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聊天群-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财力作为保障,相信白杆军这支精锐开拔往洞吾,不会有任何困难。
  议定了这个事情,崇祯皇帝的注意力便转移回了京师。马上就要过年了,在这年节时候,大戏也应该上演了。
  于是,一道圣旨下去,就在祭奠大明忠烈堂这天,新加入了一些程序。
  这一天,京师百姓,再一次天不亮就起床。按理来说,去年看过皇上祭奠大明忠烈堂,已经不是那么新鲜的事情,该有那么一部分人,在这大冬天的躲被窝里睡懒觉。
  可是,这种情况不但没有出现,反而这次在宵禁结束之后上街的人数,远比去年那一次要多。甚至比去年更夸张的是,这次京师的客栈,几乎都住满了人,他们是从京畿之地的各处城镇赶来观礼的,为此,甚至路远一点的,就算大年三十赶不回去团圆也在所不惜。
  他们匆匆赶往奉天门广场,寒风扑面,大部分人都没有说话,可也有一部分熟人,遇见了互相打招呼说着话。
  “咦,李老板,你怎么来京师了?难道你是为了看今天这个事情?”
  “是啊,想当年,我全家就因为我在外面做生意才幸免于难,家里的血海深仇,不管如何,总要过来看看的。”
  “也对,当年京畿之地遭受建虏的肆虐,许多人家都是家破人亡的。听说这次要活剐了的大明奸,是建虏那边最大的明奸,为建虏出谋划策,不知道害死了多少同胞,甚至这人还把我们汉人当牲口一样,驱赶给建虏做兵粮,这种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养出来的?”
  “……”
  听到他们的对话,一个边上的路人便插嘴说道:“你不知道么?听说这人还自称是前宋范仲淹的后代。也不知道范仲淹听到有这样的不肖子孙后,会不会从坟墓里跳出来!”
  “所以说,这一次,我们江湖中都发下了追杀令,就是为了抓住这奸贼。还真别说,这次能抓住这个奸贼,亏了我们江湖中人!”一名江湖中人打扮的汉子听着他们的讨论,也跟着插话,带着点自豪说道。
  要是往日里,江湖中人并不受百姓待见,做事都是比较低调的,否则很可能会引来官府中人。可这一次,在这大众广庭之下,这名江湖人士却主动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那李老板一听,当即向他抱拳一礼道:“幸会,幸会。不知道那发现范文程奸贼的侯三大侠在哪里?”
  “他啊,听说昨天被皇上召见,当面夸了他,让他进了锦衣卫当差。还有,他大哥宁死不屈,牌位也得皇上亲自准许,进大明忠烈堂供奉香火。呵呵,这可是我们江湖中人,没想到也有机会能进忠烈堂!”那江湖中人带着点羡慕,带着点骄傲回答道。
  李老板听了,立刻点头说道:“以前有郭大侠,如今我们大明也有大侠。不是说了么,仗义每多屠狗辈,江湖中人,好汉,大侠也是不少的!”
  “……”
  走了一半路,气血活动,感觉天也不是那么冷了,说话的人就多了,其中就有人带着点好奇问道:“对了,这奸贼不好好地待在辽东,怎么要找死,竟然跑来关内了?”
  听到这话,不少人都很奇怪。立刻,有消息灵通之士便爆料了:“你们不知道么?朝廷大军已经打下鞍山驿堡,兵锋直逼辽阳沈阳了,奴酋坐不住了,不得不派这奸贼进关来找机会,企图垂死挣扎!”
  听到这话,想起一连串的胜利,再想想以前,一名年纪大些的中年人感慨地说道:“没想到啊,如今我们大明军队竟然打得建虏连还手之力都没有,打起了各种歪门邪道来了!”
  这么一说,不少人都跟着感慨,有个年轻点的便笑着大声说道:“一会还有什么阅兵典礼,那些打了胜仗的军队,都会来夸功,这次,一定要好好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军队,能把那么厉害的建虏打成这样!”
  “对,前阵子,不断地有骑军回京,开始我以为出了啥事,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就是打胜仗了的那些,派了功勋回来受这份荣耀的!”
  “……”
  说到后来,有人便笑着说道:“有祭奠仪式,能看到皇上,能看到大奸贼被活剐,还能看到咱们大明的威武之师,这一趟,没白来!”
  “对,今年就算大年三十回不去,可能见此盛况,也是值了!”
  “……”
  就在这样的议论声中,人流慢慢地汇聚到奉天门广场。
  因为有了前面祭奠仪式的经验,五城兵马司早早就出动,警戒的警戒,站岗的站岗,疏导人群的疏导人群,人数虽然比以前还多,可却井井有条,丝毫不见有乱。
  与此同时,在京营这边的校场上,兵卒林立,众多京营将士都看着在中间排队的那些兵卒,一个个脸上都露出羡慕之色。都说中了状元,才会游街夸耀。可如今当兵吃粮,竟然也有这么一天,能在京师游街夸功,比那状元游街要更多的人看,甚至都还有皇上,还有文武百官,诸国使臣观看,这个荣耀,是能说一辈子了啊!
  他们羡慕,那些在列队等待命令的将士,却是无比自豪,激动。他们这些当兵的,做梦都想不到,竟然会有这一天。当阅兵的旨意到达军队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同袍后悔没有多立下功勋,没法比过别人,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这些人来京师参与无比荣耀的阅兵。
  这一刻,他们感觉以前在战场上的拼死厮杀,值了!等他日老了的时候,坐在院子门口,回想着这一生,这一刻,也该是知足了!
  这么想着,他们一个个更是昂首挺胸,精神十足,他们每个人,都暗自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京师的百姓,展现给那些大人们,展现给皇上看到!


第1019章 阅兵
  这次的阅兵和后世的阅兵流程并不相同,没有同志们辛苦了也没有为人民服务,飞骑传令,京营这边受阅的将士便出发了。
  在最前面的是五名骑士,其中中间那人身高臂长,一看就是壮汉,高举着一面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两边各有两人,挺直着胸膛,手扶腰刀,一脸肃穆,护着中间旗手略微慢半个马头前进。
  “看,国旗,国旗过来了!”奉天门广场上的百姓,只是瞧了一眼,便认出来了。
  在这一年多来,他们逐渐认识到了这面国旗,在各处官衙,特别是在童校,经常能在幼童高昂的国歌声看到这面国旗的升起。此时的百姓,已经知道了这面国旗就是大明,旗帜之下,是为大明的领土。
  大街两边的百姓骚动了起来,一个个垫着脚,就想看看这些功勋将士到底是什么样的,能把之前肆虐京畿之地的建虏打得不敢还手?
  两边的五城兵马司军卒一见,立刻低声喝斥,倒也没人敢和军卒顶撞,互相之间提醒着“别挤”,慢慢地安静了下来。
  在国旗的后面,是一个方阵,由骑军组成,一排五骑,共二十排。这些将士面容严肃,直着上身,目视前方,骑在高头大马上,也不见他们如何动作,就看到胯下的高头大马,齐步而行,整齐如一。马蹄发出的声音,就犹如只有一个声音而已。在方阵的前面,也有两名骑士护着一名旗手,旗帜上写着“大明归化行省派驻辽东骑军”。
  官道两侧,首先看到这个方阵的百姓,不由得窃窃私语起来。
  “这是什么骑军?辽东那边,还有归化行省的骑军?”
  “你不知道了吧,这些骑军乃是归化行省最厉害的骑卒,由归化总督挑选出来,奉皇上之命参与辽东战事,在和建虏的斥候战中立下累累战功!”有人事先做过功课,看过朝廷公告中的介绍,因此听到有人不解,连忙回答道。
  “原来如此,难怪这队伍里看着好像有蒙古人。要论骑术,确实他们比较厉害!”有人恍然大悟。
  可也有人不明白了:“他们应该不是打败建虏的主力吧,怎么排在第一位?”
  这种算是军事常识了,有明白地也热心回答道:“你不知道么?两军对阵,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斥候战啊!我们大明的夜不收,还有建虏的探马,都是军中最为精锐的好手。在斥候战中打败了对手,能让对方的军队成为瞎子、聋子,我军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调兵遣将,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你说重要不重要?”
  “哦,原来如此,怪不得排在第一位,厉害!”
  “……”
  第一方阵中的大明将士,虽然保持着目不斜视,可那耳朵却是竖着的,听到风声中传来的这些讨论声,不由得很是自豪。有几个人,心中恨不得拉着那介绍的人,好好和他喝一杯。
  他们却不知道,街道两边的百姓中,其实有不少锦衣卫和东厂番役的便衣。崇祯皇帝担心第一次这么搞,效果可能不会由自己想象得那么好,就派了他们出来,引导着不知道情况的百姓,掌控着舆论方向。
  在第一方阵后面两丈左右距离,是第二个方阵,同样是骑军,前面旗帜上写着“大明关宁骑军”。
  对于这支骑军,这些百姓的感情就有点复杂了。因为在以前的时候,大明关宁军可是对抗辽东建虏的主力,可却被建虏打得只能龟缩在城中,依仗城池防守而已。甚至在崇祯二年末的时候,竟然没有发觉建虏绕道蒙古,被他们攻进了关内。
  如果这支关宁军足够强大的,建虏敢以举国兵力绕道蒙古么?如果这支关宁军足够强大,京畿之地还会有那么多惨剧发生么?
  老百姓不傻,建虏从蓟镇破关而入,不等于关宁军就没有责任。因此,当关宁骑军的方阵过来时,刚还热闹的百姓,一个个都沉静了下来,只是默默地看着这支方阵而已。
  关宁骑军将士,看着这一切,感觉到百姓情绪上的变化,不由得一个个有点黯然。他们也知道,曾经的那些事情,是关宁军身上的污点。有家破人亡的经历,又如何能让人为他们而欢呼?
  忽然,有一人大声赞了起来:“好一支骑军,可是在大黑山一战中戏弄建虏,而后千里奇袭,夺取了海州的那支骑军?”
  这个声音刚落,另外有人带着兴奋和赞许回应道:“没错,就是这支骑军了,调动建虏兵力,不但让建虏来回奔波,徒耗军力,甚至还把海州的建虏主力也调了出来。我还听说啊,那些甘愿为建虏走狗帮凶的艾曼儿部,因此成了建虏发泄怒火的对象,想想还真是痛快,戏弄的好,厉害!”
  “对,当初关宁骑军也有出动,破坏了建虏的粮食收成,让建虏饿得没力气和我大明打仗!好样的,关宁铁骑!”
  “……”
  听着这些关宁骑军的功绩,终于有百姓露出了笑容。虽然关宁军的过往并不怎么好,可这两年来,他们确实在用心打建虏!这一个个胜仗,也是实打实地啊!
  这么想着,街道两边的百姓,不时有人夸一句,赞一个,虽然热闹的场面不似前面那方阵经过时候,可终归没有冷场了。这让关宁骑军的将士一个个心中感激,他们暗暗发誓,此次受阅回去之后,一定要用更好的战绩,为关宁骑军正名。一定要在下一次的受阅中,让更多的百姓为自己欢呼!
  在关宁骑军的后面,迎风飘扬的旗帜上,只有三个大字“骠骑营”。虽然没有更多的解释,可却以足够。街道两边的京师百姓,只是一看到这面旗帜,都纷纷欢呼称赞了起来。
  “看,卢中丞的骠骑营来了!百战之师啊!”
  “厉害,不愧是骠骑营!”
  “威武,威武……”
  人群中,有一些从南方来经商,留在京师刚好参与这场盛会的人,就不是很了解了。看到身边的人如此狂热,不由得很是好奇,连忙问起了情况。
  他身边的百姓也很是热心,在欢呼的间隙,纷纷回答他的疑问。
  “你不知道么?陛下赐名骠骑营,就是取汉时骠骑大将军对战蛮夷时的荣耀。这支骠骑营可谓战功赫赫,举不胜举!”
  “你没去忠烈堂参观过吧?那里有壁画的,想当年,就是这支骠骑营,深入辽东,甚至直捣沈阳,救出了无数汉人,锦衣卫指挥使家人的事情听说了么?就是骠骑营在建虏的眼皮底下救出来的!”
  “还有,还有,这支骠骑营在朝鲜三战三捷,硬是从建虏手中抢得无数粮食,是建虏噩梦的开始……”
  “……”
  这一说起来,还真是说不完,甚至还有人拿骠骑营前身,大名府民壮在昌黎城下一战,也拿出来夸功了!
  这种种议论之声,让骠骑营将士听得一个个非常地自豪。在队伍中的毛承祚更是感慨,自从卢中丞担任了登莱巡抚之后,由皇上在背后大力支持,东江军完全可以说是咸鱼翻身,从大明的鱼腩之军,游击之军,一跃成为对虏战事胜绩最多的军队!赫赫战功之威名,由京师百姓之反应便可见一斑。
  如此军威,如此荣耀,怕是大明朝也没多少军队能有了。毛承祚心中想着,便默默地说道:“毛帅,您可以安息了!”
  等到骠骑营过去之后,最后这一个方阵很是有点特殊。每个将士的身后都有一件奇怪的披风,这是之前那些将士所没有的。迎风飘扬的那面旗帜上,揭示了这支军队的身份:大明陆军第一师!
  只要是京师百姓,都知道这支军队的来历。这可是由皇帝亲自编练的新军,前往辽东的首战,便打残了建虏的正白旗,劫下粮食无数。第二战,便是拿下辽东盖州,就算奴酋皇太极御驾亲征,一样杀得建虏铩羽而归。这是一支在野战中,堂堂正正打赢号称野战无敌的建虏,而自身损失却极少的威武之师!新军中的炮营,在夺取海州和鞍山驿堡的战事中,肆意欺凌建虏,叫他们没有一丝还手之力……
  “威武,威武……”
  对于这支新军,无需再说战绩,每个京师的百姓,都能如数家珍。这支从京师走出去的军队,在之前已经成为话题中心,早已耳熟能详了。
  对于个别不明底细的路人,京师百姓只要回答一句“这是皇上编练的新军”,又或者回答说是“这是全军都识字的军队”,那就没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师将曹变蛟和师监冯德华就在队列的前面,一文一武,并驾齐驱,和前面方阵尽显不同。方阵中的将士,和前面方阵的将士一对比,都能让人明显察觉到他们一个个都带有特别的气质。这或者就是“读书人”的军队?换成以前,全军都识字,或者能识字,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匪夷所思!
  当所有的方阵走过之后,百姓们谈论最多的,就是新军了。不但他们的胜绩,还有他们的军制,监军的特别,未来军制的革新,有太多的话题可以谈了。
  小声讨论到后来,大明百姓们有点无法想象,又或者说,又无比期盼,如果将来有一天,大明所有的军队都如同新军这样,那会是怎么样一个场景?大家还会不会歧视武人,还会不会觉得只有匹夫之勇?又或者,如今军户废除,去当一回兵,是不是也是划算的事情了?
  在他们的低声讨论中,所有受阅的军队来到了奉天门广场。在忠烈堂前旗杆下面的台子上,崇祯皇帝一身金盔金甲,早已领着文武百官等候在这里。
  受阅军队经过这里时,每个方阵的将士,几乎犹如一个人一般,齐齐地抽出腰刀,竖起在腰侧,转头看向崇祯皇帝,或者目光中只有崇祯皇帝一人,齐声吼道:“保家卫国,马革裹尸!”
  这些将士们,每个人的表情肃穆,表达着他们对皇上的誓言。
  崇祯皇帝点头示意,等方阵过去,他便大声感慨道:“武将不惜死,文官不爱财,则天下平亦。但朕今日想说,文人不爱财,武人不惜死,天下太平亦!”
  在他身后的温体仁等大明高管们听了,不由得一个个若有所思!皇上这话虽然只是改动了很少几个字,可这意义完全不同了。
  平时的贪污案中,又岂是文官而已,底下的吏员更是其中好手,甚至有一些,文官不贪,吏员在其下捣鬼,腐败一样盛行!要治理贪腐,绝对不是只要求文官而已。
  而武人这词一改,其中隐含深意更甚。军队乃是皇上之军队,无论武将又或兵卒,如果说武将之决定就定军队之事,那是不是说军队乃是武将之军队?以前什么岳家军,戚家军什么的,也太多意思在里面了!
  这么想着,温体仁等人看着崇祯皇帝的背影,一个个心中凛然。皇上天纵神武,英明绝伦,以前只有开国帝王才能知道的东西,他却能心知肚明。皇上,英明啊!
  等到受阅军队经过忠烈堂前,绕了一圈,最后到达皇帝前面的空地,人人下马,一手牵着缰绳立正肃穆时,广场上安静了下来,不管文臣武将,不管百姓军卒,所有人都注目着那位穿着金盔金甲的当今天子。
  关闭了聊天群系统连绵不绝地成就值提示声后,崇祯皇帝面对着人山人海,神情肃穆,大声地说道:“大明虽建国久矣,朕虽然年轻,可要是谁以为大明老矣,朕年轻可欺,就尽管放马过来看看!”
  声音中带着威严,带着浓浓地自信。哪怕经过大汉将军的传音,个中意味也尽且传到广场上的每个人耳朵里。
  刚过去的阅兵仪式,已经让大明军队的胜绩再一次得以传诵。大明军队的威武,再次深入人心。
  此时此刻,皇帝的这番话,让奉天门广场上所有人的心中都有答案:大明虎贲在此,圣明天子之前,谁敢挑衅?


第1020章 范文程的下场
  “当年建虏反贼打到京师城下时,朕就在京师城头对天盟誓,来日朕必定御驾亲征,收复辽东。”奉天门广场上,只有崇祯皇帝响亮的声音,带着斩钉截铁地坚决,“这个事情,朕从来没忘过,并且一直在为此努力!朕要让大明所有的敌人都记住,敢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今日,朕再强调一次,朕将御驾亲征,收复辽东,你们,可愿随朕征战沙场?”
  毫无疑问,这话是对着受训军队所说,几乎所有的军卒,没有经过事先的排练,自发地大声回应道:“愿往!”
  这个声音几乎是上千将士齐声大吼出来的,声音直冲云霄,直冲人的心底,直击人的灵魂。
  “大明万胜!陛下万岁!”观礼的人群中,忽然有男儿声音大吼出声,似乎是吼出了他的所有情感。
  听到这话,他周边的百姓也跟着大声喊了起来:“大明万胜!陛下万岁!”
  教训一切来犯之敌,犯大明者,虽远必诛!
  大明帝国,神圣不可侵犯!
  “大明万胜!陛下万岁!”这个声音,最终在几万百姓的齐声大吼中,在奉天门广场的上空久久回荡。
  或者这个口号,对于后世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来说,觉得有些空洞。可对于遭受过兵灾的百姓来说,却是无比向往的事情。皇帝都能不顾自身安危,要亲征建虏,身为大明男儿,有岂能落于陛下之后?
  此时此刻,奉天门广场上,只有男儿的热血在沸腾!
  没有再去考虑文官的想法,甚至脑中再没其他想法,在武将队列中,新军总教习茅元仪出列,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挺直着上身看着崇祯皇帝大声说道:“末将愿为陛下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末将亦愿为陛下先锋!”都督同知祖大寿也跟着出列奏道。
  ……
  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武将激活了他们血液中的激情,跟着出列,表达他们愿为陛下效死的决心。到了后来,哪怕那些只想着享福的武人,也不得不表态了。
  武将队列,上至公侯伯,下至普通将领,全都单膝跪地,御前听令。
  文官中,其实大部分人在听到皇帝的那番话后,大吃一惊之余,纷纷想着要怎么劝谏,甚至还想到了明英宗的例子。皇帝乃国之本,万不可轻率!
  然而,他们还没有开口的机会,就见到广场上的气氛已经被皇帝所鼓舞,大势之下,谁能反对?
  一时之间,文官们都沉默了,没人在这个时候会出来泼冷水。
  在这些臣子之中,有一群人比较特殊,他们就是投降过来后,在京师享受荣华富贵的那些蒙古各部族的头领。他们看到奉天门广场上发生的这一幕,深深地感受到了大明的强大!
  有这样的皇帝,有这样的军队,还有这样的百姓,谁能与他们为敌?
  此时此刻,他们一个个都很庆幸自己之前作出的决策是多么的英明!在京师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还有对未来的展望,普天之下,真得不可能再有比大明还强大的国家了!
  等所有人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下之后,奉天门广场上,在崇祯皇帝的手势之下重新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注目着他们爱戴的皇上,准备听他接下来再说什么话。
  “国歌中有一句话,万众一心兮,其利断金!”崇祯皇帝脸色严肃地说道,“可是,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出卖同胞,拿同胞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侯三在观礼台上,听到崇祯皇帝的这番话时,便知道接下来会是什么,顿时就激动了起来。
  “建虏原为我大明一个小小的部族而已,却能给大明带来这么大的灾难,是他们很强大么?”崇祯皇帝厉声喝问,而后又自问自答道,“不是,是因为有明奸卖国求荣,出卖同胞!你们可以回顾一下,建虏攻下辽东的每次战事,在那背后不都是有通虏卖国者?”
  有关辽东战事,崇祯皇帝在之前已经让人整理并公布于众。每次的战事,不是有城里的内应开门,就是被猪队友卖了,反复如此,才给了建虏壮大的机会。奉天门广场上的百姓,听着皇帝的话,想着那些信息,一个个怒形于色。
  “以前的晋商以为有朝中大臣护着,有地方官吏、军队合谋,就能为所欲为,能走私建虏所需,出卖大明消息来牟取暴利!”崇祯皇帝说到这里,愤怒地大声说道,“他们错了,他们大错特错!不管是谁,敢损害大明利益者,敢出卖祖宗,数典忘祖者,就是再大的官护着,朕也不会饶过他们,一个都不会饶过!晋商之例,当为所有商人戒!春秋之弦高,才是你们的榜样!”
  晋商的事情,在崇祯三年的时候闹得很凶。牵连之广,也是非常罕见。只要是和晋商合谋之人,哪怕是贵为大明首辅,左都御史,还是地方上的山西巡抚等等高官,没一个能跑掉,全都被厂卫所抓。该剐的剐,该杀的杀,该抄家的抄家,皇上的手段,没有一丝仁慈。
  对此,大明百姓,特别是北方的大明百姓,都为之拍手称快!哪怕是在几年后的今日,奉天门广场上的百姓听了,也依旧在心中大喊:杀得好!
  崇祯皇帝扫过文官队列,再缓缓看向广场上密密麻麻的人头,而后才又继续说道:“都说读圣贤书而明事理,可朕要说,有的读书人,把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圣贤的教导,可有半分往心里去?”
  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可皇帝此时赤裸裸地骂,却没人敢应声!晋商一案中,读书人有多少,甚至都贵为大明首辅,还有清流言官之首的左都御史,还不是为了钱财而在做卖国求荣之事。虽然是间接的,可圣贤书一样是被读到了狗肚子里,谁能反驳?
  “在辽东建虏肆虐的背后,有一人,自称范仲淹的后代,却投靠异族,为虎作伥,不知道残害了多少大明百姓,甚至驱赶汉人为建虏之兵粮!如此毫无人性的读书人,真是丢了全天下读书人的脸!”
  抓捕范文程的事情,虽然在行动的时候并不声张,可当时的声势却浩大,一般官府中人都知道。等到抓获之后,没有再隐瞒的必要,又有江湖中人参与其中,传播的更广。而此次大典开始之前,各方面的流程都有公告。因此,此时此刻,奉天门广场上所有的人,都知道皇上此时所说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范文程是辽东秀才出身,这个当然是可以查出来的。谁也不能否认,秀才不是读书人。他的累累恶行,也已昭告天下,为天下百姓尽知。许多京畿之地的百姓,能在这天赶来京师,就是想看到范文程的下场!固然敌人是可恨,可帮助敌人,为虎作伥,残害同胞的明奸,更让人深恶痛绝。
  如果说韩爌等人的卖国,有些人觉得不以为然,觉得他只是收了晋商的钱,当其后台,和辽东建虏勾结的罪名,似乎并不怎么明显的话,范文程这个读书人通虏的罪行,那就是实打实的了。
  这一刻,崇祯皇帝的怒喝,让不少读书人低下了头,有点羞与为伍的感觉。而在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心中,对于读书人的羡慕和敬意,一下子少了很多。哪怕以前的时候,读书人照样有作奸犯科之人,可此时此刻,因为范文程的缘故,大部分百姓对读书人这个身份少了很多尊重。
  以前的时候,在一般百姓的心中,大多鄙夷武人,而崇尚文士。但今日所见所闻,却是武人在为国尽忠,用生命捍卫家园,打倒大明的敌人,守护百姓的安全;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让人心生羡慕和仰视;可文人却尽在做蝇营狗苟之事,甚至不惜卖国求荣,犯下种种恶行。
  此时此刻,以前在百姓,在世俗中的文武观念,在这一刻悄然破裂,虽说还没有彻底改观,却已有松动。
  崇祯皇帝扫视着眼前见到的所有人,把他们的神情变化都看在眼里,知道自己借助这个机会,达到了想要的效果。不过,就算他对孔家没有一丝好感,可这个时候,身为皇帝,却还不能把孔家揪出来掀翻掉。毕竟谁要敢和孔家为敌,那是和天下读书人为敌,在和皇帝自己过不去。
  不过崇祯皇帝相信,总有一天会让大明百姓都明白,孔子是孔子,孔家是孔家,在大明的土地上,除了皇帝之外,就再无其他世袭。
  “来啊,押明奸范文程等人!”
  皇帝的旨意一声令下,锦衣卫校尉立刻从大明忠烈堂中拖出一群人。为首那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两个锦衣卫校尉伺候一个,令他们面对大明忠烈堂,面对皇上跪下。
  看到范文程出现,顿时,广场上的人群骚动了起来,许多人一下忘记了御前礼仪,群情汹汹,大声喝骂了起来。
  “狗明奸,千刀万剐了他!”
  “生儿子没屁眼儿,全家死光光!”
  “良心都让狗吃了,你还是人么?”
  “……”
  范文程跪在那里,一动不动。他之前被逼着跪在忠烈堂里的时候,就已经想清楚了。今天,自己绝对难以善终。
  他的管家范苟也跪在那里,听着百姓的骂声,此时此刻,他却忽然想到,这些百姓所骂,其实都是真的。老爷一家人,早已被满洲族人所害,全家已经死光光了。
  在忠烈堂这边,除了五城兵马司的人维持秩序之外,还有锦衣卫和东厂番子,因此,老百姓虽然恨不得从上去亲手打他一个耳光,却还是按捺住了,嘴中的骂声,却是久久不停。
  崇祯皇帝任由百姓愤怒的情绪发泄着,因为这也是他要活捉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