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聊天群-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拔高了点声调,自信地再次说道:“说句实话,明国这次竟然敢占了归化城,简直是取死之道。明军惯有的伎俩,只会缩在城内,躲在高墙后防守而已。但那归化城孤悬草原上,都不用打,只要围着,没有援军赶来,要拿下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来,这里,我们先干他一杯,算是预祝胜利了!”
  对于皇太极的这番话,殿内没有任何人有怀疑,毕竟说得是事实!蒙古诸部的首领高高地举着酒杯,任凭酒洒宴席,只是大声回应着大清皇帝。不自觉间,气氛又被皇太极往前推了一步。
  多尔衮在另外一侧,和其他大清将领一般虽然也乐呵着。可在他的心底深处,却是叹了口气。所有人都承认皇太极,看来他的皇位将无可动摇了!
  正在众人皆大欢喜的时候,忽然外面传来不小的动静。还未等殿内安静下来,就见一名亲卫领着一名信使进来。只从这信使的装束上看,就能知道是最为紧急的八百里加急。
  而这信使,几乎是被那皇宫亲卫扶着进殿的。一进殿门,那信使便再也撑不住,一下跪倒在地。身上的信筒被亲卫解下,匆忙提交御前。
  皇太极以前有过规定,八百里加急,是不得有任何阻拦,信使可以直达御前,不用通传。
  此时此刻,八百里加急一到,顿时让殿内气氛一下凝固了。


第654章 八百里加急
  “朝鲜八百里加急!”亲卫呈送给内侍,同时说明道。
  内侍不敢怠慢,立刻又去转交给皇太极。
  殿内所有人或者拿着酒杯,或者已放下了酒杯,听到禀告的内容,不由得低声诧异了起来。
  “朝鲜那边能有什么事情,竟然还搞八百里加急?”
  “对啊,该不会是被东江军骚扰,那些朝鲜人就一惊一乍了吧?”
  “要我说,现在的朝鲜就是个软蛋,没一点用,甚至还拖累我们,要他干什么!”
  “……”
  相比蒙古诸部头领这边不明底细地讨论,在他们对面的建虏高层却纷纷大吃一惊。他们可是知道,眼下多铎正在朝鲜那边,如果发来八百里加急的话,绝对不会是朝鲜人发过来,而是多铎遇到了他自己都无法解决的事情,才会向沈阳发八百里加急的!
  可是,多铎手中有五六千正白旗人马,几乎是正白旗的一半兵力了。就这样的实力,就算有东江军去搞什么鬼,也不可能应付不了,更不用说要发什么八百里加急了啊!
  没有一个建虏头目会想到多铎打了个大败仗,他们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多铎发的八百里加急是什么内容?只有个别人,比如多尔衮之类,则是想到,该不会是多铎骄傲轻敌,被敌人偷了空隙毁掉了一些粮食吧?
  可就算这个答案,也不靠谱啊!毕竟是这样的话,多铎应该不会傻到发八百里加急,自己把事情处理好就是了。
  最终,谁也没想到这八百里加急会是什么内容,唯有把目光盯着皇太极,看他看完之后怎么说?
  只见皇太极拿到八百里加急后,立刻展开看了起来。只是那么一看,那个因为喝酒而红扑扑的胖脸顿时就白了。
  不过幸好皇太极的城府够深,他立刻意识到现在是什么场合。眼珠子一转,稍微一瞄,就发现底下所有人都在看着他。如果此时表现得惊慌失措的话,绝对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么想着,视线回到这份加急信上,又看了一遍后,他折好信,抬头看向下面,挤出一丝笑容说道:“诸位继续喝酒,朝鲜那边发生了点事,朕要处理一下。”
  一见这,那些蒙古诸部的首领就放心了,应该没什么大事,搞了个八百里加急,真是吓唬人。这么想着,他们的神情却轻松了下来。
  但是,在他们对面那些建虏头领,却不是这么想的。一是他们知道朝鲜那边的情况,二是他们了解皇太极,见他那脸色都白了,就知道出大事了。
  果然,就见皇太极开始点名,把代善,阿敏,多尔衮,济尔哈朗等建虏最大的几个都招去了后殿议事。
  一转进后殿后,只见皇太极暴怒了,盯着多尔衮大声喝道:“多铎是干什么吃得?竟然打了一个大败仗,更是把粮食都丢了。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啊!”
  一听这话,这几个奴酋都是大吃一惊。他们第一反应是这怎么可能?不过回过神来后就知道事情肯定发生了,否则不会让皇太极如此失态地暴怒!
  吃了败仗倒是还好,可那些粮食要丢了,那事情就严重了。多尔衮心中很是替多铎担心,不过他还是沉住了气道:“陛下,不知急报中都写了什么,可否容臣弟一观?”
  皇太极听了,把手中急报直接丢了过去,显然心中还是很生气。而后他开始在殿中来回踱步,急思对策。
  多尔衮捡起急报一看完,顿时他的脸色也白了。任凭他手中的急报被代善扯走,只一想,便立刻向皇太极奏道:“陛下,臣弟立刻领本旗人马赶往朝鲜,日夜兼程,希望还能截住那些粮食!”
  皇太极听了抬头看向他,点点头道:“立刻领骑军用最快的速度赶过去,希望朝鲜那边,多铎能把明军缠住,坚持到援军赶到!”
  “遵旨!”多尔衮一听,立刻回应一声,就马上转身大步向外走。
  这时,皇太极忽然又叫住了他,厉声叮嘱他道:“消息保密,不要外泄,更不能让蒙古人知道了!”
  这事儿要是在大清国内传开的话,不说吃了这么大一个败仗了,就是粮食问题,都会引得人心惶惶,对大清将极为不利。
  而要是被那些蒙古人知道的话,这将进一步打击大清国的威望。今年连续的几个事情,虽然都有各种解释,各种理由可以混过去。可次数多了之后,就算有再好的理由,也没法掩盖大清被明国压制的事实了。
  草原上信奉强者为王,如果他们认识到,大清被明国压制,很可能会被明国打败时,估计有不少部族不但不会和大清共渡难关,反而会投靠明国,而后对大清落井下石!这种一增一减的实力变化,对大清实力的影响很大,皇太极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多尔衮是个聪明人,自然也明白这点,立刻点点头,见皇太极再无吩咐,就立刻大步离去了。
  这时,殿内其他几人也看完了那八百里加急的信件,一个个都脸色严峻。代善紧皱眉头地说道:“沈阳离朝鲜事发地太远了点,怕是援军难以及时赶到。就算多铎能按心中所说拖住明军,不让他们把粮食抢走。可明军不会笨到一直僵持着。时间拖久了必然会担心我大清的援军,很有可能带不走就烧了,也不留给我大清!”
  他的这番话说得不无道理,而这也正是皇太极最担心的事情。可是,担心又有什么用,他在沈阳,实在是鞭长莫及。
  代善说了后,停了停,看了下殿内的几个人,而后目光又转向皇太极说道:“我们必须要以防万一,远征归化城的事,肯定是没法去了。这会盟的事,也只能就此罢了。最好还得让那些蒙古人赶紧回去,能节省一点粮食是一点。最好……最好能让他们给我大清提供些牛羊是最好的了!”
  虽然这样做,声势浩大的会盟虎头蛇尾,完全成了一场闹剧,小孩子过家家一般,肯定会对大清这个盟主的威望有损害。可没有粮食,这冬天过的都有问题了,那还能管那么多!


第655章 蒙古人好忽悠
  听到代善这话,阿敏也严肃地点点头,立刻附和道:“对,眼下必须要节约粮食为主了!”
  谁知,皇太极却是摇了摇头,脸色很不好看,也没有立刻发言,低着头又想了一会,而后才抬头说道:“你们别忘记了,登莱巡抚的骑军给我们大金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今年以来,可以说,明军对付我们大清的策略,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在意一城一地,而是用骑军打了就走,以打击我们大清的国力为主!”
  听到这话,回想之前,没人能否认,唯有点点头承认这点。
  皇太极见了,脸色非常严肃地继续说道:“如果河套长期被明国掌握,那他们能动用的骑军会有多少?如果明国的骑军越多,哪怕十个里面挑选一个精锐骑军出来,对我们大清长期采用这种恶心的打法,你们觉得,我们大清能承受多久的骚扰?”
  这就涉及到两国的国力了,相比来说,就算大清能有一次把明军的骑军歼灭掉,可明国损失得起,能够再派出骑军来骚扰;而大清呢,损失一点是一点,被长期骚扰的话,不能主动出征去劫掠粮食物资,而且战场也变成了在国内,光只是今年这几次,大清就已经感觉到承受不了了。
  皇太极看到在场的这几个人都若有所思的样子,便加重了语气说道:“只要有可能,就一定要及早打掉明国的野心,斩断他们伸出关外的手!在那边扶持我们大清的盟友,还能对明国进行夹击。而且,参与会盟的蒙古部族基本都到了,这时候取消会盟,让他们回去,就如同一场闹剧,会严重影响下一次会盟。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会盟不能取消!”
  代善听得愣了会,而后脸色无奈地说道:“陛下,道理是这个道理,可眼下,不是已经万不得已了么!”
  “不,还没有!”此时的皇太极,犹如一个赌徒一样,就抓住最后的一丝希望,“多铎的能力还是有的,更何况朝鲜那边,还有英俄尔岱在帮着他。朕相信他们能拖住明军,不管怎么样,能抢回多少粮食都可以。信中都说了,朝鲜秋收的粮食,已经最大程度地征集了,这个数目,就算明军要烧,都要烧很久。哪怕抢下一半,我们再咬紧牙关,也能坚持这个会盟。”
  说到这里,看到代善想说话,皇太极反而加快了语速,立刻又说道:“只要有了出征所需的最基本的粮食,等大军征服了河套,完全可以在那边劫掠一些。朕就不信了,那边的关口,难道还能强过山海关?”
  说到这里时,他不由得脑海中又闪过了对红夷大炮的迫切需求,就又想起了白养粹,心中很是有点生气,这么久了,总该有个信了吧?
  代善听了皇太极的话,认真地考虑了下。他能听出来,皇太极西征的决心很大。可就算如同皇太极所言,那大清的这个冬天,估计还是会死很多人。只不过这个死人的数目,应该也在皇太极的承受范围之内,因此他才会坚持吧!
  阿敏看看代善,再看看皇太极,心中倒是想看皇太极倒霉。眼珠子一转,便开口问道:“要是现在不取消会盟的话,万一坚持下去,朝鲜那边却拿不到粮食,不是空耗了不少粮食?”
  皇太极一听,立刻冷眼盯了过去。那胖脸上的小眼睛,似乎射出了一把把的刀子,插在阿敏的身上。只听他厉声说道:“喝口水都能呛死人!什么事情没有风险?这个险,朕觉得值得冒!”
  阿敏自从上次朝鲜之事后,加上有莽古尔泰为前车之鉴,他面对皇太极早已没有以前的底气,立刻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稍微一缩头道:“你是大清皇帝,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都听你的!”
  他的话语中,忘记了尊称。皇太极能听出来,他是失态怕了自己,因此,此时的他,也没有去追究这种言语中的细节问题。而是转头环视下面前的几个人,用斩钉截铁地语气说道:“好了,就这样定了。你们随朕出去,记住不要漏出什么破绽。等眼前的事了之后,再好好商谈下朝鲜战事的细节!”
  “臣遵旨!”几个人马上回应道,一切以皇太极马首是瞻。
  在前殿内,从皇太极带着大清重臣去了后殿后,就没有人再胡吃海喝,而是互相之间说着话,猜测着事情。
  然而,他们掌握的信息太少,压根就猜测不出什么来。等看到皇太极带着人从后殿转出来时,不由得都停止了议论声,纷纷用好奇的眼神盯着皇太极。
  重新入座之后,皇太极端起酒杯,胖脸上露出笑容说道:“一点小事,耽搁了大家的兴致,朕自罚一杯!”
  说完之后,他一饮而尽,又亮出杯底示意了一下。
  他这一举动,让所有关注他的人都松了口气,能看得出来,应该确实是小事,否则大清皇帝就不会这么轻松了。
  于是,花花轿子有人抬,殿内的气氛重新热烈了起来。
  “陛下好酒量!”吴克善站了起来,端着酒杯大赞一声,跟着一饮而尽,陪了一杯。
  其他人见了,自然不甘示落,立刻跟进,你一杯,我一杯,喝得兴致很高。
  代善几个人见了,心中松了口气。看来忽悠这些草原部族的人还是比较容易的,不过等这事之后,正白旗大败这样的事情,终归会随着时间长了而泄露的。但能瞒长一点,给大清多点时间补救也是好的。
  这么想着,他们也就放下了心,慢慢地融入殿内气氛,否则的话,还是太引人注目了。
  当殿内气氛重新融洽的时候,皇太极看看差不多,正准备要宣布结束宴席的时候,又听到了外面传来了喧哗声。
  这一次,几乎所有人的脑海中都闪出一个念头:八百里加急?不过他们随后便是摇头,刚才有过八百里加急,怎么可能又有八百里加急,肯定是别的什么事情吧?
  然而,他们惊讶地发现,闯进殿门的,竟然又是一名八百里加急的信使!


第656章 过家家
  并且,这个信使似乎累得更不堪,几乎是被亲卫架进来的:“朝鲜八百里加急!”
  听到这个禀告,所有人都愣住了。就算再麻木、再笨、再神经大条的人,见到不到半天时间内,朝鲜发过来两道八百里加急,可以肯定,朝鲜绝对出了大事!
  听到说话的这一刻,皇太极看着那些蒙古部族首领的动静,第一次很是懊悔,不应该下八百里加急可以直闯御前的命令!
  不过这时,他也顾不得这些了。匆忙接过内侍转呈上来的加急信件,那胖乎乎的手,哪怕曾经杀人无数,都略微有点颤抖。他虽然没有看,却基本可以肯定,这第二次的八百里加急,绝对不是好事,很可能是在第一次加急的基础上,又出了大事。
  此时,殿内非常安静,和刚之前觥筹交错的热闹简直成了两个极端,丝毫不夸张地说,真是到了落针可闻的程度。所有人都屏息注视着皇太极,盯着他的脸色,想要看出一丝端倪来。
  只见皇太极展开之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那份信竟然都没拿住,一下掉到了地上,整个人的脸色,立刻变得极其难看,就好像一下子老了不少一般。
  顿时,所有人都感觉不妙了。这也让他们更为好奇,不知道什么情况,让大清皇帝竟然当众如此失态!
  皇太极边上的内侍慌忙上前,捡起那封信后呈送到御案上。而皇太极本人,并没有再去看信,只是呆呆地看着地面,过了好一会后,他才缓缓抬头,脸上再也没有挤出一丝笑容,也没有再去后殿商量,似乎还用了很大的力气说道:“宴席散了吧,会盟西征的事情,明年再说,诸位先回吧,等朕先处理下手头的事情。”
  这话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代善和阿敏等人也是。明明刚才在后殿还商量过,皇太极本人更是用了斩钉截铁地语气下了定论的。是什么样的消息,让皇太极打了自己的脸,当众公布了这个决定,使得会盟成了小孩过家家,说散就散了?
  蒙古部族的首领中,有好几个人欲言又止,他们很想问个清楚,到底出了什么情况?可皇太极明显不想说,这种时候,要是问出问题来的话,恐怕不但得不到答案,甚至还可能会被大清皇帝惦记着。
  “陛下,那我等告辞……”吴克善首先鞠躬了一下,原本还想说点什么,可一时又不知道说什么话合适,难道说让皇太极节哀?虽然看着皇太极好像确实有悲伤的意思,可又没说到底什么事情,万一说出节哀不对头怎么办?
  于是,他意欲未尽地明智闭嘴,不再多说了。有他带头,其他蒙古部族的首领,也跟着站起来辞别。
  到这时候,皇太极才勉强挤出一丝笑意,挥挥手让他们退下了。只一会的功夫,大殿之内,蒙古部族走得一个不剩。剩下的,就只是大清君臣了。
  没有了外人,代善第一个忍不住,立刻出列问道:“陛下,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是啊,陛下,出了很严重的事情么?”阿敏紧跟在后,跟着追问了一句。
  身为太子的豪格,则心中很是打鼓,大清国只有蒸蒸日上,他这个太子才能当得顺当。不过皇太极第一次议事就没叫他,显然并不看重他,他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这心中就惶恐了。
  其他人则都没说话,只是看着他们的皇帝。
  皇太极似乎没有力气说话,指了指桌面。边上的内侍立刻上前,把那封信件呈送给下面的臣子看。
  代善甚至都等不及内侍送到手中,往前快走几步,伸手拿过了那信件,快速看了起来。
  他身后的阿敏见了,便也往前走,想要凑过去看看。可还没等他走到代善身边,就见代善的手也是一抖,没抓住信件,一下掉到了地上。
  不过代善倒是没有发愣,而是立刻蹲下身子捡了起来,转手就递给了阿敏,而后脸色惨白地看着皇太极,似乎无力大声地说道:“将近四千正白旗军卒的京观,这明军真是太狠了!朝鲜那边的大清军卒已经吓破了胆,粮食可以确认落入明军手中,无法再追回,这……这让我们大清怎么过这个冬天?”
  这样的消息无法再隐瞒,也难怪皇太极不再坚持了。
  “哐当”的声音响起,却是有建虏头目听到他的这番话,受惊之下碰掉了案几上的酒壶器皿。
  不过这时候,没人去管这些,在殿内的这些建虏,都露出不可思议地神色,都以为自己听错了,感觉这怎么可能!
  当初努尔哈赤偏心,是把精锐都拨给了正白旗让多铎统领的。可以说,正白旗的实力,在满洲八旗中,是绝对排在前列的。这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不是说伤亡,而是真正的战死,这对正白旗绝对是个非常大的打击!
  才闪过这个想法,他们的注意力又很快集中到了最为关键的地方。这些殿内的建虏头目,都是建虏最高层的这些,自然知道大清眼下最缺的是粮食。也知道大清先过这个冬天的最大期望,就是指望多铎把朝鲜那边征集的粮食运回来。
  可如今听到的消息,那些粮食竟然没了,那这个冬天怎么办?
  大殿内非常安静,所有人都一动不动,犹如一个个泥菩萨一般,唯有在看信,传信的才有个动作,显然他们都被这个消息打击得有点厉害。
  过了好一会后,皇太极才缓过神来。他知道,这时候再怎么发泄情绪都是没用,努力平复着心情后,才缓缓地说道:“多尔衮已经领精锐出发了。再专门派人去朝鲜了解实际战况到底如何,要搞清楚在朝鲜战场突然出现的那支明军的来历!”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之后,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就再次吩咐道:“明军的水师太过厉害,随处可登陆让我大清防不胜防!传令,优待朝鲜水师和造船工匠,不求能与明国水师水战,但至少要有我大清的水师能预警,探知军情。只是隔离区应对的话,犹如瞎子、聋子,这被动的教训太惨重了!”


第657章 御前会议定对策
  但水师的建立,哪怕只是侦探军情的水师船只,也不是一句命令就能建立起来的。此时下这个命令,也只不过是为了将来而已。
  皇太极说完这个之后,留下了为首的一些建虏,振作精神,针对性地讨论了问题,拿出了几条应对措施。
  第一,让取消纸币计划,暂时停止印制纸币并推广。所有大清国内的物资,全部统一由八旗旗主掌握,统一分配。当然了,皇太极有权调动八旗的物资,再进行协调分配。
  皇太极不知道,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崇祯皇帝费了一些心思给他挖的金融货币的坑,就这么被他暂时躲过了。
  第二,取消提高汉奴待遇的计划,一切资源配置,以保证满洲族人优先。圈禁汉奴,特别是还没有获得大清信任的那些汉奴,只给最少的食物,看能否耗过冬天等来开春。
  这一条等于是把皇太极登基后笼络民心的一条基本国策给否定了,要是有可能,至少皇太极本人是不想这么做的,毕竟这样是打了他的脸,以后再让汉民相信他,就要困难得多了。
  其他建虏头目倒是喜闻乐见,他们原本就对这条国策不感冒,取消了最好,而且还能损害皇太极个人的威信。因此,讨论这一条的时候,阿敏尤其赞成,从饿死一个族人不如饿死十个汉奴的角度,康概陈词了一把。
  第三,把明军要饿死辽东百姓的“丑恶”嘴脸公布于众,如果有人饿死,那就要怪明军,怪明国皇帝。辽东百姓要团结起来,为了亲人向明军复仇!这算是转移仇恨、利用民心的策略,也是尽量减轻大清更改国策的负面影响,算是皇太极提出补救上一条的措施了。
  第四,军队尽量减少活动,减轻粮食的消耗压力。大清国内,一律不准宴席、宴会等活动,更不能拿粮食去酿酒。有任何铺张浪费之举,一经发现,不管是什么族的,都一样对待,那就是决不轻饶,杀一儆百。
  ……
  原本还有几个提议,比如说,像去年那样孤注一掷,远征明国京畿之地,抢来足够的物资,但皇太极立刻就否认了这一条提议。
  毕竟这时候,已经没有了晋商提供的关内消息,两眼一抹黑,谁知道如今京畿之地是个什么情况,万一出征不顺怎么办?而且如今东江军已经强大起来,大军远离辽东,不用说,又会再来一处当初大军远征朝鲜时发生的事情。更何况,如今还出现了不知底细的明军,能出现在朝鲜,自然也能出现在辽东,不能不防。
  还有人提议,大清既然为盟主,就要蒙古诸部的盟友提供能吃的粮食什么的,用来缓解大清的粮食危机。但这一条,也被皇太极否了。如今这个灾荒年间,蒙古诸部也都穷得叮当响,他们自己都勒紧了裤腰带过冬,要是大清还向他们要粮食的话,很可能会迫使那些盟友最终倒向明国,减弱了大清这方面的实力。
  要是朝鲜那边还能征集下粮食的话,皇太极倒是不会在意继续征集的。实在是朝鲜太弱了,又处于朝鲜半岛上,就算搜刮搜尽,朝鲜人也翻不起什么浪来。只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中已经说明过,之前已经最大可能的征集了粮食,已无再征集多粮食的可能了。想起大清辛苦征集了那么多粮食,还背负了恶名,最后却落到了明军的手中,皇太极就气得肝疼,不敢再在这方面多想了。
  ……
  当街上又传来一阵阵的马蹄声时,钱富贵是有点紧张的。他连忙找了借口出来逛街,想看看到底什么情况。毕竟城外驻扎着大军,这么大的动静,很可能是有大事。
  让他没想到的是,不时有蒙古部族的首领领着护卫从皇宫中出来,脸色不大好看,匆匆地出了城。
  钱富贵看到这,脑中立刻想起群主对他说的话:所谓的会盟,你就当看了一回大戏好了。他有点好奇,立刻上了城头去观察动静。
  果然,城外远处的大营,已经有蒙古军队在开拔,旗帜队形散乱,一点都不像大军开拔要去打仗的样子。而且看方向,好像是要往西出关去,并不是南下。
  这一下,钱富贵就真得惊讶了。他没想到,声势这么浩大的会盟,竟然还没来及举行仪式,就这么匆匆各回各家了!
  于是,他立刻登陆了聊天群,把情况向崇祯皇帝做了禀告。
  崇祯皇帝一听,就知道皇太极肯定是知道了朝鲜发生的情况。这会盟最终不成功,也就是说归化城那边,就算是解除东边建虏的威胁了。朝鲜夺粮战役的战略目标,又达成了一个。
  有这样的结果发生,他心中也是高兴的。随后就吩咐钱富贵,让他回府去等着,等豪格回来后,看他这么说。
  于是,钱富贵又匆匆回府,等到快天黑,才等来了豪格。都不用他想借口去探听口风,豪格一回到府上就骂开了。
  他骂得是多铎,骂他是蠢猪,竟然中了明军的奸计,损失了正白旗人马那是活该,害苦了大清国那是最大的罪人。这样的蠢猪,竟然还能执掌一旗,真是老天没眼,换成自己,都不会犯这么大的错!
  两人的关系原本就不好,这一次,豪格算是骂了个痛快,不过也让府里知道了朝鲜那边发生的事情,顿时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要不是豪格亲口所说,他们没人会信,明军的战斗力竟然这么强了!
  随后,豪格又把御前定下的策略在府里做了宣布,告诫府里的人一定要遵从,不要害他这个太子受罚。另外,他还特意叫了钱富贵,安抚说他是自己最信任的汉人,不会被圈禁,让他放心什么的。
  等钱富贵一回到自己的厢房里,立刻抱住了媳妇好好地亲热了一阵。他心中激动,明军强大,那看来自己衣锦还乡的心愿就可能会达成了!
  事了之后,皇太极的那几条对策,就通过聊天群,摆在了崇祯皇帝的面前。而此时,大部分建虏都还不知情。


第658章 不抱着你妃子睡觉来找我干嘛
  崇祯皇帝一见,倒也佩服皇太极,竟然能这么快就想了对策出来。他仔细地考虑了一会,就先私聊了海兰珠道:“估计明后天的样子,你就能见到你哥了。”
  此时,海兰珠已经睡着了,被系统的提示声吵醒,不由得有点气恼,带着一点睡意先回了句:“深更半夜的,不抱着你妃子睡觉,还来找我干嘛?”
  这话一出口之后,忽然回过神来,好像自己有点儿吃醋!顿时,她脸就红了,不过她也立刻再次看到崇祯皇帝发过来的这条私聊,不由得很是诧异。
  吴克善要是回科尔沁的话,那岂不是说不用会盟西征了?会盟这么大的事情,竟然真得如同明国皇帝之前所说的一样,就只是一场闹剧而已,虎头蛇尾,就这么散了?
  崇祯皇帝这边,看到海兰珠发过来的信息,不由得无语,他就回了一句:“朕怀里是抱着贵妃呢,这不是有事,提醒下你么!”
  “……”海兰珠看见,差点发飙,你怀里抱着别的女人,却还来吵醒自己,这是什么意思?不过终归是会盟的事情太过重大,她按捺下了情绪立刻问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会盟不成功,这下总该说了吧?”
  以她的聪明,自然知道上次明国皇帝不说,此时来找自己,肯定是会说原因的。她心中也好奇,就问上一问了。
  崇祯皇帝找她,确实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要通过她把朝鲜那边的事情扩散开来,否则蒙古人和朝鲜之间隔了建虏,消息就传得慢了:“建虏国内粮食严重不足,之前时候,朕已经派了关宁军和……这次朝鲜战事,我大明不但歼灭了四千多正白旗人马,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