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贤婿-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幸完颜宗弼似乎比以前要成熟了一些,并没有着急慌忙的要去找丰州军报仇,除了接手金兵的日常训练之外,只字不提出兵去报仇的事情。
事出反常必为妖!完颜希尹与完颜宗弼平时的关系不错,见完颜宗弼表现反常,完颜希尹在暗松口气的同时又有些开始担心起完颜宗弼,怀疑完颜宗弼是不是因为一次大败把胆气全给打没了。
“我没有被丰州军吓破胆。”面对关心自己的完颜希尹,完颜宗弼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实话,我是真想去找丰州军报仇,但我同时也明白仅凭咱们手上这一万兵,去了也只是给丰州军再添战绩。丰州军比起我们大金以前所面临过得对手不同,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军心士气,都要比辽国的正规军要强。再加上丰州军装备精良,更有能够克制我大金铁浮图的新兵种,贸然出手只可能让我大金再次面临一场惨败。眼下我大金正与辽帝耶律定激战,不是分心向西的时候,这点大局我还是明白的,谷神你不必为我担心。”
“那宗弼认为若是想要击败丰州军,需要做哪些准备?”
“集合我大金所有精锐,方能彻底消灭丰州军。谷神,在此我敢断言,我大金在灭辽之后,最大的敌人有可能就是丰州军。要是由我指挥大军,我会暂时放过耶律定,那不过是冢中枯骨,不过是在苟延残喘。我会集中大金精锐,先把羽翼渐丰的丰州军给消灭。”
“……你为何如此笃定丰州军会成为我大金日后大敌?”完颜希尹沉声问道。
“谷神,你还记得我大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吗?”完颜宗弼闻言反问道。
大金怎么来的?起兵的原因说好听点是完颜阿骨打不愿在辽帝的宴席上跳舞助兴,可实际上却是女直人无法继续承担来自辽国的压迫。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女直人被逼到了极限,这才在完颜阿骨打的号召下起兵反辽。
一开始女直人反辽很困难,缺衣少食,能打败来镇压的辽人凭的就是一股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气势。女直人已经没有什么能输的了,除了自己的一条性命。在这种情况下,辽人被女直人给打得节节败退,但随着金国建立,女直人的日子好过了,翻身农奴把歌唱了,一种贪图享乐的风气正在金国内部悄悄蔓延。用毛爷爷的话说就是女直人如今已经有不少人被糖衣炮弹给打中了。
完颜希尹作为一个文化人,自然也清楚这种风气会给大金国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可他有心去管,却不知该如何去管。毕竟那些想要享乐的都是凭着以前拼杀出来的身份地位,完颜希尹不过是一小辈,人微言轻。现在突然听完颜宗弼提到女直人当初的苦难岁月,不由有些纳闷的问道:“这跟丰州军有关系吗?”
“怎么会没关系呢?谷神你想想,咱们女直人当初起兵反辽时是什么状况,除了一条命跟手里的刀外,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就是这样,我们还是打赢了辽人。凭的是什么?”
“……凭的是自身的悍勇。”
“没错,是悍勇。可如今的丰州军不仅仅有我们那时的悍勇,更有数不清的精良武器。二者一比较,谁更难对付?而且我大金国内有些人认为日后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想着日后如何享乐度日。此消彼长,我大金日后又如何能是丰州军的对手。”
“……可惜如今有太多人看不到这些。”完颜希尹认同了完颜宗弼的观点,略带遗憾的说道。
“是啊,他们看不到这些,不知道丰州军这个威胁正在逐渐成长,眼里只有辽国的耶律定,认为只要抓住了耶律定,他们就算是大功告成。”
完颜宗弼说完之后也没心情继续陪完颜希尹唠嗑,继续去训练那一万金兵了。完颜希尹在训练场待了片刻,回到城主府后写了一封信命人尽快送到中京道大金皇帝完颜阿骨打的手中。
……
怀安按兵不动,天成的耶律雅里也没敢轻举妄动,联合军中的卞祥、高宠部已经被李墨召回,此时留在天成的就只有以耶律雅里为首的联合军。虽然这一路上发了不小的财,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没了丰州军的支持,他们干不过金兵。
而此时的李墨也并不像耶律雅里等人所想的那样在丰州想着下一个算计谁,奉义大败金兵,已经证明了金兵不是不可战胜,只要准备充足,那一切皆有可能。当然李墨也清楚自己的底力不足,想要这时候就灭了初立不久的金国跟痴人说梦没有区别。
想要彻底灭掉金国,还需要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此时的李墨就正在接见新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里是辽国丰州,不是大周境内,想要招揽到得力的手下并不容易。将领还好点,毕竟李墨眼下不怎么缺,可文官方面就让李墨犯难了。
读书人里是有斯文败类,可那类人绝对不是李墨想要招揽的人,而那些有气节的读书人也不太可能放着在大周的大好前程不要,跑到辽国来做官。而且李墨也不打算招揽那些有气节的读书人,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在那些读了圣贤书的读书人眼里跟准备造反没多大区别,除非是真心投靠,否则李墨不会轻易让外人知晓此事。耽罗岛已经叫朝廷知道了,那是李墨给自己预留的一条退路,而丰州则是另一条。
狡兔三窟,明线就是放在朝廷眼皮底下的耽罗岛,可万一日后真有什么事情发生,朝廷又怎么可能会让李墨从容退到耽罗岛。丰州就是李墨在前往耽罗岛无望的时候预留的一条退路。
这是秘密,轻易不能叫外人知道。感谢当初给此地命名为丰州的辽人。深受汉人文化影响,辽人起名也多是汉名。就拿丰州为例,不仅辽国境内就有两个,大周境内同样也有一个丰州,而且那个丰州就在与西夏相邻的河东路内。至于辽国境内的两个丰州,一个就是李墨所在西京道的丰州,另一个则是在上京道内。
因为地名有重复,李墨才有机会拿此做文章。大周朝廷直到此时还不知道李墨人在辽国境内,主要原因就是李墨让史文恭率兵在河东路的那个丰州打掩护。朝廷只知道李墨人在丰州,可具体是在哪个丰州,朝廷不特意问起,李墨也不会去主动提醒。
种种限制,让李墨能够招揽的人手很少。利用自家买卖四处开花的优势,李墨招人只能很有针对性的去招。仕途无望,又或者家境贫寒,这类人才是李墨能够招揽到的人手。被李墨用武力绑来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前在梁山负责照顾移民的闻焕章。
这老家伙孤家寡人一个,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失踪了也顶多是有几个老友会关心过问一下,找不到也就算了,不会有人大张旗鼓的去找。在送走最后一批移民以后,闻焕章也就失业了,这时候李墨派人把闻焕章给“请”到了丰州。
一开始闻焕章自然是不高兴的,但李墨能说呀,而且交给闻焕章的事情也只是教人读书识字,闻焕章在抱怨了几天以后,也就认命了。只不过闻焕章那里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成效的,想要有能用的文官,还要李墨自己想办法。
李墨现在很高兴,不仅仅是因为手下又多了三员大将,更因为又来了两个读书人。沈寿、冯喜都是江南人,他二人点背,无意中得罪了当地的学正,虽有才华却报国无门。大周的科举可不是是个人就能参加,那必须要有当地官府所发的凭证,得罪了学正,那份来自官府的凭证就到不了手。可以说得罪了学正,他们就拿不到入仕途的入场卷。
也就是这个时候,受命为李墨寻找可用之人的情报人员找到了沈寿与冯喜。两个读书人都不是家境富裕的人,此时也知道得罪了学正想要入大周的朝堂必须有特殊的机缘。可机缘这东西哪那么好遇到的,二人心动了,答应了李墨的邀请,不求光宗耀祖,至少也要搏一份富贵荣华不是。
去辽国做官并不算什么数典忘祖的事情,早在沈寿、冯喜之前,就有不少南方的汉人在北方的辽国国内做官。相比起闻焕章,沈寿与冯喜反倒更加容易接受李墨的任命。
二人原本都只是读书人,并未任何官场经验,李墨自然不可能上来就委以重任。好在眼下李墨所占之地并不是很多,有时间培养一下二人,便让二人分别去了娄敏中跟祖士远那里。沈寿、冯喜初来乍到,一开始也没抱来了就能做高官的希望,欣然接受了李墨的安排,下去休息几日便准备去赴任。
安排好读书人沈寿跟冯喜,李墨接下来就要安排新来报到的三员武将。石宝、王寅、贝应夔,这三人在水浒传里都是方腊那边的大将,眼下都被李墨给招收了过来。大周终究不是大宋,摩尼教在江南一带的影响力远不如水浒传里那样深远。那些在水浒传里方腊一方大放异彩的大将自然不可能现在就大放异彩。
以石宝、王寅的能力,做统兵大将那是绰绰有余的,尤其是王寅,在水浒传里他是方腊一方的兵部尚书,能不知道兵事吗?不过李墨也不会一上来就让他们独领一军,二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墨现在还不清楚,自然不会这时候就放心让他们独当一面。
石宝去了鲁达那里,王寅去了杜胜那里,李墨美其名曰让他们先熟悉熟悉丰州军,日后再有重用。石宝、王寅对此安排并未怨言。石宝、王寅心里清楚,他二人在来丰州之前也没统领过大军,王寅虽然熟读兵书,可终归只是纸上谈兵,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是很陌生。李墨的安排恰好符合二人此时的心态,当然他二人也自信假以时日必能得到独领一军的机会,只是眼下时候未到。
“我原来的亲兵统领被我放下去带兵了,你在我身边做个亲兵统领,负责保护我的安全如何?”安排完了石宝跟王寅,李墨笑着对在场唯一一位外国友人贝应夔说道。
贝应夔的先祖是来自东罗马帝国的第一名将贝利撒留,先祖被流放以后,后人中一个名叫马克西姆斯的定居在了回鹘,后来这人的儿子裘力斯加入了唐军,取汉姓贝,就一直定居在了西域。
贝应夔之所以会出现在丰州,那只能说是与李墨有缘。西域很乱,贝应夔虽然学会了先祖贝利撒留所留下的各种兵法,更在西域闯出了一个贝战神的名头,可他依然保护不了自己的家族。在一次出兵咸海归来的时候,他的家乡被人攻破,孤家寡人的他只好独自一人离开了那片伤心地。
在前往东方的路上,贝战神被李墨的商队所救,这才答应来丰州见见李墨。与石宝、王寅一同到达丰州那只不过是巧合而已。
第247章 暂离丰州
丰州,此丰州非彼丰州,不是李墨所经营的丰州,而是大周境内河东路的那个丰州。因为同名,李墨在前往辽境丰州之前,就让史文恭想办法在这座丰州城内找人冒名顶替。史文恭找的人到了丰州就不挪窝了,对外宣称水土不服,需要修养。
伏婉自然不会去拆穿,还帮着打了点掩护,而负责另一路的秦八郎巴不得李墨就此挂掉,当然也不可能跑来亲自探望。就这样,李墨在“丰州”调养了半年多,眼下总算是有点起色了。
飞鸽传书是个好东西,要是没有飞鸽,李墨也不知道自己要是再不赶去丰州,史文恭就要兜不住的消息。自得到伏婉用飞鸽传来的急信,李墨立马对自己如今的四州之地做了安排,然后带着杜胜的队伍赶往了河东路的那个丰州。
之所以带走杜胜,那是因为自己军中就杜胜跟鲁达的名气最大,不带着其中一个难免会引人怀疑。至于德州的防务,李墨倒是不担心,除了杜胜外,李墨就带了高宠跟何元庆,新投的三员大将也只带了贝应夔,其余的人都还留在辽国丰州内各司其职。离开之前李墨对众人都作了安排,以朱武、娄敏中等人的智慧,出不了大的岔子。
……
匆匆赶到了丰州,李墨发现伏婉已经在丰州城内等候了自己多日。李墨不禁感到纳闷,伏婉所率的凤鸣军应该是负责深入西夏的一路,怎么她这个领兵大将会在这里?
没等李墨开口询问,伏婉已经主动开口替李墨解惑,“收拾一下,咱们马上回京。”
“回京?……你不会在跟我开玩笑吧?”李墨十分诧异的问道。
“你看我的样子像是开玩笑吗?”
“……可究竟是为了什么呀?难道是西夏的战事不顺?”李墨试探的问道。不应该呀,没收到有什么西夏大捷的消息呀,怎么好端端的就要收兵了呢?
“……圣意难违。”伏婉干巴巴的给了李墨四个字。李墨一看伏婉一副不愿多谈此事的模样,便没有再问,转而问道:“那你在这等我是准备跟我一块回京?那咱们大周已经打下来的西夏地盘怎么办?总不会不要了吧?”
“旨意上说,此事由常胜军负责。”
“那凤鸣军呢?”
“……凤鸣军调往河北东路霸州驻扎。”
“那我的人马……”
“……圣旨上未说,你的人马暂且随凤鸣军一起前往霸州。对了,你这半年多在丰州如何?”
李墨知道伏婉所提的丰州不是他们眼下所在的丰州,而是指在大辽境内的丰州。在场也没有外人,说话倒是不需要藏着掖着。尤其是还有史文恭在场,对他李墨可不想生分了。这次能瞒住朝廷这么久,也是多亏了他。
“还行,丰州眼下已经在掌握之中,前不久更是带兵跟金兵干了一仗,大获全胜。”
“哦?那金兵的战力如何?”
“不可小觑,若将金兵比作猛虎,那辽兵则是土狗。要不是事先准备充分,再有多员大将冲锋陷阵,保不齐还真干不过金兵。而且这次打败的不过是金兵里的一支偏师,金兵的主力眼下正在与辽帝争夺中京道,要不然我也抽不出时间来见你。”
对于李墨“杞人忧天”的想法,伏婉是持支持态度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隔肚皮,谁又能知道别人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对大周当今的皇帝,伏婉当然是深信不疑,可当今皇帝快挂了呀,而无论是谁做了新皇帝,那句老话一朝天子一朝臣,作为朝堂上的“老臣”,心里难免就会有所顾虑。
不打算造反,可也不能等到刀架脖子上等死呀。新帝继位以后若是真的有意图谋她们这些人时,自己这些人也要有地方安身立命不是。不光是伏婉有这种寻求退路的想法,就是五公主柴宁,也有着相同的打算,而且把将来要依靠的目标放在了李墨的身上。
皇帝突然决定罢兵休战,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他忽然来了这么一出,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李墨,他在丰州所定的计划因此而不得不进行调整,所以他让伏婉率领凤鸣军先行,自己则是又赶回了辽境内的丰州。
丰州、德州、云内州、东胜州,这四州是李墨确实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四州。这四州有丰州军坐镇,不会出什么幺蛾子。但李墨这一走,就必须要留下一个有能力坐镇一方的大员。李墨心目中的人选是许贯忠,这家伙能文能武,而且擅于协调部署之间的关系,有他坐镇,李墨就可以放心的返京。
可问题是不知道许贯忠愿不愿意?他会跟李墨来丰州,那是为了报恩,并未说过投效之言,能不能留下他,李墨心里没底,总不好强人所难吧?更何况这许贯忠也不是善茬,真与他因为这事交恶,李墨也不会再放心留他在丰州主持大局。对待许贯忠,那只能靠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不知许贯忠上不上道。
军队方面好安排,当初大周皇帝跟李墨约定李墨能在西夏杀多少人就给他补充多少人。不过李墨到了“丰州”就因为水土不服病倒了,别说去上阵杀敌,命能保住就不错,这次回去自然也就扩军无望。
不过大周朝廷虽然征不到兵,但李墨在辽国境内却是征兵征得不亦说乎。野战军加上守备军,零零碎碎能凑出十万人马,而且这还没算上蜀国公主耶律余里衍手中掌握的一万契丹精骑,所以这回不能在大周境内征兵对李墨来说倒也没什么。反正从建立梁山军开始,朝廷拨下来的粮饷就没有多少,为什么李墨能够在朝廷眼皮底下藏下几千私兵,还不就是因为他给出的待遇好,把士卒的人心给招揽过去了嘛。
之前李墨少量招兵,那是因为实在负担不起太多的军费,可现在不一样了,手上有了四州之地,治下百姓也有了近百万。百姓之所以会这么多,倒不是原本四州之地就有这么多人,而是李墨后期从各处招募过来的。不愿接受金人统治的契丹人,躲避国中战火的西夏人,再加上愿意接受汉化,学习耕作的草原人,这才有了当前的人口。
不分汉蛮,一视同仁,李墨很清楚想要促进种族融合,那就必须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唯有一视同仁,才能让各个种族生出归属感。同一件事情,因为种族不同而区别对待,这简直就是在制造种族间的矛盾。
受到李墨耳提面命的娄敏中、祖士远等执掌一方的地方官确实落实着李墨对各种族的态度。也不怕有人造反,有丰州军在,看谁有那个胆子。当然这样一来,李墨能带回大周的将领就不能太多,杜胜、鲁达、袁虎、马铭这四个梁山军时期的老四猛这回李墨是一个没带,就只带了高宠、何元庆、花逢春以及成为李墨身边新任亲军统领的贝应夔。
袁虎、唐斌负责云内州,马铭、郝思文负责东胜州,德州有杜胜跟鲁达,至于大本营丰州,李墨交给了孙安与卞祥这二人。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人,王进也是要跟李墨一起走的。李墨是真不想放王进离开,守备军的总教头呀,而且就他一个算是科班出身,其余众将虽然本领也不差,但都是个人的,但对练兵这一块,他们谁也没自信能做得比王进更好。只是王进不是李墨的手下,人家在朝廷是有官职的,李墨不可能把人家强留下来。
不过好在王进也不是一个喜欢半路撂挑子的人,早在答应帮忙练兵那时起,他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史进关于练兵这方面的能力,王进走了,史进倒是可以留下接班。至于史进的武艺,老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王进能教史进的基本上都已经交给史进了,剩下的就是要史进自己去融合贯通,说白了就是需要史进多与高手交手,从而悟出属于他自己的套路,关于这点,王进只能给出一点建议,实际上却帮不上大忙。
有史进顶替了王进的位置,李墨对丰州军的守备军训练倒是也不需要担心了,安排好了武将,剩下的就是去找许贯忠“谈谈心”。当夜,李墨带上食盒去找许贯忠饮酒赏月,总不能一上来就直不愣登的找许贯忠明说呀,他需要迂回。而许贯忠似乎也料到会有这么一出,陪着李墨喝酒吃菜聊家常,就是不提丰州的事情。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墨看喝得差不多了,轻咳一声问道:“嗯咳……许兄,算算日子,你随我来此也有半年多了,不知可想念家中老娘?”
“想啊,实不相瞒,当初要不是老母让许某一定要来,许某说不定还在家中侍奉老母。”许贯忠闻言答道。
“那等我这次回去就让人护送老娘来丰州与你团聚如何?”李墨试探的问道。
许贯忠闻言用玩味的眼神看了李墨一眼,没说话,李墨见状连忙露出一个笑脸,“许兄不用客气,望子成龙一向都是上人对子女的希望。要是老娘看到许兄如今的成就,那肯定会很高兴。”
“呵呵……你还真是有眼光。”许贯忠苦笑一声,有些无奈的对李墨说道。说实话,许贯忠还真有随李墨返回大周的打算,可李墨现在所说的事情许贯忠又不得不认真考虑。就如李墨方才所言,许贯忠是个闲云野鹤的性子,但许母却很大多数父母一样期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飞黄腾达。许贯忠是孝子,自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母亲因为自己有官不做而不高兴,李墨一句话就抓住了许贯忠的命门。
“不知大人准备如何安置在下?”许贯忠轻叹一声问道。
李墨闻言大喜,连忙答道:“许兄有大才,我当然不会大材小用。这次回去以后,丰州的大局就交由你来主持。四州之内,你说的话就是我说的话,谁要是敢不听话,你只管下手整治。”
“……你就不怕我生出二心?”许贯忠沉默了片刻,问李墨道。
“不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更何况我始终坚信一句话,忠臣必出孝子之门。许兄侍母至孝,你的人品我信得过。”李墨笑着答道。
“……不知大人可还有其他交代?”许贯忠又是一阵沉默,这才开口问道。
听许贯忠这么一问,李墨心中大定,知道许贯忠这是愿意留下继续替自己做事。想了想后说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今咱们四州初定,根基未稳,不宜对外动兵。之前虽然胜过金兵一次,但那不代表我丰州军已经成为天下第一的强军。趁着眼下金兵无暇他顾,咱们要抓紧时间把根基打牢,至少要做到能自给自足。在此之前,如无必要,丰州军最好不要去主动挑衅金兵。”
听到李墨这话,许贯忠的心里算是彻底踏实了,他还真怕李墨要求自己在他不在丰州期间去攻城拔寨,断送了眼前的大好形势。李墨能如此清醒,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许贯忠不由坚定了留在丰州的想法。终归是自己参与过的事情,半途而废绝对不是许贯忠的个性。
“大战咱们可以暂时不去打,不过小战还是要经常动动的,要不然等金兵解决了那个耶律定,肯定回来找咱们的麻烦。”许贯忠笑着帮李墨补充道。
“没错,我也是这个意思。耶律定一日不被干掉,金兵就一日不会来找咱们的麻烦。当然凡事都有个例外,金兵也很狡猾,要小心他使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诡计,对金兵的动向,咱们一刻也不能松懈。”
酒逢知己千杯少,李墨与许贯忠趁着酒兴这一聊就聊到了日薄东出,不过不管是李墨还是许贯忠,二人都没有一丝的倦意。这一晚,二人为日后丰州的发展确定了目标,稳扎稳打,等待时机。
第248章 离开前的安排
与许贯忠的一番彻夜长谈,也让李墨意识到了自己安排中的漏洞。比如鲁达、杜胜这样的熟面孔是一定要跟自己回大周的,要不然有人问起时自己要如何解释?可这样一来,原先的安排就要进行调整,好在李墨眼下手头上也不缺人,让孙安与乔冽去了德州,至于丰州这个大本营,自然还有新来的石宝、王寅这两员大将之才在。有许贯忠盯着,这二人也出不了什么意外。
说到乔冽,李墨这才想起自己回丰州以后没有瞧见这人,原本还打算找人问问,不过许贯忠一直在德州做事,估计也不清楚,便没有询问许贯忠,而是找来了人一直在丰州的朱武。相比起许贯忠的锋芒毕露,朱武要显得低调许多,可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人,处理起事务来却是井井有条,丝毫不让人担心。
听李墨询问乔冽的事情,朱武笑着说道:“乔道长去拜访同门了,算时间这两天应该就能回来。大人,莫不是有事要找乔道长?”
“那倒不是,只是回来什么没见到,以为他遇上了什么麻烦。对了,明日我就要动身离开,乔冽要是还没有回来,那朱武你就代我跟他说一声,让他与孙安一道镇守德州。”
“唔?大人,德州不是有杜胜和鲁达吗?何必还要派孙安和乔冽过去?”朱武闻言有些不解的问道。
“哦,也是,我忘记跟你说了,昨晚跟贯忠一番长谈,让我觉得此次回去还是带上杜胜跟鲁达比较好。毕竟当初梁山军初创的时候就有他们,万一这次回去有人问起,我不好解释。”
“嗯,这倒也是。……大人,贯忠答应留下了?”
“啊,答应了,让乔冽去德州也是为了将贯忠从德州抽调回来。朱武,你是我丰州军的大管家,日后有什么想法要多与贯忠商量。”
“大人放心,朱武知道自己的身份。”
响鼓不用重锤,朱武这人精通自保之道,知道在李墨面前该说什么。此时的李墨就很满意,不料朱武却在此时多了句嘴,“大人,你这次回去了,蜀国公主怎么办?”
“啊?我回不回去跟她有什么关系?”李墨不解的问道。
见李墨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朱武叹了口气,“大人,我等能在丰州站稳脚跟,若不是有蜀国公主的公开支持,能如此快速吗?在大多数契丹人的眼里,我们与蜀国公主是一家,大人现在离开,我们要如何对待蜀国公主?”
这回李墨听明白了,也意识到了这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凭良心讲,耶律余里衍是个美人,只是李墨见过的美女多了,自然也就没在耶律余里衍暴露过猪哥的嘴脸。来丰州以后李墨对耶律余里衍的定位也是合作者,并没有什么非分之想。
可问题是在旁人的眼里,李墨与耶律余里衍却是一对,就如朱武所说,契丹人能那么快的接受自己这帮外来户,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李墨与耶律余里衍是一对,这要是忽然告诉他们不是,难保就会出现波折。
“让我想想再答复你。”李墨挠了挠头,对朱武说道。
朱武也知道这个事情不是能逼的事情,闻言点了点头,只是提醒李墨抓紧时间做决定便没有再提。
与许贯忠说了一夜的话,李墨也不是铁打的,早有了困意,原本打算去找耶律余里衍商量一下,但现在,还是先去睡一觉养养精神再去不迟。
……
李墨是一开始没意识到与耶律余里衍之间那种暧昧的关系,而耶律余里衍却比李墨要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得知李墨要暂时离开丰州,返回大周,耶律余里衍表面上没什么,但心里却有些着急。
比起兄长耶律雅里,耶律余里衍要更早意识到大辽如今的处境,金国崛起,辽国势微已成定居,耶律定所率领的辽国夹在新兴的金国与大周之间,不知何时就会被两国挤垮。虽然心里知道这样想不对,耶律余里衍还是对大周此时正陷入皇权交替的关键感到庆幸,若是十年前,野心勃勃的大周早就出兵攻伐大辽,又怎么会像现在这样只是观望。
可即便没了大周这个潜在的敌人,耶律定想要抵挡住金国的攻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耶律大石西走生死难料,她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就要为辽国的子民考虑将来。投降金人是耶律余里衍最后的选择,但凡是有一丝可能,她都不愿选择这条最让人无奈的路。
而李墨的出现给了耶律余里衍重新选择的机会,为啥耶律余里衍那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