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聊天群-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原来是这样,好像也有道理!”
“……”
不知何时开始,建虏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在以前的时候,他们对于战事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城外头,也只有他们的身影!可现在,他们却害怕有埋伏,害怕明军用计,宁可谨慎为主,疑神疑鬼而不敢出去了!
过了半个时辰左右,城外一名夜不收看着海州城,有点疑惑地问为首那个矮个子道:“孙哥,我们又没有伏兵,这么久了都没动静,建虏也看不出个啥来?他们什么时候胆子变得这么小了,就让我们在这里羞辱他们?”
这个矮个子,就是当初和曹变蛟一起的那个孙哥,如今是骑军总旗,管着不到四十个手下,是官职最低的一个。
不过这时候的他,经过京师初级武备堂和新军训练,显然比未进新军前要成熟多了。只见他看着城头,脸上露出一丝冷笑道:“还能怎么着,还不是因为我们明军强起来了!他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像赶羊一样就能轻松获胜。你们想想,他们今年吃了那么多亏,不怕才怪了!”
一听这话,他的手下都不由得点点头。确实,要是像以前一样的话,再多的计谋都没用,类似今天这样的空城计来吓唬他们?想都不想要!看来,还是要有实力才好啊!
这孙哥说完之后,只是看着城头自己想着:“看来少爷命令下来的这个计策是有用的,至少海州这边的建虏不敢出动去盖州那边了。”
这么想着,他忽然站起来,翻身上马道:“走,我们四处溜达一下!”
在小黑山这边的新金,建虏征讨金州大本营所在。范文程已经抵达了这里。此时的他,仪表堂堂,坐在马上,就看着手下从破烂屋里赶出一群群的汉奴。
他眉头微皱,有点不满意。这些汉奴,都是从附近城镇中收集过来的。人数有三千左右,这已经是周围人数的极限了。而他不满意的,还不止是人数,而是这些人的质量。
在他看来,用于他献给皇太极的那条计策,最好这些汉奴中要多老弱妇孺。这样的话,那卢象升就更不能下狠手。可是眼前这三千来个汉奴,竟然就没几个老弱孩童,女人倒是有一点,但也不多。
范文程心中其实也知道,那些老弱孩童,多半都已经饿死了!也只有这些比较强健的人,还能活下来而已。
他倒是有心想从更远的地方去收集汉奴,可是,再远地方收集的汉奴,怕是如眼前这样强壮的,也走不到金州城下!要是给他们吃穿的话,大清前方将士都没这待遇,这些汉奴能有这待遇的话,自己非被满洲族人打死!
范文程如此想着,心中微微叹了口气,暗自对自己说道:“算了,就这些吧。至少看着,也能一眼分辨出来,这些是汉奴,不是军卒来的!”
但这些汉奴都被驱赶出新金时,范文程也驱马前行,出了城门。可就在这时,却见远处有一骑飞驰而来。从背上旗帜看,是信使来了。
他一见之下稍微有点吃惊,从那个方向而来,会是什么事情?沈阳那边的话,自己刚过来,短期应该不会再有什么事,难道是其他地方的?
范文程正想着,那信使已经飞快地驰近过来了。他连忙拦下问了句。却没想到,信使焦急慌忙地回答,让他一下呆在了那里!
第713章 入不敷出
“什么?明军夜袭,盖州失守?”范文程真不敢相信,这可是冬天啊,马上海面就要结冰,难道明军不打算退走了么?
下意识地,他转头看向沈阳方向,仿佛看到皇太极的心口,又被人狠狠地捅了一刀!明军,什么时候这么会抓战机了?大清在这个时候,是最不想打仗的了!
他在听闻消息失神时候,没注意到,走在队伍后面的一些汉奴,显然听到了他和信使的对话。他们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狂喜之色。只不过他们也明白,周围都是建虏,要是自己高兴的话,很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因此,他们的笑容马上没了。但希望的种子,却埋在了他们心中。
等范文程回过神来后,又呆呆地注视着前面的汉奴队伍,他有预感,这些汉奴怕是用不上了,至少在金州用不上。明军夺取了盖州,还不知道其兵力如何,意图如何,是大举进攻,还会攻占其他城市,还是只占盖州一地而已?相对来说,金州得失已经无足轻重了!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下令,把这些汉奴赶回新金城内。同时他去见新金城守将,建议其立刻派出探马警戒,同时把情况飞报岳托贝勒。他估计,沈阳新的旨意,很快就会到来。
一如他所料,当信使把消息传到沈阳时,皇太极一下跌坐在御座上,久久不语。金州战事未完,盖州又丢失,还不知道海州如何?明军在这大冬天的,为什么不消停消停,偏要给大清雪上加霜!真如下棋一般,一个将军接着一个将军,自己已经要应付不过来了!
想到这里,皇太极似乎发狂了一般,露出很不甘心的神情:不,不是应付不过来,而是自己手中的牌太少了!大清的底子还是太弱了,一有问题,就没法应付!要是像明国皇帝一样,就算丢了整个辽东,死了那么多明军,却只是损失了九牛一毛而已!要是朕是明国皇帝的话,绝对要比那年轻皇帝做得好!
这么想着,他很快就振作起来。此时,其实他已经别无选择。立刻传令军议。其他建虏头目一听这消息,纷纷大吃一惊,就算是阿敏,也没了看皇太极笑话的意思。
毕竟金州离得远,对于大清来说,丢不丢的,相对来说,其实影响并不大;而盖州就不同了,这是辽东腹地,盖州失守,海州就危险了。而海州的北面,就是沈阳门户,辽东重镇辽阳!
盖州如果不夺回来,今后大清都没法对关宁用兵,否则必定腹背受敌!沈阳也不再有多安全,被明军夺取的地方将急剧增加,至少复州就非常危险!
一番军议下来,所有族人的供应,包括王宫贝勒府上,粮食全都减半,济尔哈朗领五千精兵,立刻赶赴海州,把明军情况搞清楚,为大军出征做前期准备。
做完这个决定,皇太极便又冷声说道:“给蒙古诸部盟友派使者,让他们派兵来源,粮草自带!如若没法发兵,或者兵力少者,粮食不能少!”
代善一听,连忙提醒道:“陛下,蒙古诸部不是也没粮么,强行要求他们,怕是他们会对我们大清不满,有可能会暗地里投靠明国去!”
这话其实是皇太极以前的时候说过,也因此,大清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没去要求蒙古诸部什么。
阿敏听了,也是点头附和道:“对啊,要是这么做的话,蒙古诸部不是知道我们大清如今局势不妙,没有以前那样强大,对他们的震慑力怕会不够,让他们当中有异心者会……”
皇太极一听,冷着脸,不过还是耐心地解释道:“此一时彼一时!金州离草原太远,可盖州被明军攻占,这次的战事,还不知道会打成多大规模的,你们以为蒙古部族就会不知道了么?”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后,脸上出现一丝狠意道:“明军在这个时候竟然连开战端,光靠我们大清是没法应付了。既然如此,就以我大清为重,尽量保存我大清的实力,让蒙古诸部也放放血!此时,正是看看他们那些部族对我大清忠心的时候,谁要是敢不从,那就是有异心,朕不好对付躲在城里的明军,难道还会对付不了草原上的牧民?”
“陛下英明!”阿济格大声附和道,“那些蒙古人敢不从的,就抢了他们的牛马羊,灭了他们,这样我们大清都有吃得了!”
他在去年底打了个大败仗,被降级后因为一直抱皇太极大腿,不和同父同母的多尔衮、多铎走一起,就被皇太极又找了理由,恢复了贝勒身份。也因此,他一直是皇太极忠实的狗腿子一个。
听到他这话,皇太极忽然回过神来。今年以来的战事,每一次似乎都是入不敷出。再不像以前那样,每次打仗,都能有一大堆战利品,也因此,大清上下,都喜欢打仗,也只有打仗,才能分到东西!
细细想来,却是明军每打一次战事,都有收获了。年初时候,登莱巡抚卢象升两次袭击朝鲜护粮队,把粮食都抢走了。而后,趁着大军远征朝鲜之际,又是卢象升突袭辽东腹地,用大清以前的那一套,以战养战,自己没付出什么的代价,却让大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还有,朝鲜金朴镇一战,更是让大清损失巨大,而明军,则又夺得了大量粮食……
这一年过往的一件件事,在皇太极的心中闪过。他发现,打了这一年的仗,似乎明军就没有消耗多少实力,付出多少代价!
想着这些,他不由得陷入了深思当中。他心中明白,大清不能再继续这么下去,否则就算不再打败仗,但每次的战事如果入不敷出,大清国力也禁不住这样消耗,必须要想办法改变才行!
不过此时他显然没有时间来考虑、改变这个局势。如今最为关键的是,要先解决了盖州的明军再说!
于是,军议很快结束,建虏很快完成集结,骑军呼啸而出。
这个消息,也立刻通过聊天群,在建虏骑军刚出沈阳城门时,已经被钱富贵传给了崇祯皇帝。
第714章 这可怎么办啊
崇祯皇帝收到消息后,便是呵呵一笑。你出对策,得,我就继续给你添乱!
这么想着,他便通过聊天群联系盖州的高应元,告诉他建虏从沈阳出兵了。让曹变蛟预计时间,必须在建虏赶到之前完成布防,撤走百姓和水师。
高应元稍微等了会后,回复他道:“陛下,曹师将说周边的建虏地方军队没有过来骚扰,他有足够的把握完成布防,请陛下放心!”
崇祯皇帝看了便没有再理会这事,又点了海兰珠的图标道:“告诉你一个最新消息,你以前在京师经过的那支新军,已经攻占了盖州,如今威胁海州,建虏龟缩不出……”
“什么,你们占领了盖州,就是海州下面那个盖州?”海兰珠惊诧之极,甚至都没等崇祯皇帝把话说完,就立刻回了私聊过来。
崇祯皇帝看到,便笑着道:“对的,辽东也就只有一个盖州而已!”
“可盖州远离关宁,这又是大冬天的,你就不怕……不怕清国攻打盖州么?”海兰珠一肚子疑惑地问道。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笑了下道:“有什么好怕的,朕就不信建虏能打下盖州!而且这是有备而战,主动权在我大明,准备充足。你看好了,建虏只会在盖州城下损兵折将而已!朕亲手组建的新军,对于这点,朕自然是有把握的!”
听到这话,海兰珠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在京师时见过的那支军纪严明的新军,她当时就承认,这是一支强军。没想到明国皇帝竟然把这支新军派出来了。
想到这些,她不由得便信了几分。随即,她又好奇地问道:“陛下,您这是要光复辽东了么?”
在她看来,明军既然已经攻占了盖州,那下一步,应该是再打下海州,然后是辽阳……
“现在不知道,看明年的具体情况再决定!”崇祯皇帝回复她道。他这话其实是敷衍,按照原定的计划,是要等明年大海解冻之后,新军从盖州撤回京师休整扩军。
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人,而不是在于一城一地之得失。把盖州再让给建虏压根就没什么,甚至效果更好。毕竟建虏军队数量有限,多占一个地方,就多分一份兵力。回头把缩回的拳头再打出去,遇到的阻力也会更小。
他正在想着,海兰珠就又发来私聊了:“这么大的事情,我要立刻去告诉我额祈葛,先下了!”
还没等崇祯皇帝有回复,海兰珠又想起什么,连忙又问道:“陛下,卫拉特蒙古的人什么时候到京师,行程有定下么?嗯,算了,当我没问,下了!”
她想了想,还是决定劝说额祈葛,不要等卫拉特蒙古那边的使者了,既然有臣服大明之心,就直接派人就可以了!
崇祯皇帝的话还没说完,就听海兰珠先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堆。他不由得摇摇头,管你下不下,我是群主,我有特权,我话还没说完呢!
于是,他就又私聊海兰珠道:“别急,按朕估计,皇太极一旦知道盖州被我大明占领,必定会全力夺回盖州。但是,朕估计不会只用建虏手中的兵力来攻打盖州,很可能会要你们蒙古诸部也一起出兵!”
他不能暴露钱富贵为他所用的事情,因此,就把钱富贵禀告给他的事情,当成是他自己推论出来的了。
海兰珠虽然下了聊天群,却得系统提示,就又进聊天群问道:“为什么?”
“这其实很好推算。”崇祯皇帝听了就回复她道,“第一,攻打城池,必然会损耗很多兵力,哪怕是要打下城池,也是要用人命去填的。建虏本身的军队数目并不多,今年更是打了几个败仗,损失了不少精锐。如果再在盖州消耗过多兵力的话,恐怕就算能打下来,他们的实力也将大减。到那时候,又如何对你们蒙古诸部形成震慑力?所以,从这点来说,不如让他们也过来消耗兵力,消耗实力,就是一举二得了!”
看着这个解释,海兰珠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有这用意,好像这么做,确实对清国是最为有利的!
她还在想着,崇祯皇帝又接着说道:“第二,朕早前几次针对建虏粮食方面发动了几次战事,从建虏手中夺取了大量的粮食,就辽东那种酷寒之地,原本粮食就不多,如今按朕想来,建虏肯定极度缺粮。如此一来,又如何支撑大军打仗?因此,朕猜测,皇太极必然会向你们蒙古诸部要粮要兵。”
“……”海兰珠听得半天无语。按崇祯皇帝这么说得话,又确实存在非常大的可能性,因为清国别无选择!
这么想着,她忍不住回答道:“可……可我们草原上也没什么粮食啊,自己都不够吃!”
“那你说,对皇太极来说,是他们建虏饿肚子好呢还是你们蒙古诸部饿肚子好呢?”崇祯皇帝看到她这问话,便立刻反问道。
海兰珠一听,心想这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顿时,她有点急了,便连忙问道:“那我们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凉拌呗!”崇祯皇帝回了一句,不过感觉到海兰珠的焦急,便又补充道,“其他的事情朕不管,但你们科尔沁要是派兵去攻打盖州的话,朕是不高兴的。而且可以明确告诉你,只要去攻城,信不信都会死在城下?”
海兰珠当然也不愿意科尔沁去和明国打仗,更不愿意自己的族人死在盖州城下!可要是皇太极真按崇祯皇帝说得那样做的话,科尔沁族又别无选择!这……这可怎么办啊!
忽然,她心中闪过一个念头,或者清国皇帝没有明国皇帝这么厉害,应该想不到这么多,不会提出这些要求吧?
一想到这,她立刻犹如溺水者抓住了最后的一根稻草:肯定是这样,清国皇帝要是和明国皇帝一样厉害的话,今年也不会一直打败仗,也不会窘困成这样了!
海兰珠一厢情愿地这么想着,可心底隐隐还有个想法,那要是万一被崇祯皇帝料中了呢?他这么厉害,说不定真……
想到这里,海兰珠的眼睛忽然亮了!
第715章 福至心灵
对啊,崇祯皇帝既然这么厉害,求求他,肯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这么想着,她便立刻私聊崇祯皇帝道:“陛下,您是英明神武的天下之主,既然能算出清国……建虏要做的事情,那帮忙给个主意,我科尔沁该怎么做好?”
“……”崇祯皇帝听得无语,这海兰珠一开始甚至会顶撞自己,后来虽然不再顶撞自己了,可语气也没这么客气,甚至改称呼叫建虏了。看来真是急了!
想到这个,他不由得笑了。之所以要告诉海兰珠,就是不想让建虏,让皇太极如愿。现在海兰珠既然求到自己头上了,那正好顺水推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你们越快越好,赶紧找个借口,把你们部落的兵力派出去,除非建虏一直等着。要不想等的话,就派族里留下的老弱去盖州应付,建虏总不能让你们的老弱去攻城吧!”
“对啊,我都没想到,你真厉害!”海兰珠一听,不由得叹了一句,而后马上匆忙说道,“我没时间了,我现在就去找额祈葛了!”
崇祯皇帝看到她的回复,不由得无语,出完主意,连声谢谢都没有,这什么人啊!算了,不和女人一般计较!
在蒙古包内,当布和听到海兰珠转达的那些话后,顿时惊得站了起来,久久无语,回过神来后不由得感慨道:“这么大的事情,十之八九是真的!没想到,明国去年还被大清攻进了京畿之地,如今才过去一年时间,竟然攻守易势!明军掌握了主动权,而清国却被动应对,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啊!”
感慨完了之后,他立刻吩咐海兰珠道:“快去把你哥找来,事情越早做越好!”
看着女儿出去,布和发愁了。虽然明国皇帝的建议,确实能避免和明军的冲突,让科尔沁少些损失。可粮食呢,粮食问题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啊!清国没有粮食,科尔沁也没有啊!今年冬天要是和去年一样冷的话,还不知道会冻死多少牛羊,明年肯定又有吃不饱的日子!唉,这世道啊!
想到这,他忽然又后悔了,有点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听海兰珠的话,要是早就和明国偷偷结盟的话,就有理由去明国求援,要点粮食过冬。可如今,却还在等卫拉特部使者的消息,吴克善都还没出发呢!如今科尔沁族和明国的关系,还是敌对关系!
布和想了一会,等吴克善和海兰珠匆匆赶来蒙古包时,他已经有了主意,立刻吩咐吴克善,召集科尔沁精锐北上,就说和属于喀尔喀部族起了争端,不得消息,不要返回。
看着吴克善匆匆除了蒙古包,布和转头对海兰珠吩咐道:“你立刻去明国京师一趟,向明国皇帝进献降表,以示我科尔沁族臣服之意。”
海兰珠一听,不由得疑惑地问道:“额祈葛,您说是降表?”
“嗯,是降表!”布和点点头道,“我们科尔沁比不过卫拉特部族,以前觉得我们部族奇货可居,可现在看来,其实我们科尔沁族并没有多少选择。盖州一战之后,清国肯定实力大减。我们和清国的关系太紧密了,与其上贡表,不如直接上降表更好!”
海兰珠听了,想了想同意了。不过她又马上有点疑惑地说道:“额祈葛,其实也不用这么麻烦,女儿可以马上和明国皇帝联系,说明这个事情的!”
“孩子,这不是正式的,算不得数!”布和解释道,“原本是想让你哥去的,可他要领兵去避一避,就只有让你去了!”
听到这话,海兰珠觉得也有道理,只是聊天群里说说的话,似乎太过儿戏。可她转念一想,又马上有异议道:“额祈葛,要是女儿去了明国,那万一有事,又怎么通知您啊,派人来回的话,不但不安全,还不及时!就像这次的事情,女儿要是不在您身边的话,我们都没法知道发生的事情了!”
一听这话,布和不由得眉头一皱,好像女儿说得也对!他有点头疼地说道:“去明国京师进献降表这个事情,实在太过重大,除了你们兄妹,其他族人都不能完全相信!可你们两人都不去的话,我又走不开,这岂不是……”
说到这里,布和发愁了。
但海兰珠皱着秀眉想想,忽然带着一丝兴奋之意对布和说道:“额祈葛,不是有那五名明军伤卒么,他们的伤早已好了,一直要求回明国呢!这降表让他们带去,就肯定不会有泄密的危险了!”
一听这话,布和的眼睛顿时一亮,仔细再想想,不由得点头道:“好像可以,对他们来说,这也是大功一件!”
想到做到,他立刻写了降表,盖上身份印记,用一个小盒子装了,还用一把锁给锁好了。然后让海兰珠陪同,亲自去见了那五名明国伤卒。
“孔大人,我马上安排人护送你们回明国。不过你们回去关宁时,还请帮一个忙。”布和对孔有德郑重地说道,“这个盒子里,有一封致歉信,麻烦你一定亲手交给孙阁老。”
孔有德刚听到布和的称呼时,就很是吃了一惊。自己就一个小兵头目而已,科尔沁族族长却用了“孔大人”的称呼。而后他听到可以回国,不由得大喜,连忙应了下来。
一切安排妥当,布和就让海兰珠之前安排保护明军伤卒的十来名族人,护送孔有德五人回关宁。同时交代为首之人,说等到了关宁之后,听孙阁老的吩咐。
而后,海兰珠还进了聊天群,把情况做了说明,让崇祯皇帝把事情也传达给孙承宗,免得关宁这边不知情出现意外。
崇祯皇帝没想到自己透露了消息之后,回报来得这么快,也出乎意料的不错,他当然是愿意了。科尔沁上了降表,那以后科尔沁草原就是大明版图的一部分了!
不过表面上,他却不动声色,只是回复道:“朕对你们科尔沁既往不咎,准了你们的降表,你们是不是还得回报下啊?”
海兰珠听了,先是一愣,不过马上福至心灵,立刻有了主意。
第716章 卢象升的决定
于是,她立刻回复道:“陛下,如果建虏真要我科尔沁出兵的话,我和我额祈葛一起领兵前往。这样建虏这边有什么事情,我都能第一时间禀告给陛下,这个可以么?”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大喜,这是他没想到的收获。要是有个人肉电话机在建虏那边,岂不是对建虏的动静一清二楚,会大大有利于盖州的防守!以海兰珠的身份,她能获得的情报,就是钱富贵也比不上的,更何况钱富贵也不可能去前线!
这么想着,他略微等了一会,让自己显得不怎么迫切后才道:“这个法子也可以,要是你把有用的军情传给朕,朕会记下你的功劳的!”
海兰珠听了很是高兴,自己终于也有用武之地了。她立刻回应一声后,就去找她额祈葛说这事了。
布和听了,终于明白为什么明军那么容易打胜仗了!料敌机先啊!明国皇帝有此本事,清国肯定难逃覆没之下场!
而此时,在金州城内,登莱巡抚卢象升正在巡视一处隔离出来的大片空房屋。不时还要求什么地方设置岗哨,什么地方增加巡逻,什么地方设置兵力等等。
他的这种异常举动,让跟在他身后的刘兴治很是不解,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便问道:“中丞大人,腾出这些房子来是要干什么?”
卢象升这时,巡查得差不多了,听到问话,便转过头来看着他,面容严肃地说道:“建虏要驱赶汉人百姓攻城。本官决定将他们救回城内,但需要先进行隔离,而后由你来审核其中的奸细!”
“什么?”刘兴治一听,不由得吃了一惊。不过随后想来,却也在情理之中。像这样的事情,建虏以前也不是没干过。不过他有些担心,连忙劝谏道:“中丞大人,建虏肯定会防着我们去救人,万一到时候派出城去的兵马被建虏拖住,而后另有兵力趁势攻城怎么办?”
“那也总不能见死不救!”卢象升又何尝不知道这点,他回了一句后又道,“本官决定亲领骠骑营出城,速战速决,在建虏反应过来之前便撤回城内!”
一听这话,刘兴治又是吃了一惊道:“大人乃是主将,万不可亲率身陷险境。末将……末将愿领军出战!”
他原本的意思,其实是想说战场无情,来攻城便是敌人,不要犯险为好。可想想中丞大人平时的为人,他都和普通军卒同吃同睡,对待百姓也是和蔼有加,要他见死不救的话,怕是做不到。那就只能由部下去代替,不能让他去涉险了。
听了刘兴治的话,卢象升毫不犹豫地摇摇头道:“出城救人,在于速战速决,我军之中,杀敌之本事,还没有人能胜过本官的。此时本官心意已决,不用多说!”
听到这话,刘兴治不由得脸色一红,自己的武力,却还不如一个读书人,实在是羞愧!他能听出来,卢象升确实是下定决心了,他无奈之下又提醒道:“大人,建虏这几天都没动静,怕是要增兵,出城的话,危险实在太大!”
“这倒不会!”卢象升听了,脸上竟然出现了一丝笑道:“陛下已经提前发起盖州战役,如今占领了盖州,夜不收四处活跃,海州等地建虏闭城不出。建虏最要操心的,肯定是那边的局势,金州这边,也就眼前这些建虏,绝不可能再增兵了!”
听到这话,刘兴治不由得大喜。他是辽东人,自然对辽东的情况一清二楚。而且在建虏那边待过,更是清楚建虏对辽阳的重视。如今兵锋都快到辽阳附近,那建虏绝对是不可能再顾忌偏远的金州了。
思前想后了一阵,他便没有再说了,因为他知道,再说也没用。而且以目前城内的兵力,就算是出城和目前城外的建虏一战,有骠骑营当矛头,自己这方也未必会输。
他们的这番谈话,边上的魏木兰一直在听着,并没有插嘴。她其实一早就劝过卢象升,只是没用,就没再劝了。最为关键的是,她知道这事是崇祯皇帝传过来的消息,既然皇帝已经知道了,以皇帝的英明神武,肯定会有想办法的。盖州战役提前开始,牵制了建虏的兵力,这就是明证。
她这么想着,又跟着卢象升到了城头巡查。细心地她,看到城头明军穿得厚厚地,忽然就又想起了建虏军队中,似乎有不少人穿得并不多。
魏木兰抬头看着远处的建虏大营,心中又不由得进行了对比:自己这边早就为守好金州做了准备,物资充足,又是在房屋内避寒。而建虏却只能在营帐之内,这大冬天的,寒风这么冷,估计建虏在营帐内瑟瑟发抖吧!
这么一对比,她不由得更是多了一份信心。正想说出这些,让其他人也高兴高兴时,眼尖的她,忽然发现有动静,就连忙对卢象升道:“中丞大人,好像有信使来了!”
卢象升一听,“哦”了一声,而后拿起望远镜去仔细观察建虏大营。
看了好一会后,他放心了望远镜,微笑着说道:“看来应该是盖州被我明军攻占的消息传过来了。”
说完之后,他左右看看,便对魏木兰笑着说道:“走,我们去箭楼上,看看建虏大营会有什么举动!”
跟在身后的刘兴治一听,便也笑着插话道:“建虏肯定短时间内没有援兵,就不会攻城了!”
建虏不来攻城的话,中丞大人就不用出城冒险,要是这样,就太好了!
等他们来到箭楼上,观察了约莫一个时辰,快要中午的时候,却发现对面建虏大营冒起了炊烟。
刘兴治仔细观察了一会,心中不由得一紧,连忙对卢象升说道:“中丞大人,建虏这次埋锅烧饭的炊烟比起之前要多不少,难道他们还是要来攻城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