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贤婿-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颜宗强的死大大超出了完颜宗弼所料,乍一听到这个消息,完颜宗弼先是不信,可随后送来的消息又让完颜宗弼不得不接受这个噩耗。眼下完颜宗弼骑虎难下,对安西动兵虽然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与安西刀兵相向那是迟早的事情,大金想要称霸天下,那安西就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
可时机不对,大金以武立国,建国之初也因为连连胜利而收获颇丰,但随着安西崛起,金国以前那种打一场胜仗什么都有的情况已经很难看到了。之前总有大量的战争红利供金国挥霍,以至于金国对民生并不是很看重,钱粮不够那就去抢,何必辛辛苦苦的从地里刨食。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完颜宗弼在成为大金国第一实权人物以后,也终于看清楚了大金国的家底。底子太薄了,压根就支撑不住对外的持久战,而安西又偏偏不是一个可以速战速决的对手。
不客气的讲,大金国如今压根就无力支持超过一年的战争,无论是钱粮物资还是兵源补充,都已经到了一个很危险的情况。
休养生息,积蓄民力才是如今大金国急需施行的策略,报复安西擅杀金国使臣一事,完颜宗弼认为那至少要等待五年以后才能提上日程。可问题就出在这里,那些只需要动嘴的权贵们压根就不去考虑完颜宗弼的难处,只是一个劲的叫嚣要报复,可等完颜宗弼开口要钱,他们又立马找各种理由推脱,恨得完颜宗弼想要拿刀砍死这帮混蛋。
完颜宗弼不愿此时与安西开战,可皇帝吴乞买却在收到完颜希尹的密信之后态度鲜明的站在了要向安西报复的那些权贵一边,在朝堂上严厉呵斥完颜宗弼的怯战,甚至有意御驾亲征。
完颜宗弼自然不会答应吴乞买想要御驾亲征的要求。哼,御驾亲征?恐怕亲征是假,抢夺兵权才是真。对于吴乞买心里那点小心思,完颜宗弼心知肚明。兵权才是完颜宗弼可以安身立命的本钱,自然不会容忍他人染指。
可当仇恨被蒙蔽双眼的时候,明白人永远都是少数。在吴乞买的暗中推波助澜下,对完颜宗弼的不满正在大金内部慢慢发酵,就连完颜宗弼的铁杆支持者宗朝、宗敏都对完颜宗弼生出了怀疑,觉得完颜宗强的死是完颜宗弼在借刀杀人。
为了澄清自己的嫌疑,完颜宗弼不得不在多方压力下向安西宣战。但在出兵以前,完颜宗弼将宗朝、宗敏这两个铁杆给请到了家中,详细解释了自己不愿此时与安西交兵的原因。
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等亲眼看到那份大金国国力的统计,又听了完颜宗弼的解释以后,宗朝、宗敏这才清醒,可即便清醒了,以三人之力也阻拦不住金国已经开动的战争机器。
民意不可违!完颜宗弼必须留在会宁府盯着吴乞买那帮人,以免这些人在背后搞小动作,而前线的事情,那就只能托付给宗朝跟宗敏了。这二人虽然不如完颜宗弼精通兵事,但这次出兵也不是要与安西大战,顶多也就是摆个姿态好堵国中那些悠悠之口。以宗朝和宗敏的能力,还是能够胜任的。攻城略地不行,以守代攻还不成吗?
领会完颜宗弼意思的宗朝、宗敏虽然心里有些不愿,可为了大局考虑,也只得答应。不过答应归答应,二人也没有完全照完颜宗弼的意思办。出兵以后,那些平时跟他们不对付的人都被安排在了最前线,而忠心于他们的人则被留在身边保存实力。
安西早就做好了金国会报复的准备,金国一动兵,高宠、岳飞、杨再兴等部便枕戈待战,金兵放一过境,便立刻遭到了安西的迎头痛击。
金国立国之初,那战力的确叫人畏惧,悍不畏死的作战风格往往令敌人胆寒,而凭借着这股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气势,金国几乎灭掉了已经享受百多年富贵的辽国。但那毕竟是开国之初,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那些悍不畏死的勇士在富贵生活的侵蚀下,早已没有了当年那股血勇。
当年一穷二白,死了也就死了。可如今却不同了,勇士们都成了有家有业的成功人士,自然也就变得比以前更加的惜命。而此消彼长,安西却在不断成长。与金国内部流行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安西练兵更加注重群战。或许在单兵作战能力方面,安西稍逊金国一筹,但在大规模作战之中,金国却远不是安西的对手。
精良的武器,娴熟的配合,再加上坚韧的作战意志,铸就了安西兵马甲天下的威名。女直不过万,过万则无敌这句话在安西这里早已成为了过去式,金兵可以欺负大周那个臃肿的胖子,但想要咬下安西一块肉,那还必须要有一副好牙口。
但很明显,金兵的牙口还不行,没咬下安西身上肉的不说,反倒被崩掉了几颗牙,初战失利,作为先锋的一万金兵几乎全军覆没,而在战后,安西也一改接收俘虏的做法,而是将所有被俘金兵尽数杀死,就在两国的边境线上,堆起了十座京观。
热血可以令人昏头,但同样也可以令人冷静。在京观出现之前,金国上下报复安西的呼声直上云霄,可在京观出现以后,那些扬言要报复的人仿佛集体被人掐住了脖子,再也不敢发声。
金国以往攻城略地之时,在攻击不顺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屠城来激励军心士气。金兵南下之时,也常常会用这种方法。但他们没想到当敌人也用屠杀来回敬他们的时候,那种感觉是如此的不好。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如果将金国立国之初比作不要命的,那如今的大金国也就是处在硬的这个档次,碰上安西这个横的,自然也就威风不起来了。
原本是张牙舞爪的要去报复,结果打上门之后却被主人摁在地上一顿爆揍,那滋味真可以算是百感交集。想认怂,面子上又过不去,想咬牙坚持,可又实在不是人家的对手。那些之前叫嚣要报复安西的嘴炮们在这个时候都装聋作哑了,而倒霉的完颜宗弼却需要在这时出面给这帮嘴炮擦屁股善后。
完颜希尹又一次踏上了前往大同府的旅途,虽然身份都是金国的使臣,可此行的目的却与上回截然不同。上回只是一个亲善大使,而这回却是求和的特使。金国先动得手,那就给了安西对金国动兵的借口,这时金国又不想打了,可战争能不能中止,却不是金国点头就能决定的。
在出发之前,完颜希尹就已经做好了被安西割肉的准备,不过完颜宗弼与吴乞买都交代了完颜希尹,赔偿可以,割让土地也可以,唯独不能断了金国日后南下的陆上通道,也就是说,南京道绝不可让。
虽然南京道如今对金国来说如同鸡肋,有地无人,以前再是繁华,无人经营也迟早会变得荒芜萧条。但由于其战略位置的重要,金国绝对不能失去。
一入安西境内,完颜希尹就明确感觉到了安西对金国的敌意,若不是有安西派兵沿途护送,完颜希尹都怀疑自己这回能不能到达安西大同府。安西的前身,那就是汉人、辽人以及西夏人,其中辽人的故国辽国就是被金人所灭,有着亡国之恨的辽人又怎么会待见金人。
等到了大同府,这回倒是没让完颜希尹留在驿馆苦等,立刻就受到了安西官方的接见,不过这回想要见李墨就不容易了,接见完颜希尹的人换成了安西专门负责外交事宜的马植。
马植也是徐和从大周带到安西的那批官员中的一员,擅长纵横之术,是一员能力不俗的外交人才。之前一直负责安西与西域各国之间的来往沟通,也是最近才被李墨自西域召回。原本李墨是打算派其出使吐蕃,最好可以去后世印度那块地方看看的,但现在既然有金国使者来此,马植就被抓了壮丁。
做外交的人,就没有几个脸皮薄的。虽然李墨也可以去跟完颜希尹讨价还价,但刘敏、房学度等人却强烈反对,认为这种不要脸的事情,做主公的还是少干为妙,有失国体。
强大的武力就是所有外交人员可以无往不利的最大依仗,安西强大的武力可以保证了马植在西域各国被奉为座上宾,同样也就可以保证马植面对完颜希尹时底气十足。
谈不拢就打!反正安西不惧一战。
而完颜希尹的感受就复杂了,面对马植的咄咄逼人,完颜希尹有几次甚至忍不住想掀桌子,然后指着马植的鼻子破口大骂。当然这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为了大局考虑,不敢付诸于行动。
完颜希尹已经不止一次的感觉到自己就像汉人历史中那个有名的蔺相如,既不能把国宝丢了,又不能给敌人找到发难的借口。吴乞买与完颜宗弼给出的底限已经不低,甚至愿意与安西以兄弟相称,尊安西为兄。可安西给出的条件却高的仿佛底限跟上限一样高,压根就没法谈。
古有伍子胥一夜愁白头,而如今完颜希尹也是愁得茶饭不思,白头发增加了不少。如今完颜希尹最担心听到的就是安西对大金出兵。比起国中那些不知国家底细的嘴炮,完颜希尹明显更加清楚金国的真实情况。当初完颜希尹也是反对出兵的一员,甚至因此引起吴乞买的不满。而现在事情正如完颜希尹所料的那样,安西不是辽国或者周国那样好对付的,人家早有准备,甚至巴不得金兵主动来攻。
“大人,安西派人来请。”就在完颜希尹为如何完成任务发愁的时候,有人前来通禀。
“快请。”完颜希尹连忙说道。这次有求于人,完颜希尹自然不敢摆架子,对任何有可能会对自己此行有所帮助的人,完颜希尹都不敢怠慢。
“你,你……”等见到了来人,完颜希尹顿时有些惊得说不出话来,指着对方说了好几个你,就是说不下去。
“别惊讶,我看你这些天怪不容易的,于心不忍,所以来见你一面。若是你不愿见我,那我这就离开。”
“将军何出此言?将军能来,完颜希尹求之不得啊。”完颜希尹赶忙堵住门对来人说道。
来的人是李墨,而李墨之所以会来,事先当然也是知会过旁人的,尤其是在得知金国内部的最新情报以后,安西与金国的罢兵,也就成了必须的。烂船还有三斤钉,更何况是以武立国的金国。眼下金国虽然不富裕,但战力犹在,安西虽能解决金国,但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而这就不符合李墨一贯坚持的利益最大化原则。
金国内部不稳,由于这次对安西的动兵,更是隐隐激化了这个矛盾。吴乞买想要重夺兵权,而完颜宗弼也对朝中那些老臣感到碍手碍脚,若不是这些元老上蹿下跳,金国完全没有必要对安西动兵,也就不会出现眼下这种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
事有轻重缓急,就如安西在此时不去掺和大周的南北争锋一下。既然金国内部准备重新洗牌,那作为外人的安西当然要做一个好看客,不在这个时候给完颜宗弼添乱。等到金国的吴乞买跟完颜宗弼分出胜负的时候,安西再来收拾残局。
完颜希尹并不知道安西的险恶用心,他知道吴乞买与完颜宗弼不对付,可他依然坚信为了金国的未来,二人可以携手合作。只是他没有清楚认识到权利是味可以令人丧失理智的毒药,在他满心欢喜的与安西签订停战协议的同时,金国的会宁府也即将迎来一场血雨腥风。
第392章 老矣老矣
所谓的阴谋,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复杂。在恰当的时机稍微在背后推上一把,自然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金国的吴乞买与完颜宗弼如今早已是水火不容,完颜宗弼想要为日后完颜亶的继位扫清障碍,而吴乞买同样也不能允许他人染指自己的皇权。更何况家天下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吴乞买又何尝不想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嗣,而不是转交给完颜阿骨打的子孙。
完颜阿骨打所留下的血脉里,以完颜宗望及完颜宗弼两兄弟最有威望。如今完颜宗望已死,那剩下对吴乞买最有威胁的也就只有完颜宗弼。没了这两个人的完颜家族,对吴乞买构不成威胁。
只是眼下兵权旁落,吴乞买不能大张旗鼓的对付完颜宗弼,否则便成了打狼不成反被狼咬,以完颜宗弼眼下所掌握的实力,造反对他来讲并不是难事,之所以不造反,只是因为大义不在完颜宗弼这边。
原先支持自己的完颜宗翰被杀,吴乞买如今可以调动的兵马也就只剩下会宁府的宫中禁军,可这几千人又能成什么事,为此吴乞买急需寻找军方的支持者。完颜宗强被安西所杀,吴乞买就看到了一丝染指兵权的希望,御驾亲征自然只是吴乞买说说而已,他知道完颜宗弼肯定不会答应。可姿态做出来了,自然就能获得一部分人的支持,其中尤以完颜宗翰的旧部最多。
终归是皇帝,招揽起人来就是比旁人要容易一些,就在完颜宗弼的眼皮底下,吴乞买可以调动的人马已经达到了两万,而且还得到了那些朝中元老的支持。吴乞买同样也瞧不上这些墙头草,可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自然也只能先将就着用,只等解决了完颜宗弼这个大麻烦以后,吴乞买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这帮为保自己富贵而经常左右摇摆的混蛋们。
想凭两万人就跟掌握数十万人马的完颜宗弼叫板,这明显不现实。但只要计划周密,尤其是在合适的场合,那化不可能为可能也是有可能的。完颜宗翰的前车之鉴并没有被完颜宗弼吸取,想当初,完颜宗翰手下十万人马,若是他不进会宁府,完颜宗弼未必能收拾得了他,可他偏偏进了会宁府,离开了军队的保护,这才导致了他的身死族灭。而完颜宗弼如今也正在犯与完颜宗翰同样的错误。
当初完颜宗翰认为完颜宗弼没有那个胆子敢动自己,如今的完颜宗弼也认为吴乞买没有动自己的那个胆子。可完颜宗弼忘记了,狗急跳墙,兔子急了咬人,当吴乞买感到完颜宗弼严重威胁到自己的皇权时,那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再加上安西李墨安排在会宁府的人手在暗中推波助澜,那就没什么事不会发生。
作为主管北方情报网的石秀,经过这些年的苦心经营,暗中为安西效命的情报人员遍布北方各地,作为金国的都城会宁府,自然也是石秀重点关注的地方。以银钱、美色开道,无往不利,虽然还没有去拉拢那些金国的权贵,但对于会宁府的风吹草动,只要石秀想要知道,那就没有不知道的。
剑拔弩张就是眼下会宁府的现状,吴乞买在暗中计划着除掉完颜宗弼的计划,而完颜宗弼也很注重自身的安全,小心提防着。双方就如同一口已经煮沸的油锅,稍微有点水星就会炸裂。而石秀眼下要做的,就是做挑起两家纷争的导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由于一场刺杀,而石秀要做的也是安排一场刺杀。至于刺杀谁,这并不重要。无论是吴乞买这边还是完颜宗弼这边,不管刺杀是否成功,都会引起这两方对对方的提防,从而出手相攻。
……
对于会宁府如今的形势,完颜宗弼也已经提高了警惕,甚至已经有了一丝隐隐的后悔,觉得自己之前可能是有些托大了。为了稳妥起见,他让族人以打猎为名,分批撤出了会宁府,同时暗中使人让领兵在外的宗朝、宗敏领兵回转。只要宗朝与宗敏的军队回转,那会宁府如今剑拨弩张的情况就会好转,但在此之前,他必须要小心谨慎。
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有心,总是可以寻到蛛丝马迹,更何况其中还有石秀这个想要暗中挑事的人存在。完颜宗弼暗中命宗朝、宗敏领兵回转的事情在第一时间就呈报到了吴乞买的案头。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完颜宗弼让宗朝、宗敏领兵回转的用意是希望可以借此消弭会宁府的紧张气氛,叫吴乞买不敢轻举妄动。可心里有鬼的吴乞买却将这种行为视为了完颜宗弼是打算武力控制会宁府,从而逼迫自己让位。
往往许多事情,都是因为缺乏沟通而导致事态的恶化。吴乞买与完颜宗弼势不两立,自然也就不可能存在开诚布公的那一天。自觉一旦宗朝、宗敏领兵回转,自己就将万事皆休的吴乞买加紧了部署,准备铤而走险。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
平日里完颜宗弼是不会进皇宫的,上朝这种事他也推给了旁人,只是牢牢把持着兵权,丝毫不容他人染指。但今日他却不得不进宫了,因为今日皇帝吴乞买要拜祭先祖,完颜宗弼作为朝中重臣,于情于理都必须到场。
可说实话,完颜宗弼不想进皇宫,太没安全感,皇宫是吴乞买的地盘,自己虽然手握重兵,可一旦进了皇宫,生死很有可能就不是自己说了算了。毕竟那是皇宫,不是军营,他的人马不可能进得了皇宫。可不去又不行,而且吴乞买为了让完颜宗弼可以放心入宫,更是准许完颜宗弼带刀入宫,两百亲兵更是可以一个不落的一同进宫。
吴乞买这样一来,完颜宗弼就不得不进宫了,再不去就不像话了。可为了稳妥起见,完颜宗弼还是暗中命人手持密信潜出了会宁府。自己若是安全从皇宫回来,那事先派出城的亲信就可以回来,将密信交还。可若是自己出了意外,那亲信就会直接带着密信去找宗朝跟宗敏,下一任的皇帝人选完颜亶已经被完颜宗弼秘密送出了城,如今留在会宁府的只是一个替身,一旦完颜宗弼出事,那宗朝与宗敏就会直接拥立完颜亶为完颜宗弼报仇。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吴乞买此时已经顾不得去考虑除掉完颜宗弼之后会有什么后果了。在成为皇帝之前,吴乞买是睿智的,但在继任了皇帝之后,出于对自己皇权的保护,吴乞买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多疑,难以完全信任旁人。而现在有人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皇权,吴乞买首先想到的就是除之而后快。
进了皇宫的完颜宗弼站在武班首位,随同吴乞买一同拜祭了先祖,这一切都进行的很正常。而等到拜祭结束,吴乞买要求完颜宗弼留下的时候,完颜宗弼本能的就想要拒绝,可常年在生死之间游走的直觉却提醒了完颜宗弼,此时绝对不能给吴乞买找到借机发难的理由。拒绝的话硬生生的被完颜宗弼吞回了腹中,恭声领命。
可吴乞买却在完颜宗弼领命之后像是吞了一只大苍蝇。他的确打算借机发难,却没想到完颜宗弼在这时认怂了。这不符合他平时做事的风格呀,自从这家伙解决了完颜宗翰这个大患以后,整个人在朝中几乎就可以用嚣张跋扈来形容。这时候怎么这么乖了?莫不是走漏了消息?
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吴乞买自然不好发难。正所谓名正才能言顺,无论是做什么事,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想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从而占据道德的制高点。谋害朝中大臣这种事肯定好说不好听,可若是朝中大臣抗命,那皇帝一怒之下将其拿下,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吴乞买没想过要杀完颜宗弼,至少现在不能杀。毕竟完颜宗弼手握重兵,若是现在杀了,不太好收拾残局。在吴乞买的计划里,才将完颜宗弼软禁,之后再利用完颜家群龙无首之际对其分化瓦解,只等完颜家对自己的帝位不再构成威胁,那完颜宗弼的生死也就可以看吴乞买的心情而定。
完颜宗弼不上套,吴乞买也就不能发难,说着无营养的废话,到最后,吴乞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完颜宗弼出宫。
常言道,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完颜宗弼的应对很恰当,可他不知道在会宁府里还潜藏着一帮想要暗中挑事的安西情报员。就在完颜宗弼刚刚出宫的一刹那,一支冷箭射中了完颜宗弼的肩头。
什么叫黄泥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眼下就是!宫门前遇袭,让吴乞买就是浑身张嘴也说不清。得到消息的吴乞买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下令关闭城门,围捕完颜宗弼。他知道,这时候再跟完颜宗弼解释什么都没用了,唯有先将完颜宗弼擒住,再去找坏了自己大事的混蛋的麻烦。
可想要抓住完颜宗弼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完颜宗弼最终还是没能逃出去,被堵在了城中,但完颜宗弼从军多年,军中威望极高,自身也是一员悍将,想要拿活的实非易事。
眼下完颜宗弼就退守在西城的一所民居之中。也合该他倒霉,遇袭之后他就带着人一路往西城门跑,可最终还是晚了一步,眼睁睁的看着西城门关闭,把守西城门的兵丁严阵以待。
肩上的伤势已经包扎,完颜宗弼看着四周围那些面露紧张的亲兵,心里头回生出了一丝绝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留给自己的路似乎只剩下两条,要么缴械投降,要么死战到底。
人人皆有畏死之心,尤其是位高权重者,那更是惜命的厉害。别相信有人说什么自己不怕死那种屁话。就像后世那些跳楼轻生的,真想死的早就一闭眼跳下去,哪里还会站在那里等着别人来劝?
完颜宗弼早已不是当年不把自己性命当回事的年纪,这些年的富贵生活享受下来,求活的念头在完颜宗弼的脑子里占据了上风。
想到此时城中所闹的动静,估计已经叫留在城外的亲信知晓,完颜宗弼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与其死在这里,倒不如活着看吴乞买的败亡。在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活下去理由的完颜宗弼最终选择了投降。
完颜宗弼的投降大大出乎了吴乞买的预料,在吴乞买的眼里,完颜宗弼就是个二杆子,却没想到这家伙也会怕死。一种轻视之感油然而生,让吴乞买失去在在完颜宗弼面前过一过胜利者滋味的念头。
活捉了完颜宗弼,接下来自然就是要捉拿完颜宗弼的党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完颜宗翰被杀后躲过完颜宗弼捉拿的金弹子这回算是可以光明正大的现身了。而看到了金弹子,完颜宗弼立刻面露惶恐之色。倒不是担心金弹子会杀自己为父报仇,而是在自己所接受的那些完颜宗翰的人马中,金弹子的威望仅次于完颜宗翰,一旦他出现在两军阵前,难保军中不出现反复。
“叔父,是否想到过会有今日?”金弹子戏谑的看着完颜宗弼问道。
“……你这些时日都藏在何处?”
“有劳叔父挂心,侄儿幸得圣上庇护,一直在等待与叔父再次见面之日。叔父放心,叔父害得侄儿家破人亡,侄儿必也会叫叔父品尝一回那种滋味。”
江山代有人才出,这句话一点都不错。人皆会老,完颜宗弼是他们那一代中的佼佼者,而在金弹子这一代,论武艺则是以金弹子为最,再加上老奸巨猾的吴乞买,完颜宗弼不由得为家族的命运生出了担忧。
不过此时完颜宗弼已经沦为阶下囚,金国的权力纷争已经与他无关。人为刀俎,他为鱼肉,不管最后谁胜谁负,都不是他这块鱼肉可以插手其中的。
第393章 想做渔翁的安西
崽卖爷田不心疼。辽国分五道,除西京道在安西李墨手中外,其余四道皆被金国所得。但现在,为了让安西不插手金国内务,收到完颜宗弼消息的完颜宗朝与完颜宗敏竟然派人联络安西,愿以割让南京道为代价换取安西的袖手旁观。
这在以前几乎就是旁人不敢想象的。金人嚣张,金人强横,何时见金人如此低声下气过。可这一幕就是真实发生了,让同样前来安西谈判的南北周使臣见了百感交集。要知道,金人从来没有在大周面前低声下气过,两次结盟,两次南下,大周都是受害者,一向在大周面前趾高气昂的金人也有对人认怂的时候,可惜认怂的对象却不是大周。
一样都是汉人,怎么遇到的事不一样呢?都是金人,咋生活大周的汉人就被欺负,可安西的汉人却高金人一头呢?
原本都是在大周为官,当初自己还背地里嘲笑那些随同徐和离开大周的同僚没眼光,可现在再看,真正没眼光的却是自己。再次相逢的时候,那心里的尴尬就甭提了。
安西对待金人使者爱搭不理,可金人使者却还贱皮子的往跟前凑。想想金人在大周京城时的做派,与现在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叫人见了心里不免有些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
今时不同往日,安西早非昔日可比,除了人口没大周多外,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比大周高出不止一筹,南北周的使者一方面为汉人的强大而感到高兴,可另一方面又为能否完成这次的使命感到忧心。因为设身处地的站在安西的角度来看,眼下大周内乱,正是安西南下的绝好时机。
安西不同于金国那些异族,大周早已受够战乱之苦的百姓未见得会抵触安西的统治,而在来这里的一路上,侯蒙、宿元景已经看到了太多,别的先不说,单是安居乐业这一点,就足以吸引大周的百姓“变心”。
百姓的要求并不高,丰衣足食不受人欺负,只要满足这三个要求,百姓就愿意做顺民,至于做谁的顺民,其实对百姓来说并不重要。真正在意统治者为谁的,是天下的士族阶级,改朝换代最受影响的就是他们。有眼光的君王不会对治下的百姓苛刻,但对治下的士族,那却是能少一个就少一个。士族的任何一个错误的选择,都有可能导致整族的败亡。而士族的消失对君王却是好事,少了一个分权的,自然要算好事。
侯蒙、宿元景皆是属于既得利益者,他们想要维护自己的特权,那就必须要眼光独到。原本以为李墨顶多也就是一路诸侯,与他们在大周的利益并不会有什么冲突。但现在看来,安西已成气候,有资格涉足争霸天下一事。那现在,侯蒙与宿元景就必须要将眼光放长远一些,日后一旦叫安西得了天下,他们这些人将如何自处。
当年选择留在大周的人已经慢了别人一步,如今的安西人才济济,根本就不缺他们这号人。正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这时候去投奔安西,能受到重用的可能极低,以侯蒙、宿元景的眼光,自然不会做这个选择。
……
李墨最近挺忙,从完颜宗朝以完颜亶的名义派来使者,表示愿意以南京道为代价换取安西的按兵不动开始,李墨就知道征讨金国的时机到了。不管金国最后谁胜谁负,李墨相信最后的胜利者都将是自己。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不管是汉人出身的岳飞、高宠等人还是契丹出身的察哥、阿里奇等人,对征讨金国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极力支持李墨的决定。李墨清楚这帮人的心思,察哥、阿里奇是想要收复故土,而岳飞、高宠等人则是不想对故国动手,至少目前,在尚有外敌的前提下,他们还不想那么做。
李墨理解岳飞、高宠等人的心思,也没有怪过他们。从本心出发,他也不想在这时对南边动兵。安西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