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聊天群-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话间用了不容置疑地语气,并塞到了陈友明手中。
  她媳妇听到这话,看着刘兴祚,脸色立刻变了一变,不过并没有说什么。
  “收了吧,多余的钱,就当这些天雇你当向导,陪我们在镇子里走走看看好了。”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
  陈友明还想再说,他媳妇就开口说道:“相公,既然客人这么说了,就不要推托了,这个钱就用来招待客人,好生陪着客人便是。”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房子里面的事情,自然有人在忙碌,崇祯皇帝和田贵妃两人无事,就看看环境。在这厢房边上,有一个小门,推门出去,田贵妃便不由得惊喜道:“老爷,这里好美啊!”
  崇祯皇帝看了,不由得点点头道:“这位置还真不错!”


第866章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只见门口是石块砌成的一大块空地,大概宽长都有一丈到两丈之间,再前面是流经南浔镇的那条清澈的河道。河上面,有小舟摇曳。这条河道,就藏在田野间,蜿蜒一直到远处尽头。夕阳已经落山,可晚霞布满了天边,红彤彤地一片。
  微风迎面吹着,带来了田野上的清香。此时此景,让住了多年深宫大院的田贵妃,又如何不赞美呢!
  “这里算是进南浔镇的第一家住户了!”崇祯皇帝的角度又有所不同,对于景色,也就是那么一赞而已,他的注意力,马上就转移了。
  方正化很有眼力,立刻找来了两条椅子,摆在这块空地上,让崇祯皇帝和田贵妃坐了,欣赏日落时候的江南风景。又指挥了人,搬来一张小小的平板桌,上面放着烧开的水,放上茶杯,泡好茶香四溢的龙井茶,尽心尽力地伺候着,并不需要主人来操心,也没想让主人过来做这些事。
  在墙根处,皇上贵妃看不到的地方,站着四名锦衣卫便衣,警惕着看着周围,担任着警卫之责。
  “老爷,您看那,是月亮么?”田贵妃指着天空,忽然惊讶地问道,“现在还没天黑啊!”
  “呵呵,那就是月亮!”崇祯皇帝笑呵呵地答道,靠在椅背上,眼睛自然直视前面的天空。这时候,晚霞已经少了一些,只有西边天空的一角还是红彤彤的。天空中,已经隐约能看到星星点点,一切都很自然,毫无污染。
  他们正在欣赏着风景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小男孩的声音:“这里是我家,不要拦我!”
  田贵妃听到,转头往后一看,便知道是在侧门那站着的锦衣卫便衣把小男孩拦住了。她喜欢主人家的这对小孩,便笑着说道:“让他过来吧,这里是他家呢!”
  锦衣卫便衣听了,便闪开了。小男孩立刻小跑着进去,知道谁是老大,跑到了崇祯皇帝和田贵妃面前站定,而后就看着崇祯皇帝说道:“叔叔,你是我爹的朋友么?”
  小男孩的眼睛大大地,很可爱,崇祯皇帝看着这个小人,点点头道:“是啊!”
  “那你能不能借我一个佣人?”小男孩立刻要求道。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转头和田贵妃对视了一眼,相视一笑,而后转回头又和缓着声音问道:“为什么?”
  “他们欺负我,骂我爹娘,还打我。”小男孩气鼓鼓地说道,“我要打回来!”
  说完之后,小男孩竟然又脱了裤子,转个身子给崇祯皇帝看他的屁股,同时说道,“我坐都没法坐了!”
  崇祯皇帝一听,光线不是很好,拉过小男孩,抱着他看了下,还真别说,屁股上青着呢!
  这一下,他惊讶了,不由得问道:“这是谁打的?”
  “是陈王八打我的。”小男孩气鼓鼓地说道,“还有先生偏心,他老欺负我,骂我就看不见,就知道打我。以为我不知道,就因为陈王八他爷爷是族长……”
  一边的方正化,是万万没想到,有一天皇帝竟然会处理民间小孩之间的打架问题,而且看着好像很有耐心,这让他非常地惊讶。同时也让他对崇祯皇帝,又多了另外一个方面的了解。
  崇祯皇帝确实有耐心,听了好久,又问了不少话,终于搞清楚了小孩打架的原委。
  原来,南浔镇主要有两大姓,陈姓和王姓。而陈友明是陈姓的远支,也因此,一直被排挤,甚至住处都是孤零零地在镇子最边上。姓陈带给陈友明唯一的好处是,能让儿子进族学。
  谁知这小男孩在学堂的时候,因为家里穷,就老是被他的同学嘲笑,欺负。不但骂他,骂他爹娘,还打他,他就还手,然后就被先生责罚他一个,无外乎,他家穷,没势力这些了。
  在刚搞清楚这个情况后,陈友明有点惊慌失措地找了过来,见儿子果然在打扰贵客,不由得又是赔罪,又是拖着儿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儿子拖走了。
  这事,可以说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了,但崇祯皇帝却陷入了沉思。方正化见了,小心翼翼地上前,低声请示道:“老爷,要不,奴婢派个人去……”
  崇祯皇帝听到,转头看了他一眼,那眼神就让方正化自动闭嘴不说了。
  而后,他重新转回头,看着远处天空的那轮明月,缓缓地说道:“我应该想到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如果只是到生员这一级,其实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差不多已经定型,再怎么教育其实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其他人听了,一时不明白皇帝这是指什么,因此谁也没说话,唯有田贵妃则顺着他的意思问道:“老爷,什么教育?”
  崇祯皇帝听到,转头看向她说道:“记得我们前些天在来的路上,有一处山顶茶铺遇到的那些读书人吧?”
  见田贵妃点点头,他就又继续说道:“你看看他们的言谈举止,我大明的未来,要是靠着这些读书人,怎么可能会有希望呢!”
  这个话题突然就大了,田贵妃也不好接话了。
  “我记得当时问过,国歌国旗这些,他们嗤之以鼻,压根不屑。”崇祯皇帝回忆着说道,“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啊!”
  “我们大明的启蒙教育,其实官府是不管的,都是如同这小男孩所说,是有族学负责的。只有通过童试成为生员,官府才会插手,这样不行啊!”
  田贵妃等人听着皇帝说得这些话,很是意外。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又怎么不行了?
  “江南这边的风气,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孩子,这些孩子在这样的风气中长大,就算他们聪明,能考中进士,可这样的人进入大明官场的话,带给大明的,只能是灾难!”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的神态就变得很是郑重,斩钉截铁地说道:“不行,小孩读书这块,必须也要在官府的掌控中才行!”


第867章 乡约
  其实,哪怕是在后世,刚才小男孩所说的这种情况,也一样存在。不过这种事情,既然知道了,就一定要认真对待!
  崇祯皇帝想着,忽然有点后悔,自己这次出来,只是带了护卫,最多加了御医,博学可咨询的一个都没带。下次再出巡的话,还是要带个这方面的才好。
  不过,也幸亏是有个聊天群存在。因此,崇祯皇帝便直接进入聊天群,私聊首辅温体仁道:“朕想要改变官府不下县的这种做法,温卿可有什么好法子?”
  温体仁冷不丁地见到这条私聊,不由得吓了一跳,稍微琢磨一下,便回复道:“陛下,官府下县的话,管不过来的。”
  “怎么会管不过来?”崇祯皇帝立刻再问道。
  温体仁不知道崇祯皇帝在外面遇到了什么事情,回答的时候尽量保守道:“陛下,我大明官员就那么多,一县之内,也就县令,县尉……”
  崇祯皇帝一见这话,立刻打断道:“官不够就再多加一些好了!”
  “俸禄呢?朝廷可没那么多钱啊!”
  “现在没有,不等于以后没有!”崇祯皇帝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否则的话,县以下,乃是大明的基石,基石不稳,房屋如何能稳?”
  温体仁听了,稍微了解了崇祯皇帝的意思,想了想,便奏道:“陛下,其实,县以下多为自治,官府也有插手,非一点不管也!”
  崇祯皇帝所意识到的问题,中国上下几千年,除掉以前人口不多的时候不算,就说唐宋以来,也有人认识到了这其中的问题。因此,早在北宋时期,吕大钧、吕大临等几兄弟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制定“吕氏乡约”,也即蓝田公约,白纸黑字地定下了邻里乡人互相劝勉共同遵守,以相互协助救济为目的的制度。南宋时期,朱熹重新编写了这个乡约。
  到大明朝之后,王守仁于正德十二年为南赣汀漳等处巡抚时,更为重视,于正德十五年颁布了《南赣乡约》,是约凡十六条,规定了全乡人民共同遵守的道德公约,其中涉及军事训练、政治教育、道德陶冶等内容。
  嘉靖间,部檄天下,举行乡约,大抵增损王文成公之教。如果说《吕氏乡约》为民众自动的乡村组织,那么王阳明于1518年颁布的《南赣乡约》,就是一个官府督促的乡村组织,属官治传统了。
  当温体仁把这些都解释了一遍之后,崇祯皇帝不由得很是好奇,便又再细问了一些。发现这《南赣乡约》对“乡约会”这一组织机构、负责人职掌、活动方式、开会程序、礼仪制度等作了详密的规定。
  同约人中推年高有德者一人为约长,下设二名副约长,又推公直果断者四人为约正,通达明察者四人为约史,还设知约、约赞等职,组织十分严密,各有其职权。通约之人凡有危疑难处之事,皆须约长会同约之人裁处,陷人于恶罪,则坐约长约正诸人。
  不得不说,王阳明果然厉害。这一套制度还涉及了实施军训、改革风俗、增进道德等方面。大明有将近三百年的王朝寿命,王阳明的功劳不小。不过遗憾的是,这个制度并没有一支良好的执行下去,一百年后,所有方面几乎全都崩溃,让满清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天下。
  崇祯皇帝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把自己的意思说了出来,包括小孩教育的事情,让温体仁去想办法,怎么和乡约这个联系起来。另外,约长这个类似后世的乡长、镇长等职务的,也可以考虑成为正式的官职。
  这个是大事,和之前的礼仪制度的改革一样,必须要谋划周祥,反正崇祯皇帝也不急在一时。
  等讨论完了这个事情,崇祯皇帝从聊天群中退出来时,发现天已经很黑了,不由得有点惊讶道:“咦,天这么黑得这么快?”
  “呵呵,老爷,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之多了!”田贵妃还陪着他,微笑着说道,“亏得天气还凉,没有蚊虫,否则老爷怕是坐不了这么久!”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笑了,站起来道:“走,去用膳吧!”
  他和田贵妃穿过侧门,忽然看到陈友明夫妇一人搂着一个孩子就等在那里,看到他们过来,都拉着孩子跪了下去,其中陈友明更是有点小心翼翼地说道:“老爷,我家孩子不懂事,还请老爷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记小人过,就……”
  崇祯皇帝听得无语,看了眼惶恐不安的他们,再转头看了下四周,便明白过来,当即笑着打断道:“你们这是干什么,都起来,都起来。你不用管我是什么身份,只要记得,我是来南浔镇投店不着的客人,是你好心借了防止给我们住。该是我们感激你们才好,其他的,都不要在意。明白么?”
  陈友明原本只以为这位老爷是个有钱人,可能有点势也不一定。这在南浔镇这边,来往豪商见多了,也不怎么见怪。但真正接触之后,特别是到了家里之后,他发现这位老爷的一切用度,都是他的手下人亲自去打理,甚至连吃的也不例外。可以说,除了这个房子是他们的之外,其他所有东西,都是他的手下去处理的。
  更为关键的是,刘兴祚的说话,让他媳妇感觉到了一点,而后再看这些手下,全都严密保护这位老爷,四周左右全都站着那些手下时,他们就感觉到,这位老爷,绝对不是什么豪商,很有可能是朝廷高官。
  有了这样的认识,陈友明把儿子拖回去后一问,得知儿子是去向那位老爷要人,要去打回来什么的,就有点吓坏了,不知道这位老爷会怎么看,在媳妇的建议下,他们就带着孩子过来请罪了。
  不过崇祯皇帝的态度,又让陈友明夫妇糊涂了。朝廷高官的话,会有这么好说话的么?他们能感觉出来,这位老爷说得是真心话,没有一点点生气,也没有一点点恶意。
  如此,他们都松了口气,便依言站了起来。
  “明日时候,陪我逛逛镇子里吧,要不两眼一抹黑,是不是?”崇祯皇帝笑着说道。
  陈友明听他说得轻松,便也轻松起来,连忙点头答应。但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还没配人家出门,就有人找上门来了。


第868章 为了房子
  “陈友明,开门。不要躲起来,知道你回来了的!”一个声音在外面大喊。
  喊着的时候,甚至用力敲门,发出“嘭嘭嘭”地敲门声,动静很大。
  不过这个声音很快就断了,轮值的锦衣卫便衣为了低调,并没有在门外站岗,而是在门里,这么大的动静,管他是找谁的,都不可能任由他吵闹下去。
  门一打开,一名锦衣卫便衣便怒目看着外面五六个人,厉声低喝道:“不得喧哗!”
  外面站着的人都愣了下,没想到开门的不是陈友明,而是一个个子高大的外地人。其中一人马上反应过来,便陪着笑脸道:“这位大哥,是来买湖丝的吧?我们是来找陈友明的,并非有意骚扰到你们的。”
  一行二十多骑住进陈友明家,关注陈友明家的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只是南浔镇的南来北往豪客太多,他们也见怪不怪。如今客栈没空房,甚至民房都没有的情况,他们也一清二楚。因此,对于这些豪客住陈友明家,也并不以为然。
  锦衣卫便衣心中却是怕指挥使大人会因为刚才的动静责罚自己,因此脸色很不好看,正待喝斥时,陈友明匆匆地跑出来了,看到门口那些人,连忙说道:“陈哥,家里有贵客,还请小声一些。”
  锦衣卫便衣见他出来,便低喝一声道:“不得喧哗!”重申一次后,便回转进去了。这外面的事情,不是他的职责范围。
  外面那些人见了,也不想得罪来购买湖丝的豪客,便小了声音对陈友明说道:“从外面回来,还有豪客住你家,该还钱了吧?”
  “行,行!”陈友明不想惊动家里的贵客,连忙点头答应道,“五两六钱八分是不是,我马上拿给你。”
  “你脑子傻了,怎么可能这么一点钱!”领头那人听了,阴着脸低声喝道,“是二十五两八钱,还有你儿子在族学书桌上乱刻画,也要赔五两二钱银子,一共是三十一两银子。赶紧还钱!”
  “……”陈友明一听,愣了一会,而后神色变得有点愤怒,不过依旧压低着声音说道:“陈哥,不要开玩笑好不好,哪有那么多银子的?当时说了的,就是赔三两银子,利息是二两六钱八分,这时间还没过呢!族学书桌是怎么回事?就算我儿子乱刻乱画,也没有那么贵的书桌吧?”
  “呵呵,你是傻了?”那人冷笑着低声说道,“湖丝的价格都有高有低,时间不够而已。如今又到了湖丝最贵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涨价,你和你儿子搞坏了东西,这价格自然也是要涨的!”
  “……”陈友明听了这话,气得胸膛起伏,好不容易压抑着怒火,低声说道,“陈哥,我们讲点理好不好?”
  “要不是瞧在你是陈氏族人,老子都不会和你好好地说话了!”那人冷笑着说道,“我爹说了,你要是换不上钱也行,把房子让出来,这笔账就一笔勾销。”
  一听这话,陈友明顿时明白了,说来说去,还是一直盯着自己的房子不放。他正待说话,却见那人脸色一变,厉喝一声道:“别给脸不要脸,否则家法伺候,你要吃更多的苦头。”
  说到这里,又露出一丝淫笑道:“你婆娘和女儿的姿色不错,或者卖了抵债也行!”
  他身后的几个人听了,也都跟着发出心领神会的笑声。
  就在这时,陈友明家里又转出一个人,冷喝一声道:“滚!”
  这一声“滚”字,犹如一个大禁言术,立刻让门口这些人顿时闭嘴。他们一起瞧向说话之人,见又是一个身材高大的陌生人,便知道是外地豪客。
  领头那人的脸上也没了笑容,不过还是尽量和缓地语气说话道:“我是南浔镇陈氏族长的小儿子陈友铜,来此也不是想打扰贵客,只是讨债而已,天经地义。”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后又补充道:“贵客要是想如愿在南浔镇收到想要的湖丝,最好是由我们陈家来安排,上我陈家所开牙行买卖,大家都是朋友,自然是公道的。但要是得罪了我陈家,呵呵……”
  出来的是刘兴祚,他听到门口的动静,就怕吵着皇上和贵妃,就转出来看看,刚好听到了门口的对话,立刻就知道是敲诈勒索。此时又见这人威胁自己,不由得盯着那人,再低喝一声道:“滚不滚?”
  说话间,威势尽显,犹如一头猛虎,盯着猎物一般。
  这种气势,是战场上练出来的,是久为上位者所养成的。这让陈友铜吃了一惊,下意识地不敢再说,就更不用说他带来的那几个狗腿子了。
  不过这里毕竟是陈家的地盘,陈友铜回过神来后,自然不可能听话地滚,便也冷了脸色,带着点凶狠说道:“好,我陈友铜记下了,你看着吧,看你们能买到多少湖丝!”
  说完之后,他又恶狠狠地盯了陈友明一眼,然后就马上带着人走了。
  刘兴祚看着他们远去,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要不是怕惊动了皇上和贵妃,还能让你们说狠话离开,我刘字倒过来写!
  然而,虽然他不想惊动皇帝,可终归刚才那吵闹声,还是惊动皇帝了。只见崇祯皇帝转了出来,看到了远处离去的那群人问道:“怎么回事?”
  “一群乡间无赖而已。”刘兴祚转身一看,连忙恭声回答道,“已被小人打发走了。”
  “嗯?”崇祯皇帝转头看看脸色很不好看的陈友明一眼,又哼了一声。
  刘兴祚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本不想皇上操心这种小事的,可此时再问,就没有办法了,只好把他听到的情况大概讲了一遍。
  崇祯皇帝一听,脸色顿时有点不好看了,这一大早起来,怎么就遇见了这样的恶事。他这么想着,便转头看向陈友明问道:“看样子,他们的目的是在于你这个房子,这有什么个说法么?”
  陈友明听了,看看这位老爷脸上带着关心之色,心中想想,便说出了原因。


第869章 行霸
  原来,南浔镇由于是湖丝的集散地,因此开有各种牙行,就做些收购湖丝再倒卖,又或者牵头搭线,从中收取好处的买卖。而湖丝又是大宗生意,动辄万金,这也是为什么南浔镇上豪客见怪不怪,实在是太多了。
  这么大的利益,自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规规矩矩地做生意。有钱有势力的那些,就开始做一些强买强卖,或者擅自抬高或者压低价格价格,又或者进行各种名目的敲诈勒索。这些人,就是俗称行霸。
  这种情况,在原本的历史上,就多有记载。比如崇祯年间的《太仓州志》、《南翔镇志》等等。其实,哪怕到了后世文明高度发达的年代,这种情况一样存在。
  南浔镇这里,自然是陈姓和王姓两大家的势力范围,这些行霸的存在,如果背后不是站着这两大姓,也不可能在南浔镇立足。
  在一开始的时候,两大姓各自用着这些行霸,捞取无数的不义之财。到了后来,就开始互相抢起生意来了。纷纷在河道边上等着,看到运湖丝的船来,就立刻去拦截,或抢夺,或打白条,或哄骗把湖丝抢到手里。甚至到了后来,都不满足在镇子里守株待兔,后来甚至都下到乡里去抢湖丝。
  这种情况的发生,让两大姓都很是打了几架,当然,是发生在乡间抢夺湖丝时遇到的情况。在南浔镇里,大家都是体面人,倒也没有动手。
  后来,朝廷开海。各地的豪商闻风而来,湖丝的价格也上涨了不少。两大姓便约定,有钱一起赚,不能再和以前一样。定下的规则,就是不能派人去乡下抢收,得让附近的湖丝能自觉集中到南浔镇。等到了镇子上之后,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各凭本事。
  当然,这里还有别的因素。因为在镇子上开牙行的,还有许多有背景的,比如京师来的,比如南京来的等等。他们也不允许行霸抢生意都抢到想下去了。
  正是由于这一约定,原本偏僻的陈友明家,因为是镇子口第一家,就一下就变得热门起来了。从河道过来的运送湖丝的船,只要从这一侧进镇,首先要经过他家门口。
  陈姓就要在他家开一个牙行,这样再加些手段,生意肯定要比别家好。但是,陈友明一直被主家排挤,突然要他这个家,给得补偿又少得可怜。他有老婆孩子要养,自然就不同意了。
  没想到,主家不但不瞧在同族的份上多加一点钱,反而找由头说陈友明打碎了贵重物品,要他赔,如今更是连他儿子的事情也加了上去。他就一个伙计,哪赔得起那么多银子。
  陈友明说明了前因后果之后,非常内疚地说道:“刚才因为小人的原因,那陈友铜已对老爷这边记恨在心。他是族长的小儿子,平日子就管着行霸的事情。被他惦记,怕是会影响老爷买湖丝了!”
  在他看来,不管这位老爷是什么背景,既然带人来南浔镇,那肯定是冲着湖丝来的。虽然这位老爷看着应该背景不小,可那陈家是地头蛇,而且陈家的背后也有人,真要斗起来的话,输赢不知道,但总归对这位老爷是不好的。因此,他很是内疚。
  崇祯皇帝听了,倒是笑笑,并不介意道:“没事,我也没打算买湖丝。过来只是看看,一会还要你带我好好逛逛南浔镇!如何?”
  陈友明听了,心中松了口气,连忙应下。至于他自己的这个麻烦事,虽然他很想能解决下。可他毕竟不知道崇祯皇帝的身份,而且说起来对方只是自家的房客而已。陈家又是庞然大物,他想想就还是算了。
  崇祯皇帝转身往里走去,一边又闲聊道:“行霸的事,约长那些人不管么?”
  按理来说,这里是乡下,官府只是到县一级,地方纠纷就是靠约长这些乡绅解决。这些冲突的事情,肯定有人会闹,约长肯定要出面的。
  陈友明听了,苦笑一声道:“约长不适合陈家族长就是王家族长,判起来肯定有失公允。要不然,也不会也什么行霸了。”
  “这倒也是!”崇祯皇帝听了,心想果然不出所料。
  他还想再说时,就见田贵妃迎了过来,一身女装,笑着对崇祯皇帝说道:“老爷!”
  为了赶路方便,田贵妃一路女扮男装。如今不用赶路,自然换回女装了。顿时,她的容颜,让第一次见到的陈友明都惊呆了。
  跟在后侧的刘兴祚不着痕迹地撞了他一下,倒也没有太在意。以贵妃的姿容,要不引人注目,那才是怪了!
  陈友明被这么一撞,立刻回过神来,很是有点尴尬,低头跟着走了会,想着那陈友铜的为人,稍微有点犹豫,不过还是忍住了。
  “等用过膳后,估摸着店铺都开门,那时候再出去吧,现在还早!”崇祯皇帝知道田贵妃想着去逛街,就笑着说道。
  至于早餐这个,自然有下人操心,他们夫妻两人,只管吃就是。
  “公子……”陈友明忽然低声说了一句,而后又有点犹豫,一时没有说话。
  崇祯皇帝听到,转头看他这样子,不由得有点好奇地问道:“怎么了?有话不妨直言!”
  陈友明的脸色变化了几下,最终还是开口说道:“公子,那陈友铜之所以一直为难小人,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小人之前不便外说,如今……如今……”
  他结巴地说了两句,看到崇祯皇帝稍微露出了一丝不耐烦之色,就还是说出了剩下的话:“贱内有点姿色,惹人注意了!”
  崇祯皇帝听了,稍微有点意外。转头看看田贵妃,忽然回过神来。陈友明此时说这话,应该是看到田贵妃的女装,所以好心提醒了。
  想明白了这点,崇祯皇帝不由得一声冷笑道:“我倒是要看看,谁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说完之后,他就不管了,显然没有把陈友明的提醒当回事,这让陈友明不由得暗自担忧。这位夫人的姿色远胜自己的媳妇,这……呀……


第870章 继续耗便是
  崇祯皇帝自然是第一个用完早膳的,他习惯性地进入聊天群,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处理的信息。
  还真别说,就见到一条高应元发过来的私聊:“陛下,刚夜不收回报,说复州的建虏烧了复州,所有人都跑了!”
  看到这条信息,崇祯皇帝不由得眉头一皱,立刻问道:“这么大的动静,事先不知道?”
  高应元此时已经到达海州,而李定国则安排到了相对安全的盖州,因此,这条信息显然是海州这边的夜不收发现的。
  群主的好处,是发出的私聊能第一时间通知到人,能马上有答复:“陛下,如今海州这边虽然没有大战事,可我军夜不收和建虏探马不断地有交锋,夜不收人数有点不足,因此查探的消息晚了一些。”
  崇祯皇帝一听,便算是理解了。海州那边,战场刺探军情,又或者屏蔽对方刺探,是需要精锐的骑卒,也就是夜不收的。而建虏虽然去年损失惨重,可毕竟是这些年打仗打出来很多好手,如果只是精锐骑卒之争的话,确实是难有优势,需要集中力量对付的。
  这么想着,他就又问道:“夜不收和探马之争,我军伤亡如何?”
  “回陛下,大概一比一的战损比。”高应元立刻回答道,“这还是新军中的精锐,关宁军所部的夜不收,则稍微要高一些,因此现在曹大帅把新军夜不收和关宁军夜不收混编使用,我军夜不收数量每次尽量多建虏探马一些,以多打少,倒也还行,因此外派其他地方查探的就少了。”
  听到这个解释,崇祯皇帝忽然心中一动。要说以前可能没办法,现在么,应该不缺弓马娴熟的骑卒了。
  于是,他立刻又点了李过的图标,私聊他道:“传旨洪总督,让其挑选弓马娴熟,最为精锐的五百骑卒,派往海州听曹总兵调度,用于夜不收之战。”
  要说弓马娴熟的,这个时代,怎么都还是蒙古人第一。只是蒙古人因为被大明一直封锁打压,因此,装备极差,加上其首领都是狗屎,没有铁木真的能耐,发挥不出蒙古人的优势,因此才成了谁都打不过的存在。
  这么想着,他没等李过回应,就又补充道:“就选原先土默特部或者察哈尔部,且有家小在归化城的。”
  这些部族和建虏就基本没什么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