人?

    当他问出这话时,杨彦恨得牙痒:“驴日的张俊,率部投降了女真北路徐招讨的部队,全折了”

    徐卫牙关几乎咬碎,他恨不恨旁人,恨自己首先,引偏师南下救援,本就是件冒险的事情。危险越大,越要谨慎,可自己心存侥幸,一路南下,而且执意绕到石马山以南去,并夜里行军,终于在狮子口遭到了伏击。

    狮子口的惨败,是自己指挥失误造成的怨不得旁人我自以为与金军大小数十战,罕见败北,便生轻敌之心,便以为打遍陕西无敌手了殊不料,骄兵必败,终有此祸

    “此次战败,不怪你们,是本帅指挥失误我愧对阵亡的英灵”徐卫情绪激动,眼眶泛红。

    杨彦怕他牵动创口,急忙上前按住道:“虽说我军伤亡惨重,但总归救出了姚招讨和一万多熙河兵,不至于让西路讨司成空架子。且,据卑职估计,金军虽然战胜,但其伤亡必定不小……”

    “你不用安慰我,金军哪怕就是伤亡比我还多,但人家马五战胜了此役之后,陕西局势必将恶化,我等费数年之功经营的局面,将毁于一旦”徐卫还算清醒,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深深自责。将失一令,军破身死从前,自己以为深明这句话的含意,但如今才知道,这里面的轻重

    张宪等人都默然无语,虎儿军成军以来,从来没有遭受过这样的惨败。大帅说,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可我们怎么不觉得?是谁非让打这场仗不可的?如果我们没有记错,大帅当初是极力反对,并痛陈利害关系,可上头不听

    帐中沉默之时,又听得脚步声大作,徐胜和姚平仲先后入帐。一母同胞的弟兄,感情自不比常人,徐四匆匆上前,按住徐九的肩膀道:“你刚刚醒过来,不要多说话,也不要操心,先养着再说。你看,需不需要先回长安?”

    徐卫此时心乱如麻,习惯性地摇了摇头。

    姚平仲至他床前,将手中的木杖一扔,啪一声,双手抱拳,而后将头一低,右腿一曲,跪了下去

    这一跪,惊了帐中众将一跳。徐卫一见,忙对杨彦道:“扶起来”“希晏兄,你这是作甚”

    杨彦正要伸手去扶,姚平仲猛然伸出右手挡住他,口中道:“徐招讨,这一拜请相公务必接受非是姚某个人,更是一万余熙河番汉将士的谢意此番,若非徐招讨高义,率部救援,非但平仲身死殉国,我熙河将士也是死路一条”

    徐卫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当时他从全局出发,决意营救。可没想到,自己折了两万同袍,只救出来一万余友军。

    一阵之后,他对杨彦等将道:“你们先去吧。”

    杨彦张宪等将知道大帅有话要跟姚招讨说,都告辞出帐,徐胜嘱咐弟弟好生休养之后,也退出帐去。

    姚平仲吃力地站起来,徐卫指了指板凳让他坐下。两路主帅,相顾无言,鄜州的惨败,这两位宋军中少壮派的代表人物很受伤。

    “到底怎么回事?你和张俊引六万大军扣鄜州,怎会被马五赶到石马山中?”这是徐卫一直以来的疑惑。不论是姚平仲还是张俊,都是久经战阵的大将,就算马五藏兵甘泉,难道他们就丝毫没有察觉,也丝毫没作防备?才会在马五疾速南下之后,被打个措手不及?

    姚平仲倒也是个性情中人,想起突围之时,那些没能逃出来的弟兄绝望的境况,无语眼先红:“子昂,惨啊,我姚平仲上阵多年,未遇如此惨败”

    徐卫难道就不惨?可现在不是哭鼻子的时候,得把原委弄清楚,这次反攻失败,不能是笔糊涂账

    “当日,我奉命进攻鄜州,用熙河兵四万作主攻力量,张俊引北路讨司的部队扫清周边后,往北马驻守,防备金军南下增援。”

    徐卫听到这里,点头道:“正该如此那后来怎么……”

    姚平仲顿时满面怨毒之色:“可恨那张佰英两万兵马在鄜州以北驻守,金军沿洛水南下之时,他一触即溃他一散,北路招讨的兵将裹胁着我熙河兵也阵脚大乱此时,城中的金军守将也趁势杀出,我虽然极力稳住局势,却已无力回天。部队一直溃退到石马山地界,被金军赶上,走投无路之下,只得入山……”

    说到此处,小太尉沉痛地闭上了眼睛。在山中的几昼夜,恐怕是熙河将士挥之不去的噩梦

    “粮草辎重全部丢失,不少将士遗弃了兵器铠甲。到石马山后,无衣、无粮、无水,陷入绝境。部队杀骡马为良,也支撑不了两日全军都在饥渴中忍耐着,几番组织突围,都被金军杀回平仲本已作好阵亡的准备,幸天无绝人之路,招讨相公率部来援。平仲察觉之后,引军突围,总算给熙河兵留下了点种子。”

    徐卫听罢,沉声道:“此番,金军有万全准备,我军仓促进攻,正是以我之短,攻敌之长。”

    “此次出征,平仲率四万精锐,如今只带回一万余伤残,愧对弟兄,愧对上司,实在是无地自容。只求坚守坊州,胜他马五一两阵,聊赎前过。”姚平仲叹道。

    徐卫初听时,还没觉也不对来。想了片刻,才突然失声道:“什么?坚守坊州?你说坚守坊州?”

    姚平仲点点头:“不错,宣抚处置司已经下了命令,让我们守住坊州。”

    徐卫大惊失色部队伤亡如此惨重,现在坊州想必俱是伤残,士气低落,怎能作战?马五若起大军来攻,如何抵挡?宣无处置司为何下这种命令?这不是要把我们都耗死在前线么?

    “真是宣抚处置司下的令?”徐卫再次确认道。

    'w w w 。bxwx。'

    

第四百七十六章马军骁将

    第四百七十六章马军骁将

    “没错,徐宣抚亲自签发的命令,让我等坚守坊州,并已令北路徐招讨派兵支援。”姚平仲见徐卫如此反应,颇有些奇怪。

    徐卫一脸没多少血色的脸上满是狐疑,三叔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他应该知道大败之后,收拢兵力重点防守才是上策,坊州接壤鄜州,我军方才遭受重挫,却让我们坚守坊州,这是何道理?还说要让大哥分兵来援,这想都不用想。北路讨司两万人马赔了个精光,大哥是决不会再出兵的。

    想到事态严重,自己身负“都统制”之责,万不能在经历鄜州惨败之后,再把弟兄们都白白葬送在此处。当即说道:“你马上通知统制以上将领来我帐中来议事,坊州呆不得。”

    姚平仲面露惊色,听徐卫这声音,他是要撤退?当下也没有多问,便出帐去通知一众同袍了。徐卫箭伤在身,一时情绪激动有些不适,闭着眼睛细想对策。

    金军大胜之后,定然趁势而来,马五是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鄜州集结了金军主力,而坊州的兵力想必有限得紧,在这里死拼没有意义,必须尽快撤退,保存本就已经不多的力量。

    三叔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下这样的命令,自己都得抗一把了。几个月前,自己一是出于支持徐宣持,二是心存侥幸轻敌之心,没有坚决反对到底。终招此大败,此番,再也不能重蹈覆辙了

    正想着,徐胜、杨彦、张宪、徐成、杨再兴等将陆续进帐。徐卫没有半句话的客套,开门见山道:“四哥,徐宣抚是否下令让我们坚守坊州?”

    “不错,宣抚处置司明令我等坚守此地,不可退却。”徐四如实回答道。

    徐卫脸色越加阴沉:“那么现在坊州可战之兵有多少?”

    “我来坊州,带兵七千,西南两路讨司撤回来的部队,包括轻伤在内的,可战之兵有一万左右。但是,这一万左右的部队,相当部分没有装备,铠甲兵器俱都遗弃,大型的器械几乎是没有。”徐胜这两天正为防守的事情焦头烂额,说起这话来,一副忧虑的模样。

    徐卫眉头紧锁,又问:“粮饷呢?”

    “算上不能作战的伤员在内,现在坊州有三万多张嘴要吃饭,我军的粮食只够吃六天。不过,我已经向宣抚处置司要求调运粮草了。”徐胜回答道。还有一层他不方便说,徐卫和姚平仲两军的将士,回来之时都是光棍一条,物资都丢得干干净净,一粒粮食也没带回来。

    这个内情一批露出来,马上就引起了在场众将的不满。杨彦第一个发难:“器械装备都没有,怎么作战?粮食只够吃六天,六天以后怎么办?这种情况让我们坚守坊州,上头怎么想的?”

    “马五虽然暂退,但回去休整十天半月之后,定然卷土重来。我们若坚守在此,连个缓冲的余地都没有。”张宪接口道。

    徐卫摇了摇头:“等不到十天半月,至多再等一两天,马五将部队和物资大略收拾之后,就会兵临坊州。兵贵神速,他不会白白浪费时日,给我们喘息的机会。”

    杨彦新败之后,有些躁动,不耐道:“让我们坚守,一无器械二无粮饷,我们肯干,下面的弟兄也不干”

    徐成作为军中的后辈,本来很少发言,不过听到这里插了一句嘴:“坊州地形利于防守,如果宣抚处置司能够及时送来粮草军械,我军还是有可能抵挡一阵的。”

    “那这一阵之后呢?”杨彦白了他一眼。

    “北路讨司的援兵应该就到了。”徐成回答道。

    杨彦一股无名怒火冲上头顶,嘴里一番有可能让对方难堪的话就要出口,但想到他是徐家子弟,又忍了回去,冷笑道:“但愿吧。”

    徐卫深知大哥徐原不可能再出兵,只是在这种场合不方便说出来,再三权衡,下定决心道:“我的意思,撤离坊州。”

    帐中一时沉默,众将都支持这个主张,但是,上头的命令是让我等坚守,现在撤退,就是违背节制。虽说在西军中,违节的事很常见,但我们本来已经打了败仗,再违节怕要担干系啊。

    徐卫似乎知道将佐们的顾虑,沉声道:“我是都统制,后果由我来承担,你们执行命令就是。”

    姚平仲本来还希望在此坚守,胜他一两阵争回点脸面,但得知内情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此刻问道:“那几时走?”

    “今天,马上。”徐卫不假思索道。

    徐胜是个实诚人,终究有些担心,问道:“你可要想仔细了,这是违背节制的事情。”

    徐卫重重点头:“我心里有数。”他既然已经拍板定案,其他将领自然无话可说,当下计议已定,便各自分头去准备。

    就在坊州驻军收拾行装准备启程时,从耀州徐洪处传来消息,他们侦察到,金军在同州有集结迹象,其前锋已经越过华州前来刺探军情,极有可能是要动手了。而且徐洪明白无误地告诉他的堂兄堂弟,你们面临着更大的危险,金军一旦动手,肯定是两路进兵。一路攻坊州,一路攻耀州。

    十二月中旬,徐卫会同徐胜姚平仲,把伤残满营的部队撤到了耀州,与徐洪会合。此时,徐洪又告诉他们一个消息,京兆府已经在疏散。这个消息让众人大吃一惊,宣抚处置司让京兆府疏散,也就是说要放弃长安。但是没有任何人通知他们一声,反而让他们坚守在前线。

    徐卫、徐洪、徐胜、姚平仲等人商议之后,金军挟胜利之威,锋芒正盛,以西军现在的情况恐怕难以抵挡,部队应该往西撤。

    恰在此时,宣抚处置司让他们撤退的命令就下来了。这种朝令夕改的作法,让将领们摸不着头脑。事后才知,宣抚司之所以让他们撤退,是因为北路徐原明确表态,拒发援兵。

    事情果然如预料一般,徐家兄弟和姚平仲前脚刚走,马五的大军就兵临坊州。而在关中平原上,金军由撒离喝率领,长驱直入,越过华州,兵抵耀州。而此时,两处的宋军都已撤退一空。回过神来的马五立刻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派出女真精骑作为先锋,直扑长安城而去。

    到了长安,又扑一个空,城里南朝的行政军事机构全部撤离,军队一个不留,除了不愿离开故土的百姓之外,什么都没有,府库钱粮也搬运一空。这让金军的将领们又急又恼,马五估算着时间这么仓促,宋军一定跑不远,而且对方恐怕也只能沿着渭水往西撤,现在追来得及。

    当即便以娄宿之子完颜活女为前锋,引四千精骑火速沿渭水追击。而他本人,也没有在长安多呆一天,分出些偏师收取附近州县后,自提主力大军,溯渭水西进,准备收取秦凤,追击残敌。

    活女当初在华州败给徐卫,近乎全军覆没,一直引以为耻。今徐卫新败,他发誓要一雪前耻,因此得令之后,引四千精锐马军全速追击。沿途,便发现不少零星的长安百姓在往西撤,一问才知,其目的地,正是京兆以北的陕西重镇,凤翔府。

    活女估计徐卫此去不远,快马加鞭前往追赶

    腊月十九,西军进入凤翔府郿县地界,直到此时,徐卫等将帅才知道,宣抚处置司已经撤到了成州,也就是后世的甘肃成县。其时,自坊耀京兆逃离的百姓跟随大军,日行不过数十里。局势恶化,但百姓并不知道恶化到什么程度,只晓得从此便要背井离乡,不知归期何时。但徐姚等将帅却非常清楚,马五得了坊耀京兆之后,绝不会片刻停留,他会立即起大军前来攻打秦凤,而凤翔府首当其冲。

    凤翔府为陕西重镇,历史上,早在商代这里就是歧州,孕育出了“周文化”,是中国文明的源头。军事上,凤翔因其作用突出,境内东部是关中平原,中部为渭北盆地,西部多山原沟壑。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如果金军拿下了凤翔,那么此地就可以作为前沿基地,往西收取陕西全境,往南攻打四川,无往不利。而宋军若失凤翔,从今往后,就只能困守在陕西西部的崇山峻岭之间,或者依仗蜀地的艰难,消极抵抗,再无卷土重来之希望。

    甚至可以说,凤翔府之于陕西,好比燕云十六州之于中国。

    有鉴于此,姚平仲、徐洪、徐胜、徐卫等大将都认为凤翔必守不可。而徐绍也命令他们,坚守凤翔,阻金军西进势头。

    那平原之上,人潮汹涌,难以计数的百姓跟在官军之后往西撤退。民众都是扶老携幼,拖家带口,相当部分人甚至赶着骡车驴车,带着家当。从百姓的面上不难看出他们的茫然,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到了凤翔府又怎安生?

    西军刚刚遭受惨败的西军情况更不容乐观,上到将领,下到士卒,情绪普遍低落。又尤其是姚平仲的熙河军。这次反攻,姚平仲立切之心尤切,将四万西路讨司的主力带了出来,如今却只一万余人回来。鄜州城下的大败,石马山上的困境,让这些剽悍善战的熙河勇士心有余悸。

    万军默然无语,背扶着受伤的同袍往西而走。殊不知,危险已经在向他们逼近。

    徐洪、徐胜、徐卫、姚平仲四位统军大将并鞍而行,正商议着下一步的安排。其他三人时不时地看向徐卫,这厮太倔,身上箭伤未合,让他坐在车里赶路就行,他非不肯。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怕动摇军心。他这是在向部下们彰显,自己已经无碍。

    徐卫虽说在升任陕南招讨使以前就是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可他一直呆在长安前沿抗金,对秦凤的情况并不十分熟悉。倒是徐胜因为久驻秦州,倒了解一些。

    “此地便是郿县境,一路往西,尚有歧山、虢、宝鸡三县。渭水以北,有天兴、普润、麟游、好畤四县,其中天兴县是凤翔府衙所在,南部便是‘终南山’。”

    此时宋人所说的终南山,其实就是指后世所称的“秦岭”,一条横贯中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号称天险。

    徐卫一路西进,至此仍是平原地势,这不禁让他忧心。西军新败,马五必起大军来攻,这凤翔东部仍属关中平原,易攻难守啊。若在此时,金军追来,百姓军队混杂其间,必遭横祸

    一念至此,他回头眺去,背后相随的百姓数以十万计。这要是乱起来……

    “我们这么个走法很是凶险,如果金军追来,连个设防的地都没有。”颌下红髯的徐洪突然说道。

    姚平仲接过话头:“谁说不是,速度太慢了。”

    “照这个进度,明天上午应该能到歧山县境,那里地形复杂一些,可以设防阻挡金军。”徐胜说道。

    “明天上午?”徐卫小声念了一遍。

    “徐招讨,你是担心金军来追?”徐洪见堂弟面色阴沉,遂问道。

    徐卫点了点头:“马五用兵虽持重,然不乏凶猛凌厉之时,他到长安见我军已然撤退,必知是沿渭水西进,极有可能遣军来追。”

    “目下的情况,若被追上,祸不远矣。”姚平仲叹道。

    徐卫想了想,回头喝道:“来人叫杨再兴李成卫二将过来。”此次出征,虎儿军虽然损失惨重,但选锋、游奕、踏白三支马军得以保存。

    不多时,二将风驰而至,徐卫令道:“你二人率三千选锋马军到后头去警戒,若遇金军追骑,务必挡回。”

    二将轰然应声,正要走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