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聊天群-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实功听了,点点头道:“是老朽,不知这位公子是?”
“我姓朱!”崇祯皇帝回答道,“慕名而来,想就外科方面和陈医师探讨下,为我大明在外科方面的医术提高,做一些努力!”
“这口气好大!”女方那边的人听到两边似乎都不把他们当回事,不由得有点恼怒,当即冷嘲热讽起来,“该不会真想着开膛破肚还能活人吧?”
又有的女方人,则向陈实功喊了起来:“你以为你是华佗啊,如今害死了我们玲儿,你说怎么办吧?”
“走走走,去县衙,让县尊秉公论断!”
“……”
陈实功听了,终归是理亏,露出歉意,先对崇祯皇帝说道:“实在对不起小友,庄子里有事,现在有点不适合……”
崇祯皇帝却有点不以为意,这个事情,女方就没有责任了,那么小就嫁出来,难道不知道生孩子就是过鬼门关么?
他当即翻身下马,对陈实功道:“这事就这样,你们双方和解便是,让小辈去解决吧。陈医师,请!”
话里话外,隐隐地让人感觉到,好像他才是这里的主人一般。
崇祯皇帝的举动,让男女方都有点意外。其中女方那边的脸色都有点不好看,正要说什么时,一名锦衣卫校尉得到指示,上前亮出腰牌道:“锦衣卫办事!”
如果是县衙来人,或许就算是县尊亲自来了,说了这话,男女双方都不见得会卖帐。可这锦衣卫腰牌一亮出来,那就没道理可以讲了,更不用说,刚才崇祯皇帝所说,也是为他们好。
无奈之下,女方的人不由得面面相觑,谁都不敢违背锦衣卫的指示。
男方倒是高兴了,这事能好好地解决,那自然是最符合他们的意思了。
陈实功连忙重新双手抱拳见礼道:“草民陈实功,见过大人!”
不知道官职,但想着肯定是锦衣卫中的高官,这么说也不会有错。
崇祯皇帝当即微微一笑道:“不用客气,我们好好聊聊,希望陈医师多多指点。”
不要说明面上的锦衣卫身份了,光是他解决眼下这事,陈实功都是真心诚意地感激,自然是准备言无不尽了。
到了庄子里后,崇祯皇帝问,陈实功回答,让崇祯皇帝一下了解了好多。
原来,中医外科,在大明一直有发展。如果汪机《外科理例》、薛己《外科枢要》等,都为陈实功提供了经验,增长了见识,让他在外科上能走得更远。
他针对当前外科不少依赖家传一技之长,摒弃内治,而“常治法多针刀、砒、硵、线坠等法,使患者受之苦楚,因循都不医治”的流弊,给予大胆纠偏,提出“内外并重”“泄毒外出为第一要”的新思想,结合他自己丰富的外科临证经验,著成《外科正宗》一书。
说着,还让人拿出了他自己写成的《外科正宗》一书给崇祯皇帝看,顺便解释一二。崇祯皇帝不知道,如果按历史原本发展的话,陈实功会成为中医外科史上第一大学派“正宗派”的创始人。
随便翻了一下,崇祯皇帝发现,陈实功对截肢、鼻息肉摘除、气管缝合、咽喉部异物剔除术,以及用枯痔散、枯痔钉、挂线法治疗痔漏等,都有研究。甚至对对乳癌的描述和预后判断,看着都是全面具体,切合实际。
这个发现,让崇祯皇帝有点欣喜。他正在看着,就见陈实功又拿出了两本书,对崇祯皇帝说道:“大人请看,这两本西夷的书,草民感觉都是真的。今次的剖腹取子,也有参考这两本书上的人体之说。说起来,我们大明对于人体构造具体的认识,终归是不如西夷的。”
崇祯皇帝听了,接过来一看,果然是西夷的书,一本书名是《泰西人身说概》,另外一本是《人身图说》。他一边听陈实功讲述,一边翻看这两本书。
《泰西人身说概》分二卷,上卷论骨、筋、皮、肉、脉络、血液等解剖学方面知识;而下卷则论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行动、语言等方面的知识。至于《人身图说》一书,则着重论脉、心、胃、大小肠、胆、脾、男女外阴、子宫等解剖生理。这两本书,互为补充,算是解剖学上的两本入门书籍。
据陈实功介绍,这两本书都是西夷传教士邓玉函传入,和大明官员李之藻合译而成草稿,最后由另外一名大明官员毕拱辰整理出版。
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心中暗暗记下了这两个人的名字。
陈实功这边却还在感慨着:“西夷的习俗和我大明不同,如果我们大明有这个条件的话,草民相信,以我大明医师的才识,真要做起来,在这方面并不会比西夷差!”
虽然他说得不是很明白,可崇祯皇帝却能明白,他说得是,大明这边,解剖人体,是不被大明,或者说自古以来的中国人所接受。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解剖学方面,中国可以说并没有多少进展。最多就像陈实功他们这样,对于人体外部动刀。至于人体内部结构,就了解的少,一般而言,都比较粗略,没法做到如西夷这书上那么具体,有各种人体器官上的详细描述。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心中一动。他能听出来,至少对于陈实功而言,他是倾向于做人体解剖实验的。只是碍于中国传统的习俗,不敢而已。这次剖腹取子的手术,他如果没有看到西夷传过来的这两本书,说不定还不敢做。
这么想着,他便问道:“如陈医师所言,我大明要是放开人体解剖,朝廷明令在合适的原则上可以做这事,你觉得如何?”
就目前而言,崇祯皇帝在陈实功的眼里,是锦衣卫的身份。而锦衣卫是皇帝亲军,一定程度上就能代表皇帝的意思。因此,他也听之下不由得大喜,连忙说道:“大人,草民敢保证,大明必定会有无数人为之受益!”
就他如今的这个外科医术,已经让江南这边很多人免除许多疾病的困扰。作为中医外科最有权威的人士之一,他的观点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让一些知道听说过他的人多些信服。
而他之所以毫无顾忌地说这些,除了刚发生了的事情影响之外,还有他自觉时日无多,也就舍得一身剐,把以前不敢说得话都能当面说出来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陈实功就是在这一年逝世的,享年八十二岁。不过如今崇祯皇帝忽然到访,把他的一件最大的糟心事解决了,活得更长点估计都不会有问题。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为之欣喜,当即拍板说道:“好,既然如此,你带头联系其他名医,向朝廷上书,要求朝廷允许合适条件下可以合法解剖,以作医学研究之用!如何?”
这个事情,如果有全国名医联合提出来,那比他自己直接下旨要求这么做,威信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效果也会好很多。
陈实功一听,面露欣喜之色,连忙点头道:“草民自当遵命,不过……不过草民年纪大了,去联系各地名医的话,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是否有生之年能完成这事。”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让锦衣卫帮你便是。”崇祯皇帝听了,想也不想地说道,“只要你报出名号,自有锦衣卫拿着你的信上门,让他们联名。”
他都想好了,就以陈实功为一个点,推荐其他名医。有陈实功的书信,加上锦衣卫亲自上门,又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那些名医也比普通人要能接受人体解剖,相信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后再从其他名医那再推荐更多的名医,让锦衣卫专门派人做这事,一年时间肯定没有问题。
陈实功自然也想到了差不多的意思,知道有锦衣卫帮助,那这事基本上就不会有问题,当即大喜,连忙站起来,郑重地拱手一礼道:“大人如此心怀百姓,实乃百姓之福也!”
收到聊天群的提示声,崇祯皇帝摆摆手道:“这本来就是朝廷应该做的。”
说完之后,他想起另外那个事情,感觉一事不烦二主是最好的,便又对陈实功说道:“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也需要你联合其他名医一起上书朝廷,共同推进革新。”
陈实功听了稍微一愣,不过马上回过神来,心中想着这事估计和人体解剖的事差不多吧,这都是大好事来的。这么想着,他就态度恭敬地回答道:“不知是何事?只要草民力所能及的,必定尽力!”
就在这时,大堂外,锦衣卫守着的门口外面,陈实功的家人,带着欣喜,在那张望,刚好被崇祯皇帝看到。这里是人家的地方,崇祯皇帝反正也不急,便对外面说道:“可有何事?”
外面的锦衣卫校尉见到皇帝问话,便侧身让开,让那家人进了大堂。
这人先向崇祯皇帝一礼,而后满脸欣喜地禀告说,在锦衣卫的协调之下,女方那边已经同意和解,不闹了。
这个事情,对于陈家来说,自然是大好事来的。陈实功听了,自然又是向崇祯皇帝道谢。
等那陈实功的家人下去之后,崇祯皇帝便微笑着说道:“我要说得另外一件事情,就和这个有关。陈医师可知,我们人类的身体发育成熟,达到可以结婚生子的年龄,一般会是多少岁?”
一听这话,陈医师略微沉默了下,便稍微有点犹豫地说道:“可是女子来月事,男子能梦遗即可?”
“理论上来说,女子来月事,男子能梦遗,这确实可以生小孩了。但是,这并不是最佳的生育年龄!”崇祯皇帝一听,当即严肃地回答道,“一般来说,十八岁以前,男人和女人都还在长身体,自己的身体发育都还没有成熟,如果让他们提早结婚生子,不说这时候小孩生出来是不是最聪明,光是女人还没有成熟的身体,就很难保证女人能安然度过生育这一关。因此,我大明目前约定俗成的结婚生子年龄,是太早了的。”
就如今的大明而言,成年的冠礼,是男子在十二到十五岁之间举行,这是皇室这边,民间那边,则要晚一些,十五岁以后看条件举行。而这个时候普遍的结婚年龄,则是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当然了,实际上结婚,偏上偏下都是有的,陈实功家的这个,就偏早了一些,才有了这个悲剧。
第1283章 又一个心愿
听到崇祯皇帝说得这话,陈实功顿时有点震惊,一时之间,忘记了面前这位年轻人的身份,立刻追问道:“此言当真?”
崇祯皇帝听了,也不以为意,随手一招,边上的方正化立刻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书,呈送给他。
崇祯皇帝接过来之后,转手递给陈实功一张道:“这里是京师最近几年生育的统计情况。情况如何,一目了然。”
陈实功一听,立刻接了过来,双手微微有点发抖,仔细地看了起来。
果然,生小孩最终出事的比例,以年龄小的妇女为最。
在这份文书中,也有注明每个案列的家财大致情况。因为穷人和富人生小孩,有条件没条件,也还是有差别的。如果剔除掉这些的话,年龄越小生小孩果然是越容易出事。
崇祯皇帝看到他看得差不多,就又递过去几张道:“这是晋地,还有应天府以及福州的统计,大明各地都有。”
陈实功接了过去,一份份地看过去,统计情况果然都是大同小异,一如和京师那份一样。
看完一遍之后,他又再次看了一遍,忽然发现,这大明各地的情况都有统计,这位年轻公子随手就能拿到这些,搞不好,这年轻人的身份,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尊贵!
这么一想,陈实功就越发地尊敬了,整理好几份文件,双手恭敬递回,同时小心地问道:“不知道大人需要草民做些什么?”
崇祯皇帝没有去接,而是摆摆手说道:“这些文书就留给你好了。要你做的事情就是,就是从医师的角度出发,同样一起向朝廷上书,要求延后大明百姓结婚的年龄。当然,这也是要联名的,会更有说服力。这些文书,也夹在你的书信中给其他名医。”
“那大人的意思,该定为多大结婚为好?”陈实功有点摸不准,便再次请示道。
不管是解剖学提高大明医学水平,还是这延后结婚让难产悲剧少一些,都是功在千秋的事情。就算有人不理解,作为写出《外科正宗》的陈实功来说,都是愿意去做的事情。
崇祯皇帝听到他这问话,想了一下后便说道:“男女结婚,就按男方二十二周岁,女方二十周岁为佳。但具体我们大明的风俗情况,你可以酌情调整。”
这个结婚年龄的依据,自然是后世的了。但是,生活条件不一样,环境也不一样,肯定不能全部照抄。陈实功是个名医,个中关键已经给他点出来了,相信他应该能调整出一个比较好的结婚年龄出来。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又想了下,便又继续交代道:“至于生育年龄,也要适当参考下……”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说不下去了。
在这古代,又没有安全的避孕方式,如果结婚了,那十之八九就免不了那个,然后就有可能要生育。对于后世来说,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不一致很正常,但在这个时代,却似乎不可能。
又说了一阵后,陈实功略微有点犹豫地说道:“大人,草民联合其他医师这事,要是没有御医参与,或者御医反对的话,那估计不会有什么用……”
他刚说到这里,崇祯皇帝便摆摆手道:“这个你不用担心,等你们上书之后,那些御医也会赞同的。”
由民间发起,再有御医肯定,这是最好的流程。崇祯皇帝早就计划好了,自然想都不想就回答他了。
陈实功一听,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这事情的背后,肯定站着皇帝。因为关系到御医这边,锦衣卫相信还没有这个能力可以擅自做主。眼前这个年轻人能一口答应,就说明这事肯定是经过皇帝允许的了。
于是,他对这事就更上心了。对于崇祯皇帝的问话,也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们这一席谈,足足花了两个时辰左右。还是崇祯皇帝看到陈实功的精力实在不济了,才算结束了这次的谈话。
随后,崇祯皇帝在庄子里走走,逮着人便问问情况,随心而问的那种,当晚,也就住在了这里。
夜幕之下,最好的客房,已经没有外人了。袁贵妃才对今天的事情,向崇祯皇帝说道:“老爷,今天您说得事情都是真的么?自古以来,似乎一直都是这样的啊!”
崇祯皇帝有点意外,看着她眼神中的期待,便明白是有关妇女的事情,就点点头说道:“应该差不离吧,说起来,还是我大明的医学水平太落后了,很多病症没法医治,但能做出一些简单的改变,就能让大明百姓受益的,能减少一些悲剧的,就总是要去做的。”
听到这话,袁贵妃忽然往后退了一点,竟然跪了下去,有点激动地说道:“陛下日理万机,却还操心我们女人的事情,这……这实在是我们女人的福气。妾身不自量,就代天下女人叩谢皇恩!”
说完之后,她就想磕头。
这时,崇祯皇帝已经反应过来了,连忙离开座位,伸手去扶,不让她磕头,还双手用力,硬是把她扶了起来道:“女人就不是朕之子民了?看你说得!真要有心,今晚好好伺候朕便是!”
听到这话,袁贵妃的脸色顿时红成一片,不过却强忍着羞意,白了皇帝一眼道:“妾身每晚都是好好伺候陛下的啊!”
崇祯皇帝听了,呵呵笑着,吹灯歇息了。
第二日,他留下了一名锦衣卫小旗,带着几名锦衣卫校尉,配合陈实功这边开始做事。而他自己,则继续南下。
不过等中午时候,他进入聊天群时,却发现有一条私聊,是首辅温体仁发过来的:“陛下,固始汗遣使来京,其在藏地创建了甘丹颇章,愿臣服大明,永为大明藩属。此事事关重大,陛下是否回京一见?”
固始汗之前的时候,领军前往青藏,为他的信仰而战。和硕特部危急之时,都没有及时回援,后来他还真推翻了噶玛噶举派的藏巴汗王国。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他才派人回去看情况。不过这时候,要不是大明出兵,那什么黄花菜都已经凉了。当初固始汗派人回去的时候,大明已经设置天省,在修筑城池了。当时,杨嗣昌那边有通过聊天群,向崇祯皇帝禀告过这个情况。
当时的杨嗣昌,还有点担心固始汗会不会不同意,会不会出兵打回来。不过崇祯皇帝把情况和在京师的鄂齐尔图说了下,得到肯定答复,说他叔汗断然不可能和大明为敌。崇祯皇帝也就放下了这事,并没有过多关心。要是固始汗真不开眼,想打回来的话,那怎么的都要灭了他。
但如今这个情况,也让崇祯皇帝有点意外。他没想到,固始汗竟然在知道天山那边发生的事情之后,竟然如此干脆利落地表示了臣服,要成为大明藩属。
如今固始汗所统治的区域,是高原地带,一般军队还真没法过去。既然固始汗如此识相,不用大明花力气,就能让藏地重新成为大明版图的一部分,崇祯皇帝觉得,这事还是有必要表达一下。
于是,崇祯皇帝下令即刻北上。这次的微服私巡,就这么结束了。
一路上,他总结这一次的南巡情况,想着大明的医疗状况,不由得叹气道:“大明好的医师,还是太少了啊!”
边上的方正化听到,立刻附和道:“老爷说得是,那陈若虚的几个徒弟,似乎都不怎么样!要是带地徒弟多点,搞不好还能出一两个不错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一愣,随后大喜,当即说道:“对对对,朕怎么又忘记这事了!”
他这话,说得方正化也是一愣,心中想着,自己说什么了,怎么让皇上有如此之大的反应?他纳闷了。
崇祯皇帝却没管任何人,自己想着事情,过了好一会后,他便大笑地说道:“此次回去,朕决定让御医全部都去京师坐馆,并且每人都要收一堆徒弟。另外,朕还要给全国名医评级,就分县、府、省和全国级的名医称号,并给予奖励。除了医术精湛之外,还规定必须要带一定数量的徒弟才行。不不不,这些徒弟要是官派的才行,等以后这些官派的就可以组建医院了,公立的那种……”
周围的人都面面相觑,就听着皇帝在开心地说着。一开始,他们有点听不懂,不过听到后来,终于听明白了,皇帝这是在筹划设立大型诊所,并且还是官办的那种,面对大明普通百姓,让他们病了都有医师可看。
明白了这点,他们就立刻想起了之前皇上在城头上所讲得心愿。看来又有一个,要达成了!
皇上,一心为民,真乃千古圣君也!
大明百姓,有福!
不过和大明百姓相反的是,倭国的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今的倭国,人口大为锐减,可混战还在继续,就没有一处安宁的地方。
这一日,三艘大明水师战船在朝鲜海峡巡航,往九州岛那边过去。旗舰上的船长,是原来的朝鲜游击李德明,如今已是大明辽鲜海军的游击将军。这两个游击,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至少对于李德明来说,他是非常满意他这个海军游击将军的。
不过如今的他,已经知道大明不日会对倭国用兵。他的心,也就火热起来。一如其他军人一般,他也想通过对倭国的战事立下军功。只有这样,军职才容易更进一步。
他心中正在想着这事,忽然就见到一名手下进船舱禀告道:“大人,前面海上发现有两艘渔船。”
一听是渔船,他也不在意,便挥挥手表示知道了。
但是,没过多久,那名手下又进来禀告道:“大人,已俘虏两艘渔船,不过船上全是倭国平民,男女老少都有,一个个瘦骨嶙峋的,在那磕头求活命!”
说实话,对于倭国人,李德明是没有好感的。毕竟倭国侵略朝鲜的时候,烧杀劫掠的事情没少干,朝鲜是深受其害。
因此,他在听到这话后,就有点不耐烦地说道:“有监军在,我们也不会滥杀无辜,求什么求?让他们滚!”
那名手下听了,略微有点犹豫,他感觉自家将军是误会了,想了下,还是再次禀告道:“大人,这些倭人百姓不是怕我们杀他们,而是……而是求我们给点吃的,收下他们,来世给我们做牛做马……”
李德明听得无语,这是军队,要他们做牛做马干什么?
这么想着,他就眉头一皱,不耐烦地再次说道:“不开炮就是对他们倭人的仁慈了,哪来的让他们滚那去!”
那手下一听,得令一声,便转身准备走了。
可李德明忽然又叫住了他,似乎有点疑虑地问道:“这事,监军知道了么?”
“还没有!”那手下回答了之后,感觉这个回答不妥当,就又补充道,“不过监军大人应该迟早会知道的。”
听到这个回答,李德明明白他的意思,监军的职责之一,是和军卒沟通。就算现在不知道,等回头,搞不好谁就能说给监军听。再者说了,瞒谁也不敢瞒监军啊,否则居心叵测的罪名,可不是一般人能担得起的!
这么一想,李德明便起身往外走去,同时吩咐道:“去,向监军也禀告一下。”
军事上的事情,他能做主。可如今有关的只是倭国平民,他感觉,还是监军过来处置是最好的了。
上了甲板,来到一侧船舷。这里已经有不少看热闹的军卒,看到他过来,纷纷行礼。
按军制,他也还了一礼,而后低头往下看去。就见底下已经系着的两艘陈旧渔船上,跪满了倭人,而在边上,则有几名大明军卒守着。
这些倭人,果然如同手下禀告得那样,一个个身上穿着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因此能看到他们确实是瘦骨嶙峋。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全都一样。乍一看,还以为这些是刚从深山中走出来的野人一般。不,野人都比他们要好!
不知为何,看到底下这些正在磕头求活的倭人,李德明一下想到了以前被建虏祸害时候的朝鲜百姓。
第1284章 是谁是谁还是谁?
就在这时,船上的监军到了。
李德明一见,首先打了个招呼,而后还没有等监军发表看法,就似乎不经意地说道:“这些倭人,也是有点可怜!”
确实有点可怜,或者更确切地说,李德明是有点感同身受,从而有点同情这些倭人了。毕竟同样是被建虏祸害,同样活得暗无天日,过着绝望的日子。
监军听了,只是淡淡地回应了一句道:“是么?”
而后,他低下头去看倭人的情况,并询问情况来。
没过多久,战舰上的人,都听明白了。
原来,倭国现在是在太乱,倭人全都朝不保夕,不是死于兵灾,就是饿死。对于普通的倭人百姓而言,真是没有活路,全都绝望了。
但不知什么时候,就有流言传开。说大明那边安居乐业,百姓富足安定。去了那边,就是做牛做马,也比在倭国要强。
正所谓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因此,不少倭人百姓就想着偷船离开倭国,远得地方去不了,朝鲜那边至少是近一些的,说不定有过去的希望。就算死,也希望是死在朝鲜那边。
他们这些倭人百姓算是比较幸运的,至少弄到了船,至少逃离了倭国,飘到了海上。不过,他们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吃得了,连草根都没有得吃,饿了好几天了。
明白了这个情况,监军没有让李德明失望,给出的意见是救他们,带回釜山,听从总督大人定夺。
当那些倭人百姓听懂了这个意思后,一个个都喜出望外,就在那渔船上疯狂磕头,磕得梆梆梆地响,口中还大声喊着“大明万岁”之类的话。
没有多少天,卢象升这边,就连续接到了好多起类似的报告。想了一会,他便进入聊天群,把情况给崇祯皇帝禀告了一下,而后又奏道:“陛下,倭国民心可用,微臣以为,可以登陆倭国了。”
崇祯皇帝收到这个信息之后,不由得笑了,当即回复卢象升道:“是朕让倭国那边的人,偷偷散布这些消息,给倭国百姓一个希望。如今看来,这个事情传播得极快,不错!”
收到这消息,卢象升不由得立刻回道:“陛下英明,如此一来,我军登陆倭国的时候,自然会事半功倍!”
崇祯皇帝看了,只是笑笑,而后对卢象升交代道:“如今倭国那边,建虏的两股势力最为强大了,朕安排他们内讧一下,尽量削弱下他们,然后大明再登陆倭国的话,还能轻松不少。”
卢象升一听,就知道皇上是要通过安排在那边的密探做这事,他自然不会有意见。末了,他便又向崇祯皇帝建议道:“陛下,微臣以为,朝鲜和辽东人口急缺,那些渡海而来的倭人,或许可以安排在这些地方,做个佃户也是好的。不知这样可否?”
如果是一般情况的话,他安排这些事情,作为一个总督,是不用请示皇帝的。但是,他知道倭国已经内定为几个藩王外封的藩国了。换句话说,这些倭人也将会是藩王的子民。这个情况就有点特殊,有这聊天群在,通讯不需要成本,也就顺口请示一下了。
崇祯皇帝听了,并没有意见,不过还是补充了一点建议道:“这些倭人既然安排在我大明,以后就也是大明百姓了。给他们若干年限,干得好,可以转为普通百姓,给他们一个盼头。”
“陛下仁慈!”卢象升听了,顺口就送上一记马屁。
对此,崇祯皇帝直接忽视掉了,点开钱富贵的图标,私聊钱富贵,开始交代他的用意。
此时的倭国,以豪格这一部的势力最大。毕竟他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算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中有女天皇当老婆,那些实力一般的大名,想要以后能享荣华富贵的,自然是接着天皇的名义,投归在豪格这边了。
而多尔衮这边,实力也还行,不容小觑。至少有战力的建虏有一千人左右,另外还有天主教军和丰臣军,外加新编的朝鲜军。
在别的势力眼里,多尔衮和豪格这两支建虏军队,虽然是有两个皇帝,可终归同为建虏,遇到战事,肯定还是会互相帮忙的。
不过,要是真了解建虏内部情况的话,就知道这两支建虏军队,绝对不是他们所想得那样。他们之间之所以互相之间没有发生战事,看着还默契地,都在一致对外。是因为他们这两股势力没有遇到特殊情况,因此内部矛盾被压制着而已。
真要说起来,建虏内部,包括在原本的历史上,就从来不是和睦相处的那种。为了皇帝的位置,还没有夺得天下,就在你杀我,我杀你了。代善和莽古尔泰,原本就应该算是死在皇太极手中的。
钱富贵在得到崇祯皇帝的交代之后,便直接去找豪格。
豪格的侍卫都知道,他是主子的亲信奴才,而且豪格有交代过,钱富贵可以任意出入,不用通报。因此,钱富贵毫无阻拦地进了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