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红星传奇(豫西)-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姨太太。怎么不见刘一民说日军南下是为了抢他的姨太太啊?看来,刘一民同志的修炼功夫还不到家,无论如何是比不上智慧化身的诸葛亮的。
蔡中的话引得罗荣桓等人都是哈哈大笑。
笑完了,罗荣桓挪愉刘一民道:“刘师长,你帮了李宗仁这么大忙,总不能白帮吧!是不是应该让他回报一下啊!别的东西不说,他哪里可是有迫击炮弹和国造步枪子弹。这两样都是我军积蓄的弹药。
虽然我们的主力部队在逐渐换装日式步枪,可我们的地方部队、游击队都用的是主力淘汰的枪支,急需要补充子弹啊!”
这一说,勾起了刘一民的心思。当年韦拔群、陈洪涛同志被叛徒杀害后,右江独立第三师被打散,辗转斗争,一直到歹年口月,经过谈判,桂西红军游击队如人被编为两个独立团的右江抗日义勇军。韦高振任第八独立团团长,黄彪任第九独立团团长,李修学任第九独立团副团长。这两个团后来乘船到梧州,又从梧州赶到安徽舒城,被编为第五战区挂军第引集团军第;乃师;晚团和;凹团。历史上,这部分红军曾经在新四军四支队配合下夜袭安庆,重创日军。后来被廖磊打散,编入桂军各部队。其中少部分在台儿庄大战后脱离,找到了山东八路军,回归了部队。看来,还真的去找李宗仁一趟,得设法把这部分红军战士带回来。
想到这个问题。刘一民就对对罗荣桓说,应该给中央个电报,查一下广西桂西红军游击队编入桂军的情况,看能不能派人去一趟第五战区,把这部分部队带回来。那都是红军战士,不能就这样编入桂军。
罗荣桓并不知道楂西红军游击队的情况,听刘一民一说,觉得很奇怪,南方各红军游击队和留在苏区的部队不是编入新四军了么?怎么桂西红军游击队编入桂军了呢?越想越坐不住,直接起草了给中央的电报,请求中央尽快查清桂西游击队被桂军收编的情况,如在五战区,可否派人与李宗仁谈判,将这部分部队要回来。最好是趁李宗仁邀请刘一民同志携夫人到徐州做客的机会,直接向李宗仁提出要人。
刘一民知道,这个事情一定很复杂,还牵涉到现在的统一战线问题,最近连续写文章、一心在党内扩大影响的王明等人说不定还有别的观点,急不得。中央不会很快答复的。
晚上回到住处。刘一民向唐星樱说起李宗仁邀请去徐州的事情,问唐星樱愿不愿去。
唐星樱一脸奇怪的看着刘一民,问他是不是犯迷糊了,我们和桂军有什么交情,记得你参军初战就挥的是桂军,耸多战士和他们有血海深仇,和他们套什么近乎?至于李宗仁,他确实是帮过我们的忙,把父母用飞机送到了洛阳。不过,那也是我们占领西安后的事情。要是没有特别任务,还是不和他们接触为好。
刘一民看了看唐星樱。觉得这小丫头已经不是当年的小丫头了,从她的话里可以知道,这几年,她已经成熟了,懂得党内政治斗争的事情了。
各位书友大大。编辑说明日红星第二次大封推,加上上架前的封推,这是第三次了。山人虽然不敢十分肯定,但内心里是很期盼的。三次封推,见证了红星的传奇历程。让。人会更加努力的。请朋友们投票支持。谢谢!
第三四七章徂徕之春(一)
…心儿庄大捷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再,次轰动了妆凹二
国民政府驻跸的重庆和军事委员会所在的武汉,以及其它各大中城市,都掀起了支援抗战的。各党派、各团体纷纷组织群众上街游行,捐款捐物,并组织各类慰问团到徐州慰问。
各大报纸、电台都派出记者,到战地进行采访,宣传英雄们的业绩。
相反。日本国内对第十师团在台儿庄的败绩。在宣传上保持了绝对的低调。日军华北方面军在给大本营和内阁的报告中倒也老实,称第十师团凝谷支队在台儿庄落入中国第五战区为万精锐的陷阱,全支队只有少部分人员返回部队。包括界河、龙阳店、北沙河、滕县、临沂、台儿庄工系列战斗在内,第十师团共战死晒余人,受伤劲刀余人,失踪照口余人。全师团仅余第八旅团凹联队和四十联队。第努旅团和师团直属部队损耗殆尽。
接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与大和魂》,称日军将士都是有风度的武士。而卑鄙的支那军队缺乏的就是武士精神,不懂得一对一公平决斗,而是以刃万之众对第十师团。采取的是群狼战术,在狼群的攻击下。老虎和狮子一样的第十师团终于被咬伤了。
在文章的最后,这篇文章的作者号召日本国民,积极捐款,努力生产,踊跃报名参军,重建英雄的第十师团,向卑鄙的支那军队讨回血
。
过了很多很妾年,人类已经进入了后太空时代,一个学者通过时间瓒道复原历史真相时,才现这篇文章竟然出于裕仁天皇的皇后良子之手,一时舆论哗然。
刘一民通过八路军总部,给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第二十年团军团长汤恩伯、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孙震、坐镇临沂的庞炳勋、张自忠等都分别了贺电,热烈祝贺取得台儿庄大捷。
在给汤恩伯的电报中,刘一民写道:“前者电文中多有得罪之语,想必汤军团长已经明白,那是为了鼓舞壮士上阵。今捷报传来,足证汤军团之战斗力名不虚传。我教导师将士希望有机会能与二十年团并肩作战,共歼凶顽。
据说。汤恩伯接到刘一民的电报后,先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后来不知道想到了哪里,把电报仔细读了读,将电报内容转报蒋介石、李宗仁和程潜。然后逢人就说刘一民这小子终于向他汤家人低头服输了。
刘一民心里知道日军很快就会采取措施,调集大军合围徐州,也在电报中向蒋介石、李宗仁反复说明,觉得自己已经尽到了责任。具体蒋家人、李家人会采取何种应对办法,那他是干涉不了的。本来想到徐州去一趟,见见传说中的李、白二人,可惜主席那里一直没有回话,一时半会儿也去不了,只能沉下心来,抓山东根据地建设,准备应对日军合围徐州后的形势。
这个时候的山东,除了鲁南和鲁西南有和日军在战斗外,其它地区的势力已经基本被日军打扫干净了,伪组织、伪政权已经纷纷露头,伪山东省公署在日军支持下,正积极组建各地政权组织和伪警察、保安部队。
日军的统治核心现在主要集中在津浦路、胶济路沿线,大一点的城市全部落入了日军手中。日军的海军力量控制了青岛以及沿海地带,西尾寿造的第二军控制了山东腹地。
教导师进入山东后,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各部队全部到达了指定地域。其中,鲁西已经是老根据地了,翼鲁边由于教六旅进入快,加上日军独立混成第七旅团调防德县,翼鲁边地区日军的力量过于薄弱,张洪涛和符竹庭指挥部队干的风生水起,现在已经基本控制了翼鲁边地区的形势。
教一旅虽然去鲁西南比较早,但由于日军第五师团正存鲁西南和激战,部队一直处于隐蔽展中,根据地建设进度较慢。其它各旅也都属于这种情况。
刘一民从各旅报来的情况中,看出部队都迫切想打仗、打大歼灭战。教七旅的陈大剪甚至提出集中教三旅、教七旅、教八旅打下青岛。对部队求战心切的精神劲刘一民很满意,毕竟教导师是正规军,受的练、部队装备在那里放着,拿下青岛根本就没有问题。不过拿下青岛这样的有国际影响的城市要看时机,日军的海军力量那么强大,现在没有对手,正急的慌呢,此时去攻占青岛岂不是给日军海军送靶子?现在还是抗战初期,日本的国力还没有受到重创。此时想守着一个海边城市和日军硬抗的结果不言自明。当然,只有一种情况下自己才会决断占领青岛。那就是倪华的货船需要寻找港口靠岸。让胡老虎的特战一中队随教三旅行动,也就是这个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刘一民起草了给各旅的指示电,指出建设稳固的让。东抗日根据地是党中央赋予山东局、山东军区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个,任务的根本途径就是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建立各级抗日政权,组建和练地方部队和民兵,把民兵建设成保卫家园、展生产、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的坚强力量。各旅、各团、各营都要放下主力部队的架子。扬我军特别能战斗、特别善于做群众工作、特别能生产的优良传统,抓住日军无暇顾及的机会,大力展根据地。各部队都要派出骨干干部,配合各地地下党员,迅创建各级政权。每个战斗班都要包一个村,组建和培民兵队,动员青年参军。还要选择地方实施屯垦。解决来年军粮问题。暂时情况下,各部队还是要以某某地区抗日游击支队名义作战,多打小打,以隐蔽展、截夺日军物资、消耗日军兵力为主。教一旅、教五旅、泰安支队要围绕支援徐州会战。多组织小部队打敌运输线。教一旅主力、骑兵旅主力隐蔽休整
为了收住各旅干部战士急于作战的心思,刘一民明确指出,当前让东局势复杂,日军要建立伪政权。国民政府随后就会想法派部队、派干部回山东恢复游击政权,而我们耍建立巩固的山东根据地,山东个别地方很可能形成三个政权共存的局面。这就要看谁的政策更符合山东人民利益,看谁能带领山东人民驱除日寇。而要想在这场博弈中取胜,最关键的就是要宣传动群众。赢得群众的拥护。
至于山东的敌我态势,刘一民做了精辟分析。指出,山东境内津浦铁路一线,仅有日军第二军的一o八师团、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七旅团、独立混成第十师团、济南守备队和铁路守备队,胶济路沿线日军铁路守备队仅仅劝人,独立混成第三旅团最多不过8曲人,青岛只有鬼子的海军力量,而鲁东南只有鬼子的独立混成第六旅团,且独立混成第六、七、十旅团都是只有旦四人的守备旅团,战斗力和独立混成第三旅团无法比。至于日军的第五、第十、第十六师团,都是常设师团,主要用于战略进攻作战。
一旦这三个常设师团完成攻占徐州任务、调离山东战场,让。东日军力量就会大大减弱。仅凭第二军和铁路守备部队、驻青岛海军陆战队这点守备兵力,撒在偌大个山东就象撒了点胡椒面一样。而我军,全师十万精锐云集山东,无论是质还是量,都高于日军守备部队。一旦我军主力大规模动手,那就要一战定山东,彻底摧毁日军在山东的势力。因此,选择动手的时机很关键。必须是在我军根据地建设初见成效、日军主力离开山东的情况下才行。动手早了,容易成为日军重兵集团的攻击重点,影响根据地展;动手晚了,起不到挽救战局的作用。而且,在山东全面打响后,就要考虑如何应对日军主力疯狂反扑的问题,到时候必须抽出所有主力用于野战,而抽出主力的前提就是必须建立起足够的地方部队,承担起根据地的警备任务。
道理说的很清楚了,但刘一民还不放心,给各旅提出了明确任务指标,那就是哪个旅先建起了根据地的独立旅和各县、区武装,能够担任地方守备任务,主力才能承担野战任务。
这个指示电的精神很明确。就是悄悄展力量,待机而动。
春天的早晨,组徕山区的空气分外清新,微风吹过,花香直往人的鼻子里钻。
一大早,刘一民就拉着罗荣桓和黎玉到了村外的一块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
刘一民原来对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一窍不通,不过他知道许多他原来时空农业生产的情况,在陕西搞屯垦的时候经常下部队,把自己的知识和战士们的劳作一印证,还能提出一些让战士们惊奇的新招。
这个。时候春暖花开,麦田里绿意盎然,刘一民自觉得心神俱醉,站在田边目光闪动,一时竟然痴了。
罗荣桓和到一民共事日久。自然知道这伙计一妄又想到别的地方去了,也不打扰他,拉着黎玉蹲到地下,看开了麦根。
一个老农挑着一担粪走了过来,远远地就见几个军人在自己的地边瞎捣鼓。他知道,这可能是八路军的官在看麦子的长势,也不惊扰他们,把粪桶放下,一瓢一瓢地舀粪浇在麦垄上。
一担粪浇完了,见几个八路军还在地里没走,老农就觉得奇怪,难道这些八路军想在这麦地里挖战壕打仗?
正常情况下,那个时候的农民见了军人都是躲不及。不过这八路军可不是外人,他们对乡亲们好着呢!所以,老农也不害怕,走过来想仔细看看几个八路军到底在干什么。
见老农过来,罗荣桓亲切地说:“老哥,你看今年的麦子长势怎么
老农接口就说“好着哩!”
罗荣桓又问正常年景一亩能打多少斤?
老农说这地好,上肥料足的话能打二、三百斤。
刘一民此时正在想着他那个时代这但徕山是著名的旅游景区,春暖花开的时候,红男绿女,游人众多,那是一种多么令人渴望的生活。正在畅想,就听见了罗荣桓和老农的对话,思绪也就拉了回来。
摇摇头,心里暗暗骂了一句该死的穿越。就走到罗荣桓跟前,听他和老农对话。
罗荣桓是我军政治工作代表人物,和老农一交谈,自然是越谈越深、越谈越亲切。一会儿功夫就谈到了地租重不重、能吃饱饭不能等问题。
刘一民听了一会儿,就插话问老农:“老乡,你家有几头牛。”
老农摇摇头:”我家是租种的地,牛也是东家的。”
刘一民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只占整个作物种植面积的觎,由于小麦价格高,面粉口感好,是富人的消费品,穷人是吃不起麦子面粉的。因此。大部分农民认为吃小麦面粉不如吃杂粮顶饥,而且小麦可以换钱,都把麦子作为经济作物看待。这麦祜喂牛是好饲料,但骡马和猪、羊都不吃麦结。只要一问他家有几头牛,就把他种了多少亩麦、日子富裕不富裕问清楚了。可惜这老农是家佃户,没有地也没有牛。
刘一民想起后世的套作法,就对老农说:“老乡,我有个想法,你看可行不可行。现在正是种玉米的时候,这玉米产量高。耐早谤,玉、米面比高粱好吃、好消化。而且玉、米祜杆是牛、骡、马的好饲料,我们多种点玉米行不行?”
那老农说:“听说胶东人种玉蜀秦,还种红薯,都说产量高。我们这里主要种麦、花生、高粱和谷子。玉蜀秦也有人种,不过种的很少,吃个稀罕。”
刘一民又问老农他们是一年两熟还是两年三熟,搞不搞套耕?
不说老出了,罗荣桓和黎玉都不知道刘一民怎么会知道这些农业名词,都瞪着眼听老农回答。
那老农说,河边的好地一般两年三熟,山地一般都是一年一熟。前曰民政府曾派人来指导一耸两熟,都被东家拒绝了,斑休养。
刘一民找了根小棍子。比划着对老农说:“老乡,我给你说,一年两熟很简单,就是小麦收了后直接种豆子,地都不用犁。也可以把地梨了后种晚玉米。秋收后再直接种小麦。你们这里虽然是山区,但气候好,一年两熟没有问题。另外,你看,这麦奎这么宽。我们要是在这行距之间点上玉米种子。等麦熟的时候,玉米也长起来了,割了麦,这地里就成了玉、米田,相当于专门用这块地种早玉米,这样实现一年两熟,由于是早玉米。玉米的产量还高。”
那老农想了半天。才说:“我没种过,可我琢磨你说的办法兴许能成。”
刘一民心里好笑。要不行我说它干么啊?就趁热打铁,说道:“老乡,要不然我们试试。如果能行,到秋天收获后你多交点军粮,支援我们打鬼子。要是不行。我赔你钱。我在这里不走的,秋天我再来
。
老农从腰带上取下烟袋,装了一锅烟,点着吸完,才说:“你是八路军,是打鬼子的队伍。我虽然不识字,但也能分清好人坏人。我琢磨你是为我好。成。我老汉就跟着你试验一把。就是干不好也不要紧,本来地闲着也是闲着。”
刘一民看了看璃情,把株距告诉老农,就让老农尽快找种子,趁摘播种。
离开老农。刘一民对黎玉说山东老百姓朴实勤劳,土地也肥沃,要给各地、各工作队下任务。根据地要迅推广种玉米、红著等高产耐早作物,改善耕作模式。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供应问题。等机械厂建起来后,先要行制缝细机、磨面机、榨油机等民生类机械,减少后勤物资生产的工作量,还要研制新式楼、犁等农业工具。
黎玉不知道刘一民肚子里到底都有什么东西,看了一眼罗荣桓,见政委不一言。就大着胆子说:“一号,你说的这些东西,我听说国外有,天津、上海可能也有卖的。但我们这里没有。就是想生产也生产不出来。”
刘一民笑笑,回答说:“只要有了机械厂,这些东西都不成问题。
你回去后,要想法多找一些农业方面的专家,先集中力量在各根据地推广一年两熟。至于我说的机械问题,你不用愁,慢慢来。”
三个人带着警卫战上边说边走,准备返回驻地。
快到村边的时候,看见赵小曼俏生生地站在路边。
罗荣桓笑呵呵地问:“赵小曼同志,来了为什么不到师部去?我正想听听你的工作开展情况。”
赵小曼敬礼后说:“报告政委,我就是来向长们汇报工作的。我们准备办一个文学刊物。还想办鲁艺分校,文工团也筹建的差不多了,可以演出了。现在想请政委给我们的刊物题名。”
罗荣桓扫了刘一民一眼,见他在站在一边笑眯眯地不说话,就说:“走吧,先谈工作。题名的事情还是请师长题,他的字比我的好多了。”
赵小曼跟着罗荣桓走后,刘一民让黎玉先回去,吩咐李小帅去把马牵来,他要去野战医院看看。
到野战医院后。直接就去看伤员,这一看,就是一上午。
回到师部。想着吴征不知道找没找到建后方基地的地方,野战医院必须得安置下来了,重伤员需要一个相对平静的养伤环境。不能老是这样跟着转移。正要让人查询有无吴征的电报,赵小曼就来了。
好久不见赵小曼了。刘一民心里头也想知道知道她的工作情况,就让赵小曼简单汇报了文联的筹建情况。
听完后,刘一民又询问了罗荣桓对文联工作提的要求,然后告诉赵小曼,想办文学刊物的想法很好,《大众日报》马上就要创刊了,文联的刊物要抓紧,要通过刊物团结凝聚山东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作家。一个好作品能引导和鼓舞许多人走上革命道路。
赵曼请刘一民给刊物题名。
刘一民想了想。在桌上取出笔墨,题写了“人民文学山东文艺齐鲁画报”然后又写了“鲁艺山东分校止。东抗日民主政府文学艺术联合会”待字迹干后,折叠起来,交给赵小曼。
字写好了。工作也谈完了,赵小曼没有要走的意思,坐在凳子上看着刘一民。
刘一民知道再有一会儿这丫头就会有新的要求了,赶紧说要下部队,有什么事情回头再说。
赵小曼见刘一民想躲。就说;“你不用找理由躲我,你是长,考虑的事情多,我有事也不敢麻烦你。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文工团应该尽快成立,给战士们和老乡们演出。这文工团成立后,我想带着文工团到各根据地去巡回演出。离你远远的,省得你烦。”
刘一民一听,知道这丫头还是情根深种,出去走走也好。就是这安全问题不好办,万一遇上日军就惨了。想了想说:“去演出可以,不过不要单独行动。我和罗政委下部队的时候带上你们就走了。”
赵小曼一听,马上就高兴了,喜盈盈地敬了个礼,告辞了。
考虑到台儿庄大捷后日军马上就要调动大军围攻徐州,这组徕山区距离泰安和津浦线太近。山东局机关和军区机关在这里太不安全,刘一民就下令两大机关向蒙阴转移,让罗荣桓、曾中生、郭洪涛、朱瑞、黎玉率领机关先行出。进入蒙山深处,与吴征率领的后勤司令部汇合,在那里举办干部刮练班,创办《大众日报》和宣传文化团体,展山东根据地的军工和经济体系。自己和蔡中带着警卫一营随泰安支队暂时留在组徕山区。等主席回电。
各位书友大大。红星的成功离不开各位的支持。订阅吧。投票吧!红星章订阅马上破万,请朋友们给红色军文添把柴火。让红色烈焰烧的更旺一点吧!谢谢!
第三四八章徂徕之春
荣桓率山东局和军区机关挺讲沂蒙山腹地后,刘民有励率领警卫一营转移到了但徕村。
租徕村虽然地处深山,却大大有名。
村东南两公里地,是宋代大学者石介、孙复创办的书馆作书房,金代文坛领袖党怀英在此著有《竹溪集》。不过党怀英此人虽然文学、书法成就极高,官声也好,做到了金朝翰林学士承旨,但因为他与辛弃疾是同窗,辛弃疾动起义抵抗侵略者,起义后归宋,而他却屈身事仇,两个人选择的道路不通。作品中的境界自然也不同。辛弃疾成了南宋代表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而艺术修养与辛弃疾不相上下、书法作品更胜一筹、官做的更大的党怀英,则很少有人知道。
此时,作书房建筑多已拐塌,仅留玉帝阁和和茅草顶的偏房。
作书房南的玲珑山上。有走神洞,也叫野人洞。此洞洞口在悬崖峭壁上,很隐蔽。洞内有上下两条道。上层道穿山而过,下层道深部见底,还没有人走到尽头过。传说这里是太上老君修道的地方,也是唐代王希夷隐居的地方。太上老君的事迹属神话,不可考,但王希夷肥岁受唐玄宗接见、封为博士的事情,则史有明载。
历史匕,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就曾经在走神洞驻扎,村里的妇委会主任于秀泉挪动着一双小脚为八路军站岗放哨、传刨情报、筹措军粮。补洗军衣,给伤员喂汤喂药,成了沂蒙人民支援子弟兵和抗日政权的一个缩影。
这但徕村虽然有名,可名气不能当饭吃。小村子;面环山一面临河,风景很美。但这个时候的中国人,吃糠咽菜还填不饱肚子,哪里会有人去欣赏风景。有那功夫还想去挑担柴到山下大户人家或大汉口去换点口粮,因为山村不缺风景,缺地缺粮食,村民们一年四季倒有三季是靠山里的野菜、野果度日的。
在但徕村,刘一民静下心来,写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问题》。文章分几部分,第一部分依据缴获的资料和他后世查阅过的资料,对山东全省的银行业、工业,手工业、矿山资源、农业、水利、交通等进行了概略分析。第二部分专门论述了建立根据地财税体系、抓经济建设对坚持持久抗战的意义。第;部分是如何隐蔽开矿产资源,重点是煤炭、钢铁、黄金的开采。第四部分是如何建立财税体系,提出创办渤海银行,成立各级税务松构。第四部分专门论述展农业生产问题,把兴修水利、良种培育、推行一年两熟、育肥施肥、改进农作工具、植树造林、扩大蔬菜生产等都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五部分专题论述如何开通商路。
这篇文章,刘一民很用心,一直写了三天才算脱稿。蔡中看后,拉着刘一民的手直摸,说是也不见手上有老茧,怎么还懂农业和林业生产呢?
写完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问题、山东抗日根据地县区武装建设指导意见五篇文章,让蔡中派专人将文稿送交罗荣桓和黎玉,请他们认真研究修改,逐项组织实施。
这六篇文章成了根据地建设的指导性文章,也是山东各根据地培干部的主要教材,后来中央专门转各地参考学习。当然,这是后话。
这天晚上,李小帅和黄文虎有点扭扭捏捏地向刘一民报告,说是警卫一连今天晚上要组织组徕村的乡亲们选举村长、民兵队长、妇委会主任,请他去指导。
警卫团这段时间部队调动比较频繁,先是张海涛组建东进支队时抽走了二营和补充营,从编练司令部补充了部分战士才保证了警卫团三个营的建制。接着王南湖组建鲁东南支队又抽走了警卫三营,干部抽走的更多。现在警卫团只有两个营,李小帅和黄文虎已经提拔为警卫一连的连长和指导员了。
刘一民看了看两个人。知道他们虽然都是老红军战士,但在自己身边工作,提拔慢了点,也有心看看两个人的进步情况,很爽快地就答
了。
月色融融,春风习习。
在八路军干部战士的组织下。组徕村的村民们第一次集合起来开会,许多老乡都感到很新鲜。孩子们更是撒了欢儿,疯玩捉迷藏,比过年还开心。
李扛帅和黄文虎两个跟着刘一民学的多了,会议竟然组织的有板有眼。
黄文虎这家伙性格该谐。上来就说:“老乡们,我们是领导的八路军,就是原先闹红的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我们到组徕山区是为了打鬼子,前一段时间在大汉口把小鬼子揍得寻不着爹妈的英雄好汉就是我们。我们要把乡亲们组织起来,带领大家一起打鬼子。把鬼子赶回东洋到他妈妈怀里吃奶去。”
这话一说,男人们都是哈哈大笑,妇女们却低着头小声嘀咕不知羞臊。
黄文虎只听见了男人们的笑声,没有听见妇女们的嘀咕,继续说道:“要想把鬼子赶出中国去。光靠我们的队伍还不行,必须得大家伙团结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和鬼子斗才行。”
其实,黄文虎根本就不用讲这些大道理,但徕山起义后,四支队就驻在这但徕山区,村子里还有后生参军,老乡们早就知道抗日救国的道理了。加上这几天刘一民埋头写文章,蔡中抓偻机会组织战士们在周围的几个村子挨家挨户动群众。道理论了一箩筐。
果然,一个小伙站起来喊道:“黄指导,你别讲大道理了,这些我们都懂。赶紧选村长吧,选出村长好领着我们打鬼子!”
坐着的老乡们马上就是一阵乱哄哄的议论。
黄文虎一看,觉得自己罗嗦了,直接就喊战士们在桌子上摆了三个碗,每个碗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分别写着三个候选人的名字。又在一边的地上放了一个半斗,里面放着豆子。然后就让村民们排队上前,每个人从半斗。引泣巨子。投到自只选中的候选人的碗里。虽然民国已经成立了二十七年了,国民政府也一直宣传民权,但乡村里的区长、乡长、保长都是一些有势力的人当,什么时候能轮着老百姓选自己信任的人。
一看八路军是真的让自己选村长,在场的老乡们都认真了,没有一个人说话,排着队静静地走上前去,从半斗里取豆,再投到自己乐意选的候选人的碗里。然后就退下来静静地坐在地上,等八路军干部宣布选举结果。
刘一民在一边看着,心里感慨不已,眼前的这些老百姓,许多人都是文盲,但真要让他们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