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蜀(不周)-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真是我做错了,这才被众人所弃?
诸葛亮在台阶上坐了下来,无力的抱着头,稀疏的白发锁不住发簪,发簪慢慢的滑落在台阶上,“叮”的一声,清脆入耳。
第0935章 不离不弃
魏霸彭城受挫,伤亡兵力和魏军差不多,实际损失远远大于魏军,特别是属于他们父子的私人武力几乎损失殆尽。诸葛亮以为,魏霸这时候应该老实一点,不会再像之前一样强势。趁着魏霸无力出手的机会,先想办法夺回李严手中的兵权,然后再视情况对魏霸做出处置,或许可以将这个隐患消弥于无形。
不料,魏霸受挫之后,不仅没有忍让,反而更加强硬了。先是请出天子节杖斩杀了王平,然后又以抚恤将士为借口,拒绝上交所辖地区的的赋税,摆明了要将治下的州郡变成自己的私人王国。
莫非魏延一死,他就不打算再忍,准备割据一方?
诸葛亮意识到形势远远比自己预料的要复杂,不管魏霸是色厉内荏,还是肆无忌惮,这个威胁终究是要除掉的。时间紧迫,不能再有任何迟疑了。
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诸葛亮知道自己没多少时间了。
一想这件事,诸葛亮就觉得悲哀。就目前而言,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养子诸葛乔英年早逝,最亲近的亲信马谡成了对手,现在最合适的人选只有侄子诸葛恪,可是诸葛恪独力难支,内外难以两顾,把他派到军中去了,朝堂上就没人接手。
诸葛亮万般无奈,只得提拔杨仪为副丞相,接替廖立处理丞相府的公务。与此同时,他以赵统要陪孙鲁班前往吴郡安抚孙权为由,让董允任光禄勋,兼领虎贲中郎将,接管了宫中的兵权。得到这个消息,赵云上书请辞,以年老体衰为由,辞去卫尉之职,归家养老。诸葛亮接受了赵云的辞呈,任南阳人陈震为卫尉。
就在成都朝堂上暗流涌动之时。诸葛恪的密信送到了成都,魏霸愿意接受诸葛亮对东部战线人选的安排,但是附带了一个马秉任牂牁太守为条件。对魏霸的这种讲条件的态度,诸葛亮非常恼火,可是他没有反对,欣然同意。
任命的公文随即发往牂牁和义阳,马秉很快就接到了任命书。赶来向魏霸辞行。
“牂牁易动难安,可不是个太平之地,你自己要小心些。”魏霸关照道:“不过,蛮人也是人,说到底不过是穷狠。穷狠穷狠,因为穷才狠。你如果能让他们的生活好起来,他自然也就不狠了。你父亲当年入武陵,颇得武陵蛮之心,至今犹被武陵诸蛮纪念。你好好揣摩他的做法,有什么困难,向武陵诸部求援,他们会帮你的。朝堂上的事。我想你叔父也一定会帮你处理好。”
马秉感激不尽。叔叔马谡不用说,那肯定会极尽可能的给他帮助,现在又有了魏霸这句话,他只要不胡来,这个牂牁太守就能做得安稳了。
“这里有一张清单,你到了牂牁之后,找到这些东西的产地,我自会派人和你联络。”魏霸从袖笼里拿出一张纸:“记在脑子里。然后烧掉。”
马秉接过来,仔细看了一眼,然后伸手在灯火上点燃,躬身道:“将军,我记住了。”
魏霸满意的点点头,不愧是马良的儿子,虽然算不上绝顶聪明。倒也着实不错。
马秉带着牂牁太守的印绶离开了,在义阳掀起了一阵热议。诸葛亮的举动实在太明显了,他这是要夺取魏霸手中的兵权。这一点让人很不舒服。一来敌国之间尚且不伐丧,魏延为国捐躯。诸葛亮趁魏霸守孝之机夺取他的兵权,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二来年初在成都刚刚达成协议,丞相府只问民事,不问军事,军事由大将军府负责,车骑将军府参赞,现在言犹在耳,诸葛亮就出尔反尔,有失君子之风。
除了道义上的问题,更让人看重的是利益上的分歧。诸葛亮要借重益州人的势力,挤压荆襄人的生存空间,这一点引起荆襄人的不满。随着向朗赶到义阳,他们自发的集中到向朗的身边,反思这些年来支持诸葛亮的得失。
……
建兴十三年的春节不知不觉的过去了。二月,魏延的葬礼盛大举行,送葬者逾万人,极尽哀荣。葬礼过后,魏风、魏武留在义阳守墓,魏霸率部南行,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义阳。
谁也不知道,在魏霸的随行队伍中,有一百多名魏家铁作的匠师,其中年龄最大的就是当初帮魏霸打造铁臿的老铁匠。如今他已经是魏家作坊的功勋老人,享受着太守的待遇,儿孙也被接到了魏家。他当年带出来的那几个徒弟,现在是魏家铁作的顶梁柱。
原本建在襄阳的魏家铁作,就这么不声不响的被魏霸全部搬走了。
不为人知的还有另外一件事:送葬回来的那天晚上,很少出门的魏霸脱下了孝服,带着敦武和魏兴,悄悄的来到了向朗的住处。他没有见到向朗,在庭中站了片刻,向宠的孙子向和走了出来,递给魏霸一个书函。
“将军,大父已经睡了。他说,他没有什么要告诉将军的,这部书是他平时看的,赠与将军,供将军闲来消遣。”
魏霸接书在手,冲着向朗的房间方向拜了又拜,朗声道:“多谢向公教诲,霸必然铭记在心,不敢须臾有忘。”
向朗的房间里鼾声如雷。
魏霸回到家,打开那个书函,发现里面并不是一部书,只是两卷,一卷是《汉书》中的《高祖本纪》,一卷是《东观汉纪》的第一卷《世祖光武皇帝》,书页上有向朗的朱砂眉批夹注。
……
船过大江,魏霸在洞庭湖暂歇,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客人:张温。
张温肩负豫章船厂的重任,他没有赶到义阳去赴丧,反正他的弟弟张祗就在魏霸身边,也足以代表。他赶到洞庭湖来,一方面是致意,另一方面却是商量以后的发展大计。
“将军,你真的瘦了。”
魏霸笑笑:“以前是虚胖,你没看出来,现在虽然瘦了些,却全是筋骨。”
张温愣了一下,哂然而笑。他是个聪明人,听懂了魏霸这句话中的含义。魏霸这是自嘲,自嘲以前的不败威名。
“将军太自谦了,彭城之战,虽说损失不小,却也不能算败,至多是个平手罢了。”张温安慰道:“士卒损失,以后还可以再补回来嘛。若不是将军临阵死战,只怕损失还要更大一些。我也带过兵,在那么仓促的情况下,自认为做不到像将军这么沉着,必然要中了张郃的诡计。”
“好了,你就不要安慰我了,说说你的计划吧。”
“将军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张温反问道。
“中原暂时不会有战事,我打算另外开辟战场。”魏霸也不隐瞒,坦诚的说道:“水师损失不大,我打算进一步加强水师的力量,再建一窟,以免有覆巢之忧。”
“需要我帮忙么?”
魏霸瞥了张温一眼:“张惠恕,我不要你帮,你就不帮了么?”
张温迎着魏霸的目光,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转着茶杯:“夷州还是辽东?”
“夷州。”魏霸说道:“夷州近一点,特产也多,最重要的是……”他顿了顿,似笑非笑的看着张温:“有金矿。”
张温一愣,一抹狂喜从眼中一闪而没,脱口而出:“金矿?”
魏霸点了点头,不等张温消化完毕,又接着说道:“由夷州向南,在大海中行约千里,还有一片大好所在,盛产植物黄金,易采而万世不绝。”
张温眉头一挑:“香料?”
魏霸笑了起来:“果然是个读书种子,不出门而能知天下事。”
张温笑笑,没有多说什么。正如魏霸所说,他是个读书种子,几乎是无书不读,读得快,记性又好,所以博学多识,懂很多偏门的知识。他人在豫章,但是那本《西域记》他是看过的,后来又自己做过不少研究,接触过不少交州、益州来的胡商。夷州的事,他知道,大秦人用黄金换香料的事,他也知道,所以魏霸一说,他就明白了。
“这么说,我们船厂又有生意可做了?”
“惠恕兄就满足于卖两艘船吗?”魏霸开玩笑的说笑:“不想分一杯羹?”
“我可以吗?”
“当然可以。”魏霸一摊手:“那么大的一块饼,我一个人是吃不下去的。再说了,海上风浪大,总得多拉几个伙伴,一起壮胆才安全。”
“那陆伯言……入伙了?”
“嗯。”魏霸点点头:“他那个精于算计的从女陆明朱,很快就会从成都返乡。不过,她除了代表陆家之外,还有一重身份。”
“陛下还是皇后?”
“皇后。”
张温没有再说,他知道这是一个大好机会。魏霸丁忧,暂时在朝堂上、战场上都不能有什么举动,可魏霸不打算闲着,他将目光转向了海外。虽然《西域记》已经成为一部流传颇广的书,但是真正把目光投入海外的人并不多,像魏霸这样坚定的把发展方向转向海外的人更少而又少。可是张温相信魏霸的眼光,他愿意跟着魏霸冒险。
“我欠骆家一个人情。”张温忽然说道。
“欠人情,就还嘛。”魏霸说道:“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直道而行,乃合春秋之义。”
“多谢将军。”
“是我该谢惠恕兄不离不弃。”
张温和魏霸互相看了一眼,会心而笑。
第0936章 诅咒
赵统顺江而下,来到了吴县。
孙权称王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吴县,吴县实际上就是吴国的国都。后来孙权建都武昌,吴县才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不过武昌是前线,大部分官员的家属还是住在吴县,所以吴县算是一个陪都。孙权这个人不贪图享受,武昌宫也没花什么大力气装修,回到吴县,也没什么失落,反而因为离开了争斗的中心,获得了一份难得的平静。
当然,偶尔免不了也有些失落。一想到奋斗三十年的成果化为乌有,孙权对始作俑者魏霸难免有些怨气。听说魏霸在彭城吃了大亏,孙权大醉一场,在梦里,胜利者变成了他,可惜,醒来之后,发现只不过是一场春梦,又惆怅了许久。
听说孙鲁班回来探亲,孙权落寞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吴王宫里也恢复了几分生气。
孙鲁班像以前一样,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人还在宫门外,声音就传到了孙权的耳朵里。等她冲进了门,看到孙权苍老的面容,又禁不住落下泪来。
“阿爹,你怎么……老成这样?”孙鲁班抱着孙权的手臂,泣不成声。
孙权眨了眨眼睛,看向牵着赵广的手,仰着脸,怯生生的看着他的孩子,不禁笑道:“这就我的外孙赵安吗?这么大啦。大虎,你都有了孩子,我还能不老,你想父王我做老贼吗?”
孙鲁班扑哧一声笑了,连忙转身喝道:“小子,看你外大父也不知道叫一声,阿母是怎么教你的。”
赵安眨了眨眼睛,嘴一撇,就要哭。孙权连忙推开孙鲁班,弯下腰,变戏法似的从袖子里掏出一块饼,在赵安面前晃了晃:“想不想吃?”
赵安眼泪汪汪的看着孙鲁班。
“我有时候都怀疑这孩子是不是我生的。”孙鲁班撇了撇嘴。转身就走:“我去看阿母,你们聊吧。”
赵统哭笑不得。
“算啦,算啦。”孙权摆摆手:“让她们女人和女人聊去,我们说点男人该管的事。”他说着,抱起赵安,将饼塞到他的手里,向廊下走去。
赵统连忙跟了上去。
孙权逗弄着赵安。很快就和赵安混熟了。赵安对他紫色的胡须非常感兴趣,不住的用手去揪,揪得孙权唉哟直叫。赵统看了,不由得感慨。这还是当年与曹操、刘备争雄的吴王嘛,脱了这身王服,和一个普通的老人一样啊。
“成都……不太平吧?”孙权掐着赵安的小脸蛋。忽然说了一句:“丞相和你父亲,有什么话要带给我?”
赵统一愣,抬起头,迎着孙权那带着自嘲的眼神,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位依然是曾经割据天下的江东猛虎,如今虽然牙落爪软,眼力却还在。别看他一副居家翁的样子。可是天下形势,他还是洞若观火。
“是的,有点波折。”赵统知道,在孙权的面前遮遮掩掩的没有意义,不如坦诚一点。“彭城之战来得意外,丞相有点措手不及。不过,损失虽然不小,却还没有伤及根本。丞相担心会有人误判了形势。所以让我来吴县拜见大王,顺便也满足了一下大虎思亲之情。”
“这么大的损失,还没有伤及根本?”孙权歪了歪嘴:“你们的根本还真够厚实的啊。只是不是知道这个根本是汉家根本,还是魏家根本啊。”
赵统咂了咂嘴,沉默不应。他听得出来,孙权怨气挺重。
孙权在鱼池边坐了下来,将赵安放在腿上。轻轻的晃动着,声音依旧苍老,略带沙哑。
“你们不用担心我,我的根本早就被挖空了。现在就算有什么想法,也只能躲了被子里,做做梦而已。”孙权说道:“你帮我给丞相带句话,我本来是想给他写信的,不过他那么聪明的人,恐怕用不着我多嘴。我不是输在魏霸的手上,是输在世家的手上。丞相如果还想和魏霸争锋,千万不要和世家做对。”
他抬起头,看着波光粼粼的鱼池,看着池中悠游自在的小鱼,眯起了眼睛:“谁都知道,世家是一碗毒药,喝下去,会烂肠烂肚。可是这碗毒药多少也有一些好处,那就是短时间内能让你变得很强大。我们只看到这碗毒药的毒,不肯喝,可是魏霸却只看到这碗毒药的好,抢着喝。虽说他最后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可是我们却看不到了,因为我们已经被他打死了。”
他侧过头,斜睨着赵统:“你可以把这看作一个诅咒。”
赵统叹了一口气:“大王说得不错,这的确是一个诅咒。”
孙权也叹了一口气:“不要怪我不提醒你,吴会的世家都喜欢魏霸,不太喜欢丞相。小虎听说你们要来,也想请你们过府一叙,依我看,怕是朱据有些不甘寂寞了。唉,我孙家子弟都争先恐后的为魏霸效命,更何况是孙家的女婿呢。再说了,他也不是第一个,陆伯言都为天下先了。”
赵统眉头紧皱,孙权告诉他的情况远比他估计的要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江东的世家居然还依然看好魏霸,不肯心向朝廷?这么说来,丞相的计划大概要落空了。
一想到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反应,赵统就有些无奈。
“其实,我很讨厌魏霸,可是从长远计,我也不会支持丞相。”孙权忽然笑了起来:“我虽然不知道魏霸君临天下之后会不会削藩推恩,可是我知道丞相如果得手,肯定不会容我继续做吴王。这个吴王虽然已经没什么意思,毕竟也是一个王爵,是我父子兄弟四十多年辛苦的成果,能多维持一天,总是好的。你说是不是?”
赵统吁了一口气:“大王不愧是曾经逐鹿天下的英雄。”
“什么英雄,如今不过是一个等死的老朽罢了。”孙权把目光转回到赵安身上:“难得来一趟,在吴县多住些日子吧。”他顿了顿,又道:“我很喜欢这孩子,很像小时候的子高。”
……
许昌,筹备很久的谈判终于要开始了。费祎是正使,诸葛恪是副使,所以第一次谈判由诸葛恪出面。前一天晚上,诸葛恪特地来拜见费祎,探问谈判的方略。
费祎很诧异,半晌没说出话来:“丞相没对你说?”
诸葛恪很谦逊的说道:“丞相当然有交待,可是文伟是主使,我是副使,我们当然要统一口径。”
费祎耸了耸肩,不知所谓的笑了两声。看到费祎这副模样,诸葛恪很不高兴,明明是饱学君子,偏偏要学魏霸的轻佻模样,真是堕落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魏霸走得近的人,多少都沾染上了那些坏毛病,就连陆逊也不例外。他途经颍川,拜见陆逊时,陆逊也是这副受理不理的样子。
“统一什么口径嘛。”费祎漫不经心的说道:“大鸿胪是归丞相府统辖的,丞相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你直接从丞相那里得到指示,又何必再由我来转述一番呢。诸葛君,放松一点,这次谈判,不过是个形式而已,没必要太当回事。”
诸葛恪忍不住反唇相讥。既然费祎不接受他的好意,他也没必要用热脸贴费祎的冷屁股,大家都公事公办好了。“那以费君之见,什么才是真正的较量。”
“当然是战场上的较量。”费祎瞟了诸葛恪一眼,眼神中带了几分讥讽:“当初吴王称臣,谈判谈了那么久,也没谈出个所以然,最后能有所突破,不还是因为车骑将军的三路大军包围了武昌?诸葛君,你父亲、叔父虽然都是文臣,可是你带过兵,还几次与车骑将军对阵,不会连这点见识都没有吧?”
诸葛恪顿时面红耳赤,他瞪着费祎,冷笑一声:“费君所言甚是,只可惜,车骑将军在彭城受挫,要不然的话,连这形式都不用走,直接包围洛阳,岂不更好。”
“会有那么一天的。”费祎摆摆手,打了个哈欠:“不过,在此之前嘛,我们还是要打起精神,和魏人虚应故事一番。诸葛君,你对丞相的心意把握最准,这件事就拜托你了。”
“不知费君又将操心何事?”
“我啊?”费祎眼珠一转:“我当然有我的事,不过,没必要告诉你。你向我汇报谈判进展就行了,我没有向你汇报的必要吧?”
诸葛恪被噎得直翻白眼。他知道,这次任务不好完成了,费祎根本没打算给丞相面子啊。原本以为费祎曾经是丞相的亲信,多少要给他一点面子,不会像军中的将领那样粗鲁,没想到费祎比陆逊更直接,扣住正使副使的身份,摆出了官威。
更让诸葛恪生气的事,费祎把他的父亲诸葛瑾、诸葛亮并列,直称他们是文臣,等于说诸葛亮的意见是书生之见,当不得真,最后还要靠魏霸、陆逊这样的武将来决定天下走向,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挑衅。
看来没有兵权在手,说话就是没底气啊。一念及此,诸葛恪更是坚定了要夺回兵权的决心。
第0937章 进退之间
魏国派出的谈判代表级别很高,鲁王曹宇为主使,光禄大夫武周为副使,桓范作为参谋,随时出谋划策。曹宇本来准备亲自出席,不过被桓范拦住了。桓范说,最开始的谈判都是试探性的,主使不宜出席,先让副使出面周旋,试探一下对方的底线,免得到时候一句话谈死了,没有回旋余地。而且武周颇有才干,又有谈判的经验,一定能处理好这些事,大王没必要立刻出面。
曹宇答应了,嘱咐武周好好谈。武周原本是沛国竹邑人,谯县升郡,成为陪都后,竹邑就成了谯郡的属地,所以武周也可以算是曹家的乡党。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官路仕途不错,曾经担任过张辽的护军,也就是监军使者,算是曹家信得过的人。
武周知道天子现在的麻烦在哪里,所以对这次谈判不敢掉以轻心。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和蜀汉使者好好周旋一番。见到诸葛恪出席,他倒没什么意外,可是谈了几句,他发现诸葛恪神情不对,心思完全不在谈判上,有些心不在焉。
武周沉下了脸:“贵使莫非是远来辛苦?如果是累了,我们休息几天再谈也无妨。”
对武周的欲擒故纵,诸葛恪根本没有放在眼里,他微微一笑:“如果贵使觉得休息几天也不碍事的话,我真想休息一个月,可以么?”
武周眉头微挑:“这么说,你们根本没有谈判的意思?既然如此,何必一个月,不如就此打住吧。”
诸葛恪有些无奈,对方不是弱手,根本不怕他的恐吓,气势上很难占到上风,这倒是个问题。他想了想,换了一个话题。笑道:“武君如此气盛,莫非是觉得彭城之战占了上风?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我想你大概要失望了。”
武周眼睛一斜:“敢请教。”
诸葛恪打起精神,和武周分析时局。谈判谈的是气势,如果不能在开始就从气势上压倒对手,要想在谈判中占到便宜是不太可能的。虽说彭城之战双方的损失差不多,甚至魏霸的损失还大一点。但是魏霸损失的是他的私人力量,而张郃损失的却是国家的军队,这两者的区别是非常大的。最明显的是魏霸实力受损之后,只得雌伏,让出了东线战场的控制权,而张郃战死之后。魏国损失了一万多精锐骑兵,直接失去了对徐州的控制,只得放弃彭城,退守睢阳。
从国家层面来说,魏国显然处于劣势。
“从骑兵的损失来看,你们损失的数量远远比我们多,在凉州失守之后。如此数量的骑兵损失,你们在短期内能弥补得回来吗?如果我大将军出潼关,镇北大将军出颍川,敢问你们还有足够数量的骑兵来作战吗?”
面对诸葛恪的辞锋,武周不得不低下了头。魏国的情况他清楚,就目前来说,形势的确不容乐观,否则曹睿也不会同意谈判。他看着诸葛恪。心里有种不祥的感觉,这个人能做副使,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是诸葛亮的侄子,这个人有能力。
成功的压制了武周的气势之后,谈判进入正轨,诸葛恪提出了几个要求:一,曹睿称臣。取消帝号,称魏王,可以选择谯郡或者魏郡作为封地,但是必须让出洛阳。洛阳是帝都。只能由天子居住。二,曹氏宗室取消王爵,降为侯爵。三,削减军队数量,队保留一部分王畿的常备力量之外,其他将领由朝廷指定。
武周提出了魏国的条件:一,取消帝号可以,让出洛阳也可以,但是不是以魏郡或谯郡为封地,而是以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四州为封地,简单的说,就是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南归朝廷,黄河以北归魏国,魏国能让出的土地只有现在的京畿,作为向朝廷称臣的表示,其他的地盘坚决不给。二,目前魏国拥有的军队,仍然由魏王指挥。希望像对付孙权那样对付曹睿,那是想也别想。三,魏国称臣之后,朝廷不能从魏国的封地上征召人才。
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吵得不亦乐乎。不过,他们都从对方的态度里嗅出了一点味道,双方都想谈成,区别只在于条件上。有了这个共同点,虽然吵得面红耳赤,终究没有撕破脸,谈判的进展虽然艰难,总还算在进步。
诸葛恪每天谈完之后,都会把大致的情况告诉费祎,费祎听了,却不怎么发表意见,只是让诸葛恪写成报告,用快马送往成都。诸葛恪知道费祎不当回事,只得忍气吞声,千里迢迢的向诸葛亮汇报。
武周也会和曹宇商量,然后也会把谈判的进程送往洛阳,只是他们要近得多,消息反馈也快得多。谈了大概十来天,诸葛恪还没有收到诸葛亮的回复,不知道诸葛亮的态度如何,就提出暂时休会,休息几天再谈。曹宇同意了,诸葛恪随即返回江陵,然后派人给曹宇传了一句话,第一期的谈判在许县,靠洛阳近,接下来的谈判应该放在江陵,离成都近一点,以示公平。
曹睿听到曹宇的报告后,很生气,指示曹宇暂停谈判,先晾一晾再说。曹宇按照诏书回复了诸葛恪,一起回了洛阳。诸葛恪得知之后,也不着急,只是把情况向成都做了汇报,转身顺江而下,去了吴县。
与他随行的是刚刚奉命调防广陵的镇东将军马忠。
马忠年约五旬,个子不高,却很壮实,看起来就让人觉得稳重。一看到诸葛恪,他就露出朴实的笑容,客气的行礼致意:“诸葛君辛苦。”
诸葛恪微微一笑:“将军辛苦,这一次去广陵,将军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马忠点点头:“忠也觉得能浅任重,有些不堪重负,不知诸葛君赶来,何以教我?”
诸葛恪说道:“我准备随将军去扬州,尽可能帮将军找一些帮手。将军带了多少兵来?”
“青羌劲卒五千。”
“五千人,不够啊。”诸葛恪搓了搓手:“巴西诸家没帮衬你一点?”
马忠沉默了片刻,道:“狐忠有消息来,说凑了两千多人,还在路上,不过都是步卒。我现在没有骑兵,到了广陵,一旦有事,怕是救援不及。”
“将军尽力而为就好了,有些困难,暂时不是人力可以克服的。”诸葛恪话里有话的说道:“只能希望镇守彭城的邓艾、周胤小心些了。好在魏军骑兵损失也不小,只要不疏忽大意,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马忠没有再说什么,也不知道他听懂没有。
……
湘关,夏侯玄跳下马,将马缰扔给亲卫,快步走进了大门。
小魏征从里面奔了出来,扑入夏侯玄的怀中,奶声奶气的叫道:“舅舅抱,舅舅抱。”
“好咧,舅舅抱。”夏侯玄一把抱起,向上抛起,小魏征兴奋的嘎嘎大笑。夏侯徽从里面迎了出来,打量了夏侯玄一眼,笑道:“兄长什么时候也成了赳赳武夫。”
“赳赳武夫有什么不好。”夏侯玄笑道:“子玉不是说嘛,大丈夫就应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可惜了你这个大名士,总把他那两句疯话挂在嘴边上。”夏侯徽示意魏征下来,魏征却抱着夏侯玄的脖子,赖着不肯动。夏侯玄拍拍他的屁股,笑道:“没事,我现在结实着呢,全副武装急行军,我不比一个士卒差,抱着他,和玩似的。”
夏侯徽忽然落下泪来,夏侯玄见了,连忙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我就是想起父亲了,当年他也这么抱我。”
夏侯玄一怔,也有些伤感。夏侯徽随即接过小魏征,说道:“你快进去吧,他在里面等着你呢。”
夏侯玄应了一声,快步进了后院,只见魏霸长发披肩,盘腿坐在堂上,双手扶膝,正在吐纳呼吸。听到夏侯玄的脚步声,他睁开眼睛,却没有起身,而是示意夏侯玄入座。
“准备修道了?”夏侯玄坐了下来,打趣道。
“静静心而已,修什么道啊。”魏霸苦笑道:“我是红尘中人,抛不下富贵和享受,修不了道,成不了仙。”
“那我就放心了。”夏侯玄自己倒了一杯茶,呷了一口:“你真要修道了,我当初的选择岂不是血本无归。”
“开口就是本钱,你这大名士也不觉得俗。”魏霸忍俊不禁,晃了晃身子:“夷州的事处理得不错,你现在可以独当一面了。怎么样,下一步想去哪儿?”
“我想先看看你的决定。”夏侯玄品了一会儿茶:“你不会真想赋闲三年吧?三年时间,可是生出不少变化。既然不想修道成仙,弃不了这凡尘,还是实际一点吧。”
“有孝在身,不便多动。”魏霸眉头轻蹙,想了想,又轻声笑道:“再说了,我也想看看丞相到了这一步,还能使出什么手段。家父战死,我忽然有些烦躁,不想再慢慢等下去了。等来等去,也不过是妇人之仁,换不来一点慈悲。”
“你想效仿郑庄公?”
“我想做打鸟的那个人。”魏霸瞥了夏侯玄一眼:“我把你请来,是看你有没有兴趣做我的金弹。”
夏侯玄笑笑:“你不怕我反噬?”
“我相信你的眼光。”魏霸说道:“我更相信我自己的眼光。”
第0938章 活神仙
阔别已久的兄长登门,夏侯徽当然要好好招待一番。彭城之战后,魏霸一来是忙,二来情绪也有些低落,身边的人要么是没这胆量,要么是没这本事逗他开心,难得有夏侯玄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