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成为崇祯以后-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支持17k,支持17k的vip收费,谢谢大家啦!)

正文 第九十七章 【关公会秦琼】

什么叫战略眼光,朱由崧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自从崇祯皇帝登基以来,每走的一步棋都蕴含深意,连带的,使他的眼光也变得长远起来。

朱由崧放下手中的一本学科书籍,书籍是崇祯皇帝颁布的科考必考科目,其中所言可谓前无古人,给人以很深的启迪,他无聊的时候也会拿出来看上几眼。

崇祯皇帝出京微服私访,朱由崧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他隐隐感到崇祯皇帝这次出巡可能要集中处理一下个别的突出问题,这其中就跟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少王爷,王爷请您过去。”

朱由崧嗯了一声,道:“晚上做一些清淡的小菜,王爷的身体不大好,太油腻的东西吃不得。”

来到福王朱常洵的书房,朱由崧见父亲脸色铁青,就知道所为何事,他咳嗽一声道:“父王,您的脸色不大好,让医官看过了吗?”

朱常洵伸出那肥大肉厚的手掌在桌子上一拍,道:“你干的好事,在你眼里,还有我这个父王吗?”

知子者莫过于父,知父者莫过于子,这句话在这里似乎讲不通,因为朱由崧很了解他的父亲,但是他的父亲却一点都不了解他。

朱由崧嘿嘿笑了两声,道:“父王,儿臣知道父王为何生气,不就是把福王府名下的土地都送出去了嘛!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呀!王府少了那些进项,也不会危及根本,不是吗?”

“你说的倒是轻巧,那可是两万顷良田啊!对了,还有盐引的进项,你是不是越活越糊涂啊?”朱常洵越来越不了解他的儿子了,在他看来,儿子已经疯了。

朱由崧略微叹了口气,道:“父王,记得您就藩洛阳的时候,得庄田两万顷,盐引千计,后来又在万历爷那里得了不少赏赐,说白了,那可是真金白银啊!想我福王府,除了当今朝廷,就得属我们最富足……。”他说着见父亲的脸上泛起得意之色,心中摇头,接着道:“可父王想过没有,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天下人都在盯着我们呢!”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本王乃是大明帝国的亲王,堂堂万历爷的儿子,这天下除了当今万岁,难道不就该是我吗?”想当年,朱常洵差一点就成为大明帝国的皇帝,而崇祯皇帝继位,他也算间接出过力,因此有这种心态很正常。

朱由崧觉得他跟自己的父亲说不到一起去,正应了那句话,燕雀安之鸿鹄之志哉!而他也不敢跟父亲交代实底,虽然有些事情他都是打着父亲的旗号做的,可那些万万不能让父亲知道,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从书房出来,朱由崧长出了一口气,觉得松快不少,一个人匆忙跑来在他耳边细语几句,他点了点头,道:“很好,一定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行踪,时刻监视,一点差错都不能出,适当的时候,我会去见见他。”

朱由崧回到自己的房间,见心腹李信正在品茶,笑道:“你倒是好兴致,家里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吗?”

李信见是朱由崧忙起身道:“都料理完了,家里人虽然都不赞同,但是我想他们以后会明白的。”

“是啊!与其现在收些租子,不如以后得实惠呀!当今万岁很快就会对我们这些藩王下手,富户恐怕也在其中,前天传来的消息,山西算是完了,这个时候走错一步,满盘皆输啊!”朱由崧对自己的处境很是忧虑,也不知道自己如今的举措是对是错,利弊如何。

李信看着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朱由崧,他摸不清朱由崧到底是如何打算的,说朱由崧有谋逆之心,所作所为又不像,说没有不臣之心,也不大对,按照李信的理解,可能很大程度是自保吧!因为凡是有点眼光的人都看得出来,崇祯皇帝要削藩,而作为天下藩王第一家的福王府,肯定是首当其冲。外人都认为作为福王世子的朱由崧昏庸无能,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其实能真正了解朱由崧的人才知道,这个福王世子委实不一般,心机城府非常人所能企及。

“你回来的正好,事情虽然办的差不多了,但是该有的宣传还没有到位,你拟一个告示,在福王府的辖地张贴,大意嘛!就按照你之前替我写的那个折子,最好写的煽情一点,因为他已经来了。”朱由崧见李信没言语,吩咐道。

李信知道朱由崧口中的他是谁,本来李信对崇祯皇帝颇有成见,而且他的父亲之前跟魏忠贤纠缠不清,遭到了崇祯皇帝的打击,可以说结下了一定的仇恨,但是李信仍然很佩服崇祯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崇祯皇帝是合格的,尤其是外击女真鞑子,可以说获得了万历以来最为有利的局面。

但是,对于崇祯皇帝的内政,他不敢苟同,都说民为贵,君为轻,可是这天下的根基仍然在乡绅富户手里,在官僚手里,在朱家手里,这个秩序一旦被打破,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让他担心的是,崇祯皇帝正在打破这个秩序,而建立起来的新秩序又不明朗,这个潜在危机的危害,此时已经凸显出来,他竟然有些担心,一旦崇祯皇帝陷入内政纠缠不清的泥潭,整个大明帝国恐怕会更加艰难。

写文章对李信来说没有丝毫难度,如果不是报答朱由崧的恩情,他去年秋闱夺魁没有任何疑问。将写好的张贴递给朱由崧过目,道:“少王爷,这个张贴最好再加上河南地方官衙的印信,那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朱由崧很恨自己前些年为什么不多读点书,现在让他读都读不进去了,他大略看了一遍道:“你看行就差不多了,我身边如果再多几个像你这样的人才就好啦!”

正文 第九十八章 玩的就是心跳

“不是吧!”我看着对面客栈的招牌,“真不愧是古代最大的连锁客栈,在哪都能遇到啊!”想起前生的互联网上有个帖子说‘悦来客栈’是古代最大的连锁客栈,因为几乎每部武侠小说都有这家客栈的影子,没想到今天误打误撞又遇到了一个。

宋献策见崇祯皇帝一脸愕然,不解道:“东家……我们住这里不好吗?”

“不是,没什么,就住这里吧!”我不能跟宋献策解释什么,叫宋献策安排住宿事宜,好在客栈还有一个小跨院,将将能住下我们一行人。

洗过一个热水澡,我感觉乏累之感尽去,喝了口茶问一旁的宋献策,道:“献策,刺客一事你有什么看法?不妨说来听听。”

追拿刺客最后不了了之,这在宋献策的意料之中,听了崇祯皇帝的话,他沉吟一声道:“刺客在暗,我们在明,这对我们非常不利,而且刺客因何行刺也不清楚,很难从动机来推断幕后主使之人,如今,也只能加强戒备静观其变,只要做到内紧外松,说不定那幕后黑手还会出手,那个时候才是我们收网的最佳时机。”

我知道宋献策再有谋略,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幕后的黑手犹如天外飞仙一般无法寻觅踪影,恐怕即使拿住了刺客,也问不出什么来。到底是谁在拆我的台,想要置我于死地呢?“好啦!不说刺客的事情,献策,能否猜到东家为何执意要来河南走一趟吗?”

宋献策略微迟疑道:“东家,是为财而来吧!老百姓都知道福王之富,强于国库,听说当年福王就藩的时候,光是金银财宝就拉了多少车,良田和盐引更是无法计数,堪称大明帝国富户中的富户啊!”

我笑着点点头,道:“献策说的没错,东家确实是为财而来,国库一直都是入不敷出的局面,如果能用福王府的藩库充实一下,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会松快一些。”

宋献策知道崇祯皇帝早晚都会这么办,一来可以让国库充实一些,二来也可以削弱藩王的实力,虽然国家还欠着不少藩王的俸禄,可有家底的人,谁在乎那几个俸禄啊!光是田庄的进项就够几辈子吃喝用度的。

想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一回事,用什么办法达到目的很重要,既要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又要让人无话可说,难度颇大。

宋献策正在思量之际,一个做仆人打扮的士兵进来躬身道:“东家,吴大人来了,就在外面呢!”

我哦了一声,进城的时候已经告诉过吴三桂,没有要紧的事不必见驾,等用到他的时候自然会叫他率兵进城,难道出现意外了吗?

吴三桂一脸疲惫之色,几条汗渍顺着脸淌下来,身上的衣服和鞋面沾满了尘土,来到内室见到崇祯皇帝,跪倒道:“东家,京城急奏,是孙承宗孙大人的奏折。”

孙承宗的奏折?我叫吴三桂起来呈过奏折,心中猜测着孙承宗这么急是为了什么事呢?等我打开奏折看过后,有些傻眼了。

宋献策和吴三桂看着崇祯皇帝愕然的表情,互相对望一眼,不知道是什么是让崇祯皇帝如此失态。

我将奏折递给宋献策,道:“献策看看,东家有些糊涂了,这可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啊!”

宋献策看过奏折也是摸不着头脑。奏折中说的事正是他刚才和崇祯皇帝说道的事。奏折中说,福王朱常洵上了一道奏章,说是眼见国事艰难,身为皇族子孙有难以推卸的责任,因此决定把福王府名下的两万顷土地贱卖给无地的流民,另外福王府也会拿出多年的积蓄连同卖地所得共计三百万两白银全部上缴国库,为国分忧,为君解愁。

另外在奏折中还附带了一份福王府历年进项的明细账目表,对比可以发现三百万两银子,绝对是福王府倾家荡产拿出来的“血汗钱”。

我叫过来吴三桂,吩咐道:“派两个精细的人,去查访一下福王府的底细,不用太细致,大体的概况得来就行,一定要快。”

吴三桂虽然没看到奏折中是什么内容,但是料知跟福王府肯定有关系,当即点头领命而去。

“献策,东家有些糊涂,你看出什么没有?”吴三桂走后,我问宋献策,“都说福王是爱财如命的守财奴,这可真把东家吓了一大跳啊!”

宋献策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说道:“很显然,福王府有高人啊!他们对国家的政策看的很准,知道迟早会对他们下手,所以先撇清,让人找不到他们的毛病,这么一来,东家想动他们,也动不了了,再说,也没有了动的价值,因为那三百万两银子,确实不是小数目,拿这么一大笔银子出来,福王府再富有,怕也是空了。”

我此时已经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点头道:“不错,福王真的不错,能做到这个地步,不枉是皇室子孙,知道给这将倾的大厦添砖加瓦,一定要给他一些回报才是。”我没想到头痛的敛财计划竟然这么轻易就实现了,看来这个福王很上路啊!这就对了嘛!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活的长久一些,有机会去见见那个传说中三百六十多斤的胖子王爷,好好的夸奖夸奖他。

“就加封福王为九千岁,加九赐,见驾免跪拜,献策以为如何?”我一高兴,当即想下旨把这些赏赐给福王。

宋献策的头脑很冷静,想了想,说道:“按说福王此举确实当得表彰,不过献策认为不妨再等等看,献策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对劲,可现在又没有头绪……。”

我听了宋献策的话,头脑也慢慢的凉了下来,不错,自从我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因为某些效应,历史发生了偏差,可是也不会偏差的太离谱吧!

历史上的福王朱常洵和儿子朱由崧,都是著名的草包王爷,优点没有,缺点一大堆,怎么可能这么好心帮助国家度过难关呢!再说他们父子俩是出名的守财奴,是应该再看看才是。

正文 第九十九章 呀呀呸

我和宋献策正在谈论这件事,出去打探的士兵拿回来一张告示,大意是说福王府的一些惠民措施,其中很有分量的是免除佃户历来所欠的旧帐……。

“真是有些看不透福王啦!如果这都是千真万确,那么福王应该改称贤王才对。”我放下告示,紧闭双眼养养神,刚进入河南就遇到这样的事情,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宋献策也有点发懵,不过他还是心存怀疑,因为福王父子以前的名声太臭了,叫出十个人,得有十一个人说福王父子的不是,这一骤然的转变,不可能没有原因,福王父子除了自保,会不会有别的的打算呢?如果没有别的的打算,按照他们父子的为人,舍得那些财富吗?答案是否定的。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不深入实际,是看不到什么的,今天累了,大家休息一下,明天出去转转,看看这福王府的葫芦里卖的是太上老君的金丹,还是阎王爷的断肠散。”我决定亲自去调查一下,看看福王所为是否如奏折和告示上所说,如果是,定有重赏,如果不是,那就得说道说道了,欺君之罪是逃不了他。

唐诗看见崇祯皇帝进屋,略微施礼道:“少爷累了吧!刚烧好的洗脚水,烫烫脚,晚上睡的会香一些。”

“你妹妹睡了吗?郎中抓的药要按时按晌的吃,她的病是心病,时间长了也就好了。”我说着见唐诗面容有些憔悴,“你也累了吧?这一路实在太辛苦,早知道会这样,就留你在山西好了,回头再去接你。”

唐诗摇头道:“不累,妾身跟着少爷心里踏实。”她说着已经替崇祯皇帝脱下了袜子,将崇祯皇帝的双脚按到水里,说道:“妾身知道少爷是大忙人,如果妾身留在山西,恐怕……就永远也见不到少爷了。”不知道为什么,她的这个感觉很强烈,所以一直跟随着,害怕失去眼中人的身影。

我笑着让唐诗把脚擦干,道:“你多心了,既然留下了你,自然就不会让你流落在外,那不是少爷的脾气秉性,你我这也算是缘份,许是命中注定的呢!”

唐诗听了这话,心中很是欣慰,正待说些什么,就听见外院传来人的吆喝声,夹杂着叮当碰撞的刀枪声,让她花容为之失色。

我吃了一惊,没来得及喝问发生了什么事,就见王二虎匆忙跑了进来,说是外面有贼,还是两个。

我哦了一声,又是俩人,会不会是白天的那俩刺客呢?如果是,那他们也真是太大胆了。

王二虎也想到了可能是白天那两个人,他叫进来两个士兵保护崇祯皇帝的安全,跟崇祯皇帝知会一声后,亲自前去抓贼,就算不是白天的那两个人,他拿住了贼也能出口气。

我心系外面的情况,叫身边的人保护好唐诗的安全,跟着王二虎出去了。借着微弱的光亮能看见院子中几个人正杀的欢畅,刀光剑影不是闪现。

武侠小说中的诸般绝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不过武术的概念偷换不得。拿院子中的这俩个贼来说,堪称武艺精湛,手中的武器舞动如飞,使王二虎等人近身不得。

“砰!”的一声巨响,微弱的硝烟过后,其中的一个贼人已经倒地不起,双方厮杀的人马似乎被这一声枪响惊呆了,都愣了那么几秒中,王二虎等人久习枪炮,反应飞快,借着这个空档将剩下的贼人按倒在地,其余的人呼啦的围上来,按胳膊的按胳膊,踩大腿的踩大腿。

我将手中的短枪放下,之所以选择开枪,一来是因为贼人武艺高强,怕王二虎等人有失,二来也是为了实验一下短枪的威力到底如何。

“二虎,把人弄到你们那屋子里,东家一会问话。”我可不想让唐诗姐妹看见血淋淋的场面。

等我来到王二虎的房间,其中那个身受枪伤的贼人已经宣告死亡,而那个被生擒的则是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任王二虎等人怎么问话都不言语。

“东家,这家伙嘴硬着呢!问他什么都不说,不知道是不是哑巴?”王二虎怀疑对方是哑巴,如果是哑巴,那就白忙活了。

我愣了一下,心说不会真的是哑巴吧!如果那样真是衰透了,“把死了的拖出去。”我定睛看了看被左右按住的贼人,笑道:“不管你是不是哑巴,我只问你一句话,为什么盯上我们。”我还不能确定他们是不是根之前行刺的人有关系。

那个人闻听此言,抬头看了看崇祯皇帝,嘴角显出轻蔑之意,却没有说什么,把头又低了下去。

俗话说是聋三分哑,眼前之人能听懂我的话,说明不是哑巴的可能性大一些,我心中盘算了一下,说道:“说吧!如果你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说不定还能离开这里呢!”

我见他还不说话,有些沉不住气了,强压下心中的焦躁,说道:“不管你是什么来路,动机不外乎求财,或者寻仇,你不大可能是来寻仇的吧?那么就是求财喽?说吧,要多少?出门在外谁都有不方便的时候,不是吗!”

那个人哼了一声,道:“某家前来既不是求财,也不是寻仇,就是为了要你那条命,别说那些没用的了,糊弄谁呀!你不就是崇祯小儿嘛!”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我没想到身份被眼前之人一语道破,这就可以肯定,他即使不是早上行刺之人,也会跟行刺之人颇有关联,让我纳闷的是,谁要行刺我啊?会是跟黄彦宏有关联的那些人吗?

“你也不用问我什么,问了我也不会说,是爷们的话就给我一个痛快,老子今晚来了就没打算回去。”那人似乎对崇祯皇帝等人的惊诧表现很满意,说着这些话,一脸得意之色。

“把他先关起来,明天一早送到吴三桂那里,务必让吴三桂撬开他的嘴巴。”我说完转身离去,去找宋献策。

正文 第一百章 打了皇帝一耳光的人

宋献策听完了崇祯皇帝的话,眉头皱的很深,沉思了好一会才道:“东家,献策现在建议东家立刻回到吴将军那里,然后立即回京,此乃万全之策。”

我见宋献策说的如此郑重,问道:“献策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宋献策咽了咽唾沫,道:“首先是因为东家的行踪已经暴露了,而且又远离大军,这对东家的安全非常不利,其次,是从全局考虑,从山西开始到现在,东家的行踪可以说一直被人盯着,而那些人手眼通天,我怀疑庙堂之上就有他们的人,东家回京后,大可从上面着手,迫使那些人收敛收敛,这样就能赢得更多的时间来理顺脉络,而一味的从下面着手,收效恐怕不大。”

“你说北京有人阳奉阴违?”宋献策的话让我不能相信,自我掌权以来,推行的都是军事独裁策略,那些大权在握的官吏都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忠诚度无可质疑,而那些聒噪的文官,又有多少实权呢?他们就是想反对我,也没有资本啊!

宋献策点点头,道:“说起来东家可能不愿意听,不过献策还是要说,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就拿我来说,东家能知道我的心里在想什么吗?显然不能。每个人的利益出发点都是不一样的,也许他觉得在东家这得到的远没有在别的对方得到的多,那他就有可能背叛东家,还有,自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读书人的力量不容小觑,否则也就不会出现口诛笔伐这个词了,东家当政一来,重武轻文,这倒是没什么,但是尊武抑文就不好了,一个文臣对东家的背叛,和一个武将对东家的背叛,造成的破坏是不一样的,只有文武并重才是御臣之道……。”

宋献策说的话后半截我听的不是太仔细,因为我被宋献策的话吓到了,文臣历来不被我所重视,他们就是造反,也是孙猴子,永远逃不出我这个如来佛的手掌心,而武将和军事力量,是我的心血,如果真得了“败血症”,对我的打击不言而喻。

“难道说,东家一直都是不成功的吗?”我突然有一种困惑,我付出的那么多,不是为了我的个人享受,是想成就一个我心中理想的国度,突然发现自己的努力并不奏效,这让我无所适从。

宋献策见崇祯皇帝一脸迷茫,郑重道:“东家这是说的什么话,献策熟读史书,还没有哪个帝王的中兴之心能像东家如此坚定,还没有哪个帝王有东家如此的魄力和手段,献策断言,后人的史书上,绝对会有东家的一席之地。”

我苦笑了一下,道:“一席之地?恐怕是被嘲笑的一席之地吧!难道说所有的努力,结果仍然跳不出那个固有的框框吗?”

宋献策不知道崇祯皇帝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他能感觉到崇祯皇帝心情的变化,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叹了口气,道:“去休息吧!东家想独自呆一会。”纷乱的心绪让我无法平静下来。

王二虎有个起夜的习惯,当他起来撒尿的时候,正好看见崇祯皇帝往店房外面走去,吓的他尿也没有了,顾不得回去穿衣服,起身去追崇祯皇帝。

此时天刚入夏,但是河南地界已经感觉到热来。晚上并无宵禁,洛阳成内倒也热闹。王二虎跟着崇祯皇帝走了一会,越发觉得崇祯皇帝的不对劲来。

当我走出店房的时候,脑袋嗡嗡的响着,眼睛看到的东西也都是模糊不清,像是处于半醒半睡之间,恍惚看见一个人朝我伸手,我在身上摸出了一点银子送给了对方,也没注意人家是不是乞丐。

“你他娘的有病吧?”被崇祯皇帝挡住路的人看了一眼崇祯皇帝,没想到一句骂娘,换来的是一块银子,接过银子掂量掂量,笑道:“你是有病。”

“有病?”我模模糊糊的,说道:“是呀!三生难逃的死结,再怎么努力都是烂摊子,病的不清啊!”

“三生难逃啊!三生难逃……。”我脚下像是踩着棉花,嘴里嘟囔这这些连我自己也不太明白的话。

王二虎这时候算是看的真切了,不敢再由着崇祯皇帝胡来,快跑几步来到崇祯皇帝近前,拉住崇祯皇帝,道:“东家,您住脚嘞!”

我看着王二虎,笑道:“三生难逃,你懂吗?三生难逃啊!”我看到认识的人,也停住脚步。

王二虎这会看出来了,崇祯皇帝的眼睛有点直,脸上也是发木,分明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心窍,这可如何是好啊!

“你不懂,你怎么会懂呢!”我突然想到,王二虎能懂什么呀!他几年前还是一个二百五呢!最近才开了窍的。

王二虎见崇祯皇帝说着说着又要走,急的汗顺着后背往下淌,都快哭了,偏偏这个时候没法回去找人帮忙,这该怎么办呢?

还得说浑人有浑招,王二虎知道崇祯皇帝是迷了心,这个情况最好是让崇祯皇帝清醒过来,人一清醒了就全好了,可怎么才能让崇祯皇帝清醒呢?他犹豫了一下,一狠心,咬着牙来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抡起了巴掌扇过去。

“啪!”这一巴掌打的我眼冒金星,不过也恢复了神智,愣愣的看着王二虎,说道:“你……你……。”

王二虎身上竖起白毛汗,知道掌掴君王乃是死罪,他普通跪倒,道:“我该死,我这就去死……。”

我一把拉住王二虎,说道:“死什么呢?你打的好,把东家给打醒啦!”我心中长叹,这不是跟中举的范进成同学了嘛!可人家范进好歹是喜事迷住了心窍,我这又算哪回事呢?说出去丢人都丢到姥姥家了。

(支持17k,支持vip,大家快来充值吧!^_^)

正文 第一零一章 被馅饼砸到的王爷

朱由崧早上起来还没刷牙漱口,就被崇祯皇帝遇刺的消息给惊呆了,他顾不上个人的卫生问题,径直去找李信。

李信听了这个消息也很纳闷,他可以肯定不是朱由崧派人所为,这里是福王府的地界,如果崇祯皇帝出了意外,头一个跑不了的就是福王父子,再愚蠢的人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看来是有人想要看我们的笑话啊!这一步走的实在是阴损至极,不管怎么说,我们得不到一点好处。”李信说着看看朱由崧,道:“少王爷,现在倒是有一步好棋,少王爷不妨现在就去拜见万岁,将万岁接进王府,这样一来就不怕好事的人找少王爷的毛病了。”

朱由崧觉得李信说的有道理,一旦崇祯皇帝出现意外,头一个跑不了他的失察之罪,这个责任他担待不起,起码现在担待不起,他迟疑道:“如果皇上问起我为何知道他的行踪,我该如何回答呢?”这可不是好回答的问题啊!一个不好会惹来无穷祸害。

“这个?”李信犹豫一下,道:“少王爷可以这样……。”他在朱由崧的耳边低声说起来。

一早晨起来,饭还没吃呢!就听见外面传来吵嚷声,我放下筷子告诉王二虎,“二虎,出去看看怎么回事……?”

我的话还没说完呢!就看见一个年青的胖子战战兢兢的进来,扑通跪倒,连磕了三个响头。

朱由崧磕头完毕后,躬声道:“万岁,微臣救驾来迟,请万岁治罪。”随他一同进来的十几个官员也都跪倒磕头,大气都不敢喘。

我愕然的看着他们,好半天才道:“你们……你们都是什么人?”

朱由崧答道:“微臣是福王府世子朱由崧,身后都是河南的官吏,得知万岁微服私访在此遇险,深感惶恐,特来迎万岁驻跸福王府。”

陪坐在一旁的宋献策见崇祯皇帝的表情太过僵硬,咳嗽一声,提醒崇祯皇帝要随机应变。

“诸位爱卿……平身吧!”我现在还能说什么,福王府和河南的官员都把我的身份拆穿了将我堵在屋中,这个微服私访的戏码,看来是落幕了。

“二虎,传朕的旨意,命吴三桂率兵进城。”既然身份被抖搂出来,那么就得有皇帝的架势才行。

“你就是福王的世子,朱由崧?”我看着身前站着的胖子,历史上说他是个正经八百的昏聩之人,今日一看,除了胖点,倒也挺精神的,“你是如何知道朕在这里的呢?”

朱由崧躬身道:“微臣正要向万岁禀报此事,请万岁过目。”他说着在怀里取出一封信,宋献策接过信递给崇祯皇帝。

我接过信件打开一看,里面寥寥几句,没有上下款,大意是说我已经进城了,住在悦来客栈,是个下手的好机会,此次一定要做到将我干掉等等言语。

“信是哪来的?”我把信放到桌子上,这个线索真的非常重要,我现在很想知道到底是谁在背后玩我。

“是王府的管家得到的,微臣这就让他上来回万岁的话。”朱由崧转身叫人去传管家,借着眼角的余光打量崇祯皇帝,心道别的暂且不说,精神头倒是够足的,看来得小心应付才是。

“草民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个瘦的干巴巴的上了年岁的老头进来给崇祯皇帝磕头。

我看着面前福王府的管家,再看看朱由崧,心说福王府的福利看来不太好,要不然这管家怎么会瘦成这样,心里这样瞎想,嘴上说道:“平身,站起来说话,这封信是你得到的?是在哪里得到的?怎么得到的?”

老头哆哆嗦嗦的站起来,说道:“回皇上的话,这封信是草民在城外三十里的李家庄得到的,草民去李家庄告诉佃户们,今年的租子不用交了,得到了佃户们的殷勤款待,多喝了几杯,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路上遇到一个得了羊癫疯的人,嘴里嚷嚷着刺王杀驾,我看着可疑,就把人给逮住了……。”

对老头的话,我有些怀疑,刺客再愚蠢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吧?羊癫疯!真是癫的是时候啊!

朱由崧可不能让崇祯皇帝顺着往下问了,说道:“微臣已经叫人打扫了王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