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聊天群-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征善战,怎么可能无条件投降呢!”
  崇祯皇帝听了,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道:“哦,那你以为呢?”
  经过这几年的骚扰作战,还有分化满清的联盟,如今的满清,就算加上为数不多的汉军八旗,把老弱伤残全部算起来,也没有十万人马了。这一张口就是十万,还以为他是蚁后,一生就生一大窝!
  索尼听了,正想回答之时,却见崇祯皇帝已经开口继续说道:“是不是你想说这条件可以谈,慢慢谈,细细谈,反复谈,反正就是谈,一直谈到粮食从倭国运过来,运到辽东来?一直谈到倭国的西夷和你们满清勾搭上,想着那些西夷会给你们满清造枪造炮?一直谈到秋粮入库,你们吃饱喝足,有了力气能打仗……”
  索尼听得目瞪口呆,他是万万没想到,这位明国皇帝怎么就对大清的事情如此了如指掌!这怎么可能?就算是自己,要不是奉旨出使,皇上才告诉自己内情,那以自己的身份,也不可能知道那么多,还那么详细的啊!
  听着崇祯皇帝一句一句地反问,索尼是真得完全傻掉了。人家都知道你底牌的情况下,就算苏秦张仪在世,那也不可能说得动的啊!
  明国已经举起屠刀,眼看着就要砍到脖子上了,可大清这边,却伸出了脖子,还在幻想着明国能被忽悠住!
  索尼想到这里,浑身突然一下没有了力气,瘫倒在地,嘴中喃喃自语地说道:“这下完了,大清要完了!全完了……”
  看到所谓满清十大开国元勋之一的人物,竟然是这样一幅鸟样,崇祯皇帝也没了猫戏老鼠的兴趣,只是吩咐一声道:“大军歇息两日,来日进军沈阳之时,拿他祭旗出征!”
  “遵旨!”卢象升等人听了,立刻领旨。
  将近五万大军,就在离鞍山驿堡十里左右的地方扎营休息。而在鞍山驿堡那边,则根本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
  崇祯皇帝并不亲自指挥战事,正面战场上,他把指挥权丢给了卢象升。草原那边,自然是洪承畴领军了。此时,虽然分居几个地方,可他们却在一起开会,一起在聊天群中开会。
  为了这次御驾亲征,为了能彻底收复辽东,完成事先预定好的计划,崇祯皇帝在出京师之前,就已经批准了东厂提督王承恩和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所选出来的聊天群成员的候选人。这些新任厂卫在简短培训后便很快派往各支参战部队,草原那边,洪承畴身边一人,李过本身是聊天群成员,高迎祥、神一魁、神一元还有吴三桂身边,都有聊天群成员在。
  有满清的兵力布防消息,有远超这个时空的通讯手段,崇祯皇帝的意思,就是全军一起出动,有针对性地打击满清的有生力量,消灭尽可能多的满清力量,一战定乾坤!
  具体的作战计划,卢象升和洪承畴等人在商议着。崇祯皇帝大多只是旁听,并不插嘴。甚至他都还有闲暇之心,去处理下周皇后、首辅温体仁、司礼监掌印太监私聊给他的消息,遥控京师,做出指示。
  与此同时,豪格领着五千左右的两黄旗,刚到汤站堡,还没来得及进城歇息一下,就见有快马飞驰而来,向他禀告说,有明军突然出现,毁掉了通往新义州的浮桥,如今又在攻打镇江堡,请尽快救援!
  一听这军情,豪格是犹豫了一会。看样子明国得到自己提供的消息后,确实是去打汉城了。那自己该怎么办?
  在他手底下所有将领都等着他快点下令去救援的当口,他硬是愣了好长一会,用他的思维去分析怎么样做最为有利!
  “贝勒爷,快下令吧!”有满清将领等了一会,没见动静,就忍不住提醒道。
  他这一说话,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了。
  “镇江堡只是一些地方守军,明狗又善于攻城,贝勒爷不要犹豫了!”
  “对,贝勒爷,奴才愿为先锋,和那些明狗拼了!”
  “……”
  说句实话,豪格的脑子有点慢,正在衡量着情况,被他的手下“左一个贝勒爷”,“右一个贝勒爷”地喊,喊得他压根没法静下心来想。当他恼怒地抬头看向身边这些将领时,他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如果他不选择救的话,肯定会犯众怒。如今这支兵马好不容易听自己指挥,必须要收其心才行!
  这么一想,豪格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血液中的狂暴因子激活,一如很早以前一样,对上明军就来了兴奋,当即下令,全军驰援。
  满清自从侵犯明国京畿之地之后,就一直没有再打胜仗,想着以前打胜仗就和家常便饭一样,就更是憋气。如今这些两黄旗的精锐,简直是铆足了劲,就想着把心中那股怨气发泄出来。
  一路急行军,眼看着就要到镇江堡了,可却未遇到任何明军夜不收。这让这些两黄旗的精锐感到有点摸不着头脑。
  按理来说,大军打仗,肯定是要派出斥候的,否则被偷袭了都不知道。难道这支明军不派夜不收警戒,是一个陷阱来的?
  虽然这么想,可这些两黄旗的精锐已经憋足了劲,这一仗,就算是陷阱,他们也要闯了!此时的他们,想要证明,大清军队是能打胜仗的!
  当他们看到远处的镇江堡时,还是没有发现有明军夜不收。但他们却能看到,确实有一支明军正在围攻镇江堡。准确地说,是把镇江堡围了,并没有什么攻打的迹象。而且,明军的营地,东扎一个,西堆一个,毫无章法。
  这是什么明军?就连大清以前出去狩猎,那营帐也得按规矩扎营的!明军这种营地,进出都会混乱,搞什么鬼?真是陷阱?要不哪有这样的明军?
  这些两黄旗精锐虽然这么想,心中有纳闷,也有点担心,可箭在弦上,自然得发出去。他们一个个做好了苦战的准备,往镇江堡外的明军营地冲了过去。
  于是,更让他们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第1065章 豪格的决定
  两黄旗的这些精锐发现,一直等到他们冲得很近的时候,明军营地才有了反应。这种反应速度,说明这明军营地中就压根没有专门瞭望警惕的哨。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这些明军发现了动静之后,不是准备抵抗,而是撒开脚丫子四散而逃。根本就没有一点组织性,更不要说什么纪律了。完全是一盘散沙。
  面对这样的溃军,就算两黄旗的这些精锐征战已久,就算他们见识过以前辽东明军的溃败,那也是有抵抗之后才溃败,而不是这种一望见敌人的影子就溃了的!
  这个时候,两黄旗的精锐哪还管什么陷阱不陷阱的,先追杀了再说。甚至镇江堡里的满清军卒,看到城外明军溃散了之后,也立刻大开城门,冲出城来追杀。又或者,是出来抢战利品。
  还在远处的豪格,看到镇江堡城下的这一幕,看着自己的手下,就像狼入羊群一般,轻松之极地收割明军性命时,都不由得呆住了!
  这是之前不断打胜仗的明军么?这是之前打得皇阿玛吐血的明军么?不,这不是,这是一群猪,比猪都还不如!目光扫过,他就没发现有一个明军有在抵抗的。
  他正在纳闷着,就听到他的一名亲卫狂喜地喊道:“贝勒爷威武,明军看到贝勒爷的旗号,闻风丧胆,大捷在望啊!”
  被他这么一喊,豪格回过神来,心中不由得飘飘然,该不会明军真是怕自己吧,要不怎么会这么不堪一击?
  “贝勒爷,如此大胜,当尽快禀告给沈阳,皇上必定龙颜大悦!”另有亲卫,一脸地欢喜,连忙提醒道。
  听到这话,豪格的心思顿时就活络了起来。这几年来,大清就没人有打过胜仗,就算那多尔衮,也是没有的。如今自己这一场大胜,那岂不是说明自己的能力比多尔衮要强多了!皇阿玛听到这个大捷的消息,会不会把那个皇太弟给废了,重新立自己这个太子呢?
  豪格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性大!于是,他二话不说,立刻点了人,先行派往沈阳报捷!
  这些建虏,上至豪格,下至底层兵卒,一个个都欣喜万分,对上明军的这样一场大胜,真是久违了!他们那脆弱的心灵,就犹如快要干涸的禾苗,重新得到了灌溉。
  这其中,唯独钱富贵这个亲卫,心情异常沉重,默默地拍了张照片,进入聊天群发给了崇祯皇帝。同时把看到的情况,也做了简要的描述。
  这个时候,天色已近傍晚,可依旧有眼尖的建虏,忽然大声提醒豪格道:“贝勒爷,那些明军的装备似乎不错,还有粮草物资这些,您看,他们都没要俘虏,都在抢东西了呢!”
  豪格一听,定睛远眺,果然,不管是两黄旗的精锐,还是镇江堡的地方守军,都在追杀明军。对于那些跪地想投降的明军,丝毫不手软,往往手起刀落,而后就开始抢东西。甚至都有兵卒身上背着不少东西,还试图去追逃走的明军兵卒。
  “他娘的,这都是老子打下来的,谁敢跟老子抢战利品!”豪格看了一下,就恶狠狠地说道,随后也不躲后面了,驱马赶去,加入了争夺战利品的行列。
  聊天群中,海兰珠收到了消息,立刻把情况禀告给了崇祯皇帝。
  对于那些武将勋贵,海兰珠一路过来的时候,早已看不下眼了。她崇尚英雄,更是看不下这些武将勋贵的蹭功行为,行军途中,更是没个样子,一点都不像军队。如今一遇到满清军队,就一下溃散被追杀,真是活该!
  不过那些人死了没什么问题,反而眼不见为净,但由此可能带来一个问题,她这么想着,便立刻提醒崇祯皇帝道:“陛下,豪格那边要是抓了俘虏,便会知道陛下御驾亲征的事情,此事不能不防!”
  崇祯皇帝得到提醒,先是进群去看了钱富贵发的原始信息,又看了几张传过来的照片,才退出聊天群,不在意地回答海兰珠道:“无妨,明日一早,全军出击,建虏要获悉情况,也是要时间的,基本上,至少辽阳沈阳等辽东腹地的城池是来不及反应了。”
  海兰珠听了,抬头看看已经黑下来的天,想想距离,便放心了。
  建虏,必须死!为自己的亲人报仇!
  其实,事情远比海兰珠所想得要好。镇江堡那边,满清兵卒根本就没想着留活口来糟蹋粮食,杀得简直是尸横遍野,管你求不求饶都没有用。
  一直到第二天凌晨,狂欢了一夜的满清军卒,已经疲惫不堪,一些巡哨地探马才发现有躲起来的明军溃兵,抓住一问,才不小心问出了这支明军来自明国京师,更是随同明国皇帝御驾亲征来得辽东。这一下,就犹如一盘凉水,直接浇在刚刚兴奋过了的这些满清探马头上。
  而在镇江堡中,豪格还在和两黄旗的将领喝酒吃肉。他们真是没想到,在明军的营地中竟然还缴获了酒这种好东西。要知道,自然有了粮食危机之后,大清是严禁浪费粮食来酿酒的,也因此,好酒的豪格等人,纷纷开怀痛饮,喝了个痛快。
  “贝勒爷,托您的福,今日总算能喝到酒了!”
  “这些明狗打仗不行,寻欢作乐还真是厉害,不但在军中藏了酒,甚至连美人都有几个,哈哈,真是多少年没有这么痛快的感觉了!”
  “贝勒爷,敬您一杯,跟了您,奴才们才有这等福分!您啊,是我们大清的顶梁柱!”
  “对,贝勒爷,我们不服别人,就服您!”
  “……”
  酒喝多了,话就多,有些话,不管该说不该说,全都说了。豪格呢,也喝多了,可还是听得哈哈大笑,也拍着胸脯许诺起来,收这些两黄旗将领的心。
  这些建虏头子,有一条铁律,是肯定每个人都知道的。那就是手中必须要有军权,有了军权才有其他!豪格再笨,对于这点却也是一清二楚的。
  把酒言欢之下,豪格和这些两黄旗精锐中的将领之间,还真拉近了不少距离。
  当黎明的阳光照进房子里时,豪格等人都已经喝得差不多了,便想抱着明国京师来的美人去歇息。可正在这时,有探马闯入了房子里。
  豪格看到一脸惊慌的探马脸色,顿时又找到了熟悉的感觉,立刻吓得酒都醒了一半,他立刻喝问道:“怎么慌成这样,难道有陷阱?”
  其他两黄旗的将领,也一个个惊住了。实在是这支明军太过反常,虽然是大胜了,可这两年来的失败阴影,又再度笼罩到了他们心中。
  “禀贝勒爷,这支明军来自明国京师,是随明国皇帝前来辽东。而且东江军并没有前去攻打朝鲜汉城。他们是去海州集结了……”
  探马的话还没说完,豪格就惊得一身汗,那酒一下就醒了,他厉声追问道:“明国皇帝御驾亲征,早已到了海州了?他们来了多少兵力?”
  “明国皇帝在京师誓言,不灭我们大清,不收复辽东绝不回京师。”探马把拷问到的情况尽量详细禀告道,“军队倒是不多,但都是明军中的精锐,至少在海州集结的,就有将近十万,还有,归化城那边,也有集结四五万骑军对我大清可能的退路围追堵截!”
  他的这些消息,或者是明军俘虏故意夸张的,又或者是明军俘虏也不知道具体人数,人山人海的,就随便估计了个数。以至于探马所报的明军数量,远比实际要多。
  如此一来,豪格和这些两黄旗的将领顿时吓懵了。辽东这边,满清还有多少兵力,他们心知肚明。大清的粮草物资情况,士气情况,他们这些满清的高层,也大概知道一些。心中稍微一衡量,就知道明国皇帝御驾亲征,显然是势在必得。就算他们迅速回援,那也是于事无补。
  这么想着,有人忽然绝望了,大声喊道:“不,这不可能,明狗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明国皇帝怎么可能御驾亲征呢!他们待在关内的花花世界多好,不可能派来辽东这种苦寒之地的!”
  “对,明国皇帝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到辽东来了?他们难道会未仆先知,在我们大清最虚弱的时候,还在我们离开沈阳的时候,突然出现在海州,辽阳怎么可能守得住?”
  “……”
  两黄旗的这些将领,一个个喊着,不大愿意相信,大清要亡!
  对于他们的这些问题,豪格心中却是一清二楚。因为是他提供了消息,当初的他,就是想要大清亡!既然自己被废了太子,得不到皇位,那别人也休想得到!
  可如今,这大清真要亡了,他忽然又后悔了起来。特别是刚才经历过一次胜仗,他心理又有了变化,就对自己做得事情更是后悔。
  然而,事情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后悔也是没用了!特别是探马随后禀告,说被他们杀得全军覆没的这支明军,大都是明国的武将勋贵,豪格就又吓得要死,哪怕自己今后真投降了明国,可被自己杀了这么多勋贵,就算明国皇帝放过自己,那些勋贵的家人也不会放过自己啊!
  这个时候,他的脑子份外灵活,一下就想到了去年的时候,族人冲进范文程的府上,把整个范府毁了个精光的事情。豪格相信,搞不好自己要是去了明国京师,很可能落得和范文程一样的下场。
  他正在想着,就有两黄旗将领几乎用哭丧地声音问道:“贝勒爷,我们怎么办?”
  “贝勒爷,明军势大,皇帝都亲自来了,我们怎么办,请贝勒爷尽快拿主意!”
  “对,贝勒爷,皇上让我们听您一个人的话,您下令吧!”
  “……”
  听着房子里的这些人一个个都要他拿主意,却几乎没有人提出,立刻回援沈阳,豪格在这“生死关头”,忽然福至心灵,立刻想到了一个办法,当即大声说道:“好,既然诸位如此相信本贝勒,以后我们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我爱新觉罗豪格,绝不会负了你们!”
  说完之后,他扫视了一下在场的这些两黄旗的精锐,打量了下他们看着自己的眼神,心中已经有数,就断然说道:“我皇阿玛竟然命我驰援朝鲜汉城,在新的旨意没有接到之前,我们不能违背皇上的旨意。因此本贝勒决定,大军休整半日,而后立刻向汉城开拔!”
  草原上,那些蒙古人已经投靠了明国,正布下了天罗地网等着大清战败后跑过去。因此,草原那个方向,其实是死路了,甚至可以说,其他地方也是死路。唯独朝鲜,还能活一条命,就算明军追到朝鲜来,也还可以逃去倭国。就不信,明军还能继续追去倭国!
  不止豪格想到了这个想法,其他两黄旗的将领,其实并不笨,他们也都想到了。因此豪格这么一说,正中他们的下怀,当即一个个慷慨激昂地回应了豪格的话,表示皇上的旨意,是一定要听的,以后的路,唯豪格马首是瞻。
  镇江堡的本地守军还沉浸在欢庆的海洋中,等到中午时分,忽然豪格就把为首的找了过去,要他领着人马向他效忠,跟他一起前往朝鲜。
  全城都走,这不可能。
  于是,豪格便指挥两黄旗的军卒,把镇江堡杀了个精光,把所有的财物都抢了,然而后一把火烧了,用的名义就是这些镇江堡的人想投降明军,他豪格绝对不能把完整的镇江堡留给明军,大清更需要镇江堡的物资,有多少算多少!
  就在豪格领军修复浮桥,准备逃入朝鲜境内的时候,在鞍山驿堡城头,崇祯皇帝俯视着城下,心中激情万分。
  在他面前的城下,新军、东江军、关宁军等等,一支支整齐地站着。特别是新军这边,一门门地红夷大炮装在偏厢车中,就摆在大军前方,新军之中,燧发枪兵占了至少一半,在他们之中,还有将近五百的线膛燧发枪兵。灭虏之战,火器部队终于又占据了主导地位。
  皇太极,朕让你们看看,文明是如何战胜野蛮的!


第1066章 杀贼
  此时,城头上,一排排地锦衣亲军,身穿黑色飞鱼服,手持刀柄,临近城垛而立,每隔半丈便有一个,面容严肃,整个人犹如标枪一般,一动不动。
  而在城下,则是无数的将士林立,他们或者手持兵器,或者手牵战马,也如城头上的那些锦衣亲军一般,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是看着城头上那位最耀眼的存在,静静地等待着。朝阳照射在这里,刀枪剑戟地锋芒闪烁,犹如海面上的波光粼粼,反射的光芒,似乎已是刺穿了空气,刺穿了人心。
  如此庞大的场面,除了有战马打着响鼻之外,就只有大明的旗帜在猎猎作响!
  所有的将士们,都知道接下来会是什么。可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一个个都非常地期待。所有人,都看着城头上那个最为耀眼的存在,眼神中充满了渴望!
  崇祯皇帝缓缓地扫视底下无数的人头,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以前之时,大明收留了建州女真,给他们土地,给他们居住的地方,可他们是怎么回报我大明的?”
  “看到我大明援朝镇压倭寇后的虚弱之际,却不思精忠报国,反而狼心狗肺,起兵造反。在辽东大地上,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多少大明百姓被他们给祸害了?一户户都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甚至还有无数的大明百姓家,更无一人能活下来,被建虏灭门了!”
  “侥幸活下来的大明百姓,更是生不如死,被建虏抓而为奴,做牛做马,最终却只是累死、饿死,甚至是被这些恶魔折磨死……”
  听着崇祯皇帝的话,很多明军将士回想起了自己的过往,想起以前熟悉的那些音容笑貌,最终落得悲惨地下场,就不由得心如刀割。
  曾经的那些恶梦,那些苦难的日子,就犹如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一般,无时无刻不记得。曾有多少次,梦中醒来,不是一身冷汗,就是再也无法见到亲人,再也没有以前的幸福日子而黯然泪下。
  崇祯皇帝数落着建虏的罪状,诉说着建虏的一次次屠城,心中也是无比的愤慨。
  在后世的时候,这些罪状只是书中的只言片语,当时以为感受深了,可当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看到了被建虏荼毒的京畿之地惨状,亲眼见证了一片片地废墟,还有千里无鸡鸣,遍地是白骨的场景,想着以前的时候,这里还都生活着大明百姓,不说生活怎么样,至少一家家地有说有笑,如今却……
  建虏的罪行,真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一个蛮夷种族,给辽东百姓带来了何等的灾难,给京畿之地的百姓带去了何等的灾难,更不用说,要是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又将给华夏之地带去何等的灾难!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的语气一变,带着愤怒,带着一腔热血,大声说道:“朕曾指天为誓,此生必灭建虏,为大明百姓报仇雪恨!朕为此一直在准备,准备早日消灭罪恶滔天的建虏!如今,朕来了!离开京师之前,朕曾发誓,不收复辽东,朕绝不班师!今日,朕再说一次,不收复辽东,朕绝不回京!”
  说到最后,他的语气似乎带有金石之声,斩钉截铁,有种绝不会有人质疑的气势!
  皇帝的决心,就是最好的动力来源。几乎所有的明军将士们,都忘记了心中的悲痛,或者,他们把悲痛埋到了心底,一个个昂着头,眼神中带着坚决,带着无比的决心,回应着皇帝的话。
  崇祯皇帝看着底下将士们所表现出来的神情,心中欣慰,语气稍微变慢了一点,依旧大声说道:“曾有人向朕提议,朕御驾亲征,要有一篇讨虏檄文。但朕没想着要,也没有让人准备……”
  一般而言,古代出征打战,不管有理没理,都会发布一篇讨伐檄文,也就是师出有名。很多人也都习惯了,此时听到皇帝主动说起这事,不由得都微微有些好奇。皇上没有让人准备讨伐檄文,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的心中刚冒出这个念头,就听到了崇祯皇帝的解释,只听他声音又提高了一点道:“建虏之罪行,罄竹难书,天下皆知!朕带诸将士讨贼,顺天意,得民心,根本无须多此一举!朕亦有这份自信。朕问尔等,可愿随朕杀贼?”
  “杀贼!”没有事先的约定,更没有事先的安排,几乎所有的将士,都不约而同地齐声大吼,回应崇祯皇帝道。
  或者是一声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几万将士,又继续大吼着表达着:“杀贼,杀贼……”
  城头上,崇祯皇帝的后面,站着同样一身戎装的海兰珠。此时的她,听了崇祯皇帝的话,听着几万将士的吼声,忽然深深地感到后怕,要是自己不加入聊天群,不劝额祈葛改投大明而继续和满清勾结在一起,那整个科尔沁族,也必定在年轻皇帝的带领下,被眼前的明军碾成粉碎!
  海兰珠转目四顾,看到站在一边的众多明军将领,一如曹文诏,曹变蛟,冯德华……甚至连登莱巡抚卢象升,都是神情激动,渴望一战的表情都刻到了他们的脸上。听着耳边还在传来的一阵阵“杀贼”声,她又不由得暗叹,明军士气之高,真是前所未见!哪怕是自己以前在满清鼎盛时候,也没见过满清军队身上有如此之高的士气!
  不过她想了一会,忽然又欢喜了起来。眼前这位年轻的大明皇帝,已露峥嵘,已现君威的大明皇帝,是自己的夫君。科尔沁族和大明,已是彼此一体,皆为大明。英雄盖世的大明皇帝,是自己的皇帝,精锐强悍、士气高涨的大明军队,是自己的军队!
  我骄傲,我自豪!
  崇祯皇帝自然不知道,身后的海兰珠,此时已把她自己真正地当作了大明人。此时的他,也是心潮澎湃,等了一会后,只是伸手一示意,如海啸般地吼声,顿时戛然而止。
  如臂使唤!崇祯皇帝相信,眼前的这支军队,就是他的军队,任何人都不可能从他手中夺走!因为这支军队的每个人,都认可了他,而不是皇帝的名义而已!
  崇祯皇帝没有再多废话,只是宣布道:“杀虏祭旗出征!”
  旨意一下,索尼等被俘虏过来的那些满清军卒,被锦衣卫亲军拖了上来,堵着嘴巴,一刀一个,祭旗出征!
  当梦寐以求的灭虏之战这一刻终于来临时,明军将士们反而不再那么激动,一个个遵从号令,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他们的皇帝已经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他是有能力灭掉满清的,这些年来连续的胜仗就是实证。而如今,他们也不能负了皇帝的期待,同样要回报皇帝给了他们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
  大军开拔,经过城门洞,穿过鞍山驿堡时,所有的军卒,都向城头上的崇祯皇帝行注目礼!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带有一种狂热。
  和皇上一起上阵杀敌,此生不虚也!
  与此同时,远在大明最南边的安南都统使司,南边的阮主乃是阮福源。说到这个阮福源,其实也是一个人物。
  第一任阮主是阮潢,在临终之前曾交代:顺广北有横山灵江之险,南有海云碑山之固,山产金铁,海出渔盐,实英雄用武之地。若能驯民厉兵与郑氏抗衡,足建万世之业。
  于是,阮福源雄心勃勃,在继承阮潢的位置后,就开始切断和北方郑氏主权的宗藩关系,首先进行行政改革,设立舍差司(掌诉讼)、将臣吏司(掌钱粮)及令史司(掌正营军饷及祭祀),将境内官员的任命权握在自己手里,后黎朝留下的官府机构改为直接听命于阮氏,这就直接等于是独立的王国,并和北方的郑氏交恶开战。
  一开始的时候,郑氏所占土地人口都多,实力更强,但阮福源利用天险防守,且在1615年的时候,他就勾结了葡萄牙人,把港口费福给了葡萄牙人,以此换来了葡萄牙人的全力支持,火器的先进,远非北方的郑氏可比。
  在安南南北纷争中,徐光启作为钦差曾到过安南,不过他的目的只是要求朝贡粮食,当时两边打嘴仗,他也没有实力进行真正的干涉,刚好又因河套地区被大明拿下,徐光启最终放下安南这边的事情便赶往河套去推广粮食作物了。
  这一日,阮福源正在宫中大摆宴席,忽然闻报葡萄牙人总督乔治前来拜访。一听之下,他立刻亲自迎出殿门。
  “恭喜殿下大捷!”乔治一见到阮福源,便笑呵呵地大声说道。
  阮福源稍微有点意外,刚过去的这次大捷,大破北方郑氏的军队,更是打得郑氏水师全军覆没,其中葡萄牙人功不可没,在宫中的庆功宴上,就有葡萄牙人的代表。之前也曾邀请过乔治,但听说他去迎接西洋本部的海船,因此并没有过来,此时匆匆赶来,难道只是来恭喜一下自己而已?
  虽然有蝴蝶效应,可有的事情,一如历史上,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比如这次郑阮大战。郑氏水陆并进,几乎是集全国之兵力想一举攻下南阮。由于阮福源所修建之围墙绵延十一公里,且高大坚固,每一丈左右设置火炮一门,每三到五丈更是布置一门重炮,且弹药堆积如山。郑氏军队在陆路攻打很不顺利,这一点,郑主也有预料,因此,此次大战的重点在于水师,他企图绕过那段围墙,从阮氏南面登陆。
  然后,阮福源也知道自己的薄弱之处,因此早有准备,光是大战船就有百膄之多,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