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窝心)-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像是为了印证沙堆的判断,一号目标并没有很快的离开,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其在花园中转来转去,对仆人们指手画脚,还不断的呵斥着他们,只是他们所学有限无法听懂其在说些什么。而其气指颐使的在花园中折腾,却不知道有三支枪在瞄准着他,只要其有异动,立刻就会血溅当场。
而狙击组同样不好过,他们此时就像潜伏在草丛的中的猎狗,看着一只硕大的而无反抗能力的肥猪在自己眼前晃荡,想吃主人却不让吃,不吃又担心肥猪会溜掉,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流口水。此时不仅是沙堆的观察手,连另外两个狙击组也几次发出请求射击的请求,但是沙堆不为所动,如同稳坐钓鱼台的姜太公一般,等待更大的鱼上钩。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在众人的等待中太阳已经升起老高,可花园中此刻已经平静下来,并没有什么其他人到来,就当沙堆都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的时候,突然对面响起了奏乐声,那些刚刚闲暇下来的仆人们立刻列队肃立在小路的两旁,一看就是要迎接贵宾到来的架势。见状沙堆微不可查的舒了口气,在衣服上擦擦满是汗水的手。
“大胡子列为二号目标!”
“戴花格头巾者列为三号目标!”
“左边的胖子列为四号目标!”
“一号目标身后的高个儿列为五号目标!”
“白头发的老头列为六号目标!”……
一群人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一个个露面,阿萨辛派虽然也讲究教中兄弟平等,但是世界上哪里有真正的平等,个人手中权力的增加,势力的壮大和野心的膨胀同样让他们形成了等级森严的阶级。世事同理,沙堆是皇帝身边的人怎么会看不出其中的门道,众人出行走在前边的,先坐下的、安然接受他人施礼的、喜欢以手势配合言语的……那都是地位高的人,而能让兰巴萨尔堡主亲自督促布置迎接的人地位起码不会低于其。
沙堆明白只要打出第一枪,一定会引起场上的慌乱,但是人们在突然受到不明物的袭击或是遇到突发事件时,往往会因为震惊而本能的出现短暂的呆滞,而受过严格训练者会很快反应过来寻找隐蔽物确保自身的安全,尤其是这些经验丰富的刺客头子们。所以每个狙击小组在打出第一枪后,必须利用目标短暂的呆滞期迅速重新装填子弹,瞄准射击,可由于时间短暂不可能确保将其毙命,这就要求有先后顺序,当然那些地位高的人就成了确保一击毙命的首选目标。
沙堆很快就根据现场的情形做出了判断,给他们依次发出了催命贴。在各个狙击小组确定了目标后,就是对时机的选择,尤其是对多个目标进行狙击时机更为重要,现在大家聚在一起入座人头攒动,仆人们来回穿梭的端茶送水相互遮掩,一是移动的目标不易瞄准;二是他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物体或人作为隐蔽物躲过狙杀。因此在他们静下来停止移动,或是等其出现在较为开阔的地点上才是最为恰当的机会。
老天爷这时终于站到了大宋这一方,因为天已经逐渐热了起来,水池边是最凉爽的地方,他们便在那里停住了脚,松散的围坐在一起,待送上水果、食物和酒水后,仆人们都远远的避开,现场只剩下那几个头领似的人物。在他们周围是各自的随从和保镖,可能因为觉得兰帕萨尔堡十分安全,这些人的保镖们并没有认真担负起保护各自主人的职责,而是享受起这里的美食和佳酿。
“准备射击,射杀各自目标后,可以自由射击!”沙堆通过望远镜的观察,发现这些人今天聚在一起的目的似乎不是狂欢,而是像是在议事,因为这些人时不时的会发生争吵,甚至情绪激动的站起身指责对方,而周围人的注意力也被他们的吵闹声所吸引,目光集中在池边的会场,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下达了准备射击的命令……
第四百一十六章一击必中
“二组完成射击准备!”
“三组完成射击准备!”另外两组射手打出了完成射击准备的手势。
“横风三级,注意纠偏!”观察手发出指令。
沙堆将准星瞄准了一号目标的脑袋,此时会场上又出现了争吵,那个胖子突然站起身用手指点着其大声嚷嚷着什么,目标似乎对胖子激烈的态度有些惊愕,直愣愣的看着他,其他人也将目光放在了狂暴的胖子身上,会场上空气似乎都瞬间凝固了,沙堆抓住时机抠动了扳机。
‘砰!’狙击枪发出一声如同拔起酒桶木塞的闷响,目标瞬间扑倒。
“命中目标头部!”观察手报告战果,而此时其他两个狙击小组也向各自目标射击。
面对突然倒地的一号目标,会场上的人好像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都愕然看向刚刚用手指点着其的胖子,以为是他用手指使出了什么魔法,将兰巴萨尔堡主给击倒在地,可他们却又发现坐在其身边的大胡子和花格头巾也都脑袋开花了。
此刻可能最郁闷的是那个胖子,自己只是心中在请求真主将他们带走,可怎么就心想事成了,自己只是指点了几下便出现了惊人的一幕,他惊异的看着自己那根得到真主青睐的手指不知所措时,突然觉得胸前被猛的撞了一下,鲜血激射而出,他就带着脸上奇异的表情,抬着手臂如山般的倒下了。
几个人接连暴毙,会场上其他人再傻也知道有人想要他们的性命。只是他们不明白是谁向他们下的黑手,又是遭到了什么武器从何处发出的袭击。也顾不得什么体面和身份了,连滚带爬的四散躲避。而场外的人也发现不对。纷纷上前救护自己的主人,竟然没有发觉袭击是来自相隔一条峡谷的对面山头。
沙堆一枪将兰巴萨尔堡主毙命,立刻拉动枪栓退出弹壳,填装下一颗子弹,而他明白敌人会很快反应过来,没有多余的时间让他进行精确的瞄准,因此他第二枪没有选择目标的头部,而是其更为容易瞄准和命中的躯干部位,将还在愣神的胖子也给放倒了。他十分清楚只要打中目标的胸腹。即便没有击中要害,以他们的医疗水平人死不了,也得变成残废。
“撤退!”沙堆连发数枪后,观察手报告主要目标全部被集中,而自由射击中又有数人中枪,他知道在打下去虽然还能占点便宜,但是敌人一旦反应过来自己就难以全身而退,因此他见目的已经达到,并不贪功。见好就收果断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沙堆能如此,也是因为赵柽在将特种战术传授给他的同时,将自己前世学习和积累的经验一并都送给了他们,一再提醒其狙击枪可以使特种分队的战力倍增。但那也必须是在敌军警卫部队尚未来得及反应前才可能取得效果。因此,所有特种渗透行动最困难的永远不是抵达目标,而是在完成任务后如何全身而退。
沙堆一直将皇帝的话奉为真经。他见场中一片混乱,所有人都忙于抢救伤员。保护首领,还未发现给予他们的打击来自何方。但只要稍加冷静便会立刻调动警卫人员搜索周边区域,将周围的交通要道全部封锁。这些人都是精于此道的老手,找到他们的狙击点不是难事,那时再想走就难了,此刻却是远走高飞的最好时机。
沙堆率领狙击分队的人员迅速撤离阵地,专门挑人迹罕至的僻静山路行走,尽快远离敌核心区域,并严令队员们没有命令不得开枪,并清除路上所有见过他们的人员,不论是敌军士兵,还是妇孺都不能留下活口。
当然即便出现行踪泄露的情况,狙击分队也不会真得钻进去,更不会硬碰硬的冲出去,但是敌军这种大规模的搜索却会极大的限制分队的行动,同时此前许多可以利用的防卫漏洞也不存在了,而那些民众也会很快被动员起来参加搜捕外来的入侵者,盘查那些陌生的面孔,这使得特战分队的行动更加小心与谨慎。
“队长,烽烟!”狙击分队在大山中疾行半日,想尽早脱离敌人,一名队员突然发起空中升起了一股烟柱。
“烽烟四起啊,看来我们无法赶到接应点了!”沙堆登上一个高坡向四周张望,只见矗立于前方山间的数个堡寨上空中都漂浮着一股股凝而不散的狼烟,这表明前方的道路已经被全部封锁,敌人大规模的搜索也将展开。
“队长,怎么办?”一个队员问道。
“寻找隐蔽地点休整,待天黑后看情况再说。”沙堆想了想说道,他在命令‘毒蛇’分队接应小队撤离时让他们在预定地点留下马匹和物资,以方便他们在完成任务后的第一时间迅速撤离。但是敌人还是抢在他们到达前形成了包围,借助马匹撤出的计划已经无法实现,而皇帝还未能造出直升机这超级逃跑利器,也只能暂时隐蔽等待天黑后看看还有没有机会。
“队长,我们不如趁敌人合围尚未完成,硬冲出去,如果他们完成封锁,我们的机会更小了!”又有队员建议道。
“不行,这里是敌人的地盘,一旦暴露将更危险!”沙堆摇头拒绝道,因为他们一旦开枪就等于昭告所有敌人自己的位置,同样那些忠于各自领主的百姓也会将狙击分队的行踪汇报,那么敌人的警卫部队将会很快封锁其所在地区,并展开追击,在没有接应的情况下他们将很难摆脱。
“如果晚上钻不出去怎么办,我们的给养已经耗尽了!”一个队员有些急躁地说道,敌人一旦展开大规模的搜素,即使他们野外生存能力极强,可也不能随意寻找食物,日子长了没被打死就被饿死了。
“这不用你操心,我们先潜伏下来!”除了硬拼之外,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先就地潜伏,然后利用情报部门事先建立的地下接应渠道逃走。而联络点只有沙堆掌握,这并不是对其他人不信任,只是一种预防措施,因为在敌区活动随时都有被俘的威胁,严刑之下谁也不敢保证能挺的过去,一旦泄露不仅使同伴陷于危险之中,还会毁掉情报署经营的情报系统。
大家见队长平静如常,知道其已经有了脱身之策,也都不再说什么,因为他们都清楚特种行动有着多变的固有特性,往往事先会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几套行动方案以防万一。但是沙堆的心中却并不平静,因为他知道利用地下通道撤退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是最后的选择,这种方法能不用还是不用的好。
地下接应通道的危险性在于可靠性难以把握,且情报系统和特遣队的事先协调是否到位也会影响成功率,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多半在形势相对缓和的情况下才会管用,如果一旦敌人一直保持高级警戒状态,要想穿过重重关卡的检查会十分困难。另一个难点是对于强调实战训练的特战小组来说,能够融入当地人是其基本的生存技能,但是要把赌注全部压在这种每个环节都可能出错的方法上,还需要三思而后行……
狙击分队在敌人重围中苦思脱身之计时,其他三个分队已经完成各自的任务,迅速按照预案安全撤出至木剌夷国的势力范围之外,他们在安全点转入休整,并动用情报网收集信息进行战果评估,以便制定下一阶段的行动计划。
端了木剌夷国大马士革联络站的‘夜蝙蝠’分队在撤出城后,并没有离开,而是利用敌人急于派人恢复联络站、调查真相的心理,在其派员来的路上发动了袭击,再次给予其毁灭性打击。联络站连遭袭击激怒了木剌夷国的大佬们,产生的后果十分严重,他们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对大马士革地区与他们有过节的领主和部落展开刺杀行动,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不过报复行动也导致木剌夷国潜伏的刺客纷纷暴露,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损失了大批的精英,若想重建网络布置卧底也不是朝夕可成的事情。而他们的报复也让受害的邦国和部落对内部展开清洗,阿萨辛派教徒被从军队和官僚系统中驱逐、屠杀,从过去的屈从转为对抗,使木剌夷国的影响力大为下降。
‘狐狸’和‘猎犬’两个分队同样战绩不俗,他们转战数地歼灭多股木剌夷国控制下的沙盗,获得了大量的行动资金的同时,还切断了其一项重要的财源。迫使木剌夷国不得不分出更多的人手恢复建制,而其各个堡寨都对这项能带来滚滚财富的生意觊觎已久,展开明争暗斗,使内部出现分裂。
但是这三个分队的战绩与还未归来的毒蛇分队狙击小队相比还是相形见拙……
第四百一十七章震动
从情报系统反馈过来的消息称由于木剌夷国的外围机构频繁遇袭,给他们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木剌夷国此任谢赫乌米德年纪不小了,做事有些力不从心,便命兰巴萨尔堡堡主哈默德召集各部商量如何应对,查出真凶。而乌米德就是兰巴萨尔堡的前任堡主,他继承哈桑之位后,堡主之职则由其子哈默德继任,显而易见其也成为下任谢赫的继任者,也就是太子。
那日哈默德召集了麦门底司堡、阿斯兰堡、吉尔都怯堡、阿拉穆特堡、塔黑塔沙木堡等大小堡主二十来位齐聚兰巴萨尔堡共商大计。作为未来的国家继承人哈默德自然是殷勤款待,极力拉拢这些地方诸侯,而现实情况却十分复杂,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由其继任,所以会场上的气氛并不融洽,他们在如何处理危机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引起争吵,这也就是当时沙堆看到的情况。
其实事情并不只是争吵那么简单,中国有句古话:同患难,易;共富贵,难。这句话就像定理,在木剌夷国同样适用,随着木剌夷国渡过了初期的艰难,实力的增强和地域的增加,为了维护统治,哈桑将教中的教长们分配到各地担任堡主,他们也就成了一地党政军的负责人,事实上的土皇帝。
由于地有贫富、权有大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哈桑那样献身宗教,清心寡欲私心作崇之下,内部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矛盾。但是哈桑作为教派的创始人和国家的缔造者,在教中和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而他为人公正,执法严明。对财富视若粪土,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因触犯教规而被其处死。在活着的时候便将谢赫之职交给他人,自己倾心精研教义。因此虽然国内暗流涌动,可在哈桑的压制之下,大家还能团结一致,齐心合力的抵御外敌。
在哈桑死后,第二任谢赫继任者乌米德以作风强硬,手段狠辣著称,可他毕竟不比哈桑,在对外上滥用刺客。将刺杀范围扩大化打击政敌;对内实施恐怖统治,严厉镇压不同政见者;用人上任人唯亲,管事的都是他家的亲戚和朋友。他们还沉缅于酒色,城堡中经常豢养大量歌伎和美女,终日欢歌宴舞,纵情享乐。
上行下效,各堡间竞相斗富,挥霍无度。他们也在各自的地盘中建造豪华的住宅和别墅,招徕各地的歌伎和艺奴。设置妓院,极尽享乐之能事。却再无心组织利民的经济、生产,而已收取政敌的纳贡,打劫掳掠卫生。即便有开凿水渠、广辟果园。养驼育羊之举,仍不能构成其经济生活的主要来源。而他们与敌手交战时,往往还会毁坏庄稼。饥荒发生时人们只能吃草度日。
乌米德在进入晚年后,他想将谢赫一职传给自己的儿子。这些引起了教众们的不满。好歹你也是大家选出来的,怎么能这么做呢?我们要明白。在木剌夷国的那个时期谢赫并不是世袭的,而是教长们推荐选举出来的,虽然还不是现在西方国家的全民选举,好歹也是各个代表选出来的。你这样做,怎么能对的起大家呢?你儿子心满意足的当上谢赫,我们家族又不是没有儿子,大家怎么能服气!于是权利的争夺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过去对周边国家的实施威慑纳取供奉,打劫商旅这些油水丰厚的买卖自然由兰巴萨尔堡及其亲信们负责,如今出事了许多人从中看到了机会,商讨中有人提出让他们参与调查、追查敌对者可以。但是事后重新设立联络站和那些无本买卖大家都要有份儿,也就是说要利益均沾,不能由兰巴萨尔堡吃独食、搞垄断。
哈默德对于想分一杯羹的提议当然不能同意,于是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麦门底司堡主,也就是那个胖子便对其身份发出质疑,认为其只不过是个堡主,却以谢赫继承人的身份对此事指手画脚。于是发出号召要求下任谢赫的产生必须遵循先知的教谕,又各大堡主推荐、选举产生。
麦门底司堡在木剌夷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堡垒,其地势非常险峻,据说当年阿萨辛派的教长之一决定修建一座最险峻的堡垒,他下令说:“为我修建一座我可以抵达天路,那天空大路的楼阁。”他手下的官员花了十二年时间,踏遍了国内许多地方,终于找到了一座险峻的山峰,开始修建堡垒。
麦门底斯堡地势非常险峻,峰顶上有三股泉水,山腰有一条溪流,堡内水源充足。这里群山交错,连鹰隼都从隘道退缩,野兽都从山下绕行,这样一个地方,要攻下来基本上还是不可能的,加上该堡可以自给自足,有水有田,可以自己种粮食,能抵挡长期的围困。有一首诗是这样描绘它的:人们不能攀登它的巅峰,鸟也不能,哪怕秃鹫和老鹰也办不到。登山者对它不抱希望,只有他的狗对着星星吠叫。
麦门底司堡主有此进可攻退可守之地做为后盾当然底气十足,也有了觊觎谢赫之位的心思,一着急把心里话说了出来。来到兰巴萨尔堡的众多堡主中也有人对乌米德的培养自己儿子做继承人不满,加入了麦门底司堡主一派,而哈默德自然也有自己人在其中,于是开会的人分成了两派,闹得不亦乐乎,原来讨论的议题也歪了楼。
胖子堡主激动之下起身职责哈默德不遵守教义,手指点着其说定要遭到真主降下的惩罚。他的话音刚落,沙堆的枪恰恰打响了,将哈默德打得脑浆迸裂毙命当场。看着自己的‘预言’这么快就应验了,胖子和场中其他人也被惊呆啦!而结果就是等他们意识到有刺客的时候,已经有六个人被击毙击伤,这些人都是国家的大教长级的高级干部。
随后发生的事情就超出了沙堆等人的控制和预料。当时在花园中不止有这些大佬们。还有他们的随从和保镖,能担当亲随的自然是他们的铁杆亲信。主人被刺杀如何能善罢甘休。可问题是他们身在兰巴萨尔堡中,堡主也没能留住性命。那些警卫们肯定也不能放过他们。
虽然一时又分辨不清谁是那个刺客,但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在现场的人,活着的人就成最大的怀疑对象。可那些人自知冤枉,看着冲他们而来红了眼的保镖和警卫们怎么会束手待擒,双方当然是一场混战,有人被当场格杀,有人被擒,也有人趁乱逃了出去。兰巴萨尔堡为了追杀逃跑者点燃了烽烟,通知附近的堡垒截杀、搜捕那些逃跑着。误打误撞之下将始作俑者沙堆的狙击小队也给围在了其中……
‘皇太子’在自己的堡垒中被杀,为其陪葬的还有几个大堡的堡主、教长及十多位小堡主,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谢赫乌米德亲自派人调查,发现死者除了死于混战中的刀剑下的,几个大佬都是被一枚拇指大小的锥形弹丸射杀,而这种东西在木剌夷国及周围诸国中从未出现过,深究之下很快找到了狙击点。
真相让‘刺客之国’的大佬们无比震惊和难以相信,相距四百步的距离之下可以轻取人命,他们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这定是神一般存在的人才可以的。同时也表明距离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安全线,那些刺客在目力所及的地方都能随时取他们的性命,坚固的堡垒也不再是安全之地。
真相的查明带来的恐慌还未散去,事件的后续还在持续发酵。那些死在兰巴萨尔堡中的人都拥有一定的实力。自家人糊里糊涂的死在那里了怎么会善罢甘休。而对于‘调查组’公布的真相,他们根本不相信有人能在那么远的距离上致人于死地,所谓神一样的行刺者也没有抓到一个。定是有人意图混淆视听,掩盖事情真相。
与此同时另一个版本的真相却让人信服。那是逃出兰巴萨尔堡者的口述,他们认为是哈默德以商议追查破坏者的名义将众多教长、堡主聚集在一起。是想将其中反对自己成为下一任谢赫的反对者一举清除。只是因为其布置的刺客操作失误导致自己也被误杀,否则为什么兰巴萨尔堡的人要将所有人都杀死,这是意图掩盖真相,而幕后的黑手不言自明。
于是一场刺杀引发了全国性的恐慌,大家都纷纷设法自保,也不再听从谢赫的命令,更有死者的亲人派出刺客意图行刺乌米德。而一向强硬的乌米德自然不能容忍这些‘反叛者’的存在,也派出刺客欲予以清除政敌。双方的刺客你来我往,杀人无数,将许多堡寨都卷了进去,木剌夷国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实力被大大的削弱。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挑起事端那些敌对者此刻全部消身匿迹,就好像从来没有来到过……
…………
身在燕京避暑的大宋皇帝赵柽并没有安分守己的打打猎、钓钓鱼,他视察战备的同时,还在行宫中频繁会见州府官员,还抽出时间巡视了北京太学,并多次在公众场合发表讲话,告诫大家‘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不要因为现在实现了和平就忘记了战争的存在,还有许多国家敌视大宋,觊觎我们的财富,想要侵略我们的国家,奴役我们的百姓。
皇帝在各处的讲话迅速流传到各地,引起各方的关注和讨论,猜想着大宋的政治走向,引发一场舆论风波。许多人不解皇帝为何要搅乱平静如水的局面,弄得朝野上下人心不安,劝皇帝要‘慎言’,不要在随意发表讲话,要知道他是金口玉言,一张嘴就可能造成动荡,可其并不听从还是我行我素,该说还是说。
赵柽其实如此也不是因为他是大喇叭,喜欢讲话,而是在有意识的引导着社会的舆论。如今他正紧锣密鼓的准备北伐女真,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要带领国家走向战争,必然要先营造国内外的有利舆论,给自己的战略披上合情合理的外衣,赢得朝野上下的支持。
随着赵柽的权力增长和前世所知。他愈发感觉到普通民众不可能具备海量信息收集和分析力,尤其是在这个消息来源、传播途径单一的年代。百姓不可能接触到太多的军事和外交的真实情况,舆论的盲目由此产生。而国家安全战略决策总要面对盲目的舆论。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舆论,它们经常会误导国家的大战略。
宋朝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外战争中连番失利,实施消极防御的战略,不惜以金钱换取和平的做法,绝非是几个缺乏血性和见识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在建国初期太宗两次北伐失利,造成了重大的伤亡,灾难性的巨大损失让朝野上下害怕硬碰硬、害怕果断出手,采用靖绥政策避免战争的再次发生。
这种‘和平’舆论让百姓和官僚们沉醉于和平生活,丧失了血性和胆量。软弱的和平主义思想弥漫朝野,给大宋带来的是消极战略,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檀渊之盟》让大宋彻底丧失了收复燕云的勇气,转而用金钱赎买和平,以致后来在对西夏作战的失利后也采用这种政策,失去了进取之心。
而百年后,蔡京上台为了博取皇帝的信任,为自己的富贵再次利用舆论营造出一种大宋无敌、天下太平,国家富足的假象。培养出了奢靡享乐的风气,激发了投机思潮,以致影响到皇帝赵佶的判断。他不顾现实情况在舆论的支持下发动了联金伐辽的战争,结果导致了惨败。使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其后的赵桓在朝野一片求和声中登基,使他做出了割地乞和的决策,他也利用舆论除掉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六贼。稳固了自己的统治。而在他当皇帝为数不多的几年中制定的决策也始终在舆论的压力下摇摆不定,不断的更换宰执。时战时和,无法有效的利用舆论的力量。最终落得城破为俘的下场。
可赵柽却不同,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便一直利用舆论的力量保护自己,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利用几张画使皇帝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赢得了父皇的支持和宫中上下的同情,从而摆脱了死亡阴影。又利用给王皇后奔丧的机会,在宫前摆祭坛,使苦肉计,得到了都城百姓的认可,在舆论的帮助下获得了‘仁孝’的美名,这为他以后回京的种种所为打下了基础,总能在需要的时候得到舆论的支持。
回京后痛打王黼和整治几位大仙及宣抚江南使赵柽再次利用舆论的力量为自己实现主政西北的愿望获得了支持,得以完成了自己计划中重要的一环。得到权力后,他便可以操纵舆论力量为自己服务,将自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塑造成悲情英雄,营造出有利于自己的政治环境,最终得以获得西北百姓的支持,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在一次次成功的操作中,赵柽发现民意多变,舆论有事会因非常直观的一两个事件而发生逆转,从而影响到国家的战略决心。而民众公认的仇敌,未必是从国家利益角度需要优先对付的,赵柽为了得到铜这些战略物资,不惜暂时停止攻金,将战略转向大理,就难以获得舆论的支持,反而对皇帝派兵干涉一个对大宋十分恭顺的国家十分反对。赵柽不得不炮制出因为大理内乱使得大宋商人被杀,经济遭到严重损害的假象才得以改变舆论走向。
同样赵柽也被舆论打败过,在援助高丽的战争中,当他决定利用当时大好的形势发动全面对金战争,这即符合大宋的战略和根本利益,也是难得的机会,至少可以再次削弱金国的力量,舆论上也应受到支持。但兀术却利用了大宋朝野对于先帝的同情之心,遣人求和答应放回赵桓结束战争,使得舆论一下转向。
很多人支持对金战争,除了对女真人的仇恨外,还有将先帝救回以雪皇帝被人掳走的耻辱,并不是从战略上考虑。现在女真人已经害怕了,又肯割地赔款,又答应放人,大宋便没有必要再咄咄逼人发动一场大战,以显示礼仪之邦的风范,而若他不答应那就可能导致先帝被害,罪恶是大大的。这种心态所形成的舆论压力使赵柽做出了与战略判断相反的决定,答应金国求和,放弃战争。
与金实现和平后,不仅决定了大宋随后几年的战略走向,也是养虎为患,使金国得以休养生息,缓过气来。更严重的后果是天下太平的思想再次抬头,人们不希望再次发起战争,而是想维持现在富足和平的生活,但是赵柽知道一旦这种思想形成舆论压力,会再次导致伐金胎死腹中……
第四百一十八章左右舆论
赵柽在避免大宋出现‘天下太平’的思潮同时,也发现好战的思想苗头开始出现。由于这些年大宋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全胜的战绩,尤其是西征高昌和跨海远击塞尔柱帝国,不但拓展了国土,打通了商路,还掳掠来大量的金银财物,增强了国力,于是国内出现股以战争为国家富强必要手段的思想。
而舆论有时会简单的区分敌我,盲目呼吁用兵,这种好战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