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聊天群-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德化见崇祯皇帝其意已决,便不敢再劝。又简明扼要地说了这个下午收到的奏章,无非是京师的异动,已经有御史开始攻击反对了。
  比如说,城外勤王军的拔营,比如说东厂和锦衣卫的动作。亏了眼下是戒严状态,且不管是勤王军的拔营,还是厂卫的动作,都需要时间准备,在这个时间点,才开始没多久,消息还没有传遍京师,所以奏章还不多。但是可以预见,明天的时候,加上三名内阁辅臣集体辞职的事,这奏章绝对不会少。
  对于都察院这些御史,胡广就没一个好印象。开国的老朱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竟然给了闻风奏事的权力,就算查无实据也不追究。
  不是每个人都有开国老朱般的能力,能分清优劣好坏。观明一朝,御史其实都已经成为党争的工具了。
  每次的党争,都是御史炮轰对手开始。要是那个阁臣大佬没有几个御史小弟,那位置绝对坐不牢。三人成虎的真实写照,用在这里是最合适不过的。
  胡广现在懒得理他们,也没空和他们扯皮,让王德化挑出了五六本御史攻击的奏章,直接丢一边留中。
  他心情变得有点不好,最后再问道:“还有什么事?”
  “陛下,礼部尚书温体仁在宫外候旨,说有急事请求面圣!”王德化想了想便奏道。
  这种事情,跳开了内阁和司礼监,不合礼制,自然不为人喜。如果不是冲着皇帝刚恩威并施过,王德化都不会说这事。
  但胡广不一样,对于温体仁这个人,他的印象不错。虽然他也知道《明史》里把温体仁列入了奸臣,可那满清修了多少年,改了多少次的《明史》,有几分能信!


第19章 原来是他
  他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只有温体仁主动捐出了自己的俸禄,就凭这点,就好过其他臣子。
  因此,胡广一听之下,便马上吩咐道:“传他文华殿觐见!”
  夜幕已经临近,文华殿内,胡广刚到后,一名五六十岁的须发半白官员,在内侍的引领下进入大殿。
  从他进殿略显快速地走路频率,还有呼吸气吹着那胡子,胡广明锐地发现他有点激动。
  果然,在一见礼完了之后,温体仁就抬头看着胡广,一边从袖子中拿出一个折子,双手呈上,同时语气略快地奏道:“陛下,臣发现京畿之地的建虏大军实为银枪蜡烛头,只要朝廷应对得当,完全可以败之!个中缘由及其对策,具在折子上,请陛下过目!”
  温体仁说话的时候,一直注视着皇上。他能预估到,自己这事绝对能震惊到他。毕竟建虏在京畿之地所向披靡,皇上和内阁等早已为此焦头烂额,突然听到这个消息,要说没有雪中送炭的感觉,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没想到,在他说话的时候,胡广确实震惊了。不过不是他说话的内容,而是他说话的声音。
  胡广没想到,茫茫人海之中,竟然有这么巧的事情。那个被系统加入聊天群的园峤,从声音上听,十之八九就是自己面前这人,礼部尚书温体仁!关于这一点,从他所说话的内容中,还有在聊天群里的发言,都可以匹配出来。
  这温体仁在聊天群里不肯表明身份,说是怕吓到高应元和自己这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嘿嘿,要是此时自己表明身份的话,谁吓谁?
  然而,这个想法也终归只能在胡广的脑海中想想而已。因为温体仁一旦确认了胡广的皇帝身份,根据系统的提示,温体仁要么被抹去记忆踢出群,要么只能拉到工作组中去。可是,工作组开通需要500成就值,而他只有424,还差不少。
  算了,暂时就不揭开身份了,胡广心中想着,甚至为了避免这一点,他都尽量少说话了,只是一挥手,让内侍把折子呈了上来。
  不过他显然是多虑了,温体仁再怎么想,也不可能想到聊天群里的普度众生会是眼前这位。
  这其中原因,一个是胡广的声音并没有特殊之处,温体仁又不是经常和他聊天,因此并不是很熟。
  二是高应元那货先说了他是大金国大汗,另外一个是大明皇帝,温体仁直接否定了高应元,便下意识地也否定了胡广。
  此时的温体仁,一直在观察胡广,见他好像并没有露出欣喜若狂的神态,不由得微微有点失望。他敢保证,这消息绝对是非常重大的,可还是没从皇上脸上察觉到这点,那就只有一个解释,皇上的城府越来越深,也越来越适应皇帝这位置了!
  “叮,成就值+4,来自礼部尚书温体仁!”
  胡广听到系统的提示声,下意识地看了下聊天群左下角,成就值428。然后又瞅了一眼温体仁,才看回折子上。
  此时的他,心情没一点惊喜,才4点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胡广已经看完折子上的内容了,发现温体仁从高应元那边了解到情况后,也是想到了坚壁清野之策。只是基于他的位置和责任,并没有胡广提出的那么彻底。
  胡广明白,温体仁怕是一直在聊天群里勾引高应元说话,而后想出了这么一个计策,就是他所谓的军国大事。写完之后这功劳不想让内阁分享,便想自己独自觐见,以至于他还不知道外面已经在开始实施的对策。当然,这也和对策实施需要时间有关。
  一想到内阁,胡广又马上想起了那三个要挟自己的老东西。正在这时,他忽然脑中灵光一闪。
  立刻,胡广眼睛看向温体仁,心中不由得大喜。眼下的他,不需要那些自以为是的打工仔,撂摊子不干也无所谓。他最需要的是,能和他有一致的想法,能坚持把他的想法和对策贯彻下去的打工仔。
  温体仁在原崇祯皇帝的印象中就不错,而在胡广的印象中也不错。如今递上了这么一个折子,还是在聊天群里面的人,胡广心中立刻有了首辅的最佳人选。
  不过眼下还不能说,只能冷处理。但最多到明天,温体仁也肯定能知道外面正在实施的对策了。由此可能会有怀疑,进而会猜测自己的身份。看来必须在他确认自己的身份之前,尽快凑足500成就值来开通工作组。
  如此想着,胡广便把折子一放,不冷不热地说道:“不错,朕知道了!”
  说完之后,他拍拍屁股走了,只留给温体仁一个伟岸的背影。
  温体仁正等着被表扬肯定呢,甚至都想好了皇上问起消息来源时,该怎么来回复的话,却没想到皇上竟然就这样走了。
  一时之间,温体仁不由得傻在那里,呆若木鸡!
  与此同时,和文华殿内完全不一样的是,在建虏中军大帐内,三个和硕贝勒正在吵架。
  “四弟,你还是太年轻,有点冲动了啊!”老大爱新觉罗代善捋着自己的山羊胡子,一脸叹息地道,“当初我就应该坚持,不该同意你进关的!”
  爱新觉罗皇太极听了眉头一皱,正想说什么时,边上的老三爱新觉罗莽古尔泰跟着教训道:“看看,这样的鬼天气,儿郎们也快饿肚子了,你说怎么办吧?”
  皇太极听得心情很不好,在刚入关的时候,打下遵化那些明国城池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如今在京师城下没多大收获,就来充事后诸葛亮了?没有一点远见的蠢猪,本汗迟早要把你们都搬掉!
  他虽如此想着,可那胖脸上,却还是露出笑容道:“大哥,三哥稍安勿躁,明军也就关宁军有点战斗力而已。如今我大金军从京师撤离,正是为了麻痹明国君臣。等天气再冷一点,通州河上再冻牢点,到时突然一击,就能解决大军的粮草问题了!”


第20章 皇太极你好阴险
  “呵呵,恐怕等你过去的时候,那些粮草早就没了!”莽古尔泰一脸嘲笑地说道,“要我说,当初就该用全力先抢了那些漕粮再说!”
  皇太极听了,胖脸上还是保持着笑容,耐心地解释道:“那会冰面尚薄,我大金士卒又不会水,万一弄巧成拙,就真可惜了那些漕粮了。”
  说到这里,他见代善也想插话,便用手一摆,胸有成竹地继续说道:“放心,我大金军队就在左近,明国不敢去搬运漕粮的。另外一个,本汗算定明国君臣也没那个魄力烧掉漕粮,因此那漕粮定会一直在那里!”
  莽古尔泰一听,正想说什么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在不远处停下后,就快步往中军大帐而来。这种情况下,只有探马才有这个权力。
  果然,没一会,中军帐外的亲卫引着一名喷着白气的探马进来了。
  只见这名探马满脸喜气,颇为激动地跪倒在地,而后大声禀告道:“大汗,贝勒爷,关宁军离开了京师,往东而去,回山海关了!”
  “什么?”
  “你再说一次?”
  “怎么回事?”
  一听这个军情,哪怕是最有城府的皇太极,也和他那两个大哥一般,条件反射般地追问起来。
  “奴才抓了一名关宁军士卒,拷问得知明国皇帝抓了袁崇焕,军中传言明国皇帝还要对他们下手,说他们都是奸细,所以祖大寿带着他们逃回山海关去了!”探马神情激动地禀告道。
  “人呢?带上来!”皇太极马上命令道。
  代善和莽古尔泰则是兴奋地搓着手,被这个意外的好消息砸晕了,跟着催道:“快,快带人!”
  没过多久,中军帐内又只剩下三名奴酋。他们三人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
  “那明国皇帝是脑袋有屎么?竟然在这种时候干出这种事情来?”莽古尔泰大声嘲笑道。
  代善捋着他的山羊胡子,点点头道:“嫩,太嫩了!”
  “呵呵,怎么样?本汗没说错吧!”皇太极也掩盖不住得意之色道,“我们大金都兵临城下了,他们还要自个窝里斗。这样的明国,本汗视之如草芥!”
  面对突然好转的情况,莽古尔泰似乎忘记了刚还在向皇太极发难,兴奋地问道:“老四,你说接下来怎么做吧?”
  建虏的内部虽然也有斗争,但有一个好处,就是面对外敌的时候,还是能团结的。
  皇太极的眼珠子一转,马上有了主意,当即把想法说了出来。
  代善和莽古尔泰一听,两人互相看看,都摇摇头,显然不是很赞同。
  要是在这个消息之前,皇太极说出这样的话,还有点道理,可如今京师内外估计乱成一片了,就没必要了吧?
  “明国的皇帝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不可能答应!”代善摇头点评道,“如今局势突然转变地如此有利,就不用多此一举了!”
  皇太极闻声看向他,笑着道:“无妨,不答应也有好处。第一,能麻痹明国君臣,以为我们大金没有战意,如此就算不成也必然会分化他们君臣。”
  “第二,我们派出的人能一探京师虚实,要是有可能,我们便去攻打京师。万一要是能打下京师……呵呵……”
  皇太极虽然没有说结果,可那巨大的展望前景,让莽古尔泰张大了嘴巴,忍不住口水就流了下来。
  代善也是目光闪烁,脸上露出一丝向往,显然也被诱惑到了。
  皇太极扫视了他们两人一眼,心中得意,又接着说道:“另一个好处,把这事广而告之,如此可说此战乃是明国挑起,不管军民,因战事所遭苦难,皆得怨明国,而我大金得其民心。”
  “另则让通州等地能放松警惕,而后我们大军突然出击,夺取漕粮必将更加容易。只要漕粮到手,之后该怎么做,便有更大的余地了!”
  “老四,你好阴险啊!”莽古尔泰听了,不由得称赞道,“那明国皇帝小儿还不被你耍得团团转!”
  代善没有说话,看着皇太极,脸上露出了一丝忌惮。
  皇太极没有在意莽古尔泰的用词,独断地说道:“就这么定了!”而后他向外一喊“来人”,便开始了他的布置。
  夜幕降临,但在通州衙门大堂,还是灯火通红,一名穿着大红绯袍的老者,面沉似水,紧皱着眉头在奋笔疾书,而在他的两边下首,站着几名文官武将,也一个个脸色很不好看。
  这名老者就是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孙承宗,他写完之后进行封口,随手命令道:“急送京师!”
  边上站着的保定巡抚解经传一脸严峻地问道:“阁老,您走了,通州怎么办,漕粮怎么办?”
  “老夫已在奏章中做了禀告,通州这边,一切由皇上定夺!”孙承宗语气沉重地说道,“京师防御不能没有关宁军,好歹老夫在关宁军中还有点威望,必须先行赶去,不管何种原因,都要追回关宁军再说!”
  总兵杨国栋一听有点急了,连忙追问道:“如今通州河结冰甚厚,要是圣旨未到,建虏兵至,末将……末将怕是抵挡不住啊!”
  孙承宗听了,心中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道这事呢!可漕粮乃是为京师准备,没有圣旨谁也不能动。可要想京师下圣旨……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摇了摇头,要能下圣旨的话,早就下了。不管是让百姓搬走,还是烧掉漕粮,朝堂上包括皇上在内,没一个人能下这个决心。甚至……甚至都没人会提到这些漕粮吧!
  就算自己一心为国,也……孙承宗想到这里,心中不由得又叹了口气。那些御史就如同疯狗一般,光会站在道德高度上,一有事就狂攻击,谁能惹得起?
  他也无能为力,唯有不答这个问题,绕开案几,打算连夜移驻关门,操心关宁军去了。
  可就在这时,忽然有亲兵来报,夜不收发现有大军往通州而来。


第21章 大明有救了
  大堂内的这些人一听,顿时都大吃一惊,几个文官更是吓得脸色惨白。
  “来啊,紧闭城门!”孙承宗倒是不慌乱,马上下令,而后一甩袖子,大步往外走,同时说道:“都随老夫上城头观阵!”
  一般大军很少会连夜行军,事出反常必有妖。孙承宗心中有点没底,但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保持着镇定。
  其他将领和文官看到阁老这么镇定,无形中受到影响,纷纷跟着他一起出门。
  当他们刚到城头时,城外喊圣旨到。惊讶之余,谨慎为好,孙承宗便让人用吊篮把人吊上来。
  没过多久,就见一名宦官骂骂咧咧地往箭楼而来,由守城参将引着来见孙承宗:“瞧你们吓的,外面开拔而来的乃是勤王军,怕什么!”
  人影闪动间,这名宦官就出现在箭楼里了。孙承宗一见,有点意外地道:“刘公公,是你?”
  “咱家不可能假冒的吧?”这刘太监略微讽刺地反问了一句,而后才道,“孙阁老,接旨吧!”
  孙承宗认得他,知道不可能假冒,当即带头接旨。
  “……务必照此执行,如有违抗,严惩不贷,钦此!”刘太监抑扬顿挫地念完之后,把圣旨合拢,看向孙承宗道,“孙阁老,接旨吧!”
  可是,孙承宗等人却一个个惊呆在那里,压根就没回应他的话。
  刘太监见了,嘴角微撇,带着一丝讽刺意味,心中略微有点得意:看吧,早就知道他们会被震惊了。
  他略等了片刻,还没见他们有反应,便又加大了嗓门,尖细地有点刺耳:“孙阁老,接……旨……吧!”
  直到这时,孙承宗才被唤回了神。只见他压根没按规矩来,竟然直接就站起来,快步上前,一把夺过圣旨,第一时间检验起圣旨的真伪来。
  他后面的那些文官武将跟着站起来,丝毫不顾官场规矩,纷纷围上了孙承宗,想要第一时间看看这圣旨的真假!
  验明无误,孙承宗还是不敢相信,他把圣旨随手给了身边的保定巡抚,而后盯着刘太监大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是谁给陛下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这……这简直是不把陛下的安危当回事,京师要是有失,这人必将成为千古罪人!”
  “孙阁老慎言!”刘太监其实很明白孙承宗为什么这么震惊,因为他刚知道这事时也是一样很震惊。
  不过此时,他却显出一丝云淡风轻的样子道:“这是陛下所定之策,非如此不能吸引建虏用人命去填京师的城墙。非如此不能早日驱逐建虏,还京畿之地的大明百姓一个安宁!个中细节详情,这里还有上谕给阁老!”
  说完之后,他从怀中掏出一本比较厚的折子,当即双手递了过去。
  孙承宗刚才听得又被震惊了一下,他千想万想,就是没想到,这事竟然是崇祯皇帝自己定下的策略。这真是太冒险了,朝中那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竟然不知道劝谏?
  在听到有详细上谕后,他便不再言语,气呼呼地立刻展开那份折子,仔细看了起来。
  这一次,边上那些文官武将不敢再围过来看了,他们验过圣旨的真伪后,心中震惊,纷纷注视着孙阁老。
  他们发现,孙承宗的脸色从一开始的恼怒,慢慢地变为惊讶,而后又是震惊,最后……最后似乎是在微微点头,竟然是赞成了?
  这一下,他们就更好奇了。不知道那折子里的细节到底写了什么,竟然让孙阁老改变了态度。
  孙承宗在看了两遍后,终于合上了折子,而后感慨道:“没想我大明多事之秋时,皇上竟然变得如此有魄力,老夫是服了。”
  说到这里,又见他呵呵一笑道:“建虏有难了,我大明有救了!”
  他差不多是四朝元老,同时又对建虏很熟悉。他明白,大明最大的敌人,其实压根就不是建虏,而是大明内部的同僚。
  如今皇上用建虏无法拒绝的诱惑,吸引他们去攻城,而后又下定了决心要让京师富户出钱出力,共同保家卫国。真做到了这点,就凭建虏想攻下京师,又怎么可能呢!
  再加上坚壁清野之策,还有漕粮的处置,事后的奖罚等等,呵呵,建虏必定讨不了好!不过这一系列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皇上有大魄力,能下定决心,压制朝中一切反对力量,以身为饵,才能一环接一环地实施起来。如果换了臣子提出此策的话,皇上稍微一动摇,便会功亏一篑。
  “阁老,陛下具体让我们怎么做?”保定巡抚再也按捺不住好奇之心问道。其他人也差不多,纷纷跟着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
  刘太监在边上看着,心中记着他们的神态和说话,打定了主意,等回到京师后,描述给皇上听,皇上肯定会高兴!
  孙承宗正想回答时,却听到城外传来的喧哗声越来越大,显然是大军已到城外了。
  他瞧了一眼刘太监,忽然大步往外走,同时说道:“走,去瞧瞧再说!”
  城外领头的黑云龙等总兵,孙承宗自然是认识的,再和圣旨一对照,他全没了之前的忧心忡忡,似乎全身充满了斗志。
  大约一个时辰后,到达通州的所有总兵都聚集到通州衙门大堂,只听孙承宗大声命令道:“各路总兵所属之所有骑兵,全部给老夫撒出去,越远越好,遇到建虏探马,则极力绞杀,务必尽量屏蔽通州这边。而后步卒及通州百姓全都抢运漕粮。凡运之漕粮,个人可得一半。如若建虏将至而漕粮未完,则放火烧之。如有漕粮落入建虏之手,尔等军法从事!”
  在一片震惊哗然声中,孙承宗的大嗓门继续说道:“勤王诸军,全都驻守通州,威胁京师之建虏,使其不敢全力攻打京师。应变之策,由保定巡抚解经传决断。”
  要是有可能,他其实是想自己坐镇指挥的。可皇上对祖大寿的态度很坚决,他怕祖大寿一时转不过弯来,到时候犯下大错就不好了。这事,必须他亲自去,说清厉害关系,才能挽救祖大寿!
  在底下这些人的震惊之色中,孙承宗公布了坚壁清野之策的细节,并派人往周边城池传达这个命令。
  这一夜,通州无眠。不管官民,全都被皇上的魄力所震惊,有暗骂疯子的,但更多的是折服,这么大魄力,大明开国以来,除了太祖太宗之外,还有何人能做到?
  而在通州舆论中心的大明皇帝,却正有着烦心事。


第22章 成就值的终极用途
  胡广有点愁:这天色已晚,可还差72点成就值,怎么办?
  勤勉工作给身边的人看?可原本那位崇祯皇帝就是个勤勉的主,自己就算再勤勉也比不过那位,不可能收获成就值啊!
  而且身边这些宦官宫女被今天的自己折服过了,再有什么优秀表现,他们估计也都麻木了,不一定能获得成就值!
  那温体仁贼精贼精的,他明天肯定会知道自己就是那个普度众生,可不能让系统把他踢出去了!
  胡广这么想着,便点开聊天群,上线看看情况。
  说来也巧,他刚一上线,就听到高应元开始说话了,听声音,似乎还有点担忧:“普度众生,园峤,你们在么?有事找!”
  胡广没敢先说话,等了一会,果然园峤的图标就开始抖动起来了:“何事?”
  在胡广的刻意之下,他立刻就听出了园峤就是温体仁,没错!
  高应元一听有人答复,很是高兴,连忙问道:“俺刚接到军令,要去京师一趟,你们有人在京师么,能不能护着点俺?”
  胡广一听奇怪了,你现在不是在建虏大军里面么,来京师肯定是过来攻打,这还怎么护着你?
  一如他的想法,园峤也有点奇怪地说道:“两军对阵,你不想死就逃了吧。只要能逃得了,等战事结束,老夫可以资助你做点小本买卖。”
  “不是,不是!”高应元一听,连忙否认道,“大军不动,是跟几个被大金俘虏的生员,都司去京师,俺接到的军令是假扮家丁,掩护一起的一名女真人。”
  “哦?”园峤一听,不由得有点好奇。
  胡广也差不多,听了后不由得反问道:“搞什么鬼?”
  为了怕温体仁太快确认他的身份,他甚至还变了点声音说话。这聊天群系统还不错,虽然是脑海中沟通,可说话完全根据自身身体进行反应。
  “咦,普度众生,你的声音怎么了?”高应元听得好奇,关心地问道。
  胡广一听,心中暗骂,我日的,你管我声音干嘛,一定要让温体仁来注意我么?
  幸好温体仁并不在意,他关心的是高应元话语中透露出的信息,就听他追问道:“那女真人是什么人,想来京师干什么?”
  “俺不是很清楚,你们等等,俺问问二哥,五哥看看。”高应元说完之后就没了动静,一直过了好一会,才重新说道,“我二哥认得,那人是大汗身边的亲卫,好像叫什么什么鳌拜,据说很能打!至于去干什么就不知道了。”
  胡广拜后世的清宫电视剧所赐,对于这个猛人自然是知道的,立刻追问道:“瓜尔佳鳌拜?”
  “记不得了,俺问问啊!”高应元说了句后,又没了声音。
  这时,反而是园峤有点好奇了,问胡广道:“这位小兄弟对建虏之事好似很熟悉,园峤佩服,佩服!”
  胡广一听,“咯噔”一声,刚才忘记变声音了。听温体仁这么客气,和下午时候表现不一样,该不会是开始怀疑自己了吧?
  算了,胡广沉默以对,晚上就不打算说话了。
  园峤见胡广没答话,便也沉默了。这时候,胡广最怕系统来个叮一声提示,说温体仁确认皇帝身份。
  幸好一直到高应元说话,也没有提示声响起:“是叫瓜尔佳鳌拜,普渡众生好厉害,连女真人那么难听的姓氏都能记得!”
  他说完之后,没得到回复,便好奇地叫了声:“普渡众生,还在么?”
  你妹,你管我在不在,能不能继续说你的啊!胡广心中暗骂。忽然,他想起什么,便去点高应元的头像。
  可是,胡广失望了,没有他想要的功能,他带点怨气问道:“系统,你这聊天群怎么连私聊这么普通的功能都没有?”
  “宿主开通了工作组之后,在工作组中有私聊功能,可用成就值开通!”系统那电子声音不冷不热地回答道。
  “……”胡广一听,沉默了片刻,忽然爆发了,“系统,你奶奶的,你没见过成就值还是杂的?这也要成就值那也要成就值,你有完没完啊?”
  “宿主稍安勿躁,本系统设定如此,不可更改!”
  胡广一听,一口气顿时憋住,这还有何话可说!不过他最终不甘心,忍不住吐槽道:“系统,你知不知道你其实很垃圾,还不如我前世的QQ群功能多呢!”
  “本系统重申,宿主消耗成就值不够,因此才无法开通更多功能。再说了,要是一开始就功能齐全,那就随便找头猪都能中兴大明了!”
  胡广一听,对于这点很赞同,点点头道:“系统,你说得对,只有系统是猪,才需要我这样的人来中兴大明!也罢,我就用点心思吧!”
  “宿主是怕抹杀!”系统立刻补刀。
  胡广一听,心中那个恨啊,打人不打脸,这可是常识,你个系统还想不想让我好好干了,“系统,这活没法干了,就算我辛辛苦苦完成任务,可要是最终结局设定还是抹杀,我何必呢!”
  “请宿主不要极端,本系统乃公元9999年一名皇汉设计,只要宿主实现中兴大明的目标,使大明成为日不落帝国,本系统便能转化成就值来增加宿主的寿命。即本系统收集的成就值越高,宿主增加的寿命越多,最高能增加五十年!”
  五十年?也就是当皇帝能再当个五十年?似乎蛮不错的样子!胡广想着,心中默默收回了对系统的吐槽,以后努力赚取成就值吧!
  在他和系统沟通的时候,温体仁见他没反应,便也没理会,自个在猜测道:“奴酋身边的亲卫假扮被俘都司的家丁,难不成是想混入京师当奸细?”
  温体仁说到这里,立刻吩咐高应元道:“这样,你不要声张,等到了京师之后,老夫会去看你们,等到那时,你向老夫举报,如此,老夫能保你一命,且还有赏赐!”
  “啊?”高应元一听,意外地惊讶道,“你是谁?俺怎么认出你来?”
  温体仁听了,声音略微有点威严道:“老夫便是正二品的大明礼部尚书温体仁,园峤是老夫的号,此乃众所周知之事!到时老夫会让人报上官名,你一听便知。”


第23章 暗潮涌动
  “啊……礼部尚书……你……你是礼部尚书?”高应元有点失态,惊讶地再次确认道。
  他不敢相信,一直和自己聊天的这人,竟然是大明的礼部尚书!如果不是这奇怪的聊天群,估计这辈子不要说什么礼部尚书了,就是礼部尚书的管家,自己也没资格见上一见。
  “呵呵,老夫一直不想表明身份,就是不想吓到你。”温体仁听了似乎很享受这反应,当即笑着道,“你我竟然能如此奇特的聊天,也算是一场缘分。你无需如此惊讶,就当老夫乃一普通长辈即可!”
  “真得么?这真是太好了!”高应元激动了。
  胡广已经完成和系统的沟通,一直在默默地听着。此时他心中无语,暗道你个高应元,我比温体仁牛逼多了,他只是我的一个打工仔好吧,用得着如此激动么?我之前早就表明身份了,你丫得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