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聊天群-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这一次,这些王公贝勒又在不经意间质疑了皇太极的判断,这要是换了以前的话,皇太极绝对不能容忍他的权威被冒犯,可此时,却没见他有发脾气,只是默默地坐在御座上,低着头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等过了一会,殿内安静了下来之后,他才缓缓地抬起头,整个人似乎苍老了不少,扫视着殿内的每个人,低声却又带着绝对地把握道:“和卢象升打了这么久的交道,你们难道不知道他的用兵之道么?他会不考虑劫粮之后的退路?他善用骑兵,难道不知道走陆路的话,这批粮食对我大清之重要,必定会派骑军追击,他能逃得掉?只有从水上走,我大清才会无力追击!以前金朴镇被他劫走的粮食,还不是由明国水师运走的!选择刚出镇江堡动手,就是因为离鸭绿江最近!”
  说到这里,皇太极似乎显得很累,喘了几口气之后,才缓缓地说道:“阿济格肯定没看到明军水师出现在见面上,明军水师是在战事开始后才出现的,这一点,朕也可以肯定。唯有如此,才能让卢象升确信此战能完胜!”
  “这不可能吧?水陆两军难道只是约定时辰汇合?万一中间出现什么意外,这岂不是很不靠谱?”有人提出了质疑。
  确实,任何一次战事,都不可能完全按照计划执行的。一如当年明国五路进军,试图剿灭当时还是先汗的后金时,就因为五路大军协调不一致,和计划出现了偏差,最终导致五路明军被先汗各个击破四路,吓退一路。
  然而,这次的战事似乎又有所不同,至少明国水师其实是无所谓时辰,一直在江面上等着岸上的明军出现,是一点事情都没有的。这么一想,大部分人都默认了皇太极的分析,顿时,很多人的脸色都非常地不好看。他们明白,十之八九,那批粮食是完了!
  回想起刚才为了这批粮食大打嘴仗,甚至有人还在御前像泼妇般厮打了起来,崇政殿内这些满清的王公贝勒,一个个心中很不是滋味!
  最终,沈阳这边并没有派出援军,因为所有人基本认可了皇太极的分析。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派骑军赶往镇江堡的话,那也是要消耗很多粮食的。而满清,缺得就是粮食!
  豪格在朝议完了之后,似乎郁闷地回到自己府上后,就再也憋不住,冷笑个不停,封多尔衮为皇太弟,这下好了吧,这个皇太弟其实也没什么用嘛!大清还是缺粮,饿死这些蠢猪!
  很是发泄了一番之后,豪格便叫来钱富贵,屏退众人,低声吩咐道:“联系那边,这次我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是不是该有什么奖赏?”
  钱富贵一听,便知道明军肯定是劫走了粮食,心中高兴万分,不过不敢表露出来,只是点点头后便进入聊天群,私聊崇祯皇帝,把豪格的要求说了下。
  此时,崇祯皇帝早已知道卢象升的劫粮军队已经在安全返回途中,如今见豪格来邀功,倒也没不理。毕竟豪格提供的情报,确实不是钱富贵能搞到的。为此,他应付了豪格一番,以便豪格能继续提供消息。
  退出聊天群后,崇祯皇帝便高兴地想着,辽东这边又多了一批粮食,如此一来,今年自己御驾亲征辽东的后勤压力,就又少了很多。而皇太极,估计快要愁死了吧?最好真愁死得了,反正在秋收之前,封锁满清的粮食输入,是绝对不会放松的。
  想了一会高兴的事情之后,崇祯皇帝便转移了注意力,开始想着让他比较发愁的事情。
  蒸汽机的海口已经夸出去了,可批量生产的蒸汽机却一直没有定型。如今兵仗局的蒸汽机,全是手工打造的。当然了,手工打造的蒸汽机不是不行,但要实现大明的工业化,批量生产是必须的。之所以工业化是工业化,就是因为产品能流水线作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才是真正促进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原因。
  如今的崇祯皇帝,对于蒸汽机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两点。一点是蒸汽机太过庞大,都有一个小房间那么大,否则的话,产生的动能太小了。可这么大的蒸汽机,应用起来真得是不方便!至少在崇祯皇帝的印象中,有实际用途的蒸汽机,都不可能这么庞大的。
  第二点,目前的蒸汽机,热能转化为动能的效率太低。换句话就是说,如今的蒸汽机,就是一只吃煤炭的钢铁怪兽,而且饭量还很大。从经济成本来说,实在有点不划算!在崇祯皇帝的认知中,这应该是没有橡胶密封的原因。
  他想了好大一会,觉得还是没有头绪,便决定去兵仗局一趟,再和那边的工匠待一段时间,看能不能找出什么好办法来!
  没想到的是,他还没动身,殿外内侍进殿禀告,说兵仗局掌印太监刘成志请求觐见。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心中一动,该不会自己让他们在研究,还真研究出了一点什么吧?
  这么想着,他立刻传旨刘成志觐见。
  还没等见礼完毕,崇祯皇帝便带着一丝期待,看着底下的刘成志问道:“可有好消息?”
  “回陛下的话,却有一事,奴婢觉得有可能可以改进蒸汽机,只是奴婢才疏学浅,没有把握,因此不得不遵照陛下旨意,前来禀告陛下。”刘成志虽然是这么说着,可他脸上带着的笑容,却说明他大概是谦虚了。
  崇祯皇帝见了很是高兴,连忙问道:“很好,详细给朕道来!”
  刘成志听了,便连忙回奏道:“陛下,今日有一木匠在听到奴婢和人讨论蒸汽机的事情后,私下对其他匠人说,他们木匠锯木头,都是锯子两头都有人拉推,如此就省力不少,这蒸汽机的活塞推动,如果也能两头推动,岂不是也会同样省力不少。奴婢听到了这话,感觉有道理,便来向陛下奏明了!”
  好歹他见皇上那么关心蒸汽机,虽然他是兵仗局掌印太监,可也一样活跃在蒸汽机制造的第一线,对于蒸汽机的了解,可以说不比那些工匠要少。因此,他在听到那木匠的言论之后,联系蒸汽机的构造和远离,就已经确定,这确实是可以的。
  之所以刘成志没敢把这事说成是自己想出来的,是因为崇祯皇帝经常去兵仗局和工匠待在一起,为了鼓励工匠,也曾严令上官不得贪属下功劳,否则一经查实,必定严惩不贷。刘成志可没把握自己在兵仗局能一手遮天,风险实在太大,还不如实话实说。
  再说崇祯皇帝听刘成志这么一说后,脑中略微一想,顿时喜出望外。他也一直扑在蒸汽机的制造上面,脑海中对蒸汽机的了解也是一清二楚,稍微一想,便知道,两个气缸这种互相推着做活塞运动,必定能极大地提高热能转化效率。
  而以前的时候,之所以蒸汽机那么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蒸汽机如果小了的话,热能转化效率的低下,会导致动能的不足,做大蒸汽机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情。可如今好了,设为两个气缸,互相推动之后,相同热能之下,动能必定会大大提高。如此一来,蒸汽机必定能减少好多体积。这也就是说,之前蒸汽机的难点之一被解决了。
  崇祯皇帝想得兴奋起来,立刻摆驾兵仗局,根据这个想法,改进了蒸汽机的设计图,而后立刻让刘成志调拨熟练工匠,立刻开始打造了起来。
  试验的结果,果然证明了崇祯皇帝的想法没错。新型的蒸汽机确实比之前的蒸汽机要好了不少。这让崇祯皇帝觉得,以此为原形,进行蒸汽机的批量生产,说不定也是可以了。
  高兴之余,他就在兵仗局内,召集包括各类工匠在内的所有人员,对刘成志的奖赏是免不了的。让许多人没想到的是,就听崇祯皇帝在台阶上,带着笑容问道:“谁是木匠孙二牛?”
  “草民孙二牛,叩见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一名二十来岁的壮实小伙子在众目睽睽下出列,跪倒在崇祯皇帝面前大声回应道。
  跪在那里的他,心中很是激动,他知道,肯定是有好事。
  崇祯皇帝看着他,心中点头,也只有是年轻人,才会少很多顾忌,心中有什么想法,就会脱口而出。
  在孙二牛见礼完毕之后,让所有人瞠目结舌地是,崇祯皇帝竟然步下台阶,亲自上前去扶孙二牛,同时笑着说道:“不错,快快平身吧!”
  孙二牛那想过有这礼遇,要知道,这可是当今天子啊!他的双臂被皇帝扶着,激动之下,那手都是有点在抖的。当然了,他事后说的时候,没有承认这一点。
  看着已站起来的孙二牛,崇祯皇帝就在他的面前,笑着说道:“你的想法很好,不但如此,还能把心中想法说出来,最终让蒸汽机的改良得以成功。朕很欣赏你这样的年轻人。敢想敢说,不拘泥于身份地位,不错,不错!”
  他一连说了几个不错之后,忽然语气郑重了一点道:“木匠孙二牛接旨!”
  孙二牛正在激动着,忽然听到这话,稍微一愣后,立刻又跪了下去。
  “有功必赏,朕决定,赐予你今后十年内售出的蒸汽机利润的百分之一,并享大师之礼遇。”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又补充道,“希望你的技艺能精益求精,更进一步,达到大师标准,如此朕会很高兴封你大师称号,明白么?”
  他这话是说,目前孙二牛还不是“大师”,但有大师的待遇,本身技艺提高,达到大师标准之后,才会有大师称号。可就算这样,也意味着他的地位得到了恨到的提高,简直可以说是一步登天。更何况,他还能分得十年内售出蒸汽机利润的百分之一,这又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孙二牛因为一个联想,一句话的事儿,可以说,就获得了名利双收。这让他激动地无以加复,唯有连连磕头,高喊万岁。
  而庭院内的那些人,不但是兵仗局官员,还是各类工匠,都一个个非常地眼红,不少人心中狂骂,你个孙二牛,不知道是走了什么狗屎运,竟然随便一句话,就改良了蒸汽机,得到了皇上如此的礼遇和厚赏,祖坟冒烟了吧?
  崇祯皇帝赏完孙二牛后,看了看展示出来的蒸汽机,而后转过身,重新看向庭院内的众人,见到他们的那些神情时,便知道自己这一次的千金马骨,似乎起到了作用,应该是大大激烈了这些人的积极性。
  汉人自古以来从来不缺乏聪明人士,希望他们这些天下数得着的匠人们,能开动他们的头脑,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改进更多的东西。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准备摆驾回宫。
  可谁知,就在这时,忽然就听到庭院人群中,有一人忽然高声喊道:“陛下,这个蒸汽机,草民有个想法!”


第1047章 你就继续装
  这个声音有点响,也有点突然,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崇祯皇帝听到,闻声看去,底下众人已经自觉让开一条通道,或者说底下众人都转头注目一个人,就让刚才喊话这人一下在人群中暴露了出来。
  这人也就二十多岁而已,此时看到所有人都看向他,似乎有点胆怯,有点畏缩了。
  崇祯皇帝见此,微微一笑道:“对于蒸汽机,你有何想法?”
  问了之后,想了想,便又补充道:“说出来给朕听听,就算没用也是无妨!”
  那人听到这话,顿时又来了勇气,急匆匆地走到人群前面,跪地奏道:“陛下,草民乃是炮匠,负责火炮炮膛的镗床操作。草民见这新的气缸并没太粗,因此便想着,如果这气缸像炮膛一样,用镗床镗过,则其内壁必定光滑异常,说不定……说不定对这蒸汽机有用!”
  之前的时候,因为使用单一气缸,这气缸就必须做得很大,只能用手工打造而成。可如此一来,活塞与缸体之间的间隙就不可能做到很小,只能尽可能用毡、纸、油布以及类似的代用品塞严缝隙。不管怎么样,这种做法的漏气都是比较严重的。换句话说,这种做法,其实也浪费了大量的热能。
  可如今缩小了气缸之后,这缸体和大口径的炮筒的直径其实已经相差不了多少。如果为此做一台大口径,能镗气缸的镗床用于光滑内壁的话……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顿时兴奋了起来,因为这用脑子想想就知道,肯定能改良蒸汽机,只是改良之后的效果如何,就有待试验了。
  于是,他立刻肯定了这名炮匠的做法,并当众吩咐兵仗局掌印太监把这事记下来,一旦试验完毕,证明能大大改进蒸汽机的话,绝对不吝重赏!
  看到这炮匠激动地退回人群中后,崇祯皇帝笑着对底下众人说道:“朕就在这里,还有谁,对这蒸汽机的改良有什么想法的,不管对错,尽可以说出来听听,言者无罪,有用则赏之!”
  之前孙二牛的事情,已经让底下这些人刺激到了,刚才的炮匠也是因为如此,才鼓起勇气赌了一把,没想到还真赌对了。只是赏赐的多少,还要取决于试验的结果。可不管如何,他也因为一句话的事情,就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两个事情,让底下所有人,特别是那些工匠都份外眼红,一个个挖空了心思地去想,就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能有这样的好运。在崇祯皇帝的鼓励之下,一个又一个工匠,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让崇祯皇帝有点失望的是,后来提出建议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没什么实际用途,只有个别人的提法,似乎有点小用途。不过对于这种踊跃的情况,他还是很高兴的。
  因此等此起彼伏地声音慢慢消失,庭院内重归安静时,崇祯皇帝便笑着对他们说道:“很好,以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尽可以说出来,说不定就有好东西会出自你们的手中。朕也会在兵仗局专门设置一官职,让人记录你们的想法,这想法不局限于蒸汽机,甚至不局限于火炮,如果觉得切实可行,朕会拨款让你们实现自己的想法!”
  说完之后,天色已经有点晚了。崇祯皇帝在顺带着又收获了一波成就值后,吩咐了兵仗局掌印太监刘成志一番话,才摆驾回去了。
  皇帝重视,兵仗局又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专门的镗床很快制造出来,并由那炮匠亲自操作,新的蒸汽机改造完成,正式一实验之后,一个喜讯就摆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这种新式蒸汽机比原本的蒸汽机提高了四到五倍的能量,这绝对是个巨大的提高,让崇祯皇帝不由得异常高兴,当即拍板,就按照这个新的蒸汽机样板进行量产。
  他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双向气缸,且缸体通过镗床操作过的蒸汽机,其实已经是瓦特经过多次改良之后的蒸汽机,也就是瓦特三型机。这个改进,离瓦特的第一次改进用了足足七年多的时间,可在比瓦特改良蒸汽机还早的一百多年前,在崇祯皇帝这个穿越者的带领下,有着大明最熟练的工匠,和足够的财富支持下,用比瓦特单枪匹马做蒸汽机更高的效率,短短时间内就开发出了能真正派上实际用途的改良版蒸汽机。
  这种蒸汽机,压根就不需要什么橡胶。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上,就算到了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蒸汽机战舰上,也没有用到一点点的橡胶。
  这个位面上的蒸汽机,在崇祯皇帝的带领下,终于有了能量产的改良版蒸汽机,预计不久的将来,这种蒸汽机因为成本的降低,煤炭消耗的降低,会在大明无法利用水力的地方应用。崇祯皇帝想着这一切,就不由得很激动。
  大明工业化的原动力,终于有了!
  当崇祯皇帝看着第一台量产的蒸汽机组装完成,摆在自己的面前验证其功效时,他忍不住便兴奋,进入聊天群,用聊天群的拍照功能拍照留念,这是这个位面的人类历史上,真正实用的第一台蒸汽机啊!
  拍完照之后,他才发现唐王有一条信息发过来:“陛下,福王世子马上就要进城了。”
  崇祯皇帝一见,心情正好着,便回复他道:“那就如实展现你的唐国给福王世子看看。”
  唐王收到,立刻答应下来。对他来说,有更多的藩王封建海外,他就不会有木秀于林的潜在危险。因此,对于福王这边,他是非常乐于展现新藩国的好处,能让福王也眼红跟进。这又正好能满足唐王这个年轻人所拥有的炫耀心情。当然,这种是人之常情,所谓衣锦还乡,就是这个道理,倒也不好说唐王什么。
  于是,唐王立刻领着唐国的文武百官,前往城门口去迎接。
  福王世子朱由崧在锦衣卫的护送之下,到达阿瓦城外时,看到了唐王在那,身后簇拥着不少文官武将,藩王的排场,做了个十足十,远非内地的藩王那种尽可能低调的排场可比。就只这么看了一眼,那心中的羡慕之意就不由自主地流露了出来。
  要说起来,明朝后期的藩王,其实也真是可怜。虽然名义上是藩王,是大明朝最高贵的爵位之一,可朝廷对其的限制非常多。甚至连藩王出城去扫墓,也必须经过当地官府的批准才可以离开藩王府。说句不好听的,这些藩王,其实就是朝廷圈养起来的猪而已,和猪唯一的区别,就是猪最终会被宰杀,而藩王则不会,只是老死在府中。
  对于这种日子,年纪大的藩王还好一些,一腔热血早已熄灭,任何菱角都在漫长的日子中被磨灭;可福王世子却是个年轻人,正当二十来岁的热血小伙。谁会甘愿一辈子老死在那么一点大的王府中。天下那么大,天下那么美,不出去走走,不见识一番,谁能心甘?
  以前的时候,是没有办法,一有这种念头,那可是非常危险,一个不小心,是会当谋逆来处置的。可如今呢?是皇上给出了这样的一个机会,有了建立藩国的机会,能在藩国内掌握军政大权,一言九鼎,不再受人制约,更不用被人像猪一样的看押到死。光是想想,就让福王世子兴奋了。
  一到近前,他就连忙下马,向唐王见礼道:“怎劳殿下出城迎接,折煞侄儿了!”
  “哈哈哈……”唐王当即哈哈大笑起来,能听出来,心情很不错,大步上前一把抓住朱由崧的手后,才收了笑声道,“要是换了以前,估计我们老死都不得见。如今有机会,虽然孤这唐国乃是偏僻小国,破事一堆,每天都忙不过来,但不管怎么样,总得抽空出来一趟不是……”
  不要说唐王和福王这种隔了很多代的藩王,就是亲兄弟的那种藩王,一旦就藩之后,基本上也没有了再见面的机会,都只会在自己的王府里面老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唐王才有此一说。
  朱由崧听了,也是有点感慨。如今朝廷的国策有所变化,这对于藩王来说,是个好事来的,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才好啊!
  而后,他又听到唐王似乎在抱怨唐国,抱怨忙碌,但看他神情,又那有看出有半分抱怨的意思!
  “装,你就装吧!”朱由崧在心底,不由得默默地说道。
  唐王其实和朱由崧的年纪差不多,不过此时却是主导着场面,抓着朱由崧的手往前走,一边指着那些文武官员说道:“洞吾那些土人都心怀叵测,孤基本没用。这些都是我们大明自己的读书人和军户出身,不过不是进士和各级将领,最多到举人和守备而已,蒙皇上恩准,被孤给挖过来了。呵呵,让贤侄看了笑话了……”
  说到这里,也不等朱由崧有反应,唐王就对那些文武官员大声喝道:“都愣着干嘛,还不快来见过福王世子?”
  那些文武官员一听,连忙作揖的作揖,抱拳的抱拳,都向福王世子见礼。
  朱由崧看得异常羡慕,他自己在洛阳时,虽然是自己的地盘内,可他这个福王世子,又有几个官员会在乎?出去要是遇到了那些官员,反而是他这个福王世子要陪着笑脸,否则一旦有想出城,哪怕自己的田地上走走,被那些官员刁难的话,也是没法去的。
  可此时看看唐王,以前肯定也和自己一样,可如今,那么多文武官员,随便呼喝,全都俯首帖耳,唯唐王马首是瞻,多威风啊!
  他正想着,唐王已经牵着他的手,上了唐王的车架,敞开着篷子,就坐在车上,视野很好。
  摆驾回宫的路上,唐王指着一排排戒严的军卒,还有在军卒后面看热闹地百姓说道:“这些大都是我们大明的百姓,听到洞吾成为唐国之后,纷纷过来讨生活。虽然唐国初建,实在是有点穷。不过土地却是多的。孤给他们都分了田地,他们也都留下了。皇上有旨,只要孤能留住这些百姓,以后就是我唐国的百姓了。”
  说到这里,他又不由得感慨道:“那些洞吾土人都很懒,白白糟蹋了那么多好粮田。但我们大明百姓就不一样了,这里一年三熟,要不了多久时间,粮食就不用担心了。皇上还交代了,不要怕粮食多了会烂掉,朝廷会出钱收购粮食的,有多少收多少,让孤能大力抓民生,多多产粮。”
  说着,唐王又用手指着阿瓦城内的建筑道:“真是让贤侄见笑了,孤选定的这个都城,实在没法和我们大明国内的城池可比。看看,这房子这么矮,你看,那房子连个院子都没有,还有那……”
  朱由崧就压根没有开口地机会,一路上就听着唐王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时不时就说自己的唐国不怎么样,如今又听到唐王在“抱怨”自己的都城简陋,他不由得再次在心中默默地说道:“那你可以不要这里啊,改成福国好了啊!你就装,继续装吧!”
  唐王是第一个分封海外的藩王,换句话说,就是第一个自己掌握军政大权的藩王。他又是年轻人,这次朱由崧一来,他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正好有了个最佳的倾述对象。嘴巴说忙死了,可硬是用了大量的时间,绕着路在给朱由崧介绍着各种情况,看着朱由崧脸上的羡慕表情,他就越是来劲,一直拐了很多地方,实在没啥介绍之后,才算踏入王宫的宫门。
  唐王的声音都略微有点沙哑了,还牵着朱由崧地手不放,感慨地说道:“贤侄,孤实在是太忙了,每天要处理一大堆的事情,那奏章都堆成山了,就这,还是忙不过来。你不知道,这是真累啊!有的时候,孤都怀念在南阳的日子了,那多轻松……”
  听到这话,朱由崧实在有点听不下去了,你再装?要不我回去禀明陛下,让我来替你怎么样?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朱由崧连忙决定岔开话题,实在不想听他再装了:“侄儿听说白杆军帮了殿下大忙,他们人呢?”


第1048章 他隆王的踪迹
  一听这话,唐王便露出一脸感激之色,向京师方向一抱拳后才回答道:“陛下隆恩,知道孤的军队草创,如今打下这么大的地方,兵力已是严重不足,便令白杆军继续向南讨伐,眼下估摸着快到入海口了吧!”
  听到这话,朱由崧有点吃惊,他看了下身边的锦衣卫护卫,稍微迟疑了一会后,最终还是问道:“那白杆军的费用不少吧?”
  他在过来的路上,自然是大概了解了唐王的情况。知道之前闵阁老在云南训练的军队,包括这次出征的费用,全部都是唐王府出钱。到了后来,白杆军这么一整支军队开过来,更是花费巨大,这个数目,朱由崧自己心里估计了下,至少福王府怕是拿不出来!此时听到白杆军竟然还在替唐王打仗,他自然就更惊讶了,忍不住问上一问。
  没等唐王回答,朱由崧又感慨道:“唐王府的积蓄还真是多啊!”
  听到这话,唐王笑了,笑得朱由崧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说错话了。过了好一会后,唐王才回答道:“唐王府别说没有金山银山,就算有,也不可能还有留下。实话告诉你吧,唐王府历代的积累,早在刚打下木邦之后,就差不多用完了。亏了陛下恩典,以前赐下的粮田都能进行拍卖,这部分钱也就支撑着差不多打下阿瓦就没了。剩下的费用,都用其他的代替了!”
  如果严格说起来的话,藩王改封海外,另有封地,朝廷真要把以前赐下的粮田无偿收回,就藩王的弱势,也是无可奈何的。可崇祯皇帝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依旧认为这些粮田归藩王所有,拍卖之后,财物算藩王的。这让唐王心中感激。也是从中看出了皇上的诚意,他才不顾一切地当了分封海外的领头羊。
  当然了,他不知道,崇祯皇帝之所以这样做,一个原因确实是要扶持藩王的海外分封,尽量给予支持;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藩王的粮田里面还有很多投献的田地,朝廷通过这种方式处理,可以把那些投献者的矛盾转移在藩王身上。有什么问题,尽管去找藩王便是。
  不过,朱由崧的关注点并不在这里,他更惊讶于另外一个情况。就见他连忙问唐王道:“还能用其他东西代替?什么东西?”
  “粮食啊!”唐王理所当然地笑着说道,“这里别的东西没有,就只有粮食。孤让他们多种粮食,一年三熟,粮食多得是。”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后又补充道:“另外还有,出海口那边划出了一座城池不算唐国的,由朝廷直接派地方官治理。那里以后还会驻扎朝廷军队和水师,用于替我唐国防范海上过来的敌人。”
  “贤侄,你说说看,皇上如此重视海外分封,我们这些当藩王的,还有什么可说的?”唐王说着,正色劝朱由崧道,“你回去后,当告知你父王,不用担心藩国不能建立。皇上隆恩,会替我们考虑周全的。”
  对于这点,朱由崧倒是点了点头,很是赞同。就说唐国,简直可以说是皇上帮唐王打下的。甚至在打下洞吾之后,又替唐王着想,知道他的军队还不足以担当重任,就主动要了海边最危险的地方,不需要唐王去操心,由朝廷来镇守,而唐王的领地,只是躲在其后面。这种好事,历朝历代,又去哪里找?
  他这次过来,只是这么短的时间,就获悉了他,或者说是他父王非常关心的事情。唐王确实在唐国一言九鼎,威风凛凛,并不是傀儡一个;另外还有一点,不用担心花了钱,却打不下藩国从而人财两空的难堪遭遇。
  说话间,他们已经在王宫内坐定,不用唐王吩咐,自有内侍宫女服侍。
  朱由崧吃着唐国特有的水果,心情很不错。对他来说,他是更愿意分封海外,而不是老死洛阳,宁做鸡头不当凤尾!如今实地查看的结果,他已觉得能给父王交代,也就能顺利地遂了自己的心愿。
  一颗火龙果吃到了肚子里,朱由崧接过宫女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嘴后,笑着对唐王说道:“侄儿听来,由白杆军打下洞吾其余地方,唐国很快安定,殿下当能高枕无忧也!”
  听到这话,唐王先是笑着点点头,不过很快,他又稍微皱了眉头。这让看着他的朱由崧稍微一愣,怎么,难道其中还有什么难言之隐?该不会是朝廷还真有什么其他手段吧?
  这么想着,他的脸色顿时也难看了。如果真的依旧被朝廷控制地死死的,那和在大明国内当藩王有多大区别?
  唐王自然看到了朱由崧的脸色,稍微一想,便明白他可能误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