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聊天群-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弃了这么一个良机,反而主动往前进攻,这是怎么回事?总不可能是把后退的军令误传成前进的军令了吧!
  这两军一旦交战,那不可能安然退回去,清兵也不会让他们安然退回去,必然跟着杀过去,让城头上的明军投鼠忌器,进而开始攻城。
  至于明军会打败清军,这些蒙古首领压根就没想过这个可能性。清军的战斗力,特别是清国皇帝亲自带来的这些精锐军队的战斗力,他们是很忌惮的。要不是因为这个,他们一个个都担心草原上的事情,早就跑了,也不会一直好死不死地赖在这里。回去草原,非不愿,实不行也!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如今看到明军明明有机会全身而退,却犯傻了一般反而主动冲了上去交战。这些蒙古首领不看傻就怪了!
  和他们不一样的是,皇太极等人原本都快绝望了,以为明军动作这么快,会跑掉。如此一来,土山被明军夺取,一番心血又白费,大清接下来的处境,将会很难受了。
  可没想到,他都还没来及反应,没有考虑被明军逃回去后,怎么处理那些蒙古人的事情,就发现那些明军不退反进,竟然主动迎过来对战,这简直是让他大喜过望啊!
  这次机会一定要抓住,决不能再错过了!皇太极心中想着,便立刻下旨,调兵遣将,准备全军扑上去,牢牢地抓住这个战机。
  在他身边不远的范文程,如果是以往的话,为了显示他文武双全,他是绝对会向皇太极请战,上阵厮杀的!可是此时,他却是皱着眉头盯着土山那边的战场,心中有一些不好的预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奸范文程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他比别人也更细心,更注重细节。刚才明军出城强袭,夺取土山的过程,深深地震撼了他。
  这支明军装备精良,不说重甲骑兵,光是那些火药武器就层出不穷,实在是让他意外。
  还不止如此,这支明军的火炮营,炮击的那个准头,也是他第一次见到。还有刚才冲到土山这边集结成军阵的速度,也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另外一些细节上的,比如弓箭手几乎都是用强弓,夺取土山的明军士卒配合默契,个个力大,个人战技从攻上土山,很快剿灭上面的白甲兵也能看出一二。
  由此种种,都让范文程意识到,这支明军实在不同凡响。步军方阵不退反进,难道他们是真有把握,能在野外正面打赢大清精锐军队?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范文程陷入了沉思当中,以至于他这一次都没去皇太极面前表现一下。
  前线,清军“啊啊啊”地吼叫着,举着手中的武器,狂奔着冲向明军军阵。这个气势非凡,勇猛狂冲,就犹如一只只豺狼虎豹,嗷嗷叫地冲向它们的猎物。
  他们的对手,要是弱一些的,看到他们的这番冲锋,非吓破了胆,腿软打颤不可。一会交战,十分力气,能用出八分都不错了。
  可是,这些建虏如今所面对的对手,却是大明新军,崇祯皇帝亲手组建,从大明百万大军冲挑选出来的精锐,远非一般明军可比。
  此时的大明新军士卒,就没有一个有害怕之色。随着城头上支援的“轰轰轰”地火炮声,队伍中的弓箭手,放低射姿,开始平射阻击冲在前面的建虏。
  “梆梆梆”地声音不时响起,一排排地箭支飞速射出,叮进了狂奔而来的建虏身体上,“噗通”之声不绝,被明军弓箭手所射中之建虏,不管是不是白甲兵,不管穿了几层战甲,都是中箭跌倒,而后一下被后面狂奔而来的建虏所淹没。
  只有少数建虏手疾眼快,用武器或者盾牌之类磕飞箭支的,才侥幸逃过一劫。


第758章 崇祯皇帝的打算
  然而,弓箭和劲弩不同,弓箭的射速取决于弓箭手本身,快起来的速度远比劲弩要快。新军中这些弓箭手,都是选自各边军中的神箭手,臂力、弓箭技艺那是没得说的。
  冲锋而来的那些建虏躲过了第一支箭,就算再躲过了第二支箭,也往往被后续连绵不断射来的箭支所射翻。
  这时候,完全可以说,明军阵前的弓箭所射出的箭支,犹如后世机枪所射出的子弹般密集,虽然不能长久,却在短时间内大量杀伤了冲锋而来的建虏,一时之间,都让建虏无法再冲过来一步。
  明军弓箭手表现出来的这种神勇,让那些嗷嗷叫着冲过来的建虏,终于变了脸色,不再有那种凶悍奋勇之气,毕竟每个人都只有一条命而已!建虏冲锋的士气,立刻就被打压了下去。
  这个战况,远超所有人的意料。海兰珠看得兴奋地拉着布和的手说道:“额祈葛,您看,您看到了么?您能想到有这么厉害么?”
  大多数蒙古人从小就开始摸弓箭,也可以说,人人都是弓箭手。可是,他们当中也只有力大臂长的一小部分人,能拉得开硬弓,能有力气在短时间内连续射出尽可能多的弓箭。
  可他们如今看到明军中的弓箭手竟然都有如此的能耐,不吃惊是不可能的了!布和转头看了下女儿,又立刻转回头去看着战场。看着清军士气不复之前,这时候,他心中忽然隐隐有一种感觉,搞不好明军还真能野战赢了清军!
  海兰珠这时候很是高兴,见她额祈葛没回应,好想找个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就立刻进入聊天群,私聊崇祯皇帝道:“陛下,土山下的两军打起来了,我们明军把建虏射了个人仰马翻,好厉害啊!”
  这次的战事,其实是崇祯皇帝下旨打的,他自然一直在关注战事进展。此时看到海兰珠私聊过来的话,看到她说“我们明军”,不由得笑了,这个老婆可以!
  他还没回复,海兰珠的下一句私聊又发过来了:“陛下,您是不是知道新军肯定能打赢建虏的?我也一样,但我额祈葛他们一开始都不看好,觉得我们明军会输,呵呵,他这下没话说了!”
  崇祯皇帝看到,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便回复她道:“朕对新军很有信心,而且这个作战时间点是朕挑选出来的。你看,建虏那边军粮紧缺,都是省着吃。估计皇太极是没想着这时候会爆发战事。朕估计,很可能只有在最前线的那些建虏有吃饱饭,而在营地中待着的建虏,很可能吃不饱……”
  看到这些话,海兰珠不由得惊讶,因为她的肚子有反应,脑中一听到说吃饭,就“咕噜”地叫了起来。
  “朕让新军先吃饱了饭,又休息的差不多的时候,在建虏快要吃饭的当口突然发起这个战事,从一开始就让双方的决战条件不平等,增加了胜利的几率。加上这支新军的能力,朕没有理由不相信新军会取得胜利!”
  海兰珠听得很是惊讶,而后下意识地回复道:“陛下,你好狡猾……不是,您好厉害!”
  狡猾也好,厉害也罢,都是夸奖,崇祯皇帝并不介意,他接着回复海兰珠道:“当这次战事打出胜负之后,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你可以和你爹商量,让你爹去安排。”
  一听这话,海兰珠一下丢了为自己失言的尴尬,立刻回复道:“陛下,您说,是什么事,我一定让我额祈葛去办!”
  “向蒙古各部族散布消息,就说投降了我大明的蒙古人,大明都没有亏待,比如察哈尔部,土默特部等等,他们在归化城那边,有过冬的暖房,还有过冬的粮食,生活好得很!”
  海兰珠之前倒没关注过这事,听到这话后吃了一惊,不过既然是崇祯皇帝金口玉言,她是没有怀疑的,立刻就信了。
  海兰珠是个聪明人,稍微一想,就立刻私聊问道:“陛下,您是想让他们都投降大明么?”
  “嗯,他们只有一条出路,就是投降我大明,各族头领,会和察哈尔部的大总管一般,能封大明的官职,荣华富贵无忧。不过底下牧民必须接受大明的整编。如果他们不信的话,可以派人去归化城那边看朕说得话真假。”
  崇祯皇帝之所以这时候提出这个事情,是因为河套那边,总督洪承畴向他反映了一个事情,就是河套这边大的战事,每次都要事先调集秦晋两地的骑军,来补足河套地区兵力不足的缺陷。
  一次,两次还好,以后如果一直这样就会有问题,而且要是敌人事先发动的进攻,那归化城这边被动应付的话,这种借兵的行为就会耽搁大事。因此,洪承畴提出了河套要扩军的要求。
  崇祯皇帝收到这个要求后,也同意洪承畴的这个观点。另外,有些事情,洪承畴还不知道,否则的话,可能这个要求早就提了。
  在崇祯皇帝的计划中,归化城只是大明在草原上的一个支点而已,以后还要继续出兵征服北部喀尔喀部蒙古,占领西伯利亚,还要征服西部蒙古卫拉特部,还要去抢夺高加索地区,占领那边的油气田。而这些战事,让中原地区的汉人去做的话,难度会很大。但整编蒙古人后出征,却不算多困难。毕竟他们的祖先已经干过一回,算是驾轻就熟了。
  在之前的时候,条件还不成熟,崇祯皇帝也就没提这事。可如今,盖州城外的情况,他都能通过海兰珠这边实时掌握,知道蒙古各个部族已经和建虏离心离德,老家也被明军抄了好几个。一旦打掉了建虏野战无敌的神话,让他们亲眼见到明军野战打赢建虏后,蒙古部族只要不想部族灭亡的话,投降大明,就是其最好的出路了。
  而这,也是这次新军抢占了土山后,并不立刻回撤,反而要和建虏打一仗的真正原因所在。
  海兰珠听了崇祯皇帝的要求后,立刻就答应了下来,自去和布和商量了。


第759章 土鸡瓦狗也
  布和一听,很想问一句:“你就一定能确认眼下的战事,明军能赢?”
  不过他想起自己的观点在今天已经多次被打脸,嘴巴张了张后说道:“先看完战事再说!”
  如果明军真赢了,自然没问题。海兰珠也不催,实际上,这时候大家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土山那边,都顾不得其他,包括她本人。
  此时,战场上,除了火炮还在轰轰地开着炮之外,明军的弓箭手已经在最短的时间内射出大量的箭支,终于力竭撤出了前线。伤亡惨重的建虏,终于得有机会冲上去了。
  这其实也就目前的建虏还能有这士气,毕竟他们对上明军,长期以来一直打胜仗,已有不少的心理优势,否则换了别的军队,死伤这么惨重,早就撤下去了,那还可能继续冲锋。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看得远处的皇太极很是心痛。为了咬上明军,不让他们撤退,他可是接过了济尔哈朗的指挥权,把白甲兵派在最前面去攻坚,结果没想到死伤那么惨重。
  就刚才那会,要是再坚持一刻钟的话,皇太极绝对要下旨撤兵再说了。
  看着明军弓箭手力竭退去,大清军队终于冲了上去,皇太极终于松了口气。虽然死伤惨重,但战术目的还是达到了。只要能咬上明军,犬齿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掩护后续攻城军队能顺利攻城,那刚才的代价也不是不可接受。
  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虽然两军短兵相接了。可明军那个红色的方阵几乎就没什么缺口出现,建虏攻过去后,硬是攻不进去,就看到建虏这边的人潮拥到明军阵前之后就停滞在那里了。不过后续建虏还在源源不断地上。就好像明军那军阵犹如一个无底洞,建虏上去多少就吞了多少下去。
  “陛下,赶紧鸣金收兵,不能再打了!”范文程冲到皇太极的马前,带着惊慌之色大声劝说道:“明军这军阵,乃是戚继光的鸳鸯阵,最是适合这种战事。这等于我大清军卒一个对上明军一队,这样是打不过的,必须调整对策才行!”
  皇太极以前参加过浑河血战,刚才他也在看两军对战,已经有所察觉,此时得到范文程的确认,确实就有点慌了。
  要知道当年的浑河血战,戚金所领的戚家军结阵对抗先汗的攻击,连续斩杀战败退下来的十多员将领,依旧是没有冲开戚家军军阵。他们长短兵器配合,上去多少死多少,最后还是调来了火炮,才轰开军阵的。
  如今戚家军阵再次重现在眼前,皇太极的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理智告诉他,必须当机立断,把军队撤下来调整对策,可此时要是撤下来的话,死伤那么多,好不容易与明军接战,就都要前功尽弃了!这让他实在是难以接受!
  皇太极转头看看侯着的军队中,已经准备了好多简易云梯,就在等着前线和明军混战到城墙下,就可以参战攻城。他又转头看向土山那,发现还是没有一点进展。那个明军的军阵,就犹如一块红色的巨石,任凭人流冲击,犹自巍然不动!
  “陛下,再不撤,死伤更多!”范文程急了,上前一把扯住皇太极的战马缰绳道,“陛下,戚家军阵不是这样能攻破的!我们大清从一开始就错了,再不撤……”
  皇太极终归还是皇太极,比起一般人,还是能拿的起放的下。理智战胜感情,面有痛色的挥手,低声喝道:“鸣金收兵!”
  事实上,满洲族人就那么多人数,能征善战的青壮实在有限,皇太极耗不起!
  就算是悍勇闻名的鳌拜,看着前线那个明军方阵犹如绞肉机般绞杀冲上去的大清军卒,他也没劝阻皇太极这道收兵的旨意。
  皇太极脸色沉痛,不过还是咬着牙吩咐道:“传旨骑军注意,明军要是追击离开土山,脱离两侧的火带的话,拦腰截断,不教明军再能退回去!”
  范文程听到皇太极进退有据的旨意,终于松了口气,再次转身看向土山那,一脸的震撼。
  谁都知道戚家军阵厉害,可一直以来,就只有戚继光练成了。在浑河血战之后戚家军全军覆没,原本以为不会再有。没想到今时今日,明军竟然又练成了一支。
  稍有不同的是,原来的戚家军,远程武器是鸟铳,而这支明军是弓箭手。如果是一般的弓箭手的话,是比不过鸟铳的,可这支明军的弓箭手,竟然全都用的是硬弓,有这么夸张的么?
  这时候,范文程也不得不再次为明国的国力惊叹。有这样的底子,要打败这种庞然大物实在是太难了!
  前线建虏久攻不下,士气早已跌落低谷,听到“当当当”的鸣金收兵声音,顿时都松了口气,犹如潮水退潮一般“哗啦”一下退了下来。
  这个鸣金收兵的声音,同样震撼了磨蹭上前,至今离土山前线还有一段不小距离的蒙古人。不管他们之前是怎么认为的,眼下看到的,听到的,是清国的精锐军队在野战中败退下来了。换句话说,就是清国败了!
  在这之前,他们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清国在这次的战事中竟然会败!可此时此刻,眼前的一切,特别是清兵退下来后,在土山那边,明军阵前,留了一地的尸体。甚至都有堆堆叠叠,都快成人墙了。
  虽然能看到,明军也有死伤,可能看出,双方的死伤压根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就感觉是以前明清两军的战损调了一下,简直太让人意外了。
  看到明军并没有追击,蒙古人退到安全距离的位置就停了下来,傻傻地看着土山那边,一个个目瞪口呆在那里。
  建虏退去,明军从容打扫战场,忽然齐声大喊道:“建虏,土鸡瓦狗也!”
  第一声后,盖州城头上的明军也跟着齐声高呼:“建虏,土鸡瓦狗也!”
  声音嘹亮,震耳欲聋,在盖州城的上空久久回荡!


第760章 吐血
  听着那如雷般的“土鸡瓦狗”声,看着蒙古人那边的目瞪口呆样,皇太极的胖脸变得通红,那小眼睛睁得大大的,忽然之间,“噗”地一声,一口鲜血喷了出来,身子一晃,整个人再也坐不住,从马上掉了下去。
  就在马前站着的范文程忽然感觉下雨,听到动静,转头一看,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抢上前去扶掉下来的主子。
  虽然他是文武双全,是有一把力气,可没想皇太极是个大胖子,从马上掉下来的重量杠杠的,接是接到了,却没站住,一顿肉山直接把范文程“啪嗒”一声,压趴下了。
  这时候,边上的亲卫反应过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冲过来,把皇太极扶起来。而后边上的建虏将领也吓得赶紧围了过来看情况,就怕他们的皇帝有什么意外。
  皇太极一把推开把他扶起来的亲卫,踉踉跄跄地站稳了身子,用手指着远处正在有序靠着城墙撤往城门,准备回城内的明军,张开他那满是鲜血的嘴巴喊道:“气……气死朕了!此战……此战非大清之实力……实力!”
  话说到这里时,人又往后仰去。
  这一次,亲卫再没有像之前一样注意力被明军所吸引,一颗心全都在皇太极身上,见他又倒,连忙上前扶住,而后赶紧抬着他回营帐。
  范文程怔怔地看着皇太极被抬头,又低头看看自己被皇太极喷了一身的血迹,他没有去擦,而是再次抬头,看看盖州城那边的明军,看看蒙古人那边,最后又看回皇太极被抬走的方向,心中很是明白,为什么皇太极竟然会被气得吐血!
  如果说,大清军队的实力,在面对明军的时候,真得是土鸡瓦狗的话,那也就算了。关键是,大清军队的实力,在这次的战事中,压根就没有发挥出来,接连被明军暗算,十分本事,估计也就发挥出了四分而已。
  结果却被明军鄙视为土鸡瓦狗,而那些蒙古人都信以为真,看得目瞪口呆,严重影响接下来的战事。对于这样的结果,气得吐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范文程心中叹了口气,迈步欲走,去看看皇太极的情况。可想想这个时候,肯定是那些满洲族人围着,自己汉人出身,不可能挤进去,他就算了,又转回头,看向有序撤退的明军。
  看着又一座土山上飘扬的明军旗帜,范文程的脸色严峻,心情很是沉重,心中回想着今天的战事。
  不可否认,这一次的战事,明军确实发挥很好,最后打赢了大清军队并不是侥幸!
  在一开始的时候,在大家都认为明军不可能出城来夺取土山的情况下,明军却出动了,而且装备精良,动作迅速,完全打了大清这边一个措手不及。
  这次出动的时机也非常好,大清军队可以说是空着肚子和明军去交手,没有力气又如何打仗?当然,这还只是其一!
  其二,明军利用大清迫切想速战速决,想要黏住明军的做法,打散了大清军阵,使大清军卒各自为战,降低了大清军卒的战力,在局部形成了优势。
  其三,这支明军是真得很强,光是弓箭手全用强弓硬弓,就能看出来了。死伤在箭下的大清军卒至少占了这次战事的一半,又进一步打击了大清军卒的士气。
  ……
  件件桩桩,范文程细细地想来,忽然之间,他得到了一个他非常不想承认的结论:眼前这支明军,就算让大清军队发挥十成的战力,鹿死谁手都不一定!
  这么想着,他感觉心情很是沉重,转头看看开始陆续回营的蒙古人,眉头皱成了一团,看了好一会后,低着头,想着事情,往皇太极的中军大营而去。
  “额祈葛,刚才皇太极那边怎么了?”海兰珠诧异地问道。
  布和摇头,看不大清楚,不过肯定有事,他当即吩咐海兰珠道:“你先回去,我过去看看情况。”
  “额祈葛,那刚才他交代的事情怎么办?这战事可是结束了啊!”海兰珠一听,有点焦急地追问道。
  布和一听,转头看看那些蒙古各个部族的人,稍微一想,便立刻交过几个亲信护卫,吩咐他们回去的时候散布消息。而后,在海兰珠满意的神情中,他快步上马,往建虏中军大帐而去。
  蒙古各个部族中,也有不少人注意到了皇太极这边的动静,虽然他们不敢跟布和一样亲自前去,却都派出了亲信,赶过去看看情况。至于其他人,则都先回营再说了。
  蒙古军队原本就集结地匆忙,散乱,这回去大营的路上,虽然大部分是按部族为单位回去,可各部之间也没明显区分,首领们又没心思管,大家伙儿就如同看完一场闹剧后散场回家般往回走,一边还聊着刚才的事情。
  “真是没想到,明军竟然赢了,自己还基本没多少死伤,你看看那一地的尸体,可都是清军的啊!”
  “对啊,躺地上的有不少都是白甲兵呢!”
  “呵呵,白甲兵,那也是以前了,现在是……是土鸡瓦狗,听到了吧?”
  “……”
  对于建虏的死伤惨重,这些蒙古人不但没有兔死狐悲的悲痛,反而很多人都是幸灾乐祸。他们一边感叹着明军怎么就这么强大了,一边取笑建虏的无能。
  说着说着,他们这些人的话题,就不可能避免地转到了自己的身上。
  “你说我们耗这里干什么?这盖州城肯定打不下来了,草原上还不知道什么个样子,得赶紧回了啊!”
  “对啊,再不走,难道留在这里给清国卖命,有什么好处?”
  “也不知道族里怎么样了,有没有被明军偷袭,我这眼皮一直在跳,有点不妙啊!”
  “其实,我们出来这一趟,耗掉了多少粮食,回去之后,就算没有明军偷袭,估计也要饿死人了!”
  “这个冬天该怎么办?以后该怎么办?长生天啊,给条活路吧!”
  “……”
  等到他们回到营地时,一个个的心情都很沉重了。


第761章 虽远必诛啊
  巴特部族的族长躲在自己的营帐内,还在消化着刚才看到的那震撼一幕。清军还真是犹如土鸡瓦狗,竟然这么不经明军打!
  刚才回营的时候,他也听到了族里那些讨论声。这让他很是忧心:接下来该怎么办?部族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这是摆在他面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想着这些,他就不由得想起了之前召集其他部族首领时说过的气话,惹急了,投靠明国不也是一个选择!
  不过真要下这个决心的话,他又没法下。毕竟之前可是和清国穿一条裤子,一直和清国一起对付明国。如今,明国强大起来了,再去投靠明国,他们会接受么?
  想到这里,巴特部族的族长又想起了以前巴林等部被明军灭族的事情。那个吴三桂年纪轻轻,好像就喊出了“犯大明者,虽远必诛!”,真要这么算的话,自己这个部族,还有其他很多部族都犯了大明,也是属于诛杀的对象。那自己还去投靠明国的话,岂不是自己送脖子过去让明国屠了!
  唉!巴特部族的族长不由得叹了口气,这人啊,真没法长前后眼。谁知道清国之前势头那么猛,从无到有,还建国称帝,这么厉害的,怎么一下就萎了呢!明国明明被清国打得连连丢城失地,损兵折将,连辽东这么大一块地盘都丢了,竟然转眼间怎么又开始发飙,打爆清兵了呢!
  他正在想着,忽然营帐的帘子掀开,他的亲卫头目匆匆进来,脸上带着神秘,让他看得有点纳闷,便问道:“有什么情况,清国皇帝那边发生什么有消息了?”
  亲卫头目听了摇摇头道:“不是,那边还没消息传回。不过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族人在讨论察哈尔部的事情!”
  “什么察哈尔部的事情?”巴特部的族长听得皱了眉头,看着自己的亲信,似乎还有一点兴奋,就更是纳闷了,不由得问道,“都不是给明国灭了么,还有事情?”
  “他们在传,说察哈尔部投降了明国后,两翼大总官塔什海、虎鲁克寨桑都被明国皇帝封了官,而且普通的察哈尔部牧民,他们的日子过得比以前更好了。有暖和的房子分,不用担心牲畜减少而挨饿的日子……”
  没听完,巴特部的族长就打断了他的说话,训斥他道:“幼稚,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事情,做梦呢?现在还是大白天!”
  被他这么一训,亲卫头目有点尴尬,连忙应声道:“我觉得也是不可能!都是瞎编的,要不,让他们都闭嘴?”
  听他这么一说,巴特部族长反而不急了,他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后,吩咐他道:“不,你先去查查,看这些谣言的源头是哪里?”
  亲卫头目听了,答应一声,正准备出去时,又被族长叫住,又吩咐他道:“清国皇帝那边注意着,有消息立刻来报!”
  亲卫头目又答应一声,见他没有吩咐了,就出去了。
  科尔沁族营地,海兰珠得到禀告说,有关察哈尔部的消息已经悄无声息地散布出去,就立刻进入聊天群去向崇祯皇帝禀告了。
  最后她说道:“我额祈葛去了建虏中军大帐那边,刚才战事结束的时候,那边好像有动静,过去看看情况。如果有事情的话,我会第一时间禀告的。”
  崇祯皇帝看到,笑了一下,马上回复她道:“那事朕知道,皇太极下令撤军后,两翼骑军又没有便宜可占,在土鸡瓦狗声中吐血跌下马了。”
  “啊,什么?”海兰珠一听,简直难以相信,连忙确认道,“皇太极竟然……竟然吐血掉下马了?”
  “嗯,城头上通过望远镜看到的,不会有错。”崇祯皇帝回答了之后,就又叮嘱道,“你们科尔沁族的事情,暂时不能让别人知道,继续待在皇太极那边,明白么?”
  海兰珠本来想问问什么是望远镜,不过听崇祯皇帝后来说话,注意力就又转移了,明白崇祯皇帝的用意,是要在最关键的时候,再用到科尔沁族。
  她正在沟通时,布和回来了,摇头说道:“不知道搞什么,皇太极下旨说各营备战,但不让我们所有人去觐见。”
  “呵呵,额祈葛,你们过去太快了,他不想自己的狼狈样被你们看到。”海兰珠听到,笑着说道。
  “……”布和听到,不由得无语。他没想到,英明神武的皇太极,竟然也有气到吐血的一天!
  过会,他追问明白后眼珠子一转,便立刻又叫来亲信,让他把这事也散布出去。
  大约小半个时辰之后,都不用巴特部的族长召集,其他各族首领就找上门来,又在一起嘀嘀咕咕。
  “现在怎么说?之前还以为土山修筑完成,然后一战而定盖州,结果倒好,清军损兵折将,又把土山送给了明军,这仗没法打了!”
  “对,之前我们都说好了的,不管能不能打下来,都得要有行动了才行!”
  “你们有没有听到消息,有关以前那察哈尔部族的?”
  “咦,你也听说了……”
  “……”
  这些首领对这事都非常感兴趣,一番讨论之后,特别是在听闻说皇太极气得真吐血的事后,立刻便有了决定。
  而在建虏中军大营,皇太极总算回过气来,收拾干净,感觉没什么了,才召集心腹议事。
  这时候,范文程总算是能见到皇太极了。他在一见皇太极的第一眼,就带着焦急之色立刻提醒道:“陛下,我军初战失利,那些蒙古人似乎触动很大,必须提防他们有意外!”
  皇太极听了点点头,他自然也想到了这个。之前不让任何蒙古人过来觐见,包括他最信任的科尔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