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前卒-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帐蓬,不过这种帐蓬不大,最多能住两到三个人,不过胜在方便,收纳起来极为容易。陛下,请易步到下一个工坊,臣让那里的工人为您展示,目前这种帐蓬,也还是只供应给鹰隼部队使用。”
在秦风的眼前,一名工人拿出来的是一个并不大的长方形的布包,接下来,犹如变魔术一般,这个布包被展开,撑起,转眼之间,一个小帐蓬便告完工。
“陛下,支撑起这个小帐蓬的撑杆都是可以折叠的,所以能尽量的节省空间,这种帐蓬,原本就是可以被塞进多功能包里的。”金景南介绍道。
“倒还真是设计精巧。”秦风审视着这个小小的帐蓬,赞赏道:“挤一挤,四个人也可以塞进去啊!”
“陛下,四个人进去,那就只能坐,没法睡了。”金景南笑道,“陛下,您说这玩意儿转民用的话,能不能赚钱?”
“怎么不赚钱?”秦风兴致勃勃地道:“当然赚钱,你将制作这个帐蓬的布料,用那些颜色鲜艳的布料来取代,然后拿出去卖,保管卖的人多得不得了。比方说在春日里,那些踏春的小姐太太们,支起这样一些五颜六色的小帐蓬,是不是很别具一格啊!哈哈哈!不过这些折叠的撑杆,一般人生产不了吧?”
“这倒是,当初为了满足鹰隼的要求,我们这儿可是好几个大匠聚在一起研究了一段时间,才弄出这个可以拍叠的杆子出来。外头可没有这种技术。”金景南骄傲地道。
“没有人会,便能垄断,便能产生高利润。金景南,你这太平城,赚钱的东西很多嘛!”秦风呵呵笑着,“只要经营好了,能赚大钱的。”
“这些原本都是军工,转民用的话,我们还是有些顾虑的。”
“顾虑什么?”秦风不以为然地道:“像这个多功能包包,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不过胜在很实用,而且很好看,只要开始使用,便会让人看见,然后便会有人找到这个商机,开始仿制,倒是这种帐蓬,因为这种可折叠的铁杆不容易制造,倒是不好仿制。但时间一长,人家总会找到决窍的是不是?自己抢先一步,先大赚一笔再说嘛!”
“好,有了陛下这个话,臣的胆子可就大了,其实在我们太平城,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还是不少的,臣觉得有不少,可以转为民用。那些东西,军队需要的量少,如果转到民用,倒也是可以赚钱的。”金景南兴致勃勃地道。
“只要不是涉及到武器方面的,其实其它一些东西,完全可以放开,甚至让外面的商人承包来做,这样你也可以节省出更多的人手,去制造高尖新的武器。这样一来呢,你节省了人手,成本,二来,你也会让太平郡的经济更上一层楼,你想一想,有更多的工坊在太平郡内开工,便会引来更多的商人,带来更多的生意,你会收到更多的税收,因为商业的发展,太平郡也会有更多的人流,以往的丰县之所以兴旺,不就是因为这个嘛!”
“的确如此!”金景南连连点头。
太平城,越外围的工坊,与大明最新式的武器的制作便愈远,而愈往内,关防愈严格,制造武器的等级便愈来愈高,而最核心的区域,却是太平城各位大匠们的所在,他们并不直接参于生产,整天琢磨的就是如何提高现在武器的性能质量或者开发出最新式的武器来。
他们已经不再是工匠,而一个个都是有官身的大匠师了,品级最高的大匠已经是五品,与金景南相比,也不过只差了一级而已。
第984章 升官
太平郡是大明王朝的军事重镇,而大明的军队绝对数量并不多,秦风建军秉承着精兵的理念,而精兵,一靠强悍的士卒,二就靠超出别人一大截的军事装备了。
从最普通的刀,枪,盔甲,到明军开发出来的霹雳火,连弩机,冲阵车等等,在战场之上,总是能占尽优势。
而军事装备的领先,依靠的便是太平郡的这些冶铁炼钢技术以及无数的军事工坊。秦风的大明王朝做得最出挑的事情,便是大胆的让昔日地位低下的工匠可以成为官员,昔日被人呼来喝去的匠人,一旦得到了朝廷的承认,其迸发出来的能量,总是让人惊喜不断。而且在打破这个屏障之后,更是刺激了无数的后来者。
每个成为工匠的人,都能看到自己可以期待的未来。只要你能做出创新,有自己独特的发明,将现有的技术提高到一截,那么,你便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个念想,促使着太平郡的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命运而努力着,每天,这里都有很多的奇思妙想诞生,虽然其中百分这九十九的脑洞大开的想法,最终被证明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但只要有一桩能够成够,便能让太平郡向前走出一大步。
大冶城矿山连接冶炼厂的轨道车,太平城发明出来的连弩机,霹雳火等,都在深刻地改变着这个世界原有的秩序。沙丰线轨道车的成功运行,将使得庞大的国家在统治之上变得更小而易于掌控,而每一行新式武器的诞生都会让战场的模式发生改变。
太平郡,是一个创新与改变的郡治。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将创新与革命,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血液和骨子里。每一样最新的东西被创造出来之后,有的人在思考着如何让他更加厉害,有的却在考虑着,如何拿出一个比他更厉害的东西来取代他。
而作为郡守金景南,对于这种态势是乐见其成的。郡里每一年都会拨出一笔数目绝对惊人的款子,来鼓励各种各样的创新与发展。
在太平城里,秦风看到了已经做出了第一件样品的搭件浮桥的器械。这是应兵部的要求而研制的,兵部为此已经拨付了不少的银两。
看起来,这件东西也就一辆马车大小,下面像是一个长方形的船舶,重点是他的上方,一层层的木板重叠在一起,而这些重叠起来的木板拉伸开来,足足有数丈之长,而这样一件器械,装在马车上就可以拖走。
攻城斜车原本就已经研制了出来,现在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最重要的就是行进速度的加快和他们延伸搭上城头的速度。
发射速度更快的弩机已经进入了最后的试验阶段。
更轻便,防护性能更好的甲胄,更适合于士兵们使用的佩刀,每一天都在改进。像马槊这样原本造价奇高的武器,在太平城经过两年的研究之后,已经将成本压缩到了最初制造时的三分之一。
在太平城,秦风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机。这让他对未来更加的充满信心。
在太平城的最后一晚,他单独召见了金圣南。
摇曳的烛光之下,金圣南心里怦怦直跳,几乎能让他自己听到心跳的声音,他不由得暗骂自己真是沉不住气。
但他的确有些沉不住气。他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一个郡守,自然是不能满足他的野心的,努力做好现在的工作,向皇帝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更重要的岗位,是他的期盼,也只有在更高的岗位之上,他才能将自己的满腔雄心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这个位子,自然是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大明首辅。
在金圣南看来,不论是楚国也好,还是齐国也好,都是日薄西山,他们在历经了高潮之后,现在正一步一步的跌下深渊,楚国经此大败,已经再无竞争之力,而齐国,虽然他们的皇帝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想借着这次战争的胜利,展开国内的改革,重新塑造齐国的精神,但其顽疾已成,齐国皇帝的改革必然会遭到国内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扑,成功不成功现在无法判断,关键是,大明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他想割除脓疮,大明却在大步的向前奔跑。当大明吞并了秦国之后,无论是地域还是丁口,都将不在齐人之下,更为关键的是,大明正在蒸蒸日上,上上下下,拧成了一股绳,冲着一个目标在奔跑,而齐国,内里却是离心离德。
至于秦国,在金景南看来,轮不到自己去考虑了,在权首辅的任期内,这个国家,必然会不复存在。
盯着对方有些潮红的面孔,秦风笑了笑,没有绕更多的弯子,而是单刀直入。
“王公离我们而去,吏部尚书的位子就空了下来,金景南,你认为谁更适合这个位子?”
金景南万万没有想到皇帝的谈话,竟然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始的,一时之间,竟然不知如何回答。在大明,所有人都有一个认知,谁成为下一任的吏部尚书,谁就有更大的机会成为下一任的首辅。
毕竟,吏部尚书是管官的,而首辅的最重要的任务,无非就是指挥天下官员来完成朝廷既定的目标,当了吏部尚书,再任首相的时候,便能事半功倍。
皇帝这样问,金景南却不好意思直接就毛遂自荐。吭哧了半晌,他终于憋出了一句。“一切皆惟陛下圣裁。”
秦风大笑,看起来金景南的脸皮还是比方大治更薄一些。这个问题,他同样也问了方大治,当时方大治给他的回答是:“当仁不让!”
“如果我说,我选择了方大治担任吏部尚书,你有什么想法?”秦风再一次问道。
金景南脸一瞬间有一点发白,但也就是那么一霎那,然后便又恢复了正常:“陛下的选择,自然是有道理的。”他沉默了一小会儿,接着道:“方郡守的才华,臣也是极佩服的。”
“你比他如何?”
“各有千秋,只是做事的方法和手段大有不同。”
“谁更有效率?”
“如果说更有效率,臣自认要更强一些。”金景南道:“不过臣的手段有时候会更激烈一些。”
秦风笑了:“很好,你对自己有着很清醒的认知。其实在来太平城之前,我已经就这个问题,咨询了不少的重臣,在大明的年轻一代的官员当中,你与方大治,的确是个中翘楚。方大治将成为下一任吏部尚书,晋位右相,输佐首辅权云。”
金景南有些丧气,或者正是因为自己的手段太过于激烈,才失去了这一次竞争的胜利吧?而这一次皇帝来访,自己又将胆大妄为,手段激烈的短处,赤裸裸地暴露在了皇帝的面前。
他垂头丧气的片刻,脑子中突然一道闪电划过,霍的抬头看着皇帝。
“明白过了啦?”秦风笑望着他。
方大治任吏部尚书,晋位右相,既然有右,那必然有左,左相是谁?
“你想得没有错,左相便是你。”秦风轻轻地敲了敲桌子,“你想担任大明都御史一职,郭九龄郭老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鹰巢中去,不再担任都御史一职。”
都御史,负责监察之责,监察院权力极大,除去御史台之外,鹰巢便是其下最强有力的一个部门。而且,自己将担任的是左相。
自来便是以左为遵。也就是说,自己虽然失去了吏部尚书一职,但却以左相兼任都御史一职,实则上位置是在方大治之上的。
“不要以为你已经在首辅之争中占据了上风。”秦风笑吟吟地道:“你二人的竞争只不过走完了第一步,在地方之上,你二人各有千秋,都做出了很不错的成绩。你的太平郡成为了大明前进的最强有力的助力,但方大治的沙阳郡,也力压正阳等地,成为了大明第二大财赋之地,仅仅略输给越京城治下。接下来,将考验的是你们统帅全局的能力。能把一郡治好,不见得能将一国治好,你们是一郡之才,还是一国之才,在左右相的位置之上,将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臣明白。”金景南站了起来,深深一揖到地:“臣有必胜信心。”
“好了,不要用嘴说,我要看到的是实际的行动和行动的效果,在朝堂之上可不比你在郡治之上,在太平郡,你是当仁不让的老大,说一不二,但在朝堂之上,你要权衡的东西可就多了,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做就做得了的,有时候哪怕你是对的。该退让的时候,还是得退让。”
“臣明白,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金景南道。
这便是金景南的性格了,即便是后退,脑子里想着的也是如何扳回劣势甚至更进一步。而方大治想到的却是如何在双方之间找到一个利益的平衡点,各退一点,达成协议。
前十年用金景南,后十年用方大治,王厚看人当真是极准的。
“你如离开太平郡,谁来接任?”秦风问道:“太平郡事关重大,我可不想他现在的势头被打断。”
“周荣。”金景南毫不犹豫地道:“葛大人在时,他便是太平城的副守,之后更是一直担任太平郡的副守,太平郡有今天的成绩,也有他的努力在里头。他继任太平郡守,便不至于使得太平郡人走政息,这里的一切,将会得到延续的发展。而且他熟悉这里的一切,上任之后不会手忙脚乱,而太平郡也不至于因为郡守的变成而出现问题。”
“那就是周荣了。明天陪我去大冶城吧,回来的时候,便与周荣办交接。然后去越京城上任吧,我估摸着,我们又要忙起来了,我们西边的那位邻居,不会再安静了。”
第985章 今日大冶城
与太平城相比,大冶城的规模显然要更大。这里没有城墙,一个个聚集无数人口的小镇散布在山间每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山谷间,斜坡上,一片片被开垦出来的土地彰显着这里人民的勤劳。
这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
最初来到这里的流民,如今已经成了大冶城生态链的最顶层的那一批人,只要稍稍有些能力的,现在不是进了冶铁炼钢厂,便已经成了大大小小的管事,即便不从事与冶铁炼钢有关的事情,在这里做生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冶城在粮食,疏菜等方面,基本上能做到自给自足,但在其它的日用百货方面,却全部需要从外引进,这便给这些先富起来的第一批流民们创造了无数的机会。只要有一点本钱,就可以开上一家小小的店铺,便足以养活一家人了。
就算啥也没有,一个货郎担子,靠着两条腿不惧辛苦的穿行在大山之间,也可以养家糊口。
挖矿,自然是最辛苦,也最危险的工作。而这样的工作,多半是由后来进入这里的人担任,而挖矿的又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群落。一部分是自由民,他们从事这种辛苦的工作,是因为挖矿的报酬相当的丰厚,对于一无所有的人,这是一个快速让自己摆脱赤贫的方法。只要辛苦上两三年,便能攒上一笔可观的钱财,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再多出一些不同的选择。
而另一个群落,则是没得选的。他们是战俘,抑或是犯罪被发配到这里的人。他们需要用自己辛苦的劳动来对自己的过去赎罪。刑期,一般从一年到三五年不等。这个期间,他们要利用自己的劳力,拼命的为大明创造价值,以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由民。
这一部分人从事的是最危险的工作。最浅层的裸露的矿石,一般都是自由民来挖的,因为如果出现问题的话,一个自由民的死亡,矿山是要付出一笔不菲的赔偿的,所以矿山都会让自由民来挖掘那些基本没有危险的矿区,从而将危险降到最低,而需要深层挖掘的矿区,自然便是由这些战俘和罪犯来挖掘,即便出了事,需要担的责任也是很小的。
对于这部分罪犯矿工的管理,在历经了数年之后,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最初的时候,这些罪犯是没有丝毫权力的,带队的管理人员,会毫不客气的用鞭子来教训偷懒的人,每天都有额定的数量,完不成,那是休想能得到休息或者有饭吃的。至于安全保障,那基本上也是没有的。
这样的高压政策,终于引来了一场暴动,这些罪犯矿工手里,可也是有家伙的,钢钎,铁铲这些都成了他们的武器,这场暴乱,在军队和自由民的共同镇压之下,迅速的被扑灭,但却给大冶城当局敲响了警钟,意识到自己必须做出改变。
更重要的,国家对于钢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挖矿的人手却愈来愈不足了。这是一个危险的活计,而现在的大明人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可供选择的生存的道路,挖矿,已经成了最后的不得已的选择。
那么这些战俘或者各地发来的罪犯,便成了很难得的劳动力,在自由民矿工的数量愈来愈少的时候,如何挖掘这些人的潜力,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努力工作,便成了大冶城当局必须考汉人问题。
这些罪犯矿工,首先感觉到的便是待遇上的变化。当然,他们的吃食一直还是不错的,挖矿是一个重体力活,吃不好,自然就没有力气。他们待遇的改变,首先便是装备上的。他们有了更好的服装,不再是衣不蔽体,接着又给他们配备了手套,这在冬天,是相当重要的。
不再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止的劳作,而是每十天,都会给他们一天的休息时间,欲速则不达,适当的让这些罪犯得到休息,也是为接下来的劳作埋下伏笔。而大量医师的进驻,则让这些战俘和罪犯确确实实的得到了好处,以往,小伤小病,都得靠自己硬扛,而现在,都有医师来进行专业的处理。
对这些战俘和罪犯更重要的是,他们每天有了额定的量。只需要完成额定的量,他们你今天的劳动任务便算完成了,再多挖出来的,将会被记录在案,这些多挖出来的,将会被给予报酬,虽然与自由民比起来,报酬微不足道,但总算是有了一些收入,让这些人在服刑期满之后,不至于一无所有。
而更要紧的是,当这种多出来的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会得到刑期的减免,这对于战俘和罪犯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现在的战俘,大多来自于蛮人和正阳郡反叛的那些士兵。正阳郡的那些反叛士兵在刑满之后,大冶大局是完全没有把握让他们留下来的,因为正阳郡是大明最为繁华富庶的地区之一,这些士兵在刑满之后,自然会回到他们的家乡,他们在哪里有家人,家境,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现在大冶城当局,最想做的而且一直在努力的,便是将这些蛮子战俘们永久的留下来,哪怕是让他们最后都变成自由民矿工也是好的。
为了做到这一点,大冶城当局通过种种操作,将这些战俘的家人们,全都移居到了大冶城周边。当时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朝廷开始将蛮人向各郡移民的时候,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这些战俘家属到了大冶城,在当地官府的帮助之下,开始开垦土地,或者做一些小生意,又或者依附着大冶城参与一些外围的工作,慢慢的安定了下来。
每个月都会有一天,是让这些家属探亲的日子,并且允许家属给这些战俘送一些东西,使得这些战俘们清楚,自己的家属已经在这里安居乐业,在安他们心的同时,又让他们心存忌惮,不敢随意生事。
当这些人刑满之后,他们除了留在当地,已经无处可去,他们的家人,已经习惯了在这里的生活,并且有了一份小小的家业,而这些蛮人,其实谋生的手段是极其缺乏的,冶铁炼钢厂是绝不会招收他们进入的,而要从事其它的工作,大字识不得一筐,有的甚至连大明话都不会说的蛮子,除了转为自由民矿工之外,他们没有什么其它谋生的手段。
通过这些手段,大冶城总算勉力维持了下来,但矿工数量的不足,仍然是很明显的。如果说有谁更盼望大明马上启动对秦的战争,那便非大冶城莫属了。因为只有大战开打,他们才能免费获得更多的战俘,使得大冶城的钢铁产量更上一层楼。
现在大明的武器,开始了对外发卖,这使得大冶城的压力更大。对人手的渴望更是无以复加。
更高的炼铁炉被建了起来,这使得最早矗立起来的数座高炉,现在都成了小矮子,数十个高高耸立的炼铁炉彰现着大明的强大,现在,大明一国的钢铁产师,基本上占到了这片大陆之上的所有钢铁产量的三分之二,更重的是,质量要远远高于秦楚齐。
铁产品在大明已经完全成为了通用品,其它即便是齐国,也还达不到这一目标,铁,在齐,楚,仍然是严禁外流的控制级战略物资。
大明,没有这项禁制,但却也没有多少外流,这却是因为国内的需求量太大,每年光是农具的打制,都要消耗大量的钢铁,而钢铁农具的普通,带来的是农业的大发展。像现高等级的钢,因为产量的原因,现在尚只能供应军队打造兵器以及一些特殊的部件使用,比方说弩机等一些最新武器之中的压簧,四轮马车的减震簧以及其它一些不得不用得精钢的地方。
“陛下,这两年,我们的冶铁炼钢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金景南自豪地指着那些耸立的高炉:“更高的炉子,更高的温度,能容纳更多的矿石,使我们每一炉出来的铁水成倍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进。现在我们的高炉炼铁,只使用焦煤了,这种煤,能使炉中的温度更高,铁水之中的杂质更少。炼出来的铁制品质量也自然更佳。”
金景南兴致勃勃地道:“大匠们告诉臣,原先的铁之所以很脆很容易断,是铁里面有太多的杂质,比方说碳这个玩意,没有被完全炼出来,现在他们改进了高炉,使用焦煤,提高炉温,便能最大程度的让铁更加纯粹。”
秦风微微点头,钢铁的质量,可以说是大明的生命线,这里技术每提高一步,便能确保大明能在各个方面领先诸国。
“现在大匠们已经发明出了一种新的炉子来练钢,他们把这种炉子叫做转炉,第一期实验已经取得了成功,出炉的第一炉钢,臣去瞧了,的确比以前的要好上太多,这极大的节省了后期锻打的人力和成本。”
“陛下,水力锻打如今也日新月异了,大匠们甚至发明了各式各样的水力锻打机,有时候,臣真是觉得,这些人太聪明了。”金景南得意洋洋的向秦风介绍着。
第986章 钢铁之都
高耸的冶铁炉,滚滚的浓烟,巨大的水车扇页,还有那锻锤重重敲下的轰然巨声,在秦风的面前,构成了一副立体的画卷,生动地钩绘成一副生机勃勃的大冶城画面。
站在高处,看着那些纵横交纵却又彼此毫不打扰的轨道车,借着一定的坡度,呼啸着一辆接着一辆的交错而过,最终又走向各自不同的归属点。他们有的装载着矿石,有的装载着已经铸好的铁锭钢锭,有的装载着黑黝黝的焦媒。
更远处的矿山之上,小如蚂蚁一般的矿工正拼命地挥动着他们手里的铁钎,撬棍,铁锹,将一堆堆的矿石挖出来,装进轨道车,然后目送着他们远去。
这里面装载的不仅仅是矿石,还有他们的未来和希望。
“在这里的蛮人的归化做得怎么样?”厂区之内,同样装上了轨道车,用来运送焦媒以及炼出来的铁锭和钢锭,一匹挽马,可以轻松地拉着数个车厢,在一匹工人的牵引之下,走向他们的目的地。厂区之内,密布着通往不同方向的轨道车,这便使得供人行走的道路,有些逼仄。
“陛下,进行得还是很顺利的。”金景南道:“除开那些战俘家属之外,当初分配到我们太平郡的蛮人一共有上万人,不过大多数就是老弱妇孺了,按照朝廷的要求,我们这里给他们配备了房屋以及简单的劳动工具,同时贷款给了他们一年所必需的生活物资以及种子等,这些蛮人经过两年的时间,现在已经基本上扎下根来了。”
“所有的蛮人,都不能聚居在一起,而是被分配安插到了各个不同的村镇等地,最开始的时候,与本地人还是有些冲突摩擦的,主要还是生活习惯的不同,但这两年下来,已经基本上相安无事了。还有不少蛮人女子嫁给了本地的男人。您也知道,那上万人之中,有太多的寡妇和女人,找一个男人来依靠,是她们改变自己生活的最好的捷径。而大冶城,别的不多,但打光棍的男人,那是一抓一大把啊!”
“通婚的确是同化的最好的办法之一。”秦风微笑着道。
“那些蛮人的娃娃,只要是十岁以下的,都必须强制入学。”金景南接着道:“这也是我们大明的策本国策之一,蛮人有自己的语言,但却没有自己的文字,这倒是让我们省了不少事。最初蛮人还是很抵制这件事情的,但娃娃们去了学堂,不但不用干活,还能吃到免费的饭食,学得好的,还能拿到奖学金,这样的抵触倒也没有了。必竟刚来之时,那些蛮人的生活还是蛮困难的,少一张嘴吃饭,对他们来说,便是少了一个极大的负担。陛下,我敢说,再过个十年八年的,蛮人这个民族或许还存在,但他们不论是语言还是习惯,都将与我大明人一般无二,换而言之,他们对于我大明,再也没有丝毫的威胁了。”
“你说得不错,不要小看这一件事,他才是使我们大明能够长治久安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润无细无声,比起刀枪,更容易让人臣服,只不过花费的时间更久一点而已。”秦风道:“不管是哪一个国家,那一个民族,只要成为我大明的一部分,这便是首先要推进的工作,孩子,是最容易被同化的。也是最容易让他们对大明产生认同感的。”
“陛下说得极是。当初推行这一件事的时候,花费不菲,不少人还非议,事实证明,还是陛下高瞻远瞩,这些异族或者其它国家的百姓进来之后,很快,便融化成了我们的一部分。”金景南佩服地道。
“对了,冶炼厂还是没有一个蛮人或者齐楚的难民吗?”秦风问道。
“陛下,冶铁练钢,这是我大明的核心秘密,到现在为止,能够接触到这些核心技术的,仍然只有我大明土生土长的人,必竟有泄密之危。”金景南道。
“可以有限度地招几个对我大明有了忠诚度的外人嘛!”秦风摇头道:“千金市马骨,有这么几个,便能让人看到上升的通道,即便是提拔几个这样的人成为官员,也是可以的。如果你堵死了上升的通道,短时间内倒是省事了,但就长远来看,则是得不偿失了。只不过在审查的时候,多辛苦一点。以后,外来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陛下既然吩咐了,回头我会把这一件事专门与葛庆生商讨的。”金景南点头道。“提拔他们当个小官倒是无所谓,但核心技术这一块,臣认为还是要谨慎为好。就让他们再辛苦几年,等陛下一统了天下,那时候再来提拔他们也不迟嘛!到了那时,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他们除了效忠大明,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听到金景南的坚持,秦风也只是笑了笑,他只是提出建议,至于究竟怎么做才是最好的,也许这些做实事的官员们才是最清楚的。
自己可以给出方向,但绝不要就具体的做事方法来指手画脚,那是会坏事的。
边看边走,很快,一行人便到了后山处,哪里,有一个人工筑起的大型水库,而在水库下游的两侧,则密布着一个又一个的水车锻打工坊。有的扇而巨大,有的却小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