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聊天群-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皇帝还在想着海兰珠传过来的那消息,见到作战方案后,感觉双方实力差距有点大,既然前线将士有了方案,他这边又没有特别情况发现,就批准了。
第780章 出战
深冬的盖州,虽然已经不下雪,可白茫茫地一片,似乎整个天地间就只剩下白色。不管道路,城墙,原野,又或者远处的山峦,全都涂上了厚厚的一层白色。
凌晨时分,寒风呼啸,天地间就只有寒风的声音,仿佛在宣扬着这方世界,他们才是主角。
忽然,盖州城门缓缓地打开,有人从城里骑马出来,一个,两个,三个……无数个,是一大支骑军。积雪淹没了马的膝盖,使得战马压根快不起来。
大约三千骑军,还没有全部出城,队伍的最前面才离开盖州城不远,就听到“呜呜呜”地号角声在建虏大营那边响了起来,显然那边并没有放松警惕,看到了动静,发出了警示声音。
曹变蛟亲自领军,就在出战队伍的最前头。这种天气,显然不适合征战,但这种不适,同样对建虏也有效。既然如此,自己这边的军队人多,士气高,就来欺负你建虏怎么了?
要是没有积雪的话,甚至都可以出动铁甲重骑,相信那种条件下,建虏更难当新军兵锋!不过就两千建虏而已,也已是足够了。
前锋才走了一半路程,建虏大营那边就有了反应,同样是一队骑军,大约有一百多人,从营地里冲了出来,迎向了明军这边。
曹变蛟一见,只是冷笑,马上发了军令下去。立刻,明军这边,原本是五骑并行的,后面的将士便往两边扩张,渐渐地就变成了五十骑并行,宽宽的兵锋,犹如推土机一般往前推进,要把前面遇到的所有东西,只要敢阻挡,就全部推倒。
这种鬼天气,双方都穿着厚厚的军衣,从头到脚都包得严实,弓箭的威力实在是被减弱到了最低。可明军这边却都是硬弓手,离得近了,前排的弓箭手翻身下马,照样拿出了弓,搭上了箭,准备迎战。
这迎出来的建虏估计是建虏探马,是其精锐,也有几个人翻身下马,拿出了弓箭准备应对,很显然,他们也是开得了硬弓的人。
明军队伍一直在前进,哪怕这一百多个建虏靠近过来后,也没有丝毫耽搁前进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就往建虏大营前进。只是因为弓箭手的迎战,稍微迟缓了一点速度而已。
到了距离,一声令下,“梆梆梆”地弓弦声响起,明军这边的箭雨明显压过了建虏那边稀稀疏疏地箭支,不需要准头,覆盖过去后便有三十多名建虏中箭。
不过威力确实弱了不少,只有四五个建虏翻身跌倒在雪地中,其他建虏身上挂着箭支,却是骑马跑开了,显然那些挂着的箭,并没有伤到他们的要害。
明军不管这些跑开的建虏,继续往建虏大营那边坚定地前进,无可阻挡。弓箭手也纷纷翻身上马,归队后继续前进。
建虏大营这边,动静越来越大,不过却没有多少喧哗声。一直在观察着的曹变蛟,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心中警惕了起来,这支留下来的建虏,很显然也是精锐。
不过再精锐又怎么样,自己这边人多,战力也绝对不比这支建虏差,只要敢出战,一定能把这支建虏歼灭掉。
曹变蛟如此想着,便再次传下军令,后面的明军将士驱马快走,兵锋又再次加宽,成了一百骑,一百五十骑,最终到了两百骑一排。曹变蛟的用意,显然是要仗着人多,提高尽可能多的接触面去欺负建虏人少。
建虏大营那边,再次跑出来一支骑军,大概有三百来骑,迎向了压过去的明军前锋。
而刚才跑开的那些建虏探马则已经绕到了军队的侧面,就像狼一样伺机待动,不过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边上的明军也没理他们,就当他们是透明的空气一般。
那三百多建虏骑军似乎想靠近来咬一口,可明军始终齐整的队形,齐齐往前压过去的威势,让这支建虏骑军又吓到了,最终没敢靠过来,也不敢阻挡明军兵锋,同样绕到了侧面,又多了一只狼在边上虎视眈眈,试图趁你不注意就上前咬上一口。
曹变蛟还是没理这些建虏,他的目光,始终在建虏大营这边。离得越来越近,已经能看到建虏大营内的人头滚动,显然都在忙碌着。
来吧,打上一仗,看看是我新军厉害,还是你建虏厉害!曹变蛟心中想着,战意昂扬。
然而,让曹变蛟没有想到的是,建虏在集结完成之后,没有出来营帐,反而一阵动静后,就发现他们从营地后面跑了。
建虏不是一直盼着自己这边出城和他们野战么?如今出来了,还主动进攻你们,你们还跑啥?
曹变蛟心中骂娘了,这群建虏怎么都是没种的,竟然不来交战跑啥!
此时,军队已经推进到建虏大营不远,有一个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是闯建虏大营还是绕过大营去追赶建虏?
如果闯建虏大营的话,很可能会耽搁时间,更是赶不上建虏了。不过就算绕过建虏大营,这种道路实在难走,也快不起来。
最终,明军直接攻进了建虏大营,准备地说,是直接闯进去的,大营里面空无一人,建虏都跑了。不过都没走远,就犹如狼群一样在外侧盯着明军。
曹变蛟立刻拨出五百人搜查建虏大营,其余两千五百人继续追击建虏,试图和建虏交战。
可是,这支建虏连大营都直接舍弃了,显然并不想交战。双方在雪地中玩起了你追我赶的游戏,既不跑远,又不让你碰,就在一定距离内兜兜转转。
这种情况让曹变蛟很是无奈,更让他气恼地是,这支建虏还试图用五百人拖住大军绕圈,而后分出一千多人去大营那边,显然想利用局部优势来消灭在大营内的明军。
约莫一个时辰之后,曹变蛟知道不会有什么战果,只好下令收兵回城,临走之前,把建虏大营烧了。
根据搜营将士的禀告,这建虏大营内并没有多少物资,吃的都带走了。不过也有一个发现,就是这支建虏也在吃人肉,似乎是之前建虏这边战死的那些,不少是蒙古人。
回到盖州城,曹变蛟看着城外散落在原野上的建虏骑军,让高应元把这次出战的情况禀告给崇祯皇帝。
第781章 上中下三策
崇祯皇帝闻报,心中不由得感慨:看来建虏能崛起确实不是偶然。如果不是策略失误,让其打仗的话,要想真正剿灭,还是比较难的。
说起来也是,现在真的建虏,都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在以前的时候,他们胜仗多,败仗几乎没有,因此军中多是打惯了仗的老兵。对于这种军队,如果只是单纯战术上对战的话,输赢确实难说。
之前的盖州战事之所以胜得轻松,一是因为建虏对明军不了解,还用老旧印象对待;二是多次战役的结果迫使对方要速战速决。
看来以后打仗,还是要逼建虏用他们的短处来碰大明军队的长处!实在不行,也要让他们不得不进行决战,不要采用这种最让人烦的游击战。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忽然心中一动,马上联想到了这几天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怎么利用海兰珠提供的问题!
他静静地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有了眉目,立刻下旨,让太医院院使前来觐见。
轮值太监高时月立刻派了个内侍前去传旨,不过心中还是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皇上召见太医院院使干嘛,好好地又没人生病!
没多久,太医院院使匆匆赶到,见礼完毕之后看看皇上,似乎气色很好,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于是,他也纳闷了。
崇祯皇帝倒是没让他们疑惑多久,马上就问他道:“朕想要一种有毒粮食,要求是吃了后不会立刻发作,过了一两个月左右再有不良反应,死人最好,不死残了也行。太医院这边,有没有办法做到?”
“……”太医院院使哑口无言,看着皇上发愣了。
“……”高时月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
“嗯?”崇祯皇帝见此,不由得稍微重地哼了一声,顿时把他们的魂都给唤了回来。
太医院院使有点惶恐地奏道:“陛下,不知要多少份量的这种粮食?”
“多少份量?”崇祯皇帝一听,轮到他稍微愣了下,而后想了想说道:“至少三四千人能吃一个月的份量吧!”
蒙古人要投降大明的话,肯定要拨粮食给他们。瞅准了哪个部落为皇太极暗地里效力,就把这些有毒粮食给他们,这样一来,这些有毒粮食就会转到建虏手中。
按建虏目前的粮食短缺来看,这批粮食肯定会先分给建虏中的高层或者他们的亲信。最好是作为军粮,征战的时候给建虏那些老兵吃,嘿嘿……
不过多给粮食是不可能的,毕竟大明自己的粮食也是紧缺。最关键的是,给多了引起建虏怀疑怎么办?那个皇太极,疑心病肯定很重!
他这边在想着,那个太医院院使却又傻眼了。他还以为最多是几斤粮食而已,可皇上却说了要这么多!
看他又发愣,崇祯皇帝不由得眉头一皱,有点误会,就问道:“要是不容易搞出朕要求的这种粮食,或者成本太高的话,朕也不会勉强!”
听到皇上这么说,太医院院使心中松了口气,就赶紧奏道:“陛下,如果只是几斤的话,这个倒是好搞,可太多了的话,按照一般的法子,似乎不可行,或者是成本太高,或者是效果如何不好把握,除非是拿死囚来试试?”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心中不由得想着:“对啊,如果这边好不容易搞出了所谓的有毒粮食,然后建虏那边洗洗就把有毒物质洗掉了,那不是便宜了建虏?”
有一种方式,崇祯皇帝确实是没法洗掉的,就是用废水什么有毒的水质养出来的粮食,这种就没法洗掉了。不过这个周期太长,不现实!
如果是用有毒水或泡或熏的话,建虏那边拿去吃,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如果效果不好的话,就反而帮了建虏的忙了。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就对太医院院使吩咐道:“卿且先去想想,如果有好法子,再来禀告朕知!”
没有强制性的要求,让太医院院使放心了不少,立刻躬身领命,没有压力地去琢磨这事了。
而崇祯皇帝的思绪,就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上,怎么利用海兰珠提供的消息。或者是刚才的思路给了他提醒,又或者是这几天想得多,酝酿久了,竟然又被他想出了一招。
这个想法就不适合找太医院这边了,他想了想便点了魏木兰的图标,去和卢象升商量去了。
和崇祯皇帝图谋对方不一样,此时的皇太极,压根就顾不上怎么去应对崇祯皇帝。沈阳城内的谣言,有关他改国号,改族名,改帝制这些的谣言,对于他的威信伤害确实很大。
这个谣言,要说破的话,其实也简单,就是打几个胜仗,这个谣言就会不攻自破。可问题的关键是,大清目前的情况,怎么打胜仗?
皇太极真是愁啊,这种谣言没法解释的,他那个恨啊,到底是谁散布了这个谣言,他心中有数!可此时大清刚败,也经不起内乱,这种情况让他有点畏手畏脚!
无奈之下,他就又招了范文程过来讨论此事。就如今来说,有关这个谣言的事情,其实也就他这个汉人能放心地讨论下了。
范文程自然也听到了这个谣言,也知道极难应付。不过皇太极问他这事,他终归是要回答的,以维持他那智囊的地位。
沉思片刻后,范文程便对皇太极说道:“陛下,为今之计,微臣有上中下三策……”
他的话还没说完,听到他这话的皇太极,不由得胖脸出现惊喜之色,连忙问道:“范卿,速速说来,哪三策?不不不,就说上策,朕要上策即可!”
说实话,皇太极是有点急了,他也没想到,范文程竟然能想到上中下三策,实在是让他有点意外,就显得有点急不可待了。
范文程见皇太极这样,心中不由得略微有点自傲,便学着先贤的样子,不急不忙地奏道:“陛下,奴才之上策,其实也是简单,只要我大清能结结实实地打他一个大胜仗,此谣言便不攻自破!”
一听这上策,皇太极顿时有点想打死他的冲动!
第782章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个上策你以为朕不知道么?还用你来说?
皇太极亏了城府够深,没有把内心想法一下表露出来。随后一想,又想着,该不会范文程是有打一场胜仗的良策吧?
这么一想,他心中又是一喜,便带着点希望问道:“范卿可是有法子剿灭盖州明军?”
“奴才还在思量,暂无良策!”范文程听得微微一愣,想起盖州明军的厉害,便小声回答道。
皇太极一听,很是失望,不过他按着性子又问道:“那范卿是想到打下金州,消灭东江军的方法了?”
如果真能这样的话,这也算是一个大胜仗,也可以对那谣言进行有力地回击!
范文程听了,这次倒是有了个回复道:“回陛下,臣以为,金州之敌,在于机动,不如趁大海冰封之际,先行围了金州,不叫他来年有逃回岛上的机会,如此,等大清准备充分,可下金州也!”
这话说得也有道理,但是,金州如今在那个登莱巡抚的率领下,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派去金州的军队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弱,可大清经过盖州一战,哪来那么多物资去长期围困?
于是,他就又问道:“那范卿以为,该派何人,用多少兵马能围住金州之敌?”
范文程不是傻子,他从皇太极连续地发问中,感觉到了一点不满,毕竟皇太极问了好些个事情,自己却都给不了他满意的答复。
有了这个认知,范文程心中有点急了。不过他也了解皇太极,脑筋急转,就立刻回答道:“陛下,奴才以为,可让朝鲜两旗担当此任。只要围住了金州,朝鲜便没了威胁,自然不用再派大军驻守;另则,围剿金州明军,也是为了朝鲜好,既然如此,让他们出钱出粮,甚至出人到金州劳作也是合情合理了!”
他有个关键点没有说出来,就是如果用这个策略的话,就不会消耗皇太极这边的实力。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能打下金州就最好,这也能对那谣言进行有力的回击。要是打不下金州,那皇太极也可以掌握主动权,对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进行惩处。那两个旗和金州东江军发生了战事,有了消耗的话,对皇太极也是好事。
皇太极也是个聪明人,听范文程献上这策之后,他立刻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好处,不由得对这个策略倒是点头回应道:“范卿此策,深合朕意!不愧朕之先生也!”
“陛下缪赞,奴才愧不敢当!”范文程听了,心中欢喜,不过表面却还是谦虚地说道。
皇太极也不和他就此事再讨论,略微一思考,便又问道:“此事要有个结果还有待来日,而沈阳城内却是风言风语,怕此谣言久了不会在人心生根,范卿既然有三策,不如一起说出来,让朕参详一下!”
范文程一听,明白那谣言对皇太极的威胁太大,他有点急,就只好回答道:“奴才之中策,即是派人同样去宣布消息,诉说今年之大捷,如我大清掌控了朝鲜!”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马上再补充道:“这可是先汗都未曾做到之事。想当年,明国为救朝鲜免于倭寇之患,可是下了大力气,但如今,明国却奈何不得我大清,让我大清彻底掌控了朝鲜,此乃陛下之大功也!”
皇太极一听,眉头微微一皱,从现在往回看,皇太极隐隐有一种感觉,明国似乎并不像以前那样看重朝鲜了,否则也不会任由大清一直掌控着朝鲜。
可问题的关键是,这事儿是在自己登基称帝之前发生的。当然,如果硬要说得话,倒也可以,至少能回击谣言中的部分内容。不过总体来说,皇太极对此策不是很满意,难怪范文程只是把这策略定为中策而已。
皇太极这么想着,便又问道:“那下策呢?”
范文程听到问下策,稍微有一点犹豫,不过在皇太极目光的注视下,他最终还是先看看左右服侍的那些内侍宫女。
皇太极见他样子,明白他的意思,当即屏退了所有人,而后看向他。
“回陛下,下策乃是找出源头,找出造谣者,用雷霆手段镇压之,如此,谣言至少短期内不会再愈演愈烈。”范文程小心翼翼地回答道,“等以后我大清渡过了这次的物资危机,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之后,便不会再有人记得这个谣言。就算记得,别人自然也知道这是中伤陛下之言也!”
怪不得是下策,这个法子不但要让大清内部自相残杀,还只压得住一时而已。但要真是没办法的话,这个法子也确实是可以选择的一条路了。
皇太极心中如此想着,他不是善男信女,当年为了抢到汗位,都能逼着他爹的福晋活生生殉葬的人,亲情什么的,对他来说都是扯淡。他考虑得,只是这样做对他来说,是否最为有利而已。
回想了下范文程所献的这三策,皇太极心中有了决定,便对范文程说道:“谣言之事,范卿给朕盯着,如果万不得已的话,还需范卿出力!”
范文程一听,心中不由得暗暗叫苦,真要这样的话,以后其他建虏还不恨自己入骨。他此时有种感觉,好像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过皇太极已经开了口,他也没法推托,只好应了下来。
皇太极接着又吩咐他道:“你先按上策的意思,拟一道旨意出来,金州之东江军确实也该除掉了!”
这个倒没什么,范文程听了,立刻答应一声,就准备构思圣旨的内容,先写个草稿出来给皇太极看看。
可就在这时,殿外有内侍来报,说朝鲜那边有信使到。
这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皇太极立刻招来信使,看起多尔衮的奏章。
这不看还好,他一看之下不由得大怒。握着信直接拍在御案上,发出“啪”地一声,脸上表情似乎要吃人。
边上的范文程心中吓了一跳,知道皇太极此时很是生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事关朝鲜那边,很可能会影响他的草拟,犹豫片刻,还是问道:“陛下,不知道信中何事?”
第783章 清宫剧
皇太极的目光有点吓人,闻声转头盯向范文程时,甚至都吓了他一跳。
范文程后悔多嘴一问了,那奏章上肯定不是好事,皇太极想让自己知道的话肯定会说得啊!
这么想着,而且他也扛不住皇太极那吓人的目光,默默地低下了头。
过了一会后,就见皇太极从御座上站了起来,缓步走到他面前,把手中的奏章拍在了他面前,冷声喝道:“范卿帮朕看看!”
说完之后,他转身走到殿门处,亲自打开了殿门,任凭刺骨的寒风吹进殿内,却是一动不动地注释着外面的一片白色。
范文程心中自然好奇,拿起那奏章当即看了起来。只是一浏览,他便立刻明白了原因所在。
多尔衮在奏章中对于皇太极的旨意推脱,不肯发兵前来辽东围剿卢象升的骑军。从目前的结果看,这其实是最好的,否则空跑一趟,徒费钱粮。而且从多尔衮所阐述的理由来看,也不能说是强词夺理。
但问题的关键是,眼下沈阳这边的谣言正愈演愈烈,对皇太极的威望打击很大。而多尔衮在这个时候来了个抗旨不尊,特别是多尔衮兄弟俩以前和皇太极的过节在,这绝对会让皇太极多想!
范文程想清楚了其中关键,不由得也头疼了。这种事情,其实很不好解释。一旦怀疑的种子在皇太极心中发芽,要想去掉就难了。说得重一点,这是对皇太极的皇权的挑战,这是皇太极的逆鳞,谁碰谁倒霉!
他这么想着,抬头看看站在殿门口的皇太极,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说!虽然他认为皇太极确实雄才大略,是难得一见的英主。可是……可是这时候……
想到这里,范文程心中叹了口气,多尔衮啊多尔衮,你还真是倒霉!多铎的帐都没算,你又来摸了下皇上的逆鳞!如今皇上如此生气……呀,这一年还真是大清的多事之秋啊!
过了好一会,皇太极忽然转身走了过来,胖脸上的小眼睛盯着范文程,不过情绪似乎是稳定了不少,就听他低声喝问道:“不知范卿有何看法?”
在接到奏章看得时候,范文程就知道自己肯定得发表下看法。因此,他心中已有想过,不过还是假装沉吟了下以示慎重,而后才小心地回答道:“陛下,依奴才之见,正好可以接这事责问于朝鲜,让其将功赎罪,兵出金州,围死东江军!”
皇太极听了,凝视着范文程,并不言语。
范文程此时不敢低头,就怕被皇太极怀疑什么,唯有脸带恳切之色应对,以示心中坦荡荡。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见到皇太极微微点了点头后吩咐道:“那就按范卿这个意思拟旨吧!”
等到这份旨意发出去之后,皇太极看着范文程退下后,一个人呆呆地沉思了好久,而后传旨召见鳌拜,低声吩咐他几句,让他去办事了。
没有多久,鳌拜便返回。皇太极一见,立刻放下手中事物,并屏退了左右,只留下鳌拜一个人。
“主子,最近这几天有不少人去探望了他,甚至还有人待了不少时间的。”鳌拜说完,从怀中掏出一份名册,双手呈送给他的主子。
皇太极一听,那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甚至隐有一丝厉色,不过没有说话,拿起那份名册便仔细地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他看向鳌拜,冷声喝问道:“沈阳城内的谣言是哪一天开始的?”
鳌拜作为皇太极的心腹亲卫头目,自然知道皇太极指得谣言是什么,心中略微一回想,便立刻禀告道:“回主子,是在我们从盖州返回沈阳后的第二天,就开始有出现谣言了!”
听到这话,皇太极又看了些那个名册中登记的日期,心中一核对,那眼中的厉芒闪过。
只见他拿着那份名册,来回走动,显然是在思索什么事情。
鳌拜见此,连忙调慢了自己的呼吸,尽量不打扰到他的主子,因为他知道,主子肯定在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过了好一会后,就见皇太极脸上出现一丝狠辣,带着决然,伸手招过鳌拜,低声吩咐了几句。
鳌拜听得脸色一变,显然吃了一惊。不过当他看到皇太极盯着他的目光中,带着让他畏惧的神色,便连忙收敛了吃惊之色,恢复了正常表情,躬身后退一步,甩了马袖,打千跪下,低声坚定地回应道:“喳!”
第二天下午时分,崇祯皇帝上聊天群时,发现钱富贵给自己发了好多条信息。便按顺序点开看了起来。
“群主,不好了,出了大事!”
崇祯皇帝一见,不由得心中不满,这个钱富贵,话里什么都没说,浪费了成就值,至于激动成这样么?
不过虽然是这么想的,他还是心中有点好奇,不知道会有什么大事,就接着点了下一条私聊看了起来。
“野猪皮的儿子,那个被监禁了起来的爱新觉罗莽古尔泰,突然死了。传闻说昨天还好好的,能吃能喝,今天就突然死了!”
看到这一条信息,崇祯皇帝不由得摇摇头,这事儿或者对建虏是件大事,可对自己这边却不值一提,算什么大事!
这么想着,他就又点开了第三条私聊。
“说是莽古尔泰昨晚突然得了重病,话都说不出来,然后一下就死了。这是今天早上才传出来的消息,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现在沈阳城内很乱,到处都在抓人,人人自危!”
崇祯皇帝看到这一条,就感兴趣了,乱得好,继续点下一条看八卦。
“莽古尔泰的亲妹妹,莽古济格格府里的家奴冷僧机,突然向皇太极举报,说莽古尔泰与德格类、莽古济格格曾经盟誓,要从皇太极手中夺得皇位。皇太极大怒,下令搜查,结果真在莽古济格格府里搜到十六枚‘大金国皇帝之印’的牌符。与此同时,莽古济格格的丈夫琐诺木站出来作证,大义灭亲!”
崇祯皇帝看得很过瘾,这可是正儿八经地清宫剧,可以看看!
第784章 沈阳京师
“据传闻,说这一次抓了不少人,不过都是手中没有多少兵权的人。对了,好像代善的儿子岳托对此质疑了几句,立刻被皇太极下旨斥责了。不知道这个事情最终会怎么样,很多人都怕波及到自己。”
崇祯皇帝看完了这最后一条,不由得有点遗憾,这是未完待续的节奏,只能等改日看结果了。皇太极啊皇太极,不要让朕失望,快点演完,千万不要虎头蛇尾,朕看好你!
想了下,他就点了钱富贵的图标,私聊他道:“那个德格类是什么人物,竟然和莽古尔泰一起密谋?”
得到系统的提示,钱富贵立刻进入聊天群,马上就回答道:“他是野猪皮的第十个儿子,和莽古尔泰是同一个娘生的,也和皇太极不是很对付,管着建虏的户部。”
一见这条信息,崇祯皇帝倒是惊讶于野猪皮还真是能生!如今好了,开始同室操戈了吧!
这个事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皇太极是针对之前的那些言论出手了。还真是狠辣,直接开始杀起亲兄弟来了!要说起来,这好像是自己这边连续的胜利,让建虏那边经受了压力,就出现了这些事情。果然是建虏不能败,否则内部必乱!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吩咐钱富贵,有什么后续消息再禀告他,而后就退出聊天群去了。
其实,这个事情,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有的。只是因为崇祯皇帝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所扇动的蝴蝶翅膀,稍微有了变化。
原本针对莽古尔泰的夺权是在围攻大凌河城的时候才开始的,那个时候只是剥夺了莽古尔泰的大贝勒封号,削五牛录,罚银万及甲胄、雕鞍马十、素鞍马二。次年十二月的时候,暴病而亡。
第二年莽古尔泰死掉一周年的时候,皇太极发现很多人去给他扫墓,于是就又发飙了。
皇太极以众将士在莽古尔泰福晋前醉酒失礼而令众人唾正蓝旗固山额真的脸,因为正蓝旗固山额真带头去祭拜了莽古尔泰;而后又以莽古尔泰福晋在祭扫时不够悲哀,命众福晋对其辱骂、羞辱。
对于德格类,皇太极经常借机羞辱为难,在某一次罚了五百两银子后的晚上,暴病身亡,口不能言,和莽古尔泰死时完全一样。在其死后不久,莽古济格格府里的家奴冷僧机举报谋逆,最终莽古尔泰一个娘生的三个人,包括莽古尔泰的三个儿子以及其他亲属等等,全都成了皇太极集权的牺牲品。
和沈阳那边的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完全相反的是,年关将近,加上今年没有去年建虏入侵京畿之地的危机,京师的喜庆气氛,还没到大年三十就已经很浓厚了。
不少人坐在茶馆酒楼中,喝着热茶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