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周贤婿-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周名气最大的军队一共有四支,秦八郎的常胜军,伏婉的凤鸣军,还有太上皇手中的龙骧军以及虎贲军。这四军的待遇最好,只不过在多了李墨这匹黑马以后,四军的待遇就只能算是二等了。没办法,不是说朝廷没李墨有钱,而是朝廷不可能像李墨那样舍得在这些丘八的身上花钱。哪怕是拿出跟李墨一样的钱,可这笔钱也不可能像李墨的梁山军一样如数发放到士卒的手中。

    当兵吃饷,谁都不是缺心眼,而李墨招兵也不是什么人都要,只有那些经过层层选拔的精兵强将才能享受到梁山军的丰厚待遇。既然是精兵强将,那战力自然就不容小觑。因为嫁给了李墨,伏婉的凤鸣军也就跟着享受到了梁山军的待遇。

    当初伏婉组建凤鸣军,因为是个女儿身的关系,但凡是有些名气的武人其实并不想要投到伏婉的帐下,这也就造成了凤鸣军中大将稀少的情况。针对这种现实,伏婉与柴宁只能把精力放在训练兵卒合击之术上,而李墨的情况恰好与伏婉相反,倒不是说他的梁山军就是一群鱼腩,只不过在合击之术这方面,梁山军远不如凤鸣军熟练,更多的梁山军士卒崇拜个人的武勇,说直白点就是英雄主义过盛。

    伏婉嫁给李墨以后,李墨能够顺利将凤鸣军跟梁山军整合在一起,原因就是两军恰好可以形成互补,这可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算术题。自打两军整合成一支以后,那战力不客气的说已经可以算是大周各军中的魁首。不管是战阵还是斗将,李墨都是可以拿得出手的。

    也正是因为这支新军的存在,才会让已经变了心思,想要卸磨杀驴的胖子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一个人要学好不容易,但想要学坏却很容易。李墨不知道胖子是因为什么才会突然改变对自己的态度,他也没打算想办法重新获得胖子的信任。人常说破镜重圆,可镜子一旦破了,即便有办法使其愈合,但那道裂痕却永远不会消失。既然已经有了对付自己的念头,那这个念头就不可能消灭,反倒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强烈。为了有备无患,李墨已经开始了离开京城的准备。

    当然眼下是不用担心胖子会对自己下手的。三王逃离京城,造反之日估计已经不远,为了平定叛乱,胖子会暂时容忍下李墨的存在,因为此时他还用得上李墨,可一旦三王之乱被平定,那他接下来要对付的人恐怕就非李墨莫属了。

    人,要有忧患意识,永远不要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一辈子。也正是因为托了有这个忧患意识的福,李墨才能活到现在。既然大周已非久留之地,那李墨在准备平定三王之乱的同时也开始考虑起了自己的退路。

    李墨如今的退路有两条,一是耽罗岛,二是丰州。不过耽罗岛终归是海岛,而随着朝鲜归入大周,那座海岛如今已经不能算是一个避世隐居的好去处了。海军虽强,可李墨并不想与大周全面开战,让李俊、张顺还有阮氏兄弟跟着自己一起成为“乱臣贼子”,李墨于心不忍。

    而耽罗岛不是好去处,那就只剩下丰州这块地方。相比起耽罗岛,丰州倒是一个好去处。首先就是李墨是丰州李家的家主,占了个名分,哪怕离开大周回到丰州,也不是只有做乱臣贼子的命。以李墨如今的实力,就算是称王也不是不可以。四州之地,文武官员上百,精兵二十余万,再加上治下的二三百万百姓,说是一方诸侯也一点都不过分。

    虽然胖子已经动了要对付自己的念头,可他眼下最要紧的却是坐稳******下的那张皇椅,而即便不愿意承认,他如今能倚重的还是只有李墨一人。而李墨愿意出手相助却不是为了什么所谓的君臣大义。他帮胖子不是因为胖子是皇帝,而是不想因为大周内乱而便宜了外人,汉人已经吃过内乱的亏不止一次了。

    五胡乱华是一次,满清入关又是一次。五胡乱华那次直接将当时原本是第一大族的汉族给杀成了少数民族,若不是当时民族英雄闵冉的一道杀胡令,汉族说不定就跟那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民族一样,变成了历史书上的一个词汇。至于满清入关那一次,也是因为大明内乱,朝廷虚弱,才让满清趁虚而入,篡了汉人的江山。那一次的改朝换代,可谓是影响深远。五胡乱华消灭的是汉人的肉体,但满清入关阉割的却是汉人的精神。

    李墨身为一名汉人,当他有这个能力改变汉人命运的时候,自然不想要袖手旁观。他之所以会如此针对金国女直人,就是因为不愿意看到历史的重演。即便他现在所经历的历史已经与他所知的历史不同,可谁敢保证历史这个二百五不会突然又拐到李墨所知道的那条历史长河里。

    ……

    三王之乱就如李墨所料的那样爆发了。大皇子柴英在河北率先发难,身称胖子得位不正,为得帝位不惜弑父杀兄,自己身为大皇子自然不能任由此不仁不孝之徒窃据高位,号召天下有识之士与其一道共讨昏君。

    柴英会让人抹黑胖子早就在李墨预料当中。骂人没好话,没听说过骂人的时候还夸人的。不过李墨没把柴英命人所发的檄文当回事,可胖子却已经受不了了。这个隐忍了多年的家伙好不容易认为自己终于熬出了头,却不想还没伸个懒腰就被大哥迎头一棒,砸得眼冒金星。

    胖子急眼了,在柴英的檄文送到京城的当天就下旨命李墨率军前往平叛。不过还没等李墨离开京城,江南的二皇子柴勇与巴蜀的三皇子柴慎也相继发出了檄文,与大皇子柴英一样,一同声讨不仁不孝的新皇帝柴冲。

    柴冲直到这时才有些慌神,不由暗暗后悔当初自己不听李墨的劝,结果放虎归山。朝中百官原本已经被胖子给安抚的差不多了,但三王相继发出檄文之后,这些人中有些人有开始态度摇把起来。

    以朝廷的实力,对付一家叛乱倒是绰绰有余,可同时三面作战,那就有些吃力了。这时候完全站在胖子这一边,那所要承担的风险是否太大?

    朝中政局不稳,胖子六神无主,原本形势一片大好,胖子还雄心壮志的准备做出一番超越历代皇帝的功绩,可眼下能不能保住位置都难讲了,哪还有心情考虑什么雄心壮志。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胖子一身便装的登门了。

    只不过现在李墨已经认清了胖子的本性,对于胖子的微服私访,他虽然表面上装作激动不已,但其实内心却平静得很。

    这是个可共患难而不可同富贵的人,此时的低声下气只是因为形势所迫,在朝中羽翼未丰,无人可用。可一旦危机过去,想必立马就会换一张嘴脸。

    对胖子已经失望透顶的李墨并没有因为胖子的亲自登门而重新燃起对其的信心,不过眼下也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三王之乱要平,而离开大周也是要进行的。

    “三王之乱声势浩大,想要同时征讨并不现实,不管是从人力还是物力上,朝廷都拿不出那么多的东西。唯有逐一击破才是正途。”

    “李兄计将安出?”胖子急忙问道。

    “先与辽国结盟,以免金国趁我大周内乱之时跑来捡便宜。”

    “结盟没问题,可眼下要筹集的钱粮自用都不够,又哪里能够拿出一部分来资助辽国。”

    “朝廷没钱,但民间却有钱,可以允许民间豪商前往辽国买卖,这样不仅可以资助辽国,还能从辽国换到一部分金银。”

    “嗯……这倒是个办法。那然后呢?”

    “然后自然就是整军前往征讨三王,微臣以为首先要征讨的当是江南柴勇,江南乃是我大周赋税重地,绝不能丢,唯有尽快夺回江南,朝廷才能有足够的钱粮去征讨剩余的二王。至于在征讨江南之时如何应对其余二王,可命秦八郎领常胜军驻守汉中,调凤鸣军北上拒敌,至于江南,可命虎贲军尽快平乱。”

    “……李兄,虎贲军尚未归心,不如还是由你率凤鸣军南下平乱吧。”

    “……也好,那就调虎贲军北上,以免他们被柴勇用银钱收买。”李墨想了想后点头说道。

第285章 危机与机遇

    危机让最近有些得意忘形的胖子清醒,使他明白此时还远不是他可以高枕无忧,去做卸磨杀驴这些事情的时候。他自觉行事隐秘,但却不知他的那点阴暗心理已经叫李墨察觉。此时李墨会出手帮他,只不过是不希望自己所努力多日的事情半途而废,与他胖子半分关系也没有。

    胖子希望可以修复自己与李墨以前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只是他终究不是了解李墨的人,不知道李墨这人对友情的看重。在李墨眼里,友情就如女子的贞洁,一旦失去就不可能再拥有,与其心里留下疙瘩,倒不如老死不相往来。

    胖子的赏赐不可谓不丰厚,可这是要看对象的。就好比一百万,你给乞丐那就如再生父母,可你要是给比尔盖茨……李墨虽然不敢拍胸脯说自己如今富可敌国,但抵上半个还是没问题的。无欲则刚,胖子能给的李墨不在乎,不能给的李墨也没放在心上。不过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收下了胖子的赏赐,只为安抚胖子如今那颗忐忑的心,但私底下对于离开京城的准备,李墨却是半点都没放下。

    李墨,一个跟幸运女神有一腿的男人。家大业大,想要悄悄转移所需时间肯定不短,而胖子那时已经有了对付李墨的苗头。可以说如果不是三王突然发动叛乱,胖子要对付的肯定是李墨。李墨虽然自信可以带着家小全身而退,但在银钱方面的损失肯定不小。

    可如今三王叛乱,需要倚重李墨平叛的胖子此时就肯定不能再针对李墨了,不仅不能针对,反倒还要处处迁就。没办法,继位时间太短,朝中诸多大将尚未真正归心,而胖子原先也不是个很有个人威望的人,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胖子不努力,实在是已经驾鹤西游的太上皇所造的孽,把朝堂看得太紧,别说以前不受重视的胖子,就连大皇子柴英也不敢随便伸手。

    虎父犬子说的就是此时大周的状态,太上皇生前太过强势,以至于死后他的继任者此时根本就没有多少人望可以镇得住文武百官,无人可用的胖子也只有李墨能用。

    叛乱一日不平定,李墨就是安全的。当然李墨也清楚这句话不完全对,当胖子熬过初期的困难,在朝中得到绝大多数官员的真心支持,到那时他肯定会将自己甩到一旁,所以留给自己的时间也并不是很充裕。

    财产转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好在李墨以前做生意的时候就多留了一个心眼,在对外扩张的时候要么是寻求合作者,要么就是让人改头换面,换个身份去经营。这样做虽然麻烦了一些,但此时却是正好帮了李墨的忙。

    当初让人用不同的身份去经营生意,目的是为了保持竞争力,以李墨所知的那些经商手段,对付大周原本的商人其实就跟玩一样。而没有对手的人是会变的狂妄自大的,一旦目中无人,那就代表着衰落的开始。

    可现在好了,那些在外人眼中是李墨在生意上的竞争对手都可以得到保留,继续留在大周境内充当李墨的眼线,而那些与人合作的买卖李墨则是选择了撤资,把那个买卖完全放弃。

    李氏集团的总部将转移至丰州,恰好丰州正处于发展当中,正缺建设资金,以前只能小偷小摸,可现在则不需要再遮遮掩掩。当然,说是不需要再遮遮掩掩也只是相对而言,李墨也不可能傻到跑上街大叫大嚷,唯恐别人不知道。只不过是由暗转明,对丰州开始更大规模的投资。

    由于李墨有了离开大周的念头,李氏集团在大周的买卖也将由明转暗,但这不代表李墨以前布置在大周各处的眼线也需要撤离,只不过是变得更加隐秘,更加不易叫人发现罢了。

    如今李墨手下专门负责打探消息的骨干共有七人,燕青、朱贵、朱富、石秀四人负责外事,至于时迁、薛皋、徐觅三人则是负责内事。而这七人,胖子如今并不知道,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七个可以继续留在大周境内为李墨收集情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在李墨眼里,情报才是决定一场胜负的先决条件,谁掌握的情报越多越详细,谁才更有把握令胜利女神向其微笑。

    三王叛乱,首先解决的就是江南柴勇。江南一向都是朝廷的缴税重地,不尽快收回将直接影响朝廷的正常运行。而相比起江南,河北就是个赔钱货,巴蜀虽然富庶,可道路难行,远没有江南可通过水路那样交通便利。

    大军集结需要时间,李墨也知道军情似火,多耽搁一日就多给柴勇多一日的准备时间。在安排好京城的事务之后,他就动身赶往江南,准备与整编后的凤鸣军在扬州汇合之后南下平叛。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江南柴勇果然不是省油的灯,在清楚意识到想要在朝中发展势力极为困难以后,他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朝外,不仅仅是招募那些江湖好汉,更在暗中训练私军。江南富庶,匪患自然也多,而柴勇化整为零,将自己所募私军以寨为单位,分布在江南各处险要之地。

    决意起兵造反以后,柴勇自然就下令自己的私军集结于信州。而那信州太守本来就是柴勇的人,要不是此人,柴勇的那些私兵也不会一点风声都不露。也正是因为这柄保护伞的存在,才叫柴勇起事如此顺利。

    富庶之地生活的人就是不如苦寒之地生存的人彪悍,柴勇起兵之后,立刻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周边。江南不是没兵,朝廷的钱袋子朝廷又怎么会不重视,可问题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江南的繁华让那些士卒平日里光顾着挣钱了,疏于训练,欺负欺负平常百姓一个顶俩,可对上柴勇手下那些过惯了刀口舔血的日子,打起仗来如狼似虎的私军,那就变成草鸡了。

    江南危机,河北、巴蜀同样也情况糟糕。大皇子柴英同柴勇一样也是在此经营多年,类似的情况让其选择也基本相同。柴英这个绿林道上的总瓢把子回来了,那些平时占山为王的江湖好汉又怎么会不前来投奔。不过与江南不同的是河北民风彪悍,官兵的素质也比江南的官兵高出不是一星半点,相比起柴勇的顺利,柴英这边反倒不怎么顺利。至于巴蜀之地,由于李墨的飞鸽传书,秦八郎及时调兵拿下了汉中,堵住了柴慎出兵关中的道路,反倒是三路叛军中应付起来最轻松的一支。

    三路叛军,朝廷想要应对就必须要出三员领军大将,江南交给了李墨,巴蜀则托付给了秦八郎,可河北那边由谁负责?虎贲军是皇帝亲军,在江南时没个一把手也不打紧,可在河北要没个一把手……

    李墨推荐了王进,论武艺、资历他都是合适人选,可胖子却没有采纳李墨的推荐,反倒是推出了一个叫李墨都没想到的人选,十节度之首,王焕。

    王焕的确也是个合适的人选,甚至比起王进更加合适。论武艺王焕或许比王进稍逊一筹,可要论资历,王焕却可以甩王进一条街。领兵大将,个人威望必须要能服众,虎贲军是天子亲军,自然心高气傲,即便王进是禁军总教头,恐怕也不能叫其高看一眼。可王焕就不同了,十节度之首,曾为朝廷坐镇一方,严格说起来也是做个封疆大吏的,王进根本就没法跟人家比。

    一个领兵大将的任命对李墨来说不算什么,可胖子不声不响就将王焕招揽的手段却让李墨心中暗生警惕,提醒自己绝对不要被胖子憨厚的外表所蒙骗。似忠实奸才是其本质,看来离开京城这件事必须要抓紧。

    大将离京,家眷必须留在京城,这是朝廷的规矩。而李墨也不想让身怀有孕的伏婉跟着自己奔波劳累,拜托此时无事可做的五公主柴宁代为照顾以后,便带着贝应夔等人离开了京城。

    五公主柴宁自太上皇去世以后,消沉了有段时间,多亏了伏婉的细心开导,这才让柴宁恢复了过来。不过不再消沉的柴宁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妄为,按理说她也是凤鸣军的主将之一,可对李墨整合凤鸣军一事,她却保持了沉默。而且自胖子登基以后,柴宁就开始有意无意的疏远胖子,若是无有大事,柴宁绝对不会去见胖子。

    李墨并不知道柴宁最近的变化,这丫头总是有意无意的躲着自己,而最了解柴宁的莫过于伏婉,两个人一起长大,情同姐妹,柴宁为何会有如此变化,伏婉心里一清二楚。与李墨不一样,伏婉对胖子的变化不仅仅是生气,更多的则是失望。

    柴冲、柴宁是伏婉幼年时的最佳小伙伴,却不想皇位的诱惑力是如此之大,柴冲这么快就变了,变得伏婉几乎都不敢去认。而柴宁如今之所以会变得如此沉默寡言,那也是因为胖子有意为妹妹柴宁招驸马所引起的。

    表面上看是哥哥关心妹妹的终身大事,可问题是柴宁的身份并不单单只是一个公主那么简单,除了公主身份外,天子亲军中的龙骧军也是柴宁的亲军。这是太上皇临终前特意交代的,自己死后虎贲军交给胖子,而龙骧军则交给柴宁。

    可胖子虽然表面上没反对,但私底下却没少使小动作。以为妹妹招驸马为借口,介绍所谓的年轻俊杰给妹妹认识。柴宁烦不胜烦,她并不稀罕龙骧军,可她受不了自家哥哥如此算计自己。想要你就直说,耍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作甚?柴宁这段时间之所以跑李家跑得这么勤,一是躲避那些年轻俊杰的纠缠,二就是警告自家哥哥最好收敛一些。

    李墨无意中就成了柴宁的挡箭牌,不过他也对胖子感到不满,便只做不知。反正柴宁是来找自己妻子这位闺中密友叙旧,谁敢找事自己就收拾谁。罪名都想好了,败坏公主名声。

    也正是因为李墨这块挡箭牌,再加上三王叛乱,胖子这才收敛了一些,没再暗中鼓励那些已经投靠自己的“年轻俊杰”去骚扰柴宁。

    ……

    李府

    “阿宁,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的年纪的确也该考虑考虑此事了,你看姐姐我都快有孩子了,而你如今还是孤零零一个。”伏婉轻声劝柴宁道。

    柴宁捂着脑袋做一脸痛苦状,哀求伏婉道:“婉儿姐,你就饶了我吧,天天被人在耳边唠叨这事,我还想来你这里躲会清静,怎么你也说这事。你要再说,我以后可不来了。”

    “唉~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做主,当姐姐的也就是这么一说。可这事光躲也不是个办法呀,你终归是要嫁人的。”

    “姐姐这话妹妹自然也明白,可妹妹不想在这时嫁人。”

    “……难道你已经有了意中人?”伏婉想了想后问道。

    “就算是有,妹妹也不想在这时叫人知道。”

    “还真有啊……是谁呀?说出来让姐姐帮你参谋参谋。”伏婉感兴趣的追问道。

    自知失言的柴宁却不肯说,被问急了干脆说道:“我喜欢姐夫,姐姐可愿分妹妹一半?”

    “……好啊,那妹妹是要上半身还是下半身,又或者从中间劈开?”

    “……姐,自从你嫁给了姐夫,别的本事没见涨,可这脸皮的厚度却是与日俱增啊。”柴宁无语的看了伏婉半天,才冒出一句感慨。

    伏婉闻言也不生气,笑着说道:“夫唱妇随嘛。妹妹,想好怎么分了吗?”

    “停停停,算妹妹怕你了,咱们不说这个了好吗?”柴宁赶紧告饶道。

    伏婉微微一笑,暂时放过了柴宁,转而问起了有关龙骧军的事情。一提这事柴宁就有些生气,忍不住向伏婉抱怨道:“姐,真不知父皇是怎么想的,好端端的干嘛要将龙骧军给我,要是不给我,我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烦恼。”

    “你呀~真是不懂父母的关心。太上皇会把龙骧军给你,本意还是为了你的将来考虑。”伏婉轻叹一声,对柴宁说道:“扶我一把,我有东西要给你。”

    “是什么?”柴宁边扶伏婉往里屋走边好奇的问道。

    “……太上皇的书信。”

第286章 江宁府

    做事最忌三心二意,万幸李墨手底下有能人,将目标交代下去之后,李墨就不打算再管,过程不重要,只要结果是好的就成。已经不能完全信任胖子的李墨这回做了两手准备,不管朝廷跟不跟辽国结盟,反正这辽国李墨是帮定了。

    除了让主管河北的朱贵拉上胆大的商家前往南京道做买卖外,一封书信送到丰州交给了许贯忠,另一封书信送到了朝鲜北部边境的高宠手上。送到许贯忠手里的书信是让许贯忠伺机派兵进入上京道袭扰金国的后方,减轻耶律定的压力,送到高宠手中的书信则是提醒高宠近段时间提高警惕,留神金兵有可能的大举南下。

    无论是丰州还是朝鲜,李墨都不是太担心,丰州有许贯忠以及诸多将领在,又不是主战场,相信金兵奈何不了那帮人。至于朝鲜那边有高宠、岳飞、卢俊义这三员猛将在,就金兵那颗尚未完全开化,只会以力强攻的手段,估计也不会出什么意外。

    朝鲜那边李墨没打算调太多的兵,原本朝廷让其招募的一万五千人尽数留下,李墨只是将原本的凤鸣军以及五千梁山老兵给抽调了过来,至于丰州那边则是抽调了一些将领,毕竟江南人杰地灵,谁也不知道柴勇这些年私底下究竟招揽了多少英雄好汉,为了在武将质量上不落下风,李墨不光光是从丰州调兵,更是将闲居在京城侍奉老母的王进也给拉来了。

    王进并不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不过他是个孝子,只要说通了他的老娘,不愁他不听话。

    在扬州等了近一个月,李墨要召集的人马终于到齐了,只要是等丰州的石宝跟王寅费了不少时间。这二人是江南人,对江南绿林比李墨要熟悉,有他们跟着李墨对平定江南柴勇的把握就更大一些。

    ……

    此时的江南几乎已经成了柴勇的天下,由此可见柴勇对江南这一地蓄谋已久。自信州起兵开始,八路人马同时出击,除了一点零星的抵抗,多数州县都是望风而降。倒不是说柴勇在江南深得人心,而是那些投降的州县中多有柴勇事先埋伏的眼线,柴勇的兵马一到,那些事先已经渗透进官府的内线立刻杀官献降。

    短短一个月的工夫,柴勇的势力不仅将江南东西两路拿下,两浙路以及福建路也已被柴勇收入囊中。眼下柴勇大军分做两路,一路往南进入广南东路,一路则北上攻打江宁府,试图将李墨的大军拦在长江以北。

    不过柴勇想要拿下江宁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江宁府知府程万里别看平时是个文弱书生,但真遇上了事也不含糊。在得知其他州县是如何易手之后,立刻就对手下官吏进行了一次排查,还别说,真叫他揪出了一些柴勇事先安排的内线,而他当初上任途中所收的好汉,如今的江宁府都头也是真人不露相,当场一口气斩杀因为身份败露而准备暴起发难的贼人一十三人。

    李墨得知此事后对程万里不感兴趣,对他那传说如花似玉的闺女程婉儿也不感兴趣,倒是对那个江宁府都头有些兴趣,因为那人姓武名松,人称武二郎。要说起着武二郎还是程万里一家老小的救命恩人。当初程万里奉旨出任江宁府知府,结果在上任途中遭遇恶虎拦路,临时找来的护卫没有职业道德,见到老虎立马撒丫子就跑了,好在那时武松出现,打死了恶虎,救了程万里一家。

    而程万里在得知武松如今还是白身之后,当即邀请武松与自己一同前往江宁府上任。武松也不是淡泊名利的圣人,正四处乱撞寻找机会出人头地的他与程万里一拍即合,当场就答应下来。而程万里也没有亏待武松,在到了江宁府以后,立刻便将武松任命为了江宁府都头。

    都头,就相当于后世的警察局局长。武松武艺高强,人也很聪明,官场上的那些规则他基本上是一学就会,没用程万里指点多少,他便已经将工作干得得心应手。

    也多亏了武松的武力震慑,这才给程万里争取到了准备的时间,当柴勇率领他的大军赶到江宁府城下的时候,程万里已经做好了守城的准备。那些心怀二心的人不是被杀就是被关,此时江宁府内上下一心,就是不让柴勇有好日子过。

    劝降不成,那就唯有强攻。柴勇对自己的大军很有信心,可江宁府的程万里却在这时给柴勇上了一课。连续攻打了三日,江宁府还牢牢掌握在程万里的手中。

    “大人,怎么还不歇息?”正在城头值守的武松见到程万里过来,连忙上前问道。

    “二郎,城外贼军可有什么动静?”

    “大人放心,只要有武松在,断不会叫城外的贼兵偷上城来。”

    “你的本事我自然信得过。”程万里笑着对武松说道,心里不由暗自庆幸当初将武松带到江宁府来的决定。

    “呵呵呵呵……二郎有信心是好事,不过记得守城时留些气力,免得日后追击贼军的时候气力不济。”

    “……大人,莫不是朝廷援军将至?”武松闻言想了想,问道。

    程万里点头答道:“嗯,傍晚收到的消息,说是再过三五日靖海侯就会率领凤鸣军赶到。”

    “太好了,武松这就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也好提升一下士气。”

    “二郎且慢,此事暂时不要对外人言讲。”程万里连忙叫住武松道。

    “……大人,这是为何?”

    “此时告诉众人援军将至,顶多也就是提升一下士气,可人多嘴杂,城外的贼军也极有可能因此知道此事,让其有了防备。倒不如暂时秘而不宣,待到朝廷援军赶到,我们再与援军一起前后夹击贼军。”

    “……没想到大人竟然也通晓兵法,武松佩服。”

    “呵呵……二郎莫要说笑,此事可行?”程万里笑着问道。

    “自然可行。”

    ……

    因为朝廷援军即将赶到的消息而睡不着的程万里正准备与武松再闲聊一会,忽然家中仆人急匆匆的赶了过来,附耳低语道:“老爷,那个董平又来了,还请老爷赶紧回府。”

    “他怎么又来了?”程万里闻言有些不满的说道。

    “大人,出了何事?”一旁的武松见状好奇的问道。

    “……唉~二郎也不是外人,这事我也不瞒你,还是那个董平的事情。此人看上了我女儿,向我求亲,只是我却不喜此人的举止轻佻,觉得此人非是我女儿的良配。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我也不好当面拒绝,却不想他见我没有当面拒绝,就三番五次的前来纠缠……算了,不说了,我还得赶紧回去,这里就交给二郎了。”

    这是程万里的家务事,武松作为一个外人自然不好对此事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