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前卒-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影响。
“陛下,现在大明物资自开平而入,其实是转了一个大弯,在成本之上,是很不划算的,不论是人工,还是运途之中的损耗,都极为可观,但打通虎牢关这条商路,大明商人则直接缩短了近一半的路程。”程维高道。
“可有时候,我们考虑的不仅仅是成本问题。”秦风似笑非笑地看着鲜于通:“鲜于先生,如果打通这条商道,于我大明来说,影响并不很大,多一条商道,只会让更多的商人能行走在两国之间,能更加有效的互通两国之有无,但肖锵将军当真已经准备好了吗?只怕此事一旦启动,肖将军的压力会很大。”
这就是已经开始点题了。鲜于通脸色微变,“肖将军是大秦将军,虽受开平王节制,但并不是邓氏家奴,为人处世,自然时时要以大秦利益为重。”
“这么说来,肖锵将军已经准备好了,虎牢五万大军,唯鲜于将军之命是从了。”秦风点了点头,目光突然落在了鲜于通身侧的一名一直垂着头护卫身上,“鲜于大人,肖锵将军既然已经决意拥护秦国皇室了,那你怎么不向我介绍这位来自雍都的贵客呢!”
鲜于通身子一震,还没有来得及说话,那名护卫却是已经长身站了起来,抱拳向着秦风一揖:“果然瞒不过陛下的眼睛,在下冯启存,在太子殿下跟前做事。此次乔装打扮秘密前来,实有不得已的苦衷,还请陛下见谅,不要怪责外臣。”
“理解,理解。”秦风呵呵一笑,“其实冯大人一至雍都,关于您的事情我已是一清二楚了,冯大人是太子殿下身前第一得用之人,将来也必将是国之股肱,谈何怪责呢?”
程维高有些意外,也有些恼火,狠狠的瞪了鲜于通一眼,这个老小子,将自己瞒得好苦。鲜于通回应了一个歉意的眼神。
“冯大人既然来到了我越京城,对于贵国的诚意,我已经清楚了。但说句直白一点的话,无利不起早,现在我们与邓氏相处融洽,如果开辟虎牢一线的话,我大明与邓氏的关系必然会生变,所以,我们能得到什么呢?”秦风问道。
“陛下,大明与邓氏所谓的相处融洽,也不过是利益所至,各取所需吧,如果有更大的利益摆在大明面前,我相信大明会做出更好的选择。”冯启存淡淡地道。
秦风耸了耸肩,“从目前来看,我们认为邓氏还是更值得交往的朋友。”
“其兴也忽,其败也速也!”冯其存道:“邓氏并无李大帅那样的声望,却妄想成为李大帅的人物,站在李大帅那样的高度之上,便注定了他们失败的结局。我想这一点,陛下也可肯定是心知肚明的。李大帅在时,邓,卞互相牵制,现在卞氏虽败,却败而不亡,依然掌控着强大的实力,更有肖将军等忠诚之士愿意为朝堂效力,所以陛下,现在邓氏看似兴旺之极,却已经是空中楼阁了。”
“可是冯大人还没有说我们能得到什么?”秦风道:“我们无意干涉贵国朝政,但打通虎牢一线,我们必须要承受来自邓氏的怒火,开平郡十数万大军,可不是光吃饭不干活儿的。”
“邓氏纵然恼火,也只会在国内撒泼,却不敢向陛下发难。”冯其存摇头道:“不瞒陛下,邓洪已经决定将主攻方向定在楚国,而现在,楚秦边境战事已是一触即发,这个时候,正是打通虎牢一线的最佳时机,邓氏腾不出手来。他们现在正一门心思地想着打压卞氏,甚至想借着这一场战事,一举将卞氏拔去呢!至于您所说的好处,那是明摆着的。首先,贵国的商人们将会赢得更多的财富,这条商路的打通,也将带活这一线的整个的经济民生。如果陛下愿意的话,我们愿意免征贵国商人的关税。”
秦风笑而不语,显然,对方的开价无法达到他的预想,而对方,当然也不知这一点点条件。
“第二,我国已决定虎牢关外的领土,只保留关外十里范围之土地,原本那里的两个县,割让给贵国。”鲜于通接着道。
秦风这一次有一点动容了,只保留关外十里地,这等于是秦国自己拆了虎牢关外的屏障,就像是一幢房子,外面本来还有一幢院墙,现在主人自己将院墙砸了,将大堂的正门,直接给亮了出来。这对于大明而言,就是极有价值的一个条件了。
“那些地方,太穷了!”秦风作苦恼状,“交通不便,山高林密,你这哪是割给我土地,完全便是甩给我们包袱嘛。”
“陛下说笑了。”冯其存脸色却是有些沉痛,“如果不是我大秦国内风雨飘摇,我们岂会自毁屏障,这些地方于虎牢关的重要性,陛下是统兵打仗的行家,岂有不知他的重要性的道理。说句不当的话,假如有一日,贵国要向大秦动刀兵,失去了这两个县,虎牢关便像是失去了利牙的猛虎。”
“大明与大秦交好,两国岂有动刀兵之理。”秦风一笑:“看来贵国的确是有诚意的。”
“第三,我国太子殿下有子刚满六岁,倾慕大明,想来大明越京城就学。”冯其存又提出了一个爆炸性的建议。
这就是要送质子了!听到这个条件,秦风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不是什么别的庶子,而是太子马超的长子,皇帝的长孙,这个份量可就不轻了。
“虎牢一线如果打通,则邓氏的开平郡就将成为一个死角,邓氏必然不肯善罢甘休,贵国准备如何应对?”
“抱歉,这是我国内政,就不能多说了。”冯其存摇摇头,“陛下,如此一来,邓氏的重点必然要转向国内,想来在开平郡,您所面临的压力也会大大减轻,我国陛下,不想对外妄起战端,实是因为我大秦打不起。但邓氏却一心想向外扩张,这是根本的政策之争,如果按照邓氏的方略,只怕我大秦最终扩张不得,反而会面临灭亡的命运。所以我们不得不设法将他拉回来。”
“说得倒也有道理。”秦风点头道:“开辟虎牢商道的事情,便交给程郡守负责吧。这只是地方上的事情,朝廷就不过多插手了,程郡守,怎么样?”
“必不负陛下所托。”程维高大喜。
第676章 控制的力度
程维高自然有高兴的理由。大明治下,越京城自不必说,正阳郡历来是国家粮仓,也比不了。但永平郡以前与沙阳郡比起来,可也是不遑多让的。但这几年来,沙阳郡追随皇帝陛下,却是骑上了快马,一溜烟儿地将永平郡甩得无影无踪,现在就经济总量来说,沙阳郡只不过比越京城差一些而已。而除了这几个,从一片深山老林之中崛起的太平城,论起自然条件,远远比不上永平郡,但经济总量却也稳稳地超过了永平。大冶城是大明的铁都,依托着太平铁矿,一个新兴的城市正在大山深入兴起,太平,大冶,如同深山之中的两颗明珠,璀璨明亮,却是将永平郡给映照得有些黯然失色了。
如果说这些超越永平郡还有着这样那样客观的原因,但这半年以来,长阳郡稳步发展,从一个在战争之中受到荼毒最深的郡治,现在的发展速度惊人。郡守马向南是一个楚人,但为了长阳郡的发展可谓是不遗余力,在大明官场,被众多官员取笑为官场第一厚脸皮。但凡只要能为长阳郡争取到一点点利益,此人必然第一个冲上去,腆着脸缠住不放,往往让别人在无可奈何之下,答应他的请求。
马向南得了厚脸皮的绰号,但长阳郡却是实打实的得了好处,现在外流的长阳郡人正在慢慢地回流,而宝清港口也是愈来愈兴旺,来自齐国,楚国的商船在这里靠岸,将一船船的商品运进来,送出去,亦成为了长阳郡一个最为稳定的赋税来源。宝清船厂第一艘海船马上就要出厂了,等到船厂走上正轨,必然会带动长阳郡的经济更上一个新台阶。
要是被长阳郡也给超过了,程维高觉得自己的脸面都会丢尽。现在的大明朝很明显的将重心放在国内经济民生之上,说白了,就是要拼命的赚钱,让老百姓富起来,让国家富起来。怎样让永平郡跑步前进,赶上甚至超过沙阳郡,正阳郡,程维高几乎想破了自己的脑袋。
所谓正嗑睡之时便有人送来枕头,说得便是那个时候的程维高。正在他焦头乱额之际,鲜于通来了。
鲜于通与程维高是多年的旧识,此人是肖锵麾下第一谋士,他的到来,让程维高立时便看到了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
大治,太平,沙阳,永平至虎牢关这一条商道如果能成功打通,最大的受益者毫无疑问,将是永平郡。秦国所需要的大量物资,将从永平郡源源不断地进入,而作为货物的最终集散地,整个永平都将因此而受益。而对于永平郡最为重要的是,货物最终的集散场地将会修建在永平郡最为穷困的地方,这就不仅仅是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了。
这也是他大力支持这一项目的原因所在。不过一心想让永平郡经济再上新台阶的他,却有些忽略了打通这一商道之后所隐藏的政治因素。
可以说,如果这条商道大通,本来就有些混乱的秦国国内政局,将会更加混乱。大明需要秦国混乱,但乱到什么程度,却是值得考究的一个问题。大明现在正致力于国内的民生经济,并不想在这一个阶段发动对外的扩张战事,如果秦国的政局乱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有爆发内战的危险的话,大明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那就不免要失去机会了。楚国,齐国必然会乘虚而入,如果成了这种结局的话,那未免便是大明辛辛苦苦浇种了一年的庄稼,到了快要收获的时候,却被别人一镰刀给割走了。
秦国雍都的算盘已经是很明显了,他们要扶植另外一股势力起来,与邓氏相抗衡,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便是从邓氏内部挖人,此消彼长,便是成倍的利益。卞氏虽败,但仍然有相当的实力,如果再扶植起来一个,与卞氏联合,则会让国内再度形成鼎立局面,也只有在这种局面之下,皇室才有最大的发言权。
现在邓氏一家独大,邓洪成为大秦第一个异姓王,在雍都一言九鼎,皇室权力被无限削弱,这种政治局面,自然不是秦国皇室想要的。
而肖锵,也正是看到了这个局面,算定了朝廷会不遗余力的扶持他,这才铤而走险,不惜于邓氏交恶,也要紧紧地抓住这个机会。
在肖锵看来,秦国能有卞氏,邓氏,那将来,为什么不能有肖氏呢!当了多年的绿叶,现在好不容易培养出了一个花骨朵,肖锵自然希望这朵花能够娇艳的盛放在秦国的土地之上笑傲春风。
“陛下,这操作起来有些困难啊,不好把握!”权云挠挠脑袋,有些为难地道,“程维高现在满脑子的都是要将永平郡更上一层楼,最好压过沙阳正阳才好,他在永平必然会不遗余力的推动此事。”
“我已经跟那个鲜于通和冯启存说过了,这是永平郡地方上的事情,与朝廷无关。”秦风嘿嘿一笑:“所以便让程维高先动用他们郡内的力量做起来,永平郡的富人也不少嘛,咱们的程大人就是其中之一是不是?如此巨大的商机,我想这些富人们一定会巴巴地削尖脑袋也想钻进去分一杯羹,这启动的大笔资金也用不着咱们出,自然有这些人掏腰包,首辅,你说咱们何乐而不为呢?”
“就怕他太积极,做得太快,到时候不免让朝廷为难!”权云也笑了起来。
“快不起来的。”秦风摇摇头:“要调集资金,征集民夫,修路架桥,建堡修寨,还得协调各郡,等到这一切做完,没有一年半载,岂能做得完?”
“但是只要一动起来,邓氏岂会得不到风声?”权云问道。
“得到风声怕什么?永平郡自己干得,与朝廷并没有什么关系。”秦风笑了笑:“了不起我们到时候约束一下永平郡的行为就好了。”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是大笑了起来。
“到时候看邓氏的反应,还有秦国皇室对肖锵的支持力度,再决定我们走这条商道的力度是大还是小,需要到什么程度!”秦风道。
“陛下英明!”
“这件事情,真要见到成效,总要到夏末秋初,半年时间,差不多了,暂时可以不必理他了,让商业署可以先动起来,虽然现在哪里还道路险峻,但小商队还是可以过去的,咱们也要给肖锵一点甜头,吃一颗定心丸。”
“那倒是。”权云笑道:“不管怎么说,虎牢关外那两个县,可是实打实的好处,咱们拿了别人的,不免手有些软,总得松松指缝,露点东西出去。”
“这件事情先这样吧。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游刃有余的,不过国内的事情,倒是有些麻烦。”秦风从案上拿起了一份奏章,递给了权云。
“正阳郡的事情,我们必须要想个法子解决了。当初刘兴文进兵正阳的时候,正阳郡的那些豪绅们,投降得太快,也太齐整了,除了一个许氏,其它的基本上都没有动。这也让我们没有办法大刀阔斧的对正阳郡进行改造。”
“陛下,虽然如此,但也有好处啊!”权云道:“正阳郡历来都是国之粮仓,正阳有事,越京震动啊,至少这一年来,正阳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进入越京城,保证了大明政权初立之时的稳定。”
“可现在,朝廷推行的吏治改革在正阳郡举步维艰,新货币发行更是寸步难行,正阳郡几乎成了大明的特例,这是绝不能容忍的。”秦风哼了一声。“如果不趁着现在解决,难道拖到以后出事的时候再来亡羊补牢吗?”
“陛下,正阳重地,不可轻动,更不可妄动,需得徐徐图之,更要找到合适的契机,现在正阳郡的这些举措,只是官场之中的小手段,在百姓看来,他们正阳郡是效忠陛下的,如果此时对那些豪强动手,不免给人以卸磨杀驴之感,陛下,当初正阳这些反戈一击的豪强,当初可是得到了陛下的大力赞扬通告天下的。”权云劝道。“而且,马上就要春耕,此时动手,正阳必然大乱,春耕如受影响,则会影响整整一年啊,这与陛下富国富民的策略可大为不符。”
“时机,时机!”秦风叹了一口气,“王厚马上便要去正阳郡,视察那里的吏治改革之事,他经验丰富,对于官场里的那些小勾当一清二楚,如果他此去,还不能顺利解决正阳郡的一些事情,那就是要逼得我动手了,希望他们能明白,吏部尚书亲自去督办一事,这在全国来说,属于首例,也是唯一的。”
“王尚书老当益壮,又久在官场经验老到,有他去处理此事是最好,最好的办法,仍然是化矛盾于无形之中。”
“可这等于是在将这个脓包越养越大。”
“陛下,只要吏治改革推行开来,他就具备了自主治疗的可能,也许这个脓包,便会慢慢地被平复掉呢!我们在掌握政权之前,需要激烈的革命,但现在,臣希望是温和的变革。”
“希望如你所言吧!”
第677章 合并处理
作为文官一系的代表人物,左相权云希望在治理内政的时候,以温和的手段徐徐图进,激烈的手段或许能得一时之快,但紧跟而来的流血,混乱以及人心离散在他看来更伤脑筋。正阳旧官僚士绅系统对于大明新政有抵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在大明新政之下,他们旧有的特权,将被一点点削弱甚至消耗殆尽。
正阳郡是粮食产地,这也是他被历朝历代所看重的原因。但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正阳的豪绅权贵们占据了正阳六到七成的土地资源。真正的自耕农不过三成而已。大量的土地瞒报,隐户等,让朝廷的赋税收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百姓只知他们的主子,而不知有朝廷。朝廷的法令,在这里抵不上豪绅们的一句话。
正阳郡跟过去的沙阳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基本上都被豪强们所控制。不同的是,沙阳郡在刘老太爷的带领下,投靠了秦风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年之中,秦风以不同的手段,将土地一点点从豪强们手中拿了过来,重新丈量土地,清点人口,即便是在当初的沙阳郡,也受到了不小的阻碍,更遑论如今的正阳郡了。
当初沙阳郡是自动投靠秦风,但现在的正阳郡却是在形式所迫之下的无奈之举,他们对朝廷新法令的抵触情绪,自然而然的可想而知。
正阳郡太过于重要,秦风不能不重视这一块地方。但想要正本清源,却又困难重重,下狠手,现在师出无名,按权云的想法实行温和的变革,一点一点的蚕食正阳这些旧豪绅们的势力,在秦风看来却又太慢。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如今大陆时局紧张,持续多年的和平已经被打破,各国都在摩拳擦掌,想要大展手脚,便连最为穷困的秦国,在邓氏上台之后,也一改以往凭关自守的政策,准备向外扩张。
前越综合实力在诸国之中最弱,在秦风将其拿下之后,短短的时间之内,也不可能让他一跃而成为强国。就像是一艘四处漏水的大船,即便秦风再勤奋,也只能先修修补补,先将这些漏洞一一补上,再才能来谈让他重新焕发生机,改头换面,乘风破浪。
现在正阳郡成了一块硬骨头,让秦风左右为难。
而数天之后,千面自正阳郡的归来,却是让秦风勃然大怒。
脸色阴沉的秦风站在窗前,看着窗外已渐渐融化的积雪,沉默不语,在他身后,郭九龄与千面两人亦是脸色严肃之极。
正阳郡的问题,比秦风预想的还要严重的多。
“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来啦!”秦风突然冷笑起来:“万物复苏,生机焕发,可一些不该长出来的东西,居然也长了出来,当真以为我秦风手中的刀子不敢杀人么?”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转身走了回来,走回到大案之后,重新拿起千面所写的关于正阳的详细奏折,再细细的读了一遍。
“乐公公,宣权云,王厚,霍光三人进宫。”秦风吩咐道。
“是!”乐公公急步向外走去,秦风却身子后仰,靠在椅背之上,闭目不语。
好半晌,秦风才重新睁开了眼睛,看了一眼面前的郭九龄与千面,挥了挥,“你们二个,坐下说话吧。”
“多谢陛下!”郭九龄点了点头,与千面二人自寻了地方坐了下来。
“神鹰养成计划,目前看来还是不错的。但此人不要轻易动用,不到关键时刻,就不要让他冒险,做得事越多,便容易露出尾巴被人抓住。我们费了这么多功夫,可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慕容宏,一个不知所谓的燕国。”秦风看着郭九龄道。
“陛下,这一次的事件太过于骇人听闻,我们的前线大将,居然与反叛者有勾结,万幸的是,这样一件事情,落在了我们的人手中,这才让我们得到了消息,否则时日一长,当真爆出事来的时候,我们只怕就会措手不及。神鹰也是知道此事的重要性,这才在正阳郡冒险发出了信号联络上了我们的人。”郭九龄道。
“那个联络人还在正阳吗?”秦风问道。
“是。现在神鹰也还在正阳郡,这是他所知的唯一一条联络管道。”
“将那人调回鹰巢总部来。”秦风沉吟了片刻,“接下来,由千面亲自与他联系,一般的事情就不用动用此人了。他现在要做的是在蛮子那边立功,升职,掌握更多的资源,占据更高的位置,那将来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明白,接下来我会再回正阳郡,与他交待陛下的旨意。”千面道。
“通过这一次,也可以看出鹰巢在情报收集上的失误,李维等人,居然利用军队向蛮子,江浩坤等人走私粮食,钢铁,武器,如果不是神鹰发现,不知还会被瞒多久,这一件事,鹰巢要好好反省。”秦风手指叩着桌面,语气有些严厉。
“臣惶恐,鹰巢已经在重新开始布局。”郭九龄老脸微红,“这一次是我们大意了,万万没有想到问题出在自己的军队身上。陛下,鹰巢脱胎于军队,对于军队有着很深的感情,而此前,我们鹰巢对军队的监控基本没有,这一次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军队不出事则已,一出事便会捅破天。我们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将领的忠诚和个人品格,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计划,能让我们适时了解军队的动向,希望陛下批准我们专门设立一个这样的部门。”
虽然有兵部,但大明的军队,实则上只听命于一人,这便是秦风,而秦风对于军权也抓得相当紧,出身于军队的秦风,对自己部下的感情,郭九龄与千面都知晓,以前秦风是反对在军中设置人员监控将领动几的,这也是郭九龄为什么要特别向秦风禀明的原因。
这是一件大事。秦风皱着眉头沉思了极久,才轻轻地点了点头,“设置人员可以,便以军情司的名义吧,这些人员以后负责军事情报的收集,但是只允许调查情报并上报,不允许干涉军事行动。”
“是,陛下!”郭九龄点了点头。
乐公公如同猫一般,毫无声息的进了书房,在他身后,跟着左相权云,吏部尚书王厚,兵部尚书霍光。
秦风也不说话,将千面的调查报告丢给了权云。
匆匆浏览了一遍,权云的脸色微变,不作声的将报告递给了身边的王厚,王厚看完,眉头紧皱,传给霍光。
“首辅,你想象的温和的变革,只怕是行不通了。”秦风冷笑着道。
权云脸色很不好看,“丧心病狂的东西,为了一己私利,居然如此胆大妄为。”
霍光怒气勃发:“陛下,这还犹豫什么,应当马上将他们收拾掉,以免将来坏了大事。”
“没这么简单呐!”秦风摇了摇头:“正阳郡现在驻兵一万五千人,但这一万五千人,尽都是正阳兵,其中李维葛乡各自拥有一个五千人的战营,另外还有五千郡兵,现在看起来,这哪里是我们大明的军队,完全就是他们的私军。想要动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陛下说得不错,从现在暴露出来的情况看,朝廷对正阳的军队,缺乏必要的控制力,想要收拾他们,就必须调集军队,军队一动,什么秘密都隐藏不住了,万一他们暴起发难,率兵造反,与蛮子,江浩坤连成一气,那正阳郡就要被打烂了。”权云摇头道:“军事镇压,此为下策,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动用。”
“军事镇压只是最后手段,在没有完全之策前,的确不能使用。”王厚也点了点头。
霍光想了想,道:“陛下,我们围困北地四郡已经有半年之外了,兵部可以召开一次会议,召集北地四郡周边军队的将领会京商议议事,这样一来,就可以将他们弄到京城来,到了那个时候,不过是几个卫兵便能解决的事情了。”
“那有这么容易?”权云连连摇头:“霍尚书,要是他们托辞不来怎么办?或者他们只来其中一个怎么办?又或者他们自己人来了,却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安排,我们难道随便抓人吗?如果抓了人,那边依然乱了呢?投鼠忌器啊!”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无法无天吗?”霍光怒道。
一直静静地听着几个臣子讨论的秦风,终于开了口。
“正阳郡的事情,不仅仅涉及到这一桩,还有吏治改革,还有新币推广,先前我与左相商议此事,左相建议进行温和的改革,现在看起来,是行不通了。不过这样也好,我们可以将所有的事情总揽起来,一并解决。正阳郡需要换片天空,旧有的那些东西,就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将正阳郡的事情,与蛮子,江浩坤的事情,合并在一起处理吧。”
第678章 养患
所谓合并处理,并是要养患了。正阳郡的问题,在于新王朝建立,却没有将那里旧有的秩序扫清,那里的旧势力虽然换了一个主子,但仍然秉承着以前的做事方法,甚至有变本加厉之势。旧的正阳郡与新的王朝在很多方面格格不入,但新王朝想要扫清这些障碍,却又不得不顾及正阳郡在王朝中的地位以及名声而碍手碍脚。
民声,或者说民心,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便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正阳郡人丁众多,而在旧有的格局之下,他们生活得还算不错,对于改变,便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他们不知道这种改变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是好还是坏?
小富即安的思潮,决定了他们因循守旧,不愿作出改变,便如同井底的青蛙,能看到的便只有自己头顶上的那片天空,想要扭转这种态势,并不是一时一日之功。
秦风不想再等下去,既然正阳郡某些人不安份,那就干脆将这个脓包养得再大一点,养得让他自己破裂开来,到了那时候,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其连根挖去,去除腐肉,才能滋生新的肌肉,重长新的血脉。
真的只是为了钱财走私粮食,武器,钢铁么?秦风冷笑。
或者正阳郡的李维他们真是这么想的,可是北地四郡的慕容宏绝不会这么想。这些东西只不过是一个诱饵,用能晃亮眼的金子,将李维等人一步步引诱得往深渊里越走越深,到了秦燕双方图穷匕现的时候,这些事情便会成为高悬在李维等人头上的利剑。
双方动武的时候,便是李维反叛的时候。秦风完全可以想象,即便李维有再多的不愿意,到时候这些把柄捏在对方手中,也由不得他不做。如果李维反叛,正阳郡便门户大开,慕容宏大军自可长躯直入,占据正阳郡,甚至于越过青铜峡,更进一步威胁沙阳。
如果自己对此一无所知,那到时候,必然会因此而吃大亏,但现在,情况却大不一样了,自己大可从容布置,借着这个机会,在消灭蛮人的时候,一举将正阳郡的这些脓包连根挖起,彻底解决这一揽子问题。
“那王大人的正阳之行,仍然要继续么?”权云问道。
“当然要继续。”秦风道:“原有的安排,一切不变,王大人此举,正好可以光明正大的了解到正阳郡官场的一些详细情况,正阳郡有鼹鼠,但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烂透了吧,总还有心向朝廷的,这些人王大人将他们摸出来后,便大有文章可做。”
王厚拈须微笑:“这个我在行。以推行吏治改革的名义,在正阳去合纵连横,拉拢一部人为朝廷所用,相信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投效的。”
“不过现在正阳郡的这个情况,王大人还是要注意安全。”权云道:“不排除他们会采取一些阴暗手段啊!”
“这倒不担心。”王厚哈哈一笑:“我是正大光明的去正阳郡的,除非他们立即便想造反,否则不敢把我怎么样。再者,我现在身边也有好几个武道修为极不错的高手,到时候带在身边,便万无一失了。”
秦风微笑,王家现在已经成了大明王朝赫赫有名的新贵,自有江湖高手投效,以求一个出身,这倒不出奇。
“其实首辅所说也不是没有道理,除了王大人自家的那些贴身高手外,鹰巢再派出一些得力人手卫护,这些人是专家,对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