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翼鹰扬(笑生)-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原因何在呢?难道是因为面临离别吗?
第三卷龙起大洋东第一季血染北冰洋第58章政府公信
唐云扬失踪的事情并不能长久的保密下去,随着搜救行动的展开,这件事迟早会传播开来,所以李石曾下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决定。
“我想他们有权知道真相,所有的中华联邦的公民有权明了当前中华联邦的处境,而且这件事拖得太久的话,我担心政府的公信力……”
“太久?!是你自己太想当总统所致吧!”
这种想法在顾维钧的脑海之中一掠而过,他并没有多说,而是拿眼睛斜了一眼一旁的麦克·郎。他想看看对方的想法,毕竟在搭档的主次方面而言,麦克·郎作为未来的联邦总统,他的意见总要被重视起来才行。
如同政治上大多数的决定一样,这些秘密的会谈都会在展开讨论之前取得大概的方向,李石曾正在这样的作法。
当夏日的太阳开始升上天空时,除过匆忙赶来的,率领着手下三军参谋长的,联邦国防军总参谋长蒋百里,将于1920年接替李石曾的中华联邦第一届民选总统。会议里还包括联邦调查局、联邦军情情报局的马永贞与戴笠。
其余高级官员全都陆续离开了水晶宫,毕竟他们具体工作一丝一毫都不敢耽搁。他们必须维持政府体系良好的运转,这不但关系到自己公务员的高薪与免税,最重要还关系着生命存续的问题。
秘密会议在水晶宫后面临时总统的住宅当中举行,在这里除过上述之人以外,还包括中华航空的总经理南希·格林与水晶宫的内务部部长艾琳娜·蓓尔。
这些人当时,即包括联邦军事、情报系统的负责人,也包括未来联邦的最高执政者。至于南希·格林与艾琳娜·蓓尔,她们代表的是联邦另外一种隐性的力量——为唐云扬个人魅力所折服的兄弟、朋友、女人。
不能否认这种力量的强大,例如威廉三世、例如海军舰队的司令幽灵舰长——卢克纳尔,其余还有什么诸如红色伯爵、弗兰克·卢克、李二杆子、罗塞尼克等等诸人。
这些人不但渗透在中华联邦的军事力量之中,在民间的企业里同样拥有极大的力量。例如科学城里的许多欧美科学家,在北京玩文化的诺曼·普林斯。
关于唐云扬的事情,如果没有他们的赞同,那么毫无疑问,中华联邦立即就会出现诸多问题。更别说控制着政府两大情报来源的马永贞和戴笠。
这一点,李石曾实在是太明白了。同样,这一点也是李石曾对于唐云扬人品敬佩的地方。
显然私人实力强大到如此程度,如果想要独裁的话,唐云扬根本不必如同中国的旧式政客、官僚、军阀那样玩弄许多手段。想要的话,伸手去取刚刚提到的他的朋友们甚至都不会提出反对。
那么我们也已经看到,唐云扬是如何制止这种事情出现的。要李石曾出面,把自己反对“个人崇拜”的意图告知大家,最终由他来设定在中化联邦的未来之中,绝对不允许搞什么水晶棺,搞什么帝王陵寝。
“非常热爱祖国是吗?那么从空中把骨灰撒在中华联邦的长江、黄河的源头处,就是最高级的礼遇,也是国家元首或者其他领袖人物可以得到的最高荣誉!”
甚至,这一条作为保障“民主、法治”的法条,而写入到联邦宪法修正案之中。
在这里,李石曾刚刚提到的问题,在各人的心境之中有着不同的反应。南希·格林的心底里掠过一丝阴影,她去看艾琳娜·蓓尔。
毕竟,自己现在已经算是外面的人,虽然作为一个庞大财团的财产经理人而言,她的意见依然会得到重视。但她知道唐云扬的想法,艾琳娜·蓓尔,这几乎充当了唐家主妇的人一定知道。
麦克·郎的眼睛在会场上转动着,他的目光扫视一圈,猜测着各人的心思。在这儿,几乎没有人具备如同唐云扬那已经快赶上读心术似的观察能力。
他所能做的事情,只是按照一个商人的脑袋来猜测。
“李先生的想法固然从大的方面来讲不错,可是……”
他的目光落到了艾琳娜·蓓尔的身上,此女自从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点悲戚或者担忧。她依然如同唐云扬在时一样,表现的从容而又大方,依然掌握着水晶宫内部的保卫与安全工作。
这里是他麦克·郎与唐家子女的住处,在麦克·郎的理解当中,这是艾琳娜·蓓尔在完成唐云扬对她的托付。
“我想,无论如何,这件事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被无孔不入的记者们得到消息,大家知道这些家伙没什么不敢登的。问题在于,倘若我们不及时向公众透露消息的话,我担心到时会引起恐慌!”
李石曾的话说到这儿,顾维钧嘴角带上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恐慌,似乎那位唐先生从来没有恐慌过。就算是一建国,就干掉了8万名地方政府官员,似乎也没有造成恐慌!”
与顾维钧相比,麦克·郎想得更直接。
“利益,公民们的利益有保障的时候,就不会恐慌。那么现在宣布唐云扬失踪的消息会不会引起恐慌呢?”
艾琳娜·蓓尔当然明白李石曾的意思,说起来她个人曾经惋惜过。李石曾与他的搭档朱斌候在党内,没有取得未来联邦总统的竞选胜利。
当然,或者建国之初,需要麦克老狼这闻到利益就两眼放光的家伙,来对付周边的势力。相对于极为关注建设的李石曾,他更倾向于商路的开拓。
建国之初,一个开拓型的领袖则是这时中华联邦所必须的。
“我同意现在就公布这个消息,随后进这一步的营救与调查的情况随时公诸于众。但作好这件事的同时,我想国内的稳定是军队与情报部门应该紧密注意的事情,无论如何现在的状况是稳定高于一切!”
艾琳娜·蓓尔的表态,使其他人纵使有什么样的想法,也都全部暗藏于胸而不方便表露出来。毕竟,她是把唐云扬的“遗书”分送给其他人的那个人。
总参谋长蒋百里稍候了一下,不见有他人再说话,他才慢悠悠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来。
“我想,就算我们不公布,恐怕俄国那面也会通过外资途径说出来,随后一些国家的公使与媒体会进行报导,到时恐怕我们会比较被动。不如我们自己说出来,同时宣布提高中国边防甘些区域的军事警戒级别。这样做比较主动,但我想国内初期会有一些动荡,这些情况值得在座各位所关注!”
蒋百里的话不多,他所说的无疑仿佛重磅炸弹一样在诸人心头炸响。他对于现阶段政府的公信力并不如何担心,毕竟拥有强大的联邦国防军在,边境为此事受到突袭的可能并不大。
倒是哈萨克斯坦方面,有潜在动乱的可能。不过,联邦国防军已经作好了进行残酷镇压的准备,罗塞尼克的绰号“杀神”的空中突击第二师已经做好一切作战准备。
倘若哈萨克斯坦的人不长眼,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动叛乱,那么就罗塞尼克来说,把他们整个民族从地球上抹去,并不是什么困难到了不起的事情。
而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内的稳定问题!
作为中华联邦宪法上的规定,在国内进行某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必须有现在已经开始运行的议院的同意,否则这就是一个问题。
顾维钧稍稍欠欠身子,国内的事情必须要从议院做起。
“李先生请及时向议会提出提高国内警戒的议案,否则我担心到时如果没有议会批准,那么军队在国内的行动将无法顺利展开。恐怕会有人利用这一点兴风作浪,而我们没有完全准备的话,就直接宣布提高警戒级别,似乎稍有不妥!”
李石曾点点头。
“是的顾先生,我想我在这次会议结束之后,会首先到议院进行这个议案的商讨。当议会关闭议院大门讨论时,我想也是媒体应该公布这件事的时间。随后,倘若讨论通过的话,那么稳定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否则的话……”
可这时,麦克·郎跷着二郎腿停止了摇晃。
“我认为,先在媒体上公布再进行议会讨论比较好!虽然这样可能使我们动用军事力量的速度受到影响。但倘若有人宣布独立,那么联邦国防军可以使用宪法赋予的,对任何不通过议会,就进行分裂行动的势力,进行‘灭绝式打击’的权利,先期动手!所以,与其我们长久防备,不如让某些人跳出来,给他来个一劳永逸!”
这一次麦克·郎的建议使在座的均为之侧目,他根本就没打算维持中华联邦表面的稳定,而是把军方的屠刀举起,就想看看中华联邦各在野党派,有没有不长眼的人站出来。
军方的这个宪法法定的权利,在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为前提下的各政党和平竞争的这一根本原则。无论如何,也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分裂领土与主权。
而且,恐怕麦克·郎所说的这些话,意有所指,他指的是谁呢?
第三卷龙起大洋东第一季血染北冰洋第59章不长眼的
从上一章,各人对于应对危机不同的方法,大家应该就看得出来,他们各人想法的区别。
作为从小在美国长大的麦克·郎,作为世界首富的想法与其他人的看法并不相同。李石曾与顾维鈞的想法从某种角度而言,是一种较为保守与稳妥的方法。
但麦克·郎并不喜欢,虽然唐云扬的“遗书”中表明“稳定高于一切”。但在他的眼中,表面上的稳定并不值得刻意维护。
而中华联邦建设、发展的根本性稳定在于——在法律规则下的和平政党政治,才是他需要不惜一切手段维护的“稳定”,就算是为此目的,大杀四方,他依然不会有丝毫手软。
大约商人们的看法总会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一致性,麦克·郎的话音刚落,一直没说过话的南希·格林开口了。她的话,实际代表了大多数企业家的看法。
“在危机来临时,任何一种出卖中国任何利益的手段,就间接的影响着商界的诚信!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当中必须维护的方面,甚至这一要点比之表面稳定更应当受到重视!”
顾维钧理所当然应该支持麦克·郎,毕竟他才是未来自己的搭档。至于李石曾的考虑,虽然较为平稳。
但他显然把国内的某些在野党想得过好,如果这些家伙根本早就知道现在的事态,那么他们会做出些什么,还真是难以预料的事情。
的确,在这种时候真的有不长眼的人。
汪精卫,作为这时主要在上海及附近周边发展的中华革命党的二号人物,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信任。但我们知道,他始终是个不安分守己的人。
因为他得到了一个消息。
这里不得不说说另外一些人物,他们在本书之中从来没有露过面。当时俄罗斯布尔什维克的建国策略是,向全世界各个国家输出布尔什维克革命。
我们在德国基尔军港所谓的“水兵起义”中看到过他们的身影,我们在试图分裂中华联邦蒙古领土的叛国事件中,发现过他们的臭屁。
至于中华联邦,则完全没有渗透的余地。因为,为了支持世界布尔什维克革命,大多数俄国的追随者已经被送往美、英、法,等等欧美国家,前去学习。
不过,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层面,所以国内应该这样说——“余毒未尽”!所以,唐云扬失踪的消息,第一时间就被传到了上海,而且直达汪精卫的耳中。
前面说过,所谓的政治倾向,对于国家、民族而言往往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唯一的前提是,国家、民族的利益是否因为这种政治倾向而受到损失。
这也是联邦政府一直在宣传的,不承认任何与外国势力相勾结的政党建立的任何形式的政府原因。也是加入第三国际的布尔什维克人被送出中华联邦,不得不生活在“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几乎是所有人都明确的道理。
所以,就“不得志”的“中华革命党”与当时在世界上,因为所谓的“输出革命”而变得臭名昭著的第三国际有着某种紧密的联系。
这时第三国际带给其他国家布尔什维克的,是粗暴无礼的干涉。这是甚至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后来自己也曾经批判过的——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
这时,这种指导方针,导致各国武力夺权的行动此起彼伏。实则,今天看来,这不过是为了瓦解当时西方国家对于俄国发动进攻的,一种总体战的策略或者说手段。
最后的结局上,西方各国因为国内的反战,而不得不离开俄罗斯。至于后来的苏联的百姓们是否幸福,这实在是外人说不清楚的。
不过我们看到前苏联今天的“解体”,大约也就会再次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了。
得到唐云扬失踪的消息,汪精卫的精神状态可以用欣喜若狂来表示。这时我们也就明白,与第三国际挂上的勾的人,实际正是中华革命党中的某些人物。
只是,这一点现在的联邦政府一点也不知道一切的阴谋与计划来自于何方。毕竟,知道消息的唐云扬与安妮·泰勒的去向完全无法说得清楚。
接受唐云扬的建立,前往上海发展的孙中山,在黄兴死后以前的政党发展纲领,使自己麾下的“中华革命党”与当时的“中华国民党”再次合并。
固然,以他们干预国家事务的能力上而言,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手段。但在上海,这里原本就是黄兴领导下的中国国民党的基地。
尤其,上海相对江东其他地区,回到时联邦已经是唐云扬展开“和会之旅”的时候。同时,这儿由于是当时的殖民地及海运基地。
以商务及买办为主的上海,在后来中华联邦发展当中,并不能与建设了中华克虏伯与中华毛瑟的长春与武汉相提并论。这时全面的工业化及运输航空化的大潮下,再加上前期琴岛及科学城的发展吸取的大部分民族资金,使上海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先生来到上海,在黄兴病塌前,进行了两党合作的工作。终究,孙先生是中华革命的先行者。无论其间犯过多少错误,但总体来说,他是一个在行动的人。比之当时某些只知道混战的军阀又要好上一些。
随着中华联邦的建立,以及以上海为基地的中华革命党的奋斗,上海的发展窘境得到缓解。由于各国买办集团,不是被联邦国防军以帮会成员的名义绞死,就是由于殖民统治的消失而败落。
在这种情况下,新的进出口代理业务,遂成为上海的主要商业服务项目。随着时间的延续,上海东方明珠的桂冠依然闪光。虽然,这并不能与有整个东方首都及科学之源的琴岛相比。
但在中国其他沿海城市的对比之中,更加璀璨起来。在上海的经济取得复苏之时,中华革命党中的部分人员对于他们的位置不那么满意,这里面就包含有汪精卫及与他“志同道合”的某一群人。
与孙中山不同的是,他们认为中华革命党如果想要在国家事务当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就需要某些强有力的国际力量的支援,这就是当时国际社会布尔什维克运动风起云涌中的弄潮儿——“第三国际”落入到他们的眼中。
汪精卫作为这时中华革命党中的二号人物,是颇有些威望的。他现在面对孙中山的时候,已经不像过去那般模样。
“先生,我们刚刚听到一些消息,唐云扬在俄罗斯战场上失踪了!”
说话的时候,他悄悄看着孙中山的脸色。
汪精卫对于孙中山可以同意自己的计划并不报多少希望,他只是想看看对方的反应。
果不出他所料,孙中山的眼睛猛然睁开来,可见他内心之中的吃惊,一点也不比汪精卫预测的差。
“你说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汪精卫虽然面孔上依然是一付毕恭毕敬的模样,然而骨子当中已经完全不信任对方。在他的心目当中,孙中山从日本回来之后,已经不是那个昔年敢想敢干的领袖人物。
“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先生,我们预测当唐云扬失踪之后,原先依靠他强力的手段捏合在一起的中华复兴党恐怕会出现分裂,据我们得到的消息,他们内部同样因为某些事物而分为几个派别,在这个时候……”
孙中山炯炯之目立即盯在这个现在还不那么胖,刚刚有些虚肉的脸上。突然之间,他感觉自己把这个一直看起来忠诚的人提拔起来,似乎不那么妥当。
“季新,你似乎有些什么好想法,有的话说出来大家讨论一下。现在这件事还不知道真假,另外你得明白,中华联邦现在还有一支使西方各国也为之胆寒的强大国防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或许……”
汪精卫这时稍稍躬着的身体,突然之间直了一直,那双眼睛仿佛两柄利剑一般紧紧盯着孙中山已经渐渐显了老态的脸庞。
“先生,或许正是我们待机而动时,只要时机具备一切都可以成功。现在我们唯一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只要时机一到的话……!”
孙上山微微一笑,上唇花白的一字胡须似乎也舒展了一下,仿佛一个长者在安慰性急的青年一样。
“季新哪,可我们是不是该放眼天下看一看,或者现在一党一派的利益并不能与国人的利益相提并论。久乱之后,民心思安哪,有的时候做起事来却不能不多想一下呢!”
这时,进行了一辈那么久的政治斗争的孙中山突然感觉到一股由衷的厌倦。毕竟,中华联邦给了中国人百年以来,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尊严与安全。
那么现在,在国家遇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就算有些什么手段,是不是也不该在这个时候使出来呢?
第三卷龙起大洋东第一季血染北冰洋第60章是否明智
面对孙中山的反应,汪精卫目光当中的希望熄灭掉。
他不明白,如此好的一个可以重新建立由中华革命党控制区域的时机,孙中山为何就看不到呢?心中不为人知的叹息一下。
“先生,如果没有其他事,那么我去办事了!”
孙中山点点,无言的看着汪精卫的背影。在他的心中,除过惶恐之外,还有一些惋惜。带着这种心情来到自己办公室的门前,伸手拉开窗帘。
对面,正在建筑的一座由钢、混结构的大楼正在快速的建设之中,甚至隔着窗户他也能够听得到对面工地上传来的,机械的轰鸣声。
工地里并没有民国初期常常可以看得到的,中国工地那种人多机械少的场景。这儿,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在动用到各种各样的机器。
“中国有着世界最多的人口,但却发展出一个用机器来抢占人的工作机会的社会,这是否是一个明智的举动呢?”
这是这时,中华联邦的一些经济学家的担忧。这种思潮不但本土已经有的研究经济的学者,甚至已经引起了包括一些留洋归来学者的担忧。
关于这一点,孙中山本身也怀中这样一种担忧。
由于唐云扬大手笔的建设,4亿人口的中国,现在大量人口由农村涌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的同时,带动了服务业及相建筑业等等相关产业的进程。
“可是,我们农业生产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如果没有人种田的话,那么……”
他的思绪回到了古代。所有昌盛过的朝代,初期永远是平均地权。但现联邦政府所做的恰恰相反,不但没有平均地权,而且因为农业机械的投入,使大量农民失业。
这些大多数青壮农民只好涌入到城市中寻找工作机会,好在这时的中华联邦大量基础设施开建,包括许多的基础工业及高附加值的新式制造业。
因为海岸线上风车的增加速度,中华联邦几乎拥有无限的电力。所以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吸引了来自南洋与其他欧洲华侨的大量投资。
虽然眼睛的发展前景不错,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担心。这样可能会造成财富集中向社会少数人手中,造成广大平民的赤贫。
这些是普通百姓,对于中华联邦飞速发展,社会福利第一次提高的情况下,所感觉不到的暗流。这股暗表面平静,实际极为汹涌。许多党派、精英都已经卷入到这股暗流之中。
这也是孙中山更加担忧的事情,因为中华革命党在野的状况,最就已经使相当多的所谓有“革命资历”的人不满,这些所有的不满指向的都是唐云扬。
作为他自己,现在已经完全相信唐云扬,最少他的信心还没有崩溃。尤其,对面正在施工的,联邦金融大厦,将会是未来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
“服务业并不是单纯指什么餐饮、酒店之类的工作,服务业是为整个社会财富生产系统提供服务及帮助的所有手段的集合……至于股票市场,并不是企业家用来吸纳资金的场所。实际它是社会财富再分配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福利型社会将保障我们国家的稳定与快速发展!”
这些都了联邦政府用以回答质疑者的答案,这些事情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没有被完全证实。甚至有些是西方世界刚刚开始提出的理论,而中华联邦却已经在开始实践之中。
“对于未来的事情没人知道对错与否,我能够看到的,就是一群为了中华联邦发展而努力的复兴党员!”
这是他决定在唐云扬失踪后,依然打算支持政府的原因。
实则他并不知道,唐云扬告诉麦克·郎的这些在当时来说,尚属新经济思维的思想。不过来源于,他曾经在网络上看到的过,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演讲之中提到的一鳞半爪的经济学知识。
这也是他为何要建立一个严刑酷法的,却能够保障经济交易诚信进行的法律的原因。甚至,这时中华联邦股票市场上采取的,“一人代表制、举证责任倒置、诉讼费用倒置”这样引起相当金融企业不满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用意很明显,就是以法律造就一个诚信的金融市场来进行相对公平财富的分配。这些手段也就是美国在罗斯福总统当政之后,在第二次大战之前着手解决美国股票黑市的主要手段。
一人代表制:任何一个无论大小的股东随时可以起诉上市公司,并可代表所有股民与上市公司打官司。
举证责任倒置:即金融机构与上市公司,在被诉及内幕交易、暗箱操作等等被控罪行时,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最后一条是,在打赢官司之后,起诉者才会承担一定诉讼费用,而败诉的公司方将承担大部分费用。倘若个人诉讼者败诉,则无须付出费用。
但就现在眼睛只盯着脚尖处的某些金融家来说,他们不同意这个“长远富贵”的目标,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包括那些曾经在股市上受大量损失的投机者。他们都不大喜欢这种新的游戏规则。
尤其不愿意付出近期“短线操作”的利益,大多也是通过幕后交易及黑幕金融获得的利益。这种金融政策在短期之中,增加了唐云扬和中华复兴党敌对势力的力量。
这也是中华革命党在上海这个金融中心,能够相对容易重新崛起的原因。
“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呢?”
孙中山因为这个刚刚到达的消息,一时之间倒感觉到颇不好取舍。如果选择支持中央政府,则很有可能导致刚刚重新崛起的中华革命党失去在金融机构的支持。
但如果不选择支持中央政府,那么……
很明显,如果支持金融机构,那么中华革命党将会获得相当数量的支持。然而,这时就有一个问题。倘若支持他们,就可能得要附合现在,在上海滩聚集起来的金融大亨们的想法。
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与一个相对独立的金融机构,只有这样才可以绕开联邦宪法里的《权利法案》,从而满足金融机构的某些利益要求。甚至现在一些其他小党派已经准备支持一个叫《自由上海》的法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法案广泛受到国际金融机构和其他国家的赞同。
现在,唐云扬失踪之下,联邦政府必然进入到一个紧张阶段。无论谁接手,都必须面对这个受到国际金融机构及相当多政府支持的法案。
看着正在飞速建设的未来的“联邦金融大厦”,孙中山有着一种难以选择的困扰。
无疑这个法案在维护金融机构方面利益的同时,又在打击中华联邦宪法的权威。也标志着海外金融机构的联合体,向中华联邦发难取得胜利的手段。
该如何去做?这是一个问题!
“虽然中华联邦有着举世最为强大的海军舰队,但中华联邦不可能与全世界为难,尤其不可能与整个金融世界为敌!”
一个困难的取舍摆在孙中山面前。
实际,这是一个不需要取舍的取舍。因为,可以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与国际力量的关系!
2。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3。一党与一国利益的关系!
4。部分人与大多数人利益的关系。
“自由上海”法案,说白了,不过是要维护当时金融界尤其是金融交易系统之中的保密性。只有暗箱操作及黑幕交易才是金融获得的主要原因。
否则,以罗斯福世界上唯一一个担任美国总统超过两届的总统,在进行他的新政之中,最为重要的美国金融交易改革的时候,遇到的阻力巨大到他也不得不进行某种形式的妥协。
最后还是由于当时的美国证监会金融大鳄肯尼迪(被刺杀的肯尼迪总统的父亲)的支持,才获得成功。
至于其中辛酸的内幕恐怕无人能够知道,但不言而喻的是,包括前面提到的几种制度,的确保障了美国股市的长期稳定及财富分配的相对公平性。
而这种深远到几十年后的目光,的确不是普通政治家与金融家可以看得到的事情。唐云扬由于身份,他知道。那么孙中山会如何选择呢?
看着外面,将会成为亚洲第一高楼的,联邦金融大厦。孙中山蓄着花白胡子的唇动了动,他说了一句话给自己听。
“无论如何,中华联邦不能再回到过去军阀割据的时代,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必须被尊重。虽然他们的政策可能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在近期内受到损害,但我相信他们正在努力建设这个国家!无论如何,稳定对于目前的中国更加重要!”
就这样,孙中山决定了中华革命党的态度。
他是一个想到之后,就会切实行动的人。因此,他把他自己的想法写成了文章,发表到了媒体之上。
然而,他并不知道在中华联邦建国初期,政治、金融方面动荡颇多的情况下,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对他本人和他的家庭意味着什么!
第三卷龙起大洋东第一季血染北冰洋第61章动乱之初
唐云扬失踪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世界各个利益相关政府首脑的耳朵里。不但包括中国之中有各种不同的反应,包括世界各国政府同样有不同的反应。
先说英国的陆军大臣丘吉尔,刚刚从俄国斯前线回到英国的他听到这个消息时,仿佛被一记重雷敲在天灵盖了。
对他来说,问题很严重。
就丘吉尔来说,他的目标在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壁垒的形成。面对“邪恶”的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