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聊天群-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朝鲜,后来成为建虏的藩属国,却被建虏百般盘剥,民不聊生,当我大明军队进攻朝鲜建虏时,朝鲜百姓纷纷响应,他们的唯一要求,只是想成为大明百姓,为此,甚至上万民血书,要求成为大明百姓。”
班点说到这里,忽然问道:“知道为什么他们不想成为藩属国,而是乞求成为大明百姓不?”
听到这话,周围底层的卫拉特人都睁大了眼睛,看着这位大明使者。而鄂齐尔图仿佛想到了什么,脸色似乎有点难堪。
班点也不管他,不等人回答,就又继续说道:“因为他们的首领,没有带给他们想要的生活,对比起我大明百姓,他们觉得,成为大明百姓,会远比他们以前的日子要好。因此,他们才会万般祈求成为我大明百姓!”
听到这话,想起卫拉特蒙古如今的遭遇,鄂齐尔图和他的手下头领都不由得有点羞愧。而围着的那些底层卫拉特人群中,却不知道是谁,用蹩脚的汉语快速问道:“大明百姓有什么好的?”
没有人去看到底是谁问出了这样的话,大部分人都盯着大明使者,心中好奇,也想听听这个问题的答案。
班点听了,脸上露出了自豪地笑容道:“我大明皇帝在去年的时候,曾当着百万子民面前,金口玉言,说过他的愿望。”
说到这里,班点似乎陷入了回忆,缓缓地叙述了起来:“朕之心愿,乃是朕之子民,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少者有其学!童年有其乐!读者有其校!弱者有其助!老者有其养!车者有其位!工者有其薪!农者有其地!商者有其利!优者有其荣!能者得其用!阅者有其悟!学者有其为……”
这片地方,非常安静,只有班点的声音,一直在响着,响在每个卫拉特人的心底。能听懂地听得非常仔细,没有听懂地也不敢打扰班点说话。
说完之后,班点扫视他们,看到他们不少人的脸上露出的羡慕之色,便又说道:“归化城那边的情况,相信你们不少人是看到过的,他们不再发愁严冬酷寒,不再担心挨饿受冻等等,而这些,都是我大明皇帝对大明百姓的恩赐,皇上在实现自己的心愿!”
不得不说,归化城那边的榜样还是很强大的,特别是对于草原民族,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汉蒙结合,优势互补,让草原上的百姓生活,不要好太多了。
有了这个归化城的印象,再听到大明皇帝所说的那些心愿,想想要是都成为现实的话,那将会是怎么样的日子?就光是想想,就有不少人想呆了。
班点扫视着他们,最终目光落在鄂齐尔图身上,声音大了一点道:“我大明已有亿兆百姓,皇上为了他们能过上许诺的那些好日子,日理万机,忙得很了。说句实话,就你们卫拉特部族,要什么没什么,我大明皇上还会在意你们这点人而花大心思?”
“出兵救援卫拉特,乃是我大明皇帝在尽宗主国的责任!”班点说到这里时,脸色严肃了一些,带着一丝怒气说道,“如果大汗觉得我大明有其他企图,觉得会借此吞并你们卫拉特而心怀芥蒂,那本官当会上奏皇上,以解尔等之忧!”
说完之后,他双手一抱拳,大声说道:“如此,本官告辞!”
说完之后,他转身就走。
一见这,顿时,所有卫拉特人都慌了。
鄂齐尔图更是不顾自己的伤势,一下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天使且慢,天使不要动怒,天使别走……”
他的手下,也纷纷跟着出声挽留班点。
围着班点的卫拉特部族的人,就生怕班点走了,没有一个让路,反而挤得更紧了。
班点见此,便停下脚步,转回身子,看向鄂齐尔图。
鄂齐尔图刚才的动作,牵动了他的伤势,很是疼痛,不过他看到班点看过来,就连忙解释道:“天使息怒,大明皇帝的仁德,本汗在京师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刚才本汗口不择言,并非本意,还请天使海量!”
他的手下头领,也纷纷跟着附和,说着好话。
“对啊,对啊,大明皇帝仁义无双,我们怎么会有怀疑呢!”
“天使误会了,我们卫拉特不是那个意思!”
“……”
班点见此,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缓缓地转头,扫视了一圈围着他的卫拉特族人,看着一双双热切地目光,最后才转回来,看着鄂齐尔图说道:“看到你们卫拉特沦落如此,要是我大明不管,结果如何,本官不忍见之。如此,今日之言,本官就当未听到。否则传回国内,就算皇上不计较,文武百官亦会劝谏,阻大明救援。”
听到这话,鄂齐尔图终于松了口气,连忙挤出笑容道:“如此,多谢天使宽宏大量,我卫拉特感激不尽……”
他的话刚说到这里,或者是因为松了口气的原因,忽然身体晃了晃,又晕了过去。
这一下,又是一阵手忙脚乱。班点看着他们在救治鄂齐尔图,便担心地说道:“看样子,大汗的伤势很严重,这里救治条件太差。而我大明皇帝已经派出御医赶赴草原,依本官之见,还是尽快把大汗送去包头救治吧!”
边上的人没法做主,至少要等鄂齐尔图醒了后,等他本人意见才能决定。不过班点再一次提及这事,也让周围的卫拉特族心中很是感激。
大明皇帝仁义至此,而自己这边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让人难堪!
为了救治鄂齐尔图,围着的卫拉特人都被驱散。随着这些人的散去,大明皇帝的仁德,便在整个卫拉特人中传了开来。
有归化城的榜样,听到大明皇帝的心愿,卫拉特族人三五一群,四五一伙地,无不在窃窃私语,带着羡慕,谈论着这事。
“去年我曾去归化城那边运过燧发枪,看到过一次,当时我就羡慕了,你看他们的房子,据说再大的雪也压不垮!”
“唉,他们那,不但是人,就连牲畜,都有房子住,那么大的,据说再大的雪也压不垮,是什么水泥做的房子。”
“而且他们也不用担心挨饿,那些汉人种了很多粮食,就算万一牲畜发生了大面积的瘟疫,也不愁没得吃。”
“可不是,据说汉人种植的不止是谷物,还有乱七八糟地好多东西,据说都很好吃呢,平时肉吃腻了正好换个口味。他们过得真是神仙般地日子啊!”
“……”
羡慕之余,自然就有人动心了。
“我们卫拉特部族,要是能成为大明子民,那该多好啊!”
“这话不能乱讲,小心被人听到。再说了,我们大汗也还可以啊!”
“大汗是还可以,但比不上大明百姓吧?而且如今,你们自己看看,大汗自己重伤,我们族人被杀了那么多,连报仇都不可能,怎么办?”
“对,就算听到又如何,都现在这个样子了!要我说,就该和东部诸部一样,并入大明才好!”
“……”
幸福的生活,人人都向往。如此绝境,就更是向往过好日子,就算那些一心想报仇雪恨的,也都想着加入大明,这样才能有报仇的希望!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之后,鄂齐尔图终于慢慢地醒了过来。
他看到班点就在身边,关心地看着他,便再次表示了感谢。不过能看出来,他连说话都很吃力。
鄂齐尔图有心想多说些,却也无能为力,便只好吩咐身边的首领,让他们去给天使详细解说当前卫拉特部族面对的形势,还有喀尔喀蒙古部族和沙俄军队的情况。
听着边上传来的解说,还有天使班大人时不时地询问,鄂齐尔图睁着眼睛,就那么静静地看着自己的上方。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有一会,他的眼睛湿润了,不过最终没有流出眼泪。
又过了不知道多少时间之后,班点已经全部了解了卫拉特部族面临的形势和当前敌人的情况,他沉思了一会,便郑重地说道:“好,本官都了解了。”
说完之后,他来到鄂齐尔图面前,先一步按住鄂齐尔图,不让他起来,而后关心地说道:“大汗,安心静养便是,情况,本官都已经了解。现在便立刻传讯给皇上。不过有关喀尔喀部族和沙俄军队的进一步情况,还需要大汗这边,派人再去详细探知动向。”
说完之后,他转身对身边跟着的一名随从道:“马上联系皇上和总督大人,本官有本上奏!”
“是!”那名随从答应一声,“大人随时可以联系。”
听到这话,鄂齐尔图不由得眼睛一亮,他不由得吃力地问道:“这位可是锦衣卫的人?”
班点一听,点点头回答道:“路程太远,陛下担心大汗安危,特意从总督府调拨了这位锦衣卫过来。”
具有神通的厂卫,鄂齐尔图之前是知道的。不过他知道,具备这种能力的厂卫,人数很少。他没想到,皇上为了他,竟然不惜这么珍贵的厂卫有可能在来的路上,会死在喀尔喀和沙俄军队手中,皇上这份大恩大德……
想到这里,鄂齐尔图不由得又想起了他仅有几次见到崇祯皇帝的场景,想着想着,伤势又发作了起来,再次昏迷了过去。不过他醒来之后,班点便立刻安慰他道:“大汗只管安心养伤,军情已经上报。皇上已经赶回京师,此时正在紫禁城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军情了。”
听到这话,鄂齐尔图的眼睛又湿润了,这人和人,有的时候,真不能简单地比较。
这么想着,他心中便下了决心。
而此时,一如班点所说,崇祯皇帝这次在武英殿召开的御前会议,司礼监、内阁、六部九卿并都督府诸位都督,全都在列。而会议主题,自然是卫拉特蒙古的事情。
但崇祯皇帝才做了一个开场白,户部尚书毕自严就出列表示了不同意见。
第1178章 为了子孙后代
“陛下,卫拉特部离我大明太过遥远,一旦我大军出征救援,战事结束之日遥遥无期。”毕自严一脸严肃地说道,“路远,则后勤压力则大;战事无结束之日,则后勤压力更大。陛下,臣以为,劳师远征,不妥也!”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笑着道:“你这个毕卿,一提钱粮,就跟要卿的命一样!做事情,又岂能不耗费钱粮的?好歹卫拉特部族乃是我大明臣属,岂能不管不顾?”
议事的气氛并不严肃,这让群臣有更多的发言动力。
听到崇祯皇帝这么说,毕自严似乎没想到,稍微愣了下,随后又奏道:“陛下,微臣只是据实上奏。如今国库刚有充盈,微臣实在是怕此次战事拖延日久,又耗空了国库!”
“陛下,毕尚书言之有理,前朝万历三大征,耗空了国库钱粮,才有了建虏趁机崛起。”内阁辅臣薛国观出言奏道。
崇祯皇帝没说话,反倒是内阁首辅温体仁出列说道:“陛下已经说过,卫拉特乃是我大明臣属,我大明作为宗主国,不可不救……”
他支持皇上,是因为如今圣天子在位,自当万国来朝,此乃所有皇帝的最大成就。要做到这点,国势强盛是一点,恩威海外也是一点。南洋那边,对大明不敬者,施之以威,而卫拉特,这自从臣服大明后,始终保持恭敬,对于这样的藩属国,自然是要救的。也是因此,他在聊天群中接到崇祯皇帝旨意之后,便开始行动了起来。
温体仁说到这里,又看向崇祯皇帝,接着奏道:“然而,毕尚书的担心亦是有理,老臣以为,自当量力而行。毕竟卫拉特部族,还有另外援军可接。”
“对,陛下,微臣之意,也是如此,我大明出兵当缓。”毕自严立刻附和道,“由固始汗那边先和喀尔喀部和沙俄军队交战,而后我大明后出兵,当能坐收渔翁之利!”
“……”
其他臣子也跟着发言,虽然有的说得直白,有的说得隐晦,可都是一个观点,说卫拉特太远,而且那边还有固始汗的军队,大明完全不用如此急着整军前往救援。
崇祯环视扫视着他们,并没有生气,等他们说得差不多了,才淡淡地说道:“朕刚接到奏报,说固始汗正在乘胜追击敌人,无法抽身,不能回援了。”
这话一说出口,所有臣子都有点愕然。
对于大明周边的动静,这些大明高官自然是知道的。固始汗此时去干什么,他们一清二楚。如今给了个理由,说是乘胜追击敌人,没法回援,这……这还是他自己的族人处于险境么?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固始汗和卫拉特毫无关系呢!
“陛下,那如此一来,卫拉特岂不是危在旦夕?”京营总戎曹变蛟出列奏道。
崇祯皇帝的目光转向他,点了点头道:“如今的卫拉特部,如果有援军,则还可以坚持。要是没有援军,士气全无之下,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
“陛下!”毕自严想了一会,又出列奏道,“既然连固始汗都如此,我们大明就更没有必要越俎代庖了!救援可以,但不需要大规模,也无需如此急切,只要尽到宗主国该有的责任即可!”
如果说,只是尽到宗主国该有的责任,那可以做的选择就多了。比如派遣使者前去劝解,比如先承诺出兵,然后伺机而动等等。远不是如今这种,皇上还在江南,就要京师和九边都做准备了。
“陛下,劳师远征,而我大明没有实际好处,此等事情,实在划不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崇祯皇帝的影响,吏部尚书徐光启也开始斤斤计较了,“只是藩属国而已,实在不用急的。”
看到自己的臣子竟然都变得这么务实,崇祯皇帝心中感觉有点无奈。不过想想也是,自己留下重用的臣子,肯定是要和自己的处事态度一样,否则自己看不下眼,都会让他走人。
不过眼前的这些臣子,因为时代的局限,看得不长远。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也不说话,就让底下臣子继续发言,而他却进入聊天群,不时去看下。因为他知道,派出去的使者班点,已经见到了鄂齐尔图,那边的消息,正不时私聊给自己。
忽然,他看到一条最新的消息,不由得笑了,这样一来,自己的计划就是最完美了。
退出聊天群,见群臣还在说话,大都和徐光启的意思差不多。
崇祯皇帝带着微笑,伸手一示意,让群臣安静,而后才说道:“朕刚又收到最新消息,鄂齐尔图刚提出,卫拉特诸部愿意归附我大明,成为朕之子民!”
这话一提出,所有臣子都不由得呆了呆。刚还在说卫拉特还只是藩属国而已,那边就说,要成为大明一份子了。那真要答应的话,现在喀尔喀诸部和沙俄军队,就等于在侵犯大明,屠杀大明百姓,那这性质就不同了。
可是,鄂齐尔图真能不当这个大汗,真心成为大明一份子?
对此,大殿内不少臣子表示怀疑,崇祯皇帝也不多解释,把在聊天群中的几个臣子都拉进了一个临时群中,让他们看到班点和鄂齐尔图等人的对话。
武英殿内,这些臣子已经见怪不怪了,便在等着。殿内,一时安静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后,内阁首辅温体仁回过神来发言道:“鄂齐尔图伤重恐怕时日无多,他应该是伤心固始汗那边,又见我大明如此强大,皇上英明神武,便想让他的子民成为大明百姓,得陛下庇护。”
一直不说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此时也一脸钦佩地说道:“那些卫拉特部族的人,听闻了陛下之仁慈,我大明百姓之幸福安康,全都很羡慕,对此没有一点疑意。呵呵,他们非常渴望成为大明的百姓,成为陛下之子民!”
听到这话,武英殿内群臣,不由得一个个都很自豪。以前的瓦刺,都自愿要成为大明真正一份子了!由此可见,大明之强大,皇上之英明,已经远播国外了!
这是好事,群臣自然是一番恭维皇上。不过如此一来,大明的版图又多了一块,可随之而来的,出兵就成了大明内部的事情,而不再只是藩属国,这性质就不一样了。
武英殿内,其他人不怎么发言了,但户部尚书为了口袋里的银子,还想说些什么。不过崇祯皇帝觉得群臣的意见已经发表得差不多了,便一挥手,两名内侍双手捧出一个大卷,挂在一处屏风上,而后架在底下群臣面前。
众人有点好奇,便纷纷看了过去,发现好像是一副地图。
这地图,有一部分,他们熟悉,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他们不熟悉。
他们正在看着时,崇祯皇帝已经走了下来,来到这屏风面前。一边的内侍立刻双手奉上一根小长细棒,而后退往一边。
“诸位爱卿,这是北方地图。”崇祯皇帝用手中细棒指着地图,同时开始讲解起来,“这是归化城,这是包头,这是天山山脉,这是大青山山脉,这里是北地,这里是北冰洋,而这一片,应该是沙皇俄国……”
这幅地图,其实是崇祯皇帝根据后世的印象画出来的,因此,西伯利亚,北冰洋,沙俄等等,大概都有。
武英殿内群臣都有点好奇地看着地图,眼睛随着崇祯皇帝的细棒而移动。
最终,崇祯皇帝用手中的细棒在很西北的一大块地方画了一个圈,而后看着群臣,有点严肃地说道:“朕其实一直在布局,目的就是要把这一片地方纳入大明版图。这片地方,朕是志在必得!”
武英殿内群臣很少听到皇上如此说话,因此,此时一听,都格外地吃惊,纷纷定睛细看,却看不出个什么。就算如知识渊博的徐光启等人,也不知道那里有什么好,为什么皇上竟然是志在必得?
崇祯皇帝自然知道他们不可能知道,因为这一片地区,是后世俄罗斯最为依仗的地方,穷得要死,却还能从这里源源不断地白捡钱。这一片地方,就是占据后世俄罗斯百分之六十一以上油气资源的西西伯利亚油区。
崇祯皇帝握着细棒,用力敲了几下这块地区后,才又严肃地说道:“因为这片地方的地下,埋着比黄金还值钱的东西,而且储量非常大,我们后世子孙几辈子都用不完的油气资源。”
说到这里,他又不得不给这些大臣科普了:“诸位爱卿应该已经看到蒸汽机带来的好处了吧?”
此时,蒸汽机已经在各行各业开始推广,轮船上也已经试验过一回,巨大的应用前景,会改变当前很多东西,这些认识,如果说普通百姓还没法知道的话,至少在这武英殿内的这些大明最高官员,却已经从各项数据中有所了解了。
因此,他们听到崇祯皇帝说话后,都配合着点点头。
崇祯皇帝目光扫视着他们,继续严肃地说道:“但朕要告诉诸卿,蒸汽机的热能转换还有很多缺陷,其中之一,就是煤炭的燃烧能量,远不及油气大。等他日科技跟上,等到将来有一日,必然会有新型的蒸汽机出现。”
“这种新型的蒸汽机,不再是燃烧煤炭,而是油气。热能转换为动能,也必将是现在诸卿所看到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崇祯皇帝的声音提高了一点,继续说道,“诸卿可以想象,到时候,这种用油气为燃料的蒸汽机又会给世界带来多大的改变。有了足够的动力,人类上天,将不再如这次的热气球一般简陋。京师到应天府,一个时辰便可到达。”
“或者换句话说,现在的马拉、牛拉等等牲畜动力,全部换上新型的动力,诸卿自己想想看,未来会是怎么样的?”
“……”
如果说崇祯皇帝的话,换成以前的话,这些十七世纪前期的人,怕是没法理解他的话。可此时,崇祯皇帝已经推广了蒸汽机,推广了科学技术知识,也试验成功了热气球,让他们看到过水里游的,天上飞的等等。这就等于,已经给了这个时代的人,打开了一个足够想象空间的基础。
因此,他这个时候说出来的话,虽然还是很让人震撼,可至少这些大明的精英,已经能跟随崇祯皇帝的思维去想象了。
当崇祯皇帝说完之后,武英殿内非常地安静,所有的臣子,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什么年龄,什么知识构成,全都呆呆地,眼睛看着那副巨大的地图,陷入了奇思妙想之中。
崇祯皇帝等了好长一会时间,觉得差不多了,才用细棒敲了敲地图上那片势在必得的区域后,坚定有力地说道:“因此,为了我们大明的未来,为了子孙后代,朕对这地下的东西,势在必得!”
这个时候,中西方的思想又体现出差别来了。
对于华夏文化来说,为了子孙后代的事情,就是再困难,也会为他们去解决。而不是说,活下当下,活好自己,管子孙后代干嘛那种!
也因此,华夏人可以有很多神灵,但没有例外,祖宗是一定要祭拜,这就是华夏的信仰!
如果说之前还有臣子觉得大明不值得出兵,此时等崇祯皇帝讲完,便一个个再无意见,赞成出兵了。
崇祯皇帝示意一下,两名内侍便把屏风退到一边去了,而他自己,则也走上御座,重新坐下后对着底下臣子说道:“卫拉特蒙古,地处西域,离那里最近。因此,以前的时候,朕打算提供军械,把他们武装起来,让他们往西打,为我大明去当开路先锋。那地底下的东西,朕不说,所有人都不可能知道有此宝贝。等到以后,朕再择机取之……”
底下群臣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原来皇上一开始就把刚研制出来的军国重器卖给卫拉特,原来是为了这。皇上深谋远虑,实在是无人能及啊!
崇祯皇帝看到他们的脸色,自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过他没管,继续说道:“没想到,老天又给了我大明一个最好的机会,卫拉特诸部竟然被喀尔喀部族和沙俄联手突袭,如今又是感恩我大明而自愿加入大明。如此良机,岂能不取之。”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斩钉截铁地语气说道:“朕要趁此机会,一举歼灭喀尔喀蒙古,让大明北方,再无蒙古游牧民族之患。朕要趁此机会,将大明版图扩至西域,编练卫拉特诸部,以为前驱,兴正义之师,复仇之师,讨伐沙皇俄国,为后世子孙占下那块宝地!”
在如此之大的利益面前,武英殿内群臣忽然感觉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没有人再斤斤计较,纷纷拱手躬身奏道:“臣等领旨!”
崇祯皇帝点点头,又接着说道:“朕之意,着辽东卢总督所部,归化洪总督部,并抽调九边重镇之精锐,分多路人马,一起出击,一战灭喀尔喀蒙古诸部,而后再择机灭沙皇俄国!”
这是自从剿灭辽东建虏以来,是大明最大规模的战事了。南方那些战事,和这个一比起来,就其规模而言,就是小打小闹了。
户部尚书毕自严,脸色严肃,躬身奏道:“微臣当竭尽所能,为大军筹划之!”
这个大明的财政管家,看来还是有大局观的。崇祯皇帝心中想着,脸上重新露出微笑道:“其实,毕卿也不必过于紧张,此战,不会消耗我大明太多钱粮的!”
一听这话,毕自严立刻精神一振。因为他知道,皇帝对于这方面,可是很在行的。这几年来的战事,朝廷确实没有太大支出。
看着毕自严盯着自己,崇祯皇帝便笑着说道:“喀尔喀蒙古部族的主力,如今都在西域,此乃其一。而我大明军队多路并进,朕亦会派出厂卫,分到各军,甚至各前哨夜不收中,如此通讯无误,合围喀尔喀蒙古诸部的留守兵力,当能一战而定。缴获之牛马羊,亦能充作军用。”
武英殿内的这些臣子都明白,皇上所说的派出厂卫,肯定是那些具有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力的厂卫。由这些厂卫在各路军中,那漠北之战最大的问题就解决了。几路合围,还怕那些喀尔喀蒙古人跑了!
只要能一战而定,不用拖延下去,那其实还真花不了太多钱粮,更何况,还有缴获补充呢!
“而后大军从北绕到西域敌军背后,和其他军队合击,再击溃西域之敌。”崇祯皇帝早就有腹案了,继续说道,“等到战事一定,其后的西域更北之战,就着整编后的卫拉特所部,并归化城所部草原明军为主。这种战事,他们祖先已经示范过,朕相信,有朕的支持,他们会让西域胆寒的!”
说话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定好了主帅人选:呵呵,你们两个,不是都在暗叹没有仗可打么?等回头,就让你们一个为主帅,一个为大将,替朕去攻打沙俄!
第1179章 漠北三族
在如今大明控制的草原上,像归化城这样的定居点,已经不止这么一处了。东部蒙古这边,科尔沁草原上这里,也已经建立了游牧定居点,归辽东卢象升管辖。
在这里,模式也和归化城一样,蒙古人放牧,汉人种地,两者结合,优势互补。
不过科尔沁草原这里的定居点才开始建设不到一年,还不能完全自足。因此,大军出征,需要额外准备钱粮。但辽东百废待兴,也没有多余的粮草物资。
即将开始的漠北之战,主力就不是辽东所部了。不过卢象升还是赶到了科尔沁草原的定居点,除了选拔以蒙古籍为主的出征将士外,就是来这里视察高产作物的推广。
不管是高产作物的种子,还是种植的老农,都是归化城那边奉旨调过来的。总督大人亲自过来查看,为首的老农絮絮叨叨地给卢象升讲了不少。让他高兴的是,按照老农的意思,这里虽然比不上河套平原的肥沃,可种植前景还是很大的。另外他还建议卢象升,在辽东平原那边也可以推广高产作物,不需要占用现有农田,只是对现有农田的补充,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当山海关那边送来的军粮到达时,卢象升在这边也视察地差不多了,军队集结,卢象升看着一万人左右的骑军,扫视着站在队伍前头的各个将领,大都是原本骠骑营的人,因功累积升迁,都已经是各领一军了。
如今辽东各部也经过初次整编,按照新的番号来了。原本的东江军已经取消,整个辽东被划为辽东军区。一如关内,分地方和野战两大部分。其中野战军中以骑军为主,都配以监军,出征军队如下:
大明辽东军骑军第一营副将卢大,领兵两千五百余人,是为此次出征主帅。
大明辽东军骑军第二营副将刘兴治,领兵两千骑。
大明辽东军骑军第三营参将毛承祚,领兵两千骑。
大明辽东军骑军第四营参将黄得功,领兵两千骑。
大明辽东军骑军第五营参将左良玉,领兵两千骑。
卢象升看着他们,表情严肃,大声说道:“此次漠北之战,尔等虽然不是主力,但绝不能弱了我辽东军区的威名。谁要敢避战、不战、临阵退缩、延误军机的,本官绝不会轻饶!”
他这话,其实更多的是例行说说而已。以他卢象升的风格带出来的军队,又岂会是孬种。这几员领兵大将,也是他所看好,都是骁勇善战之辈。各军中还配有厂卫、监军,哪怕主帅真有消极战事的,也不会如愿!
卢大是主帅,听到卢象升所说之后,便驱马出列。其他四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