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聊天群-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芝龙已经无力生气,对于这个弟弟的智商,不抱过多期望,耐心地解释道:“李芝奇那边,也肯定不会说你写得像鸡爪一样的字是不认真的,否则,你看好了,中丞大人最终处罚的,必然是他!”
郑芝虎对他哥的话还是信服的,因此,听了后,最终还是点点头,算是答应了下来。
郑芝龙见了,重新抬头望向远处的皮岛,有点感慨地说道:“以后我们和李芝奇都是大明同僚,皇上英明神武,就别想着其他心思,就把他当兄弟……同袍吧!”
郑芝虎听了,虽有不甘,不过大哥说得话,做的事,一直没怎么错过。郑家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也多亏了大哥。这眼光,是绝对没得说的。这么一想,他便没话可说了。
正在这时,身后传来动静,郑芝虎转头一看,连忙对他哥说道:“软脚虾……曹变蛟出来了!”
郑芝龙一听,立刻瞪了郑芝虎一眼,幸好声音比较低,海风比较大,曹变蛟应该听不到。
他这么想着,马上转身,见曹变蛟已经出了船舱,正一脸苍白地扶着船沿,脚步浮虚地往船头过来。在他的身后,还有更为不堪的新军师监冯德华。
于是,他立刻露出担心的脸色,马上向曹变蛟他们迎了过去。
第627章 军纪
“曹帅,感觉怎么样,马上就靠岸了,休息几天就好了。”郑芝龙关心地说道。
他是个有眼力的人,知道曹变蛟的新军主帅身份,比起任何镇守一地的总兵都要强。因此,虽然曹变蛟很年轻,可他在言语之间还是很客气的。
“没事!”曹变蛟没再往前走,抬头看着越来越近的皮岛,似乎有点底气不足地说道。
郑芝龙听了,又转头看向曹变蛟身后的太监,带点紧张地问道:“公公身体还吃得消么?一会末将安排人去找个轿子来好了。”
冯德华同样很年轻,脸色比曹变蛟还白,郑芝龙甚至能发现,这太监抓着船沿的手都有点在抖,便知道他晕船晕得更厉害。
“不必,咱家身为新军师监,自然要随军行动,不能去坐什么轿子。郑参将的好意,咱家心领了!”冯德华同样摇头,拒绝了郑芝龙的好意。
跟在后面的郑芝虎看到,心中暗自鄙视,都晕成这样了,还在强撑,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拒绝了大哥的好意,一会去到岸上,看你们怎么出丑!
正在这时,就听曹变蛟对郑芝龙说道:“郑参将,一会该是我们最先靠岸吧?”
“是的。”郑芝龙点点头,有点疑惑不知道为什么问这个,大概是因为在意自己的身份,主帅要优先吧?
他这么想着,倒也没有问出口。
没多久,在福建水师这些熟手的操作下,船队很有顺序地稳稳靠向码头,一艏接着一艏地停好,放下船板,准备下人。
岸上的明军看了,便远远地指着船上的人影讨论了起来。
“看到没有,好像有人出来了。哇,那边有个跌倒了!哈哈,看来是晕得厉害!”
“瞧,那边船上,看到没有,有几个扒船边在吐呢!”
“据说来的路上都停了好几次休整了,獐子岛到这里也不远啊,怎么还晕成这样,真是从来没有坐过船的旱鸭子!”
“这样的新军,我看还是算了吧,都赶不上我们东江军!”
“不错,真是可惜了他们的装备,还不如让给我们,说不定战力还能更高一截!”
“那可不行!要换以前的话,这可是御林军来的,是皇帝亲自组建,就算打仗不怎么样,这装备肯定也是要好的。”
“呵呵,来我们东江蹭个军功回去,也难为他们吐了这一路了!”
“……”
卢象升在接到新军船队靠岸后,便带着众将出来迎接了。如果论身份的话,他是登莱巡抚,完全没必要来迎接的。可新军是皇上组建的,看在皇上的面子上,他才出来的。
走在到码头的下坡路上,卢象升身后的陈继盛就不由得说了:“看,已经有新军下船了,东倒西歪的,看来晕得厉害!”
语气之间,带着一丝幸灾乐祸,也带了一丝担忧。这样的新军,实在是让他太失望了。
其他人自然明白他的心中想法,不少人都在点头。不过卢象升却回头看了他一眼,又扫视了下身后众将,觉得有点不放心,便大声交代道:“本官可不想让友军感觉到东江军什么,记住,这是皇上呕心沥血重建出来的新军!不管如何,都给本官把想法都憋心里,有能耐的,回头到战场上多杀几个建虏,让新军看看差距,明白么?”
听到这话,众将都明白卢象升的意思,就是瞧在皇上的面子上,嘴巴留点德。等上了战场,就用事实说话,看东江军要比新军强。新军要想成为真得强军,至少要超过东江军才行。
“末将遵命!”卢象升身后的众将齐声回应道。
这话音刚落,毛承祚忽然指着码头方向,有点惊讶地说道:“他们是干什么?”
卢象升听到,转头看去。却见先上岸的新军那些人并没有接受码头上明军的搀扶,自己跌跌撞撞地走着,有跌倒的,不过马上又站了起来。
领头的那几个,到了码头的广场上,一杆旗帜竖在那里,而后有几个人走在那杆旗下,并排站了起来。
“嘀嘀嗒嗒……”的号声响了起来,好像是有三个喇叭在吹,声音嘹亮,很远都能听到。
“这是什么东西,他们在干什么?”
“这声音倒是响,奏乐?搞什么鬼?”
“呵呵,新军就是新军,故弄玄虚地多!”
“……”
远处的东江明军不由得都议论了起来,他们有点不解,从来没听过。卢象升也是眉头一皱,下了船,晕成这样,就应该先去军营好好休息才好,到底在搞什么?
和他们的反应不同,当这个声音响起的时候,那些已经下船,或者正在下船的新军将士们,一个个似乎被什么击中了一般,也不知道从哪里来了力气,明显动作加快了不少。
不过他们到底是晕船得厉害,虽然有加快速度,可还能看到,他们中的不少人脚步浮虚,走路有点踉踉跄跄,甚至还有几个走着走着就软到在地,而后又连忙站起来。
从远处看去,新军的人流,从各条船上下来,而后向码头广场上汇集。
“你们看,呵呵,又跌到了一个!”
“瞧,那边,那一个竟然在边走边吐,我真是服了!”
“……”
远处的东江明军,纷纷指指点点,多半带着看戏的心态,甚至有的还在嘲笑着。
可没过多久,但新军的人,在那奇怪的声音中,越来越多地汇聚到码头广场上时,他们渐渐地不说话了,脸上带着惊奇,也没有嘲笑了。
因为他们看到,那些新军将士,就算再晕船,再无力,再脚乱,可都在往码头广场上集结。就在那杆迎风飘扬的大旗下,排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没有任何喧哗。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军纪,让他们在如此严重晕船的状态下,却有那么大的毅力,还能站出这么整齐的军阵!
并没有用多长时间,船上再无一个人下来,显然是该下来的都下来了。那奇怪的声音结束时,码头广场上,所有的新军将士都已经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除了偶尔有几个人还有在吐,有点刺眼,可吐完之后又挺直了胸膛站在那里。
第628章 期待
这一刻,所有人都震惊了!
东江明军将士们自己觉得,如果换成自己是那种晕船情况下,那是绝对不可能做到像新军这样集结的,而且用时又那么短,排列出来的军阵又那么整齐!
站在那里的每个人,脸色都是苍白,可他们却努力挺直着胸膛,努力坚持在那站着。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顽强精神,犹如实质一般闪闪发光,让人看着刺眼。
看着军阵前面,似乎有一个个的军官出列,在向台前那几个人禀告着什么时,大部分人回过神来,不由得发出了惊叹声。
“这是我们大明军队么?我从来没见过这样厉害的!”
“听说以前戚大帅手下的将士能做到军令如山,绝无一点违背。看来今天我真是有幸,竟然亲眼见到了!”
“想想我刚才还在嘲笑他们跌倒,真是……真是……呀!”
“……”
作为军人,自然知道眼前的新军将士有多不容易才能做到这些,也因此,这些东江将士们一下就对新军将士有了改观,再不敢小看新军将士了。
不但是这些东江的普通士卒,就是卢象升他们,都被新军震慑而不自觉地停下脚步看了好一会。而后一边加快了脚步往码头广场而去,一边心中都在感慨。
他们不知道,新军这些将士,个人技艺在入新军之前就是大明边军中的精锐。他们在京师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军阵操练,训练军纪。加上他们的待遇和同在一个军营的京营将士的差距对比,使得他们格外珍惜自己身为新军将士的身份。无形之中,他们的待遇,加上崇祯皇帝有意无意培养他们军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使得他们都很用心训练。
一如东江明军在知道新军到来后,会拿自己和新军将士去比一样,新军将士来到皮岛,自然也有这个心思,要在友军面前展现自己,展现他们的骄傲。
都不用曹变蛟他们事先吩咐,当他们到达皮岛,当他们听到集结的军号声时,每个新军将士就算再晕船,他们也都强撑着完成集结。
如今,当他们站在新军军旗之下时,眼角看到旁观明军的神态变化,一股自豪感充斥在他们心中,使得他们更有动力来展现自己。
当卢象升来到码头广场时,曹变蛟和冯德华两人并肩迎上去,用他们的新式军礼,举手敬礼后大声禀告道:“大明帝国陆军第一师所有到达皮岛成员已经集结完毕,请中丞大人训示!”
卢象升在京营的时候,看到新式军礼,并不诧异,在听到他们两人的话后,一脸凝重,用力点点头道:“本官很欣慰,皇上的一片苦心没有白费。你们的营地已经安排好了,先去休息吧!”
他自然能看出来,新军将士们因为晕船,身体情况很不好,只是因为军令,都在强撑着而已。他知道自己的东江军手下,哪怕是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那部分,也远达不到这样的军纪。
对于这支军队,他卢象升看了只有佩服,压根就没想着为难,在赞了一句之后,马上转头吩咐道:“陈副将,领新军兄弟们去营地休整!”
“末将遵命!”陈继盛大声回应,眼中再无一丝不满,跨步领命后便伸手示意,让曹变蛟他们跟着他走。
曹变蛟和冯德华互相看了一眼,他们两人能看明白对方的眼神,应该是在说,总算没有给新军丢脸,没有给皇上丢脸!
看着新军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军营开拔;看着有的新军将士偶尔有脚软差点跌倒,偶尔有新军将士又有呕吐时,没有一个东江明军兵卒敢再有笑话,反而更是敬佩!
这一幕,被跟在卢象升身后的高应元拍下照片,上传到聊天群,私聊给崇祯皇帝。
卢象升原本还想着去接下最后靠岸下船的魏木兰,可此时此刻,他却已经忘记了,让路在边上,看着新军将士在他面前走过,一直看到结束,而后不无感慨地说道:“之前听皇上说,这支新军能打赢同等数量的建虏,本官还只是将信将疑。如今看来,呵呵,本官对朝鲜战事很有信心。”
说到这里,他扫视下自己身后的这些将领,用斩钉截铁地语气断言道:“建虏新来的多铎,将会是皇上这支新军成名的垫脚石!”
“中丞大人高见!”毛承祚等人齐声回应道。他们这些将领自然知道,一支军队,如果有如此的军纪,令行禁止,号令如山,那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
他们和卢象升一样相信,这支新军的战斗力,绝对不会让他们失望。甚至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就已经开始期待,这支新军在接下来的朝鲜战事中,会有什么样的惊艳表现,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夜幕降临,夜不收刘源根到达码头上,拿出卢象升的军令,才得以离开码头离去。从新军装备运到皮岛开始,皮岛这边就已经是许进不许出。要离开的唯一办法,就是皮岛守将的军令。卢象升到了,自然是卢象升的军令了。
和刚到达皮岛时不同,刘源根此时已是满满地信心,不就多了两千多建虏么?我们这边可是多了五千新军!他心中有种冲动,就是恨不得建虏尽快把粮食征集完毕,然后自己就能把消息传回岛上,好看看这支新军和东江军一起,怎么狠狠地教训那些建虏!
临睡之时,崇祯皇帝进入聊天群,看到了高应元传得那张照片。说句实话,他心中就有一点得意,当然,也可以说是自豪。新军不错,没有丢脸,等到这次战役全部结束回到京师后,就可以按照新军的模板,一步步进行军制革新了。只有军队能革新完成,成为一支强军,那自己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就有了强大的底气。
想到这个,崇祯皇帝不由得又微微有点头疼。今天呈送上来的奏章,就有禀告说,好几个省份的大明官员,都想伸手到刚成立的大明建设银行分行去掏钱。
第629章 西部草原
幸亏自己之前就有先见之明,早有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两京十三省的分行行长那,都有明确的旨意,可以拒绝所有想凭官府权力要钱的行为。
不过也是因为如此,至少三个省份的巡抚、总督等封疆大吏写了奏章,说自己怎么缺钱,既然大明建设银行里有钱了,请皇上准许暂时挪用下银钱。至于什么时候还,用什么抵押这些,基本都没写。意思不外乎就是巡抚、总督的印信总可以吧?这种情况,和之前京师出现的那次事情,就是毕自严他们想挪用银行资金是一个样!
在这几份奏章中,其他人的奏章可以暂时无视。西南总督朱燮元的奏章,却不能无视。毕竟他还在平叛,手握重兵,要是实在没钱没军饷,那引发的后果可能是很严重的。
在接到朱燮元的奏章时,崇祯皇帝已经了解过相关情况。西南那边,从万历末年开始,就连年战乱,调了朱燮元去领军平叛后,才逐步控制局面,把西南局面稳定住的。
在天启朝的时候,朱燮元就有多次向朝廷要钱。不过大明朝廷穷啊,基本上都要不到什么钱,就算最终答应的钱,就比如说天启三年那次,答应给三十万军饷的,最后到朱燮元手中,其实只有三万两而已。
也因此,朱燮元就上书要求在他下辖州县加征赋税,并建议说可以根据各县受损程度进行不同档次的征收。不过当时天启皇帝并没有同意这个做法。
于是,朱燮元又提出另外的解决方法,就是允许他开铸铜钱。对于这点,朝廷马上就同意,也因此,才让朱燮元有了能平叛的银钱基础。不过这当然是不够的,朱燮元还不得不节流。在他掌控局面,掌握主动权之后,就开始裁减冗兵以节省开支。
很显然,如今应该是朱燮元看到有新的银钱来源,就又有了讨要银钱的念头了。
崇祯皇帝回忆到这里时,也是有点明白朱燮元的苦衷。平叛要平,但朝廷又不给钱,颇有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感觉。但朝廷是真得没钱,而且朝廷重心是辽东,也实在是没钱给他。
如今虽然有了一些钱,可都是作为银行的本金,是聚宝盆的源头,绝对不能挪用的。朱燮元那边究竟需要多少银钱,他有没有从中贪钱,如今西南那边的局势到底在何种程度,这些都心中没谱。虽然已经派人去了解具体详情,单还没有回报,也不好处理。
有一点比较担心的是,西南那边的乱局,会不会影响自己封建藩王到海外的国策?闵洪学和唐王都已经过去了,目前应该也快到了吧。那边的局势,可不能影响他们图谋洞吾!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忽然觉得自己聊天群中的人还是太少了,要多加一些,这样应该能加到西南那边的成员,有可靠的眼线,或者比自己从京师派人过去了解要迅捷多了。
不过眼下辽东最为关键的战役已经一触即发,成就值都拨在那边,还是先等等,至少要等朝鲜的粮食战有个结果后再说吧。毕竟加人这个是有随机性的,不一定能加到自己要加的人。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有了决定,西南那边,先等等。至于河套平原那边,只要能在辽东拖住建虏,相信以洪承畴他们那些人的能力,只是对付西边蒙古部族的话,应该是没问题的。
他却不知道,西边的卜石兔,眼看着冬天就快要来临,对于河套地区的渴望,已经让他蠢蠢欲动,派出了使者,在联系其他部族了。
这时期的蒙古草原主要势力为卫拉特蒙古,游牧于天山以北的广阔草原,称西部蒙古;与中部的喀尔喀蒙古(外蒙古)、东部的察哈尔蒙古(内蒙古)并称蒙古三大部。
当然了,就此时来说,东部的察哈尔蒙古已经被大明兼并,蒙古三大部已经只剩下两大部了。
这其中,卫特蒙古内部又分成四部,分别是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以及和硕特部和土尔扈特部。从法理上来说,卫拉特其他三部已听命于准噶尔部,其首领巴图尔珲也就成了西蒙古各部的首领。
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情况而已。这四个部族之间,为了争夺牧场和牲畜,也时常发生冲突,甚至有的时候还很严重。这其中,以准格尔部最为强大,和硕特部次之。
不过因为宗教信仰的关系,西部的卫拉特蒙古和中部的喀尔喀蒙古经常发生战争。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上,喀尔喀族的朝克图因为宗教原因,甚至还有和林丹汗联合起来的打算,不过这个计划因为林丹汗在青海病死而泡汤。
在如今这个位面,因为蝴蝶效应的原因,自然也不可能出现,毕竟林丹汗都死了。
这一天,在远离包头的草原上,一支五百人左右的骑军在缓慢地西进。从迎风飘扬的旗帜上可以看出,这是大明的骑军。为首那人,从旗帜上看是个“神”字。
“大哥,按中丞大人的命令,我们到前面那个小湖泊那里,就应该往回巡逻了。”神一魁向他前面一点的神一元提醒道。
神一元自然也知道这点,不过他皱着眉头想了回说道:“中丞大人往西派出的使者估摸着快回来了吧,我们再往前走走,说不定能接到也不一定!”
神一魁一听,心中明白大哥很想立功。毕竟以前都是和高迎祥平起平坐的。谁知到了现在,比李自成和李过都不如,甚至都成了李自成的手下,这心中落差肯定是有,就想着立功能早点升上去。
他们三人都是游击,自己兄弟俩是把总,只要升个两级就一样能平起平坐,这差距也不算差太多。
想到这里,神一魁还是摇头否决道:“大哥,你的心思我明白,不过中丞大人也是新上任的,对于我们这些流贼出身的,并没有多大好感,否则也不会派我们来巡视了。既然中丞大人下令我们到前面就返回,那就到前面返回,不要横生枝节为好!”
第630章 趁火打劫
神一元听了,好像还是有点不甘心,并没有答话,只是抬头看向远处,似乎想看出个花来。
神一魁见了,心中叹了口气。哪怕他自己,又何尝愿意一直在李自成手下。从如今这局面看,朝廷大力建设河套地区,这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汉人还是蒙古人,只要在归化总督治下,至少都能保证食宿无忧。没有了后顾之忧,谁不想再往前一步,出人头地!
他正想着,忽然就听到神一元大声喝道:“前面有人!”
神一魁连忙抬头看去,果然,在小湖的那一边尽头,有一些黑点点在动。只是还太远,看不清楚情况。
“走,我们迎上去!”神一元却没有犹豫,立刻驱马开始加速,同时大声喊道,“随我走!”
五百骑军跟着加速起来,跟在他身边的神一魁还是有点犹豫,想着万一要是蒙古人呢,这边明显是别人的地盘啊!
和他的犹豫不同,神一元却似乎打了鸡血一般,恨不得一下冲到那些黑点面前。神一魁几次想提醒下他哥,不过看看他哥那兴奋的神态,估计说了也不会听,就只好不说了。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隐隐地,已经能看清一点前面的情况了。这一下,神一魁反而吃了一惊。
只见远处那些人中最前面的,从衣服旗帜上看,应该是大明的人。而在他们的后面,则还有数十倍于他们的人,大概也有五百来骑。不是护送,而是追杀前面拼命逃跑的十多个大明的人。
“是中丞大人派出去的信使!”神一元看清后,真得犹如打了鸡血一般,无视那些蒙古人,大声喊道,“兄弟们,那些兔崽子在追杀信使,给我杀啊!”
说着话的同时,他又加快了速度,竟然隐隐有一骑绝尘的迹象。
神一魁见了,连忙转头看向身后的手下,大声喝道:“我们立功受赏的机会到了,想要光宗耀祖的,都给我杀!”
“杀!”五百骑都跟着兴奋起来,他们自然没人愿意去开荒,也不愿意去修筑房子,如今真遇到了杀敌的机会,又岂会错过!
远处那些人显然也发现了这支骑军,当前在逃的那些明人立刻调整了方向,向他们逃来。而那些在追杀的蒙古人明显慢了下来,不过似乎领头的在喊着什么,然后又重新开始提速。但只是这么一耽搁,和他们追杀的对象就远了一点。
双方都是骑军,而且还在加速,并没有多少时间,两支队伍便相遇了。俗话说得好,两军相逢勇者胜!神一元的这支骑军,多是以前的边军骑军,他们一如神一元一般,渴望立下战功,因此都是奋勇上前。而那些蒙古人却明显有些犹豫,这士气上的差距,立刻反应在了战事上。
一个对冲,双方都掉了很多人下去。神一元的这支骑军,却毫不犹豫地转了个弯,又开始下一轮冲击。但蒙古人却犹豫了,有的勒马停住,有的转弯准备对冲,还有的,转弯往远处逃了。
第二轮对冲后,明显蒙古人落马的多了不少,等到第三轮时,蒙古人已经没有胆气再冲,而是夺路而逃了。
“一魁,你打扫战场!”神一元大声喝着,又是一挥手喊道:“兄弟们,给我追!”
“大哥小心点!”神一魁大喊回应后,便马上指挥手下打扫战场,俘虏敌人,救治同袍,收集首级和死伤战马。而他自己,则迎向了重新回过头来的那些明人。
为首那人,果然是一名文官,是包头巡抚杨嗣昌带来的,累得气喘吁吁地,脸上却是一脸感激,感激,在马背上抱拳说道:“多谢兄弟们及时相救,本官必定在中丞大人面前为你们请功!”
神一元听了很高兴,他连忙问道:“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这位王姓文官一听,便把情况大致说了下。
原来,他被派往西部草原去拜会蒙古各部族。声明河套地区的归属,宣布包头这边可以开边市,以交好西部蒙古部族,稳住西部的形势,从而给河套这边有建设的时间。
一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还顺利,各蒙古部族都对边市很感兴趣。不过他们也不傻,知道大明此时需要什么,因此大一些的部族,比如准格尔部以及和硕特部这些,就要谈条件,试图扩大边市交易范围,降低大明商品的价格,从中获取足够多的好处。
而小一点的部族,比如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在最初的时候倒是很欢喜。但到了后来,态度忽然冷了下来。后来凑巧发现,是卜石兔的人拜访了这些蒙古部族,提出趁大明立足未稳,联合来夺取土默川,也就是河套平原,而后一起分了这塞外江南。
那些追杀他们的蒙古人,就是卜石兔的人马。试图杀了他们,绝了那些蒙古部族和大明交好的希望。
等到这边解释得差不多时,神一元已经兴奋地回来了,又拿到了十多个首级。这一仗,杀了一百二十五人,俘虏六十八人;自己这边,战死六十三人,受伤八十五人。
等他们一回到包头,情况禀告给了中丞大人。杨嗣昌立刻派人用加急送消息到归化城。
而此时在归化城这边,辅臣薛国观也押送了一批粮食过来。军情通过李过和吕瑞鹏禀告给京师的崇祯皇帝。他马上召集内阁和六部尚书,连线归化这边召开了专门的会议。
“诸位爱卿,对于此事,我大明该如何应对?”崇祯皇帝严肃着脸问道。
温体仁听了,首先出列奏道:“陛下,如今朝鲜那边正准备打仗,臣以为,西部蒙古这边,不妨先答应他们的条件,以此孤立卜石兔部族,为河套地区的建设赢得时间。等辽东这边告一段落,我们大明在河套站稳脚跟,再和这些蒙古部族算账为好!”
他此时的工作重心是国内经济,因此不希望两面开战。他的这个观点,得到了户部尚书毕自严他们的支持。
不过洪承畴通过聊天群却表达了反对意见。
第631章 牛刀杀鸡
“陛下,臣以为,蒙古诸部贪得无厌,必会趁机要挟,漫天开价。不把他们打服不行!”
此次的御前连线会议,吕瑞鹏被派在杨嗣昌的身边,听到对话之后,也通过吕瑞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陛下,臣附议总督大人之议。臣派去的信使回报,蒙古部族因为天灾,缺吃少穿,日子并不好过。有几个部族甚至还有外部的压力。据观察,准格尔部似乎野心不小,有图谋青藏的打算;而和硕特部似乎与北方的沙俄有冲突。这些部族,很可能会尽可能多的从大明身上获取足够多的好处,从而满足他们应付周边的物资需求。”
“可是陛下,如今大明处处用钱,光眼前的开支已是捉襟见肘,实在无力再开大战。万一久战不决,到时必拖垮国内,难不成还要加税否?”温体仁据理力争,苦口婆心地劝阻道。
洪承畴听了,还是反对道:“陛下,长疼不如短疼,只有快速解决了西部蒙古部族,河套的开发才能不受干扰,才能尽可能多的安置秦晋两地的灾民!”
“……”
听着他们的意见,崇祯皇帝的眉头紧皱,并没有马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能听出来,主要的建议就两种,可以总结为归化派和京师派。崇祯皇帝也能理解这两种观点,都是根据他们自身所在的角度出发,想让自己这边得到最大的利益。
对于这两种观点,倒也不能说谁对谁错,倒有那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辩。但这毕竟不是一家之事,是关系整个大明,影响无数人的大事,必须拿出一个最妥当的方法执行之才行。
又听了一会后,崇祯皇帝忽然发现,申用懋似乎在开始说了句之后,就没再说话了,该不会有其他想法吧?
这么想着,他就打断了这两派的争论,问申用懋道:“申卿乃我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