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聊天群-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还没来及说话,阿敏就又大声说道:“这次战事,也不止是我被明军骗了,某人亲自来了之后,全权指挥战事,不也一直以为明军乃是主力前来?如果要追究我的责任,我认,可要是只因为这个处罚我,我不服!这事儿,谁服?”
不得不说,皇太极的威望,并没有原本历史上同时期那样高。他的威信,在被明军连续打击之下,虽然是满清皇帝,可并不能一言九鼎,让人死就死,活就活。特别是满清这种八旗的背景下,八旗旗主的权力很大的情况。
而阿敏不但是旗主,以前还当过八大贝勒之一,是执政过满清的。他的份量,也不是皇太极一句话就能处罚的事情。
阿敏的倒打一把,气得皇太极的脸色又涨得通红。似乎怒气值还在暴涨,不是把自己撑爆了,就是会把怒火爆发出来烧了阿敏。
正在这当口,豪格忽然出声说道:“这次战事,是范文程这狗贼提议的,还说能歼灭来犯明军,然后还能去打下宁锦,甚至是山海关,他这是妖言惑众,只会吹牛。儿臣以为,范文程这狗贼当负全责!”
这话一说出口,范文程顿时吓得脸色惨白。他明白,在皇太极和阿敏僵持不下的时候,自己作为外人,作为一个对他们来说微不足道的人,被这么一说,就很有可能会被拿来顶罪了!
那场御前会议,其实其他人,比如济尔哈朗、岳托、阿济格等等,他们全都有建言献策的。如果要这么论的话,这些人也肯定有责任了。可他们个个都是满洲贵族,也不可能出来顶罪的。
正如范文程所想,豪格这一开口,顿时就引来了一片赞同之声。
“对,依我看,这汉狗居心不良,是故意这样说的,要陷我大清于死地,罪该万死,五马分尸!”阿济格恶狠狠地说道。
“我同意,连祖宗都不要的人,又怎么可能一心为我大清谋划,肯定是心怀鬼胎!”
“……”
第952章 内讧
范文程听得冷汗哗啦啦地流,这些满人都这么说,看来自己在劫难逃了!
他实在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是这样的下场!努力付出,甚至连祖宗都不在乎了,一心只想立下旷世功绩而青史留名。可如今,却还没什么功绩,就要成替罪羊了,自己能文能武,文韬武略,几人能比?
苍天啊,大地啊,你们待我范某何其不公!
就在范文程有点绝望的时候,忽然,就听到皇太极大声咆哮道:“够了!”
顿时,满清头目群起讨伐范文程的声音戛然而止,所有人都看着皇太极,不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
“范卿乃是朕的谋士,建言献策,一向甚合朕意!此次所献之策,乃是基于谎报的军情之上。”皇太极厉声喝道,“他人远在沈阳,基于军情所献之策,合情合理。再者说了,范卿可有决定权?那日不是大家一起赞成,会有这举国之力图谋明军之事?这次罪责,断无他一人承受之理……”
这一刻,范文程听得热泪盈眶,堂堂一个七尺高的大男人,竟然满是泪水,稀里哗啦地流,不顾甲盔在身,连忙跪倒在地,屁股翘得高高地,向皇太极献上了菊花。
“奴才为陛下效命,死而无憾!”
不得不说,皇太极这番话,确实是大实话。这么大的事情,都怪到范文程身上,实在太过份了。对于皇太极来说,范文程比其他人更好用,脑子更灵活,平时对他帮助最多,他自然是要保范文程的了。另外一点,这事上,他还是要处罚阿敏,否则他这个皇帝威信何在。以后还有类似的事情,是不是其他人也都会学阿敏一样,那这个皇帝又有什么用?
济尔哈朗等人听了,不由得沉默了。而阿济格等人听了,虽然有点不以为然,可皇帝说话了,能看出来皇帝要保范文程,就只好闭嘴了。
豪格却是心中一“咯噔”,自己难得说了个提议,竟然不符合父皇的意思。原本想表现一下自己,期望能有重新获得太子之位的机会,看来,没有一点用!
代善眼珠子转了几转,看看皇太极,又看看阿敏,顺便扫了下跪地的范文程。在听到皇太极让范文程起来时,就插嘴说道:“陛下,老臣以为,这次的事情,实在是明军太过狡猾所至。两军交战,互有胜负乃是再所难免。再者说了,这一次战事,明军望风而逃,都一口气败退回鞍山驿堡城内去了。我们大清这次出兵,也没有败!”
一听这话,就知道代善是想当和事佬了,皇太极眉头一皱,没有说话,而阿敏则有点意外,看来这老东西这次终于站到自己这边来了。要是以前不是他投靠了皇太极的话,也不至于让皇太极一家独大!
“虽然这次的战事,我们大清消耗了不少粮食物资,可陛下英明,早已遣人大规模地开垦粮田,等到秋收,这粮食就有了。在这之前,我们大清上下全都努力熬一熬,再找点其他什么补充下,只要全国都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之下,上下一心,老臣相信这次的粮食危机还是能安然度过的。”
代善说到这里,向皇太极郑重一礼,神情严肃地说道:“如今明国势大,而我大清颇为困难,在这种时候,我大清当上下一心,齐心抗明。一箭易折,多箭难断,我大清当以团结为上,万万不可有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啊!”
济尔哈朗听了,也跟着奏道:“陛下,我大清危难之际,确实该以团结为上!”
岳托也跟着奏了,同样附议……
……
皇太极看着一个个站出来,都说是明军的错,大清要以和为贵,他就不由得沉默了。从道理上来说,大清在这种时候,确实不宜闹内讧。可是,阿敏这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又岂能这么放过了?
这一点,他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或者代善也知道这点,他又转头看向阿敏,脸色严肃地说道:“你身为臣子,在御前顶撞陛下,不管有理无理,这是人臣能做的吗?陛下能以大局为重,团结为上,不计较你这失礼之举,可你自己难道就不认识到这错,以后还想再犯么?”
他明着训斥阿敏,其实是在给皇太极找台阶下,对于这点,阿敏心知肚明。虽然他不甘心,可也知道,真和皇太极一直僵持下去,最终吃亏的,绝对是他自己!
代善这也是为了自己好,否则以皇太极的性子,这次搞不好就难以收场了!当然,要不是皇太极把自己逼到绝路上,自己也不可能做这样不智的事情!
这么想着,阿敏就知道,这个时候该自己向皇太极道歉,让皇太极能有台阶下,这事就这么算了。当然了,他也不期待皇太极能真正原谅自己,他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皇太极肯定恨死自己,以后还是会找借口对付自己的。
皇太极则一脸阴沉地看着阿敏,心中想着,难道这次真这样放过了这该死的东西?大清上下全都要吃糠咽菜,甚至再做那些人神共愤的事情来渡过难关?这么大的后果,大清子民应该只会认为自己这个皇帝无能,才让他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吧?
正在这时,忽然急促地马蹄声传来,一听就知道有急事,众人听到,转头看去,只见北方来的官道上,赫然是八百里加急信使疾驰而来。
这一下,所有人的心中都“咯噔”一声,他们没有人认为,这八百里加急的事情,会是好事情!
信使到了御前,滚鞍落马,气喘吁吁地禀告道:“陛下,不好了,科尔沁族骑军正在北方大肆破坏粮田,佟将军手中无兵,急求陛下速派援军救援!”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震得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几乎没有人相信自己听到的话是真的!科尔沁族骑军在北方大肆破坏粮田?明军在北方有粮田么?这北方,到底是哪里的北方?
第953章 亡国灭族的一刀
皇太极的胖身材明显在微微发抖,胖手举起来,指着那信使,用带着颤抖的语调,声音并不高地问道:“再说一遍,科尔沁族骑军在干什么?”
“科尔沁族骑军正在北方大肆破坏佟将军所辖之粮田,佟将军手中无兵,急求陛下速派援军救援,晚了就什么粮田都被破坏了!”信使不得不又大声禀告道。
“你这杀才,确信是科尔沁族的骑军?”代善脸色也异常严峻,厉声喝问道。
那些粮田是大清未来的希望,而科尔沁族又是大清唯一的盟友,科尔沁族族长的妹妹嫁给了皇太极,还有他的小女儿,也同样嫁给了皇太极,就这样的关系,科尔沁族怎么可能会背叛大清,做出如此伤害大清的事情呢?
对于这一点,在场的所有人,不管聪明的,还是榆木疙瘩,一个个在一时之间都有点想不通。包括皇太极本人也是,也因此,他就又确认了一次。
“是科尔沁族骑军,他们一人双马,行动迅疾,人数大概在两千以上,正在北方大肆破坏粮田!”信使看向代善,再次强调道。
这一次对付明军的战事,大清可谓是抽调了国内所有的兵力。原本想着,在北方那边,终归是安全的,因此,都没有留什么兵力。没想到,祸起萧墙,科尔沁族作为大清最铁杆的盟友,竟然在这个时候背叛了大清,不但如此,还在大清的命根子上捅了一刀,这是断子绝孙,要让大清亡国灭族的一刀,真是太狠了!
这种事情,在场的这些建虏头目实在难以接受。
就在这时候,豪格忽然又跳了出来,大声喊道:“我早就知道了,科尔沁族肯定是投靠了明国,和明国有联系,勾结在一起对我大清下手了!”
这一层,在场的这些人一时都还没反应过来,被豪格这么一喊,顿时有人就清醒过来了。仔细一想,明军虚张声势,营造大军大举来犯的局势,甚至都带上了十多门的红夷大炮。原本以为他们只是消耗大清的粮草物资而已。可如今想着,原来是科尔沁族早已投靠他们,由明军正面吸引了大清兵力,让科尔沁族在背后来了一刀。
这个计策实在是太毒辣了,最为大清最铁杆的盟友,对于大清的情况自然了如指掌,由他们当了内应,那么这一次的战事,明军显然能洞若观火,稳操胜券。这完全是用最小的代价,最大程度的打击大清!
这么想着,皇太极猛然转身看向豪格,厉声喝道:“你早知道了,为什么不早说?”
豪格一听,张嘴欲言,却又忽然愣住了。
他之所以能比别人先一步回过神来,完全是因为他之前就怀疑过海兰珠,后来海兰珠确实有合情合理地解释,他就相信了。可这次科尔沁族的事情一出,他就又立刻联想起来了。如果他此时向皇太极实话实说,以前什么时候就有过怀疑什么之类的话,他看着皇太极的那吃人的目光,毫不怀疑,自己这个父皇会降罪于自己,为什么不早说,以至于让大清损失惨重!
原本豪格还有点洋洋得意,这么多人,他第一个提出了科尔沁族和明军勾结的事实。觉得自己表现出了比别人聪明的一面,在父皇面前表现了一番,说不定对自己重新拿回太子之位有帮助。
但此时的他,却是一身冷汗,脑筋急转,还真被他想到了什么,立刻回答道:“父皇,儿臣说得早知道了,是刚才信使说科尔沁族骑军破坏我大清北方粮田的时候知道的。草原上的蒙古部族都是强者为尊,其他部族都已经投靠了明国,没道理科尔沁族不去投靠明国的道理,正是因为儿臣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一层上面,所以……所以儿臣说早知道了!”
确实,在场这些人,这次是豪格第一个提出了这个观点。如今听来,也是有理有据,如果从他所讲的这方面进行考虑的话,或许就会对科尔沁族有所防范。能看出来,豪格这次是变聪明了!
当然了,豪格所说的早知道了,应该是带了点夸张,想显示他的聪明,很多人遇到类似的事情,都会这么说,也算是人之常情。
这么想着,皇太极便不再理豪格,立刻转头看向阿敏,厉声喝道:“明军人数不多,你给朕盯死了,再有什么谎报军情之类,朕把你五马分尸!”
说完之后,他压根就不给阿敏回话的计划,就又立刻转头吩咐岳托和阿济格道:“你们两个立刻领本部人马,去草原上把科尔沁族给朕灭了,把布和那狗东西给朕生擒回来,朕要把他千刀万剐!”
说到这里,他又一指岳托道:“你领军沿着草原北上,要是发现科尔沁族骑军逃回草原,杀无赦!”
接着,他扫视所有人,目光中尽是狠辣,最后定格在豪格身上,吩咐他道:“你立刻在全军中挑选精锐,一人双马,即刻北上,追击科尔沁族灭之!”
“儿臣遵旨!”豪格一听,不由得大喜,他知道,自己刚才的进言,还是有效果的,自己再次得到了父皇的重用。
而皇太极在说完之后,又点了自己的亲卫统领鳌拜道:“你也一同前去,不要让朕失望了!”
“喳!”鳌拜毫不犹豫地立刻答应道。
皇太极接着看向所有人,大声喝道:“其他人等,都随朕北上,分多路日夜兼程前去救援,各处开垦出来的粮田,能救多少是多少。”
这个时候,一切都以粮田为重,毕竟这事关大清的生死存亡,至于责任之类,也只有事后再清算了。
所有人都大声答应一声,大军立刻动了起来,纷纷调转方向,全部往北而去。正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粮食一事,勒死了建虏!
钱富贵在豪格的军中,不过他并没有被选拔上,只是看着豪格选好了人,多征集了战马,一人双骑,往北方而去。从军中传开的消息看,应该是为了破坏粮田的科尔沁族骑军而去。
于是,钱富贵立刻把这个消息禀告给了聊天群群主。
第954章 实情
崇祯皇帝看到钱富贵的这条私聊,不由得有点遗憾。建虏到这时已经醒悟过来,要是多再耗耗就好了。
不过满清这次的倾国之战也拖了好多天,算是可以了。更为关键的是,科尔沁族的背后那一刀,已经捅了一大半了,可谓收获很大。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点了海兰珠的图标,把钱富贵的消息做了传达,并嘱咐她道:“建虏已经重新排兵布阵,开始围追堵截你们了。不过现在刚行动,你们还有时间。建虏的粮田,能多破坏一些就多破坏一些。差不多时,也不要恋战,迅速远遁,平安归来!”
“是,陛下!”海兰珠听到,便答应一声,而后就退出了聊天群,对身边骑在马上的吴克善说道:“刚陛下传来消息说,清国骑军出动了,对我们围追堵截,其中豪格所部更是一人双马,追我们来了。”
吴克善听到,一边还在看着他的手下在破坏眼前的粮田,一边不在乎地说道:“从辽阳过来,就算一人双马也还早着呢!”
他不用别人说,就知道自己这次行动的功劳,在于能破坏建虏多少粮田。有明国大军在前线配合,拖住建虏主力的情况下,自己这边能破坏的粮田,必须达到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量,这样才能显出自己的功劳。免得那些明国人说都是他们的功劳,是他们拖住了建虏主力。
他这样想着,以至于都没去听海兰珠接下来继续传达崇祯皇帝的那些话,或者就算听到了,他也有自己的主意,听不听都难说。
海兰珠说完之后,看着吴克善,脸色有点严肃地说道:“哥,我看再过一天,我们就必须回了!”
“好的,再看吧!”吴克善心不在焉地回答了一句,看到眼前的粮田已经破坏地差不多了,便转头命令身边的亲卫吹号集结,而后领着这两千骑军继续赶往下一处。
与此同时,在草原上,跟在布和后面转场的科尔沁族人,就算再笨也感觉到不对了。底下牧民不敢说什么,但有些头目,老人之类的,就来找布和问了,说以前的草场根本就不在这边,如今的路程,按以上来划分的话,都已经快到敖汉部族所在了。而敖汉部族,离明国的宁锦一线并不远,这可有点危险的。
布和在一开始的时候,只是敷衍着他们,等到了最后,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问了,也觉得差不多了,就不瞒他们了,召集所有的族人,大声向他们宣布道:“我们这次,确实不是转场,而是前去投奔明国……”
一听到这话,顿时,所有听着的人都发出一片惊呼之声。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竟然是去投奔明国!
立刻,科尔沁族人的态度明显有了分化,主要分为两类。
有的人惊讶之后是高兴,立刻向周边的族人诉说他们之前听来的消息,说其他投靠明国的那些东部蒙古部族,在归化城那边是活得多好,每家每户都有坚固的房子,风吹不倒,雨淋不进,雪压不垮,而且再也不用担心牛马羊不足,或者发生瘟疫而导致的饥荒。那边的汉人开垦了很多粮田,而且粮田会越来越多,有这个基础保证在,听说那边的牧民都幸福着呢!
当然,除此之外,也有的人表示了担忧,担心科尔沁族和大清走得如此之近,这么去投靠明国的话,明国会饶了科尔沁族?并且他们还举了两个例子,说那什么部族,被一个叫吴三桂的明将所灭,还留下了“犯大明者,虽远必诛”的话。科尔沁族以前得罪明国的程度,甚至都远甚于那几个部族。如今这一去,搞不好的话,万一羊入虎口怎么办?任由明国宰割?
这第二种人的想法,很快影响了其他人,影响了第一种人。毕竟他们虽然也想要有一个像其他部族那样的生活,可在外人看来,科尔沁族和大清乃是最好的盟友,明国一定要算旧账的话,铁定会先和科尔沁族算账的。
看着众多族人在讨论着,并逐渐悲观,布和却一脸平淡,神态显得波澜不惊,又似云淡风轻,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有熟悉布和的人看出了点什么,不由得问了。
到这时,布和才伸出双手,示意所有人安静,而后才淡淡地说道:“其实,我们科尔沁族是第一个和明国结盟的,我们一直在暗地里为明国效力。我还可以告诉你们一个消息……”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了停,看着所有人一脸期待地等待他说话时,心中似乎得到满足,才缓缓地说道:“我们科尔沁族已经和明国结为亲家,海兰珠将是明国皇帝的贵妃!”
这个消息,还真是个天大的消息,一下把所有人都震住了。那么多人,硬是一点人声都没有。
如果海兰珠真得成为了明国皇帝的妃子,那么科尔沁族投靠过去,就肯定不会被秋后算账了。其他部族所获得的那些待遇,科尔沁族也肯定有,甚至还可能会比他们更好!
在放心的同时,许多人的脑中,顿时就想得精彩了。
布和这一家,还真够可以的。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清国皇帝,而后又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清国皇帝,转过头来后,把自己当宝一样的大女儿,嫁给了清国皇帝的对头,明国皇帝。这……这是让明清两国皇帝结成了亲戚关系么?
其实,在古代封建王朝,大家族要想长久下去,在乱世的时候,往往会多方势力下注。像这种嫁女给不同势力的事情,不要太平常。只是摆在布和身上,就显得有点怪怪的。妹妹和女儿共侍一夫,另外一个女儿又嫁给对头,这不是把自己的妹妹和小女儿坑了么!
虽然他们心中这么想着,可谁也不会傻到说出来。当然,有些人与此同时,也体会到了布和身为科尔沁族的族长,是费尽了苦心,对于科尔沁族来说,绝对是个好族长!
经过布和的解释后,科尔沁族终于带着兴奋之意继续赶路,前去投奔明国。而有的人,却为此付出了代价。
第955章 回沈阳
鞍山驿堡到辽阳,大概六十里路左右,而辽阳到沈阳,则由一百二十多里。就这点路,要是换成后世的高速公路,开个车也就是一个小时多些,顶多两个小时就到了,换成古代的时间,就是一个时辰。
如今,皇太极领着大军往回赶,快到辽阳时,这天就黑下来了。天黑时候,大军赶路的代价太大,但骑军还是连夜赶路,也只有步军现在辽阳歇着,第二天继续赶路。
一直到三天后,皇太极才领军回到沈阳。在这过程中,一连串的信使,不时把各地粮田遭破坏的消息禀告御前。每多一次禀告,皇太极的心情就差上一分,绝望之情就多一分,心中的怒火就多积累了一些。
之前皇太极是发起了倾国之战,沈阳城内几乎就没有兵力,御驾都亲征了,有重大消息,自然都是第一时间直达御前。因此,当皇太极到达沈阳的时候,沈阳城内还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听到御驾亲征的皇帝回来了,留在沈阳城内的老弱都拥了出来欢迎。
在他们看来,大清可是拿出了所有的兵力,以前的时候,每次这样,都是取得了大胜!远得来说,先汗领着全军打赢了萨尔浒之战,为大清的未来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再从近得来说,皇太极领着全军打进了关内,劫掠了富饶的京畿之地,是满洲族人从未有过的辉煌;还有,皇太极还领着大军征服了明国的藩属国朝鲜,使之完全沦为大清的物资供应地,这已经算是灭国之功了……
这一次,只是为了打败以前的手下败将,用了全国之力,还是御驾亲征的,在沈阳城这些老少建虏心中,肯定是大捷来的!
可是,当他们到了街头时候,并没有听到,御驾进城前,有报捷使者在大肆报捷的声响,这让不少老人心中感觉到有点不妙。按理来说,如果真打了胜仗的话,御驾进城前,这报捷是必然的,全城轰动之下,圣意自然也会高兴。
然而,要说举国之兵力都打了败仗,他们也是难以接受,更不想相信的。因此,在他们的心中,多是另外的想法:难道……难道这次的大战,有点出乎意料,皇上是想给大家一起惊喜,他是想亲自向他的臣民宣布大捷的消息?
这种猜测,在他们看到御驾进城的时候,就知道结果,一切,也就水落石出了!
只见御驾前导的军卒一个个疲惫不堪,大部分人的脸上,都带着浓浓地挫败感,或者是沮丧?反正不可能是什么高兴事,也就是没有好事!
这些军卒们,出征前一个个都是斗志昂扬,热血澎湃,可如今却看不到他们身上有任何这一切,有的,只是低落的情绪,似乎走路都走得有气无力,甚至连手中的兵器都是勉强抗着而已。
有些性急的老人,或者以前多年为大清打仗,立下过功勋的那些,心中有些依仗,又或者是认出军卒中的熟人,就纷纷在路边向进城的那些军卒打听。
“我们赢了么?有没有全歼明军,难道让明军跑了不少?”
“我们这么多兵力,不可能输吧,你们为什么哭丧……这样子呢?”
“……”
行进中的军卒,都没有人去理,就仿佛没听到一般,又或者,他们无言以对。如此兴师动众地出征,原来却是明军的戏耍,落入了明军的圈套之中,这种事情,怎么说得出口?
旁观大军进城的建虏百姓,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答案,不过他们都不是傻子,或者说就是傻子,也已经不需要答案了,事情已经如此显而易见!
他们都放过了那些普通军卒,有些失落地看着进城的大军,他们心中还有最后一丝侥幸,希望能看到他们的皇帝,希望这一切都是皇帝故意下的旨意,只为了大捷的消息,由皇帝亲口所说,给他们一个惊喜。
然而,他们最后的一丝希望又破灭了。从始至终,一直到大军都进城,他们都没有看到他们的皇帝,以前从来都是骑马出行的皇帝,这次应该是躲在了某辆车里。
由此,大部分人在心中想着:或者,皇上也和这些普通士卒一般,很沮丧吧?
然而,他们都猜错了。此时的皇太极,可以说是满子的怒火,他身边的亲卫,都知道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出现在皇帝的面前,否则不知道什么地方让皇帝看不下眼,从而死得稀里糊涂!
御驾进入皇宫,皇太极的福晋们听到皇帝出征回来,纷纷赶出来迎接。
正主们还没到,就有先打前站的宫女内侍们已经迎出来跪迎,一如以前,哲哲的宫女女官,领着人先一步跪迎,看到皇太极大步而来,便笑着恭迎道:“奴婢恭迎陛下得胜回宫,福晋已在后宫恭候陛下!”
其他内侍宫女听到,便习惯性地要跟随她一起说上一说,恭贺一下皇帝。
可他们没想到,皇太极这时已经走到了那女官面前,竟然抬起一脚,直接往跪伏在那里的女官头上踹去,直接把那女官踹翻,头破血流,看着很是恐怖。
“来啊,拉出去杖死喂狗!”皇太极厉声大喝,而后压根不管这边,继续大步往里面走去。
女官痛得还没回过神来,就被人拖走,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她实在不明白自己这是哪里做错了?以前的时候,皇上不是一直对自己这一宫的人不错的么?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不管女官如何求饶,最终还是被如狼似虎地亲卫拖走,这里,只留下跪伏在那里,都在发抖的宫女内侍。
而另外一边,哲哲,布木布泰,也就是海兰珠的姑姑和妹妹正迎出来,忽然听到前面传来的动静,不由得都有点吃惊。其中一名宫女有点担心地提醒哲哲,好像是她们的那女官。
这边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皇太极从前面转出来,阴沉着脸,眼睛中似乎全是怒火,大步而来。
第956章 都是那该死的汉狗
哲哲和布木布泰相互看了一眼,眼神中都有一丝担忧。她们能看出来,皇太极此时很生气,非常生气。这种情况很少见,特别是在他们面前,更是罕见。
想想这段时间以来,皇太极对她们比以前好多了,大概什么原因,她们也能猜到,无非是身后的科尔沁族让皇太极很欣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前些天的时候,海兰珠过来叫她们回草原待一段时间的时候,她们不想回去。
“陛下,是战事不顺么?”哲哲先开口,满脸关心地问道。
她们两人猜测,估计这个时候,也就这个原因了。
皇太极此时已经走到她们面前,面对两个脸上对他很关心的女人,他忽然觉得很是虚假。这虚假笑容的背后,则是无尽的嘲讽。这么想着,他忽然猛地一甩手,“啪”地一声响,哲哲倒飞出去,跌倒在地,手捂着脸,一时根本爬不起来,那嘴里的鲜血直往地上流,眼见的宫女内侍发现,那血迹中还有两颗牙齿。这一巴掌,真是太狠了!
边上的布木布泰看到这一幕,在那么一瞬间,她还以为自己是眼花了。等回过神来后,她下意识地想去扶她姑姑,可马上意识到不对,脸上尽是惊容,转头看向皇太极,正待施礼问下时,就见皇太极刚才打了一巴掌的手,又反手一巴掌打了过去,狠狠地打在布木布泰的脸上,同样把布木布泰打得倒飞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