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周贤婿-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支骑兵行动迅速,几乎就是转瞬即至,当时杜胜正带兵攻入北门,突然有人自背后杀来,难免出现了一丝混乱。杜胜见状不得不回身先去解决身后的贼军。却不想贼将颇为狡猾,躲在军中暗放冷箭,杜胜一时不察,被射中了左臂,而几乎就是在同时,另一员贼将拍马杀到,将手臂受伤的杜胜当场挑杀。宁王柴勇乘机杀出城门,与城外贼军合兵一处,就此逃出了常州。等到李墨闻讯赶到之时,常州北门大开,宁王柴勇已经率部逃之夭夭。

    杜胜的死对李墨来说是个重大的损失。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尚且难求,更何况是帅才。杜胜不仅仅武艺出众,更兼具有独当一面之能。要说武艺出众,李墨帐下不缺猛将,可像杜胜这种既能领兵又能斗将的能人,却也只有有限的几人。

    “可知是何人所为?”李墨沉声问道。

    “射伤杜将军的是庞万春,枪挑杜将军的是董平。”时迁一脸羞愧的答道。自投了李墨以来,时迁就成了专司打探消息的头领,所率队伍更被李墨赠名谛听。所谓谛听,乃是地藏王菩萨身边一神兽,传说此兽耳聪目明,这世上就没有可以瞒得过它耳目的事情。只是这回,时迁感到自己失职了。

    “庞万春,董平。”李墨轻轻念叨了几遍这两个名字,心里已经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二人为杜胜报仇。

    “大人,杜将军会身遭不测,与我谛听营失职有莫大关系,还请大人责罚。”时迁跪在李墨面前请罪道。

    “……何止你谛听营失职,就连我这次不也是有些麻痹大意。时迁,你且起来,谛听营的过错暂且记下,我只希望你们日后莫再犯相同的错误。此外,弄清楚庞万春跟董平的下落,此仇不报,我李墨誓不为人。”李墨说这话的同时将射伤杜胜的那支箭折为了两段。

    常州一战,损兵谈不上,但却折了一员大将,这让李墨的心中极不舒服,而他不舒服了,自然也就不会叫别人好过。好在他还知道大局为重,想要秋后算账那也要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以后,所以除了对外宣布必杀庞万春、董平二人外,并未有什么大的动作。

    不过大动作没有,小动作却是不断。龙骧军未至,李墨的凤鸣军暂时不能有大动作,可仗着手下骑兵众多,分成小股不断骚扰却不在话下。以百人为单位,数十支骑兵小队不断出击,原凤鸣军的士卒常年驻扎江南,对江南的地形了然于胸,有他们作为向导,根本就不需要担心会出现迷路这种事。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李墨是个成大事者,所以为了打击报复柴勇跟摩尼教,他是无所不用其极。那些奉命骚扰当地百姓的骑兵身上所穿服饰要么是宁王军的,要么就是摩尼教的,老百姓大多只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看到宁王军跟摩尼教派人烧杀抢掠,自然就会站到朝廷这边。

    宁王柴勇刚开始起兵的借口是新帝得位不正,对江南百姓虽不敢说秋毫无犯,但也不会允许手下肆意劫掠。摩尼教也是一样,二者都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可李墨来的这一手,顿时就把二者之前努力营造的形象给毁了,哪怕宁王或者摩尼教去澄清,可相信的人有多少却不得而知。

    在李墨派人去恶心柴勇跟摩尼教的同时,龙骧军终于抵达了江宁府。柴宁亲自领军,见到李墨之后二人顾不得寒暄,李墨直接将柴宁拉到了帐中,手指命人准备好的沙盘,讲述自己的计划。

    龙骧四将与李墨也不陌生,当初在朝鲜好歹也是合作过的,托李墨的福,龙骧军那回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让他们去贪污受贿有些难为他们,可让他们凭本事去收获战利品,对他们来说却没有半点心理负担。

    有过一次合作愉快的经历,第二次合作自然就容易了许多。两军无论装备还是兵员素质其实相差不多,这样也就没有了合作是配合不默契的问题。不过李墨却没打算联合作战,柴宁等人的目光随着李墨手指在沙盘上移动,直到最后李墨的手指定在了沙盘代表明州的位置上。

    “你要分兵?”柴宁皱眉问道。早就知道李墨胆大,却没想到这家伙的想法是如此天马行空,竟然想要通过海路直接去抄摩尼教的老巢。

    “呵呵,没想到吧?”李墨笑着问道。

    “别笑了,听着那么渗人。……你有把握?”柴宁一脸嫌弃的说了一句,随后又担心的问道。

    “什么把握不把握的,打仗无非就是以正和,以奇胜。摩尼教势大,眼下还要再加上宁王那厮,仅凭我们如今手头的力量,即便最后能解决了他们,恐怕我们自身也会损失不小,而朝廷如今能动用的兵力又实在不多,我们一旦被打残,再想要收拾另外两路反王就只能等到几年之后了,可几年的时间,足够让柴英跟柴慎把根基打牢,留给我们的选择实在不多,我们只能以奇致胜。”

    “……你只说了当前的困难,可你为何不说我们所占的优势,几年的时间的确可以让两路反王将脚跟站稳,可朝廷占据了大义,要是有几年的时间准备,朝廷不是会更具优势?”

    “可问题是我等不了那么久,你那个四哥会有那个耐心吗?”李墨苦笑一声反问道。

    这句话令柴宁哑口无言。在京城的时候她就已经察觉到自己那位做了皇帝的四哥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随他欺负却还是好脾气的四哥了,也正是因为察觉到了这一点,柴宁才不愿意再去亲近那位皇帝四哥。而胖子不断给她介绍对象这事也让柴宁很是不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若是好好跟柴宁讨要,柴宁也不见得就不会把龙骧军交出来,可偏偏胖子以己度人,觉得柴宁不可能乖乖把兵权交出来,非要绕圈子。

    柴宁不愿提自家那个令人失望的四哥,但她同样也清楚李墨的担心也不是空穴来风。柴宁又不是无知少女,在宫中她也有自己的眼线,虽然那时她已经率军离京,但还是收到了有关得知李墨麾下大将杜胜战死之后皇帝在后宫高兴的大笑三声的事情。

    宫闱之事对外臣是秘密,可对柴宁来说却不算什么,但在得知这件事以后,柴宁还是不由感到一阵心寒。现在的皇帝四哥真的变得与以前判若两人,叫人再难信任。

    柴宁沉默不语,李墨也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对众将说道:“分兵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说出来也只是让各位心里有个底。不过眼下咱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拿下杭州,将两路叛军的目光都吸引过来。”

    “打杭州?”随着李墨的话语,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杭州。

    想拿下杭州也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如今宁王跟摩尼教兵和一家,单论兵力,李墨这边绝无优势,此时分兵,很容易叫对方以人海战术逐个击破。可以说李墨一旦挥军南下,不管是宁王还是摩尼教,都不会坐视不理。那样一来,一场决战在所难免。

    李墨不惧大战,若是在西京道的丰州,与人硬碰硬的打一场也不算什么问题。可现在是在江南,这江南山好水好,唯独这人缺乏了一些血性。或者说这里人并不是李墨理想中的兵源。

    宁缺毋滥,李墨习惯走精兵路线,不喜欢滥竽充数。如果不能达到合格的要求,李墨宁愿不要。江南富庶,不比那些酷寒之地的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好勇斗狠,而那些人,才是李墨理想中的兵源。

    加上龙骧军,李墨手上也只有五万兵马,其中骑兵虽占多数,但江南这地方的地形,却不能完全发挥骑兵的优势。战事持续的越久,对李墨自身越是不利,唯有想办法速战速决,才能摆脱困境。

    另两路的反王李墨暂时不用操心,他所要操心的只有眼下的宁王跟摩尼教。想要拿下杭州,那前往杭州这一路上的各州县都必须拿下,否则很容易陷入包围之中。而战线一拉长,所需要防守的地方也就增多,可偏偏在兵力方面李墨这边并不占优势。

    “你可有什么办法?”柴宁皱眉问道。

    “……允许江南各地结社自保,待解决了宁王与摩尼教之后,再命各地解散武装。”李墨沉默了一会,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这不是个好办法。”柴宁听后也沉默了一会才说道。

    “我当然知道这不是个好办法,但这也是解决我们兵力不足的唯一办法。”

    “……那你准备如何解决尾大不掉的隐患?”

    “挑其精壮入伍,朝廷再赏赐一些名誉上的爵位,若是还有人不识时务,那时宁王、摩尼教俱已被平定,相信那些人也翻不起什么大的浪花……这只是权宜之计,关键是要帮助我们渡过眼下的难关。”

    “此事,容我想想。”柴宁没有马上答应,毕竟关系重大,她可不想因为自己而导致江南日后变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龙骧军一路奔波,李墨自然要好生安置。待办过接风宴,李墨与众将各自回帐休息以后,半夜时分,柴宁却闯了进来。

    “你这时候跑来作甚?这要是传扬出去……阿宁你怎么了?”李墨见到柴宁先是一慌,不过见柴宁眼眶微红,似乎哭过,不由纳闷的问道。

    这刚来没多久,就算有人想欺负她也没那个时间啊。这到底是怎么了?谁惹她不高兴了?

    “李墨,你白天所说之事我同意了,你这就起来写奏章,我署名就是。”

    柴宁的忽然转变让李墨纳闷不已,他没有去写奏章,反倒走上前伸手摸了摸柴宁的额头,怀疑这丫头是生病了。

    “摸什么摸?我没病。”柴宁拍开李墨的手,没好气的说道。

    “那你怎么忽然改主意了?”李墨揉了揉挨打的手背,小丫头下手挺狠,看来火气不小。

    听李墨这么一问,柴宁的眼圈顿时又有点红了,对李墨道出了实情。之前就提到过了,柴宁在宫中有眼线,过世的太上皇也是真疼柴宁,唯恐柴宁日后日子不好过,在临终之前不仅将龙骧军给了柴宁,更把自己在宫中安插的那些人也都给了柴宁。龙骧军在柴宁成亲以后会转交给皇帝,而隐藏在宫中的那些眼线却会一直跟随柴宁。也正是托了那些眼线的福,皇宫对柴宁来说没有秘密可言。

    而柴宁之所以会突然转变态度支持李墨之前所提的想法,只是因为在傍晚时柴宁收到了一则来自宫中的重要消息,说是皇帝有意用她与辽国联姻。

第292章 出兵

    和亲,是国与国之间加强联系的一种常用手段。但即便知道这种事情很普遍,李墨也不能接受。倒不是他对柴宁有什么非分之想,而是对和亲这种事有着本能的抵触,只有弱国才需要通过和亲来换取和平!

    大周如今虽然国内烽火四起,但辽国也并非昔日的辽国。不客气的说,如今的辽国还需要大周的支持才能对抗来自金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让柴宁去和亲,胖子的心思昭然若揭,还是为了龙骧军的兵权。

    “莫慌,只要你不愿意嫁,谁也别想强迫你。”李墨安慰柴宁道。

    “可那是皇帝……”

    “皇帝算个球!他要真敢逼你,我就带着你远走高飞,叫他自己来收拾现在的烂摊子。”

    “……”

    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说话中语病的李墨继续安慰柴宁道:“你且放宽心,有我在,谁也动不了你。”

    “……嗯。”

    见柴宁如此听话,李墨也没往深里想,只是认为这丫头是被皇帝有意让她去和亲这件事给惊着了,好一番安慰过后,睡不着的李墨干脆披衣坐在灯下继续研究眼前的战局。

    眼下敌众我寡,虽然手下都是精兵,可奈何贼军人多势众,具可靠消息,宁王军与摩尼教合兵一处后人数不下三十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而李墨这边即便加上后至的龙骧军也不过区区五万,数量如此悬殊,叫李墨对接下来的战事实在是没把握。

    允许地方结社自保,这也是眼下的权宜之计,不求这些地方武装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只要能牵制宁王跟摩尼教一部分兵力,李墨就已经心满意足。至于战后如此处理这些地方武装,挟大胜之势,让其乖乖接受朝廷的处置也不是太难。

    为了说服朝廷可以同意自己的意见,李墨没在奏章里写多少大道理,只是将自己目前与摩尼教以及宁王的兵力对比写了上去。当然在写宁王及摩尼教总兵力的时候,李墨稍稍夸大了一些,三十万变成了五十万。

    打仗不同于打架,不是说双方约个时间,纠集一帮人抄家伙到地方就一哄而上。在战场以外,还有许多需要考虑周详的地方。李墨迟迟不肯发兵,一是兵力悬殊,李墨不敢贸然行动,二是多了一个摩尼教,之前的布置需要进行调整。

    随着李墨的这一份奏折送进了京,胖子是真有点慌了。原本他对李墨虽然动了一点不好的念头,但对李墨的能力还是肯定的。但现在就连李墨都表示没有十足的把握……两个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不能渡过眼前的难关,不光光是李墨会倒霉,最倒霉的还是他这个皇帝。

    到了这时候,他心里那点小心思是不得不收起来了,对于李墨奏折中所提的事情,他也第一时间将群臣给召集过来一同商议。

    其实商不商议并没有多大区别,现实就是那样,李墨手头人手不足,京城虽有禁军二十万,可京城也需要人防卫呀,一旦禁军抽调走,多了对京城稳定不利,可少了又是杯水车薪。同意吧,但愿得事情真能如李墨所说那样,最后能有一个圆满的结束。

    朝廷同意了李墨的建议,但也只是同意了江南一地可以民间结社自保,至于其他地方,朝廷不提,自然就是不同意。李墨也不会去管其他地方,他的任务是平定江南,保证朝廷的赋税可以继续从江南收上来。

    在得到朝廷的许可以后,江南各地豪商纷纷慷慨解囊,组织乡勇保卫家乡。为啥那些豪商如此积极,一来是李墨前期的准备工作充足,朝廷给出的酬劳极为诱人。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可以提高社会地位的机会,些许钱财又有什么舍不得的。二来就是这些豪商害怕了,打仗其实说白了就是打钱,虽不能说谁钱多最后就能获胜,但钱多的一方确实胜面更大一些。

    不管是宁王军还是摩尼教,造反都是要钱的。可为了争天下,他们不能去动老百姓,真要动了那就真成了叛军而不是义师,得民心者得天下,老百姓不能动,可打仗又急需用钱,结果那些豪商就成了宁王军跟摩尼教眼中的肥猪,此时不宰,更待何时?

    别说捐出一部分家产破财免灾,打仗就是一个无底洞,扔多少钱进去都不见得能听到一声响。更何况真要是把钱给了叛逆,到最后叛逆造反成功还有可能落个好,可万一要是失败了,那朝廷是不可能不秋后算账的。

    无论是从眼前还是从长远考虑,站在朝廷这边的胜算更大一些,而且花钱招募乡勇保境安民,胜利以后还能得到朝廷的封赏,这不仅仅可以保住家财,更有名誉上的好处。要知道商人虽富,但其社会地位却不是很高,朝廷对商人的压制也极为严厉,有段时间甚至不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眼下好不容易盼到一个可以改变身份地位的机会,大多数有眼光的商人自然不会放过眼前这个难得的机会。

    而随着江南各地豪商出资组建乡勇,李墨也终于下令大军南下,直扑杭州。当然在前往杭州之前,李墨还需要率军拿下宣、湖、秀三州,唯有拿下这三州,才能确保江宁府的安全。不指望那些乡勇可以击败叛军,只要能守住城池,那就算是大功一件。至于消灭叛军这件事,自然是由李墨的五万朝廷正规军来办。

    ……

    宁王柴勇自常州突围以后便屯兵苏州,不过后来包道乙与摩尼教方鼎达成共识,决定两家合兵抗击朝廷以后,宁王便率兵撤出了苏州,退至了广德。两家合兵一处,但势力的划分却不可避免。有朝廷这个共同的敌人在,柴勇也不愿在这时与摩尼教扯皮,双方议定,两浙路归摩尼教所有,而江南东路则归宁王所有,至于其他地方的归属,等消灭了朝廷大军之后,两家各凭本事。苏州位于两浙路,宁王自然不愿为了摩尼教的地盘而浪费兵力。等到摩尼教的先锋抵达苏州以后,宁王就率兵离开,到达了广德。

    与摩尼教合作只是权宜之计,柴勇可从没想过要与摩尼教平分天下,只不过眼下有李墨这个外部压力在,两家才被迫走到了一起。柴勇相信不仅他是这么想的,摩尼教也是同样打算。

    在广德待着的时候柴勇也没有闲着,除了命人加固城防外,更是抽调出了一部分精兵强将南下,要将江南西路收归囊中。原本柴勇是想要让人去夺福建路,把摩尼教限制在两浙路之内的,可摩尼教里也有能人,比他下手还早,当他的大军进入福建路到达建州城外的时候,发现城头已经挂上了摩尼教的日月旗,只得大军转向向西,进入了江南西路。

    得知此消息的柴勇不得不下令大将张威、徐方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在摩尼教之前进入广南东路,将摩尼教向西的出路彻底封死。

    对于柴勇私底下的小动作,摩尼教高层自然是心知肚明,在生气柴勇鼠目寸光的同时,也暗自庆幸柴勇的好对付。两家当前的大敌是李墨,而等解决了李墨,朝廷暂时无力南顾的时候,摩尼教的下一个敌人自然就是柴勇,而柴勇越是变现的急功近利,那对摩尼教日后就越是轻松。除了命刘瓒、邬福抓紧时间,争取在柴勇之前拿下广南东路外,摩尼教并未做出什么过激举动。不过两家私底下的小动作也给日后的合作埋下了隐患。

    互不信任,自然就容易叫第三方有机可趁。就像现在的势力划分,摩尼教不会去管江南东路的事,而柴勇也不会插手两浙路的事。看上去是两家互为犄角,但真要是李墨强攻一家,另一家会不会真心实意的出兵相助,还是个未知数。

    时迁的谛听营知耻而后勇,对宁王与摩尼教之间龌蹉打探了个一清二楚,及时送至了李墨的案头。李墨见后大喜,不怕对方人多势众,就怕对方抱团,那样对付起来损失颇大,与之后的战局不利。

    一边是宁王,一边是摩尼教,先打哪家?

    宁王主力驻扎广德,有兵五万,而摩尼教这边主力却在杭州,苏州虽有十万之兵,但摩尼教的教兵战力低下是可以想见的。原因很简单,训练的再刻苦,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永远都只能算是新兵。摩尼教兵虽多,但在起事之前藏于暗处,根本就得不到多少锻炼,要说优势也就只是人多,其真实战力甚至还不如人数偏少的宁王军。

    按理说柿子要捡软得捏,可摩尼教的教兵战力虽低下,但随着时间的拖延,新兵是可以变成老兵的,越是往后就越是难对付。宁王则不同,别看他现在的战力是比摩尼教要强一些,但他手底下的那些兵前身多是江湖好汉,即便再训练也脱不了那一身的匪气,比起摩尼教的兵上升空间不大,哪怕暂时先不去管,短期内也不会有多大的进步。

    而李墨决意先对摩尼教动手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宗教擅长蛊惑人心。为了理想,人是真能不怕死。柴勇的宁王军对朝廷来讲不过是一伙叛军,只要消灭了宁王军的主力,余者差不多要么顺从,要么远遁深山。可摩尼教就不同了,那些被摩尼教所描绘的美好未来所蛊惑的人,不是三言两言或者一阵杀戮就会动摇的。为了理想,那些摩尼教教众会死心塌地跟朝廷对抗到底。江南富庶,人口更是稠密,一旦让摩尼教在江南一地站稳脚跟,恢复了昔日的盛世景象,那最后李墨所要杀的人可就不是几万或者十几万了。如今趁着江南百姓还在摇摆犹豫,必须先将摩尼教的气焰给打压下去,让尚有畏惧之心的百姓清楚的认识到信奉摩尼教会有什么后果。唯有如此,才能在将来少杀一些人,为江南多保留一分元气。

    以杀止杀,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对于那些“中毒”太深的人,李墨也没有好法子去救。因为那些痴迷宗教的人不可理喻,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纯粹就是对牛弹琴,任何善意的举动都有可能招来反咬一口。李墨不是个心慈手软的老好人,对于那些不可救药的“疯子”,李墨并不介意“为民除害”。

    此时的朝廷平叛大军以李墨为尊,既然李墨决意对摩尼教下手,众将自然遵从。自常州出兵,直奔摩尼教防备朝廷大军的重镇苏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的就是苏杭的美景引人入胜。可今日李墨却没心情去欣赏苏州的自然风光,要打仗了,这一战不光是夺回苏州,更是探查一下摩尼教的战力究竟如何,这时候哪有那个闲情逸致。

    摩尼教派驻苏州的守将有三人,守兵五万。不过守将贺从龙明显不是个甘心守城的主,或许是因为起事以后诸事顺利,而李墨的迟迟不动也让其有了轻视之心,当李墨大军抵达苏州城下的时候,他不仅没有紧闭城门,反倒亲自率兵出战。

    看到在两军阵前耀武扬武的贺从龙,李墨随口问道:“哪位将军出马去教训教训那厮?”

    话音未落,就见一将催马跃出,李墨定睛一瞧,是自己在江宁府等候朝廷答复时前来投军的新人。此人姓杨名再兴,据说是杨家后人。要说杨家在大周也算是将门世家,只不过家道中落,到了杨再兴祖父那一辈,家中再无可上阵为将的良才,而到了杨再兴这一代,总算是老天看眼,又给了杨家重新振兴的希望。杨再兴父亲为杨再兴起名再兴,其中的含义也是希望杨再兴可以重振杨家昔日的风光。

    除了杨再兴这员虎将外,李墨的亲军之中尚有一员新得虎将就是武松。新人来投,李墨不可能把原属其他将领的兵卒调拨给新人统领,哪怕这新人本事不俗,一般情况下这些新人都会被李墨安排进自己的亲军之中。杨再兴是这样,武松同样也是这样,至于程万里向李墨推荐的另一人王禀,眼下他伤势未愈,暂时只能留在江宁府养伤。

第293章 城头变换大王旗

    苏州柳家,是李墨商业上的重要合作伙伴。自与李墨合作至今,柳家的财富可以说是翻了一倍都不止。而作为苏州的地头蛇,即便是摩尼教拿下了苏州,对柳家也是以礼相待。柳家倒也识趣,摩尼教夺下苏州后便献上了一批钱财,家主柳百万更是主动帮助摩尼教安抚苏州民心。

    这样识时务的态度,让摩尼教感到很满意。再加上柳家以前就与摩尼教有些旧情,贺从龙到任之后不仅没有难为柳家,反倒对柳家颇为倚重。

    贺从龙是个粗人,这也是摩尼教内部普遍的问题,文人太少,念过书的人不太好忽悠,但像贺从龙这种粗人,考虑问题相对简单,说白了还是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给闹的,不想要平庸的过一辈子,那就需要搏一把。相比起考虑过多的文人,习武的人更容易头脑发热。

    因为是粗人,所以对治理地方民生这类事就不擅长,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如何处理平日的政务。到了苏州以后,贺从龙只能借重苏州本地的文人来处理这事,可文人中也是有风骨的,尤其是那些脑子不错的文人,在事情没有出现一个清晰的态势之前,一般不会轻易下注,虽然被刀逼着替摩尼教做事,但消极怠工却是难免。贺从龙即便有心发作,那些文人也能找出无数的理由来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贺从龙自然愿意跟柳家打交道。不求柳家可以出什么有大学问的能人,帮着维持苏州的日常就足够。等到打败了朝廷的大军,相信到时就会有识时务的读书人开始专心为摩尼教效命,不过目前,还需要多多依仗柳家。

    为了收买人心,贺从龙对柳家的确下了一番工夫去拉拢,可惜柳家只有一个独女,却无男丁,要不然提拔柳家的男丁做个身边的亲信,也不必费那么多精力。为了拉拢柳家,贺从龙将柳家家主柳百万扶持成了苏州的二号人物,除了他就是柳百万。这次出城与朝廷大军交锋,苏州名义上就是柳百万负责。

    不过柳百万有自知之明,在贺从龙决定出城一战的时候就主动让贤,将守城的重任交给了随同贺从龙一起来到苏州的偏将钱振鹏。这钱振鹏原先只是清溪县的一名都头,投了摩尼教以后倒是飞黄腾达了,所以钱振鹏做事很用心,也算是摩尼教的死忠。

    在钱振鹏的身边还有两员副将,一名金节,一名许定。许定原本就是钱振鹏的手下,而金节原本却是朝廷的地方守将,只是丢失了城池,不得不降了摩尼教。这次贺从龙出战,就将金节给带出了城,城中就留下钱振鹏与许定二人。

    冷兵器时代,两军交锋一般都会选择斗将,目的是为了提升己方的士气,顺带打击敌方的士气。也正是因为这个目的,一般负责斗将的人都是武艺高超之辈。贺从龙自觉本事不错,他也的确有这个自信的资本,可他忘了强中自有强中手这句老话,与钱振鹏、金节、许定这些手下将领相比,贺从龙算是武艺高强,可对上李墨身边那帮人,那就有点不够看了。

    就像是地区范围的种子选手碰到了全国范围的种子选手,刚一交手,贺从龙就意识到与自己交锋的那员小将不是善茬。忙打起精神迎敌,二人马走盘旋,一打就是三十余合,杨再兴未见疲态,可贺从龙却有些吃不消了。

    有心想退,可面子上又下不来台,就在贺从龙感到进退皆难的时候,苏州城头传来了鸣金声,贺从龙一招逼退杨再兴,拨马就走。杨再兴见状哪肯放过,他初投李墨,正愁没有一件像样的见面礼奉上,见贺从龙逃跑,当即催马就要去追,却不想身后在此时也传来了鸣金声。

    ……

    “何人鸣金?”回到城中的贺从龙登上城头问迎上来的钱振鹏道。

    “回将军,是末将下得令。”钱振鹏闻言赶忙答道。

    “为何鸣金?莫非你没看到再过一会我就能将敌将斩于马下了吗?”贺从龙一脸不满的说道。

    世人皆好面子,贺从龙也不例外。当初意气风发的说要去城外斩将夺旗,却不想遇上了硬茬,差点回不来。这面子上贺从龙感到过不去,不过好在钱振鹏干过都头,这人情世故也算是知晓一些,知道贺从龙嘴硬是觉得面上过不去,也不跟他计较,只是低头认错道:“将军恕罪,是末将莽撞了。”

    “嗯……下不为例。”贺从龙很满意钱振鹏的态度,点头说道。

    ……

    “大人,何故鸣金?”回到本阵的杨再兴十分不解的问李墨道。

    “呵呵……知道你心里有些不高兴,不过留着这贺从龙比杀了他作用更大,你且先去歇息,日后有的是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