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聊天群-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你可知道,我的使命,就是要从东方运回去足够多的货物。明国要是重新禁海了……”
听到这里,那人直接打断道:“大人多虑了,明国禁海,可货物照样能出海,我们刘大当家言而有信,货物都供给你们,还怕不够多么?”
“再者说了,朝廷是要从海贸中赚取足够多钱的,难道还会把利润都分给你们?要是朝廷强大了,水师实力强大了,在这大明沿海,还有南洋,还有你们西夷说话的份么?”
说到这里,他忽然语重心长地强调道:“我们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希望大人好好考虑在下的建议,生意伙伴是强大还是软弱,大人选之!”
第911章 瘟疫论
一如这人所说,与此同时,崇祯皇帝正在文华殿,召集诸位重臣商议南方水涝。
长江下游,是大明的繁华地区,赋税重地,这次的损失,不可谓不重。这让崇祯皇帝很是有点无奈,今年是大明整体情况转好的一年,怎么老天偏偏不放过,又来捣乱了呢?
不过真要想想,其实也正常。南方那边的雨季,什么时候不大?还有台风,一年总有几个会登陆,每一次登陆,都会带来严重的灾害!哪怕到了后世,有了天气预报,可长江的洪水,还有那台风,也都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温体仁宣读完南方报灾的奏章后,合上奏章,转交给过来的内侍,呈送御前。
崇祯皇帝脸色有点沉重地说道:“诸位爱卿,此次灾情不同前两年,受灾人数之多,地区之广,甚为罕见。诸位可有良策,减轻黎民之疼?”
殿内诸多大臣,互相看看,一时没有人说话。
其实,对于南方的水涝,基本都有章法,以前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并没有多大的事情。毕竟南方比起北方还要好多了,人只要肯活下去,终归能找到一些吃的。不像北方的贫瘠,受灾之下没有吃的,易子相食,最后往往演变成民变,造反等等。
“陛下,可按旧例,减免钱粮,责令地方官府救灾,富户出钱,共渡难关。”户部尚书毕自严恭声奏道。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依旧看向底下臣子。
“陛下,南方水涝,可虑着为瘟疫也!”温体仁自己就是南方人,知道得多些,就又补充道:“当严令地方及时掩埋尸首,发现疫情,务必及时隔离。”
崇祯皇帝一听这话,立刻想了起来,马上就吩咐道:“传旨地方,受灾百姓务必烧开了水喝,严禁喝烧开了的水,还有,遇有瘟疫病患的时候,要戴口罩,要洗手,最好是戴手套,还有,要注意防蚊虫鼠蚁,必须消灭……”
听到皇上说这些话,底下的臣子,一个个都有点意外地看着他,脸上大多有惊讶表情。
崇祯皇帝也察觉到了,不由得有点莫名其妙道:“怎么了,难道朕什么地方说错了?”
一向比较大嘴巴的辅臣薛国观听了,便恭声奏道:“陛下,蚊虫鼠蚁烦人,防治消灭也可理解。可为何要严禁烧开了水喝呢?如今南方天气正当炎热时候,喝上一口凉水,也能解暑。那些百姓听到官府的宣告,不明其意,怕是不会在意!”
崇祯皇帝听到他这话,看到其他臣子也在微微点头,稍微一愣,随即回过神来,不由得恍然大悟。在后世是常识的这些东西,原来在十七世纪初期这个时候,依旧是没人知道的啊!
想象也是,这个时候还没有显微镜,看不到微生物,自然就不知道这个情况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到了崇祯末年的时候,全国性的战乱,尸横遍野,导致生灵涂炭,瘟疫横行。几乎可以说,在末年的时候,是爆发了全国性的瘟疫。
说起来,大明最终灭亡,其实也是亡在了瘟疫上。当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城的时候,就凭他当时的攻城水平,其实是不可能攻下北京城的,至少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还提出了封王议和,甚至可以去替朝廷打建虏的建议。可是,偏偏当时北京城爆发了瘟疫,城头守军基本全部中招,城头上,几乎就没有能站着的明军。如此,就被李自成意外地捡了个大便宜。
然而,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更大的便宜是被建虏给捡了去。李自成军队进北京城的时候,接触了那些人,也被感染了瘟疫。不过还在潜伏期内,当时就没注意到。随后就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领兵出战,结果刚好瘟疫爆发,就有了历史上李自成的军队,兵败如山倒,一路败退,退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去,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当时的建虏已经认识到了这点,就没敢进北京城,是等了一段时间,等天气冷下来之后,才进得北京城,反而被建虏给逃过了一劫,从而捡到了最大的便宜,实在是让后人为之叹息,这建虏真是走了狗屎运!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代名医吴又可在获得众多病例后,总结出了瘟疫的一些防治方法,否定了疫病之由是“非其时而有其气”的旧观点,创立了温疫学说,领先西方世界至少两百年。
崇祯皇帝想着,便觉得有必要好好说说这个,因此,他便严肃了脸,态度认真地说道:“瘟疫,多是病毒或者细菌之类传染,它的传播方式就有可能是水。如果烧开了的话,能把水里面的大部分病毒和细菌杀死。不要质疑朕的话,不要看水好像很干净,但那只是表象,等有朝一日,有了相应工具之后,卿等就能看到所谓干净的水里到底有多少东西了……”
他之所以加了一句说不要质疑的话,是因为他看到底下臣子的脸上,都有怀疑之色。他目前没办法证明,就只有用皇帝的权威来强调了。
“瘟疫还有一些传播途径,就是通过血液传播,蚊子叮咬病人后再去叮咬正常人,也能传播瘟疫。老鼠,苍蝇等等,也是一个道理,他们的身上可能携带病毒、细菌等等,如果生活在这种蚊虫鼠蚁很多的地方,就容易被传染。还有空气和水也是一个道理,看着什么都没有,其实空气中也有很多东西的……”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后世看过的《大明劫》电影,那个吴又可就是通过阳光射进窗户缝时,看到有尘埃飞舞给了启发,于是,崇祯皇帝就又道:“如果卿等不信,朕这点倒是可以证明给卿等一看。”
听到这话,这些大明最高级的文官,可以说学问最丰富的读书人都很是好奇,一直以来的认识、观念,难道今天要被陛下颠覆了?
心中这么想着,他们就很好奇接下来到底能看到什么?
第912章 顺手而为
于是,他们这些大明重臣,在崇祯皇帝的指点下,换了个角度,然后看到透明的空气中飘荡着灰尘时,一个个都不由得惊讶了。
诚然,这种现象,其实自古以来,肯定有人能看到过。但一般人来说,见过就见过了,不会有什么想法。
但此时此刻,在崇祯皇帝抛出了一个让他们颠覆认知的结论后,真得看到了这一幕时,结果自然就不一样了。
既然看着什么都没有空气中,其实就有灰尘这些东西的存在,那看着纯净的水中,有皇上所说的细菌、病毒之类的存在,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这么想着,顿时,他们看向崇祯皇帝的眼神,就不一样了。其中首辅温体仁更是惊讶地说道:“原来陛下对医理学术也有如此高深地探知,实在让微臣佩服!”
“不知陛下是从何处得知这些说法?”好学的徐光启,也是好奇地问道。刚才皇上所说得这些东西,要是不听上一听的,就是到死估计也不知道这些玄妙的。
崇祯皇帝一听,稍微愣了下,自己能说是老师教得么?
他回过神来后,微微一笑道:“说了卿也无法理解,只需要记住这些事情就可以了。”
徐光启一听,很不服气,自己好歹也是进士出身,那也是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有那么笨么?
只是对方是皇帝,他也没办法,皇上不想说,总不能逼着皇帝说出来吧?
于是,文华殿内,在对崇祯皇帝的敬仰中达成一致,皇上这份旨意,不但要发到灾区去,大明其他地方也要发。
长江流域受灾,钱粮减免,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其他地方。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列奏道:“陛下,运往辽东的粮食,臣建议转运京师,以备不患。”
说了之后,或者怕皇上误解,就连忙又补充道:“目前辽东所储备的粮食,只要没有大的战事,当能支撑之。而粮食存于京师,等秋收之时,要是秦晋再度歉收,河套地区还需要再安置灾民,那边的粮食,尚不足以自足。而和西部蒙古的交易,来回谈判到最终成交,怎么得都要到年底了……”
崇祯皇帝听了,微微皱了眉头。对于建虏,可谓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又或者说趁他病要他命!如今大明缺粮,建虏何尝不是因为缺粮而难熬呢!
之前的时候,自己有明告天下,当御驾亲征平辽东!原本计划,就是往辽东增兵加粮,这样有足够物资存储,有足够兵力可用的时候,就能顺理成章地御驾亲征了。说句实话,自己可是相当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啊!
崇祯皇帝心中想着,却也有点无奈。他明白,大明的北旱南涝,至少这些年是不可能避免的。但要让建虏缓过气来,他也有点不甘心。因此,他想了下,便答复道:“估计时间,鄂齐尔图他们应该要到归化城了。朕传旨给归化城总督,令其由包头巡抚领李过一部,亲自护送鄂齐尔图等人返回西部蒙古。为使西部蒙古诸部能早日应对沙俄的进犯,朕让杨巡抚和西部萌不诸部谈具体的交易,而后在归化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此当能加快进度!”
这种军火交易,对于古代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事情,派出封疆大吏进行谈判,也不算什么。不过到时候真正能拿主意的,还是崇祯皇帝,他可以通过聊天群,从李过那里上传下达。
毕自严不在聊天群中,因此并没有意识到有聊天群的存在,距离其实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温体仁一听崇祯皇帝点名李过,就明白了其用意,立刻出声附和,这事就这么定了。
崇祯皇帝看着底下臣子,直接表明态度道:“对于建虏,朕没打算给他们有缓过气来的机会,具体等到秋收之前,朕看是否有战机,有打击建虏的机会,绝不放过!因此,海州的粮草物资储备,不能中途放弃!”
文华殿内的臣子,都明白皇帝说得有道理,对于建虏,所有人都有共识,这是大明的心腹之患,不能再给其坐大的机会了!因此,崇祯皇帝这话,并没有人反驳。
但这么一来的话,总而言之,大明还是缺粮!
徐光启低头想着这事,忽然心中一动,便出列奏道:“陛下,去年时,臣奉旨在全天下推广高产作物,不管收获如何,臣以为,可令各地反馈那些粮食作物的种植情况!”
崇祯皇帝也惦记着这事,听到这话,当即点头称是。
“陛下,运往辽东的粮食,不就是那些西夷从南洋运来的么?”兵部尚书申用懋出列奏道,“可传旨福建巡抚,责其加大粮食的……的进口!”
进口这个词,是崇祯皇帝平时说得,申用懋用得有点拗口,不过还是用出来了。
边上的温体仁听了,跟着附和道:“陛下,我大明粮食紧缺,而南洋粮食富裕,不若让闽粤两地,派出大型商船,令其和西夷一起前往南洋贩卖海货,同时运回粮食。这样每一次回来,就都有大量粮食。只要多去几次,我们大明的粮食无忧也!”
崇祯皇帝一听,心中不由得欢喜,这可是好主意!目前海贸,前往南洋的,实在不太平,海盗众多。而福建水师暂时是离不开的,没法派船护送,毕竟去少了不行,去多了本地没有水师也不行。如果随西夷一起前往的话,至少路上就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
就目前来说,西夷既然要和大明交易,这个顺道护航的任务,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新增多少难度,顺手而为的事情,最多再给他们一些好处,应该来说,不会有什么问题。要是大明粮食问题能解决,那有许多事情就都能迎刃而解了!
崇祯皇帝这么想着,这事宜早不宜迟,当即点头同意,又商量了下剩余的事情后,就进入聊天群,把这个消息事先通知给了孙传庭。然而,这时候的他们,都还不知道,刘香等人在暗地里捣鬼,有些事情已经不是他们想象中那样了!
第913章 期待讨价还价
孙传庭接到旨意后,没有任何犹豫,第一时间派人去传,在福州城内的西夷。
荷兰代表艾碧阁闻讯,不敢怠慢,匆匆来到巡抚府,由人引着到了大堂,等待中丞大人出来。
葡萄牙人的代表,则是传教士汤若望,不知为何,并没有第一时间到达。
这让孙传庭很是有点恼火,这些西夷,就是不懂规矩,既然如此,他就决定晾他们一晾。
于是,艾碧阁就倒霉了,他在大堂上站着等。左等等,没召见,右等等,还是没人。过了好长一会时间后,汤若望终于来了。他来得有些匆忙,脸上不停地冒汗。
艾碧阁见了,才明白是葡萄牙这边的代表未到。他们两家向来不对付,此时受汤若望拖累,虽然他是传教士,可一样没给他好脸色看,互相不说话。
又等了好久之后,孙传庭终于从后衙转了出来,就座主位之后,面无表情地脸,盯着底下这些两名鬼一样的西夷,冷冷地说道:“回去告诉你们的人,以后若是还想继续和大明交易,每次从南洋返航时,必须满载粮食回来。皇上有旨,这粮食可是免税的!”
艾碧阁听了一愣,之前的时候,明国有过这个要求,为此,舰队特意去南洋运了粮食过来。虽然中间有过一些误会,但好歹最终是圆满结束,获得了和明国贸易的权力。可这一次,这位大人怎么又拿贸易权来威胁了?
要说就他们的本意来说,如果有的选择,他们当然不想运粮食过来明国。毕竟粮食便宜,满载的话,虽然能赚一些银子,可海上风浪大,容易出危险,另外,要是装香料之类的货物,就算明国收税,也比粮食有赚头。
虽然是如此想着,可他看到孙传庭那张面无表情的脸,知道这位大人在开海方面的权限,也知道这位大人有一个冷面阎王的称呼,心中想想,也不敢不答应,就开口说道:“尊贵的中丞大人,如您所愿,鄙国一定会运来粮食的。”
这一点,他就能做主,毕竟,就算少赚点,也好过不能和明国交易。
葡萄牙人的代表汤若望,也是差不多,一口就答应了孙传庭的要求。对他来说,澳门那边,赚多点赚少点,他才不会很在乎。
孙传庭心中冷笑,暗道:谅你们也不敢不答应!
他坐在主位上,依旧是冷着脸,用不容置疑地语气继续说道:“另,我大明会准备一些海船,随你们的舰队往南洋贸易。你们的舰队务必护住我大明船只的安全。本官知道你们在南洋的势力,因此,在南洋那边,我们大明的船只也要满载粮食,这点,你们在南洋那边也要协调一二。尔等,可听明白了?”
孙传庭身为封疆大吏,又是从山西这个受灾的地方出来,本身还是因为剿灭流贼得以升官的,自然知道眼下的大明,有多却粮食。皇上的旨意中,要求尽量多的从南洋运来粮食,就算有条件也好商量。
对于这事,他虽然同意,却有点不以为然。这些西夷,万里来大明,就是想和大明贸易。既然有事求到头上来,还用和他们客气什么?而且他也看出来了,这些西夷都是逐利的货色,和贪心的商人没什么两样,甚至有时候还会成为强盗。对于这样的蛮夷,犯得着和他们客气么?
因此,他把要求说了之后,便准备退堂,不想和这些像鬼一样的西夷多打交道,免得掉了身份。
可谁知,艾碧阁听了这话之后,心中大喜,便连忙开口要求道:“尊贵的中丞大人,如您所愿,我一定禀告给我们总督阁下,会护送贵国的船只往来南洋。至于南洋那边的协调,也毫无问题,鄙国肯定会尽心尽力!不过,请问一下,这护航费是怎么个商量法?”
他知道目前来说,对于荷兰舰队,最为急需的是什么?因此,他就准备讨价还价一番,看能否让舰队最终如愿以偿!
边上的汤若望一听他在提条件,心中一动,不由得也升起了希望,也想为自己的事情讨价还价一番,因此,他也张口说道:“中丞大人,我是葡萄牙人的全权代表,能决定葡萄牙人的所有贸易上的事情。我可以劝服澳门那边不要什么护航费,只需要贵国答应一个小小的要求即可!”
艾碧阁一听,不由得瞪了汤若望一眼,什么意思?拆我的台?不过孙传庭在这里,他也不好质问汤若望,只好先憋着。
他们两人,在说完之后,都期待着明国这位封疆大吏的回应,最好讨价还价一后,能如愿以偿!
然而,当孙传庭听到他们竟然还要提条件,心中不由得怒火上涌,不过他那脸色,依旧是面无表情,还是冷声重哼一声:“嗯?”
他这一声重哼,如果熟悉他的人,便知道他是严重表达他的不满!
然而,底下两人听了,却以为是孙传庭想听更细地要求,对于他们的话给予了回应。艾碧阁因为刚才汤若望的那些拆台的话,因此他抢先开口道:“其实鄙国也无心什么护航费,只需要贵国同意鄙国,能如同他们一样,给鄙国舰队一个驻扎的地方。这样,也方便我们贸易,还请尊贵的中丞大人能答应!”
说到这里,他想起一事,便又连忙补充道:“就算是鄙国舰队租用好了,租金由中丞大人定下,只要合理,鄙国绝对没有问题!”
在他看来这个要求应该不过份,你都有要求我们舰队护航,那我多提一个要求应该没问题的吧?虽然这个要求之前提的时候被拒绝了,可他这次还另有打算,就等着孙传庭讨价还价。
只是很可惜,这位明国大人的脸,始终就那个表情,也没法从表情上获取有用的信息。
看到孙传庭把目光转向自己,汤若望也连忙说出了自己的要求道:“中丞大人,只要贵国允许我们继续传教就成,这个小小要求,不需要贵国任何付出的,贵国的海船就能在我葡萄牙人的保护之下。”
第914章 明国蛮横无理
说句实话,孙传庭还真没想到,这两个西夷竟然提了要求,而且还是之前拒绝过的要求。顿时,他有点怒了,不过脸色还是不变,就是冷着一张脸,冷冷地问道:“你们这是要挟本官么?”
一听这话,艾碧阁和汤若望听了都是一惊,立刻断然否认。
“不不不,最尊贵的中丞大人,您误会了,这只是一门生意,生意而已!”
“中丞大人,上帝作证,绝无要挟之意!”
其实,他们就是想着明国要他们的舰队护航的机会,好好提个条件,说难听点,就是要挟的意思,只是不敢当着孙传庭的面直说而已。
孙传庭冷眼看着他们,还没说话,艾碧阁就又主动说道:“如果贵国觉得不方便鄙国舰队停靠这边的话,鄙国虽然遗憾,但也能理解。看在由鄙国护航的份上,目前的台湾留给鄙国舰队驻留,也是可以的!”
这就是他的真实目的了,因为之前明国官府曾说过,台湾那个地方也属于明国,荷兰舰队不得驻留,一如当年驻留到澎湖列岛一般。
边上的汤若望听了,也立刻说出了他的心中期望道:“上帝也不会让中丞大人为难的,只要在中丞大人的统治范围,能允许传教,我佛郎机舰队必定无偿为贵国船只护航!”
看着他们自以为是地谈着条件,孙传庭心中怒极,忽然一拍桌子,“啪”地一声,当即吓了底下两名西夷一跳,就见他站了起来,用手指着他们说道:“尔等西夷,目无礼法,竟然敢来和本官讨价还价。用镜子照照,凭你们也配?”
说到这里,他大声喝道:“来啊,把他们轰出去!”
边上的亲卫一听,立刻上前,喝斥他们走人。
孙传庭转身进入后衙之前,冷冷地丢下一句话道:“来我大明,就得遵守我大明的规矩,休得讨价还价!”
虽然皇上旨意中是有提到过,说这些西夷要是答应护航的话,可以答应他们一些条件。但在孙传庭看来,让他们护航,对方也只是顺手为之的事情,竟然还敢来和大明讨价还价,而且说得那些事情,都是皇上那边有旨意,是不允许的。
要是自己答应的话,岂不是显得自己无能!由此,他压根就不想和这些西夷多说!只要这些西夷还想着和大明做生意,就必须听大明的!
再说那两人被轰到了巡抚府门外,回头看看军卒把守的巡抚府,都有些失望。不过他们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后,都哼了一声,分道扬镳。
艾碧阁回到住处,无奈地叹了口气。那明国高官蛮不讲理,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总督阁下指派的任务没法子完成,看来还要多一件护航的事情,这还真是……
正想到这里,他忽然心中一动,想起以前见过的那个锦衣卫,似乎还比较讲理的,要不要找找他,再商量一下?
他正想着这事时,忽然有人来访,开门一看,却是舰队来人了,这让他有点意外。
来人却有点神秘,虽然他们说得话,明国这里很少有人能听得懂,但他却还是很谨慎地往外张望,查看动静,而后很谨慎地关了门。
艾碧阁见了,不由得有点意外,不知道他为什么搞这么神秘。
“总督阁下有令,明国蛮横无理,多方为难……”
这人的话还没说完,艾碧阁便惊讶地打断道:“咦,这才刚过去的时候,总督阁下就知道明国又为难我们了?”
那人听了一愣,感觉不对,就问什么情况。
于是,艾碧阁一讲,就更坚定了来人的心思,当即低声说道:“总督阁下有令,必须要给明国一点教训,让他们知道我们荷兰舰队的厉害。你不能再待了,收拾好东西,准备撤走!”
艾碧阁也深有同感,从本土出发后,就没有受过什么气,谁要不服,就枪炮教训。明国这边,以前小有挫折,本来还想好好做生意的,结果却老是被欺负,既然这样,那就再打好了。
此时,在太平港,福建水师参将府大堂,郑芝龙坐在主位,底下的兄弟都在向他禀告着事情。
“大哥,我这边的二十条大船,四十二条小船都已经到了!”郑芝豹随意站着,拱手禀告道。
郑芝龙见了,不由得面有不虞,“嗯”了一声。
郑芝豹听到,有点无奈,只好端正了态度,再次抱拳,正式地再次禀告了一遍。
这次,郑芝龙才点点头道:“我们现在都已经是朝廷将领,当有起码的礼仪,无规矩不成方圆,就算出去了,见到别人也不会失礼,明白么?”
又是大哥又是上官,还能怎么着,郑芝豹只好老实地答应一声。
而后又是郑芝虎上前禀告,有了前例在,又加上他去过北方,和朝廷军队一起参与过对虏战事,倒也习惯了这种正式官方规矩。
而边上站着的一人却对此冷眼旁观,似乎有点不高兴。不过当他看到郑芝龙的目光扫过去的时候,他便又收敛了这种神态。
等到他上前禀告时,郑芝龙边上的刘金生忽然冷哼了一声,在这大堂内份外刺耳。不过那人没反应,就当没听到,依旧禀告着他那边的事情。
郑芝龙转头看了一眼刘金生,带了一点不满,不过也没说什么。他自然是知道,刘金生肯定很恨他的,毕竟当年和李魁奇那一战,要不是钟斌被自己拉拢反水的话,搞不好李魁奇赢了都有可能。
“钟兄就不必多礼,你我兄弟,自家面前,不讲这些虚礼!”郑芝龙等他说完之后,笑呵呵地说道。
钟斌听了,心中暗道一声虚伪,不过表面上,他却把郑芝龙刚说郑芝豹的话拿出来说了一番,表示自己也要遵守什么的。
郑芝龙听了,也不再勉强,只是又微笑着问了下钟斌这边情况,表达了他的关切和友善,似乎是对刘金生那一声哼的回应。
而后,其他人,也一个个出列禀告他们带了多少船只过来集结。他们都知道,看这样子,怕是有一场大战了。
第915章 反水
虽然郑芝龙没有说要打谁,不过只要稍微有点眼力的人都能看出来,如今这海面上,值得这边如此兴师动众,集结所有船只,估计也只有打刘香了。
果不其然,在所有人都禀告完成之后,就见郑芝龙严肃了脸说道:“刘香海贼为祸海上,之前更是因为我们不在,兴风作浪,无恶不作!如今中丞已下令,须得剿灭刘香海贼。诸位尽快进行准备,实际成熟,本将一声令下,须得立刻能动身出战!”
“遵命!”帐内众人当即抱拳领命。
军议散了之后,诸人就都去准备了。无非是检查船上的火药火炮,纵火材料,后勤物资,水兵状态等等。
忙碌了一天之后,钟斌便转回自己在岸上的府邸。当了多年海盗头子,特别是郑芝龙当初收买他的时候,也是给予重金的,因此,凭他的实力,在太平港这边买套好的房子,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回了自己的家,不到半个时辰内,便有两名家仆触怒了他而被责罚。如此一来,府里所有人都知道,老爷的心情不好,必须好好地伺候着,免得被迁怒。
而此时的钟斌,自己在房内喝着闷酒。自从跟了郑芝龙之后,他越来越感到,这样的日子很是不爽。
以前的时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虽然上面还有一个李魁奇,可他好歹也是有不少船的,李魁奇也得给他面子,日子过得很是潇洒。
可如今,却再没有了当初无拘无束的日子。虽然说是当了官,好像挺威风的,却有很多规矩,让他感到很不自在。特别是今天这样的场面,他可以肯定,以后都要这样,得有上下尊卑。不但如此,还有那些文官,更是要小心伺候才行。
如果只是这些,那也就算了。钟斌当初反水的时候,多少都有点考虑过。可当时的时候,他是看好郑芝龙,觉得李魁奇没有郑芝龙的能耐大,又有官府的背景在,到时候一统海上之后,就有大把的银子可以赚了。可没想到,朝廷开海了,又来了个强势的巡抚,似乎郑芝龙也没有以前的豪气,还真是一心只当个朝廷将领,这和他所期待的,真是差得很远!
而他今天喝闷酒的最大原因,是刘金生所表现出来的敌意。
在江湖上混,任何人最为不耻的是叛徒。如果说李魁奇最终灭了的话,作为胜利者,倒也没什么。可如今,李魁奇在登莱那边活得好好地,他的义子刘金生,却成了锦衣卫的人,一直跟着郑芝龙。
钟斌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如果有机会,刘金生那小子绝对不会放过自己。如此一来,自己必须要小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