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聊天群-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广听到如此赞誉,心中高兴,不枉自己费心一把了。不过表面上,他却犹如风轻云淡般,不经意地挥挥手道:“朕让人马上把银钱交接,按例,厂卫亦会参与,去吧!”
“遵旨!”皇上既然圣意已决,温体仁自然不会再劝。他心中决定,一定要大张声势地操办这事,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皇上,还有各宫娘娘的这份心意。
他马上回到内阁,召集内阁辅臣,并通知六部尚书等在京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庄重地进行银钱交接。如果不是皇上要求尽快的话,他甚至还想召集更多的官员。
这事传到胡广的耳朵里,他不由得笑着道:“这个温卿啊,一点小事都搞得这么大张旗鼓,真是!”
这一次的效率很高,温体仁亲自督促手下把前面的事都安排好,等第二天一早,便领文武百官奏请皇帝及各宫娘娘亲自为大明忠烈堂奠基。
就只是一夜的时间,大明忠烈堂经费的事情,便盖过了京师严打的消息,成为整个京师百姓的第一话题。
在次日早上的严寒中,京师大部分百姓难得一见地早早起床,纷纷拥出家门,只为一见皇帝和娘娘们为大明忠烈堂奠基的盛况。这个喜事,多少冲淡了京师百姓在这些天对亲人失去的哀思和痛苦,也淡忘了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意料之外的热闹,让朝廷不得不派出五城兵马司的人马维持天安门前广场的秩序。
在兵卒所隔离出来的空地上,大明首辅率文武百官就在忠烈堂选址前,面向皇宫而站。他们一个个神情肃穆,静待皇帝驾临。
第188章 补丁
在围观京师百姓们的低声议论声中,忽然开着的天安门中拥出不少大汉将军,快速在忠烈堂选址附近列队。
京师的百姓都是有见识的,一看之下就知道皇帝要出来了。于是,纷纷停下议论看向天安门。文武百官更是在首辅温体仁的带领下,庄严肃穆地做出恭迎姿态。
“皇上驾到!”的唱声随之而来,所有人顿时集中了精神,瞧着辇舆的出现。
可是,他们没想到的是,皇帝竟然没有坐辇舆,而是穿着庄重的礼服缓步而出。在皇帝的身后,则是各宫娘娘,也是步行。
这一下,不少人就吃惊了。他们没想到如此寒冷的天气,皇帝和各宫娘娘竟然是步行而出,这是何等的庄重!
这大明忠烈堂看来在皇帝的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看来之前传得沸沸扬扬的忠烈堂费用来源,十之八九是真的了!有如此体恤臣民的皇上,真是大明之福!那些为大明而死的忠烈,应该也能瞑目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首辅温体仁领头,带着文武百官,并广场上所有的兵卒、百姓,全都跪下去,山呼万岁。
这声音之响,顿时盖过了呼啸的北风。此时此刻,胡广成了天地中心。
“叮,成就值+1,来自文官甲!”
“叮,成就值+1,来自武将乙!”
“叮,成就值+1,来自百姓丙!”
“……”
系统的提示声连续不断,让胡广都有点担心系统会不会处理不过来而导致死机?
他来到文武百官面前站定,扫视眼前跪着得黑压压人群,心中不由得暗叹,自己只是走出来而已,就收获了那么多成就值,是自己长得帅,还是自己的良苦用心都被他们体会到了?
胡广不敢在此时发散思维去胡思乱想,收敛了心神后,伸手示意道:“都平身吧!”
跪着的人群听到这声,在首辅的带领下,再次谢恩而后起身。
就在这时,有些眼尖的人抬头偷眼瞧皇上的时候,忽然发现寒风吹过,皇帝的衣角偶尔被掀起,露出穿在里面的衣裳,好像有一个补丁,补丁,补丁……
这一下,那些眼尖的人顿时就失态了,愣在了那里。不过幸好这些人不是重要人物,并没有在御前。在边上人的提醒下,很快就回过神来。
皇帝竟然穷得打补丁了?这些人得到这个想法,那是一万个不相信。他们当即不管其他,专心盯着皇帝的那处衣角,就等着下次寒风再把那衣角掀起来。
寒风是一阵接一阵,虽然不是每次的寒风都能吹起皇帝的衣角,可偶尔还是会有那么一两次能吹起皇帝的衣角。
那些人经过确认,顿时三观崩溃了:富有天下的大明皇帝,竟然真得穷到打补丁了!
他们马上联想起这大明忠烈堂的费用,顿时得到一个结论,没想到皇帝竟然委屈自己如此,也要为大明忠烈堂凑足费用,这……这……
“叮,成就值+1,来自文官甲!”
“叮,成就值+1,来自武将乙!”
“叮,成就值+1,来自百姓丙!”
“……”
胡广没想到,这系统提示声才缓缓停下来,还没完全停止,怎么紧接着就又来了一波,系统真出BUG了?
此时,群臣和百姓都注视着他,等他说话。胡广也不好发愣,脸色庄重,缓缓扫视眼前的文武百官并后面的百姓,提高了声音庄严地大声道:“大明忠烈为大明,大明亦不负忠烈!”
言简意赅,没有长篇大论,却让所有听到的人精神为之一振。
在传话锦衣卫士的齐声传话声中,声震广场,就算站得再远的人,也听到了这一句从此以后脍炙人口的话。
“大明忠烈为大明,大明亦不负忠烈!”
广场很安静,非常地安静,所有人都看着他们的皇帝,全都庄严肃穆,一动不动。似乎此时的寒风已经不再那么刺骨,心中暖暖地,身体充满了力量。
鸿胪寺卿亲自主持奠基仪式,胡广先上前填了土,而后各宫娘娘根据地位高低,依次上前完成仪式。
在又是连绵不断的系统提示声中,胡广领着老婆们回宫了。一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天安门后,广场上才开始有了人声。
对于首辅领着文武百官进行接下来的仪式,有不少人已经显得不那么在意了,他们都在讨论刚才所见的一切。
“啧啧,这是俺第一次见到皇帝,还有各宫娘娘们,回去一定要给俺隔壁老王说说,竟然和俺婆娘一样懒,一点冷风就不想来。这样的机会,这辈子都别想再遇到了!”
“就是,咱普通老百姓这辈子能见几次皇帝,更不用说各宫娘娘们了!”
“……”
除了这种关注力特别的之外,自然还有另外的讨论声。就比如这几个人附近,有几个身子比较壮实的汉子,就说着另外的话。
“吾皇真是位好皇帝,我敢打包票。你们想想,有哪个皇帝会当众如此说的?大明忠烈为大明,大明亦不会亏忠烈!这是金口玉言,板上钉钉!就这么一句话而已,我不知为何,却听得热血沸腾,感觉……感觉就是为大明而死也是值得的了!”
“你还别说,我也有这感觉。与其平庸躺在床上老死、病死、窝囊死,还不如轰轰烈烈为大明而死,这样的话,就能进这大明忠烈堂,与国同存了!”
“……”
当然,也有一些细心地人,讨论得又是另外一事了。
“你们发现没有,好像皇上穿在里面的衣服打了补丁?”
“咦,你也发现了?我还以为就我发现了呢!没想到皇上为了忠烈堂,竟然省吃俭用到如此地步,真是想不到啊!”
“还别说,你们发现没有,各宫娘娘和她们身边的宫女,除了外面的礼服之外,似乎素面朝天,未涂胭脂哦!”
“……”
这些人讨论着,一个个都很感慨。而这些心细一些的人,则讨论的更多了点。他们讨论之后的一番结论就是:当今天子是难得一见的好皇帝!如果以后不出现意外,比如像天启帝爱上木匠活一般,皇上不要去搞传闻中的泥瓦匠的活,一直这么好的话,那就完美了,大明必将出现盛世!
第189章 大嘴巴
再说胡广回到宫内后,马上进入聊天群去看情况。
只见聊天群的左下角显示,成就值4532。这观礼的百姓还是太少了点,要是来个上万人的话,成就值就很可能破万了?
胡广心中想着,不由得有点遗憾。不过以后有得是机会,京师那么多百姓,迟早会贡献百万成就值的。
他想到这里时,忽然发觉有点不对。刚才在宫外的时候,可是连续两次引起大规模的贡献成就值。瞧瞧外面的人数,文武百官加宫内侍卫以及普通百姓的话,是远远不止三千的啊!就算这里面只有一半人佩服自己,那按理来说应该也不至于就只获得4000多点成就值而已吧?
胡广立刻估算了下,越发肯定自己没料错,回想之前建虏攻城时,自己曾领文武百官去城头观阵,似乎成就值也没有想象那么多。
这么想着,他便在脑海中问道:“系统,成就值是不是有范围限制?”
“宿主理解正确,所贡献成就值的人必须要在宿主能听到感受到的范围内!”系统的声音不冷不热,不过能即时回应。
胡广无语了一会,自己果然猜对了。那么说,以后人数太多的集会演讲之类,怕是要浪费成就值了。
算了,先不管这些了,如今好歹有4000多成就值。初等组中踢出了胡正言,就只有五人,不过名额上限是6人,趁着这个机会就多开通下上限吧。
这么想着,胡广立刻花费3000成就值,一口气开了三个名额上限,使得初等组的名额上限达到了9人,有4个差额。
他正想顺理成章地开始加人时,曹化淳来了,呈上了从韩生才那里得到的材料。
一份是韩生才揭发晋商通虏的材料,很详细。如此,有了刘兴祚和韩生才这一外和一内的证据,基本上可以定罪而没有任何异议,就等着马世龙前来京师了。
另外一份则是韩生才有关票号运作的材料,让胡广比较吃惊得是,在这个年代,如果有人把银子存入票号的话,是要收保管费,而不是给利息的。当然了,如果有人在苏州存入银两,他就可以到京师来提取除去保管费和手续费之外的银两,对没有纸币那个年代来说,也是很方便的一种方法了。
他正看着这份资料,就又听到内侍禀告说,罢官去职回老家的薛国观在午门候旨觐见。
胡广一听,想起这是首辅温体仁推荐的那位辅臣,好像怼了很多东林党人,最后被东林党攻击他是魏逆才回家的。
胡广心中正有个计划,是比较适合这人的,如此想着,便下旨觐见。
薛国观,刚五十出头,相貌堂堂,上得殿来后见礼完毕,便主动奏道:“草民听闻陛下重用厂卫,监察百官,下旨京师无论皇亲勋贵,凡有功名者,皆要交钱粮或出力护卫京师,草民就忍不住大声惊叹,被陛下所折服!”
“……”胡广听得无语,刚见面就一个马屁拍过来了,还正挠到了自己的痒处,可以啊!
不过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是语气和缓地问道:“哦,这点事儿有那么好么?”
薛国观一听,似乎一点都没意识到自己刚拍了一个大大的马屁,一本正经地回道:“草民以为,此两策,乃大善也!”
“我大明朝开国以来,也皆有天灾,可唯独近些年来,天灾之危害,远甚于从前。概其原因,皆是地方和朝堂上党争不断,贪腐不绝。而陛下重用厂卫,则等同在那些贪官头上放了一把刀,让他们担心这把刀什么时候会砍到他们的脑袋上,从而收敛他们的不法之事。”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后,提高了点声音强调道:“草民一直以为,厂卫盛行之时,那些官吏就会收手收脚,绝不至于肆无忌惮地贪腐……”
胡广有点惊讶,在文官之中,是难得有这样的观点。就算是温体仁,也没有这么说过。这薛国观,还真是与众不同!
然而,这种太独特的人,是要倒霉的,也因此,薛国观因为埋怨厂卫监督不力,就成了他丧命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时,薛国观还在侃侃而谈:“如今的大明天下,穷得穷死,富得富死,贫富差距之大,草民以为,乃是我大明开国以来最为严重了,此等现象决不可久。因此,草民当时听闻陛下向有功名之人下旨出钱出力时,确实大为惊讶,并为之赞叹。”
“概因我大明有钱之人,皆是有功名之人,凡所谓豪商,其实背后皆是官吏皇亲为盾。朝廷无钱,他们有钱,陛下向他们要钱要粮,正中要害也!”
“……”
听着薛国观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别人从未说过的观点,胡广确实很诧异,他没想到温体仁推荐上来的这人,思想竟然这么先进,或者说与众不同吧!这很对自己的脾气和想法!
因此,等薛国观说完之后,胡广便微微一笑道:“不要尽讲好的,说说吧,朕这段时间来的事,有哪些是你觉得可以改进的?”
说完之后,他见薛国观似乎微微一愣,便宽慰道:“什么都可以说,朕赦你无罪,不会计较的!”
听到这里,薛国观看着皇帝,发现皇帝眼神中的真诚,便一躬身,再次奏道:“陛下,臣确实有点想法,供陛下思虑。”
“嗯,说吧,朕听着!”胡广点点头,有点好奇他这个大嘴巴会说什么?
只见薛国观站直了身子,就那么看着皇帝,沉声说道:“陛下废除都察院御史言官风闻奏事之权,诚然是为御史言官多沦为党争之卒,败坏朝廷风纪。可草民以为,如有厂卫监督,皇上圣明,不用废除风闻奏事之权,亦能令他们不敢乱来。一如原左都御史曹于汴,皆显露原形,令其不得行。”
“可若废除了风闻奏事之权,御史言官再想行监察之权,则难亦!文武百官从此之后,怕是再也不会惧怕都察院,做事将更为肆无忌惮也!”
第190章 你行你上
听到这里,胡广不由得眉头微皱了下,不过马上松开,随后就问道:“为何?”
否定了皇帝的做法,却没引来皇帝的不满,只是就事论事而已,这让薛国观心中一喜,语气多了一份恭敬回答道:“如若没有了风闻奏事之权,御史言官手中几无可用之人,要想获取贪官污吏的罪证,可谓难以登天,是故,草民以为风闻奏事之权不可废也!”
“呵呵!”胡广听了不由得一笑,随后看着薛国观,微笑着说道,“风闻奏事之权不可有,这点是定了的。至于御史言官没有可用之人,那朕给人不就可以了?”
“……”这一次,轮到薛国观哑了,他惊讶地看着皇帝,似乎从没想到,还有这手段。
其实也是,古代之人,一直以来受历朝历代的惯性所影响,几乎有个思维定势,认为古之御史台,今之都察院,就应该是这样的,那想过扩大规模,增添足够多的人手。
胡广看他愣住了,便给他解释道:“今之党争,你也提过,其危害大矣!这风闻奏事之权决不可有。朕之原则,宁可放过一个贪官污吏,却绝不可以冤枉一个好人。你明白朕的意思么?”
薛国观愣了好一会,忽然回过神来,当即一躬身回道:“圣明莫过于陛下,草民心服口服!”
“叮,成就值+1,来自薛国观!”
不错,经过系统验证,这薛国观没有口是心非。胡广心中得到这个结论,便微笑着道:“不过你刚才之言论深得朕心,看来温卿所荐,果然不错!”
这也就是说,薛国观的面试通过了。只见胡广脸上的微笑一收,正色下旨道:“朕对卿甚是满意,应温卿所荐,封薛国观为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吏部尚书是虚职,挂个衔而已。薛国观的主要工作,就是入内阁当辅臣。
“叮,成就值+5,来自辅臣薛国观!”
随着系统的提示声响起,薛国观郑重其事地跪地领旨谢恩。
胡广看着他,脸色稍微严肃地盯着他说道:“卿知我大明官场贪官污吏甚多,有关监察这块,你要多侧重些。朕在合适时机,便会下旨都察院架构革新。”
“陛下重恩,臣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薛国观再次郑重承诺。
等新任阁臣退下,胡广刚想继续研看韩生才那份有关票号的资料时,却见有一内侍神色惊喜地入内禀告说,大名府知府卢象升领勤王军已到京师城外。
胡广一听大喜,当即把票号资料丢一边。他有一种冲动,想自己迎出城去,第一时间看看这位更像是武将的进士,这位明末的传奇人物,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这次京畿之地的战事,如果没有卢象升的拼死杀敌,昌黎之战会打成如何还不好说。另有一点,建虏的损失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系统有关第一个任务的评分能不能得良好都不一定。
可以说,正是卢象升的拼死作战,让大明所有人看到,不是大明没有勇士,不是大明没有能打的人。就算是进士出身的读书人,悍勇起来,也能杀得建虏落花流水。
昌黎之战的意义非凡,打破了建虏野战无敌的神话。特别这一仗,还不是正儿八经的将军先打出的威风。
然而,胡广想到自己的身份,终归是没有亲自出迎,不过他马上下了一道旨意下去。
在天安门广场上,首辅温体仁领着文武百官把所有的仪式收尾,剩下的,便是让人挖地基,正式开工了。他正想领着文武百官退去时,却见有内侍从皇城出来,大声宣读圣旨,说昌黎大捷之功臣,大名府知府卢象升所领勤王军已到京师城外,皇帝令首辅率文武百官出迎卢知府觐见,以示天恩浩荡,以为功臣之嘉奖。
这份旨意一出来,天安门广场上顿时就轰动了。那些围观的百姓有了再次围观的冲动,纷纷往城外跑去,想亲眼目睹这位传奇的进士老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他是如何做到杀虏如探囊取物的?这些百姓甚至心急之下,有的人还跑错了城门。
文武百官中,有些在寒风中站了一个早上的人,眼看着可以回屋子去暖和暖和了,却又接到这么一份旨意,顿时有点小意见,私下里嘀嘀咕咕的。
不过他们身边的同僚很快就会低声提醒,告诫相好的同僚,如今文官之中出了这么厉害的一位能文能武的人,还在野外和建虏厮杀并杀了上千建虏,这样的人物,至少在当下,千万不要得罪,人家的锦绣前程,就算是傻子也能知道的。
甚至更有一些同僚,在听到嘀咕后,便不客气地说道:“别嫉妒,要你行你上,本官一样去迎你!”
至于温体仁,他对于皇上的旨意,自然是不会有意见的。当即便领着文武百官,文官坐轿子,武将骑马,前往迎接大名府知府卢象升。
人群从天安门广场往城外拥去,在这个过程中,消息自然随之扩散。之前一些没想着出去观礼的百姓,听到杀虏英雄卢象升这位进士老爷到了,顿时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在这次的兵事中,亲人被杀,财产被毁,那是对建虏恨之入骨的。也因此,对卢象升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说得了。
这些人,在加入到人流之中后,大声说着卢象升的事情,声势之大,就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这场面,估计京师几十年都难遇一次。
地方勤王军不得入京师,这一点是铁律,卢象升自然知道。因此,他到达京师后,一边往上通报,一边下令在城外扎营。
虽然他想过,自己立下了这个功劳,皇帝或者会重视自己。可他依旧想不到,皇帝竟然派了百官之首,大明首辅亲率文武百官前来迎接自己这个大名府知府。
还有那么多的百姓,热情洋溢地前来欢迎他。这一切,顿时把他的情绪点燃了。
第191章 特种部队
如果卢象升当官只为发财的话,他作为一名进士出身的文官,就不会去练就一身杀敌本领,不会去疆场上冒死与敌厮杀。
他卢象升所追求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如今,他死战建虏的事,被他人,特别是被皇帝所认可,感觉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他的心情要不激动就是假得了!
平时修身养性所养成的平心静气,在这个时刻全都不见。一路前往皇宫觐见的路上,卢象升骑马抱拳,不时面对热情的百姓还礼。就算到了皇宫时,他的心情都没有平静下来。
在内侍的引导下,卢象升进入文华殿,第一次见到崇祯皇帝,不敢多打量,当即大礼参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卢象升刚进殿时,胡广就观察着这位明末的传奇人物。还真别说,虽然穿着知府的官袍,可他个子高大,手臂白皙修长,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就犹如一尊托塔天王擎天而立。就算他此时跪倒在地行礼,也是很有气势。
真是一员虎将也!胡广冒出这么一个念头,而后立刻无语,这是一名知府好不好!
他马上站了起来,绕过御案,快步下去,来到卢象升面前,微笑着伸手扶道:“卢卿,快快请起!”
卢象升没想到皇帝这么客气,心中很是感激,不敢让皇帝用力,便顺势起来,不过马上发现皇帝要仰视自己,不由得又有点尴尬。
胡广往后退了两步,笑着上下打量卢象升道:“不错,不错,很好,很好!”
卢象升听出皇帝是很喜欢自己,不由得躬身一礼道:“陛下过誉了!”
胡广关心地问道:“卿的伤势如何了?”
“回陛下,臣就一点小伤而已,已经差不多痊愈了!”卢象升恭敬地回答道。
听到这话,胡广就放心了,心痒之下,他便好奇地问道:“卢卿,听说你有万夫不当之勇,可否展示下给朕看看?”
“……”卢象升一听,不由得无语,没想皇帝竟然提出这么一个要求。
他稍微一犹豫,便只好回答道:“臣只是有把力气而已。”
胡广才不信,他眼珠子一转,便回转御座,而后吩咐边上侍立的方正化道:“去,你和卢卿过几招,让朕看看眼界!”
他之前基于方正化那“东方不败”的名头,已经看过方正化和一些侍卫的练手,确实不错!如今卢象升也有威名,看他们两个谁厉害!
方正化和卢象升看到皇帝兴趣正浓,都有点无奈,不得不从。
就在文华殿内,两人远离御前,在皇帝的注视下,两人开始比试。
方正化明显从身高体重等方面不如卢象升,不过他胜在敏捷,左右游走,不时试探卢象升。
而卢象升则不动如山,偶尔一出手,就是势大力沉的一招,让方正化不得不闪避,不敢接招。
胡广这个外行人,看了一会后,也看出门道了。卢象升高大健壮,却毫无笨拙之感。而方正化速度很快,角度刁钻,一出手很快,每次留有余地,不中即走。
又过了一会后,两人依旧没有分出胜负,胡广却没了再看下去的兴趣。他能看出来,这两人不是一个路子,短时难分高下。硬要下令两人不得闪避,直接开干的话,很可能卢象升胜出。
因此,胡广便开口说道:“卢卿伤势刚愈,就这样吧,朕也看得差不多了!”
卢象升和方正化一听,就都收手,向胡广躬身一礼。
“赐坐!”胡广笑着挥挥手,让卢象升坐了,而后又问道:“不知卢卿对带兵有何心得?”
卢象升脸不红心不跳,平稳地回答道:“臣以为,如能令军卒如臂使唤,进退自如,军令之下,无有违逆,则其军已成。对敌之时,亦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说起这些,他很有心得,侃侃而谈,都不用胡广发问,就方方面面地给皇帝谈了起来。
“……将为兵胆,将雄则兵勇,将视卒如手足,则卒用命报之……”
“……军之对阵,首重弓弩,如今已有火器,当远程克敌,如此才能避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
胡广听着卢象升说话,心中得出几点结论。
卢象升认为,将帅要与兵卒同甘共苦,越是条件艰苦就越要这样,如此才能得兵卒拥护,才能如臂使唤。似乎历史上的他,也是这么带兵的,也因此,他手下的兵都服他,为他连命都可以不要。
卢象升另外一个观点也和后世相符,就是重视远程武器的运用,他至少举了好多个例子,来证明他观点的正确。
在原本的历史上,卢象升在带兵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他任总督围剿流贼的时候,就大量打造弓弩,用远程武器杀得流贼闻风而逃。
大概卢象升之前只是知府,一身战场的本事没有用武之地,如今在皇帝面前,恨不得把所学的兵法全部掏出来,一直说了快一个时辰,才说得差不多了。
胡广听得心中已有决定,一边赐茶,一边问卢象升道:“卢卿,如若你为登莱巡抚,你该如何做?”
卢象升一听,心中一喜。登莱巡抚是封疆大吏,远比知府要高。这且不说,更为关键的是,登莱巡抚管着东江镇,直面建虏东侧,和山海关这边相呼应。这个位置,是他最中意的了!
他明白,如果自己的回答能让皇帝满意的话,十之八九这个登莱巡抚,就是自己下一个官位了。
想到这里,他一口就把茶吞了,而后挺直上身,立刻回奏道:“若臣为登莱巡抚,则整顿东江镇,使之形成战力,从东面出击,骚扰重创建虏,令建虏不敢全力侵袭他地。”
顿了顿,卢象升马上接着细说道:“针对东江情况,臣以为,可选取精锐,无需太多,组建奇兵,专职千里奔袭,用于破坏,斩首等奇兵战术。使建虏疲于奔命……”
“……”胡广听得无语,这不是渗入敌后的特种部队么!
他不知道,卢象升在原本的历史上,就上过一道《选用奇兵疏》的奏章,要求建立一支一千五百人的特殊部队,专门用来劫营和奇袭。
第192章 唐玄宗第二么
就这么聊着,君臣两人聊了很长时间。胡广对卢象升很满意,确认这是位真正文武全才的奇才。不管是带兵治军,还是对阵奇袭,都有自己的一套。
而卢象升对这位年轻的皇帝,也相当佩服,谈话期间几次贡献的成就值就是证明。他特别是对皇帝所说十六字真言,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简直是道出了东江军力今后行动的真谛: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卢象升心中都有种迫不及待地感觉,真想马上赶赴东江,整合出一支精锐,在辽东大地上实施皇帝所说的这种打法。
两人谈到最后,胡广满意地说道:“朕决定由卿巡抚登莱,整合东江军力。只是目前朝廷财力有限,朕会尽量给你资源。不过得有心理准备过一段艰苦的日子,卿以为可以么?”
卢象升一听,立刻站了起来,躬身领命道:“陛下旨意,臣自当遵从。登莱之事,臣必令建虏寝食不安!”
胡广听得连连点头,随后吩咐道:“你且先在城内住下,好生将养身体,务必不留隐患。等勤王军齐聚京师,论功行赏之日,朕便会下旨给你。”
“遵旨!”卢象升回应一声,而后说道,“臣身体无碍,还是回城外和将士们一起为好!”
这是以身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