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聊天群-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慢慢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等到了一箭之地距离时,双方都开始准备了。没过一会,就见弓弩齐射,“梆梆梆”地声音响个不停。
劲弩是事先用脚踩的,力道大,端起来平射距离很远。军卒们得卢象升吩咐,都是射马不射人。而卢象升自己,则又开始施展他的连珠箭法,别人射一箭,他已射出三箭了。
这里明军还多占了一个便宜,就是他们在逃,建虏在追,射出的箭支,对于明军来说,是同向而行,而对于建虏来说,却是相向而行,那箭的速度,就等于是还要加上马的速度。
因此,箭支射中明军,往往只是挂在皮甲上,甚至都射不透皮甲。而建虏这边一旦中箭,则“噗”地一声,人仰马翻。更何况有卢象升这个箭神在,只一会的功夫,就倒了十多骑,剩下那些建虏明显怕了,速度慢了下来,便又被明军拉开了距离。
远处的莽古尔泰看到这种情况,气得真想杀了他们。他大声哇哇地叫着,催着大部队再快点。
又过了一刻多钟之后,双方的距离再次拉近。莽古尔泰一见,那气急败坏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只要把这支东江明军截回去,呵呵,看那皇太极还怎么说!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多得意一下,就看到远处也是尘土飞扬,有无数的黑点滚滚而来。
“那个奴才能看清,那是哪个旗的?竟然抄到明狗的前面去了!”莽古尔泰大为不满,大声向周围的手下嚷道。
他的那些手下也很好奇,纷纷盯着远处看。过了一会后,有眼见的手下忽然有点不确定地大声回答道:“主子,那好像……好像是明军!”
“什么?”莽古尔泰睁大了那双牛眼,压根不信道,“怎么可能!”
这时候,距离又近了一点,除非是色盲,否则就能看到远处滚滚而来的骑军,犹如一条火红的云霞,从天边而来。大明军队穿红色战袍,也只有大明军队是这种颜色。
眼看着要追上东江骑军了,却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另外一拨明军,而且看数量,似乎比己方还要多不少。此时此刻,莽古尔泰如果知道草泥马的话,估计有一万头从他心头奔过了。
这种情况下,莽古尔泰实在不甘心放心,看到队伍缓下来了,便大声喝骂,准备接战了。大金勇士,野战天下无敌!
又离得近一些了,那眼尖的建虏忽然大叫起来道:“那是关宁骑军,前面那大旗上是个‘曹’字,是……是关宁曹文诏!”
一听这话,莽古尔泰仔细看去,果然,远处那支骑军差不多快要和东江骑军碰面了,当先有一杆大旗,迎风飘扬着,上面就是一个“曹”字。
“怎么回事?那曹文诏怎么会领着关宁骑军出现在这里?”莽古尔泰有点要暴走了,“难道他们早有预谋,就是派了关宁骑军来接应东江骑军的?”
就在前些天的时候,莽古尔泰就和关宁军不断地交手过,也知道在关宁军中,最能打的其实就是这个曹文诏。真是冤家路窄,竟然在这么重要的关头又遇见了曹文诏。
他正在想着,明军那边已经接到了东江骑军,不过他们不但没有停下,反而继续往前狂驰,似乎是要骑军对冲,打上一仗。
就这么一会的功夫,双方离得又近了一些。莽古尔泰已经能隐约看清,那些关宁骑军似乎一个个精神头很好,显然是以逸待劳,并没有怎么急着赶路。
他转头看看自己的手下,却发现一个个脸色疲惫,就连胯下的战马都踹着粗气,就好像下一刻就会累得跪倒在地了。
这样的情况,要是欺负下同样疲惫不堪的东江骑军,哪怕不是仗着人多,也是可以打的。可如今对面的关宁骑军却以逸待劳,人数还远比自己这边要多,这样的仗怎么打?难道要全军覆没在这里?
莽古尔泰征战沙场多年,对于双方交战的可能结果,自然一看之下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他就算再有不甘,也不可能硬着头皮,嚷嚷着大金野战无敌,然后冲过去送死!
一声令下,莽古尔泰的旗杆斜指,军队便开始转弯,斜向逃向草原深处去了。
关宁骑军的前方,“曹”字大旗之下,曹文诏一手擎着一杠亮银长枪,一手握着缰绳,看着建虏逃走,心中有点遗憾,随即下令大军停止追击。他的任务,就是来接应东江骑军,这是皇上亲自交代,并在随时联络的,不敢有违。
军队开始返程,重新追上了东江骑军,曹文诏早已架好了长枪,腾出双手抱拳,面带敬佩之色,恭声见礼道:“末将曹文诏,奉皇上旨意,孙阁老之命,前来接应中丞大人!”
卢象升在之前的时候,就已经通过魏木兰的传达,知道曹文诏来接应他们,到了什么地方,也因此,他对于后方出现的建虏,是一点都不担心。
此时听到曹文诏的话后,卢象升哈哈一笑道:“多亏曹将军及时赶到,否则我们就有难喽!”
说完之后,他转头对马车那边说道:“向皇上禀告,就说我们已和曹将军会师,一切顺利,让皇上可以放心了!”
刘王氏落在后面,并没有随军冲锋,此时能传达好消息给皇帝的,也只有马车里的魏木兰了。
第502章 密谋
当崇祯皇帝收到魏木兰的报喜时,不由得非常高兴,当即下旨,让卢象升领着这次出征的骑军并刘兴治家人来京师。
虽然看似这次的出征,最终狼狈逃回。可事先预定的战略目标却已基本达成,给了建虏一个沉重打击。要是这样的战事多来几次的话,压根就不用什么御驾亲征,建虏都能直接垮掉。
至于朝鲜最终没有救回来,这只是朝鲜那些猪队友实在太差。对于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来说,朝鲜彻底投向建虏,还协助建虏攻打皮岛的事情,正好给了他借口。朝鲜那个地方,作为藩属国太可惜了,以后,就作为大明通往太平洋的跳板,也可以进一步威胁日本,反正这块地方,大明是要了的。
他这边在高兴着,作为此次战事打击的对象,奴酋皇太极手中已经得到建虏初步的统计结果。光是女真族人口的损失,就让他心中在滴血。
原本女真族的人口就不多,还被东江明军这么大肆杀戮了一番,再想恢复这么多的人口,又得要二十来年的时间吧!
其实,在拿到这个统计结果之前,皇太极已经大概猜到了会是什么结果。也因此,他才在第一时间下令,不得杀害那些逃走的汉奴。如今这个地步,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必须好好利用起来才行。
但让皇太极头疼的是,去年抢来的物资,还有从朝鲜掠夺来的物资,大概有三成在这次的战事中被东江明军烧毁了,或者是分发给那些逃奴藏起来了。
眼下这个局面,缺人缺物资,甚至还让大金好不容易维持下来的无敌威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可真是大金多年来最困难的局面啊!
皇太极这么想着,立刻召集自己的智囊,也就是范文程进行商议,看如何才能让大金的形势最快地好转起来。
“诸位爱卿,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尔等可有良策?”皇太极简单介绍了一下后,目光盯着这些汉臣问道。
范文程似乎对目前的情况早有预料,因此在皇太极说完之后,便马上回答道:“主子既然担心人口问题,其实也是比较好解决。奴才这里就有一策可用,只是担心……担心有人会以为奴才一个汉人,乃是居心不纯而寻奴才的麻烦……”
“哦?”皇太极一听,不由得心中一喜,这范文程不愧是自己看重之人,竟然已有良策?
他这么想着,立刻用坚定地语气说道:“范卿不必多想,有本汗在,且有必要的话,本汗不会让别人知道是范卿所献之策。”
范文程就是要他这句话,因此就马上回答道:“主子,我们汉人其实是最没主见的人,只要恩威并施,想让他们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如今我大金国内汉人甚多,可以择其对大金忠贞之士,让他们剃发易服,加入女真一族,如此便能快速扩充女真人数。”
“哦!”皇太极一听,立刻认真思考了起来。在他原本的想法中,除了要派人去掠夺更多的生女真补充之外,也曾考虑过范文程所提的这个事情,不过没有像范文程一般更深入。
看到皇太极有点意动,范文程便又补充道:“如有必要,可让忠心之汉人娶女真族的寡妇等等,给其田地,使他们能安居辽东,成为大金的一员。”
其实,这事并不新鲜。只是在以前的时候,这种做法只在投降建虏的汉人高层中实施。就比如说刘兴祚,还有其他不少汉人,都有这种待遇。不过范文程的建议,是把这事推广到普通士卒当中。
皇太极想了好长一会后,在范文程的期盼之下,终于点点头说道:“范卿所言极是,汉人的人口众多,大金之前的利用太少,必须要把汉奴尽可能多地为大金所用才是。本汗再多仔细想下!”
他这么一说,那么这事基本上就定了。在原本的历史上,还要晚几年才实施的策略,因为东江明军的这次打击,在这个位面被提前了。
连续商量了几个问题后,皇太极揉了揉有点发张的脑袋,又抛出下一个问题道:“范卿是明眼人,我大金被东江明军这么一闹,有些人会以为我们大金要不行了,连自己国内的城池都没法守住,他们的心中就有可能起别的小心思。对于这事,你看如何挽回才好?”
“主子,奴才以为,我们可大肆宣扬朝鲜的战果。”范文程不愧是皇太极的好狗腿,立刻就有主意道,“唯有战功才能慑人心。谁要敢有别的心思,就要让他们掂量掂量,他们会不会有朝鲜的下场!”
皇太极听了点点头,看来朝鲜那边的战果确实还要多宣扬一下,让更多的人知道。
“奴才还有一策,也可提高大金的威望!”范文程说到这里,他忽然一下跪倒在地,抬起头来看着皇太极,用无比真诚地表情接着说道,“奴才请主子登基为帝!”
如果换在以前的话,范文程是不敢劝进的。可前些天的时候,他可是看到了,皇太极对八王议政有意见,明显要废除这个八王议政时,并没有多少建虏反对。或者确切地说,就莽古尔泰和阿敏没有表态附和之外,其他建虏都是赞同、认可皇太极的。
如此一来,在大金来说,皇太极已经是一言九鼎,大权在握了。既然这样,与其还做一个以前传下来的大汗,还不如登基称帝,正式明确权力。对于手下,对于盟友,也将是一个很大的震撼。
皇太极一听,那胖脸上明显露出欢喜之色。说句实话,登基为帝的事情,皇太极早就在心中想过多次,甚至都做梦梦见过。他的梦想,当然是要当皇帝了,不过这种事情可不能表现得太猴急。
当他装模作样地表示不大好的时候,熟悉他的范文程立刻坚决地恳请他一定要考虑登基为帝的事情,来回几次之后,皇太极便点头,开始和范文程谋划改帝制,当皇帝的事情。
就在他们密谋的时候,鳌拜脸色严峻,匆匆过来,说有急事禀告。
第503章 屠城
皇太极看到脸色有点难看,还一头汗水的鳌拜,不由得有点纳闷,不是让他去查辽阳的事情么,怎么这幅表情?
不过他肯定是知道有要事,便马上吩咐他道:“有什么急事,说!”
谁知鳌拜看看边上站着的范文程,脸色有点为难,并没有遵命说话。
皇太极一见,知道鳌拜这意思是要让范文程回避,不想让他听到内容。想起鳌拜知道范文程是自己的亲信,却还是这样,难道事情非常地严重,或者不能为外人知晓?
他知道鳌拜不会分不清事情的轻重,便挥手先让范文程出去了,而后转头看向自己这名亲卫。
让他有点意外的是,鳌拜忽然一下跪倒在地,头伏在地上,屁股翘得老高,惶恐地说道:“奴才有罪,奴才罪该万死!”
“嗯?”皇太极一见,顿时眉头紧皱,重重地哼了一声。看这样子,鳌拜还真犯了什么事情,而且还很严重!
这么想着,皇太极坐直了身子,严厉地看着鳌拜,冷喝一声道:“讲!”
“主子,奴才到了辽阳后,马上审问那些留下来的汉奴,终于查到了辽阳失陷的原因。”鳌拜抬起头来,不顾脸上的汗水在流,低声禀告道。
一听这话,皇太极很是关注,马上追问道:“什么原因?”
辽阳可以说是辽东最坚固的大城之一,就东江骑军那么一点人马,想要在鞍山驿堡不知情的情况下打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因此,他对此很是有疑问。
“是内应打开了城门,偷偷放进了明军!”鳌拜说话的同时,汗水还在往下滴,并没有一丝减缓的迹象,“那内应是韩五、高应元两人!”
皇太极一听,不由得有点意外,还有一些诧异:“什么,韩五、高应元两人?他们可是有功之士,在明国京畿之地时,本汗还当众表扬过他们两人的,没搞错吧?”
他现在都还记得,当时要派鳌拜入京师联系晋商的人,是高应元、韩五还有一人陪着鳌拜去的,而且也是靠着他们这几个汉人才逃出了城,顺带着还禀告了京师内部的消息。因此,当时他当着众多大金将领,表扬了鳌拜,表扬了那几个汉人的。
“主子,他们两人都是锦衣卫百户,绝不会搞错!”鳌拜回答完了之后,又是头伏地,不敢抬头。
皇太极一听,顿时愣在了那里。过了好一会后,才缓缓地,几乎是一字一句地喃喃自语道:“锦衣卫百户?竟然是锦衣卫百户!”
明国的锦衣卫竟然这么厉害,潜伏在军中,突然时候给了大金致命一击,内外勾结,夺取了辽阳重镇!
皇太极这么想着,忽然又想起一事,好像明国的锦衣卫还真是无处不在。前些年的时候,倭寇要侵占朝鲜,据传闻,最先传回消息到明国的,也是锦衣卫。
这明国的锦衣卫,还真是无孔不入啊!
皇太极稍微一感慨,马上便把这念头抛到一边。他一下明白,为什么鳌拜会那么惶恐了!
那两名锦衣卫百户和鳌拜的关系不错,且鳌拜常有说那两人的好,这点他知道,其他人也有不少是知道的。当时不觉得有什么,可如今证实那两人是锦衣卫百户,这就有很大的问题了,特别是目前这种关键时候。
如今正是废除八王议政,独揽大金全力,甚至已经在考虑登基为帝的时候了。反对的人必然不少,比如莽古尔泰,比如阿敏,至于其他人,肯定有,只是没有明着反对而已。
如果让人知道那两人是锦衣卫百户,那这丢失辽阳的责任,至少鳌拜就没法推卸了。而鳌拜又是自己的亲信护卫,最关键的是,自己当初还表扬过那两人。
阿敏他们正愁怎么反击自己,要是知道了这事,肯定会大做文章,自己的一系列计划必定会受挫。
皇太极想到这里,不由得一声冷笑。他用脚趾头想想都能想到,那些人,特别是比较有脑子的阿敏,肯定会说什么大金从未有过丢城失地,这次竟然还丢了辽阳重镇,这是重大的过错,必须要严惩。
甚至还会把这次东江明军的捣乱,也说成是那两个锦衣卫百户招来的。那么多物资的损失,那么多族人的性命,都将会算到自己头上来。原本这些过错,自己都已让莽古尔泰和代善他们背了,如今有可能会转移到自己头上来,莽古尔泰那莽夫必定会喊打喊杀!
皇太极心中想着这一切,忽然低头看着跪伏在那里的鳌拜,怒骂一声道:“看你干得好事!”
“奴才罪该万死!”鳌拜根本不敢抬头,伏在地上又请罪道。
皇太极倒也是个枭雄,知道这时候就算杀了鳌拜也是没什么用的。他略微一想,而后冷声问道:“这事情,还有哪些人知道?”
“就奴才所知,其他人还没来及关心辽阳失陷原因。是奴才第一个去审问有关原因。”鳌拜说到这里时,终于抬头看向皇太极道,“奴才知道事关重大,因此下令辽阳城内戒严,所有汉奴都待在家里,不得外出一步,也不得与任何人接触,而后便立刻赶回来禀告主子了!”
这事儿要是换成以前的话,鳌拜还没这么大能量。毕竟他只是皇太极的亲信护卫。可这个时候,皇太极在回沈阳的第一时间内,便打击了对手,几乎建立了独霸的威势。其他人看在皇太极的面子上,也绝对不敢得罪鳌拜的。
皇太极听了,立刻追问道:“辽阳城内留了多少汉人?”
“大约还有三千多人。”鳌拜略微一想,便马上回答道。
皇太极一听,几乎就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命令道:“你立刻赶回去,把所有人都杀了,不留一个活口。至于理由,随你怎么说。反正死些汉人而已,没多少人会追究的。”
“奴才明白。”鳌拜一听,立刻回答道,“奴才就说明军杀我那么多族人,奴才没忍住,要报复回来,所以就屠城了!”
虽然近些年来,屠城的事情基本上没了,可在努尔哈赤时代,屠城都是建虏的家常便饭,此时明军肆虐后,再屠城一次,对于建虏来说不要太正常!
第504章 真当大明是病猫
“嗯!”皇太极听了点头道,“快去,把这事做干净点!”
一直以来,他都是以英主自居,甚至经常做一些怀柔之事,收买汉奴人心,让汉奴能为建虏所用。甚至就在刚刚之前,他还同意范文程的提议,准备笼络人心,壮大国力。可当他的权力有可能会受到妨碍时,便没有丝毫犹豫,眼都没眨一下,便立刻下令屠城。
真是可怜了那些留下来的辽阳汉人,原本以为自己不跑,看在自己忠心的份上,建虏会放过自己!这些人,唯有屠刀举到他们的头顶时,才会真正认清建虏的残忍!
皇太极看着鳌拜匆匆离开后,并没有再叫回范文程继续商议之前的事情,而是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考虑着事情。
明国的锦衣卫实在太过厉害,竟然无处不在。如今已经发现了那两个锦衣卫百户,可大金国内,还有什么人有可能也会是锦衣卫的人?
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比如说刘兴祚兄弟,突然叛逃明国。事后追查,他们兄弟在之前就提供了不少消息给明国那边的。按照这么说的话,还有那些投靠了大金的明将,会不会也有可能是假投降呢?
这么想着,皇太极实在有点头疼,好像不少人都有可能是!但他也知道,潜伏在大金的锦衣卫绝对不可能有多少,否则大金也不可能在之前的时候,一直用奸细里应外合来夺取明国在辽东的城池!
如果要排查明国奸细的话,恐怕会闹得那些投降过来的汉官,还有那些汉奴都人心惶惶,要真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都不用和明国打仗,自个就先乱了;可要是不排查的话,那些潜伏在大金国内的锦衣卫很可能会给大金带来很大的损失。
想得脑袋瓜子疼,可还是想不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皇太极索性不想了,暂时把这事抛到脑后,又开始思考下一件事情。
这辽阳的事情也是给了自己一个警示,独揽大权的事情必须尽早完成,否则夜长梦多,谁知道还会有什么样的事情!那两个明显不服自己的人,必须要解决掉!
莽古尔泰!阿敏!
想着这两个名字,皇太极冷笑一声,带着一丝不屑,还有一丝凶狠。
想完了这些事情后,皇太极就仿佛刚才没发生过任何事情,鳌拜根本没来过一般,再叫回范文程,继续商议之前未讨论完的事情。
事情接下来的发展一如皇太极所预料,鳌拜赶回辽阳之后,不分三七二十一,直接屠了全城百姓,不管老弱,不管妇孺,甚至连蟑螂都没放过,只要是活得,全部都杀了个一干二净。
而那些建虏知道这事后,并没有多想,反而拍手称快。死了这么多族人,杀这么一点汉人都是少的。他们反而想不明白,为什么大汗要下令,截住那些逃走的汉奴后,不但不杀,反而要不嫌麻烦地押送回来。他们直呼,大汗就是对汉奴太好,太仁慈了!
那些辽阳百姓的死,传到沈阳后由钱富贵把这消息禀告给了群主,才算是有人为他们不平,把这笔血仇记在了心中,等到来日兵锋压境辽东时,再和建虏算多一笔账!
崇祯皇帝这么想着,便吩咐钱富贵道:“沈阳城内建虏有什么动静,不管大小,都记得及时禀告给我。”
这次东江骑军这么一闹,也让钱富贵明白了建虏并没有那么强大,他还想着有一天要衣锦还乡,自然连声答应下来,小心地伺候着群主。
崇祯皇帝又联系了下魏木兰,知道她病情已经好得差不多。她的病主要是累的,休息过来后,仗着年轻,也就很快恢复了。原本他是不知道的,魏木兰自己不说,还是刘王氏见到了魏木兰后,才向他禀告而知道的。他又问了下魏木兰他们的行程后,便从聊天群中退了出来。
崇祯皇帝决定,等卢象升领军到京师时,一定要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表彰东江骑军的英勇;还有刘家兄弟的家人,特别是他们的母亲,也要好好表彰,作为大明百姓的典范,也要给所有在外族统治下的汉人一个榜样!
等他把这事交代下去后,已是傍晚时分,他就又登陆了聊天群去看情况,发现果然有私聊。
不过让他有点意外的是,这次的私聊不是来自辽东,而是来自西北。
在延绥巡抚洪承畴身边的东厂番役吕瑞鹏私聊禀告说,十多天前,林丹汗在宁夏那边犯边,造成了数百大明百姓的伤亡,还烧掉了几个大明边地百姓的寨子。这个事情是三边总督派人送过来,让延绥这边加强警惕才知道的。
崇祯皇帝看了后,不由得很是生气。大明难道真是那么好欺负么?连你个垃圾林丹汗也跑来大明捡便宜,杀害我大明百姓,抢我大明财物,烧我大明村寨?
这个林丹汗,在东边的时候,竟然听说建虏要讨伐他,就吓得逃走的货,真当大明是病猫,由得他来打草谷?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私聊吕瑞鹏问道:“他不是在归化城么,怎么跑宁夏那边去了?”
就算要打草谷的话,按照地理位置来说,也应该是在大同附近才是。林丹汗舍近求远,竟然跑宁夏那边去,算是有点奇怪的了。
这个问题,吕瑞鹏回答不出来,不过他却能问洪承畴。不一会的功夫,就见吕瑞鹏回答道:“洪中丞猜测,林丹汗应该是往西去追击顺义王了。”
回完这个,马上,他又发了下一句话道:“这几年草原也多灾情,牲畜多遭瘟疫,林丹汗很可能是追到宁夏那边后,没了补给,就犯边了!”
洪承畴这个推测和事实真相差不多,在原本的位面上,崇祯三年左右的时候,林丹汗基本上打得顺义王不断西逃,而后他便领军犯边,不过攻击的大同这边,甚至差点就打下了大同。只不过这个位面上,可能是受了蝴蝶效应的原因,他跑宁夏去了。
崇祯皇帝看了之后,不由得问道:“那草原那边怎么样了,四五千流贼骑军逃入草原,该有什么事情的吧?”
第505章 莽古尔泰完了
这话问出去之后,稍微等了一会,才见吕瑞鹏回答道:“臣无能,派出去的几队夜不收至今杳无音信,很可能是草原上之上缺少遮蔽躲藏之地。臣再多派些夜不收出去!”
崇祯皇帝知道,这是吕瑞鹏转述洪承畴的话,想想也觉得有点道理。草原不比中原,那是一望无垠的地方,夜不收要想获取有效军情,肯定是要深入草原。可没什么地方好躲藏,如果遇到大队蒙古人,他们比夜不收更了解草原,不要说打探消息了,就是能不能脱身都是个问题。
这么想着,他倒也没有因为这个事情而追责洪承畴,至少厂卫那边也有派往草原的,但至今也杳无音信。
不过崇祯皇帝担心一件事情,便对吕瑞鹏说道:“朕担心那些流贼和蒙古人互相勾结,如此一来,流贼熟悉关内情况,而蒙古人又多骑军,到时候我大明北部边疆的防守会很被动。因此,务必要尽快打探清楚草原动向!”
“臣遵旨!”吕瑞鹏转述了洪承畴的话,不过随后补充道,“据臣了解,如果流贼只有几百人的话,投靠蒙古人的可能性很大。但有四五千骑军,臣以为,可能不会那么容易妥协。不过这只是臣的猜测,臣一定尽快打探出草原情况!”
崇祯皇帝听了,没有再回复,心中则想着,最好是如洪承畴猜测的这样,那流贼和蒙古人先打起来,打个两败俱伤,大明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等到第二天中午时分,崇祯皇帝再次登录聊天群的时候,忽然收到了钱富贵的私聊道:“群主,莽古尔泰的骑军回来了,一个个都非常地疲惫,小人在街边都看见了,垂头丧气地,肯定是没追上我大明的军队!”
这事儿,崇祯皇帝当然是早就知道的。此时听到莽古尔泰回到沈阳,心中一动,便吩咐钱富贵道:“你仔细打听着消息,看莽古尔泰回去后,有什么动静没有?”
“小人知道,小人注意着呢!”钱富贵似乎是笑着回答道,“小人看到这些建虏垂头丧气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心中很高兴呢!”
这是另类的表忠心么?崇祯皇帝想着,便没有再理他,看了一会聊天群之后又去忙了。
等到夜幕降临,崇祯皇帝临睡之前再登陆聊天群的时候,发现钱富贵已经发了一堆私聊过来。
“群主,好消息,好消息啊!”
“小人听主子……听豪格说,莽古尔泰回来之后,奴酋皇太极指责他胆小怕事,都已经追上东江明军了,却因为关宁军的出现,竟然逃跑,丢尽了大金的脸面,简直是大金的耻辱!”
“一开始的时候,莽古尔泰暴跳如雷,说就算是皇太极在,肯定就是第一个逃跑的,那种仗根本不能打,他的手下都没有力气了,要打就全军覆没了。”
“皇太极没理他,只是说他没有守好辽东,如今又眼睁睁地放跑东江明军,还对关宁军有了畏敌之心,这样的人,不适合领军作战,要为死去的那些族人负责,老账新账一起算。”
“群主,您猜怎么着?那豪格说,整个殿内都没人帮莽古尔泰说话,都赞同皇太极的意思,要治他的罪。结果那莽古尔泰急了,竟然在殿内拔刀指着皇太极,说要砍了这个猪头。”
“豪格说,那莽古尔泰被关押收监了,就算不死,这辈子肯定出不来了。豪格回来后,很是开心,大摆宴席,也赏赐了不少东西。据他酒后透露,好像那皇太极想要登基为帝,豪格在做太子的美梦!”
钱富贵的私聊到这里没有了,不过透露出来的信息非常重要。莽古尔泰作为建虏的和硕贝勒,是四大贝勒之一,如今被皇太极拿掉了,算是狗咬狗的牺牲品,这是好事!
不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