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窝心)-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建议当然遭到了以宗干为首的“改革派”的强烈反对,但宗干在失去了宗翰的势力支持后,已经无法在朝中同“保守派”势力进行平等的对话。完颜亶也是不傻子,他先紧急任命自己的皇叔兀术为右副元帅,渖国王,同完颜赛里共掌兵权。他明白如果一旦兵权被保守派全部掌握,那么自己将面临非常危险的处境,自保要紧。
在这个时候,也不是没有人敢于抗争,头一个站出来的就是完颜宗宪,他强烈反对保守派的建议。反对的理由是金国曾经活捉过赵二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这种不共戴天的仇恨是无法化解的,即使割让土地给宋,只会助长赵二的气势,根本无助于化解决两国之间的恩怨,因此这土地是不能送给宋的。
另一个人是完颜勖,他是盈哥的儿子,跟宗宪一样从小爱好读书,因此金国人都尊称他为秀才,号称是宗宪以外的第二位女真文学天才。他一直从事的是文职工作,很少参与金国同辽、宋等国之间的军事战争。但他在完颜希尹创造女真文字的过程中担当助手,如果说希尹是造字总指挥的话,那么完颜勖就是造字的项目负责人。其虽是个文人,可秉性刚正,直言敢谏,看到不平之事,敢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充当好好先生,对于宗罄等人的卖国行为进行了激烈的痛斥。
虽然有两位女真族的文学家出面极力反对宗罄等人的建议,但说到底他俩都是朝中的中下级文臣,既无实权,也无兵权,说来说去也决定不了什么大事。可却让完颜亶更坚定了改革的决心,这些精通汉文儒学的人就是和那些老粗不一样,关键时刻真能顶上去,同时让他也想到一个绝妙之计……
第二百四十三章地缘政治
兴国六年注定是大宋收获的一年,几年来军事上取得的胜利和经济的复苏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它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虽未达到汉唐时期的鼎盛,但隐然已经坐上了东亚的霸主之位。
皇帝纳妃本是相当于再找个小老婆的事情,无需劳师动众,可此次联姻的却是西夏郡主,众臣商议后以为这乃是国之中兴的标志,又涉及宿敌西夏,正是向世界昭示大宋崛起的大事件,因此决定替皇帝大肆操办一下,广发消息,邀请各国观礼。
这场婚姻在外藩看来却不止是大宋在炫耀实力,而更看重的是宋夏结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因此派来的贺婚使皆为国家重臣,身负使命,借机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外交之战。而现在最为让人瞩目的却是大宋的旧好高丽……
宋与高丽早在建国之初便确立了外交关系,因为两国在文化同源的基础了形成了一种极为深厚的认同感,而宋也认为高丽是君子之国,乐意与其交往,两国相互遣使,官方和商贸往来都十分频繁。
但是其中也颇具波折,宋与契丹在战争中失利,辽国势正盛,严密控制了周边各国,逼迫高丽与宋断绝关系向其称臣。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关系缓和,双方恢复往来。金灭辽后,宋、金、高丽再次结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三角关系,三国之中任何两国关系的改变都会波及到第三国,从而影响到东亚政治格局,由于宋军事实力上的差距。最终形成以金为盟主的政治格局得以确立。
不久,随着金军的南下。宋军节节败退,不得不割地称臣求和。这种格局再次被打破。在金盛宋衰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高丽自然不愿与金为敌,遣使上表决定事金,婉拒了宋朝联合抗金的邀请。金国正是册封高丽国主王楷‘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高丽国王’,高丽正式奉行金皇统年号,确立了对金朝贡的宗藩关系。
此后高丽与宋的关系再度进入低潮,与金的往来则更为频繁。而与宋的官方外交关系则断绝。可随着赵柽继位,击退了金国的进攻,三国的关系再次发生微妙的变化,宋和高丽的关系有所缓和,但是主要还是经贸关系的恢复,官方还是比较冷淡。而在宋军收复燕云,兵出大定后,金国颓相已显,宋却重新崛起。让高丽不得不重新考虑新形势下两国间的关系!
“陛下,高丽遣使欲向我朝称臣纳贡,请赐封号,恢复往来。使臣已至登州,请陛下示下!”今日廷议,各部官员皆参加。礼部尚书杨时在汇报完婚礼的准备情况后奏道。
“嗯,诸位臣工有何看法?”赵柽点点头。问殿上的众人。
“陛下,臣以为高丽与我朝通好应准其所请。如其为宋属国,可以其之兵牵制女真,又可引为侧翼,合力进军,成大宋之臂助!”李纲首先言道。
“陛下,臣以为李相所言不虚,伐金之时我军可从海路入高丽,然后攻击金贼侧后,与其交好可享其利!”宗泽也赞同李纲所言。
“陛下,臣以为不可,高丽对金称蕃,其入贡我朝,所经州县甚众,山川道路,形势险易,皆入其目。其若为女真之间,则贻害我朝,应礼送其回国。此后高丽人所欲买历代史书,乞并不许收买,防其散于女真!”工部尚书张孝纯不同意两位宰执所言,启奏道。
“陛下,艰难以来,高丽首鼠两端,坐观成败,实难信赖,若许高丽称蕃,而一旦高丽所得之赐物,大半归于女真,实乃借寇兵而资盗粮之举。”工部尚书司马朴言辞更为激烈的反对。
“陛下可曾忆否,当日陛下欲假道高丽迎回辽王,其百般推脱,不肯应允,置陛下之计胎死腹中!”兵部尚书张叔夜也奏道,反对与高丽建交。
赵柽静静的听着,对张叔夜所言他也只能苦笑,当年他刚刚继位,对他篡位的谣言流传甚广,主要就是来自太上皇等人全都安然脱险,偏偏皇帝被女真人掳走北行,传说就是赵柽勾结女真人有意为之。因此赵柽便想将赵桓救回以打破谣言,但当时大举北伐是不可能的,只有采用小部队突袭的方法营救。
后来探知赵桓等人被囚禁于处在金国腹地五国城,赵柽便制定了一个营救计划,准备派遣特战队出击将其救出。可很快就遇到了一个难题,那时燕京等地皆未收复,两国相距遥远,那会儿又没有直升机,救出他们后如何带回成了最大的困难。他想到了两个方案,一个是利用阿疏作为接应进入他们控制的区域,可女真人对他们防范甚严,沿途布有重兵,成功率太小;另一个选择便是利用水路至高丽,然后前往五国城,救出赵桓等人后,原路撤回高丽在水军的接应下回国。
大家当时都倾向于借道高丽,那时他们与金建交,防范不严,成功的机会最大。因此赵柽专门修书给高丽国王希望他能提供协助,赵柽也开出了不菲的价码予以回报。但是高丽对赵柽的提议十分冷淡,为此找出了种种借口拒绝‘借道’要求:其一,由高丽前往女真道路险阻,不可前行;其二,若高丽借道与宋,金也可能由此路发兵攻宋;其三,假若高丽借道与宋,可能触怒金而招来祸患。
其实,赵柽很明白高丽的理由难以站住脚,在金国建国之前,他们常常依附高丽贡使到大宋入贡,那时可行,现在却不能走了是不可能的;再有女真人没有大规模的水军,也不能水战,攻宋一直是走的陆路。第三点倒是不假,与利益攸关的国家安全相比,对宋的那些回报显得微不足道了。他们如此说实则是为拒绝借道找的借口,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罢了!
张叔夜旧事重提是再次提醒皇帝高丽曾对大宋在危难之时见死不救,现在大宋强盛如昔,女真衰落,他们又想趁火打劫,行的是小人行径,不应该与他们结交。如今由于宋加强了对金国陆海商路的封锁,使其对外贸易只能假道于高丽。而宋又以此为借口封锁了高丽的出海口,让他们的商路限于停顿,经济上没有获得利润,反而跟着吃了瓜落。同时金国在宋的军事打击下,女真无暇东顾,使他们的胆子又大了起来,想重续两国‘友谊’。
细数朝臣们对高丽的态度也无外乎两大类,一为主张通高丽,另一类则反对通高丽。就国防战略安全而言,主张联高丽的人是基于高丽的实力和两国友好关系的传统,从理想出发,联高丽共抗女真;而反对通高丽者则以为高丽游离于辽或金之间,对宋的态度暧昧,因此从现实着眼对他们十分不信任,态度自然消极、谨慎。
这两类观点看似针锋相对,势成水火,但却都是现实状况下宋人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只不过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而赵柽却明白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道义不过是块遮羞布随时都可以扯下来。若从东亚局势的变化考虑,其实高丽的态度变化就可以理解了,在赵柽看来这正是政治格局的改变所带来的变化。
在这百余年中,宋与唐不同,它的实力一直无法有效的支配东亚地区,也无法把中国的世界秩序强加于这一地区。不惟如此,宋还要不时遭受来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辽、西夏、金的异军突起,都要求并得以与宋王朝平等的发展外交关系,甚至辽和金还要求宋对其朝贡,这意味着它们在军事力量上占有优势,宋都无法对抗,像高丽这样在大国间求生存的小国自然也必须不时的调整对外策略。
面对强大的外敌,处于国家安危的考虑,宋朝的统治阶层对先后臣属辽、金的高丽疑虑重重,多方设防,这本无可厚非,自有其合理性。但假若将这种疑虑、戒备、防范推向极端,对外一味采取关门主义,断绝与高丽的一切往来,则有矫枉过正、因噎废食之嫌了。
从个人感情上来说,赵柽对高丽这种反复无常的外交政策也十分厌恶,可是他知道现在正是东亚霸权在从金国的手中转移到大宋的微妙节点,尽管他发起的两次战役奠定了宋的再次崛起,但功夫不仅在军事上,还在外交的较量上。
如果按部就班的依靠军事实力逐一征服各国,这个过程可能是十分漫长和危险的,但地缘政治,却可以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现在正是通过外交又让女真承受大宋和其盟国对他施加的压力,而其他盟国感觉离开大宋的支持他们便变得无足轻重,无所作为的时候,从而遏制女真重新的崛起,而高丽正是这条利益链上的重要一环,赵柽决定不放过这个机会……
第二百四十四章各施手段
宋与金交恶后,女真人为了防止后院起火,对高丽发起数次征服性的进攻,并在两国边界地区筑垒对其严加防范并施予巨大的军事压力。高丽为了自保不得不对金称臣,与宋断交,但是高丽受汉文化影响太深,对过去还要依附自己的女真人有多少好感可想而知。
而金国在与宋战争中的失利,对于靠掠夺维持经济繁荣的女真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可宋逐渐恢复了元气,想要在从大宋身上找便宜也变得日益困难。金国为缓解自己的经济危机,便转而压榨弱小的高丽,随意增加岁贡,征调军队出征,并派兵掠夺人口和财物,使高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高丽与宋并非世仇,而是世交,宋及以前的汉族王朝为了对付北方少数民族对其地缘政治的包围,也是采用一贯扶植以高丽为主体的朝鲜半岛邦国。为了摆脱金对自己的压迫,高丽只能转而向曾经的宗主国求援,希望重新恢复关系,解除宋对他们的经济封锁。
高丽也知道自己在宋金战争中自己的背叛严重损害了两国过去的关系,造成了信任危机,因此姿态摆的很低,不但带来了大批价值不菲的贡物,还有国主的罪己诏,说明了自己的苦衷。赵柽明白高丽的转向是出于无奈,但也清楚多个朋友多条路的道理,如果高丽能诚心依附,则自己便完成了对金的全面包围,可以进一步挤压其的生存空间。保持对金进攻的战略态势,于是还是接纳了它。
因此赵柽说服了众臣。下诏申饬高丽的背叛行为后准许其进京入贡,并提出高丽必须断绝与金的一切往来。不得两面称臣。同时提出租借高丽身弥岛百年作为大宋水军和往来商船的避风之所;釜山为对宋开放港口便于双方贸易,准许宋朝水军建立基地用于护航舰队的补给维修。
高丽现在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几番商讨后同意大宋以每年五万贯的价格租用身弥岛,准许大宋设置官方管理机构、修建港口及驻扎警备部队,但是主权仍归高丽,没有同意宋朝军民不能进入高丽内陆,不得随意不得强迁岛上军民,并保障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意开放釜山,作为宋朝贸易中转地。可以在划定的区域内建立军港,但是驻军不能超过千人。
双方谈妥后,赵柽宝玺落下便达成协议,同时昭告天下宋为高丽之宗主国,有维护其正统和国土安全之责,任何有侵略高丽主权之行为都视同对大宋的挑战,大宋有权采取一切措施维护其利益和国土完整,同时给予其贸易最惠国待遇;高丽在签订后,也宣布高丽为宋之海外藩国。接受宋的敕封,岁岁纳贡,听从宗主之国的调遣,同时断绝与金国的一切官方和民间的往来。
与高丽的协议签订。尤其是得以在高丽的驻军,赢得了朝野的普遍支持,因为这昭示大宋对藩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征服。而不是过去那种仅仅是形式上的宗主。而赵柽在意的是西夏、高丽和蒙兀部的臣服及成功的控制了大理,使他通过外交手段完成了对金国的战略包围。再次收紧了套在女真人脖子上的绞索,而不用再向过去那样担心有人背后捅刀子。避免要两线作战的窘境。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大宋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增长有关,但主要还是赵柽因势利导利用了民心。随着金的崛起,其先后发动了对辽、西夏和宋的战争,令女真人几乎成为了东亚地区的绝对主人,宋被极度削弱,几近亡国。饱受蹂躏的大宋,对金国的入侵和压迫难以忘怀,这一恐怖的记忆催生了民族主义,并使得素来保守宋朝士人们成为大汉族主义运动的旗手,希望重现汉唐时期汉族雄霸世界的景象。而赵柽敏锐的感到了这种潮流的涌动,并为之己用,在他的领导下一步步将重现汉唐威服天下的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变成了现实……
宋与西夏的和亲及高丽的联盟却惹怒了正意气风发,一心要掌握大权,重整河山的金国少年皇帝完颜亶。他立刻以此为由终止了与宋的和谈,撤回了使团,终止归还赵桓的协议,也不再承认割让大定府的协议。同时向高丽和西夏发出警告,要求他们中断与宋的一切关系,否则将兴兵问罪。随后金军向两国边境地区调集,这引起了西夏和高丽的一阵恐慌。
针对金国的反应,赵柽立刻明诏天下,对女真人‘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进行揭露,同时警告金国‘如对西夏和高丽发动战争,大宋作为宗主国和保护国绝不会坐视其侵略行为,定会兴兵讨伐!’与此同时,赵柽下令登州和明州水军全军北上;大定府镇抚司宋军与蒙兀部在栲栳泺、大同镇抚司宋军与西夏军在天德军分别举行了联合军演,显示共抗金军的决心。
女真人看到宋朝水军上百艘大小战舰在渤海湾上游弋,并登陆身弥岛建立基地。而陆上边境地区宋军、夏军和蒙兀族军陈兵十数万做出攻击的强硬姿态,让他们紧张万分,终于意识到宋朝的警告不是说着玩儿的,也只能悻悻地向两国遣使,说自己并不是真的想破坏与各国的关系,希望能放弃前嫌重新归附金国,不要上了宋朝赵二的当,只要他们真得用兵,宋朝一定会放弃他们。
四国边境上刀枪相向,可周边各国的使臣私下里却往来不断从中斡旋劝说各国停战。谁都明白此时各方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一旦战争爆发便会将不可避免的把周边各国拖入战争,甚至波及到西域,那时东亚将重新洗牌,他们这些弱小的国家也许将灰飞烟灭,因此极力阻止这场世界大战的爆发……
…………
战争的硝烟一直持续到了九月,这场由西夏和亲、高丽称臣,导致金国撕毁和议引起的风波才在各部调停下以四国各自撤军而告终,但是每一方都说自己在这场对峙中取得了胜利,逼的对方不得不屈服撤军。
完颜亶自然是以为自己是最大的赢家,不但将大宋又戏耍了一番,以一张空头支票换回了完颜希尹,还将计就计粉碎了宗罄等人意图‘出卖国家利益,联合大宋叛乱的阴谋’,维护了大金国的安定团结和领土完整……
在宗翰死后,宗罄的保守派迅速崛起,控制了朝政,不但汉化改革陷入了停滞,而且完颜亶觉察到了宗罄等人意图篡位的阴谋,可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却选择了坐山观虎斗,既不支持宗干的改革,对宗罄的所为既不反对也不赞成,而是看着他们两拨人对掐。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已经完成超出了完颜亶的控制,目前“保守派”的各个成员都官居要职,宗磐位居太师之职,地位还要高过宗干,宗隽位居左丞相,地位仅次于宗干,另一位赛里则是左副元帅,手握重兵。因此,无论如何此时改革派的势力已无法同保守派相抗衡,种种迹象表明如果宗干同宗磐等人硬撑到底的话,很可能会激怒宗磐,甚至会使宗干性命难保。因此经验丰富的宗干选择了退让,暂时向保守派认输。
保守派已经在势头上完全超过了“改革派”,完颜亶就是有心支持父亲宗干,也不敢随意激怒骄横跋扈的宗磐。既然连自己的养父都已经向保守派低头,那么他的选择也只有一种,就是暂时向保守派屈服。在宗罄的‘力荐’下左丞相宗隽被任命为太保,领三省事,与宗磐、宗干共执朝政,保守派在金国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达到了权势的顶峰。
但是完颜亶怎么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和梦想,因此他也在寻找机会重新夺回大权,但是对付保守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自己这边的重要成员仅剩宗干和兀术两人,在他当初发起的清洗运动中,完颜亶是不可能去整自已敬爱的父亲大人的,而新败的兀术还在舔伤,一向比较低调,在这场**中才得已保全。因此他们所能作的就是耐心等待,等待机会,等待保守派自己犯错的机会。
虽然完颜亶装聋作哑不发话,但太师宗磐可就没有什么耐心了,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宗磐再次向皇帝施加压力,决定向宋求和以换得宋对他造反的支持,争取获得斗争的最后胜利。当他向皇帝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果然获得了批准,但是完颜亶提出了个条件,那就是要将完颜希尹换回来。
宗罄对皇帝的要求略一考虑便答应了,因为宗罄考虑完颜希尹会成为他造反称帝的障碍,因为其虽然也曾领军,但是多出任监军,并无指挥军队的实权,更多的时候是在朝中处理内政,根本无法深入的接触军队内部……
第二百四十五章釜底抽薪
以宗干为首的“改革派”不甘心就此接受失败的命运,为了国家的命运,也是为了自己的命运,怎么会轻易放弃权力,其实要论起政治斗争的经验来说,宗罄还真不是宗干等人的对手,他决定联合完颜亶发起对保守派反击。首先是一直保持低调的兀术返回上京后不久便秘密向完颜亶上书,把宗罄等人的阴谋以书面形式举报了,但似乎没有能打动皇帝。
而此时金国朝中的一些辽国降臣对宗罄等人的对汉化改革的阻挠也十分不满,而保守派对于这些‘迂腐’的书呆子们却并不大放在心上,与宗翰有过亲密接触的汉臣们都被处斩或是赶出了朝廷,但是也有人幸免遇难。
宗干任用的主要汉人官员是辽国的降臣韩企先等人,韩企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参与朝政。另一位便是宋朝虏臣宇文虚中,他在金国政府高层积极参与了金国的汉化改革,他的意见肯定能影响到他们。在为大宋通风报信的同时,他还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完颜亶同时也为宋朝除去了为害最大的宗翰。
当宗翰在其亲信高庆裔被抓后,感到了危机想通过致仕逃过一劫,结果朝廷批复不准,最后宗翰死于狱中。而批复拒绝宗翰退休的诏书,就是宇文虚中写的,因而赢得了皇帝的信任,也获得了宗罄等人的庇护得以幸免,留在了朝中,成为幸免的改革派大臣之一。
完颜亶自幼长在宫中,同时接受汉人师傅的教育,对其的教育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上台后便积极进行汉化改革。除维护自身利益外,也可看出汉学对他的影响之深。而其也对汉臣比较信任。因为这些人都是外人,没有与他争夺皇位的厉害关系。也和女真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难以被他们收买;再一个就是处于自己对汉学的热爱,喜欢与这些汉人们吟诗作赋,探讨学问。
韩企先和宇文虚中对皇帝此时的表现十分失望,但使他们生气的是这位生性多疑的少年天子居然把改革派的重要人物都给废掉了,最终导致保守派控制朝中局势,把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也拱手送给了别人,就连皇帝自个儿都快变成宗磐的傀儡了。他们且对宗罄阻挠改革十分气愤,于公于私都不能坐视不理。便想劝说皇帝除掉宗罄,推进改革。
但这些人毕竟是文人,做事讲究个方式方法,喜欢润物细无声,说白了就是杀人不见血。兀术是直接攻击保守派,而他们则是通过给皇帝洗脑达到攻击保守派的目的,他们在平时以讲学的形式引用古人的例子来教授皇帝如何治国用人,所引用的例子是唐朝玄宗年间的事例。
在唐玄宗在位初期,他任用姚崇、宋璟为宰相。结果成就了开元盛世,但在唐玄宗执政的后期,他任用了李林甫、杨国忠为宰相,结果导致了天宝之乱。并使唐朝最终走上了衰亡的道路。完颜亶从小就接受汉学教育,对汉臣们所引用的例子不可能不知道所指的意思,他们实际上是影射宗磐等人就是金国的李林甫、杨国忠。如果不除掉这伙人,那么金国也将面临唐朝同样的命运。
其实完颜亶心里也并不是不想对保守派下手。只是因为一来实力有限没有直接的证据指控对手,二来他也不想在皇族内部发生自相残杀的惨剧。现在听君一席话心中豁然开朗。终于决定对宗罄下手,重新夺回朝政大权。但要对付保守派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朝廷内部,宗磐、宗隽位居三师,牢牢的把持着朝政,在军队方面,赛里任职左副元帅,牢牢的控制着兵权,弄不好就是鱼死了网没破。
完颜亶知道仅仅依靠这些汉臣是不能除掉宗罄一伙儿的,而现在义父宗干也是孤掌难鸣,缺乏有力的助手,具有丰富政治斗争经验的宗干也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父子两人很快想到了同一个人,只要他在那么他们就能多出数成的胜算,重新在朝中建立平衡,并打破现在的僵局……
宗罄自以为得计,欢天喜地的遣使去与宋重启和谈,可他却不知道自己钻进了完颜亶设计的圈套,而他用的计策与赵柽教予赵仁的‘十张羊皮换百里奚’的方法是异曲同工,看似搭头的完颜希尹同样不是个无用的人,其智慧和文采在金国无人能出其左右,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太祖时期就一直是‘汉化’的推动者和参与者,理所当然的是改革派中的一员。
保守派前一阵子由于运气太好,再加上完颜亶脑袋发烧不顾后果的要除掉潜在的敌人宗翰,才给了宗磐等人可乘之机。而取得胜利后的宗罄缺乏经验的弱点很快便暴露无遗,轻易的胜利让他失去了镇定,急于将完颜亶拉下马,行动中不免出现纰漏,没有细想皇帝真正的所求。
宗罄为了能够得到宋朝的支持,不惜放低姿态趁着宋夏和亲之际厚着脸皮派出了贺婚使,同时向宋朝暗送秋波表达了自己的所想,无非就是自己如果上位宋将能得到什么好处。而他也很快得到了回报,赵二答应两国重启和谈,为表示‘支持’在谈判之初便将完颜希尹送还。对于宋的回应宗罄等人当然兴奋不已,答应事成之后,将临潢府割让给宋作为回报,还煞有其事的和宋朝暗中签订了秘密协议。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高丽的到来将一切打得粉碎,他们抛弃了金国向大宋称臣使皇帝完颜亶‘愤怒’异常,立刻下旨撤回了使团所议全部作废,并宣布和宋进入战争状态。因为这件事情事关金国的切身利益,而且不论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都不能含糊,否则便会失去支持,宗罄也只能仰天长叹,无可奈何。
而此时归国的完颜希尹很快被皇帝任命为尚书左丞参与国事,其凭着自己的威望和人脉很快便聚起一班支持改革的人,使改革派的实力迅速恢复。如今完颜亶的思维已经恢复正常,双方在公平的条件下展开竞赛,保守派的好日子就要倒头了。就在金国和宋、夏、高丽和蒙兀部联军的对峙结束后,一个小人物的举动打破了两派间的沉默。
郎君,意为勇士,是女真贵族中无职事而勇武者的称号,这就如同大宋的‘员外’一样,虽然享有一定的特权却没有实权的闲散人等,可金国这么一个叫吴十的郎君却胆大包天的要密谋造反,当然以他的实力也不可能掀起什么大浪,很快便被抓获处死了。
吴十无绝对把握的前提下贸然发动了造反行动,结果是不成功,便成仁,但吴十先生的牺牲非但毫无价值,反而给改革派提供了一个大反攻的好机会。有人发现各种迹象表明这位吴十郎君却是保守派的成员,宗干和希尹等人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的。
于是,在完颜亶的支持下,宗干和希尹对“吴十谋反案”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仔细的挖掘,终于将吴十的幕后老板给揪了出来,这位幕后首脑不是别人,正是完颜宗磐。既然,犯罪的人证和物证确凿,那么等待宗磐的必定是严罚。岁末的一天,宗干和希尹、兀术等人以上朝的机会将宗磐和宗隽两位首脑人物逮捕,并很快审理完毕被处以极刑。
随着两个领头人物被处死,所有依附保守派的其它成员也都难逃清洗,其中包括吴乞买之子宗伟、宗英、殿前左副点检浑睹、会宁少尹胡实剌、郎君石家奴、千户述孛离古楚等高级官员也被判处死刑,和宗磐、宗隽一起被处死。不过,完颜亶并没有过多的牵连无辜,对未参加保守派的吴乞买家族成员,完颜亶没有加罪,还及时派相关人员对完颜宗固和完颜宗本进行了抚慰。
在击败宗磐、宗隽等人后,宗干开始成为金国控制朝政的头号人物,他被任命为太师领三省事、梁宋国王,总揽朝政大权;希尹被封为左丞相、陈王,与宗干一起打理朝政;兀术被封为太保、全国兵马都元帅,总揽军事大权。保守派在短时间内遭受了沉重打击,几乎全军覆灭,但作为保守派的首脑人物之一的赛里却没有被波及。
可这不是完颜亶和宗干等人发善心,他们自然知道像赛里这种人是不能放虎归山的,但赛里是左副元帅,并且长期在外、手握重兵,如果贸然派兵去捉拿的话,可能会引起激烈的反抗,到时内战将难以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