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前卒-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在雍都,即便都是明人,也是分了三六九等的,高等的自然是出入权贵富豪之家,一般的往来的也都是中等商户,最底层的,却是往来与明秦之间,做一些买低卖高的生意,从中赚一些差价。
不过此刻,阶级的鸿沟已经被抹平,大家一样的都成了阶下囚,甚至那些原本的高门大户的人还额外吃了一些苦头。
此刻被大家围在正中间的一个中年人,曾经是他们之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一个,他来自沙阳田家,在雍都经营着一家豪华酒楼,能在他这家酒楼里用餐的,无一不是秦国的高官显贵,正所谓往来无白丁,平素也是明商在雍都的代表人物。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身份,在秦皇马越下令逮捕所有在雍都的明人的时候,他的这个身份,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保护作用。反而成了首当其冲的一个。沙阳田家的当家老大在明国是个什么身份,秦人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
一遍遍的拷打,折磨,等到最终确认这个人的确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的时候,他已经遍体鳞伤了,丢到这个牢房里,差不多就只剩下了一口气。本来胖乎乎的身体,几乎已经瘦脱了形。
或者在平时,这位田氏家人也是高高在上的瞧不起那些做些倒卖生意的普通明人,但到了牢中,却正是这些人,省下自己那一点点清水粥,用自己的体温,生生的将他的生命从死亡线上一点一点的拖了回来。
虽然情形还是不太好,但比起最初的时候,已经好了太多,至少在大家看来,暂时是没有性命之忧了。
天气越来越冷,大家将这个田氏族人围在了正中间,用自己的身体替他挡着那无孔不入的寒风。
做这一切,并不因为他是田氏族人,只不过是因为大家都是明人而已。
“我们没救了。”他悲哀地看着周围一个个虚弱无比的国人,“不是饿死,就是冻死,或者被人杀死。”
绝大部分人都沉默无语,到了这个地步,大家的确已经绝望了。
最外围的一个汉子却回过头来,虽然也一样饿得脱了形,但一双眼睛,却仍然炯炯有神:“大明不会不管我们的,皇帝陛下一定会想法子救我们的。大家不要泄气,一定要挺住。”
田氏族人虚弱的笑了笑:“兄弟,不可能啦,怎么救我们?派一支军队潜进雍都来,别说不可能,就算有这种可能,那也只能是送死。”
“大明击败了秦国,我们就能活下去。”有人大声道。
“如果大明击败了秦人,我们死得更快!”田氏族人苦涩地道:“秦人一定会拿我们来泄愤,他们打不过我们的军队,就会来砍了我们的脑袋泄愤。就算现在我们的大军到了雍都,也来不及救我们。”
“死我倒是不怕。”另一个人幽幽地道:“我啊,其实最怕的就是咱们大明的军队到了雍都之外,这些该死的秦人却将我们押上城头去威胁我们大明的军队。要不然,实在解释不通他们为什么还这样吊着我们的命。”
“这很有可能!”田氏族人低声道。
“兄弟们,老乡们。”最外围的一个汉子沉默了片刻,道:“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咱们可不能成为咱们大明的累赘,到了那时,大家可别怕死,自己寻个了断,跳城也好,撞墙也好,往秦人的刀上撞也好,总之,别丢了咱们明人的脸。”
“左右都是一个死,有什么好怕的。我可不会让秦人拿着我们来威胁大明军队,不过能看到大明军队围了雍都,死了也畅快啊。就算咱们死了,大明军队也会替咱们报仇的,你们说是不是,咱们只不过早死片刻而已。”
大牢里立时传来一片附和之声。
短暂的沉寂之后,一阵低泣声却又传了出来:“可是,我真是不想死啊,我去年才娶了一个婆娘,今年得了一个小崽子,这一死,他娘两个,可就要受苦了。”
“我家里还有老爹老娘呢!”
悲哀的情绪,缓缓的在牢里传递。便连最外围先前那个一脸豪迈的汉子,此刻也是默默的垂下了头,呆在这里的,又有谁是无牵无挂单身一人的,谁没有亲人正在远方日思夜想?
如果能不死,谁愿意去死?
深深的牢狱之中不知日月,更不知外面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而此时,一队打着大明旗帜的使节,却在秦兵的卫护之下,缓缓的走进了雍都的城门。
太子马超高据在大案之后,冷冷地盯视着站在他面前的大明使节。
“想来劝降吗?这种主意就不用打了,大秦还有雄师数万,还有雍都数十万子民,绝不会不战而降。”
使节微微一笑,躬身道:“太子殿下,外臣此来,并非是为了劝降。”
“那你此来是为何事?”马超倒是有些奇怪了。现在秦国皇室唯一能控制的便是这雍都以及外围的几座卫城,可以说已经是山穷水尽,别说是下面的臣民,便是马超自己,也知道获胜的希望极其渺茫,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利用雍都高大的城墙严防死守,竭力的将时间拖下去,也许坚持到最后,这世上格局便会又有一些新的变化,齐国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明人并吞了秦国吗?齐人现在的确是内部存在不小的问题,但他们的皇帝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一旦让齐皇腾出手来,必然会出手干涉。到了那时,秦国或者会迎来转机也说不定。
“外臣此来,是为了我大明在雍都被抓的那些百姓。”明国使节道:“他们只不过是一些平民百姓而已,两国相争,胜败各安天命,但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却不该无辜受累。”
“无辜受累?”马超仰天大笑:“明人入侵我大秦,莫非我大秦的百姓就是有辜不成?”
大明使节微微一笑:“好教太子殿下得知,那些入我大明的秦国子民,现在都过得很好,吃穿无忧,乐不思秦。我想以太子殿下的耳目,对这些情况,不会不知道吧?现在我大明的粮食正源源不绝的运往那些刚刚归顺我大明的地区,即便是乞丐,也能每日吃上一顿饱饭。而且以后也会越来越好。”
马超看着这个使节,脸色渐渐的涨紫。
“既是敌对,我大秦凭什么放了这些人回去?让他们回去又与我大秦为敌吗?”
“他们只是一些普通人而已。”明国使节摇了摇头,“殿下难道连这些人也怕,也担心吗?那又如何应对我大明的虎狼之师呢?”
“本太子准备将这些人杀了祭旗,以坚我大秦子民守卫雍都之决心。”马超狞笑着道。
“屠杀弱者,不会让你们更有勇气,只会让你们更有穷途末路之感。”明国使节肃然道:“太子殿下,此智者不为也,这些明国商人,于你们毫无用处。也丝毫威胁不了我大明进攻雍都的决心。”
“既然如此,你们又何必在意这些人的性命?”马超冷笑。
“我大明皇帝仁慈,不忍见大明百姓受此无妄之灾,而我大明,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子民,只要有一丝可能,我们就会尽力营救他们。好教太子殿下得知,此来我大明并没有想空口白牙的将这些人带回去,我们愿意赎买。”
“你觉得我们在乎钱么?”
“那太子殿下在乎粮食么?”明国使节胸有成竹地道:“据我们所知,雍都原本有三大仓,储备着至少两年的粮食,但这一次,贵国集齐二十万大军出击虎牢,这三大仓却是没有再剩下多少了,哪怕贵国退守雍都之后,马上收缴民间所有存粮,但试问,雍都数十万军民,这些粮食又能坚持多长时间?我们大明愿意拿出粮食来换回这些大明商人。”
“拿粮食换?”马超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对方,“莫非你们还想在这些粮食之中下毒来害我们不成?”
明国使节大笑起来:“太子殿下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雍都已是我大明掌中之物,既然可以堂堂正正的拿下,又何必使这些鬼魅技俩,而且是绝不可能成功的拙劣之法。太子殿下,一个明国人,我大明愿意拿二千斤粮食换回来。”
“一个一万斤还差不多!”马超冷笑道。
“太子殿下,这不是做生意。”明国使节淡淡地道:“陛下虽然想换回这些俘虏,但前线指挥作战的大将军可都不大乐意用大笔的粮食来换人。二千斤粮食,已是极限,这些人被你们关在雍都,只是你们的负担,丝毫帮不了你们什么,我大明军队一旦发动,也绝不会因为这些人的性命就止步不前。现在您还能一个人换二千斤粮食回来,再往后,可一粒粮食也换不回来了。”
马超死死的盯着对面的这个明国使节,怒火一阵阵的往上冒,直想抽出刀来,将这个人一刀两断。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这人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尉,即便杀了,又能有什么作用?
“好,好得很,一个人二千斤粮食,换了。”他一字一顿地道。
“太子殿下果然是明智之人,既然如此,还请殿下请快统计一下还有多少明人活着,也好方便我们准备粮食。”使节微笑着道。
紧闭的大牢门轰然打开,挤在一齐的囚犯们无力的抬头,看着那火把映照之下正稳步走来的一个人,那一身大明军队的制服,让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看到的一切。
明国使节看着这些人形骷髅,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正容向所有人行了一礼:“大家受苦了,还请大家坚持数日,我便能带大家回家了。”
大牢之中先是一阵阵的沉默,片刻之后,雷鸣般的欢呼声响了起来,所有人都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大声吼叫着。
“大明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
第1152章 一览众山小
越京城皇城的最高处,秦风负手而立,凝目看着大雪飘飞的城市。
早日刚刚清扫过一遍的城市,现在又已经蒙在了一片白色之中,清扫工作似乎每天都是在做无用功,但这却是必不可少的。整个越京城,可不是每一幢建筑都像皇城这么坚固。这样的大雪,压垮房子什么的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每日将积压在房顶之上的雪清除,虽然费事,但却在安全之上更有保障。而且像街道之上的雪,如果不清扫的话,便会愈积愈多,极大的影响到出行。
再者,也是给那些在冬日里无所事事的一些人找一些事儿干,虽然是越京城城守衙门拿钱,但这钱,终究不会跑到别处去,还是会以另外的一些形式回到朝廷的荷包里。
拜这场大雪所赐,越京城的物价终于涨了起来,回复到了通缩以前的水平,这也让秦风松了一口气,物价太低,对于生产者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陛下!”身边传来一个低低的声音,郭九龄紧紧地裹着一件厚厚的披风,脑袋上带着一个几乎包着整个脑袋的大帽子,出现在了秦风的身边。与秦风的穿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哪怕是这样的隆冬之季,秦风也不过穿了一件夹袍而已。
“外面风这么大,你上来干什么,有什么事让人来通报一声我回去不就行了。”秦风笑着道,“这里风这么大,你受得了?”
“所以老臣作好了万全的准备!”郭九龄笑吟吟地道。这些年来,他已经完全适宜了自己失去了高深武道修的生活,更多的是将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来活着。“能与陛下一齐站在这高处,享受一览众山小的风光,可不是时时都有的。所以啊,再冷老臣也受得住。”
秦风大笑起来,“你这年纪越老,倒是越会拍马屁啦。”
“看来老臣没有拍在马蹄之止。”郭九龄也笑得眯起了眼睛,脸上的沟壑也显得愈发发深了起来。
看着郭九龄老态龙钟的模样和瑟缩的身子,秦风收敛起了笑容,轻叹道:“老郭,这两年,你愈发显老了一些。不要那么辛苦,你下头,不管是田康,田真还是千面,都是可以担得起大任的。”
“老臣晓得的。他们啊,已经被扶上了马,但老臣现在总还动弹得了,所以便还送他们一程,等到楚国那边大事一定,老臣便会立马去享受人生啦。”郭九龄将披风拉得更紧了一些,“舒畅每过一个月便会来亲自为我诊一次脉,配一次药,所以啊,老臣这身子还行。”
“你伤了元气,纵算舒畅再尽心竭力,终究是不能治本的,还是要小心一些。咱们一起从最苦难的时候爬过来的,我可还希望到时候你能看到我爬到最顶端,与我一齐真正的一览众山小呢!”
“陛下放心,老臣一定争取活到那个时候。”郭九龄点头道,“这事,想想都让人能爽翻啊,所以臣一定不会死得太早的。”
“那就算咱们约定了,不要硬撑着,累了就马上休息,精神好了,便再出来掌事儿。”秦风叮咛道。
“现在我已经将大部分的事务都分配下去了,我只盯着楚国那边。”郭九龄道。
“你还是认为田康是最适合接替你的人选?”秦风想了想,问道:“田真似乎更合适一些。”
“田真的确不错,但他却适合坐这个位子。”郭九龄摇头道:“陛下,鹰巢指挥使这个位子,只适合那种无牵无挂,没有太多利益牵涉的人当家,田真不行。田康本身的能力不逊色于田真,再者他夫人紫萝,也是一把好手,这两口子搭档,必然能将鹰巢经营得风生水起。”
“不过好像田真还一直没有放弃争取呢!”秦风道,“前几日刘兴文还在家宴之上似乎是不经意的跟我提起过田真现在多么辛苦的在做事。”
听到刘兴文的名字,郭九龄呵呵的笑了起来:“陛下这位亲家公,说句实话,在政治敏感性之上可真是不强,这种事儿,他也往里掺合。田真这是在试探吗?看来老臣还得敲打敲打他。”
“不仅仅是刘兴文,还有陈家洛他们上一次回来的时候,也在我面前提了田真功劳的事情,不过陈家洛倒是光棍,直接跟朕说他更希望田真能在以后接替你的位子。当然,如果我心中另有合适的人选,他也并不在意。”
“陈家洛就比刘侍郎要精明多了,在您面前替田真敲了木钟,又不会让您恶了他,齐侍郎啊,也就是有一个好爹,还有一位好女儿啊!”
秦风哈哈大笑:“还别说,真是这样,刘老爷子老狐狸一般的人物,小巧儿也是冰雪聪明极讨人喜欢的。”
“这大概是隔代遗传吧!”郭九龄耸了耸肩。
“或许还真是。老郭啊,说句老实话啊,我倒是希望,自己的这个儿媳妇啊,不要太聪明啊!”秦风道。
“陛下一定是御花园里的葡萄架子又倒了吧!”郭九龄不怀好意地看着秦风。
“瞎说。”秦风一脸正气,“皇后娘娘可是温淑贤良的。”
“那是那是!”郭九龄也是连连点头。心道皇后娘娘在臣民们面前,真正算得上是温淑贤良,但在您面前嘛,那可就说不准了。
郭九龄是谁?论起与皇后娘娘的亲厚关系,只怕也就是瑛姑能与他相比,他这一身武道,就是为了皇后而失去的。在郭九龄面前,闵若兮可从来是什么性子就耍什么性子,不带伪装的。
“陛下,今天特意来寻你,的确是有几件事情要向您禀报。第一件事,便是您一直挂念着的那些在雍都被秦人逮捕的我国商人,都救出来了。”
“都救出来了?”
郭九龄顿了顿:“只能说,还活着的都救了出来。经过不完全统计,我们在秦国雍都一共有五千余行商者,最后活着的只有不到三千人了。剩下的,都不在了。或者还有很多我们没有统计上来的,肯定也都死了。”
秦风叹了一口气,当初虎牢之事极其秘密,大明当然不可能通知在秦境之内的明国人提前撤离,这不谛是在向秦人宣告大明会有大动作,将要与秦人翻脸,而虎牢之事完成之后,这些身在虎穴的明人,可就立时成了秦人泄愤的对象。
当然最后在远离秦国雍都的地方郡治,大多数都是阴奉阳违,行动迟缓,让得到消息的明人跑得跑,躲得躲,但在雍都的可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基本上都没有跑脱。
“三千人,差不多六百万斤粮食,陛下,这代价可是有点大,不光是政事堂,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完全不值得。或者因为这六百万斤粮食,在以后我们攻打雍都的战争中,会让秦人坚持更长的时间,会让我死伤更多的战士。”
“帐,不是这么算的!”秦风摇了摇头:“战士沙场喋血,是战士的宿命,而这些同袍,他们不在战斗的行列当中,却因为我们的行动而受到了牵连,救他们出来本来就是我们大明的责任,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大明人,都应得到这样的待遇。”
郭九龄道:“当然,这事儿从另一个方面看,也是有极大好处的,这会让我们大明的民心更加凝聚,对陛下更加爱戴,所以政事堂已经决定派出专门的人手去雍都外的军营将他们接回来,大张旗鼓的接回来。”
“用得着这样吗?”秦风皱眉道。
“陛下,既然已经付出了六百万斤粮食,那自然就要让他值回本钱来。”郭九龄肯定地道:“所以我认为非常有必要。”
“既然都这样认为,那就这样吧。”秦风无可无不可地道。
“第二件事,是神鹰传回来消息。秦人在横断山脉增兵了。他现在可是又升官了,手里掌握着的兵马已经有三万人了。慕容海也升官了。现在单独掌管一营了。”
秦风哧哧的笑了起来,“有朝一日东窗事发,郭显成不知会气成什么模样。会不会呕血三升。”
“岂止三升?定当吐血不止啊!不过陛下有一件事我拿不定主意。现在郭显成非常欣赏拓拔燕,知道拓拔燕单身,竟然将自己的一个侄女介绍给了他,想进一步拉拢拓拔燕,拓拔燕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拒绝嘛,于情于理,似乎都说不过去,一个年轻有为,血气方刚的年轻将领,拒绝对自己有大恩的人的提亲,没有这个道理啊!”
“这件事,让拓拔燕自己拿主意,你不要给出任何意见。”秦风想了想,道。
“陛下,我是担心……”
“担心也没有用!”秦风摇了摇头,“拓拔燕现在在齐国的地位越来越高,不再是我们当初派出去的那个小不点了。他开始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不足为奇,只要大方向上不错,那就行了。我也相信他能处理好这些事情。”
“也只能这样了。”郭九龄觉得有些牙疼,这是自己的疏忽啊,早就应当考虑到这个问题,一个锥子放在布囊之中,迟早会戳破布囊的,任何微小的细节,都会对以后的大事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要是自己早考虑到这一节,早早地安排一个女人到拓拔燕身边去,就不会有现在这摊子事了。
第1153章 大势在我
看着郭九龄这样一向沉稳的人,也因为这件事而有些烦恼,秦风不由的笑出了声。
“陛下,可是这真不好笑啊!”郭九龄抽了抽鼻子,将披风拉得更紧了一些。“您想一想,他要是娶了郭显成的侄女,过两年生个大胖小子,那根儿可就扎得有些深了。到时候,我们放出去的神鹰还能飞回家么?”
“你觉得他会出卖我们?”
郭九龄摇摇头:“那倒不见得。因为出卖我们的话,对他不见得有什么好处,他现在已经身处高位了,身份一旦泄露,等待他的不是齐帝的奖赏,而会是惩罚,就算他因为出卖我们而立下大功,今后他在齐国也不会再有什么好的前程,甚至郭显成以及郭氏家族也会受到他的牵连。”
“所以呢?”秦风问道。
“如果神鹰真有背叛我们的一天,我猜他会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先剪除掉他麾下我们的人手,像慕容海这样的人。毕竟对于这些人来说,神鹰很清楚他们,而他们却完全不知道神鹰。如果真有一天,我们发现这些人莫名其妙的死去的话,那么这事情恐怕就不妙了。”郭九龄道。“这些人如果被剪除完之后,神鹰就可以成功地完成对我们的切割,到了那时候,就算是我们将这件事明示天下,可是谁会信呢?”
郭九龄顿了一顿,接着道:“而在这当中,神鹰一定会替齐国立下很多的功劳,而这些功劳说不定就是在我们大明身上取得的。到了这一天,只怕齐国很多人都会认为我们在使用反间计,想利用他们自己来除掉他们一个厉害的将军。”
秦风瞅了他一眼,“瞧你说得我都有些认为这事儿一定会要发生了。”
“陛下,老臣做事,总是先往坏的方面想,然后尽可能的堵上这些漏洞。”郭九龄道:“但这事儿,我真是有些技穷了。只能派人尽可能地观察着。”
“你多心了。”秦风摇了摇头,淡淡地道:“神鹰这个人啊,很聪明,而且在军事之上的确有很高的素养,他是一个天生的将领。说实话,当初让他纵横千里逃出大明,虽然你们帮了他不少忙,但下头的军队可不知道,到得后来,有些军队将领可真是恼羞成怒了,啥招儿没有使出来,有时候你报信都来不及吧?可他呢,硬生生的从一个个的缝隙之中钻了出来。最开始他的指挥还有些生涩,但后来,可是越来越圆润了。”
“正是因为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我才如此的恼火和不安啊!”郭九龄道。“我可没有陛下如此宽阔的心肠,一想到这个可能,我的心就像猫抓一般的难受。”
“安心吧!”秦风伸手拍了拍郭九龄削瘦的肩膀,“老郭,知道我为什么从来不担心这件事吗?其实最重要的不是神鹰会不会因此而背叛我们,最重要的,是大势是不是在我大明。”
“大势?”
“不错,大势!”秦风点了点头:“正因为神鹰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所以他能够精准地判断出,大势在那一方。谁更有希望获得最后的胜利,他便会站在那一方。”
郭九龄听了这话,仍然黑了脸,“要是齐国占了上风,那就会出现上面的这种情况是不是?原本我还指望着他能在关键的时候力挽狂澜呢!”
秦风笑了起来:“当初放他出去的时候,可曾想过有朝一日他能坐上如此的高位吗?”
“这个,倒真没有想过。”郭九龄愣了愣,摇头道。
“所以啊,你不能以他过去的身份地位来替他思考,而是要站在他现在所处的地位之上来思考。在不同的高度看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都是不同的。所以说老郭,只要大势在我,别说神鹰只是娶了一个老婆,便是娶了十个八个,生了一大堆娃娃,那他都是我们大明的神鹰,而如果大势在齐,就算他不娶,难道他就一定会忠心于我们吗?”
郭九龄怔了怔,“陛下的意思是,只要我们能够压制住齐国,神鹰就无论如何也不会背叛我们,哪怕他成了齐氏的女婿?”
“当然,也许他成了齐氏的女婿,还能给我们更大的帮助。”秦风笑道:“老郭,阴谋永远只能是辅助,是枝节,再阴险的阴谋也不可能改变大势,不可能变成主干,真正左右局势的是大势,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是整体实力的对决,阴谋,充其量是锦上添花,是能让很困难的事情变得较困难,较困难的事情变得不困难,如此而已。”
郭九龄想了想,点了点头,但马上脸色又难看了起来。
看到郭九龄臭臭的脸,秦风忍俊不禁,“好了,我这么说,并不就是说你们这一摊子就不重要了,当然很重要,将困难的事情变得较困难,这要是在战场之上,就能让我们少牺牲成千上万的士兵,谁敢小瞧你们?再说了,你们也是大明整体实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不对?”
听到秦风如此说,郭九龄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
“心思别这么重,没事儿的时候,多往舒畅那儿跑一跑,让他给你多诊诊脉,以便随时掌握你的身体情况,他现在也忙得很,听说正在筹备专门的医师大学堂,要改变过去的那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要大规模的培养医师出来。这是一件大好事,现在我们大明啊,医师还是太少啊,上一次抚远郡的王贵来述职的时候还跟我谈起他们那里的一些乡村里,尽然还有不少的巫婆神汉以行医骗钱,闹出了人命,这要是用一个医师在哪里,又怎么会出这样的事情?”秦风有些痛心疾首的道,“死的是一个孩子,才七八岁的年纪呢!窥一叶而知全斑,只怕在我大明,还有不少的地方在发生着同样的事情,只不过没有被揭开罢了。”
“办医师大学堂那自是极好的事情。”郭九龄点头道:“自古以来,很多极高明的医生都是敝帚自珍,生怕带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自从舒大人执掌大师太医署,厉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遣散太医分驻各郡,又以身作则,将自己的医术拓印成术颁行天下,这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终归还是只有几年功夫,医师这种人才还是太少,舒大人此举,必将名垂史册。”
“舒畅是一个很执着的人,他看准了的事情,便会不管不顾的推行下去。也只有这样经百折而不挠的人,才会把这样的事情做成。”秦风道。“想当初,便连我自己,也认为我不可能活下来了,但他却一直呆在我的身边,想尽办法替我延命,要不是他,我早就死了,要不是他,我也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我的武道修为能到今天这个地步,与他那几年拼命地替我拓宽经脉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舒大人的确值得敬佩。”郭九龄说到这里,突然顿了顿,脸上出现了一丝丝的犹豫之色。
“怎么啦?”秦风敏锐地发现了郭九龄情绪上这一霎那之间的变化。“舒畅有什么事情?”
郭九龄又犹豫了片刻,这才道:“陛下,要说老臣怀疑舒大夫,那是完全没有的。但有些事情,着实让我有些疑惑,实在搞不懂舒大夫在搞些什么名堂。”
秦风微微皱眉:“你的人在监视着舒大夫?我不是说过了吗,五品以上的官员,绝不允许鹰巢监视他们的日常生活,在他们的身边安插人手吗?”
“这个老臣当然记得,也绝不会去做,只是舒大夫这事儿太特殊了一些。”郭九龄道:“所以我才关注了一下。”
“什么事儿?”秦风有些好奇的问道。
“我们鹰巢有一个专门监控江湖武者的机构,主要是担心这些人潜入到越京城内生事。这个机构里头的人,武道修为不见得很高,但眼力和江湖阅力却是一等一的,一般有外面的武道高手进入越京城,我们一般都会提前针对此人做一些预案。前一段时间陛下还在外主持战事的时候,越京城可是来了一个大高手,至少九级上。当时我们可是有些紧张,因为这个人我们完全不了解,不认识。而那时的越京城,可是没有高手坐镇的。”
“这人去找舒畅了?”秦风问道。
“是,这人去找舒大夫了。”郭九龄点了点头。“在舒大夫哪里呆了两天时间,然后就离开了。后来我们的人追根溯源,一路追踪着这人,发现此人最后去了齐国。”
“舒疯子相交满天下,以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