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聊天群-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臣举荐一书,或为陛下所言之科技能献上一点绵薄之力!”徐光启激动地躬身奏道。
崇祯皇帝一听,才明白是自己多想了,就是再多的人会以为奇技淫巧什么的,但这位老徐可不会啊!
徐光启这一开口,他差不多就知道他说得是什么,便点点头道:“准奏!”
“陛下,臣在万历三十五年译出来的《几何原本》,此书为用极广,在此时尤所急需。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徐光启大声地奏道,“是以,老臣以为,我大明当广而学之,为科技保驾护航!”
“准奏!”崇祯皇帝想也不想,立刻答应道。虽然这不是他事先安排的,可出现了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谁知这还没完,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也跟着出列奏道:“陛下所传之数理化三门基础,臣以为是科技之法的重中之重,理当让天下人学习之!”
这又是什么情况?不少臣子对此很是意外,看看孙元化又看看崇祯皇帝,眼神中都带着狐疑。
“老臣附议!”这时,徐光启回过神来,想起皇帝所传学识,似乎比自己翻译出来的《几何原本》还要来得实在,不由得连忙表态道。
崇祯皇帝在驱逐传教士之后,就有在整理数理化三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当时徐光启为推广番薯等高产作物出了京师,是孙元化在负责对接的。但徐光启回京之后,自然有从孙元化那里拿到看过。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最后完本,毕竟崇祯皇帝的事多,也因此,徐光启才没有第一时间推荐这个。
崇祯皇帝听了,便笑着说道:“此事就交给卿等礼部来安排吧!”
徐光启是礼部尚书,刚好是份内之事,得皇帝口谕,立刻躬身领命。其他臣子,都被皇帝所讲得科技震惊到了,虽然他们有的人,明锐地感觉到,似乎皇帝要开始动科举这块内容了。可此时此刻,他们也没看到首辅有反对,便也没有出头。
于是,这事自然就算定下来了。当然了,崇祯皇帝也没想过,这事会一帆风顺,不管怎么样,先开了口子也是好的。
崇祯皇帝此时的心情不错,看看时间还早,便低声吩咐了轮值太监高时月几句,而后对底下大臣又说道:“热胀冷缩之科技,还能应用到别的方面。之前的时候,朕已经给一部分臣工见识了。如今又有改进,朕就给诸位爱卿都见识见识。”
一听这话,六部尚书及内阁辅臣一听就明白,皇上这是在说那什么蒸汽机了!上次看了之后,就听皇上说要继续改进,可一直没有消息,没想到今日却听到了一个好消息。这么想着,他们这些人不由得都有点期待,不知道蒸汽机会被皇上改进成什么样子?
而那些低一些的官员,那日没有去参观过的,则一个个都非常地好奇,这次皇上竟然能拿出现成的东西,不知道会是什么东西,又有什么样的能耐,会不会带着人飞上天呢?
在底下臣子的窃窃私语中,一群内侍用平板车拉了蒸汽机过来了,就在朝议广场中间,现场再进行装卸,安置,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大部分文官武将看到他们要见识的东西,竟然是一个铁做的大疙瘩。看着有桶一样的东西,还有炉子?还有那转轮是什么……
从外型上看,除了那些先前已经听过解释的臣子之外,竟然没有一个臣子知道这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不过有一天他们是肯定的,这东西肯定不能飞上天!
等一切准备完毕,兵仗局的匠人和帮手的内侍侍立一边时,静鞭响起,众人安静下来,崇祯皇帝才微笑着介绍道:“这个东西,其实才是朕所说的科技神器,当然了,这是科技神器之一,是用科技的理念打造出来的家伙,用来改变我大明的方方面面。”
看着底下臣子都在注意那蒸汽机,崇祯皇帝便继续介绍道:“这东西,朕称之为蒸汽机,最主要的原理,就是通过燃烧煤炭,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燃烧产生的能量,可以用来作为其他事情的动能!”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后又道:“朕知道,卿等可能听不懂朕说得这些话,也不明白这台蒸汽机的好处。因此,卿等先看吧!”
说完之后,他点了点头,那些兵仗局的匠人便当场开始操作了起来。
这台蒸汽机,经过一年的改进,在热能的利用效率上,已经提高了不少,虽然比起后世的蒸汽机来说,热能利用效率还是低,却也算是勉强能用了。
朝议中的文官武将,就看着那些匠人往那什么蒸汽机的肚子里添煤炭烧着,然后这里摆弄一下,那里摆弄一下,他们就发现,这个蒸汽机的手就开始动了起来,很有规律地在一动一动的。
“嗯???”不少文官武将看不明白,这算是什么意思?这有什么用?
崇祯皇帝知道这些没见识的人,不会有多少联想能力,就主动介绍道:“诸卿请看,这伸出的杠杆,要是连在提水的水井轱辘上,就能匀速提上水,且这提的力气很大,可以提很多量的水,更为关键的是,只要煤炭不断,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它都会永远不知疲倦地提水。当然了,诸卿可能觉得对提水这种事情不以为然。但诸卿可知,这个提水的方式应用于矿井会如何?应用于干旱地区的灌溉会如何?”
他的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跳跃,让这些文官武将不得不跟随他的思路,再次开始跟着跳跃。如果说水井提水这事,他们会嗤之以鼻的话,那干旱地区的灌溉,就会受他们重视了。而一些知道矿井之事的官员,则也对矿井中提水的事情很是在意。因为很多矿井挖到后来不得不放弃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地下水。可如果有这么一个东西在日夜不停地提水,那矿井中的水还需要担心么?
想到这些,不少文官武将就开始重视眼前这个奇怪的蒸汽机了。
但是这还没完,崇祯皇帝又继续介绍道:“还有,这杠杆如果是连在击锤上呢?一如铁匠击打铁料,人力有时而穷,可这蒸汽机却能永不疲倦地工作。如此一来,什么百炼成钢,类似这个的还会有多难么?如果连上钻头来钻东西呢?朕可以告诉你们,如今兵仗局中打造燧发枪等,就已经在用上这蒸汽机了。打造出来的燧发枪,质量也比以前高了一个台阶,速度上也加快了很多……”
这个话,让之前剩下那些还不以为然的文官武将,都纷纷吃惊了。燧发枪可是军国重器,这眼前这东西竟然能用到制造军国重器,而且是能造出更好的军国重器,那这作用,就实在不容忽视了!
“……还有,当这杠杆连接到纺纱机上呢?用人力脚踩纺纱的情况是否会大大改变呢?这一台蒸汽机,可以带动多少纺纱机?如果把这杆杠连接到马车的轮子上呢,那这轮子是否能一直转动,只要煤炭没烧完,就会一直前进呢?如果把这杆杠连到船的桨上面,那是否这船就再也不需要人力,就会自动前进了呢?如果……”
随着崇祯皇帝举了一个又一个的例子,随着这些例子一个又一个地匪夷所思,就连事先已经对这蒸汽机有所了解的那些大臣,如温体仁等人,都脸上带着惊讶,眼睛放光地看着眼前这台蒸汽机了。如果皇上所举的这些例子真得都能一一实现,他们都有点不敢想象,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连温体仁他们都惊讶得很,就不用说第一次听说的文官武将了,他们没想到这蒸汽机竟然有如此多的好处!此时他们的心中,已经再无怀疑,这个就是皇上所说的科技神器!
然而,虽然他们已经同意了,可崇祯皇帝还在说,继续给他们开脑洞:“科技是永无止境的,能让我们大明的国力跃上一个又一个的台阶,能让我们大明的百姓过得越来越好。朕可以再告诉你们,这还只是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动能的例子。而这煤炭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其实有限,如果将来有一天,有一种更容易燃烧的东西产生的热能,那是不是这台蒸汽机就会变得很小?还有,眼下这个蒸汽机,转化的动能其实有限,大部分热能其实已经浪费掉了。可是卿等想想,如果这些热在将来有一天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呢?那是不是烧一块煤炭,车子都能走很远了?朕可以告诉你们,只要我们大明一直研究下去,以我们大明人的聪明,朕所说的这些必将能实现!”
“朕可以告诉你们,在科技的帮助下,以后我们大明的房子会越建越高,我们大明的产出会越来越多,粮食再也吃不完,衣服再也穿不完,日行千里都只是小意思,甚至将来有一天,我们将能翱翔于空中,更甚至能上月亮去看看……”
大部分文官武将的爱好,就是当官,可终归有一部分人是有别的爱好的,比如徐光启,孙元化等等,他们听着崇祯皇帝描述的远景,想象着皇上所说的那些东西,如果在将来有一天,真得一一实现的话,那将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大明了。想到激动处,不由得泪流满面。此时的徐光启,忽然真恨自己早生了那么多年,以自己的年龄,怕是没法等到那一天了!
崇祯皇帝的这番话,是摆出了具体的东西,而后一步步地论述,有理有据,实实在在,并不是空口白话乱说,朝议中的文官武将,个个都是大明的人精,除了个别人之外,绝大部分人只要沿着皇帝的思路想想,就能知道皇上所描述的那种种场景,很可能在将来有一天都会实现!
一念至此,谁还敢说这东西是奇技淫巧?又有谁不羡慕能带来巨大改变的蒸汽机?又有多少人,从这一刻起会对皇上口中的科技产生兴趣?而近日朝议内容传出去后,又会带动多少人去学习、研究科技?
这一次的朝议,在大明的历史上,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大明其实不乏爱研究的士大夫,在明末这个百花齐放的年代,思想的爆炸,生活条件的优越,都促使不少士大夫在做各种研究。也是因此,明末时候的科技,其实也是很璀璨的。只是因为王朝的灭亡,满清入主中原后的杀戮,其统治者害怕汉人造反而后采取的种种限制措施,硬生生地把这个好的现象给扼杀了。
文武百官们,在惊讶之后是惊叹,而后不顾君前礼仪,低声和身边的同僚窃窃私语,把心中爆发出来的想法,忍不住第一时间说出来,同时又对着蒸汽机指指点点。
对此,崇祯皇帝不以为意,只是看着眼前这些开了眼界的古人,让他们多讨论下,激动下也是好的。
等过了好长一会时间后,崇祯皇帝才又说道:“这个蒸汽机,朕已经让人在版权专利局进行了登记,明年就将开始生产,同时其应用也将逐步展开。当然了,朕其实对这个蒸汽机还是不满意的,会同时让兵仗局继续进行改进。如果我大明有人也能对蒸汽机有改进,使之更加完备的,朕亦不惜重赏!不过朕可以告诉诸卿,想要掌握科技神器,最好先了解科技基础!”
第1008章 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蝴蝶效应了
原本的时候,徐光启上奏《几何原本》,而后孙元化又上奏另外的书,对于这些,大部分文官武将是没什么兴趣的,是那种谁爱看谁看去的态度。
可此时,不要说那些自以为能做学问的文官了,就是那些武将中连不认识字的那些,都忍不住想立刻去看看,皇上所说的科技基础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自己看了会,会不会能突发奇想,想出一个非常绝妙的想法?
看着底下有臣子已经在私底下向徐光启和孙元化询问的情况,崇祯皇帝不由得从心底笑了。新生事物,哪怕是身为皇帝,如果不让臣子知道其中的好处,只是强按牛去吃草喝水的话,怕也会是困难重重。可如今,借助开拓西伯利亚的契机,及时拿出了大致可用的蒸汽机,竟然顺带着能让这些大明官员对科技产生兴趣,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相信等以后徐光启拿出推广科技基础知识的具体方案时,会容易实施之!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忽然又有了一个想法。
于是,他便马上宣布道:“朕决定在通州新建一家造船厂,用于制造铁船,全是铁打造的船,用这蒸汽机作为动力,不再用船工划桨,逆风也能前进!”
这份旨意一宣布下去,顿时就吸引了所有文臣武将的注意。很多人第一个想法,就是心中纳闷:全是铁打造的船?以前也有铁船,可那是用铁甲包裹的木船啊,如果全部是铁打造的话,不会沉么?当然,也有人的第一想法,是关注蒸汽机怎么来驱动船这方面。反正不管怎么样,所有人都对这铁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看着底下臣子的表情,崇祯皇帝心中高兴。他就是要这效果,在通州的造船厂,以后将大张旗鼓地打造铁甲船,不管实用不实用,先造出一艘能开的铁甲船,用来亮瞎这个时代人的眼,用这种方式,可以间接为科技的传播,起到最大,最有效的推广作用。
终于,朝议结束。
这次的朝议,不比以前的朝议时间短。但以前的时候,朝议结束时,众多臣子都是累坏的样子,没多少人愿意说话。可这一次,所有文官武将,在崇祯皇帝先走了之后,往外走之时,全都和相熟同僚,边走边窃窃私语,每个人或者有疑惑,或者有兴奋,或者有激动,或者有……在众多神情中,就是没有疲惫之色,没有疲倦地不想说话的人!
而随着这些朝臣散去,这次朝议的内容也随之传开。如果说以前的时候,能和建虏的战事中打一个胜仗,就是京师中了不得的大事,那如今这时候,这种消息已经完全没有多少影响力了,甚至都还没有皇上在江南微服私访遇险的话题更让人八卦。可所有的这些消息,都没有今次朝议中的内容,能让人震惊,让人感兴趣。
对于皇上所描述的前景,京师中,不论富贵或者贫穷,不论男女老少,全都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加以仔细讨论。激动着有之,高兴地也有,当然也有担忧的……但不管如何,这个声势算是浩大了。
崇祯五年十月中旬,当寒风开始席卷大明的北方时,海兰珠终于带着七百余骑并一个沙俄俘虏回到了山海关。
崇祯皇帝自然也没有食言,增设贵妃位给海兰珠,择良辰吉日迎娶了海兰珠,同时,封布和为科尔沁伯爵。这个待遇,可以说比田贵妃和袁贵妃的待遇要高,因为只有皇后的爹封了伯爵而已,田贵妃的爹在原本的历史上最多只封到了左都督而已。
对于崇祯皇帝给的这番待遇,倒也没有人有异议。毕竟科尔沁族很早就投靠大明,暗地里为大明多次立下功勋,最后甚至连儿子也死在了对建虏的战事中。
这一年投靠过来的蒙古族人,看到崇祯皇帝给了如此待遇,也让他们为之安心。而汉臣中,首辅温体仁等人倒是有点异议,不过随着吴克善的战死,科尔沁族前往归化城进行整编,也算符合祖制,皇帝妃子的娘家无实际势力,不会有危及皇权的外戚,也就没有异议了。
紫禁城中,洞房花烛夜,崇祯皇帝面对海兰珠而坐,仔细地端详着自己这个新娘子。
说句实话,海兰珠今天特别的美。在她的身上,有一种其她妃子所没有的成熟。在这个时代,海兰珠是大龄女青年了,可在后世,海兰珠这个年龄也才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而已。这个年龄段,对于后世穿越来的崇祯皇帝而言,心中并不会介意。
看着她,想着在原本的历史上,奴酋皇太极对她的着迷,想着后世有关她的一些传说,崇祯皇帝忽然感觉好像有点不真实。如果说蝴蝶效应这事,他本人似乎以前感觉不深的话,那么此时此刻,面对貌美如花的新娘子,他是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蝴蝶效应了。
思绪慢慢地回答这个时代,崇祯皇帝又想起自己和她的第一次见面,想着她穿着假都不能再假的男人服饰,却丝毫没发觉地跳出来打抱不平,想着在聊天群中的往事,忽然,崇祯皇帝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自己和海兰珠这个,算不算是网恋?如果是的话,应该是地球上最早的一对网恋了吧?
在崇祯皇帝打量海兰珠的时候,海兰珠也同时在看着崇祯皇帝。她没有汉家儿女的羞涩,就大大方方地对视着,只是脸颊多少带了点红晕,却又使得她多了一份动人。
脑中闪过一幕幕和崇祯皇帝的事情,看着崇祯皇帝久久不说话,海兰珠便主动开口了:“陛下,妾身听闻陛下要御驾亲征辽东建虏?”
“……”崇祯皇帝没想到自己这个新娘子在洞房花烛夜,开口的第一句话不是说“天色不早了,陛下该歇息了”,而是问出了军国大事,这是不是有点煞风景啊!
不过崇祯皇帝转念一想,便大概知道了海兰珠此时内心的想法,就点点头说道:“朕已经在着手准备了,包括粮食,军械,军队,甚至是战后官员的安排,各地治理的事情,也都在准备中。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年在建虏最虚弱的时候,御驾亲征,一举平定辽东!”
“妾身有个请求。”海兰珠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恳切之意道:“明年御驾亲征时,希望陛下能带上妾身,妾身要亲眼看到大仇得报!”
带妃子出征?崇祯皇帝想着,朝臣怕是会阻拦吧?不过他回头想想,自己御驾亲征的事情,估计都会有不少臣子反对,既然这样,又何必在意多这个事情?而且海兰珠不比别人,她能骑马射箭,对于辽东也是熟悉,带了也不会是累赘,晚上还能抱抱睡,倒也是可以!
这么想着,他便答应了下来,这让有点不抱希望的海兰珠大喜过望。感激之余,是用了心地服侍皇帝。
而崇祯皇帝却从刚才的事情上想到了自己这边,也该为御驾亲征做些准备了。这么想着,他便在第二日就联系辽东那边的孙承宗、曹变蛟和卢象升,还有归化城的洪承畴,传达他的旨意。
与此同时,在云南永昌府的知府衙门大堂,坐在主位上的不是永昌府知府,而是有两人并坐。其中一人穿着蟒袍,而另外一人则穿着大红绯袍,一看就知道比知府要大很多。
年纪比较大的这位,是钦差大臣,内阁辅臣闵洪学,就见他扫视底下众人。在他的左手边,是编练唐王军的各级将领,而在他的右手边,则是召集而来的各路土司。
此时的他,神情威严地开口说道:“洞吾一边陲小国,却觊觎中华久矣!历年以来,无视我大明皇帝之宽宏大量,屡次犯边,杀我百姓,抢我财物,甚至强占我大明领土不还。如此种种恶行,如不教训之,不足为他国戒!”
这底下站着的土司,分别来自瓦甸安抚司、干崖安抚司、盏达付安抚司、蛮莫安抚司、陇川安抚司、潞江安抚司等等。这些土司的领地,都在永昌府到大明边境之间。可以说,如果洞吾的兵锋继续推进的话,他们的领地也将受到威胁。
因此,此时听到大明钦差的这番话,他们一个个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在之前的时候,他们一直都有担心。自从猛将刘梃调往北方之后,云南这边,就只有洞吾攻打明国,烧杀劫掠的份,而朝廷却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孟密,孟养,木邦这些最靠近洞吾的地方,全都被洞吾所夺取。他们不得不提心吊胆,就怕洞吾再往前打,他们各自的实力,没法抵挡洞吾的兵锋,他们就要步木邦等地的下场了。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大明对于北方的建虏,还有各地的天灾人祸,甚至流贼乱窜已经力不从心,就更不用说顾及西南边陲了。也因此,大明一直到灭亡,再没有对洞吾出兵过。
这些土司对于这一次,明显不比以前的规格,更是欢欣鼓舞。
以前的时候,朝廷就算要对付洞吾,也只是让云南巡抚自行解决。可这一次,却是内阁辅臣作为钦差大臣牵头,虽然不知道唐王这个藩王也来了是什么意思,可这种规格,已经足以证明朝廷的重视。看来朝廷对洞吾,是认真了!
在他们想着的时候,闵洪学在继续说道:“今日召集诸位,就是要诸位知道,洞吾为其所作之事,必须要付出代价。朝廷决定出兵,狠狠地教训洞吾。诸位各自出兵,自行负责粮草物资,配合朝廷大军,不日开拔,可有意见?”
对洞吾的战事,一直以来,都是有让各地土司出兵配合的惯例。因此,闵洪学这一要求,这些土司一点都不反对。其实,在朝廷大军从云南开拔来永昌府的时候,虽然说是为卫所军制革新的事情,可有些明锐的土司已经有所察觉。此时得到证实,有所准备的土司便立刻出列,拍胸脯大声保证道:“钦差大人但请放心,我盏达付安抚司愿出两千兵力,配合朝廷大军行事!”
“我潞江安抚司也愿意出一千五百的兵力,单凭钦差大人调遣!”
“……”
在闵洪学边上坐着的唐王,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军议,很是兴奋,特别是听到这些土司一个个都很配合,内心更是高兴地很。有自己手下的那支军队为骨干,在这些土司军队的配合下,相信攻打洞吾当摧古拉朽一般。
而闵洪学以前就当过云贵巡抚,对于土司的情况比较了解,虽然这些土司一个个慷概激昂地报出一支又一支的兵力,但他却没有一点欣喜。因为他知道,这些土司的兵马其实并不怎么强,用来打打下手可以,顺风仗打起来的时候也能表现出凶悍的一面。可要是打硬仗的话,这些土司兵就靠不住了。和洞吾关键的战事,还是要靠朝廷大军自己来打才行!
在听他们说完之后,闵洪学便点头回应了一下,而后严肃地说道:“既然如此,诸位且先回去准备兵马,半个月的时间内,一定得听令行事,不得有任何怠慢。谁若敢延误军机,本官严惩不贷!”
他是钦差大臣,又是内阁辅臣,说出来的话,那和炸雷了一般,没人敢当放屁。军议一结束,这些土司便纷纷往自己的安抚司赶去。
知府衙门后堂,唐王终于从激动地心情中恢复过来,想起一事,不由得有点担心,就对在喝茶的闵洪学说道:“要是这些土司中有的人和洞吾有勾结,我们大明确定出兵的消息,肯定会被他们传回去,如此一来,洞吾岂不是有了准备?”
说完之后,他又感觉有点难办。这事儿肯定是要和这些土司说的,因为要用到他们的兵力,可说了就有消息走漏的风险,好像有点两难!
谁知闵洪学听了,却依旧是不慌不忙地在饮茶。
第1009章 出兵洞吾
唐王一见,有点急了。这个事情,对于他来说,那是压上了唐王府的前途,压上了唐王府几百年来的积蓄,要是败了的话,那是血本无归。换句话说,朝廷可以承受失败,他却无法承受失败的!
看着闵洪学在喝了一口,把茶杯放到案几上时,他忍不住又再次带着点焦虑之色说道:“闽阁老,此事不得不防啊!”
闵洪学听了,看他很着急的样子,理解他的心急,便微笑着说道:“殿下,那些土司中有人和洞吾有勾结,这是肯定的事情……”
听他这么确定,唐王就急得等不及他把话说完,就忍不住打断,紧皱着眉头,带着焦虑道:“那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殿下,此事无需惊慌!”闵洪学不得不安慰了他一下道,“皇上有旨意传来,对于殿下打下洞吾并分封一事,也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有关这点,殿下尽管放心好了!”
说到这里,他看到唐王的脸色好看了一点,便又继续说道:“不管是从皇上那边传来的消息,还是我们派去的细作传回的消息,如今这洞吾的他隆王是个人物,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如今他试图休养生息,巩固他的统治。有关这点,时间拖得越久,将越有利他的统治!也是因为如此,皇上才会同意殿下的请求,在后续军队还未训练完成时,允许你带兵出征!”
这支军队的兵卒,还有军械物资等等,全都是唐王出的钱,是属于唐王以后在洞吾建国的军队。因此,这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唐王,这也是让唐王能尽可能多的武装这支军队,配给足够给养的原因所在。因此,唐王对于这支军队有很大的发言权。而正是因为他有很大的发言权,又恰恰能证明,皇上、朝廷是言而有信,是确实要帮他在洞吾建国,完成封建海外之举。
闵洪学其实有点不看好唐王的能力,毕竟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有皇上那样的能力。从和唐王接触的这一年多来,闵洪学觉得唐王稍微有些急功近利,性子上不够沉稳。当然,这和他的年龄、阅历也有关系。
此时,就听闵洪学又缓缓地说道:“洞吾的实力不可小觑,从他们能统一整个洞吾,并把西夷的军队赶出他们的国土,种种情况都表明,此次洞吾的灭国之战,必须谨慎小心才是!”
“对对对,阁老说得太对了!”唐王一听,连忙点头赞同。闵洪学的这个态度,让他很满意。不过他担心之前的事情,就想着再问下有什么解决办法?
但他还没问出来,闵洪学已经又在说了:“因此,我们此次出战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孟养、孟密以及木邦三地,而后以守待攻,消耗洞吾的实力,等到后续兵力训练完毕,燧发枪等军国重器配备完毕,再寻机和洞吾主力决战,以占领产粮地阿瓦为目标。第三阶段才是占领整个洞吾。对于这个计划,殿下没有异议吧?”
这个是皇帝在聊天群中和几方商谈之后,刚得到的结果,唐王也有参与,自然是知道的。他明白自己对于这些不是很懂,既然商议出来这样的话,那肯定是可以的。此时再听闵洪学提起,便连忙点头回应道:“当然没有异议!只是,阁老,孤担心之事,可得要重视啊!”
闵洪学一听,不由得笑了,摇摇头道:“殿下,本官刚才已经说了解决之道了啊!”
唐王一听,很是诧异,想了一会,忽然回过神来,不由得惊喜地说道:“是说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对!”闵洪学听了,点点头道,“本官在刚才军议中已经言明,诸土司在半月内听从调遣,不得耽误。这话可不代表说,我们要在半月后再出兵!明日一早,殿下之军便分成两军,一军直取木邦,再攻孟密,另一军则拿下孟养,如此先联成一片。后续首尾,再让土司军队协助。”
说到这里,他又给唐王解释道:“这些土司,虽然和洞吾会有勾结,可多是担心洞吾会侵犯其地,并不是真心实意地向着洞吾。只要殿下之军能及时拿下这些地方,就算这些土司以前和洞吾有勾结,以后也不可能会有的。”
唐王听得眉头不自觉间松开,有点喜出望外,没想到自己想得很难的事情,在闵阁老这边,确实轻描淡写就有了法子解决了。他使劲搓着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