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乎都没有吃午饭。皇家海军,大英国帝国的骄傲,竟被德国人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向英伦三岛直播其毁灭的过程,如此沉重的冲击,如此“亲近”地“感受”,强烈地震憾着英伦三岛每一个人的心。
从十二点起,无论是唐宁街十号的门口,还是海军总部大楼的门前,逐渐地聚集了大量的人群。皇家海军正一步一步地步向深渊,从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后,英国普通民众哪里承受得了这种在战争第一时间感受到战败“福利”的煎熬,早早地就自发地组织起来到政府门前。
当劝降书在广播里被播出时,海军大楼里鸦雀无声,海军大楼外的“围观”群众也集体失声,整个英伦三岛,同样也一片沉默。
几乎所有人了都屏住了气,等着收音机里传出拉米利斯号舰长伯特的选择。
他的选择,将决定这场战争未来的走向。
“你绝对不能投降!”
作战室里,一直沉默的丘吉尔突然跳了起来,然后就象溺水的人捞到一根稻草般大吼着,对着室内人员大叫道:“立刻给我联系拉米利斯号,告诉伯特舰长,他不能投降!如果他真的投降了,大英帝国就将彻底地输掉这场战争。”
丘吉尔很清楚,现在的英国民众的情绪,已经和拉米利斯号的命运绑在了一起,如果拉米利斯号的舰长投降,英国的民众最后一点的战争意志也会随之消散。对大英帝国来说,这意味着彻底的灾难。
“这场战争,如果我们不能以胜利者的身份结束,那么日不落帝国就会彻底地毁灭!伯特,他不能降!”
有人回答他道:“我们一个小时前就无法联系上伯特舰长了!他们的无线电室可能被德国人打坏了!”
第285章一个时代的终结
发动战争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如何结束战争,却是最艰难的事情。
二战历史上,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国就向英国抛出了“和平”的橄榄枝,却被英国人毫不犹豫地拒绝,然后战争就在德国不情愿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着,直至其最终战败。
在这个被穿越者严重扭曲的时代,这场苏德联手发动的战争的中止点在哪?即使是穿越者的林汉自己,也已无法把握了。
未知,本就是林汉这个以粉碎历史为乐的穿越者最大的乐趣之所在。第三次挪威海战爆发前,林汉最想知道的答案就是:万一海战的结局再以德国海军的大胜告终,失去了全部海军主力舰的英国人,还会再象历史上一般,咬紧牙根把战争打下去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第三次挪威海战之前,林汉和汉娜花费大力气搞了这个“现场广播直播战争”的把戏,就是为了能尽早地将英国人驱逐出战争进行的一次尝试。
把英国人逼得和德国停战,对德国的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英德国停战,美国人就少了最重要的能插手欧洲涉入战争的支点。那样欧洲大陆上就只剩下法国最后一家,而没了英国帮手,德国在短时间内推倒法国,林汉和汉娜都是信心十足。
战争爆发前要从最坏的角考虑问题,战争爆发后,则要往最好的目标努力。
此次对英广播,汉娜收罗了德国国内传媒界的所有精英,此外还有大批的心理学家加盟。在那个对英广播,声音甜美的女播音员身后。站着的是一个数目超过百人的庞大团队。
女播音员广播用的稿件,是这些上百人的团队精英联手处理加工过的。播音时的语气腔调和气氛控制,以及稿件的内容,并不是狂热地宣传德国人的“赫赫战功”,而是被要求从“人道主义”和“悲天悯人”的立场描述这场海战。在宣传的过程中。把德国想要和英国停战的“想法”向英国人说明白。
当德国海军借助航空兵的优势取得对英国海军压倒性的大胜时,播音员以“冷静”和“感伤”的语气报道前线的战况时,胜利的结果只是稍稍地一笔带过,谈得更多的,却是听众中参战水兵家属们最为关心的,被击沉和正在沉没的舰上现役水兵的命运。
在广播里。德国播音员大谈“战场上的骑士精神”,大谈德国海军拯救被击沉军舰上的英军水兵行为,对英国听众“好言安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英国民众接连不断地听到皇家海军连续失败,乃至最后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此时民众的心中通常会产生两种情绪。
一种就是狂热无比的复仇情绪,这种情绪会导致战争继续持续下去,而这是德国人最不想看到的。
另一种则是“让这场该死的战争早点结束了罢”的逃避情绪,而这正是汉娜和林汉想要的。
此次现场战斗对英广播,德国播音员和其幕后幕僚团准备的广播稿,就是注意挑起英国听众的第二种情绪,而极力避免第一种情绪的产生。
当拉米利斯号因为中弹中雷而舵机卡死,在海上不停地打转时。德国海军原本可以轻易地发动雷击将这艘不断地进行海上回旋的战列舰击沉,但实际上却有意暂时放其一码,就是考虑到了英国民众的情绪。
“最后一艘英国战舰的结局。不能是悲壮地战沉,而应当是憋屈地投降,因为他们代表了英国人的战斗精神消亡。”
这是当时格奈森瑙号上的林汉通过无线电发给汉娜和雷德尔元帅的建议,两人也听从了他的建议。
两点四十五分,德国海军开始了“解决”拉米利斯号的最终战斗。
依旧顽抗不肯投降的拉米利斯号,虽然遭遇了俯冲轰炸和炮击。却没有遭受最危险的“雷击”。而为了防止十六英寸炮威力过强打爆这艘战列舰的弹药库,沙恩姐妹舰后来联手对其进行炮击时。使用的炮弹都有意地换成了榴弹。
406毫米的榴弹虽然无法击穿战列舰主装甲带,但命中炮塔也会令其严重受损。而选择较轻的500公斤级的常规炸弹。直接命中也足以炸哑该舰的主炮。
三点二十分,当德国舰队停止攻击时,拉利米斯号全身冒火,四座主炮炮塔全被炸烂打哑,副炮和防空炮在先前的轰炸和炮击也几乎全被摧毁。在先前半个小时的攻击中,拉米利斯号中了五发500公斤重的航弹和十二枚十六英寸的主炮炮弹,舰上所有外置设施几乎全被炸烂打碎,前后两座无线电室也在轰炸和炮击中被摧毁。人员死伤更是惨重无比。
全舰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座4。7英炮双联装副炮还能开火,而他的动力系统,也在战斗中遭受重创,现在只能以不到五节的速度在海上磨蹭。即使拉米利斯号现在宣布举旗投降,德国人要想将其拖走也要费很多心思。
拉米利斯号上,年近五十的伯特舰长看着甲板上几分前还在拼命战斗的水兵们,眼睛里充满了悲伤。
在被德国人用从空中到海上双重手段,以凶恶的钢铁风暴反复地“洗甲板”,拉米利斯号早已被摧残得不成“舰”形,举目望去,到处都是炸开的巨洞破口,到处都是扭曲变形的钢板破口,到处都可以看到散落一地的器官、肠、四肢等人体零配件。
如此地狱般惨烈的景像,让经历过日德兰海战伯特舰长看了也忍不住悲愤万分。
这是一场“不公平,不对等”的海战,但在海战中,英国水兵仍然发挥出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在主炮全毁,电力丧失。提弹机传送带失去动力的情况下,这些勇敢的英国水兵却排成长队,用人工接力传送炮弹的方式,将4。7英寸的炮弹从弹药库里提出来,送上甲板。装弹、瞄准、射击。
不过,英国水兵们英勇的抵抗,到现在已经可以结束了。三点二十分,德国舰队主动地停止攻击,后退,然后通过探照灯发出的摩尔码要求他们投降。
“你们要向我们投降吗?不好意思。我舰无法接收如此多的德舰的投降。”
身为皇家海军骄傲,伯特舰长用这样的方式回复了德国人,然而预想中的德国人勃然大怒,暴风骤雨般的下一波攻击并没有发生。
迎接他的是又一轮的劝降。
离天黑还有两个小时,林汉和汉娜都拥有足够多的时间。
拉米利斯号战列舰。他可以投降,可以自沉,但绝对不能被德国海军“击沉”。
这是林汉从尽早结束英德战争的角度向雷德尔司令官提出的建议。
身具骑士精神的雷德尔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反正这场战斗德国海军已取得了空前绝后的大胜,最后的收宫之战,拉米利斯号怎么个死法,他并没有坚持的意见。大战至今,沉掉的英国军舰和死掉的英国水兵已经太多了。多得连雷德尔也感到“心软”了。
由于电台被摧毁,无法和伦敦联系,此时的伯特舰长。他的意见已经成为决定英德间的战争能否继续的关键。
从三点二十分起,“围观”他的德国舰队,不停地用灯光讯号向其发送“劝降书”……
到了四点时,一艘德国驱逐舰上放下了一艘轻型交通快艇,然后打着白旗,从其副炮皆被摧毁的左舷驶来。
这一回德国人派来的谈判人员,当面向伯特舰长提出了新的建议:自沉!
要想一艘英国战列舰的舰长放弃荣誉选择投降。这明显不大可能,所以林汉最后也退而求其次。劝其自沉。谈判人员很人性化地告诉伯特舰长:德国海军已准备完毕,随时可以派出驱逐舰接收舰上的水兵。同时告诉伯特舰长,他可以保留所有个人的财物、军刀、配枪之类的“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德国方面也不会污辱性地没收任何可以代表拉米利斯号的战利品。
德国人提出的“受降”条件非常地优惠而人性化,看着站在甲板上的年青水兵,还有那些倒在甲板上呻吟的伤兵,伯特舰长最终答应了德国人提出的“自沉”建议。
二月二十五日下午六点整,太阳从西边的海平线上落下后不久,最后一批拉米利斯号的水兵从战列舰上转移到了接收战俘的德舰上时,此时的海水也快要淹到拉米利斯号的最上层甲板。
依照和德国人“谈判”的结果,拉米利斯号打开了通海阀自沉。
当时,安装在驱逐舰和巡洋舰上的数台摄像机,拍下了英舰自沉和水兵转移的全部过程,这也成为后来德国对英宣传战的重要材料。
伯特舰长是最后离开拉米利斯特号的,在通过交通艇登上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后,他站在甲板上对着夜幕下即将沉没的爱舰行了最后一个军礼。
此时,不光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参予此次海战的所有德国海军的舰只,也都在这一刻朝天鸣炮庆贺。
所有脱离岗位的水兵此时也集中在各自的舰体甲板上,列队,敬礼,然后齐声高唱德国海军的战歌——《我们出征英格兰》。这歌曾经被林汉改成了《我们出征樱之国》,然后在中国广为流传,而其最初的出处,却是德国。
“我们今天放声高唱,
痛饮那冰凉的佳酿,
我马上将要离去,
就让那酒杯碰出轻脆的声响!
让我再握住你的手
握你那白皙的手
再会,我的心上人
再会,我的心上人
再会,多多珍重
我们要出征
我们要出征
我们要出征英格兰
英格兰!”
虽然听不懂德语,但这首著名的德国海军的战歌,伯特舰长又怎么不会不熟悉。听着德国水兵为庆祝这场大战胜利而高唱的歌声,伯特舰长不禁泪流满面。
就象是西边刚刚落下的太阳一般,日不落帝国纵横四大洋,唯我独尊的时代结束了。
以俘虏的身份见证了日不落帝国皇家海军的毁灭,这种滋味绝对不好受。伯特舰长所以没选择随舰同沉的命运,只是他心有不甘,他想亲自登上那两艘传说中的“恶魔战列舰”,亲眼看一看他们到底是否象传说中那种充满了神话色彩。
雷德尔司令官热情地接待了身为俘虏的伯特舰长,身为胜利者,雷德尔表现出很好的风度,并没有露出丝毫得意洋洋的姿态。两人一起共进了晚餐,在餐桌上,两人一起讨论了未来英德间战争局势的看法。
在饭桌上,伯特舰长对雷德尔道:
“你们只是帮助大英帝国清除了一票老旧的破烂而已!”
受汉娜和林汉影响,也开始变得毒舌起来的雷德尔回答他道:
“这话美利坚合众国来说没有错,但大英帝国……”
雷德尔不信地摇了摇头,他对伯特舰长叹息道。
“没有了海军的日不落帝国,已经再没有资格自称自己是日不落帝国了!”
没有了水面主力舰队,现在的大英帝国,其海上航运业面临的危机将达到空前的地步。英伦岛是个严重依赖外来物资输入岛国,一旦航运被切断,英国还能支撑多久?
而且不仅仅是德国海军威胁的问题,日不落帝国所以能以日不落帝国自居,一切都是建立在其纵横四大洋的强大海军上,而如今海军全灭的大英帝国,还能凭什么来控制其位于全球的殖民地?
尽管不懂政治,但雷德尔也明白,今日之战后,世界格局大洗牌的日子已将提前到来。
“北极熊”对地中海和印度洋温暖的海水早已期待多时,在中亚虎视耽耽准备多时的俄国人,不会放弃这个趁人之危猛捅英国一刀的好机会。
而沙恩霍斯特号上的“日本友人”就更不必多说了。没有海军的日不落帝国已是不折不扣的日落帝国,早就“饿得头发晕”的日本人,是绝对不会放过享受“牛肉大餐进补”好机会的。
最大的变数美国人,在面临皇家海军全灭的“大好局面”时,他们的态度将更加地耐人寻味。
不管各方的态度如何,但有一点雷德尔是可以肯定的,今天过后,日不落帝国已不折不扣地被德国海军打成了“日落帝国”。
第286章连锁反应
华盛顿和伦敦时差相差五个小时。
当拉米利斯号战列舰悲壮地自沉时,位于华盛顿白宫的“仙人掌”加纳总统正准备吃午饭,然后他的国务卿赫尔来到总统的餐桌前,递给了他一份来自伦敦的紧急军情。
看到这份电报时,加纳总统先是大惊,接着微露喜色,最后又皱起了眉头。短短的数秒内,这位美国总统的脸色变了三次。
“什么?皇家海军全军覆没!你确信没有拿错电报?”
“我也希望我拿错了电报。”
加纳和赫尔的问答和当初丘吉尔和女秘书回答有异曲同工之妙。
加纳总统对国务卿叹气道。
“旧大陆的平衡被打破了!”
赫尔同样地担心地道:“电报里,德国人在战胜之后,已经通过广播的方式,向英国人放出了和谈的气球。我们很担心,已经没有海军的英国人,很可能会在近日内向德国人屈服。”
加纳总统点头道:“这也是我所担心的。”
和英国人一样,美国同样也不想看到一个统一的欧洲出现,他们一样坚持着所谓的“大陆均衡”政策。如今英国海军全灭,英国人一夜之间丧失了大西洋的制海权,对于英国这个岛国来说,这场惨败造成的伤害完全可以说是致命的。
虽然英国本土的造船厂里,还有数条大型军舰会在一年内相继下水,但是没有了制海权的英伦三岛,除非能得到强有力的外部援助,否则根本就难以撑过接下来的一年时光。
加纳总统沉默了一下后,下令道:
“立刻给丘吉尔发电,告诉他,美利坚合众国将全力支持英国政府抵抗来自东方的红色瘟疫!嗯,就按这层意思向他发电。”
赫尔犹豫道:“不和幕僚们讨论一下吗?”
“没时间了,现在丘吉尔一定正焦头烂额中,也正是英国人最绝望的时候,我们得给他们一点希望!”
尽管加纳不如罗斯福那般的腹黑,但能爬上总统宝座的,同样也是精英人物,不会看不出英国完蛋后欧洲格局可怕的变数。
目前的美国,孤立主义情绪是非常地强大,国会里议员里也存在着大量执孤立主义立场,要求美国别插手欧洲的事务,关起门来发战争财的人。
但这些人并不“重要”,他们并不是真正决定美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人物。
林汉曾半真半假地对汉娜说过,美国其实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大财团。真正暗中操纵这个国家的,是站在民主党和共和党背后诸多财阀们,比如诺克菲勒,摩根、杜邦等等,就连被林汉弄死的罗斯福,本身也是美国有名的罗斯福财阀出身。
美国需要一个分裂的欧洲,同样,美国也需要一个战乱的欧洲,美国的财阀财团,军工联合体们,正等着二战越打越大,让这道端上来的大餐好好进补呢。
英国怎么能够在这个时候退出战争?
这个位面上,曾经对美国的财阀进行打击和抑制的罗斯福死了,换他上台的加纳总统在打击、压制国内大财阀财团上并无太多的兴趣,如今美国的大财团对美国国策的影响远胜历史同期。
吩咐完国务卿用电报“嘴炮”的方式,给大西洋另一端正焦头烂额的丘吉尔送去一剂强行针后,加纳总统又吩咐手下幕僚紧急开会,讨论欧洲格局大变后,美国国策变化的走向。
在内心深处,加纳总统和死掉的罗斯福一样,都有着要把美利坚合众国带上世界之巅的使命感,在心里他非常地想涉入欧洲的战争,通过这场战争让美国登上世界霸权的王座。
目前唯一阻止他这么做的,并不是国内的所谓“孤立主义”或者“反战气氛”。
后世的人谈起这段时期的美国时,总是要说这个时候的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气氛有多强云去。
其实这些东西不过是烟雾而已,美国是否会参战,只能取决于上层的意见,以及背后和上层勾搭在一起的财阀的利益而已。
“对于控制美国的财阀们来说,美利坚合众国有什么理由不能参战的?”
当加纳总统召集幕僚开始讨论美国下一步的国策变化时,正在返航的沙恩霍斯特号的那间密室里,身上不着一物的林汉和同样不着一物的汉那正躺在同一张床上,讨论着和美国总统相似的话题。
大战过后,林汉和汉娜这对狗男女,照例以一番胡天胡地地鬼混的方式庆祝这场大胜。完事后,两人开始讨论政治话题。
林汉道:“美国一定会参战,关于这一点,我们不能抱以幻想。”
欧洲开战,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是不停地开出海量的订单,为美利坚合众国,也为美国的军工联合体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但是,英法两国并不是这些贪婪的财阀们最大最重要的“客户”,真正最大最重要的客户,恰恰是美利坚合众国自己。
“只有美国亲自下场参加二战了,美国政府才会从财政预算中拔出巨额的军费进行军备采购。想象一下吧,武装一千万以上美国大兵要花多少军费预算!制造十几万架飞机对德进行战略轰炸,又要烧多少钱!这些军费预算,能给美国国内的财阀财团带来多少巨额的利润?”
“再看看后世的历史借鉴一下我们就明白了,最好的例子就是越南战争。肯尼迪当总统时,当时美国已经打算撤出越南这个泥潭了,然后呢?然后他就被人几枪暴了头,因为美国撤出越南,就意味着战争结束,那些军工财团们的利润就会减少,所以肯尼迪该死。更不要说二十一世纪时,布什时代的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了。这两场战争,当时美国国内反战的风气都很强盛,可是他们阻止战争了吗?没有!再说了,所谓的反战风气,国内气象,这些东西你我都很清楚,只要控制好媒体,宣传部门的人别太蠢,民众的态度,完全是可以操纵扭转的。一战时,所谓齐默林电报是怎么回事,我想你也很清楚。”
一战时。美国因为所谓的“齐默林电报”而加入一战,对德宣战。但战后普遍说法是所谓齐默林电报根本就是英国人伪造的,而美国政府也顺势而为“相信”了。齐默林电报不过是给了美国人一个现成的参战的理由。美国真的想对德宣战,他们还怕制造不出借口吗?历史上美国人自编自导的“缅因号事件”就是极好的例子了。
按林汉的看法,即使这个位面德国没有和日本结盟,也不会因为珍珠港事变而主动对美宣战,但美对德国宣战的可能性依旧极大。唯一能让美国人涉入欧洲战争感到犹豫的,就是目前苏德间这种脆弱的联盟。
苏德联手时,双方好得象穿一条裤子似的联盟的假象,让美国人对涉入欧洲战争感到了畏惧。但苏德间这种脆弱的联盟会持续多久,连两国最高首脑自己心里都无数。
英国海军的全军覆没,由此在全世界引发的连锁反应,并不只在美国发生。
苏联的莫斯科,斯大林是在于当地时间九点左右,得到了德国海军在第三次挪威海战中大胜的消息。
对于早就磨刀霍霍,就等着最好时机到达好出刀“宰牛”的斯大林来说,皇家海军的覆灭,让他又喜又忧。
喜的是,经此一役,实力更弱的英国人,再无力干涉苏联红军在中亚和西亚的行动,苏联要将势力伸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阻碍变得更小了。
忧的是,西边的那位危险的“德国盟友”胜利了,而且胜利得很轻松。穿越者和德国国最高首脑结合起来的能量,轻易地就令本就弱势的德国海军全歼实力数倍于他的英国海军。林汉这个历史中的“偶然”和国家力量结合后爆发出来的能量,实在让斯大林见了也提防不已。
林汉告诉了斯大林未来的历史,他的说辞斯大林不敢全信,也不敢不信。但德国人和林汉这个“穿越者”结合后发生的“质变”,却让斯大林实实在在地看到了。
忧喜交加,就是斯大林现在的心态。
当晚,克林姆林宫里灯火彻夜不熄,斯大林召集党内高级官员,开始讨论因为英国皇家海军覆灭后带来的国际形势变化对苏联的影响。
本来斯大林的想法,是等西欧大规模陆战开始,德国和英法在陆地上打得不可开交时,利用英国完全无瑕他顾的时机,再在中亚动手捡便宜。
但现在英国皇家海军全灭,英国极有可能被迫和德国和谈,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开始坐不住了。
进入地中海,把“熊爪”伸入印度洋“洗手”,这是从沙俄时代起,斯拉夫人就做了数百年的梦,斯大林不想错过实现这个梦想最好的时机。
这时的斯大林,已经决定不再等待了。陈兵阿富汗、土尔其边境的上百万苏联红军,将在近期内亮出其磨利的爪牙。只待斯大林一声令下,百万红军就会越过边境,进入阿富汗和土尔其。至于伊朗方面,由于斯大林的谨慎,他不想开太多的战线,目前苏联方面正在通过政治手段对其进行诱惑,暂时还没有武力解决的想法。
第287章没有爪牙的约翰牛
皇家海军的全军覆没,此时的法国玫府,同样也是满腹的忧愁和害怕。
1939年十月,欧洲战争暴发后,法国政府除了向苏德宣战外,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取缔国内的法国共产党,逮捕其领导人同时大肆迫害国内的左派人士,早已和苏德结下深怨。
二十五日,丘吉尔在全国广播电台发表对国民公开讲话,宣称“大英帝国将继续奋战到底,绝对不会因为海战失败而单独求和”,摆出了一股子的犟劲要和德国人死缠到底。
但这个年代,承诺这个东西是最靠不住的,再说此番惨败,丘吉尔这个首相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坐多久,是谁也说不清的事情。
当晚,法国首相达拉弟和丘吉尔通了一整个晚上的跨国电报,讨论战争如何继续进行下去的话题,在这个节点上,来自西边的美国,也在关键时刻送来了一份“强行针”般的电报,为英法这两个快要断气的病人续了一口气。
不过美国人的“嘴炮”支持毕竟只是嘴炮,真金白银实打实的物资支持才是最现实的。英法两国现在最头痛的问题就是,皇家海军全灭后,大西洋上的航运安全。此外另一个“小问题”则是,被“遗弃”在北欧纳尔维克的近三万名英、法、波、捷四国联军,他们的命运。
二月份的最后几天里,英法两国都处于严重的焦头烂额中。唐宁街十号门前,每天都被围聚起大量的民众。要求和谈的,要求复仇继续进行战争的,还有要求丘吉尔下台滚蛋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
丘吉尔并没有因为海军战败而下台。
一是因为他的脸皮够厚,二是因为国内现在没有人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三则是来自大西洋彼岸“美国表弟”的支持。
二月二十六日,加纳总统发表公开讲话,声称英国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首相,现任首相丘吉尔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务云云,同时宣布美国政府考虑将把怀俄明号和阿肯色这两艘战列舰追加卖给英国人。
怀俄明号和阿肯色号战列舰,都是一战爆发前建造的“老舰”,是已经老掉得牙都快掉光的“老爷爷”了。一个月前丘吉尔二度美国之行时,当时美国人想宰凯子,还想将这两艘老爷舰搭配着强卖给英国人,却被丘吉尔一口拒绝,当时死要面子的丘吉尔声称大英帝国不是收破烂的。
但现在整体海军实力已暂时跌到世界第六,主力舰甚至还不如南美三小强的“大英帝国”,已经到了不吃就会死,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地步了,也只能捏着鼻子接收这两条老爷舰。
但普通的英法民众不知道的是,在宣布把两条老爷舰卖给英国人之前,美国高层内部还起了很大的争论,讨论是否要将一月商妥的两艘内华达级战列舰按计划卖给英国的话题。主要原因是美国人认为以英国海军目前这种全残的状况,卖两条过时的老旧战列舰给英国政府,也不过是给德国送人头战果而已。倒不如把这两条战列舰握在美国自己手中,反而更有威胁性。
这个意见虽然没有错,但是在目前英国海军主力舰全灭的情况下,如果美国人再不“拉拉英国表兄”一把,大西洋上已经被德国海军逼得走投无路的英国人,极有可能直接和德国人停战。为了把英国人踢出战争,汉娜控制下的德国提出的和谈条件要求十分地宽松:德国不要英国人一分钱的战争赔款,仅仅只是要求将一战时被夺走的非洲殖民地归还德国而已,这并非是非常苛刻的条件。
中国有一句古话,三岁小儿持金于市,怎能不遭人觊觎。
二十世纪之初时,堂堂的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国土终年“太阳不落”。庞大的殖民地市场,给大英帝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而支撑起日不落帝国霸主身份的,是其世界第一的海军。
当皇家海军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时,无论是大西洋彼岸的扬基佬美国表弟,还是东边中北欧的挑战者德国,尽管他们心怀叵测地流着口涎看着大英帝国手中庞大殖民地市场的肥肉,却也只能缩起脖子敛锋芒老老实实地等待机会。
大英帝国走上下坡路到最终崩溃,始于欧洲的“二货”国家德国两次挑战。而在这个被穿越者粉碎历史改得面目全非的位面,大英帝国的崩溃速度比历史上更是早了数年。
1939年十月开战后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堂堂世界第一的皇家海军,就落了个全军覆没的结局。
没有了海军的大英国,此时就好象一个美女不着衣物于深夜行走于红灯区一般,周围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