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前卒-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恕罪!”束辉头一低,有些羞愧地道。
  “拿着国家公器去捞好处的,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你还行,捞了钱还记得入一半公帐,做得也是正当生意,我有什么可恕罪的,可我们大齐有些人啊,嘿嘿,简直把国家公器当成了自己的私物,这种人才最可恨。”曹天成捶着白玉石,有些气愤起来,“偏偏老子还动不得他们,你说这气不气人。”
  “陛下,大齐家大业大,偶尔出几个蛀虫也不稀奇,这等人,用不着陛下去收拾他们,迟早会多行不义必自毙。”束辉劝道。
  “哈哈,你可不太会劝人,朕更不相信多行不义必自毙,朕反倒相信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曹天成大笑,“算了,你也不用去打那几个人的主意,朕都动不了的人,你想都不要想,拿来吧!”
  束辉不解地看着曹天成。
  “你这一次回来给杨忠都带了礼物,难不成没有给朕带什么?”曹天成戏谑地看着束辉。“可别说什么朕富有四海,皇宫里啥都有,什么也不缺,朕缺的是这份心意。”
  束辉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盒子,“还真有一件东西是特地从那边带来给陛下的。”
  曹天成接过盒子,一边打开一边道:“送给杨忠一串石珠子,给我的不会也是石头的吧?”
  “陛下一言中的,正是石头,不过是一个石头酒杯。”
  从盒子里掏出酒杯的曹天成将杯子拿在手里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除了入手冰凉之外,再也看不出任何别的蹊跷。
  “陛下,请往这杯子里倒上酒。”束辉笑道。
  白玉石下边便有现在的酒壶,束辉提起酒壶,向着皇帝手里的酒杯慢慢的倾倒下去。随着酒杯被注满,曹天成的眼睛也慢慢地瞪大了。
  酒杯底部,先是一个小小的红点,然后这个小红点渐渐扩大,渐渐地显出图案,竟然是一条红色的龙,从杯底盘旋而上,渐渐地占满了整个杯壁,随着酒一荡漾,这条红色的龙也似乎在杯中盘旋飞舞。
  “哈哈,真是好东西。倒也不亏你给朕弄来。”曹天成顿时爱不释手,一边把玩着一边问道:“这样的玩意还有吗?”
  “陛下说笑了,这样的东西,一件已是世上罕见,那里还有第二件,与我合作的那一方在山中发现了这件东西,雕成酒杯之后发现了这种异像,他们哪敢留在手里?自然是想着要献给陛下。”
  “多半是你勒索而来!”曹天成大笑道:“如果要献,他们也会献给他们自己的皇帝陛下,岂有给我的道理。仅此一件,嗯,不错,不错。不过小辉子,你不会是仅仅因为这样一件玩物便返京的吧?”
  “的确有一件大事要禀告陛下。这份情报也是那边转交给微臣的,臣要先向陛下请罪,楚人做出了如此大的动作,可负责鬼影的微臣却毫无所知,实在是有罪。”束辉道。
  “与楚人有关?”曹天成的脸色顿时严肃了起来,齐楚大战,不可避免,双方在边疆上的冲突已经愈来愈升级了,这个时候,任何与楚人有关的情报能让束辉紧急回京的,自然不会是小事。


第311章 代理人战争
  “宝清?”曹天成念叼着这个地名,显然对其并没有什么概念。长阳郡在越国也是极为贫穷的一个郡治,而宝清位置更偏,堂堂的大齐皇帝怎么会无事去关注这么一个地方?因此他的目光盯向束辉。他很清楚,既然束辉带着这个问题到了自己面前,那当然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功课。
  “宝清有一个军港。是大唐立国前期,李清大帝大力推广对外贸易之时设立的,主要是打击海盗,保护商船的一个港口,因为不是民用港口,所以世人知道的并不多。后来随着海盗几乎被大唐水师剿灭殆尽,这个港口便渐渐的闲了下来,到大唐末期,这里已经被完全废弃了。”束辉解释道。“臣得到这个消息,回到长安后,也是一头扎进了国史馆中,十几个人找了好几天功夫才人堆旧案卷之中翻查出来。”
  曹天成的眉头皱了起来:“以前的军港?最大能停靠多大的战舰?”
  “陛下,能停靠归大型的战舰。”束辉道:“从那边传过来的情报所描绘的楚人的军舰大小,的确也是楚人的主力战舰。”
  沉默了片刻,曹天成突然大笑了起来。
  “闵若英这个家伙,现在看起来,倒也真不能小看了。”他摇头道:“居然玩出这样的一招,看来也真是花费了不少的功夫,想来这家伙为了击败我大齐,这些年来着实是蝉精竭虑,连这样废弃多年的军港都能从垃圾堆里翻出来,佩服佩服。”
  “可既然被我们知晓,他想要得逞可就难了。”束辉道。
  曹天成看着束辉,“这可不一定,你要知道,在海上,楚人的力量其实是要比我们强的。”他有些苦恼地搔搔脑袋,道:“这是老头子的一大败笔啊,他一门心思地想着陆上决胜,可楚秦越三国联盟,我们再强大,也不可能击败他们的联军,海上力量在他手里,战力下跌得厉害,就那些破船,我看着就寒碜。可是小辉子,从老头子的时代开始,陆军实力大涨,早就占据了我们军队的话事权,想要发展水师谈何容易,朕费尽心思,也不过是重建了一支舰队。”
  束辉闭嘴不言,皇帝嘴里的老头子,那可是先皇,皇帝可以这样不敬,他可不敢。只能装锯嘴的葫芦。
  “闵威就精明多了,知道陆上干不过我们,倒是着力建设水师,当初我们还有将领嘲笑楚国这是在未雨绸缪,准备海上大逃亡。哼哼,当真是进底之蛙。闵若英从闵威手里承接了这些遗产,现在轮到我们难受了。”曹天成摇摇头。
  “陛下,我们绝不能任由他们无限制向宝清增兵,必须予以回击。”束辉道。
  曹天成摇摇头:“你安知这不是楚国人的又一个阴谋?”他看着束辉,双眼闪闪发亮,“楚人海上力量强,而我们的海上力量已经坠落,两相比较,就算我们体量比较大,但与对方开战的话,其实半点上风也不占。因为楚人的水兵更精于水战。”
  “陛下是怀疑楚人想要引诱我们在海上先与他们动手?”束辉恍然大悟。
  “为什么没有这种可能呢?”曹天成点头道:“陆上力量他们干不赢我们是铁定的,不然以罗良那种如此争功近利的性子,就任楚国东部边军主帅之后,尽然也能按捺得住不动就是这个道理。小规模冲突不断,大规模战事没有,因为他们很清楚,这样开战,必败无疑。但如果是在海上,那可不一定。要是我们先在海上失利,那我们就被动了。”
  话说到这里,束辉也是无能为力了,这涉及到国家层面这几十年来在军事之上的布局,现在的齐国水师,近战护土还有余力,但要远洋作战,那可就不行了,万一大规模出海而坠入楚军陷阱,被楚人在远洋一鼓而歼,接下来齐国如此长的海岸,那可就要处处烽火了。真到了那个时候,齐国才真的被却了。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不敢出海拦截楚人战舰,便只能任由楚人向着宝清增兵,这对于齐国来说,也是一个大麻烦。
  “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把越国一鼓拿下,而不应当留下他们来喘这一口气!”他狠狠地道。
  曹天成呵呵一笑:“那有这么简单,如果我们真想一鼓灭了越国的话,先不说越国真到了最后关头,必然会与我们搏死一战,就说我们真灭了越国,想要消化,完全统治越国需要多少年?而越国没有了,秦楚唇亡齿寒,必然会真正联起手来,那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在越国保持大量兵力来维持统治,一方面要在两个战场同时向秦楚开战,胜负哪谈得上什么把握?现在虽然有了宝清这个麻烦,但至少,越国替我们牵制住了秦国大量的边军,让我们可以专心对付楚国,有收获必然便有付出,这是至理,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那陛下,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束辉有些苦恼地道。
  曹天成突然笑了起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嘛,对于大齐来说,这一次在海上退上是一个大屈辱,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便必须要加强水师力量,相信有了这一件事,加强水师力量不会再在朝会之上受到太多的阻碍,陆军太强,总不能飞到海上作战吧?这正是我们改变我们水陆两师是一个跋脚鸭的事实。”
  “可是宝清那边?”束辉完全跟不上曹天成虑事的节奏,“如果让楚军在那边任意增兵,将来也会是麻烦吧?”
  “你在哪边不是有朋友吗?”曹天成呵呵笑道:“那个叫做李锋的太平军首领,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嘛,现在已经掌控了沙阳郡,刘秋田这头千年的狐狸都服了气,很了不嘛!这个人你做过详细的调查吗?”
  “这个人突然出现在雁山里,而且有一帮很忠心的下属,年纪应当不大,不会越过三十,但却是一名九级高手,在往前查,便完全没有了一点线索。”束辉道:“更重要的是,此人野心勃勃,恐怕不好驾驭。”
  “一个不到三十岁的九级高手,哈,当真是前途无量。也难怪他野心勃勃。不过我们大齐从来不怕心有人野心勃勃,小辉子,你难道不是野心勃勃吗?重要的是,能不能驾驭得住这些野心勃勃的人。”
  “陛下是想利用此人来扼制楚军在长阳郡的扩张?”束辉问道。
  “越国人是指望不了的,他们现在能牵制住秦军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容忍过去的刘老狐狸现在的这个李锋盘踞在沙阳郡,在被灭了五千虎贲军还不得不忍着气招安莫洛,封莫洛为长阳郡守,便是他们国力枯竭的证明。”曹天民敲着身前的白玉石面,道。
  “陛下所言极是。”
  “我们不能派兵直接去沙阳,因为这会与这个李锋起冲突,进而会迫使他与莫洛,甚至与楚军联合起来,所以我们也只能学着楚人,站在这个李锋背后,给他支持,让他去替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可据我对太平军的了解,他们绝不会容忍我们派人进入他们的体系。”束辉沉吟道:“这个李锋率领的太平军,有着严格的体系,在我看来,他们虽然出身为匪,但更像一支军队。这也是我迷惑的地方。”
  “没有关系!”曹天成摆手道:“先可以放手让他去打嘛,如果他不行了,自然会向我们求援,那时候再派兵派人过去,顺理成章。你不是给这个李锋在兵部挂了一个三级将军的虚衔嘛,下去之后,告诉兵部,这个李锋升为二级。”
  “陛下,这件事情暂时不能公开,这个李锋现在可是接受了越国的正规军编制,说起来还是越国的高级军官了呢?”束辉有些尴尬地道。
  “这样啊!这个李锋还真是有意思,左右通知啊!”曹天成笑道,“那你还是用你的门道去做这件事吧,总之要让这个李锋知道,朕,齐国皇帝很喜欢他,很重视他,只要他能够灭了莫洛,要什么,有什么。”
  束辉点点头:“陛下,我明白了。不过陛下,我有些担心,如果这个李锋当真成事,击败莫洛,占了宝清,其势力可就不小了,到时候掌控其可就有些不易了。”
  “还是哪句话,不要怕部下本事高,要问问你有没有力量驾驭住这些有本事的下属!”他往前探了探身子,笑道:“就算这个李锋掌控了长阳,沙阳,势力大增,在陆上,他可有与我们大齐抗争的本钱?自然没有。良禽择木布栖,到时候,他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陛下雄才大略,自然可无视这样的事情,但微臣可不敢不虑。”束辉笑道。
  “小心一些自是好的,但因为小心就缩手缩脚,这也不敢做,那也虑后果,就不是做大事的人了。”曹天成摇头道。
  “是,陛下,那接下来,对太平军的支持,还是从鬼影这边走,知道此事的人还是越少越好。”
  “嗯,你放手去做。”曹天成点头道。


第312章 丰收年
  太平城,东来村,孙德亮手握着镰刀,看着田里一株株玉米杆上挂着的玉米棒子,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了,虽然他们脚下是今年才开垦出来的生田,但架不住这山里地肥,平日里又照料得仔细,农人们都恨不得将床搬到田间来睡了,竟然在第一年里就迎来了一个大丰收。不仅是玉米棒子,套种的大豆也压弯了枝条,这一季的收获,竟然是远超先前的估计。
  “开镰啦!”高高的举起手里的镰刀,孙德亮声音响亮的大吼了一声,弯下腰去,将一簇大豆秧拢在手里,举镰割了下来。
  随着孙德亮下了第一刀,早已在一边迫不及待的东来村的村民们欢呼着涌入田间地头,女人和孩子们欢笑着瓣着玉米棒子,男人们则挥舞着镰刀,收割着大豆和玉米杆。这些玉米杆砍下来后,用铡刀切得细碎,装好了袋,送到太平城,可也是能卖钱的,这些都是送到军中充作牲畜饲料。
  这是收获的季节,与东来村一样,围绕着太平城而建的数十个村子,几乎都在同一天开始收割他们这一季的收获。
  而太平城,也开始将早已经空空如也的库房清理干净,准备迎接新的粮食入驻。辛辛苦苦一年,终于撑到了收获的季节,太平城主葛庆生一颗忐忑的心终于可以坦然的放进肚子里了,对他来说,仓里有粮,心里不慌嘛。
  按照与周边那些村子的约定,前三年的收获,一半归太平城,一半归老百姓。今年是个丰收年,装满这些库房应该不是问题。
  十数天的辛劳之后,田里已经变得光秃秃的,不过村子里的公仓里,却装满了粮食,一村子的人集中在公仓前的平地上,等着他们的村长孙德亮来分配所有人的收获。
  站在石头碾盘上,孙德亮回首看着大开的仓门里那流淌着的玉米粒,心里满满的都是喜欢,一年前,他们还是无依无靠的流民,每天的生活指望就是那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儿的粥,一个个都面黄肌瘦,有气无力,只不过是一个吊着一口气的衣服架子罢了,但一年后的今天,他们有了自己的房屋,有了自己的田地,还有了这些粮食。
  “老少爷儿们。”他大吼了起来。
  “在哟!”回答他的,是同样充满了喜悦的吆喝声。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正在逃命,正在乞讨,今年,我们却拥有了房子,土地,粮食,还有平静安稳的生活,大家说说,我们要感谢谁?”他大声问道。
  “太平城!”回答他的声音依然响亮。
  “是的,太平城。我们老百姓,最重恩情,吃水不忘挖井人,能有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了太平城,有了李将军。”他转过身,向着太平城的方向,深深的弯腰鞠了一躬。
  “按照与太平城的约定,我们今年收获的粮食,要上交给太平城一半,先前有人找我,希望我可以少报一些收成,这样大家便能多分一些,我毫不客气的痛斥了他一翻,人无信不立,太平城相信我们,给我们造了房了,分了农具,分了牲畜,给了种子,更给了我们度过艰难岁月的活命粮,可到了我们该报答的时候,却有人想将这种报答打折扣,大家说,应不应该?”
  “不应该!”
  “这种人该打嘴!”
  人群里响起了斥责声,好几个人面红耳赤的低下头,悄悄地缩向人群的后边。
  “好,我们东来村还是有信义的爷们儿多。”孙德亮连连点头:“今年我们丰收了,但粮食怎么分,还得有个章程。我与几个长者商量过了,今年我们还得紧巴着过日子,不是因为粮食不够,而是得为以后思量。仓里没存粮,任谁都心里慌啊,特别是我们这些挨过饿的人,大家说是不是?”
  “对,村长说得是。”
  “所以我们决定,这第一年按人丁分粮,只要是村子里的一员,男人按一天三斤,女人和娃娃们一天两斤这个数目来分。这样分下来后,还剩下的粮食,便存入公仓,以备不时之需,大家觉得公平否?”
  “行,就按村长说得办。”
  “村长说得有道理。”
  “既然大家没意见,那三年之内,就是这个章程了,三年之后,村子里会再将所有的田地分到各家,到时候,可就看各家的本事了。”孙德亮笑呵呵的道。
  对于村子里的状况,孙德亮心里是门儿清,有的一家七八口子,壮劳力多,有的一家则只剩下孤儿寡母的,平时也出不了什么力,但作为村长,他也只能在与太平城约定的这三年内尽最大的努力照顾,三年时间,足以让这些困难的家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直接的就是找个倒插门的女婿,其实像这种情况,不止是他们东来村有,周边的村子里,这种情况也极多,他们这些村长为了这些事也都是愁眉不展,都是老乡,总不能看着这些人受困,但一直这样吃大锅饭,其它人又有意见,也就只能以三年为限,拿太平城来说事了。
  秦风从沙阳郡回到太平城的时候,正好是各村往太平城上缴粮食的时间,一路之上,络驿不绝的尽是运送粮食的独轮车,牛车,驴车等,到真是一派盛世之景,等到了太平城,第一眼看到葛庆生时,秦风不禁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他的太平城主正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公仓门前,拈着胡须,笑眯眯地看着一车车的粮食推进了库房之中。
  这是没事儿做吗?
  直到马猴跑到他身边,捅了捅葛庆生的腰眼,这位见粮心喜的城主这才猛醒过来,看到站在一边的秦风,一下子跳起来向着秦风跑过来。
  “丰收了,粮来了,哈哈哈,不愁了!”葛庆生眉开眼笑,手舞足蹈。
  直到陪着秦风回到城主府,葛庆生仍然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之中。
  “今年的收获超出了你的预估?”秦风微笑着问道,丰收的不仅是太平城,还有丰县以及没有被莫洛波及到的县治,即便是那些被莫洛荼毒过的地方,经过及时的补种,虽然收获大大降低,但养活自己倒也没有多大问题。粮食,曾是困扰秦风的最大的问题,但现在,却是最不需要他操心的问题了。
  莫洛一心想要拿下沙阳郡,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的确超出了预估,而且,这些老百姓的自觉性也超出了下官的预估。本来我还以为总有些村子要打马虎眼少交粮,已经准备好要杀鸡骇猴了,不想却是白准备了这出戏,没有演出的机会。”葛庆生笑道。
  “你是怎么确定他们都上交了一半粮食?”秦风笑问道。
  葛庆生嘿嘿一笑:“不瞒将军,在每个村子里,我都有那么一两个眼线,不需要多少钱,便能知道他们平常的一举一动。”
  秦风耸他耸眉,这是地方官员统治地方的小花招,他也用不着去置喙。
  “我这一次来,倒不是为了你这儿粮食丰收了,而是铁矿那边马上要出第一炉铁水了,我得亲自去看看。到你这儿,只不过是顺便瞧瞧。”秦风笑道,“舒大夫怎么又没有出现?还有王司长呢?”
  “舒大夫说正在研制一味药,差了一味药材,进山去找了,刘老太爷说要活动活动手脚,便陪着舒大夫去了。王司长昨天匆匆下山了,好像是那边又有什么消息传回来,指明要王司长亲自去。那边来的人姓束,好像位置不低。”
  秦风掀了掀眉,姓束,那就必然是束辉了,这家伙,对王月瑶好像不怀好意,这让秦风有些困惑,像束辉这种地位的人,什么时候会缺女人了,怎么对王月瑶有这种心思?看起来好像还下了极大的功夫。莫非真是一见衷情?
  他笑着摇摇头,相信王月瑶在这样的事情上,会有自己的态度。
  “那好,既然如此,我这便要启程前往矿山了,今年粮食大丰收,我就放心了。”秦风微笑道:“你这个城主当得好。”
  “这都是将军的功劳,下官只不过照章办事罢了。”得了夸奖,葛庆生喜滋滋地道。现在他这个城主可不仅仅管着太平城了,丰县因为王厚走了,秦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直接便将丰县划归到了太平城的管辖之下。
  大山深处,数座高炉拔地而起,股股浓烟腾上云宵,巧手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神情看起来也有些紧张。他并不懂如何炼铁,所有技术上的事情,全靠秦风从沙阳郡带来的那一群原本属于刘老太爷的技师,他所做的,只能是督促着这些人做事。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他心里着实没底儿。
  “有没有把握?会不会出问题?”站在高炉跟前,他已经不知是第几次问身边的这位大匠了。
  “大监,这个问题您今天一天已经问了不下一百遍了,老头子练了一辈子的铁,还能不知道吗?肯定没问题,以前我们那个小铁矿,品相如此之差,我们都能捣估出来,现在这里的铁矿品相之高,是老头子生平仅见,到时候出的毛铁,必然是上品。”
  “这就好,这就好。”巧手又跟先前一样,问过一遍之后,便全身舒泰。这些大匠不知,他可是知道秦风对这里的看重的。铁,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实在是太过于重要了。


第313章 第一炉铁水
  对于巧手而言,他关心的只是能不能顺利的出这第一炉铁水,以及开炉第一锅的质量问题,但对于这里另一个太平军的官员来说,这里的工作简直令他欲仙欲死,这个人,便是前丰县县尉,七级巅峰武道高手陆丰。
  陆丰在太平军入主丰县之后,借着与刘老太爷的几次交往的关系,径直投入到了刘氏门下,但在刘氏门下,这个后来者,并没有得到他想象中的重用,刘氏有自己一套沿用已久的班底,家族底蕴深厚,也代表着人才众多,当然,也更意味着一个萝卜一个坑儿,一个半路投奔者,在短时间内,怎么可能就进入其核心小圈子里呢?
  在刘氏,陆丰成了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当然,但凡需要他去的,都不是什么油水丰厚,更不是什么轻松的活儿,往往都是一些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这让他牢骚满腹,但却又不得尽心竭力去做,期待有朝一日能得以现任家主刘兴文的看重,让自己的人生再踏上一个新的阶段。
  刘兴文奉命组建沙阳郡城卫军,陆丰曾经寄以厚望,毕竟自己当过一县县尉,领过兵,也打过仗,论资历,比起刘兴文手里的那些货,不论是功夫还是经验,都要胜出不止一筹。城卫军虽然不是现在的太平军系列的野战军,但却负责着整个沙阳郡的内部安全,而且在陆丰看来,如果太平军一切顺利的话,这支城卫军必然会随着太平军的扩展而步入野战军的行列,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注定这又是一个让他失望无比的梦想。刘兴文组建城卫军,主体是五大家的私兵,一份份的命令下达,他仍然没有得到他期望的位置,刘兴文似乎把他给忘了。
  在失落与愤懵之中,有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向他伸出手的不是别人,是他在丰县时候的老搭档,现在已是太平城城主的葛庆生。
  陆丰离开了沙阳郡,离开了他曾经以为的梧桐枝,接受了太平军的一份任命,到这大山的深处,担任了这个被秦风命名为太平铁矿的地方,担任了护矿校尉。
  名字并不好听,手下人也只有一千出头,但管现的对象却是多达两万余人的战俘。
  这些战俘并不是一般的战俘,而是两万多年青力壮,精力充沛的家伙。这些家伙可都不是善茬,听话的,懦弱的,有家有口的,都已经被筛选了出来,来到这里的,基本上都是不好管的。
  战俘的数量,是他的士兵的数量的二十倍,更重要的是,他的麾下,可都不是英勇善战的老兵,在他的眼中,这些士兵连他以前统带过的县兵都不如,完全都是刚刚招募来,放下锄头不久的农民。
  带着这样一群菜鸟,镇压着如此多的俘虏,对于陆丰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正如葛庆生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挑战,如何表现你的能力,如果没有困难,如何彰显你成功的喜悦?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能轻易成功的,想要获得,便必须先付出。
  带着誓死一搏的心态,陆丰来到了太平铁矿。成功了,便将是他辉煌的开始。
  两万多俘虏被分成了四个不同的矿区,最大的中心矿区汇聚了一万余俘虏,而陆丰也将他的管理衙门就设在中心矿区,而在这里,他反而只留下了一百余名士兵协助他管理。
  近半年的时间,他苍老了很多,但让他骄傲的是,至少到现在,太平铁矿一切太平。他用尽了他所能的一切手段,来维护太平铁矿的安全。
  今天,太平军的最高首领李锋将来到太平铁矿视察,这对于陆丰来说,正是展现他能力的最佳时刻。他不会再放过这个机会,对于他来说,当太平军入主丰县的时候,他已经因为自己的短视而失去了一次机会,看看葛庆生,如今已经成为太平军的核心成员之一,独自掌控着太平军的老巢。
  自己的能力不比葛庆生差上分毫,所差的,或者便只有机遇了。
  在得到太平军首领李锋将亲自抵达这里的消息之后,陆丰已是好几天没有正常的休息了,没日没夜的行走在四大矿区内,一遍遍的检查着所有的安保措施,在这个期间,绝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
  这个时候的一点错误,会被无数倍的放大,将他在这几个月里的辛苦做出来的成绩毁于一旦。
  让他欣慰的是,在李锋抵达的头一天,大柱带着一千名亲卫营出现在矿区里,太平军高层自然也明白太平铁矿存在着巨大的危险,而他们的首领是绝不能出问题的。
  看到一身盔甲,威风凛凛的大柱,陆丰羡慕得几乎要吐血,当他已经是县尉的时候,眼前的这位,还是一个一无所有的难民。可现在,看看人家,已经将自己远远的甩在身后了。能呆在最高首领的身边,那便注定会有着一个无比光明的前途。
  最大的高炉上,早就挂上了大大的红花,在它的对面,搭起了一座观礼台,负责太平铁矿的巧手,负责安保的陆丰,早早的守候在这里,准备迎接来自太平军高层的视察。
  太平铁矿位于大山深处,地势险峻,而这座炼铁厂,更是修建于峡谷之内,唯有一条独路通向山外,在入口处,修建起了一道高高的城墙,当城门被关上的时候,这座铁厂便完全与世隔绝了。
  城墙之上的一名哨兵转身向着内里挥起手臂,大声的呼唤着,巧手与陆丰都是精神一振,大步向着城门处走去,老大已经来了。
  两人站在城门口,远处已是旌旗飞扬,开路的是一群骑在马上的童子兵,最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岁而已,稚气示脱的脸上,满满的都是骄傲的神情。而在他们之后,便是太平军的老大秦风(李锋)了,而在他身后,沙阳郡守权云,城卫军统领刘兴文,太平城主葛庆生,当然,还有沙阳郡城另外几大家的家主,可以说,太平军的高层几乎倾巢而出了。
  秦风看着峡谷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