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地盘在元末-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萧羽自然是按照科来分了。这些在众人心里算得上是颇为隐秘的开府建衙了。
其中首先设立的是财务科。听到字面就知道这是要做什么的。税赋收取!而财务科萧羽就先让周杞担任了,毕竟这个绍兴师爷可是当过一段账房的,而且周杞在处理刘由财产的时候表现很是干练,让萧羽对他的理财都是有些信心,至于忠心嘛?说真的,萧羽心中想着:三十天就能让一个人死心塌地的话,这世道也太容易过了……
“周杞,记下。琉球今年的农税免了,我来交。还有,若是在今天新开垦的田地在三年内同样免了。这是我萧羽给他们的第一份大礼!我要让乡亲们知道,我就可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萧羽这话说的非常平和,字句间也是朴实非常,但在场的每个人听到萧羽这种朴实的语句时,忽然想到:也许萧羽确实能创造奇迹吧。忠心于萧羽,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接着,第二个科农业科由迪深兼职了。不过想萧羽莞尔的是,农业科萧羽一说出来,似乎众人都知道是迪深要担任的一样。而农业科顾名思义,就是劝农所用的。民以食为天,若是吃不饱肚子,就是最隐忍的老百姓也是要拿起竹竿来造反的。所以,历朝历代都是有这样一个部门,元朝在中央就有一个大司农司。而这里谁都知道迪深精于农学。若是让迪深挡着副乡长又是兼职农业科科长,琉球众人以后是不愁没粮食了。
而接下来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就是民政科了。管理的是户籍,要做的不多,但同时却是异常繁琐。而在朝廷六部中,将民政科和财务科合起来便是户部的活计了。所以萧羽在考虑这个科长的位置上就未免有些顾虑了,温班是个匠户虽然手上功夫不错,但不可能去当个大头兵吧。况且他是个手艺人,这个就不考虑了。
萧羽敲敲扶手清朗的声音传遍整个房间:“民政事务繁琐,头绪复杂。可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更是容易得罪人。诸位英才,就毛遂自荐吧!”
萧羽掷地有声的话传入耳内,众人都被萧羽这话震得心里是七上八下的。可这种事对战场所有人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谁也没遇过。要说这民政科科长虽然大小是个官儿,薪俸也是不菲的。可众人也都是知道萧羽所说的民政科的事务,油水都被财务科分去了。谁会来舍得干这个吃力不讨好,又没有油水的活?况且这萧羽这话到底是真是假都未为可知。于是一个个在这高薪俸的机会上一个个都是眼观鼻鼻观心,竟然没有一个接话。
房间内一下子就变得安静了下来。落针可闻。
萧羽嘴角虽然噙着萧羽,但每个看过去的人总觉得萧羽就像是在嘲讽一样,这种嘲笑更是让人心中发虚。
“史某不才,但也愿意一试!”
“鄙人吴某,愿为乡正驱驰。”
“在下黎琦,请为毛遂。”
三人几乎异口同声站了起来,虽身躯单薄,却透着一股坚定的信念。
萧羽道:“好,好,好。不愧是迪老的高徒呀。史兄为先,就请史兄为这民政科科长吧。另外两位,吴兄,黎兄为科员,食科副科薪俸。”
萧羽看着三人微微愣了一下,很快就接着讲将这些说了出来。这时,众人才觉得机会已经失去了,几声叹息很快就响了起来。萧羽却是犹若未闻。
“谢萧乡正!”
“谢萧乡正!”
“谢萧乡正!”
第九章 行动开始
在萧羽设定下,琉球的两架马车开始跑步前进。
精武门作为萧羽的直属机构开始改变以前无论是温家坞还是桃花村都没有强大武力的无奈事实。虽然有人耻笑萧羽这所谓的武术门派名不副实,但萧羽却不管不顾,开始了五个堂的建立以及人员的训练。
而新事物有新气象,果然不错。萧羽的资金到位后,琉球上的百姓立刻红火了起来。
首先比较让萧羽无语的是,财务科这个本来最该热门的科却只有三个人。周杞还有迪深原本雇佣过的一个书吏,加上温老爷子寻遍整个温家坞和桃花村这才给财务科分到了一个能识字读书的人。
当周杞领着两个科员在温家坞和桃花村的村口和村尾贴起了公告后,琉球人欢喜地跳了起来。
桃花村村头
“周先生,这上面写的都是些什么呀?听说萧羽娃子当了乡正了,这都是怎么一回事?”一个中年女子看到周杞在自家墙上贴起了公告,却是一字不识,大大咧咧地问起了周杞。
“婆娘胡说什么!一边去,周科长,您可是贵人。今天坐坐,外面太阳大。进来喝杯水?”一个面色黝黑一看就是农家汉子,一看到自家婆娘竟然这么跟周杞说话,顿时心中吓了一跳。别人或许不知道,可这汉子却是从迪老爷家里的老仆说过,周杞从今天开始就是官儿了。还是什么财务科的科长?以后的税课就是归人家收了,连忙讨好地望向周杞。
“哦,是王老哥呀。客气客气,还是承蒙萧乡正的相助,今日才有周某这番职事。萧乡正言明,今年的农税都是免除,就是刘由原先立下的税赋也是不作数了。”周杞一边点头,一边向王老哥解释。
而慢慢地随着周杞在这里张贴公告,越来越多的人也围观了过来。国人千年的积习可是尽显无疑,慢慢地众人都是左右议论,唧唧咋咋。
周杞心中也是叹服,萧羽事先说让周杞来此张贴公告却是想的巧妙。乡里喜爱围观,正好这公告的内容今日之类就该传遍周围了。
周杞铁完公告后,上前一拱手:“诸位乡亲。在下琉球乡,财务科科长周杞。萧乡正已经颁布法令。我琉球百姓,今年之内的所有农税都是免除,原本刘由所收的税目都作废,新垦田地,三十亩内三年免税!还请诸位乡亲互相告知。若有疑虑,尽可相询。”
“周,周科长。您的意思咱们今天种田就不用交税了?”一个佝偻的背扛着锄头的老人道。
“老人家,你说的对。萧乡正说今天琉球所有老百姓的农税都不用交了。你打下的谷子,十成都是你的。就是刚才,萧乡正对我说,凡是刘由名下田地,强买强卖等不合理而来的田地都让民政科归还给原主。就是在刘由名下的佃户,今天的租子也只用交两成便可!”
“真是活菩萨呀,老汉我两个儿子今天就赶出家门,要是不进精武门给萧老爷好好干活我…………”那老汉听到周杞说完,顿时喜极而泣,扛着锄头急忙回了家去。
“周科长,那不收税,乡里的钱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看上起颇为精明的中年人疑惑道。
“呵呵,此言有欠妥当呀。这位兄台,乡正高义。以私人名下捐了万贯家财让乡里有了十年的用度。就是这税嘛,却不是不交?只是收商税!十抽一而已。”周杞摸了摸下颌上的两撇胡子,缓缓解释道。
“嘶……。这商税订的也太高了吧?商税始定于至元七年,尚且仅仅三十分取一!”精明的中年人继续盯着周杞道。
“这位兄台真是博文广记。可兄台应当知道,人人都晓得这三十取一,可官差们收起税来,这人情买卖,往来礼送就不指这个数了。况且,来我琉球。这同样的东西一次买卖,却只收一次而已……”周杞侃侃而谈,将元时各地做生意所需损耗,尽皆一一道来。在场的人就连这个精明的中年人也是点头赞同,而其他桃花村的百姓更是两相对比之下都已庆幸不已。
萧羽站在桃花村一块大青石上,看着周杞侃侃而谈,而周围的村民都是一副欢喜兴奋的神色。对旁边的一个老人道:“免去农税的消息看来一日之内,所有人都能知道呀。”
“确实,这种好消息传出去,周围一些散落的汉人庄子该来不少人喽。”老人便是迪深,只不过一切都是初创,现在的迪深这个农业科科长却是连个随从都是没有。
“农具什么时候能到?琉球地处南方,一年四季气候温暖。就上两季甚至三季稻谷都是可以的。村民大多手无余钱,这些农具就当做我这个大地主发放给村民的大礼吧。秋季一过,明年缺粮就该好多了。”萧羽眼神闪烁,看了一眼与周杞对答的中年汉子。不置一词,向桃花村的耕地走去。
“萧羽小友这手当真是解了琉球之危呀。刘由虽然存粮颇多,但凭白发放,一则百姓难免心生怠慢之心。二则自损无益呀。而刘由不识农事,乡里间农具简陋,若是将这新农具尽快发放。明年的耕地就将大增,而三年免税的条令一下,缺粮之险,无忧矣。”迪深跟上来,言语之间感叹不已。
人人都是晓得若是免税令一下,自然人人欢欣鼓舞,缺粮之危自然化解。可这等魄力,手段却不是如此容易想到的。
而公开在琉球乡内自设衙门,虽然琉球地处偏僻,少有人知。但日后倪家和夏家在此的航务一旦设下。繁荣自然有的,人多眼杂下只怕瞬时泉州路的诸多衙门便是都晓得了。倒是,萧羽要面对的就是凶险难料了。
一念及此,迪深对萧羽不免更是另眼相看了。
“走,去精武门!”萧羽对着随扈的刘勤道了一声。
精武门虽然在琉球乡大院里占了几间房屋。但总部却不是设在此处。
萧羽一番考虑之后,不出意料地在桃花村和温家坞中间的一大块空地建了起来。
而萧羽以精武门门主下达的第一份命令便是建立精武门总部!甚至萧羽为此就专门拿出两千贯钱购买建材,家具,石料,人工费用甚至秘密地从倪衡那里买了一百抦长刀。
而后,萧羽便将除了刘勤的亲卫堂人留下三个随扈萧羽。其他人都一家家地在温家坞内一个个地将萧羽要建精武门新房的消息传了出来。
随后,在琉球大院里的精武门的几个能写字识字的学员顿时忙活了起来。几乎所有会点手艺的匠人都是赶了过来。甚至连船匠都是赶了过来,让那些个弟子顿时头大。
而萧羽说的便是这里。
“我时候,张大叔。这要的是会造房子的,我们门主都说了。要造福船,那有温老爷子顶着,工钱也是不少。你何必到这里来凑合闹呢?”一个身穿黑衣精武门制服的弟子又是作揖,又是拱手的向一个中年汉子解释道。
“我---我是是是-来来-造造—船的。”这个中年汉子有点结巴,眼见老实将不清楚,脸上也是急得通红。却是说不清楚,众人的眼光往来都是有些嘲讽,心中一急,说得更是不清楚了
萧羽大脚踏步进来拍拍这个汉子的肩膀:“这位老哥想必是找温老爷子去造船吧,呵呵。若是我猜的对了,你就点头。若是错了,你就摇头。如何?”
中年汉子开始被萧羽一拍,吓了一跳,也有些恼火。但看到萧羽后面跟着如此多人,心中一怯,这才听明白萧羽的意思。那点小火顿时消散,连忙不停点头。
萧羽温和一笑,喊来刘勤身边一个亲卫,然后来到房间中心。正在忙碌的四个精武门弟子顿时兴奋起来:“这是我们先生,精武门的门主!”
哗的一声,这些本来拥挤不已的匠人都是三件给萧羽然开一条路任萧羽走到最前面。
萧羽温言一番,场面渐渐平静下来。萧羽这才接着道:“首先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在萧某心中,士农工商具是平等!所以,萧某建这精武门,各位工钱定不拖延!”
来的匠人都是面露喜色,也都带着一点怀疑。
萧羽微微一笑,当做没有看到:“请诸位依照各自的手艺类别排成一列站好。如,铁匠师傅请站一列;木匠师傅请站一列,但手艺不精的,做些开石,担木的也请站一列……若是各位是来报名建精武门的在这里录上姓名再找温班大师傅听其差遣。若是各位去船坞的,可随这位精武门弟子去船坞的新地方,听温老爷子差遣。如何?”
众人听到萧羽解释后,都是恍然大悟之色。至于那四个忙得满头大汗的弟子更是眼放精光。看向萧羽更是隐隐有着一份狂热之色,好像天下所有难题萧羽都是有办法解决一样。
很快,场面渐渐变得条理清晰起来。数排队列排了起来。
萧羽看向四个忙碌的精武门弟子道:“你们都是好样的!”
同时心中也是喃喃道:“终于要开始发展了,未来难以预料呀!”
第十章 砖窑和水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所有人都热火朝天地干着的时候。萧羽却是跑到了荒郊野外去了。
萧羽干什么去呢?
答案是找矿产。对,文科出声的萧羽对地理颇为熟悉。自然后世地理地图上大大的一个黑正方形萧羽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在历史上,由洋务派创立的基隆煤矿萧羽也是知道的。自然,萧羽要想炼钢,造兵器这煤矿很是重要的。
基隆煤矿位于基隆、九份、金瓜石一带的火山。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出产金、铜、银矿。这些地层岩性特殊,,加上火山热液及基隆河的作用,孕育出基隆河床的壶穴景观及黄蜡石奇石……
台湾煤矿的历史自1876年中国清朝政府在基隆八斗子的第一个官方经营的煤矿,到2000年左右关闭了最后一个煤矿,共经历了约125年。而台湾煤矿的分布,北起基隆,南至南投集集大山、嘉义奋起湖和澎湖群岛,但因交通与煤矿品质等问题,台湾煤矿的主要开采地集中于苗栗以北的地区。
台湾的煤矿主要形成于第三纪的中新世时代生成,以含煤矿层为木山层、石底层及南庄层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台湾出口的煤主要是石底层煤(又称柴煤),石底层即所谓中部夹煤层,因此又有“台湾煤”之称。而品质最优良的煤矿出产于台北县平溪乡菁桐车站附近的石底煤矿,“台湾煤”的称呼便出于此地。
萧羽既然知道了这个消息,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早在刘由未死之前,萧羽已经让昆成手下的那些土著人寻找有黑色可燃烧石头的地点了。
而今天,萧羽便是要去探查矿产地。虽然在后世知道那些地名,不过显然这个时代是没有这些地名了,只能让土著人慢慢寻找。还好,这里的原住民以前已经发现过这种东西。这次寻找得到了不少十分关键的线索。
而且萧羽心中已经隐隐有了一些方案。萧羽可不是刘由那笨蛋【刘由怨念中】对原住民的手段实在太过简单粗暴了。想要得到原住民这股子助力,却又贪财舍不得投入。不然仅仅修建一座好点的城门未必不能多阻拦昆成一会儿。
而萧羽也是听说过基隆煤矿的事情,之所以基隆煤矿没能发展壮大。既有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但无需置疑的是,产煤的地方交通并不好。但琉球本来人手就是不足自然是不可能去荒郊野地里挖煤去的。而对于这些原住民他们生产效率低下,本来就产出就少,若是让他们知道只要能搬上这些黑石头就能换来大米蔬菜,对他们来说可以说是顶天的恩泽了。依靠贸易逐步将周围的原住民汉化成为可以使用的劳动力,琉球在壮大中节省出来的劳动力就可以做其他很多东西了。
和萧羽在一起的除了刘勤和几个亲卫。还有一对父子,他们都是曾经烧过砖的。而萧羽让人将他们找来,就是要烧砖。不过现在他们被萧羽派了出去,找石灰石去了。反正这地方多山,找这东西不难。
琉球本来就是个岛屿,古代的台风是否频繁萧羽不知道。但后世几乎每年都有而且闽广等地一年几次更是让萧羽心惊肉跳的。向那种竹楼木制房屋如何能抵御台风暴雨。一旦成灾,别说到外面打天下,就是能不能坚持住台风的打击都是问题。而且,无论是温家坞还是桃花村的房子大多都是木制或者茅草屋,既不坚固又不美观。而且这时候城市里面大多都是密集地挨着的,等以后建城以后都是一间挤一一间的,一旦着火。到时哭都没地儿哭!
所以,小砖窑是有存在必要滴。
很快萧羽就和刘勤还有昆成带着的几个原住民来到了工地上。
小砖窑虽然小,但对于古代这手工场时代来说却是相当大的了。这个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建起了长长的一条建筑,半圆形的穹顶,两边埋到地下去,就像把毛竹笔筒从中间对破成两半,拿一半扣在了地面上。侧面上每隔一定距离就开上一个小窗子,顶上也有许多圆形小洞。
肉多也架不住狼吃,很快这样的小砖窑在这空旷的野地上建了起来。因为以后萧羽要在温家坞建设一个港口城市,人多眼杂很多东西都需要保密,不然惹起官府下定决心来追究,顾安可不一定来保萧羽。所以萧羽建的小砖窑和日后的炼铁厂都在这片荒野之地。周围倒不险峻,若没有人带路却也难以寻到。再有个百十多人巡逻,是足够保险了。
萧羽的这个小砖窑前天开始动工,只是招来的工人萧羽信得过他们,他们却不一定信得过萧羽。于是第一天萧羽如约付了工钱后,第二天动起来就快得多了,直至今日,算是快要完工了。若是愿意,他们就将是小砖窑的第一批工人。
狡猾的萧羽狠狠地压榨了原住民的剩余价值,让他们从事这种既艰苦又有生命危险的挖煤工。要知道就是在今天也是有不少矿工死在矿洞里。
萧羽跟着驻扎在这里的尚武堂弟子,到了一个大房间。这里是煤储仓库,用来存放原住民交易过来的煤矿。
尚武堂是五个堂中建立最早的,因为在上山的二十名匠户子弟中算是这里素质最好的一批人了。而且精武门在训练战士上的所拥有的经验,器械,教官等等都要比其他堂好得多。所以,二十名匠户子弟中有十五名加入了尚武堂,而其中素质最好的五名其中有两名识字又聪明的进了参谋堂,最后两个身材匀称素质均衡突出的同时二十人里最强大的两个进了亲卫堂。
值得提一下的是,原本安排的人员已经被萧羽重新安排,五个堂中。以前还是分队长时候所定下的人员配置被萧羽按照各自的身体素质,以及文化水平,还有各自的特长甚至身高体重等等重新分派了出去。而重新分配中变化最多的就是参谋堂,迄今为止除了温科就只剩下两个人,而其中一个本来是陈信说下的一个是刘勤手下的。而变动最小的便是尚武堂了,陆猛手下基本上都学着陆猛的性子去了,到了其他堂很容易惹出麻烦。除了一个擅长爬山的性子没多大变化去了风讯堂其他的仍然留在尚武堂。
萧羽喜欢用分工协作。按照穿越者流行的说法叫:流水线。
让初学者做一些较为简单,多次,重复的工作。
让稍微熟练的工人做一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
让熟练工人从事需要繁琐,难度大的工作。
让最好的工人做哪些需要总揽的事情。
而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最好的工人,萧羽都希望他们能发挥创意,在某一个领域发挥意想不到的创新效果。
萧羽让第一列人将煤炭碾成细灰进粘土里,再让第二列木匠制作木框模具。将粘土置入木框模具内成形,因为粘土含有煤炭,点火后就可以自行燃烧了,这就是所谓的“内燃砖”了。曾经在现代广泛使用,直到国家为了保护耕地禁止挖土制砖,才渐渐废止。这些砖头按照元代的度量计算(每尺合32厘米)计算,长八寸、宽四寸、厚二寸。基本上于现代的砖头大小相同了,而萧羽在细细计算一下。因为煤炭的质量萧羽并不清楚,但不高就是了。所以约为每公斤两万千焦耳。而每烧一块大约需要的该是三千焦耳到四千焦耳之间。
萧羽为了确认细灰参杂的比例。用百分之五,百分之七,百分之九,百分之十一,百分之十三。这五个样本试验。
最后萧羽得出的结论中,百分之七的样本最为合适。
因为要求颇为严格,甚至连煤炭都用都量过,再细细的粉碎了掺进粘土里。用标准木制模具框压出的砖块四棱四线,每块的大小规格都是完全一致。在窑里横一块竖一块的堆成垛儿,中间留出空隙,便于空气流通,使每块砖都能均匀加热。
萧羽一声令下,无论是第一列的还是第二列的【后面两列萧羽现在可是没多余人手,很多匠户需要投入其他地方】工人们将点燃的火把扔进窑里,等火焰腾起之后,就封闭了大部分的窗口,只留下少数窗口通气供氧,让砖块慢慢的燃烧。
就是站在砖窑的外面,也能感受到窑内的高温。人们纷纷擦着汗,虽然用心做着却是对萧羽的方法无甚信心。
但感受着这等高温,众人心中最后那点点怀疑和不解都烟消云散了。
一个中年人脚步轻点向小窗内探去,砖头内含着煤粉,正在自发地燃烧着,窑里也没有烧柴火的烟雾。砖垛从内到外烧得红彤彤,每块砖都晶莹剔透、耀人眼目,看起来不是土砖,而是出自江南富贵非常的金砖!
萧羽对身边的一个中年人道:“先生今天果真信了么?”
这个中年人正是和周杞对答的那个中年人,不过和上次那个打扮不同。上次的中年人全身上下尘土杂布,显得很是落魄。现在的中年人却是一副名贵的长衫,显得贵气非常,手中一把折扇负手挺立。更是萧萧肃肃,清雅出尘。
“巧妍说泉州看见了一个奇人,今天看来确实不假。平常也是听说过有烧砖的,但能烧到想你这般,却是天下仅有。”中年人摇摇折扇,由衷道:“不过想来,这虽然出奇别致。但未必是你重头戏吧!”
“先生慧眼,请这边。”萧羽身子一侧,示意中年人向另一边行去。
那里一些用黄土垒的,外形就像个大水桶,立在地面上。便是立式窑。用粘土和石灰石研磨混合后焙烧硅酸盐水泥。
“这是何物?”中年人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东西。显然捉摸不透这东西的用途。
萧羽一笑,嘴上噙着笑意,道:“用来炼制水泥!”
“那水泥又有何用?莫非是用来糊墙的?”中年人看到萧羽的笑意,心中一动打趣道。
萧羽收敛了笑容,微微笑着忽然让人感觉到一股浓厚的笑意:“先生说话了。砖石辅以此物可用来砌城墙!坚固非常!而且大道之中用此物,保守地说一年之内依旧如新。”
中年人的眼中微微发亮,看向萧羽的也是多了一份重视!
第十一章 海水晒盐
工地虽然初创,一切都很简陋。不过要想找出一出整洁干净的地方还是很容易的。
萧羽今天穿的倒不是上次仙容阁的那身服饰,虽然那套衣服配上服饰端庄大气,但显然这个时候很不适用。
萧羽的今天的衣服是另外从仙容阁订购的,浅蓝色衣服加上萧羽俊秀的面容修长的身材看得起淡雅出尘,宛若神仙中人。
很快,几个亲卫将地上铺上凉席。两人席地而坐,到颇有古之贤者之风。
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两人谈论的可不是风花雪月,学术诗词。而是金钱交易。
“赵先生以为如此如何?”萧羽道。
“很好,砖石水泥。前者倒是有耳闻,后者却是前所未见。这些东西我有意购买,萧羽小友请出价吧。”中年人表现得很是爽快。一是对萧羽印象不错,不仅在才学上过人就是这砖石水泥也让自己刮目相待。二则,砖石水泥虽然新奇但不是中年人磁性最重要的事情。大头壳是在盐上。
虽然萧羽和赵巧妍玩笑似的买卖,一万人一年所用的盐虽然不多。但也未必是萧羽这一个小庄子能产出的,若是真的有,那么……
“这些砖石水泥尚未产出多少。若是赵先生不介意,可以派人在这里暂住几日,等到时精武门的新房建立完毕。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是否坚固。而水泥,在下将在这里修建一条容纳四辆大马车并行的大道,到时也可试验这水泥之用,是否如在下所言。”萧羽侃侃而谈,面容间透着一股自信和坚定。
“好,如你所言。我会留下几人,若是有何事要相谈的也好联系。”中年人一挥手,外面进来了一个青衣小仆,吩咐了几句,小仆依言退下。
“好,请赵先生随我去观盐田,如何。稍后再谈这盐的买卖。请!”萧羽首先起身,神色不卑不亢。
在一处山岭之地,两边的陆地突出海面,就像一个人儿双臂环抱,将一大片海水拥进了怀里。而这片几乎成一微型内海的地方,在最高潮线以上、海岸相对平缓之处,筑起了一块一块的浅水池子,池子边沿是红砖砌成,池底敷上一层水泥。就像鱼塘一样,制成。不同的是,鱼塘放养的是鱼儿,这里确实晒盐。
这些池子海水都不深,方方正正的,一块接一块占据了很大的一片海滩,在外面关了海水,远远看上去,除了没有水稻,和江南的水田一个样。
来到这里的中年人显然是个博识的人,据中年人所知。现在所海边渔民大多是将海水煮盐。
海盐,最原始的制取方法是“煎”“煮”法,用盘为煎,用锅为煮,史称“煮海为盐”。经过十数世纪的实践改进,由直接用海水煎煮,改为淋卤煎煮。用煎煮法制取海盐不但产量低,而且质量差。
拿着一个大大的铁锅,将海水倒进去。就是烟熏火燎地熬上一个晚上也只能熬出一把盐。如果单单这样还能够上自家的用度,可刘由在时,繁多刁苛的税课就要交上不少的盐卖掉才能补齐。而刘由家里那几万贯钱里面不少就是温家坞百姓辛辛苦苦熬出来的盐卖得的血汗钱。
税目大多为中央制定,地方多不敢擅自增加。但税课却不同,不仅是元代,就是后来的明代清代税赋之事若不是请个浸十来年的老吏幕僚也未必能弄得清楚,研究出里面的弯弯绕绕。
元代税粮分为丁税和地税两种。丁税每丁粟二石,地税每亩粟三升。诸色户计按照各种规定分别交纳地税和丁税中的一种。儒、僧道户种地纳地税,不纳丁税。军、站户也不纳丁税,并且可免四顷的地税,其余按亩课征。
征收秋税和夏税。两税之中以秋税为主。征科江南夏税之制,定于成宗元贞二年。但在成宗以前也征江南夏税。江南征夏税的地区,实际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世祖年间开始科取的地区,即江东和浙西。另一类地区包括浙东、福建和湖广行省北部。江西行省(包括今广东省部分地区)和湖广行省南部在此之前向未征收夏税。夏税的征收办法和数额,一般也以南宋旧例为根据,各地不尽统一。北方的丁、地税和包银、丝料及南方的夏秋二税、科差外,元王朝政府收入又来自于各种税课。这些税课的内容分别是:盐税、茶税、酒醋税、商税、市舶抽分、额外课,以及金银铜铁之课。【以上资料原文摘录自《中国全史元分史》,因为剧情需要有所删减请勿苛究】
因为琉球地处偏僻,少有人顾。琉球之民大多皆为黑户口。刘由趁着这个漏洞在衙门里做了一番手脚,就将收税的活计给揽了过来。要说元代的税收工作却是颇为让人诟病。其中就有臭名昭著的包税制度!刘由就通过自己的关系又狠心贿赂了一番,于是躲到琉球的刘由直到死前都是把持着琉球的包税权的。而且琉球更是在衙门里报的户口只有三百多户,而实际上琉球现在光是温家坞和桃花村就有一千多户了!所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