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贤婿-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墨挺开心,不光光是凤鸣军战力值得期待,更因为自己可以借机压伏婉一头。以往都是自己听媳妇的,好不容易轮到自己管着媳妇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李墨忽然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当然这不是说李墨平常就一直受伏婉的欺负,只是夫妻之间的玩闹,占个嘴上便宜罢了。
伏婉也没有反对朝廷的决定,在接到旨意以后便率兵乘船抵达了耽罗岛。如今渤海一带是李墨说了算,海盗几乎已经绝迹,这一路走的很安全。
一场灭国之战,后勤的准备必须做充足,早在李墨出发前往朝鲜亲自查探民情之前就开始下令往耽罗岛囤积粮草,所以此时无论是粮草还是兵械都不缺。可东西不缺,还是缺了一样,就是人。
加上凤鸣军,李墨手头可用之兵也不到三万,朝廷倒是可以从西线抽调兵力过来,可这样一来耽搁时间就久了,容易让朝鲜内部的三股势力迫于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暂时拧成一股绳,这是李墨不想看到的。
而为了解决兵力不足这个现实问题,那就只能把主意打到生活在朝鲜半岛的土著身上。组建仆从军势在必行,总不能让自己人在前面出生入死,反倒叫朝鲜土著在后面坐享其成吧。想要加入大周这个大家庭,光是磕头服软远远不够,必须要流够了血才成。
之所以决定由南向北进攻,最大的原因就是李墨手中有王俣这张底牌在。盘踞南方的韩安仁打出的旗号就是扶保朝鲜正宗,而朝鲜正宗的代表是谁,还不就是王俣。通过王俣,李墨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摆平朝鲜南方,从而集中兵力对付李资谦跟弓奇。
百姓其实并不在意由谁来统治,只要能给他们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他们就会安下心来当顺民。朝鲜的内乱已经让百姓对当权者失去了信心,而一个打着结束内乱旗号的队伍出现,很容易就能争取到民心。
第271章 出征
全州
韩安仁正在自己的书房奋笔疾书,自从开城逃出来以后,韩安仁就知道自己跟死对头李资谦之间没有任何妥协的可能。在韩安仁眼里,李资谦是****,当诛。而在李资谦的眼中,相信韩安仁的印象也好不到哪去。
两个人都是憋着弄死对方的心思,可现实的压力让韩安仁清醒的认识到如果继续下去,自己被弄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李资谦这个权臣可不是白当的,以前还想要点脸面,这才没有去篡那个位置。可在朝鲜王王俣被带走以后,李资谦可就算是彻底得脱自由,不再有什么顾忌了。
韩安仁虽然也找来一个据说是王俣私生子的孩子立为新一任的朝鲜王,可人家李资谦不认呐,先是将自己的外孙,也就是王俣的亲生儿子扶上位,随后又玩了一出在韩安仁眼中如同闹剧一般的禅让,正式成了大仁国的国主。
李资谦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将韩安仁扶保的朝鲜正宗视为伪国,命令全国军队前往征讨。几十年的权臣让李资谦培植了大批的党羽,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人口,韩安仁所掌握的都处于劣势。
要是朝鲜半岛上就这两个势力,可能不等李墨插手,李资谦就能一统半岛。可偏偏老天爷看不得李资谦得意,在李资谦满以为能将韩安仁吃得死死的时候,在他的背后又突然冒出了一个大为国。
王氏朝鲜当年的确是夺了弓氏的江山,可这都过去多少年了?也不知那个自称弓氏后人的弓奇到底是真是假,可不管真假,那个弓奇伙同妖僧妙清在自家的后院建立了大为国,就如芒刺在背,让李资谦无法再集中力量去对付南方的韩安仁。
屁大点的地方还玩起了三国争霸,李资谦也试过安抚一边,集中力量对付另一边的法子,可韩安仁跟弓奇都不笨,知道如果坐视李资谦收拾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那剩下的那个肯定也会跟着倒霉。
事态就这么僵持了下来,李资谦没有能同时收拾掉韩安仁跟弓奇这两个跟他大唱反调的人,而韩安仁跟弓奇也没有收拾掉李资谦的资本,就看谁能耗过谁。如果单论年纪,李资谦估计活不过那两位,而韩、弓二人则也是打着耗死李资谦的盘算。
一年到头不停的打仗,工具无人生产,农田无人耕种,所需的一切几乎都依靠购买,这就不是一个国家该有的正常状态。可韩安仁也知道自己必须坚持下去,仇恨早就根深蒂固,往后退一步就会跌进万丈深渊。
“大人……”就在韩安仁考虑下一封安抚信写给谁的时候,管家神色慌张的冲了进来。
不等韩安仁斥责管家忘了规矩,管家已经继续说道:“城外来了一支军队。”
军队?这里距离与李资谦大军对峙的地方还很远,即便有军队出现自己这边也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漏。
顾不上跟自己的管家生气,韩安仁起身往外就走,打算上城去看看城外来的那支军队是何方神圣。
急匆匆赶到城上,韩安仁一眼就认出了城外军队来自那里,大周制式的装备让人一眼就认出他们来自大周。
大周的军队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韩安仁的心中隐隐升出一阵不安,也就在他考虑是否要派人出城询问对方来意的时候,城外的军队中间一分,走出了一队人马,打头的人骑在马上,韩安仁一开始没认出来,但等那人开口以后,韩安仁才发现对方竟然就是早先被人带走的朝鲜王王俣。
王俣跟韩安仁是旧识,要说关系密切倒也不至于,不过是相互利用。王俣想要借韩安仁对抗自己的权臣岳父,而韩安仁也想要通过王俣的支持扳倒自己的政治对手。
王俣胖了……韩安仁很不解,一个阶下囚怎么看上去过的比自己还要好?不等韩安仁开口,王俣先开口了,冲着城上的韩安仁说道:“韩安仁,还不开城,难道你要将本王拒之门外?”
“……你是何人?”韩安仁沉默了一会,咬牙问道。
见韩安仁装糊涂,王俣有些生气的喝道:“韩安仁,难道你连本王都不认识了吗?本王王俣,现任朝鲜王。”
“胡说!先王已经在开城被逆贼李资谦所害,你是哪里来的大胆狂徒,竟然敢在此招摇撞骗。”韩安仁闻言怒声喝道。
“……好好好,既然你韩安仁出此无君无父之言,必遭天谴。”王俣也不跟韩安仁逞口舌之辩,撂下一句狠话之后扭头就走。看着王俣回到军中,韩安仁低声吩咐守城的军侯道:“命人提高警惕,小心防范。”
突然冒出的王俣让韩安仁没有心思继续留在城上,他必须要静一静,想出一个对策。方才在城上他已经否认了城外的王俣是真货,那一旦城破,恐怕自己的身家性命就有可能不保。
还是冲动了。回到家中的韩安仁已经有点想明白了,不由暗暗后悔。这王俣既然能随着大周的军队出现在城外,那肯定是跟大周达成了妥协。有了大周的撑腰,自己这时候不承认对方的身份……
不过后悔归后悔,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想要收回来就难了。带着不安跟惶恐,韩安仁难以入眠,就这么迷迷瞪瞪的熬到半夜,韩安仁想了许多,正回忆自己与王俣在王宫中密谋如何对付权臣李资谦的时候,忽然就听外面一声巨响。
“打雷了?”韩安仁本来就睡不着,听到动静以后急忙起身,他心里隐隐有点担心,这声响雷来的实在不是时候,不久之前王俣才说过自己必遭天谴,这时候就打雷……
“大人,不好了。”管家慌慌张张的冲了进来,一见韩安仁已经起来,急忙说道:“城墙塌了,周军进城了。”
“什么!”韩安仁大惊失色,心里暗道:“难道周军都是天兵天将,竟然可以借到天威?”
“大人,快逃吧。”管家见韩安仁愣在那里,急忙提醒道。
得到提醒的韩安仁激灵灵打了个冷战,对,现在不是发愣的时候,一旦叫周军堵住了自己,王俣肯定不会轻饶了自己。
……
城外
王俣陪着小心待在李墨的旁边,方才破城时他是亲眼看到了全过程。不像韩安仁那么没见识,但是他也被李墨的手段给吓了一跳。
“朝鲜王,下面的事情还要你的配合。”李墨客气的对王俣说道。
“不敢,不敢,靖海侯只管吩咐,小王一定配合。”王俣连忙答道,就差点头哈腰。
城墙刚破,城中还有些混乱,李墨也不想让王俣这时候进城出个什么意外,让人送王俣回营歇息,自己则跟身边的几将交待起了下一步的计划。
招呼人过来围成一圈,李墨随手在地上画了一个简陋的朝鲜半岛,指着地上的地图对身边的众人说道:“这里是韩安仁的地盘,这里是李资谦的地盘,还有这里是那个弓奇的地方。咱们想吃也要一口一口吃,先解决韩安仁,再收拾李资谦,最后干掉弓奇。卢员外负责东边,杜胜负责南边,记住我之前交代你们的事情,现在王俣这杆旗子还算好用,能用就多用用。不过要是有人不认账,你们也不必客气,该下狠手就下狠手,这里不是大周,咱们用不着留手。安抚民心的事情你们不必去管,我要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平定全罗道跟庆尚道。”
“大人放心,末将必不让你失望。”卢俊义与杜胜分别一抱拳,异口同声的答道。
目送卢俊义跟杜胜带兵走了,随着李墨一起到了朝鲜半岛的岳飞有些按耐不住的问道:“大人,那我呢?”
“别着急,有用得上你的时候。鹏举你所率本部皆是骑兵,而我打算让你去的地方是这里。”李墨说着伸手一指地上那副简陋的地图。
“这里是哪?”
“杨广道的清州,走的时候带上王俣,那里负责的人是金富轼,是个识时务的人。当然他要是冥顽不灵,那你同样也不必客气。拿下清州以后不要急于北上,先把清州给我守好了,等我摆平了全罗道跟庆尚道以后咱们再继续向北挺进。”
“岳飞领命。”
李墨的梁山军五千,凤鸣军有两万,虽然朝廷给了李墨募兵两万的权利,可李墨却不打算让新兵马上投入战场,新招募的一万五千人正在耽罗岛上由鲁达带着人集训,而李墨则是直接将梁山军跟凤鸣军混合在了一起,一千梁山军加四千凤鸣军,一将率领五千人。
打发走了卢俊义、杜胜跟岳飞,李墨带着亲随准备进城。刚到城门口,就撞见了一群打算逃出城的百姓。
兵荒马乱,百姓想要逃走也情有可原,但李墨这次又不是来打劫的,自然不愿意放这些百姓出城,好言安慰让这些百姓不必惊慌,大周这次来是受朝鲜王所请,特来帮助朝鲜王平定内乱,还百姓一个安定的。
百姓大多数都是盲目的,李墨搬出了王俣这尊大神,大部分百姓也就信了李墨的说辞,纷纷带着一丝忐忑准备回家。不回家也不行,别看现在周军看上去和气,万一惹恼了他们,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动刀。
“等一下。”李墨忽然开口说道。
随着这一声出口,这伙二十多人的百姓就被周兵给围了起来。李墨没理那些面露惊恐的百姓,只是盯着其中一个说道:“你,出来。”
被李墨点名的那个人战战兢兢的走出了人群,李墨上下打量了对方一番,问其余人道:“你们谁认识他?”
都是逃避兵祸的人,因为逃跑的方向一致这才走到了一起,听李墨这么一问,那些被拦住不让走的百姓纷纷摇头表示不认识呗李墨单独叫出来的那人。
“你叫什么?家住哪里?”李墨没难为那些被拦住的百姓,只是问被自己单独叫出来的人道。
“小,小人朴仁勇,家住城南。”
“……你是干什么的?平时靠什么营生?”李墨又问道。
“小人家里原本是做陶器的,只是打仗了,买卖就做不下去了,依靠以前积攒的一些积蓄度日。”
“哦,走两步给我看看。”
“……小,小人腿脚有些不便。”
“没事,走两步,我让你走两步。”
在李墨的“淫威”下,朴仁勇只得在人前走了几步,在场的人就没人明白李墨这么干是为什么。想欺负人也不止于非找一个腿脚不便的欺负呀?等到朴仁勇停下,就听李墨有些玩味的问道:“方才我见你是左腿不便,怎么现在改右腿了?”
“啊?”朴仁勇闻言一愣。
细节决定成败,李墨这话一出口,朴仁勇顿时就被人给按倒在地。
“你到底是谁?”李墨问道。
“……韩安仁。”对方沉默了好一会,知道躲不过去,只得说出了自己的真名实姓。
得知眼前这个自称朴仁勇的人就是韩安仁,众人都有些意外,没想到随便一捞就捞到条大鱼。
“大人,你怎么也好像很意外?”一旁的贝应夔奇怪的看着同样露出意外神色的李墨问道。
既然朴仁勇已经承认自己就是韩安仁,李墨自然也就不需要在藏着掖着。方才他说韩安仁腿瘸只是在诈他,根本就没这么回事,之所以觉得韩安仁古怪,只是因为这人身上所穿的衣服不太合身,而且这人走路的时候会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几分官步的意思。
李墨原本以为这人应该是韩安仁的亲信,却不想竟然就是韩安仁本人。等听到李墨跟手下的解释,韩安仁被气得差点吐血,可既然已经亲口承认自己就是韩安仁,再改口也晚了。
“王俣那个引狼入室的昏王呢?”韩安仁破罐子破摔的问李墨道。
“嘴上留点德,不管怎么说,他也是为了朝鲜的百姓才答应投靠我大周,比起你这种只顾自己手里那点权势却罔顾百姓死活的人要高尚的多。”李墨不屑的看了韩安仁一眼后说道。
第272章 吞并
摧枯拉朽!
如今的朝鲜半岛早已不是王俣当朝的时候,那时候的朝鲜虽然也乱,但位于底层的百姓却并未受到多大影响,本来就是被剥削的,上面怎么乱也改变不了他们被剥削的命。可随着李墨将王俣带走,朝鲜陷入了内战,那些原本咬咬牙才能混个半饱的朝鲜百姓这下连这点要求都变成了奢求。到处都在打仗,朝鲜半岛成了一块没有希望的土地。
而随着李墨率领周军打着王俣的旗号登陆,朝鲜百姓似乎又看到了一丝希望。得民心者得天下,失去了底层的支持,任何政权都将是无根的飘萍。而越是生活在底层的人,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低。
一个结束内战的口号就足以让大多数人动心,而随着均分田地,恢复自由的口号提出,占据了朝鲜人口近三成但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奴婢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得开始拥护登陆的周军。
任何事情只要与自身利益挂上钩,总是可以极大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相比起大周的百姓,朝鲜百姓明显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而这时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那些在内心深处期盼有人帮助的朝鲜人又怎么会不伸手紧紧抓住。
有王俣这杆大旗做幌子,周军所到之处虽然不至于出现夹道欢迎的场景,但所遭遇的抵抗却也是微乎其微。而李墨同样也不是善男信女,自率军突袭全州生擒韩安仁不久,第一批大周移民就抵达了朝鲜南部。
有朝廷在背后支持就是好办事,移民安置,官员选派都不需要李墨去操心,李墨所需要做的,一是派兵向北开始讨伐不臣,二是尽快在朝鲜人中挑选仆从军。阶级这东西在哪都存在,李墨所率的周军还没有对军队开始论资排辈,朝鲜人自己倒是已经开始了,以投靠周军的早晚作为标准,仆从军里也分出了三六九等。
史文恭被李墨任命为仆从军的统领,从投降的朝鲜南军中挑选五千人。而被挑选出的五千人也不是没有好处,他们的家人,会率先分到相对来说不错的土地,至于真正肥沃的土地则是从大周移民过来的百姓所有。不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要还有比自己情况更糟的,那些仆从军就很满足。
兵力不足原本是李墨最担心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有建立仆从军的想法。可大仁国李资谦的反应却让李墨有些意外。
外敌入侵,作为主人首先要做的就该是集中力量将入侵者给赶出家园。可李资谦的大仁国却没有这么做。在清州失陷以后,大仁国的军队反倒不断后撤,似乎是在尽量避免与李墨的大军交锋。
诱敌深入?一开始李墨跟手下众将也是这么想的,可等过了一段时间,李墨回过了味来。狗屁的诱敌深入!朝鲜能拿得出手的名将似乎也就只有一个拓俊京,而此人如今就在自己的手上,李墨正在考虑是否让他出任史文恭的副手一同管理仆从军。
不是李墨瞧不起朝鲜这帮人,就这帮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货,像诱敌深入这么华丽的战术他们还玩不顺溜。
既然不是诱敌深入,回顾朝鲜对外敌入侵的战史,尤其是在攻破几座城池发现大量囤积的粮草兵械以后,李墨可以肯定,朝鲜是准备跟自己玩坚壁清野那套。想当初契丹强盛攻打朝鲜的时候,朝鲜就通过这招成功耗到契丹主动退兵。
朝鲜对外战争一般来回来去就两招,一是坚壁清野,跟对手拼消耗,二就是召唤老大术。眼下朝鲜的老大契丹自身难保,眼瞅着就要嗝屁了,连忠实的西夏小弟都顾不上,自然不可能对尽给自己添麻烦的朝鲜小弟伸出援手。
召唤老大术不灵了,朝鲜就剩下最后一招,坚壁清野。其实也用不着费那个劲,早在李墨率军登陆之前,朝鲜三大势力就已经开始做这件事,为的不是对付李墨,而是为了对付另外两个对手,现在也只不过是换个要对付的对象。所不同的当然还是有一点的,至于在对付其他两个对手的时候还有点出城一战的勇气,但对上李墨的大军,就是连那点勇气都没有了。
穷山恶水出刁民,连年战乱给朝鲜别来了无尽的苦难,但同时也让朝鲜锻炼出了一批老兵。可老兵也是要吃饭的,而且老兵也不可能都是孤家寡人一个,朝鲜当权者是拉拢了老兵,但对于那些老兵的家人却是不管不问。
李墨此次登岛就没有再收兵回国的打算,既然准备长治久安,安民的措施自然就要做到位。一口气杀光不可取,终归不是那些野蛮的北方游牧民族,好几百万人呢。既然不能杀,那就唯有融合,利用大周的人口优势,将朝鲜土著变成少数民族。
无数前辈总结的经验教训被李墨拿出来学以致用,朝鲜土著被打散,一部分被送往了辽国丰州,一部分被送到了大周各地,剩下的一部分虽然还留在本岛,但想要在当地占据人口主流已经不可能了。
在决定送哪些朝鲜人离开半岛的时候李墨使了个坏,打着方便融入当地百姓的理由将原先在朝鲜算是有产阶级的那帮人一个不拉的全送走了,这些人在朝鲜还算有头有脸,可到了新的地方,那就只能从头开始。而失去了这些朝鲜人中的“精英分子”,剩下的朝鲜土著也只能乖乖认命,接受大周的领导。
李墨一点都不担心那些被迁走的朝鲜精英会给自己惹出什么乱子来,在朝鲜这个穷山僻壤能混得不错,可不代表能够在汉人占多数的地方一样可以混得风生水起。
王俣并不是看不到李墨这么做的险恶用心,可即便知道他又能怎样?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刀把子还攥在别人的手上,除了认命他是什么也做不了。
李墨的大军在李墨断定朝鲜是在坚壁清野以后开始一路高歌猛进,借助黑火药所制的炸药包帮助,城墙已经无法阻挡周军的脚步。而为了防止让李资谦的东京提前有个防范,周军上下并没有频繁使用这种破城利器,而是选择了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硬啃,即便如此,制造出大量攻城器械的周军也不是朝鲜人能抵挡的。
李墨在练兵,不指望新兵能立下多大的功劳,只是希望他们可以尽快熟悉战场的气氛,一万五千名新兵在两万五千名老兵的带领下迅速成长起来,虽然还不敢说能打硬仗,但刚入军营的稚嫩此时基本上已经难再见到。
在李墨挥军向北的时候,充当大周急先锋的并不是周军,而是从朝鲜降兵中挑选出的五千仆从军。几乎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仆从军的战斗欲望有时甚至比起李墨手下的周军还要旺盛。这也难怪那些仆从军如此拼命,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周军立功顶多是赏赐一些银钱,区别只是多寡而已。而仆从军若是立了功,那所得的好处那就是大大滴了。
首先就是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上限一百亩,其次就是自己的家人可以得到官府的优先安置,像是招收学徒之类的人选也会优先考虑仆从军的家人。即便不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家人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那些仆从军也会玩命。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王俣已经公开表示等平定内乱以后会去国号向大周称臣。不是以前那种拜老大做藩属,而是彻底成为大周的一份子。这也就意味着朝鲜将成为历史,以后朝鲜人可以挺起胸膛告诉别人自己是周人。
小国寡民的心态让朝鲜人总是幻想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大国,而王俣的公开声明除了朝鲜当权者跟既得利益者反对外,几乎圆了所有朝鲜人的梦。而那些反对的声音实在是太弱小,面对周军的铁蹄,任何不谐的声音都会被踩个粉碎。
这年头可没有联合国出来“主持正义”,吞并别国压根就没人管。大周为什么会这次这么支持李墨登陆半岛的行动,原因就是开疆扩土这类事情可是能够载于史册的,但凡是参与的人,同意的自然是青史留名,而反对也将会遗臭万年。谁不想死后留个好名声呢?
当然这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得到所有人的喜爱,有人爱自然也就有人恨,而如今最恨李墨的人已经不是大周国内的某些人了,最恨李墨的人无过于大仁国的李资谦跟大为国的弓奇。
这二人可说是对李墨恨得咬牙切齿,不去祸害大周反倒跑来祸害我们了!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是至理名言。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李资谦跟弓奇联手了。不联手也不行了,李墨此次来势汹汹,韩安仁连个像样的反抗都没有就完蛋了,他们两个若是再继续斗下去,只能被人一一收拾。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李资谦跟弓奇还是懂的。即便要斗,那也要等将李墨这个外来户赶走以后再说。只不过想要赶走李墨又谈何容易,李墨不是一个人来的,他的手上如今加上仆从军能有五万之众,而且通过解放奴婢和均分土地,在南方他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泥腿子的拥护,想要征兵抵消李资谦和弓奇的人数优势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而且在对待来犯之敌的态度上,李资谦跟弓奇也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李资谦想要继续坚壁清野,包住自己的半壁江山,而弓奇却认为应该主动出击,在野外消灭李墨的有生力量。
可现在与李墨的大军对峙的是李资谦的人马,弓奇的大为忠勇军眼下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还在李资谦的背后,而李资谦又不放心让弓奇的人马进入自己的地盘。谁敢保证弓奇手下的头号战争狂人妙清不会临时起意先把李资谦给收拾了。
说妖僧妙清是战争狂人那是一点错都没有。好好一个和尚,不去拜佛念经反倒热衷于战争。而且这和尚对战争对象的选择丝毫没有理智可言,简单来说就是他想打谁就要打谁,丝毫不管能不能打过这个问题。早在弓奇建立大为国的时候,妙清就上蹿下跳的要求大为军应该南下收复失地,而当金国派人来与弓奇联系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时,当得知金国对朝鲜半岛有土地要求以后,妙清立马又叫嚷着要跟金国开战。
这么一个好战分子,就连弓奇都感觉有点头疼。为了不让自己头疼,他将妙清给派到了李资谦身边充当使者。而李资谦一开始听说妙清作为使者到来的时候也挺高兴,毕竟妙清在弓奇那边算是头号亲信。可等接触了一段时间以后,原本还想着拉拢妙清的李资谦就不太愿意看到妙清了,除非必要,否则没事李资谦一般不让人去找妙清。
打!打!打!这个妙清三句话不离本行,除了打还是打,就从来没有考虑过妥协这二字是怎么写的。难怪弓奇会把自己的头号亲信派到自己这里来,估计也是受不了妙清一天到晚叫嚷着要去攻打别人的提议。
“国主,妙清禅师求见。”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李资谦还在为如何对抗李墨的大军而头疼的时候,妙清和尚又来向李资谦推销自己的战争理念了。
“不见,就说本王没空。”
“呃,国主,妙清禅师说事关两家存亡,还请国主务必一见。”
“唔?那就见上一面吧。”李资谦闻言想了想,对内侍吩咐道。
……
“妙清见过大仁国国主。”妙清来到李资谦的御书房,躬身行礼道。
“大师不必多礼,大师此来见本王,有何要事?”
“大仁国国主,贫僧此来是想要询问一下,贵国何时发兵去驱逐大周不义之师?贫僧在来贵国之前本国国主曾言大周乃你我两国共同之敌,当携手齐心方能将其赶出家园,可如今贵国迟迟不肯发兵,究竟意欲何为?”
“此事关系重大,非是本王可以一言而决,还请大师不要心急,待本王与群臣商议过后再给大师答复。”
“时间紧迫,还请贵国早作决定。”
第273章 想来捡便宜的
李资谦坚守不出,李墨却不会带着兵马在城外跟他玩对峙。你守你的,我打我的,你想要死守乌龟壳,那我就先把你池子里的水放干,看你能坚守到什么时候。留下吕将率领两万人马监视李资谦的东京,剩下的人马都被李墨撒了出去收复“失地”,其中高宠、卢俊义、岳飞三人更是在李墨的亲自率领下直奔朝鲜北部,收拾一直躲在西京的弓奇。
由于坚守不出,与外界的消息来往基本断绝,看到城外大军旌旗招展,李资谦还以为事情正如自己原先设想的那样发展,却不知城外的李墨已经带人去收拾自己的盟友去了。
……
西京
重现先祖荣光一直以来就是弓家后人的愿望,弓奇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难有这个机会,却不想老天开眼,王氏朝鲜终于内乱,让他等到了这个机会。可等建立了大为国,成了大为国主以后,弓奇发现自己的日子过得还不如以前。
处理不完的事情,解决不完的麻烦,原本就不是很胖的弓奇现在更是消瘦,尤其是在得知周军登陆,打出王俣的旗号开始吞并半岛以后,弓奇更是寝食难安。相比起王俣,弓奇反倒对王位看的更重。这屁股还没捂热就要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