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前卒-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老,王公可是自陛下起事之时起,便跟在陛下左右的,这等殊荣,纵观史书,也是前无故人,只怕也是后无来者了。”一边的苏开荣感慨地道。
  “那倒也不见得,萧尚书,如果你能将学堂开到大明治下的每个乡村,让大明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响起琅琅的读书声,我敢保证,你也能得到这个殊荣。”一边的权云缓缓地道。
  “首辅此言当真?”萧尚书双眼一亮,盯着权云问道。
  “自无虚言。”权云点了点头。
  “好,太好了。”萧尚书两眼炯炯放光,“老夫身子还算健壮,拼着少活十年,也得让我大明的每一个角落响起读书声。”
  “拭目以待!”权云微笑着道。王厚所获之殊荣,别说是萧老头了,便是他,又何尝不是眼热不已。


第975章 轨道车的影响力
  沙阳郡原本就是一个商业异常繁华的郡治,而大明定鼎之后,因为是龙兴之地,地位更加稳固,再加上郡守方大治治理有方,已经隐隐有了除开越京城之外的大明第二大商业中心的意味。与之相争的太平郡,在商业方面,却是傥乎其后的。哪怕太平城和大冶城拥有更多的工坊,但因为地理的关系,却是无法与沙阳郡相比。
  沙阳郡守方大治与太平郡守金景南两人现在正在别苗头已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到了他们这一步,每向上一步,都是极其艰难的事情,自然谁都不可能认输。太平郡虽然在商业之上比不过沙阳郡,但他因为太平铁矿,冶炼厂等军工企业却在大明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在地位之上,却也不逊色于沙阳郡半分甚至尤有过之。
  正如很多官员在心中所想的一般,大明可以没有沙阳郡,但却不能没有太平郡。
  方大治与金景南之争,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支持者。方大治背后有庞大的沙阳系官员,甚至连首辅也是隐隐倾向于他的,但金景南却得到了军方不少大将的支持,他麾下太平城的军事研究作坊,每拿出一样新式武器,都会让军方欢呼雀跃,而大冶城的钢铁产量,质量,更是凌驾于当世诸国之上。这一次大明决定向楚国出售最先进的武器,所依仗者,正是制造这些武器的钢铁质量,其它各国根本锻造不出来,这就注定了卖出去的东西,都是无法持久的。
  而沙阳郡至丰县的第一条轨道车的建造,更是被视为了对二人的又一次的考验。这一次,不仅是考察二人的统筹能力,更是考察二人的全局观念和合作精神。如果二人心存芥蒂,彼此闹意见的话,对于这样一项需要集中两郡人力,物力,财力的活计,那就不大可能顺利完工了。
  现在看来,两人虽然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但在公事之上,却还是精诚合作的,从丰县到沙阳郡,虽然是一马平川,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但修建轨道车毕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其中的困难自然是不少的,两人在这一件事上,倒是通力合作,终于使得这一项长达百里的大工程仅仅用时半年,便告峻工。
  轨道车的修建是一件新鲜事,最初始时,两地的百姓,全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玩意儿,而轨道车所过之处,自然是要占地,占房的,要是放在其它地方,不知要扯出多少皮来,但在丰县或者沙阳郡,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作为秦风的老根据地,当他们知晓了这是皇帝陛下重点关注的事情,那么,所有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秦风在这两地的威望,无以复加。但凡是皇帝陛下要做的事情,那自然是正确的,这便是两地百姓最基本的一个判断。
  一声令下,轨道车沿线的百姓立即便作出了热烈的响应,该毁田的毁田,该搬家的搬家,甚至有些需要动迁的祖坟,也没有二话。要知道,这要放在其它地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百姓识相,官府舒心,那自然也不能亏待了这些听话的子民,搬迁补偿那是给得足足的,反正修这条轨道车的钱,绝大部分都是由铁路署筹集而来,出资的,倒是以沙阳郡为主的富豪商人,其它郡治,如正阳郡倒也有些大商人想来掺上一脚,但毫不意外的被沙阳郡的大商人们联合起来排除在外。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一,这是陛下关注的事情,是大明第一条轨道路线,不管能不能赚钱,这是讨陛下欢心的一件事,岂能让他人来分润。第二,这是沙阳郡的事情,哪怕丰县现在被划归给了太平郡,但以前不也是属于沙阳郡的,与外地人比起来,那也是关起门来的两兄弟。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外来的商人,也就只有耿精明插了一脚进来,因为他是主持这一次沙丰轨道车股票发行的召集人,也只有他,对这里头的勾当清清楚楚,自然是无法排开的。
  而在这一件事情上,太平郡守金景南是很憋气的,因为与沙阳郡比起来,太平郡可没有什么大富商大商人,太平郡中,财大气粗的工坊不少,但那都是国有的,金景南可不能作主拿钱出来。这条轨道线修好之后,运营权却是归铁路署下的那个沙丰线运营司,也就是说,归了那些大商人。
  这条线一旦交付运营之后,可能就没有太平郡什么事了。
  不过在修建的过程当中,却是以太平郡为主了,因为修建这条轨道车的大工匠出自太平郡,每一个轨道出自太平郡,价格上,金景南自然是不会松口的,左右那些财大气粗的家伙们不是一口一个不差钱吗?那自然就要好好的敲上一笔。
  反正这条轨道线修完,太平郡的赋税收入那是大大的跃上了一个台阶。这让金景南心里稍微的好受了一些。这条线一旦完工,而且达到了陛下所预及的效果之后,估计大明治下所有的郡治都会群起而上,那太平郡的钱景,那是大大的好啊!到时候,太冶铁矿,冶炼厂只怕就是竭尽全力,也无法供应上这庞大的需要了。
  人手不足啊!平灭了蛮子之后,大量的蛮族被俘士兵被充实到了矿山,他们要服劳役一至三年不等,然后才能获得自由身份,当然也有相当不少的平民蛮子因为这里的工钱高,也主动到这里来做事,对于需要大量人手的铁矿来说,自然是多多益善。
  不过即便是如此,随着矿山,铁厂的逐步扩大规模,人手还是渐渐的不够用了。金景南的目光,已经投向了秦国。听说那里的百姓吃苦耐劳,又人高马大,那是最好的工人人选啊。
  这一次陛下来视察,当向他禀明这个问题,秦国,得找个机会将他们解决了才好,不然,太平郡需要的大量劳力去哪里寻呢。
  现在大明的百姓,嘴巴已经刁起来了,像挖矿这等辛苦事,他们已经不太愿意干了。左右大明国内能赚钱又要比挖轻松太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他只能把主意往别的地方打。
  与金景南一样,方大治现在也是欢喜不已,第一条轨道线正式完工,而实验性运行,这数天之内,已是做了好几次,与最初的忐忑不安相比,现在他是心花怒发。陛下当真是天纵英明啊,这样一条线路,就是一只会下蛋的金母鸡啊,更重要的是,这只金母鸡的所有权,掌怕在沙阳郡为主的商人手中。这就代表着,未来,就是这条线路,便能为沙阳郡提供源源不绝的赋税,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条轨道线的运输能力,让方大治自己都吓了一跳。
  作为一郡之守,国家高官,他太清楚,如此庞大而迅捷的运输能力,代表着什么了。
  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接驾。
  皇帝要来视察这第一条轨道线,同时还亲自护送吏部尚书王厚落叶归根。王厚是丰县人,丰县虽然现在划归了太平郡,但以前一直都是沙阳郡的属地,那王尚书自然也算是沙阳人。作为地主,他当然要为王尚书的落叶归根作好一切安排。
  他自然是渴望得到王尚书走后空下来的那个位置的,这基本上就是储相的人选。虽然说当上吏部尚书,不一定就能当上首辅,但毕竟比别人领先了一步。作好这一次安排,不仅能讨皇帝欢心,也能讨王尚书的女儿和女婿的欢心,王月瑶,舒畅两口子不仅是国家的重臣,更是皇帝陛下的私人好友,对皇帝的影响极其大。
  方大治不像金景南那样孤傲,在大家族中长大的他,自然明白,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做成一件事情有多么的重要。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嘛。自己随手种下的一朵花,未来说不定就能还自己一片芬芳。
  轨道车的车站设在城外,跟离沙阳郡城还有数里地,原本一片荒芜的土地,现在已经多了无数的房屋,最显眼的,当然便是高高矗立的轨道车的车站,那是一根根钢柱竖立起来搭成的棚屋,轨道车现在就静静的躺在那里面,稍远一点的,便是养挽马的马驿,两百匹挽马都被集中在哪里。
  曾有人提议将车站直接设在沙阳郡城内,这个意见被方大治直接否决了,开玩笑,城内的地价,房价有多贵,这些人不知道吗?设在城内,这要拆迁多少人家的房屋,郡府要多拿出多少钱去?而且,这于沙阳郡的财赋收入有半文钱的好处吗?
  而建在城外呢,好处就是大大的了。
  首先,为沙阳郡的车马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轨道车运来的物资要转运到城内,便需要车马行的车马,以及大量的人手了。二来,轨道车建在外头,立即便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那片本来不值什么钱的荒地,现在身价百倍,每每想起此事,方大治便乐得笑开了花,当自己得知要修轨道线的时候,立马便有郡府出马,低价收购了这一片土地,现在轨道线完工,周边的土地价格嗖嗖的翻着个儿往上涨,光是这一笔,郡府就已经赚翻了。
  轨道线是一个系统工程呢,带动的可不仅仅是一桩事情。通过这一件事,方大治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第976章 威力
  依着沙阳郡四大家的豪绅们的想法,陛下驾临,自然是要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的大张旗鼓迎接的。但郡守方大治与驻扎在沙阳郡的猛虎营统领陈家洛却很清楚,这一次陛下过来,除去视察沙丰县轨道车之外,另外一件事情却是送吏部尚书荣归故里。
  从越京城来的消息,却是吏部尚书已经是生命垂危了,正是因为王厚想要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瞧一眼这轨道车,才有了陛下严令一个月之内,沙丰线轨道车必须合龙通车的严令。
  想讨陛下的欢心固然是不错,但如果欢欢喜喜的热闹了起来,到时候王厚却正好鹤驾西归,这就不好看了,只怕是一心想要拍马屁,却一巴常拍到马蹄上,被一蹄子蹶一个鼻青脸肿的。王厚在陛下心目中是一个什么地位他们可是一清二楚的。不说别的,光是离开越京城时,一个世袭罔替的毅国公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这一次的接驾,端庄,大气,肃穆,这才是主旋律。
  方大治揣摸上意的功夫,还是异常了得的,现在的秦风,心情着实算不上太好,一路从越京城出来,纵然巧手他们费尽心机打造出来的马车再舒服,但王厚的生命之火,仍然是在一点一点的熄灭,如是不是舒畅硬生生的用药替他老丈人吊着命,王厚早就是不行了。饶是如此,大队人马抵达沙阳郡的时候,王厚也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总体上来说,秦风对于沙阳郡的这一套布置还是较为满意的。虽然说他从来没有什么泄愤的习惯,但现在,心情的确是不好。
  车站之中,无关人等自然是早就清理了出去,剩下来的,除了相关的匠师,士兵之外,剩下的就是特地在这里迎接的沙阳郡一众官员和豪绅了。得了方大治的招呼,这些人此刻身上穿得也都是极素雅的,没有什么大红大绿的刺激人眼球的东西。
  “陛下,这条路直通登车之所在。”方大治充作秦风的向导,一边在前方引路,一边向着秦风介绍道。“而那边,则是出站的通道,这两条道路都能让马车顺利的通行,不管什么物资,都可以由马车直接送到轨道车车厢之旁。设计成单边通行,最大程度的保证运行的效率。”
  “嗯,这个想法,极是不错。”秦风点了点头,随着方大治走进了站内,极目望去,竟是有七八道轨道车出现在视野之中,有几条轨道线上还停留着一些轨道车。
  “这里头怎么如此乱七八糟的,这么轨道车都停在一起?使用的时候怎么办?”秦风皱起了眉头,问道。
  “陛下,这里头的轨道虽然看起来比较凌乱,但却是有章可循的,这里的每一条轨道,最终都会通向主轨道。”
  “哦,这是怎么实现的?”
  “陛下,大匠们设计的轨道,在有一些地方却是活动的,需要的时候,只需要移动其中某一段的铁轨,便能将原本两条不相干的轨道连成一气,这样,倒是大大的提高了轨道车的利用效率。”方大治微笑着解释道,“臣请为陛下演示一翻。”
  “很好,正要开开眼界。”秦风点头道,当初在大冶城看到了那里的大匠为了提高运矿的效率而发明出了轨道车,他一眼便看出这里头蕴含着的极大的军事和商业价值,这才有了修建轨道线的想法,而拿定主意,颁布命令,成立了专门的铁路署之后,他的注意力,却没有放在这条路上头了,毕竟,他是皇帝,军国大事太多,他是只管拿主意,最后看结果的人,至于中间怎么操作,那就是下头办事的人事情了。现在既然修成了这般模样,那必然是反复论证实验过,才会呈现在他的面前的。
  专来的事情,便由专业的人才来做,就像以前大明打过的几场大规模的战役来说,秦风知道自己的短板,所以在临战之时,倒是完全地将指挥权交出去,让那些有经验的将领来指挥,而不是自己想当然。又如苏灿主持的币制改革,太平银行,秦风哪怕将苏灿所著的《钱论》看了又看,也只是知其实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像修建轨道车这样的事情,自己就更是不懂了,那些大匠们,自然要比自己专业的多。左右最终的结果,能达到自己的预期,能让大明从中获益良多,那就足够了。
  自己是皇帝,可却不是生而知之,什么都懂的。这一点,秦风很清楚。
  方大治伸手招来了一名五品的官员,应当是来自大冶城专修轨道的大匠,吩咐了几句之后,这个五品官就飞奔了下去,片刻之后,停留在主轨道车上的十几截车厢,便被套上了数匹挽马,随着驾车的一声吆喝,挽马嘶鸣,向前迈出了步子,十几截车厢的庞然大物,便向前缓缓移动起来。
  这让随着秦风从越京城来的一众人物都瞪大了眼睛。他们平日里所见的,都是两匹马拉一辆马车,可现在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却是三五匹马拉了十几截车厢,而且每一截车厢,都要比平时他们所见的马车大了足足一倍有余,但看那马匹,却不甚吃力的样子。
  在前面的一个叉口,几名匠人站在哪里,看到马车驶来,便伸手狠狠地将一根铁杆子从一侧转到了另一侧,然后退到一边,紧接着,这十几截车厢在马儿的拖拉之下,便自然而然地行驶到了车站里另一条轨道之上,与此同时,在另一则,另外数截车厢也在马儿的拖拉之下行驶过来,同样的操作,这一列轨道车,便平平稳稳地停在了秦风等人的面前。
  “好得很,设计果然是巧夺天工。”秦风脸上露出欢容,“大治,如果这轨道车满载,需要多少挽马拖拉?”
  “陛下,这些轨道车的车厢都是经过特别设计的,能够随意的增减数量,一般来说,最多可以挂到十二节左右的车厢,再多的话,安全上就会出现问题,为了确保安全,所以每一次出行,最多不超过十切。”方大治道。“而使用挽马的数量,就要看载的什么货了,货物愈重,则需要的挽马就更多一些,在实验期间,我们曾用他来运过一次粮食,这批粮食本来是要运到昭关去的,这一段路程我们便采用了轨道车运输,十二节车厢满载,一共是二十万斤,也不过是用了十匹挽马。”
  “妙极!”秦风听到这里,已是大喜过望,“速度如何?”
  “陛下,以前采用马车运输,从沙阳郡到丰县,虽然只有百余里,但马车却需要足足两天的行程,而且一路之上还颇有损耗,但采用轨道车运输,十匹挽马,十节车厢,不过用了两个时辰,早上出发,中午时分,便已经到了丰县车站,与以前的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方大治双眼闪闪发亮。
  秦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心里头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轨道车修建成功,其中蕴含的战略军事价值,可不是能用钱来衡量的,假如能修建一条直通昭关的轨道车,一旦与齐国发生战事,大明便能将大军源源不绝的沿着这条轨道车运往昭关,按照这个运行速度,数天之内,便可以在昭关集结起一支十数万人的大军。
  同理,如果这种轨道车遍及大明各地,那不管那里有事,朝廷都可以朝发夕至。
  他握紧了拳头,盯着下方的轨道线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以往朝廷对于一些边远地区,掌控不力,鞭长莫及,无非就是交通不便,信息不通,但有了轨道车,一切就不在话下了,整个大明,直如在方寸之间,尽皆能够落入朝廷的掌控,不复以往的那种山高皇帝远的情况了。
  “修路的资金如何?”他再一次问道,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想要在全国铺开这种轨道车的建设,那就得砸钱,可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像沙阳郡和太平郡这样有钱的。
  “陛下,耿精明搞出的这个股份制倒是一个好东西。”方大治笑道:“修这条百余里的沙丰线,到现在为止,耗费已超过了百万两银子,如果算是后期的收尾工作,恐怕一百五十万两才能打底。”
  看到秦风的眉头皱到了一起,方大治赶紧道:“不过沙阳郡和太平郡两郡一共只出了五十万两银子,剩下的,都是沙丰线铁路运营司负责筹集的。”
  “就是那些商绅们了!”秦风道。
  “是的,轨道线建成之后,运营权便交给了运营司,一共是五十年的运营权,当然,如果因为军事,赈灾等重大事项,则朝廷会无偿征用。”
  “他们能赚钱?”秦风问了一句。
  方大治一笑,“陛下,初始之时,大家其实心里都没底儿,积极参予这件事,其实也是出于对陛下的仰慕,愿意为陛下效力,所以大家踊跃拿钱,倒还真没有想过赚钱。”
  秦风听了不由呵呵一笑。沙阳郡的豪绅们,从太平军伊始,便一路跟着秦风的大军四处出击,秦风大获且胜,他们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到了现在,恐怕他们也有些恐惧了,赚得太多,生怕自己找他们的麻烦,薅他们的羊毛,以往历朝历代,朝廷一旦没钱花了,总是会拿一些商人作伐,找个借口便抄家灭族,将商人们的家产,一股脑儿的都弄过去。自己搞这个轨道车,他们拼命投钱,无非也是一种表达恭顺的意思。这是拿钱消灾了。
  “可是轨道车建成以后,一看这个效率,所有参与的人可都是大喜过望了,恐怕这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而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了,前几天,便有人找到了臣,说能不能将这种轨道线修到各县去,他们自己掏钱,仿沙丰线的例,也只要五十年的经营权,兹事体大,臣也不敢作主,正准备具折上奏呢!”
  “这件事,以后再说吧!”秦风道。总体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如果每个县都能通上轨道车,那对于货物的流通,人员的流动,都是极好的事情,而且还不用国家掏钱。
  过一段时间,可以让大明其它郡治的官员们都来这里参观参观,让他们感受一些轨道车的威力,最好能在全国都推动起来,但这是一件大事,涉及的银钱数以亿计,朝廷必须有一个总体的章程才好推动起来。


第977章 咨询
  出乎秦风意料的是,长阳郡的马向南居然也轻车简从地赶了过来。
  “老马,你倒是见缝插针,听说沙丰县贯通了,便立马跑了过来,但你想要的修一和从长阳出来的轨道车,现在却是想也别想。”秦风一开口就堵死了马向南有可能的话头,这倒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长阳多山,想要通能运输货物或者人员的轨道车,技术上不是一般的难度,眼下铁路署的技术储备,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只能在未来一点一点的积累。
  “陛下,瞧您说的,臣不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马向南叹了一口气,“现在海贸已经有了眉目,对于轨道车,我倒不是那么热衷了,这一次出来,是想要送一送王公的。”
  马向南脸有哀色,“说起来,我与王公相交,也是多年了。原本以为他身子骨一直都是不错的,没有想到,一病之下便如山倒,竟然连舒畅也救不得他。”
  秦风叹了一口气:“都是我的缘故,他年纪大了,我本不该将那么一负担子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他是生生的累垮了。”
  “这副担子,除了王公,谁又担得起?”马向南摇头道:“陛下以为这是累,又岂知王公心中把这当成是一种乐趣呢!人生百年,总有去的那一天,王公之名,当留史册,如此也便够了。”
  听了秦风的话,马向南倒是反过来安慰起秦风来。
  “你去看过王公了?”
  “看过了。跟我说了两句话,便又昏睡过去了。舒畅说,也就是这两天的事了,等这边一切都安排好了,便会启程回丰县。”马向南道。
  “老马,你年纪也不小了,悠着点。我听说你现在还是事事亲历亲为,这不好,以前是官儿不够,现在你哪应当好多了吧?除了京师大学堂给你配备的,你长阳郡不也是自己办了学堂培养人才吗?就算是培养不出官,训练出一些吏还是能行的,而吏员只要经历够了,再升成官便也是自然而然的。”
  大明朝的吏治改革,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便是纳吏为官,所有的吏员的薪饷都是有朝廷拨给,同时限制了吏员的人数,禁绝地方为了解决吏员的薪水而各种摊派。
  “差不多已经能支应了。”马向南点了点头:“只是以前做惯了,如果不去做,心中便空落落的,而且现在事事都上了轨道,我反而更加清闲了下来,倒不如以前忙了,官员们各司其职,我这个挽总的,倒是只有听听汇报便好了。”
  “你这是垂拱而治了。”秦风笑道:“当亲民官当到你这个份上,也是够了。当然,这也是你以前辛劳的结果,有你这样一个郡守蹲在哪里,下面那个官儿又敢打马虎眼儿?”
  “这倒是。我现在最大的乐趣,倒是微服私访。”马向南哧哧的笑了起来,“我最喜欢的就是突然出现在那些家伙的面前,看到他们一脸目瞪口呆的模样,我就十分快意。如果要是让我抓到了他们的小辫子,便更加快活了。”
  “他们心里一定在骂你的祖宗十八代!”秦风笑道。
  “哪个背后不骂人,哪人背后不被骂!只要不当面骂我也就好了。”马向南倒是十分洒透。
  “这么说来,也一定有人在背后骂我了!”秦风想了想,道。
  马向南很是郑重了想了片刻,竟然是点了点头:“那是肯定的。这世上那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您帮了一批人,必然便会让另一些人不爽,他们自然是要骂的,就看是您帮的人多,还是您害的人多罢了!”
  “嗯,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个意思吧!”
  “的确!”
  两人很自然的一问一答,一边陪伴的方大治却是听得目瞪口呆,看着马向南的眼神也自不同,像刚才那样的问话,他是万万不会像马向南那样回答的。如果秦风问他背后是不是有人骂,他的回答一定是陛下英明神武,造福百姓,天下交口称赞,齐颂圣明,哪会有人骂呢?
  这当然是假话,但方大治觉得,必须要这样回答才得体啊。但看着眼前这一君一臣二人一问一答,自然无比,马向南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不敬,皇帝也没有觉得马向南无礼。
  方大治不由得低头沉思起来,似乎他对陛下的脾性了解得还不是太够啊!他是知道金景南的,那是一个脾性孤傲的,说什么都是一个炮筒子一般,直来直去,但却又绝不是鲁莽之辈,做事那也是相当有手腕的。也许金景南那样的性子,更合陛下的脾气,想到这里,背上不由微微渗出一些冷汗,感到了一些凉意。
  方大治很骄傲,但他也认为金景南的才学不下于他,只是两人的处世方法和治世手段大不一样,当两个人的才学差相仿佛,那皇帝个人的喜恶,便在很大程度之上会决定一个人的上升程度了。
  陛下是英明的,他不会容忍一个腹中空空的家伙窍居高位,但如果两个都有才能,那为什么不选择自己更喜欢的那个家伙呢?
  或者,自己要作一些适当的改变了。也许,该向眼前这位乡下老农一般的家伙好好的请教一番。
  心中正自想着,却不提防皇帝突然看向了他。
  “大治!”
  想着心事的方大治被吓了一跳,赶紧应了一声,声音之大,连自己也吓了一跳,一边的马向南眼中露出诧异之色地看了他一眼,方大治有些发窘。
  “你去忙吧,看看送王公的车厢布置得怎么样了?一定要舒适,王公,经不得一点辛苦了,王公一生辛苦,我们要确保他能活着回到他的老宅子。”皇帝道。
  方大治知道这是皇帝要支开他与马向南说话了,而且这些事情,必然是不能让自己知道的。
  “是,陛下,臣这就去督促。”只是一瞬间,他便已经恢复了常态,神态自若的向皇帝行礼,又微微向着马向南欠身为礼,这才转身离去。
  “这人,老马你觉得怎么样?”秦风看着他的背影,笑问马向南道。
  马向南呵呵一笑:“方大治的才能,那是没得说的,就算这沙阳郡的底子打得好,但在他手里,也是实实在在的跃升了几个台阶,以至于现在将正阳也压了下去,所不如的,也就是越京城了。只是他的性子圆滑了一些。陛下看好他,准备以他为储相?”
  “本来也要就这件事情咨询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的。”秦风淡淡地道:“不止他一人,还有金景南。他们两人比较,老马觉得谁更合适?”
  马向南瞅了一眼皇帝,“陛下心中应当已有成算了吧?”
  “我有成算那是我的,但一人计穷,众人计长,这样的大事,终是涉及到大明的未来,总得集思广益才好。你不要耍滑头,我这是私下咨询,不会将你的态度透露出去的。”秦风笑道。
  马向南一笑:“陛下即便透露出去,我也是不担心的。我这一辈子呢,也就是想着将长阳郡弄起来就很满足了,陛下可不要想着把我调走,我在哪里再干十年,为陛下建设起一颗山中明珠。”
  秦风笑了起来:“你先回答我的问题。”
  马向南点了点头:“乱世用景南,治世用大治。这便是我的回答。”
  “倒是英雄所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