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聊天群-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让阿敏去朝鲜要粮,只是一招辅助的棋子而已。没想到,如今最为倚重的晋商这条路突然断了,那朝鲜这边要粮的事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皇太极想了一下,对代善说道:“要不你去朝鲜一趟,尽量多要些粮食过来。否则我们从明国掠来的人口就糟蹋了!”
代善是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点点头道:“好,那我走一趟,其他事情,就看大汗了!”
“嗯,其他你放心。不过朝鲜一直和我大金貌合神离,这次多要些粮食的事,恐怕不会很顺利。最好多带点兵去,真要不爽快,就好好教训教训那些朝鲜人!”皇太极叮嘱道。
正在这时,外面又传来急促地脚步声,却是一名信使快步入内,风尘仆仆,显然赶了很长的路,跪地禀告道:“盘山急报,关宁明军派出大量夜不收前探我大金地界,很是活跃。”
一听这话,皇太极不由得和代善互相看了一眼,眼神中都是疑惑。这个时候,不要说天气正冷,一般情况下,明军都是龟缩在城池内,夜不收的活动也就在方圆十几里的地方活动活动而已,怎么这一次,竟然探到大金地界来了?
“他娘的,那群明狗又欠揍了,我带人去好好收拾他们一顿!”莽古尔泰一听,顿时生气了,大声嚷着道。
代善没管他,看着皇太极问道:“该不会是抹不开脸面,想进攻我大金,找些脸面回去吧?”
“不可能!”皇太极听了,略微一想便摇头道,“光是京畿之地的烂摊子,就够明国皇帝头疼了。此时想在宁锦一线发动大的战事,绝无那个能力!”
打仗,打得就是后勤。特别是明军,更是依赖后勤,就眼下的情况,他们不可能有足够发起大战事的物资!
在回答了代善的话后,皇太极看向莽古尔泰,对他点点头道:“也罢,你带点兵去看看情况,把明军夜不收能剿灭最好,不行就让他们乖乖回城,安份待着便是。”
说到这里,他看着眼前两位,郑重地说道:“我们大金也没有足够的粮食物资来发起大的战事。目前阶段,最好的策略是休养生息。因此,战事要速战速决!”
第291章 家世背景终归会用到
“搞死几条明狗而已,还需要打多久!”莽古尔泰听了,有点不屑地说道。
代善是去朝鲜,那边阿敏已经在了,他也没觉得要打多久,便点头道:“放心,这些都知道。”
“如此,那就拜托你们了!”皇太极说着,便郑重地抱拳一礼道。
于是,代善和莽古尔泰便告辞而去,分别去做准备了。
皇太极等他们一走,不再从容淡定,那脸色又变得非常地难看,在把豪格喝斥走了后,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在发呆。
不要看他刚才并没有多说什么,可晋商的毁灭,对大金的损失有多大,他心中一清二楚。
陆路上,离辽东最近的是京畿之地,不过有山海关卡着,京畿之地的商人基本上不可能和大金做交易,山西被明国那皇帝一亮屠刀,也肯定再没有商人有这胆子敢继续和大金勾通往来,再往西要到秦地去了。秦地不但太远而且物资也不足,不可能替代晋商。
一想到这,皇太极就忍不住头疼了。如今没有了晋商,粮食、铁器等等军用物资就全靠抢了,还有关内的消息也没了来源,必须另外想办法了。
他默默地坐了很久后,不顾夜色已深,传令汉臣范文程、宁完我以及刚归附的白养粹等人商议事情。
此时,在京师,同样未睡的崇祯皇帝,心情却不错,他看着画好的新式军装,有点期待明天开始的新军选拔了。
因为各地总兵所在路程的远近,这新军选拔将持续一个月。对于这个新军,他想了好久,最终决定采取后世的建制。
原因无他,因为这支新军,崇祯皇帝是寄予厚望的。也因此,他宁可人数少点,但要其成为精锐。
原本旨意中就说过,这支新军,不同于以往。旧有官职都将抹去,凭训练中的本事选拔军官,要和当下官军区别开来,不如索性就建立一支完全不一样的军队。
这支新军,就是要让人耳目一新,让其成为以后军队改制的标杆!
带着对新军的期望,崇祯皇帝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新军选拔的地点,就在京营的校场进行。一大早,主持选拔的官员便亮相了。有京营总戎满桂,京营监军王承恩,还有兵部尚书申用懋。这级别之高,让下面做事的人都不敢不尽心,而那些参与选拔的军卒,则心中期待之感更甚。这种规格,可和以前派个大臣就负责新军编练完全不一样。
这新军选拔其实也简单,先核对军籍和各地总兵开出的身份证明等类似后世介绍信一般的文件,而后记录军卒是否识字,擅长什么,分弓箭、骑术、侦查、力士等等,随后的选拔考核安排便根据这些信息进行。
满桂等人自然不用亲自去忙碌,只是在京营点将台上坐着,看着各自的手下在做事,并不时核对下手下送上来的登记信息。
这不,一名兵部主事又上得台上,向兵部尚书申用懋呈上了一份资料。
申用懋随手接过一看,不由得有点诧异,当即转头对身边的满桂说道:“忠勇伯看看,这些全能的人里面,竟然以前有官职是把总的,这还真是下了大决心啊!”
看到满桂也有点诧异,在他伸手接过资料的同时,申用懋又说道:“这人还是出身关宁的,以前你也待过,志气很高啊!就不怕新军落选,连个把总都没有?”
满桂顺手接过后,看了一会,很是有点尴尬,找到过往官职一栏,认得把总两字,然而找到名字,靠着连蒙带猜地念道:“曹……变……蛟,曹变蛟么?”
“呵呵,老满,你得请人教你识字才行啊!”王承恩听了,笑着说道。
他和满桂搭档,本身又受皇帝宠信,做事不敢辜负圣恩,倒也合了满桂之意,因此和满桂的关系不错。此时看到满桂识字的困难,不由得笑着提醒道。
满桂的一张络腮胡子脸,顿时变得通红,不过随即又恢复正常,转手递给王承恩,肯定地说道:“就是曹变蛟,俺应该没认错。这人俺知道,其叔父是副将曹文诏,一直在军中由曹文诏带大的,在年轻人中算是不错的。没想到他敢脱离他叔父的麾下,连把总都不当,要来新军了!啧啧,有志气!”
这时,王承恩也看了,确认满桂没认错字,又听他这么一说,心中有点诧异,不由得记住了这个名字。如今的官场,很多都要靠关系,军中则靠家世,只有这样,才能站得稳,升得快。
这个曹变蛟,他叔父是关宁副将,一直在他叔父手下的话,前程似锦,只要混下去,以后铁定能顺利地往上升。真是没想到,他敢放弃这一切,来参加新军的选拔。
这么一想,他便站了起来,对其他两位说道:“咱家过去走走!”
这话一说,其他两人便知道王承恩是冲着曹变蛟去的了。他们也有兴趣,不过自持身份,倒也不便特意去看看,也就这些宦官,为了做事可以没脸没皮。
虽是这么想着,但申用懋还是笑着点头回应道:“公公自去,这里我俩在,没事!”
“哈哈,看来这曹变蛟是赌对了,没了曹文诏这后台,可赢得了王公公的好感!”满桂哈哈大笑地说道。
王承恩听了稍微有点尴尬,不过随后脸色恢复正常道:“咱家也是没法子,回头伺候皇上的时候,要是随口问起新军中的好苗子,咱家也得有话可以说道说道。”
听他这么一说,申用懋可以肯定,十之八九是崇祯皇帝之前有提过类似的意思,所以让王承恩记在心里了。看来就如满桂这个粗人所说,这曹变蛟就凭他以前官职和背景,就已赢得了其他人没有的优势,很可能会被王承恩举荐给皇上了。
而这时,被他们所提及的崇祯皇帝,也没闲着,摆驾到了内书堂,看着跪了一地的年轻宦官,欣赏他们的朝气蓬勃,摆手让他们平身!
第292章 亲自巡查安排新军事项
当大明皇帝就有一个好处,手中的资源不少。就比如说眼前这五十名宦官,是掌握拼音注解法最好的,也是内书堂宦官中选拔出的口齿伶俐的五十人。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和蔼地说道:“朕今日可以告诉你们,等新军成立之日,你们便会派往新军中,每人分配90个新军士卒,负责教导他们识字,就按这种拼音注解之法,以一对九十这种方式,一如朕给你们展示,可以用黑板工具……”
听到这话,这些年轻宦官脸上都是惊讶,不知道这算什么。在以前,可是从未听说过的啊!
“平时除了教导他们识字之外,还要关注他们的想法动态,及时纠正不符合军纪的做法,更要注意除军纪规定之外,还有影响行军打仗和危害朝廷的言行举止……”
这些宦官去到新军的职位,其实就是监军,但和以往监军不同的是,其职责内容更多,更广泛,说起来一定要是读书识字者了。但这种事情,如果去招募读书人来做,恐怕效果很难有,毕竟读书人的矜持,骨子里面对武人的骄傲,让他们很难和军卒融为一体。
但这些年轻宦官就不同了,作为皇帝的奴仆,皇帝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只能干什么。总之皇帝就是他们的天,只有让皇上满意了,他们的前途才可能光明。而且从出身来说,宦官和丘八似乎更为平等一些,没有谁比谁更为高等,绝对不会有读书人面对武人时从骨子里透出的高人一等。
崇祯皇帝扫视着这些年轻宦官,把他们的惊讶之色都收在眼底,然而不动声色,继续解释道:“在不影响新军军卒休息训练之外,你们还可以多给他们讲讲忠君报国的故事,有关这些,朕回头也会给你们发一些范例。”
说完这些后,他停了一会,让这些年轻宦官有个消化的时间,而后才又说道:“这个职位对于新军来说,非常之重要。因此朕将监军之职再加以细分。新军军制将按戚继光当年在蓟镇所设为依据,分为队、旗、局、司、部、营和师。由此,最基础的监军为局监,是为从六品。等到新军训练完成之时,朕会根据你们的表现,提拔你们为更高级的监军,是为局监、司监、部监、营监以及师监,品级依次提升,从八品、从七品、从六品、从五品,直至师监的从四品。”
一听这话,顿时,这些年轻宦官一个个眼睛放光。虽然听着都是从一级,可大明监督体系的品级一向不高,如那些御史。对此他们不以为意,甚至相反,要不是皇帝在此,他们估计都要狂吼乱叫欢呼了。
要知道大明宦官所在官衙,一共十二监,每监各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典簿一员,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
而这些年轻宦官目前只是在内书堂就读,是宦官中处于最底层的,就算运气好,也要熬资历,一步步地往上爬。不要说其他,光是有品级,就要有运气,耗时间从众多宦官中脱颖而出才可以。
但如今听皇帝所说,他们去到新军后,至少是从六品的品级,而且新军训练完成之日,他们之中就有相当于少监这样的高级宦官存在。这么一条捷径,又怎么不让他们狂喜!
崇祯皇帝很乐意从这些年轻宦官的脸上看到欢喜之色,他多给了他们一点高兴的时间,而后才又继续说道:“全新的监军体系,和过往有诸多不同,不是随便就能胜任的。离新军组建之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你们先行准备,不要让朕失望了!”
“奴婢遵旨!”年轻宦官立刻大声回应,声音颇有点尖锐,显然兴致非常地高。
崇祯皇帝不用传旨的方式,而是亲临内书堂,并告知这些事情给这些宦官,就说明他非常重视这事。
当然,除了这事之外,其他有关新军的事情,他也一样重视。这重视程度,绝非那些臣子能预料。这不,在内书堂交代完毕后,他又摆驾兵仗局,亲自前去巡查盔甲武器。
按大明的制度规定,盔甲武器这些是有工部的军器局和内监的兵仗局负责督造。且京师军卒的盔甲在用时领取,用完便要归还内库。比如说,要举行大的仪式,祭奠,狩猎,出征等等,就从内库领取盔甲,等这些事情办完之后,盔甲之类就要归还内库。
这么一来,从道理上说,内库是有足够多的盔甲存储的。一旦边镇有急需,也能从京师调拨过去。这就是大明对于盔甲的管理,有很严格的一套制度。
不过从万历年间开始,京师内库的盔甲便难堪一用。为此,在万历九年的时候,万历皇帝还特意为此下旨,训斥了军器局和兵仗局,说他们制造的盔甲粗糙不堪,徒费钱粮,无益实用。特旨令两厂打造五千副铁甲拨给军用,限期一年千副,五年造好。
对于正在组建的新军,崇祯皇帝是当以后军队改制的标杆来用的。为此,首先这支新军必须是强军,要能打胜仗,有确实的功绩,这样才能拿得出手。也因此,所有新军的配套,他都要亲自检查。
或者是知道新军组建在即,军器库提督太监吴伟挺早有准备,皇帝一到,他立刻让人提取各式盔甲五十副,一一摆开在庭院中,让崇祯皇帝亲自过目。
说实话,崇祯皇帝自己看着这些盔甲,他是分辨不出这盔甲到底好还是不好。不过他也有准备,对身边跟随的一名独臂锦衣卫百户道:“陈百户,你且去看看,这些盔甲对上建虏,可实用否?”
“遵旨!”陈二领命,并不看其他人等,直接上前蹲下身子,用他的一只手提起来掂量掂量,又用手指节敲敲听其声音,又或者暴力用脚踩等等。
崇祯皇帝看着陈二的动作,眼角瞄过吴伟挺,看他的神色,心中便是一冷。
这个吴伟挺,也是崇祯皇帝在潜邸的宦官之一。他成为皇帝之后,这些潜邸的宦官也就水涨船高,按照亲信程度把持了宫内大小不一的职务。
第293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很快,陈二反转,向崇祯皇帝禀告道:“陛下,这些盔甲一般,勉强可用!和建虏所穿相比,差了不少。”
吴伟挺一听,神情一松,脸色顿时好看了不少。
谁知崇祯皇帝却把手一挥道:“你去库房,再行核实。朕可不是只要五十副盔甲而已。”
“遵旨!”陈二答应一声,便转身穿过庭院,大步走入大汉将军把守的库房大门。
吴伟挺一见,那脸色又不自然了,他赶紧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库房甚大,奴婢进去给陈百户指下位置。”
“不用了!”崇祯皇帝冷冷地说道,“朕说过,朕要的是精良盔甲,可你摆出来的却还不及建虏所用。该不会说,这等勉强可用之盔甲便是我大明最为精良之盔甲了吧?”
一听这话,吴伟挺再也站不住,一下跪地奏道:“陛下明鉴,这些盔甲确实是库房中最为精良之盔甲。”
崇祯皇帝听了,嘴角微撇,一声冷笑。哼,自己招认了吧!
“陛下,奴婢只是管军器库的而已,这些盔甲好坏,得看兵仗局和军器局的啊!”吴廷伟一脸委屈地继续奏道。
不过当他看到崇祯皇帝的脸很冷,眼神中更是浓浓地不满时,那装委屈地脸慢慢地又没了,再也抬不起头,声音小了很多道:“奴婢偷懒,交接军器时,让手下人代劳,没有严格把关,以致库房中的军器品质都不高……”
“够了!”崇祯皇帝忽然一声冷喝,心中充满了失望,这个死太监还心存侥幸,一而再地推卸责任,还真以为自己是以前那个崇祯皇帝,年轻好忽悠么?
这一声冷喝,让吴伟挺吓得跪伏在地,不敢再分辨,庭院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等了好一会后,陈二才从库房中出来,一脸震惊,大步走到御前禀告道:“陛下,库房中盔甲军械数量虽多,却多为粗制滥造,平时穿着可能将就,可一旦打起仗来,那些盔甲军械多半会误事!”
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会后,转身指了下身后侧那些盔甲道:“这些,已是库房中最好的了。这等品质的盔甲,在库房中大概不会超过一百之数。”
崇祯皇帝听了后,对陈二摆摆手,让他站一边,而后眼睛盯着跪在面前的吴伟挺,见他身子在微微发抖,便冷声说道:“军器入库时,便是你收取贿赂之时吧?就算你手下收取,难不成还不给你上供?这种事情,朕用脚趾头都能猜出来!”
吴伟挺的身子抖得更厉害了,没敢回话,就趴在那里。
“来啊,押入锦衣卫诏狱,查实具体情况再奏于朕!”崇祯皇帝一声命令,随驾的锦衣卫校尉便如狼似虎地扑了过去,拖起犹如一摊烂泥的吴伟挺就走。
明末是个烂摊子,现在就得开始一个一个地收拾!崇祯皇帝心中想着,便下旨传兵仗局掌印太监和工部军器局大使觐见。
不过他心中有点拿捏不定,有关军器的事情,要不要严查到底。正如他刚才所说,用脚趾头想想就能知道,军器腐败上面,绝对不会只是兵仗局掌印太监和军器局大使两人为首做下这等腐败大案。
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他们的上司,还有各军统领,兵部管事之人,一条线上下皆参与了进来,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如果严格的话,都不会如此。
军器如此,其他的呢?崇祯皇帝的思维一发散,忽然感觉到有点无力。要想中兴大明,要改变的东西还是有好多啊!
在后世的时候,他曾看过几部反应香港七十年代的电影。那时候的香港,上下全都贪腐,一如现在的明末。最终廉政公署成立,抓了一批后,宣布其他贪腐既往不咎,才让局面慢慢地好起来。
说起来也是,在是人都贪的环境下,有人想要不贪都不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在心中叹了口气,随即吩咐道:“他们两人到了后,让他们自己好好看看库房,不用见朕了。”
说完之后,想了想,他又再补充道:“把吴伟挺提回来吧,丢在库房,让他也仔细看看。”
都交代了之后,崇祯皇帝便摆驾回去。不好好想想贪腐这个问题,其他努力都会白费。
刚回去,倒是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应天府那边有关大明建设银行股份拍卖的结果传回来了,那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金额,竟然比京师所拍的百分之二十九的股份还多一点,足足有四千万两白银左右。
从这能看出来,江南那边的富有,远不是京师这边可比。那边人对这银行的认识,也远非京师这边可比。
开银行,钱是越多越好。崇祯皇帝得报后大喜,立刻正式下旨,大明建设银行在两京一十三省的省会开设分行,对整个大明铺设第一张金融网络。并在应天府开设大明中央银行应天府分行,至于其他省会,则先缓一缓,实在是没有金融专业的人才可用。等回头培训后,便再开设大明中央银行在各省会的分行。
于是,京师就更热闹了。所有人听说大明建设银行的银子要从户部库房交接出来,清点后交给大明中央银行换取大明纸币后,全都闻风而动,不是想抢劫,而是一饱眼福。这辈子,估计也就这一次见过的银两最多了。
有一些想不明白的京师百姓边看边嘀咕:“朝廷这是干啥,直接给了大明纸币不就行了,还这么折腾?”
“对啊,搬过来,搬过去,这一次,估计一大堆人得忙两三天呢!”
“……”
听他们这么说,有明白的人便很有优越感,给这些人解释道:“这你们就不懂了吧,朝廷要不把这些银子按这流程走走,你不担心银行的银子被户部给漂没么?如果不拿出来这么亮它一亮,换取等额的大明纸币,难道你就不担心大明纸币会不会多发了,你回头拿纸币去换银两会换不到?朝廷这么做一做,大家会不会对大明中央银行有信心……”
第294章 新的作战方略
听到这话,众人皆是恍然大悟。没想到如此简单重复的事情中,竟然有着这么一层意思。说起来还真是,这些天都被银子晃花了眼,对这大明纸币,似乎有了不少信心,没有像以前传说中的那些大明宝钞一般排斥。
和京师这边喜庆热闹气氛不同,朝鲜半岛上,建虏奴酋爱新觉罗阿敏临时驻地,他正在大发脾气。
“到底怎么回事?一千人的运粮军队,连人带粮全都凭空消失了?”阿敏看着地上跪着的一群手下大声吼道。
这种事情,实在难以想象。一千大金军队,就算不全是女真族人,可同样很多了啊!这样的队伍,他敢保证,至少在朝鲜北部这边,还没有那一方势力能吃得下!否则的话,他也不会派一千人押运粮食了。
吼完之后,看到底下全都伏跪在地,没一个人抬头有回答他的问题,不由得一把抓起身边桌子上的茶杯,猛掷在地,发出“啪”地一声,好好的一个茶杯碎成了无数碎片。
阿敏还不解气,站起来走过去,一人一脚踹在他们的肩膀上,把他们踹得后仰倒地。不过这些手下知道主子的脾气,连个屁都不敢放,赶紧重新跪好。
“就算是东江那些明狗也无这个战力,能让大金士卒连一个都逃不回来!”阿敏自个分析着,“再说了,要是明狗有活动,本贝勒怎么会一点消息都没听到。你们全都是一群废物!”
或者是情绪多少发泄了一番,他厉声喝道:“滚,都给本贝勒滚,明天日落之前,要是还查不出一点消息,本贝勒要你们的脑袋!”
说完之后,他又上前,一脚一个把这些手下踹了出去。而后转身坐在座位上,胸口起伏,显然还是很生气。
一千人的军队凭空消失,这事情要是不查清楚,他可不敢再动了。毕竟他就带了万把人过来,义州那边放了4000人看守粮食,身边原本是带着六千多人继续向朝鲜都城进发的。
可这一次,一下少了一千人,身边就只剩下五千人了。如果真有一支军队能无声无息地全歼一千人,那这支军队和他所带的五千人,至少有一战之力了。要说怕,阿敏倒也不至于。关键的是,他不知道对手是谁,对方到底是什么个情况!
在他的严令之下,他的手下疯狂出动,擒到朝鲜人就严酷拷打,拷问任何异常。一时之间,阿敏驻地方圆几十里,骑兵所能快速到达的地方,全部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哀鸿遍野。
刚入夜,某处山坳中,扎着一些临时帐篷。一名朝鲜军将被带入中军大帐,一身的狼狈,就这么冷的天气,脸上全是汗,一脸地悲容,看到卢象升端坐在主位,便一下扑倒在地,连连磕头哀求道:“上国中丞大人,还请救救我朝鲜百姓吧!建虏又在大开杀戒了。他们不是人,不管男女老弱,只要不是他们的人,都要杀,而且他们还一刀一刀地割肉放血,就是不一下杀死。他们不是人,求求上国中丞大人,发兵救救小国百姓吧……”
卢象升听得脸色严峻,那些建虏真是猪狗不如,祸害了辽东,如今又开始祸害朝鲜,按他的脾气,是真想和阿敏硬打一仗。
但根据情报可知,那奴酋的身边还有五千人。而且在突然少了一千人后,怕是难以再让他分兵了。如此一来,正面硬憾五千建虏,卢象升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更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早已交代过,一切以大明利益为重。就算能打赢建虏,也不能是东江损失惨重丧失战力为代价。皇上甚至还交代过,为了防止建虏的报复,避免损失,还让他撤回岛上。
然而,卢象升终归是迫于粮食的压力,在运走那些粮食后,躲在这深山中,犹如一只山中猛虎潜伏着,等待着机会再打一次仗。
如今看到友邦之将如此哭求哀嚎,卢象升心中也很不是滋味,有种有心无力的感觉。他正想说话时,边上站着的魏木兰忽然先说了:“建虏如此为恶,你朝鲜国王在干什么?”
“……”一听这话,这名朝鲜军将不由得愣住了,而后抬头看着这名女锦衣卫,有点悲愤地说道,“王上……王上……末将不知!”
朝廷无所作为,建虏肆虐至今,只是派了使者去和老虎讲道理,根本没有一点用。每天都有无数百姓被驱赶,或者被杀,或者饿死,朝廷却……
这一刻,说他不恨无能的朝廷是假的。可他只是一名地方将领,就算有不满又如何,难道还能在上国巡抚面前说朝廷的坏话。但如此一来,又没法回答那名女锦衣卫的话。此时的他,感觉心中非常地憋屈。
卢象升心中一叹,他倒也理解这名朝鲜军将心中的悲苦无奈。在朝鲜相处了这么多天,他也看明白了一点。朝鲜如今是一盘散沙,就没有一个有能力的敢战之士能把朝鲜军卒组织起来,否则的话,也不至于让建虏如此肆无忌惮。
他看着那名朝鲜军将,认真地说道:“本官所带兵马不够和建虏决战,不过本官也不能看着朝鲜百姓受难不管。这样,你们尽量远离一点建虏,引诱建虏脱离大队,本官便会派人及时剿灭之。就算一次只能灭一小队建虏,可多来几次,数量就很是可观了,到那时,再寻机和建虏决战!”
朝鲜军将一听,心想也只有这个办法了。现在那些建虏出来,都增派了人手,不是他们这些朝鲜义兵能杀的了,还必须依仗明国的力量。
因此,他马上答应下来,连夜离开,回去布置这样的机会。等他一走,卢象升便想魏木兰解释道:“此乃皇上所教游击之战的精粹。本官依托朝鲜军民,小股歼灭建虏,积小胜为大胜,也符合皇上的意思。”
魏木兰倒没权力对卢象升指指点点,她只是一个传声筒而已,此时听得卢象升说得也有道理,便点点头,就按卢象升所定的新得作战方略禀告给崇祯皇帝。
第295章 敢背弃大明则必灭之
崇祯皇帝看到新的方略后,倒也赞同,再一对比和后世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忽然发现此时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后世时候,如果光靠日本鬼子的话,绝对不可能支撑八年时间,甚至都不用盟军参战,估计就已经败了。原因无他,日本鬼子的人数有限,不经耗。
而此时,建虏在朝鲜半岛正是这样一个情况,如果卢象升一直能小口小口地吃掉建虏,那最后双方的战力必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这,是取决于建虏一直忽视伪军的力量。
换句话说,朝鲜虽然弱小,可他们站在大明这边还是建虏那边,对于战局的影响会非常大。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便立刻下旨召见朝鲜使节。
吴达济待在驿馆几天了,一直没有得到召见的消息,走到街上,虽然震惊大明京师这么多的新鲜事,可心中还是很着急,一听皇帝召见,顿时大喜过望。
其实,朝鲜使节过来,也不一定能见到皇帝的。很多时候,都是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