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聊天群-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解释,只是大声说道:“尔等愿意前往东江的,回家后便去收拾东西,做好准备,这两日便会有通知启程。”
说完之后,他便大步离去。一边的刘兴治一见,便代替卢象升大声命令道:“尔等在家好生收拾,是去是留,自个做好抉择。城内继续戒严,有敢乱走着军法无情!”
魏木兰没管这边,径直追上卢象升,忿忿不平地说道:“中丞大人,那些个小人,就该把他们揪出来的!”
卢象升一听,转头对魏木兰微微一笑道:“你不是说了小人么?又不影响大事,何须和这等人一般计较!”
言语之间,就仿佛那是灰尘一般,顺手弹了弹就是,根本不用在意!
魏木兰一听,想了想,便笑了,点点头,正想说什么时,忽然一下愣在了那里。
卢象升一看她这动作,便知道怕是皇上又有什么旨意要传达,便也站住不动,静等魏木兰说话。
第461章 大阵势收割
果然,只过了一会,魏木兰便回过神来。她看向卢象升一开口便说道:“陛下通知,安南的粮食已经起运,将直接运抵东江!”
卢象升一听,不由得大喜。自己在辽东这么一闹之后,百姓必定会将有大量逃亡东江。如此一来,就能极大地降低建虏的战争潜力。不过也会给东江带来很大的压力,最主要的就是粮食压力。安南粮食一确认,最大的心思便放下了。
不过他还没来及说什么,魏木兰的脸色已是严肃,看了下左右,发现亲卫都离他们两人稍微有点远,便低声又说道:“建虏大军的前锋已到铁山,海边随行上百艏战船。不出意外,奴酋皇太极是准备打皮岛了。”
对于建虏的这行动,事先就已经有估计了。因此卢象升倒不意外。他比较在意细节,便连忙追问道:“那些朝鲜战船的战力如何?”
皮岛上已经做了海战准备,如果能打赢海战,那么建虏就是再多兵力也将无可奈何。
魏木兰一听,连忙回答一声道:“大人且等下!”说完之后,就又站在那里发愣了。
聊天群中,崇祯皇帝把朝鲜人李德明也拉进了临时群中,就由魏木兰和李德明直接沟通。而他自己,则忙着去赚成就值了。没办法,一个照片要1000成就值。这几天来拍照实在有点多,多少成就值都不够用,光是为了赚成就值,微服私访都有四五次了。
而今天,更是一个赚取成就值的好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新军决出师将的日子。崇祯皇帝决定来一个大的,当即率领文武百官,皇亲勋贵,再加上大汉将军,宫女内侍什么的,几千人浩浩荡荡地开赴京营,一起观看师将的决出。
崇祯皇帝并没有让五城兵马司的兵卒戒严,只是沿途维持秩序,让百姓能旁观。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这一路上,只要两侧有百姓在,多少总能收获一些成就值,谁让自己的施政有水平,能让老百姓都很佩服呢!
皇帝全副仪仗地带着文武百官、皇亲勋贵出来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因此,围观的京师百姓,那是人山人海。于是,很自然地一幕就出现了。
“叮,成就值+1,来自路人甲!”
“……”
系统的提示声,几乎是连绵不绝。只是有点遗憾的是,这些成就值更多的是因为皇帝这个身份,因此一个人贡献的成就值基本上就只有1点。可架不住人多啊,崇祯皇帝不时瞅着聊天群的左下角,那脸上就一直乐呵着。
到了京营,几万士卒列队迎接。皇帝仪仗直达校场点将台前,皇帝居中而坐,三品以上文武百官有资格站在点将台前两侧。其余文武官员,则只能按官职高低在点将台前站了。还有大汉将军、锦衣卫等等,穿着金盔银甲,在阳光的照耀下,亮瞎了京营兵卒的眼睛,皇帝的威风,显露无遗。这让原本习惯了崇祯皇帝微服私访的那些京营兵卒,大大地吃惊,很是仰慕,进一步提升了皇帝威严。
于是,京营兵卒又开始贡献成就值了。
“叮,成就值+1,来自京营兵卒甲!”
“……”
聊天群左下角的成就值再次开始飞涨,这让崇祯皇帝的心情很好。他甚至马上给温体仁和曹化淳各自打赏了1000成就值,让他们两人从不同的角度,等待一个好时机派个照留念。
与此同时,他又给钱富贵打赏了5000成就值过去,让他再多拍几张有用的照片。
崇祯皇帝在忙碌的时候,底下离得远的那些文武官员则在窃窃私语。
“皇上还真是少年心性,不就五千来人的新军而已么,竟然摆了这么大的阵仗,这在我们大明朝都是少见的啊!”
“嗯,本官也想看看,皇上一手操办的新军,到底有多好,别是费了那么多钱财,还赏出了个伯爵,最终只是一群银枪蜡烛头吧?”
“对,我们得替皇上好好把关,可不要让那些丘八把皇上给骗了!”
“……”
由于新军一直在京营内封闭训练,文武百官也没闲得想探听这支军队的实力。按他们以往的经验,都不怎么看好这支新军。他们觉得皇帝年轻,很可能会被那些丘八的表面功夫所惑,一个个都打着心思,准备好好看一看,要有什么发现,就非得弹劾新军总教习不可。
随着吉时一到,净鞭“啪啪”地响起,锦衣卫纠察,文武百官收声,崇祯皇帝也不再开小差,转而注目眼前的校场。
在远处的营房内,新军将士也听到了声音,知道马上要轮到他们上场了。
这是在文武百官面前露脸,这可是大阵势!虽然他们也见惯了皇帝亲临,可这样的大阵势也是头一遭,他们中不少人都紧张了起来。
但曹变蛟却一点不紧张,一步步地斩将夺旗,从队长一路升上来,如今已为营尉,和另外两名营尉争夺师将一职。他有绝对的把握,能赢另外两人。营尉他对那两人都知根知底,他们就是赵杰赵哥,孙雷孙哥,一样出自叔父手下的精锐家丁。
其实说起来,他们两人能最终夺到营尉一职,除了他们两人本身实力之外,还有曹变蛟的影响在内。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还有高高在上皇帝的意思在里面。
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公平。崇祯皇帝对曹变蛟的历次好感,其实就已经决定了曹变蛟的职位。还有那一天,崇祯皇帝考验新军将士的纪律时,看到曹变蛟带头,赵孙等人拥护曹变蛟说服新军士卒时,就差不多决定要重用他们了。
而且新军以后打仗,如果曹变蛟的手下两名大将都是知根知底的人,也便于指挥。当然了,因为有各级监军的存在,崇祯皇帝倒也不担心新军会成为曹家军。
忽然,“咚咚咚”地战鼓声,震天而起,九面战鼓,一起敲响,响彻京营上空。
按军制,三通鼓毕,京营要集合完毕。文武百官没人再说话,就直视前方,准备好好看看新军士卒到底怎么个集合法,会不会在这大阵势下,乱七八糟乱哄哄地露出原形。
第462章 军魂
就在万众瞩目之下,全副武装的新军士卒闪亮登场。没有一丝喧哗,更没有某些人期待中的乱哄哄,全都表情严肃,步卒小跑,盔甲的撞击声和脚步声整齐如一。就犹如这些新军士卒以己为捶,大地为鼓,敲出的声音甚至淹过了真正的鼓声,震人心魄!
这还没完,新军所属的骑军将士控马出现,一排五匹,整齐如一,齐头并进,以中等马速入场。马蹄隆隆声,一加入校场上空的混奏声中,更是增添了震撼!
三通鼓未毕,新军五千多人已经在校场上列队完毕,分三个方阵,整整齐齐。
那些想看笑话的文武官员,已经愣愣地说不出话来了。虽然还未进行演练比试,可这出场气势就已惊到他们了。
虽然这是新军,可组成新军的士卒都是各边军中的精锐老卒,基本上都是见过血的。就只是那么站在那里,五千余人汇聚起来的萧杀之气,就能让一般文弱书生为之胆寒了。
这样的军队,这样的气势,又有谁敢笑话这是银枪蜡烛头?
崇祯皇帝在点将台上看得很满意,也不说话,只是吩咐新军总教习茅元仪下令开始。
于是,校场上,就只听到茅元仪的大声传令,底下三支方阵随着军令开始演练了起来。各种战术动作,基本上整齐如一,令行禁止,特别是军阵的演练,更是让不少懂行的武将忍不住点头。
站在台上的祖大寿,比其他人要了解的更多。他相信,如果要是告诉同僚,说这支军队的队长以上官职的将领,都对军事理论很熟悉,在讲武堂的考核都是良好以上的话,他们铁定都会大吃一惊。
这且不说,皇上还安排了监军在教导新军所有士卒。可以说,这支军队还不认识字的士卒已经不存在。有差别的,只是认识多少而已。这样的军队,估计历朝历代都未有,简直是豪华之极。嗯,也是武官能否翻身的希望所在!希望不要辜负皇上的期望!
而此时的崇祯皇帝,在观赏新军士卒演练时,也有扫视文武百官,见他们一个个都面露惊奇之色,心中不由得也很是高兴。自己一心扑在新军上面,如今总算是有点收获了。
这还只是军阵和战术演练而已,这些精锐军卒的技能还没体现出来。否则的话,怕是这些文武官员还要惊讶。
不说那些长枪手的长枪比起普通长枪要长,在战场上能占便宜;光是那些弓箭手,当初挑选的时候,个个都要是神箭手的标准,开得强弓,射得又准,就算是建虏的白甲兵,遇上了估计也要倒霉。
另外还有火炮营,这个还没练出来,等到练成之日,就让这个时代的人见识下群炮齐发是什么场景!
小半个时辰之后,演练结束。三个方阵重新聚于点将台前。曹变蛟、赵杰、孙雷三人各自站在方阵最前面,等待演练结果的宣布。
茅元仪转身大步走到御前,抱拳大声禀告道:“报陛下,新军演练完毕,请陛下钦点师将!”
文武百官一听,大部分人都不由得转头看向崇祯皇帝。在他们眼里,这三个方阵的演练都很好,士卒也都很精锐,都能做到令行禁止。这种情况下,皇帝会怎么选呢?
不过他们之中一些有真才实学的武官,则把目光转向了曹变蛟。以他们内行人的眼光能看出,三个方阵的表现还是有区别的。如果皇上也懂行的话,只从刚才演练情况看,估计肯定会选这个。
没有意外,曹变蛟的努力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崇祯皇帝的钦点,就是点了他为新军师将。
“大明帝国陆军第一师师将曹变蛟、师监冯德华上台谢恩。”轮值太监的尖嗓子一喊,顿时让不少文武官员又纳闷了。那曹变蛟就算了,这师监冯德华是谁啊?
有几个人知道祖大寿也有参与新军事情,便低声请教。祖大寿用手指了下和曹变蛟一起上台的那名宦官道:“就是他,是曹变蛟所部的监军,因为曹变蛟升为师将,他也就是成为师一级的监军,是为师监,从四品!”
一听这话,他们连忙看过去,发现那从四品的监军很年轻!这新军中的新鲜事有点多,不由得又互相打听了起来。
不过吵杂声一起,顿时引来了监察礼仪御史的喝斥。只好憋着,准备等这事结束后,好好打听下。
当然了,那些有心的朝中大佬,则早就打听过,也不难了解到新军的编制。对于他们,自然就不稀奇了。
点将台上,崇祯皇帝看到曹变蛟和冯德华两个年轻人叩谢皇恩,便笑着让他们平身,而后稍微严肃了点说道:“今日便是新军真正成军之时,新军的军旗,朕早已准备好了。”
说完之后,他向站身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点点头。就见曹化淳从后面一名宫女那接过托盘,亲自送到曹变蛟和冯德华面前,转交给他们两人的同时低声交代了一句。
于是,曹变蛟和冯德华两人联手展开了军旗,展示于众人看到。
只见这面军旗的底面为红色,在中间就简单地绣着一个“明”字。在“明”字的下面,则是交叉地绣着两杆火器,和鸟铳有点像,但又不完全是。在旗面靠里侧的竖条上,则绣着“大明帝国陆军第一师”字样。
崇祯皇帝面容严肃地说道:“此乃新军军旗,代表着你们新军。你们勇敢善战,战无不胜,敌人看到这面旗帜便会闻风丧胆。反之,这面军旗代表的就是耻辱!这面军旗,就是代表着你们所有人的所作所为。这面军旗的未来荣耀与否,就取决于你们每个人。可以说,这军旗就是你们的军魂。”
此时的他,目光炯炯,越过军旗,看向台下的所有新军士卒,继续大声说道:“朕希望看到,这面军旗能扬我大明军威,让大明之敌人望之胆寒。保留军中优良作风,凝聚新军魂魄,代代相传,让这面军旗永远不朽!回答朕,能做到么?”
第463章 李芝奇的自信
崇祯皇帝的这种问话风格,已经多次在新军这边说过。因此,都不用人指挥,新军将士便知道怎么回答。
“能!”五千多男子汉齐声大吼,带着果断,夹着坚决,充满了阳刚之气,声震校场。让一些措手不及的文官,都吓了一大跳!
搞什么,竟然回应的那么大声,吓死人了!
崇祯皇帝倒是很喜欢,当即让曹变蛟和冯德华举行升旗仪式,就在大明国旗边上那一直空着的旗杆上,第一次把新军旗帜升了起来。
看着军旗冉冉升起,崇祯皇帝心里也明白,光这么说下,就让新军上下都把军旗成为凝聚军心的存在,还是不大可能的。这一点,需要吩咐各级监军要在平时进行灌输才行。
等军旗升完,在众人的瞩目下,崇祯皇帝忽然从御座上站起,大步走到了点将台前。他环视底下的文武官员还有新军士卒,而后大声说道:“登莱巡抚如今领东江骑军已夺取了辽阳,这是我大明扬威的第一步。朕希望,你们将是我大明光复辽东的主力和先锋。用建虏的血,为这面军旗添加亮色。你们要是不努力,到时候建虏就被友军杀完,你们就没有光复辽东的荣耀了,明白么?”
卢象升夺取辽阳的消息,还只是大明高层知道,小范围有流传。此时皇帝在这么多人面前一说,顿时让绝大部分都大吃一惊。
他们承认,卢象升是个狠人,可东江是什么样的军队,基本上官场上的人都知道,怎么就能突然夺取辽东重镇辽阳了呢?要不是皇帝亲口所说,恐怕没人会相信!
这个消息,对文武百官的震动大,对新军将士的震动同样也很大。他们作为边军精锐,自然更明白建虏的厉害。辽阳又是辽东的军事重镇,卢象升竟然能打下辽阳,这真是太让人惊讶了!
如果不能早日训练完成,争取到早日出征的机会,搞不好要真被登莱巡抚把建虏给杀完了。
这么一想,看到新军成立,都有松口气想法的新军将士们,立刻又鼓起了劲,大声地回应道:“明白!”
新上任的师将曹化淳更是心中急切,暗中发誓,一定要尽快把军队操练整合完成才行。
崇祯皇帝达到目的,这才下令摆驾回宫。至于那些在打听辽东战事的,就任由他们打听去。捷报未到,流程没有正式走到京师,就当不是正式的正式消息好了。
此时的他,坐在龙辇上,意识已经进入聊天群,关注起远方的战事了。
皮岛那边,李德明禀告,说水师统领李芝奇主张主动出击,先打伪朝鲜水师一个措手不及。但徐敷奏则主张以逸待劳,等着伪朝鲜水师渡海来攻。
两人意见不合,禀告给了登莱巡抚卢象升后,又直达御前,由皇帝圣裁。卢象升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没见过李芝奇这个人,不清楚李芝奇的真实能耐,觉得不好下定论。
在这个时代,其实水师并不是独立的兵种,而是属于陆地军将统领的。但在崇祯皇帝以前的那个时代,水师就是独立兵种,负责海上攻防。也因此,崇祯皇帝考虑以后的战略安排,也是有意让水师这个兵种,能从陆地上独立出去。
另外一个原因,崇祯皇帝是明白郑芝龙的本事,而这个李芝奇能让郑芝龙费九牛二虎之力,联合多方的力量才干掉的人物,对于海战肯定是厉害的。
基于这两个原因,崇祯皇帝在稍加考虑后,便对李德明说道:“皮岛之战,海战由李芝奇决断,陆战由徐敷奏决断。牵扯海陆战事,两人务必互相配合!”
这消息,即时传达到了皮岛上。李芝奇一听,哈哈大笑,不再理有点意外的徐敷奏,自个去准备了。
皮岛码头的战船有五十来艏,不过属于原朝鲜水师的就有三十多艏。李芝奇一到码头后,只是让他改造过的那两艏大乌船做准备而已。
跟随他来到码头的李德明一见,有些担心,便对他说道:“大人该不会就准备派这两艏船出战吧?”
“怎么,有意见?”李芝奇一听,大大咧咧地张嘴反问道。
要是以前,李德明可不敢顶嘴,不过此时身份不同,他还是点头道:“皇上信任你,海事由大人决断,大人可不要辜负圣恩啊!”
一听这话,李芝奇才又想起来,眼前这个朝鲜人,是可以代表皇帝的。这一下,他便认真了一些,凝视了一会李德明,最终解释道:“本将纵横海上半生,自然不会拿自己性命和前途开玩笑的。本将之所以这么做,都是有原因的。”
“对岸船多,又才刚到,只是停泊在港湾处。他们怕是想不到,本将能在第一时间内就前去攻打,这个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第二,如果我们不去攻打,让对岸来打的话,什么时候来打,多少兵力来打,我们都不知道。日防夜防,还不如我们出战,开战的选择权便在我们手中,是不是?”
听着李芝奇侃侃而谈,李德明不由得心中暗自佩服,大人看着粗豪,实则也是个精明人啊!他想到这里,连忙附和着点点头。
李芝奇眼中似乎有丝玩味,盯着李德明忽然说道:“还有一点,本将不放心你们这些朝鲜水师的战船……”
“大人放心,光海君昏庸无道,认贼作父,我们朝鲜人都是恨他的……”李德明一听急了,连忙解释道。
李芝奇的嘴角一撇,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马上追问道:“那你能担保每个朝鲜人都和你一样么?如果对岸拿重金收买,或者拿家人来要挟,你能担保他们都能和你一样不会叛变投降过去么?”
他自己就是被手下大将给叛变了一会,最后才败给了郑芝龙,因此他对于这一点,比起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格外的防备。
“……”李德明一听,哑口无言,因为他确实没法担保!
李芝奇见此,基于李德明的身份,也没再取笑他,而是再给出一个理由道:“那什么鸟君杀了那么多人,还投靠建虏,本将可以确定,对岸那些伪水师里的人,都不会齐心的。就是怕时间久了,会被建虏消除这种情况,老子就得先去捅他一刀才好!”
第464章 志在必得
在海的对岸,奴酋皇太极并没有把他的营帐设在舒服的铁山城中,而是设在了离海边不到五里的一处山脚。
对他来说,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早点打下皮岛,拔除东江这颗钉子。此时的他,正带着一大群人,登上了海边一处山顶在隔海眺望。
此时海风正大,吹得旗帜“哗哗”地发出很大的响声。天有点阴沉,视线不是很好,只能隐约看见8里之外的岛屿。
皇太极眺望了好一会,不知道心中在想什么,忽然转头看向他身后侧的光海君,正想说话时,却发现光海君用手挡着风,低着头似乎非常不愿意海风吹他脸上。
皇太极一见,嘴角微撇,露出了一丝轻蔑。不过马上隐去,大声地对光海君说道:“谁能给本汗说说皮岛的情况?”
“啊?”光海君听到皇太极说话,连忙抬头,不过却没听清,有点尴尬了。
不过他看到皇太极没有一点怒意,反而微微一笑,又大声重复了一遍。
光海君一听,连忙转身,对站他们身后不远处的领议政金鎏招招手,等金鎏走近之后,才大声问道:“谁熟悉皮岛的,快快给寡人找来!”
皇太极就在边上,看到光海君的这个动作,不由得眉头又微皱了下。皮岛明军就在朝鲜的眼皮底下,对于这样一支力量,却一点都不了解。甚至从汉城过来铁山的这么长时间,连谁熟悉皮岛都不知道。这样的朝鲜国王,呵呵!
让他有点意外的是,那个领议政金鎏竟然也不清楚,又去找另外一名朝鲜官员,不过最终还是被他们找到了一个年轻的将领。他来到皇太极面前。得知皇太极要全面了解皮岛之后,便恭敬地禀告道:“回大汗,这皮岛虽然很大,但上面多是泥沙岩石,没法耕作,因此在毛帅……贼上岛之前,并没有人住的……”
皇太极听了,并没有在意他的口误,而是想到了皮岛上的明军,应该不会很多。毕竟不能耕作的话,粮食要全靠外面补给。真是可惜了,大金没有水师,否则就算攻不上岛,四面一围,也能饿死岛上的明军。
“皮岛多港湾,虽然小,却也能登陆。相对来说,不利防守。”这名将领继续介绍道,“不过末将是很早以前去过一次岛上,如今不知道岛上海边被明军改造成如何,有点不好说!”
这消息又听得皇太极心中一喜。岛上的明军,以前和朝鲜交好,而大金又没有水师,该不会花大力去修筑防御工事。如今朝鲜被大金彻底掌控,也只是近些日子而已。明军闻讯赶工去修筑防御工事,怕也修不了多少。如此一来,攻上皮岛的把握便多了一份。
皇太极这么想着,对眼前这人有点满意,便开口问道:“你可懂海战?叫什么名字?”
“末将朴树恩,对海战略知一二!”朴树恩听了心中一喜,连忙回答道。
皇太极听了,又问了下官衔后,便转头看了下在边上听着的光海君,忽然大声问道:“如今水师统领是何人?”
听到这话,光海君便转身看向领议政。金鎏也听到了,连忙躬身一礼回答皇太极道:“是犬子金庆徵。”
皇太极一听,眉头不由得又是一皱,他冷声喝道:“金庆徵何在?”
一听这话,金鎏连忙转身向不远处的一名朝鲜将领招手,这人正是他的儿子金庆徵。
等金庆徵到了近前之后,他立刻喝道:“还不给大汗见礼!”
皇太极就瞧着金庆徵见礼,心中却有点不喜。刚才他问谁了解皮岛,结果金鎏最终却找来了朴树恩,而不是他儿子。很显然,他肯定了解他儿子,之所以不找,是因为他知道他儿子没法回答自己的问题。
如果要是换了以前,朝鲜君臣任人唯亲,而不是任用恰当的人。皇太极不但不会去管,反而心中会高兴。可此次攻打皮岛,虽然表面上说是为了光海君,但实际上,大金也非常在意。攻打皮岛之事,是他志在必得的。
因此,皇太极那小眼睛来回扫视了几眼站在他面前的两位毕恭毕敬的朝鲜将领,忽然开口问光海君道:“朴树恩调为水师副统领,实际指挥登岛之战。如此可否?”
光海君听了一愣,不过皇太极开口,他又怎么敢反对,连忙点头答应下来。
金庆徵和他爹都不敢有丝毫异议,不过他们暗地里看向朴树恩的眼神,却并不那么友好了。朴树恩抱上大金国大汗的大腿,那是喜出望外,连忙跪下谢恩。
皇太极才不会顾忌别人怎么想,他看着站起来的朴树恩说道:“你且先去准备,能歼灭皮岛上的战船最好,否则的话,把本汗的兵偷偷运上皮岛,那也是一大功,明白么?”
朴树恩知道皮岛之战要是打漂亮了,以后抱着皇太极的大腿就是妥妥的了。此时又听皇太极给了两种选择的方案,想起皮岛的地形,不由得心中欣喜,把握很大,连忙大声回应,保证一定不负大金国大汗的期望。
皇太极也比较满意,不过他是老奸巨猾之人,为了防止生事端,便转头又看向光海君,语气稍微严厉了一点,吩咐他道:“早日攻下皮岛,本汗也要早日班师,任何人有妨碍此事的,都不得姑息,要严惩,明白么?”
犹如下属般地喝斥,让光海君心中有点不舒服。不过形势比人强,人家拳头够硬,而且皇太极说得也有道理。光海君如此想着,便连忙答应下来。
皇太极吩咐完了之后,便带着自己的手下转身走了,山顶上只留下朝鲜这一边的人。
这一下,光海君的腰便直起来了,他有点担心金庆徵他们俩人,便背着海风,大声告诫道:“夺取皮岛之事,乃是重中之重。要有什么意外,寡人没法给大汗交代,定会严惩有罪之人,明白么?”
金庆徵感觉有点憋气,不过看到他爹在点头哈腰,他也只好认了。
夜色降临,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第465章 火烧连营
晚上的海风,比起白天似乎有增无减。吹得岸上营地内的灯笼不时来回地摇,亮光晃动之下,让人更难以见到远处。
海边的那处港湾,原本有一个小小的码头,是皮岛明军修筑出来用于返还皮岛之用的,最多也就停个四五艏船而已。
可从今日上午之后,这里便停满了密密麻麻地战船。为了防止海风把战船吹搁浅了,水师统领金庆徵一到这里后,便下令用绳子把战船固定在码头上,而后其他战船再固定到这几艏船上,如此连锁,使得上百艏战船能稳稳地停在海面上,不用担心海风的问题。
当然了,由于才到这里的原因,水寨还没有动工修建。其实在金庆徵看来,也根本不需要水寨。毕竟自己这边有上百艏战船,远比皮岛那边要多;而且皮岛那边的船和人多是朝鲜人,他敢肯定,岛上的明军肯定不敢放心的使用那些船和人。
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大金军队就驻扎在岸上,密密麻麻地整个海岸线都是。就东江那些明军,难道还敢到大金军队的眼皮底下来?
夜色已深,海岸线上的水陆两处大寨都很安静。不管是建虏还是朝鲜人,赶了一夜的路,都早早进入了梦乡。接下来的战事,就是考虑怎么登上皮岛了。
原本月亮倒是快圆了,可今天却是云多的日子,时不时地遮住月亮,顿时就是黑漆漆地难以看到远处。当黎明即将到来时,便是最黑暗的时候。
海面上,不知何时,隐隐约约地冒出了两艏船。其中领头的那艏船上,就稳稳地站着一个人,任凭船只起伏,他的脚犹如生根了一般,正是以前的大海盗头子李芝奇,只见他笑着说起以往喜欢的一句诗来:“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老天都在帮忙,哈哈!”
朝鲜人的战船就在眼前了,李芝奇当即传令道:“火罐火油准备了,都给老子使劲地扔。”
正在这时,朝鲜水师在外围的一艏巡逻船也发现了李芝奇他们。一边用灯笼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