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勇闯天涯(天子)-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做出如此结论;太过武断?”

李伯蛟一抖脸上的横肉;怒目圆睁;直盯着吴铭;那模样就像发怒的狮子一般令人望而生畏:

“吴师长;你若是有胆的话;我们就把各自的部队拉出去;摆开阵势重新较量一番;谁输了;谁就是乌龟王八蛋”

吴铭摇头哑然失笑:“我若说不呢?”

李伯蛟一把掏出枪;头发都立起来了;大吼一声:“你若是一条汉子;我们现在就出去决斗;谁被打死谁活该”

第262章两人比试

李伯蛟这家伙要与吴铭决斗

众人听了一片讶然;心道真不愧是李疯子;竟然胆敢在蒋委员长面前发飙;不过谁也不愿开口相劝;相反;大多数人都冀图吴铭与这李疯子来一个两败俱伤;钱大钧、唐生智等人心中更是不无恶意地希望吴铭出一个大丑

对于李伯蛟这样做事不顾后果的浑人;吴铭头疼不已;扭头一看正与几位军丨委会大佬站在一起的蒋介石笑吟吟没有出言阻止;当下把心一横;问道:“李旅长;你是不是真想要与我决斗?”

李伯蛟这才发现自己冲动了;看到大家都在看好戏似地围观;尤其是蒋介石态度暧昧;心中隐隐有些后悔;但事已至此只能继续强硬地说:

“当然了;你若是赢了我;从今以后;我李某人就听你的;就算是砍我的脑袋我也不含糊。若是我打赢了你;你就得对在演习中冒犯我们第六十三师赔礼道歉;并且躲我远点儿;免得大家面子难看。”

众人听到李伯蛟开出来的条件;都觉得好笑不已;粗人就是粗人;连说话都那么粗俗。这个条件看起来似乎对吴铭有利;但李伯蛟只是旅长;虽说大家都是少将;但跟吴铭这个师长相比还是略有不及;开出的赌注倒也大体符合两人现在的身份。

“行还是不行?痛快地给句话”

李伯蛟直直地盯着吴铭;这次演习;他算是吃够了新二师的鸟气;吴铭派出的小股部队把他折腾得够呛;几次被骚扰后他愤而出击准备活捉或者是消灭对手;但屡屡落入陷阱;导致部队未能及时进入玉山县境内被判出局;贻笑大方;他手下还伤了几十个;虽然大多是轻伤;可依然有几人伤重致残;甚至有倒霉蛋被剧烈的爆炸声把耳膜震破了;不得不离开部队;种种境遇让他恼怒不已。

胸中一直憋着股火的李伯蛟;此刻看到吴铭同众将互相吹捧;肉麻之极;暴躁的他又怎么能忍受得住?

吴铭点了点头;提议道:“李旅长;这里毕竟是委员长行辕;真要拿枪决斗的话;不管谁出事都大煞风景……不若这样;我们来比试一下枪法”

站在吴铭身边的蒋经国;尚不清楚吴铭的单兵技能如何;生怕有个误伤;赶紧点头附和:“对对对;还是比试枪法好;二位都是党国精英;如果出现什么流血伤亡就不好了”

李伯蛟不满地瞪了蒋经国一眼;但他不清楚这个年轻人的身份;不好说什么;嘴角情不自禁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

蒋介石见儿子出面了;终于表态:“这里施展不开;你们就简单比试一下枪法记住;不管胜负;事情就此打住;以后要和睦相处”

“是”

吴铭站起来郑重敬礼;李伯蛟涨红着脸;有些不知所措;他的上司第六十三师师长陈光中轻咳一声;道:“伯蛟;难道委员长的话你都不听了吗?”

“好”

李伯蛟垂头丧气地回答。

毕业于湖南陆军第三师军官讲习所的李伯蛟受到他的美国教官影响;一向热衷于美国式的牛仔决斗;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勇武;但此刻蒋介石都发话了;还有师长那刀子似的眼睛;只得郁郁不乐地同意。

很快;大家便随着吴铭、李伯蛟来到县府正堂侧边的小花园;人群迅速散开;中间只剩下比试的二人。

李伯蛟打开手枪保险;冷哼一声;对吴铭说:“怎么个比试法?”

吴铭没有回答;朝着副官孙承元招了招手;只见孙承元抱着装满废旧空陶瓷酒瓶的大箱子;来到两人身边;用可怜的目光看了李伯蛟一眼;便退到一边去了。

吴铭蹲下身子;拿起一个空瓶对李伯蛟道:“李旅长;我们这次比试就打移动的空酒瓶;一开始我扔你打;回头再换过来毕竟我们在战场上敌人不可能站在那里任凭我们去瞄准;你看怎么样?”

“这……那好”

李伯蛟的底气不那么足了;虽说他的枪法很好;但都是打固定靶;此时的shè击训练还很少有打移动靶的;毕竟一手好枪法都是充足的子弹喂出来的;哪怕是湘军中的精锐也不敢如此挥霍。

反观吴铭部;从建军伊始便注重shè击训练;等到衢州和毛良坞的兵工厂一开办;吴铭更是让官兵们卯足了劲儿打枪;打移动靶是基本的要求。

“准备好了吗?”

吴铭躬起腰;做了个扔空酒瓶的姿势。

李伯蛟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嗡——”

吴铭挑选的是一个大号的空酒瓶;轻轻地朝着天空扔去;虽然力度不太大;但还是夹杂着酒瓶转动时瓶口发出的破空声。

“砰砰——”

李伯蛟连开了两三枪;却一枪也没有打中;直到最后把子弹打光;空瓶子“啪”的一声摔到地上自己碎了。

吴铭丝毫没有嘲笑的意思;待李伯蛟向弹匣里压满子弹;又拿起一个空酒瓶;提醒道:“李旅长;又来了”

“嗡——”

又一声破空声响起;紧接着又是一阵“砰砰——”的开枪声;直到连开第五枪;空酒瓶才“丁咚”一声被打碎。

吴铭有点儿惊讶;暗道;这李伯蛟还是有两手的;若是一般旅长级别的人恐怕早就不摸枪了;打固定靶都困难;打移动靶更是只能碰运气

此时李伯蛟开枪命中飞行中的空酒瓶固然有运气成分;但本身枪法也不错;若不然打完弹匣里的子弹也休想挨着瓶子边。

到最后;吴铭扔了十个空瓶子出去;李伯蛟打中了两个;赢得围观者阵阵掌声;一个个点头嘉许——疯子就是疯子;枪打得那么准

随后轮到李伯蛟扔空瓶子。

李伯蛟倒也光明磊落;他捡起先前和他打的差不多大小的空酒瓶;轻轻一咳;提醒道:“吴师长;你注意了。”

“嗡——”

随着李伯蛟手一抛;吴铭双眼炯炯有神;盯着飞出去的空酒瓶;一抬手;只听“砰”一声枪声;呈抛物线飞行的空酒瓶一下子就被打碎了;众人吃惊地看着;待到空酒瓶的碎片落地;全都不可思议地看向吴铭。人群后面观望的钱大钧撇撇嘴;不忿地大声说:“瞎蒙的;真是走了狗屎运”

吴铭也不解释;对李伯蛟做了一个继续的手势。

一枪中的这下李伯蛟有心理压力了;他想了想捡起一个小一号的空酒瓶;斜着看了吴铭一眼;大声道:“吴师长;来了”

李伯蛟话音刚落;手上的空酒瓶已经被他用力抛了出去;速度比起刚才要快许多。

吴铭抬手就是一枪;只听“丁咚”一声;空酒瓶又被打碎了;碎片“噼里啪啦”落到地上。

吴铭迅速用事实回击了钱大钧的嘲讽;钱大钧的脸一下子涨红了。

又是一枪中的所有人看吴铭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此后;李伯蛟扔出的十个空酒瓶中;吴铭一共打中了九个;那失误的一个还是吴铭照顾李伯蛟的脸面;不想让他太难堪。

蒋经国率先鼓起掌来;大步上前对吴铭恭喜道:

“兄长枪法如神;这么难打的飞行物都能保持那么高的命中率;若是固定靶更不在话下了。”

周边的人连声附和;吴铭摆摆手;谦虚地连声说这没什么;部队里许多官兵都能达到这个水平;随后转过头;对失魂落魄的李伯蛟问道:“李旅长;咱们还继续比试吗?”

李伯蛟难堪地摇了摇头

毕竟他是知道打移动靶是多么困难的;后面他还特意给吴铭增加了难度;最后扔出去的三个空酒瓶只有婴儿拳头大小;但还是让吴铭三枪中了两个。完全可以设想一下;若是真的与吴铭来一场牛仔式的决斗;以吴铭的枪法;李伯蛟没有半点儿胜利的可能。

这下算是彻底打掉了李伯蛟的嚣张气焰;李伯蛟倒也光棍儿;自嘲地摇摇头:“吴师长;算我班门弄斧;我服了……好;从今以后;我听你的;你就是想要我李某人的脑袋;我一样会奉上。”

吴铭爽朗一笑:“我没事要你的脑袋于什么……我只要你到我的部队待半个月时间;用心体会一下我们的日常训练与贵部有什么不同就行了;希望未来淞沪战场;我们能并肩作战;共击日寇”

“好”

李伯蛟也不废话;爽快地点头答应下来。

精彩的枪法比试后;委员长侍从室精心准备的西式晚宴正式开始。

由于是开放式的宴会;大家取餐后各自找位置坐下;蒋介石举着杯白开水;游走在宴席中间;频频驻足与将领们交谈;显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吴铭也到处敬酒;在酒的撮合下;与第四十五师和第六十三师将校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宴会气氛非常热烈;中途演习总指挥杨杰于脆坐到吴铭身边;想与他好好探讨一下此次演习中一些经典战例;以充实陆军大学的教案。不过;环境实在太嘈杂了;吴铭没有说什么;举起酒杯就跟杨杰于杯。

连续喝了两杯;杨杰就忘记正事了;直接拉着吴铭的手;老哥老弟地叫着;那个亲热劲儿就甭提了。

放下芥蒂的李伯蛟也跑来向吴铭敬酒;还一个劲儿地拍着胸脯保证;只要吴铭一句话;他马上照办;碰杯后一仰头;径直把一大杯高度白酒往嘴中倒;半斤白酒下肚;脸皮只是红了红;把吴铭看傻了眼;心说真不愧是李疯子。

吴铭喝得迷迷糊糊;被蒋介石留在行辕休息了一晚上;到第二天上午九点总算是清醒过来;才知道军事丨委员会和参谋总部的大佬们连夜乘坐火车分别赶往南昌或杭州;再由两地乘坐飞机返回南京。

出席宴会的将领中;只有吴铭与唐生智留下休息。

从这一点看;蒋委员长对吴铭算是优厚了;以前存在的种种疑虑因为吴铭的积极化解暂时消除。

吴铭向正在整理行装的蒋介石及冯圣法等委员长卫队的军官告辞;随后又与蒋经国商量;让他自己到新二师报道;然后就赶到驻地率领部队返回常山大营。

等到两天后新二师各部悉数撤回常山境内;吴铭没有让部队解散休息;而是立即举行总结会;针对此次演习进行专题讨论;商量如何在下一阶段训练中改进;以适应高强度的对抗。

就在吴铭主持总结会的时候;一个电话让他放下手里的工作;急匆匆赶回毛良坞……

第263章秘密武器

凤凰山基地。

窗明几净的武器实验室里;吴铭看了着手里的说明书;再看看摆在面前一大一小两个圆柱形的铁疙瘩;目瞪口呆。

见吴铭半天没有反应;罗伯特·戈达德有点儿担心了;毕竟桌面上的武器对于愚昧落后的中国来说;太过超前了点儿。

罗伯特·戈达德非常清楚;眼前的老板可是位占据一方位高权重的将军;他对自己有大恩;不仅派人把自己从美国接到中国来稳定了自己的病情;还开出极为丰厚的酬劳;让自己研发武器;若是设计达不到要求;那太对不起人了

表情越来越凝重;最后罗伯特·戈达德抱歉地说:“亲爱的吴;我不想为自己辩解什么;我只能说我已经尽力了……”

实验室里另一位武器专家舒林思·威伯心里很难过;千辛万苦研究出来的武器不被人认可;对他的自信心打击非常大。

面对吴铭长时间的沉默;舒林思·威伯有些无奈地一摊手:“老板;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尽管提出来;或许我们可以继续改进;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吴铭这才回过神来;连忙道:“抱歉;我开小差了你们的设计很棒;完美地将我的要求融入其中;我实在太感谢你们了;请原谅我刚才的震惊”

罗伯特·戈达德和舒林思·威伯均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才知道原来吴铭不是对自己的设计不高兴。

舒林思·威伯拍了怕胸口;埋怨道:“老板;你刚才的表现实在吓坏我们了;我们还以为又得返工呢不过要说这武器完美有些言过其实了;其中尚有许多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相信以后会更加完美。”

吴铭没有理会舒林思·威伯的唠叨;一把拿起左边那具筒口直径较小的圆铁柱;装上军械所所长包耀元递来的40毫米火箭弹弹头;然后扛在肩膀上;侧过头试着瞄准窗外的那棵大树——对于此时的吴铭来说;这是开创时代的一件武器。

没错;这是一款超越时代的武器;它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火箭发动机;质量仅有五公斤;比起吴铭想得到的原始火箭筒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吴铭兴奋地在冷冰冰的钢铁表面摸来摸去;嘴中不停地称赞;兴奋了好一会儿才从肩膀上拿下来;取下火箭弹弹头细细观看;一边问两位军工专家是如何设计出这么完美的武器的。

罗伯特·戈达德一脸的骄傲;舒林思·威伯也是兴奋不已;喋喋不休地夸耀着自己的功劳。

原来;二人回去后立即把兵工厂的相关人员集中起来;组建了一个武器实验室进行课题攻关;由于有吴铭画出的样品;很快便根据吴铭的要求设计出一种带有火箭机的火箭筒;那就是桌面上较大的那具uu毫米火箭筒。

这种uu毫米火箭筒类似于吴铭所知道的巴祖卡火箭筒;它使用固体火箭作为推进器;拥有一个金属发shè管、一个木质枪托、一个手柄和瞄具;发shèuu毫米火箭弹。火箭弹后部插有尾随引线;木肩上的两节于电池会在士兵扣动扳机时点燃火箭引线;在一次发shè后;电线会被协助装载器给连接到原先的两个触点上。

这种uu毫米火箭筒发shè的火箭弹威力很大;在一百五十米距离上能够轻易穿透l毫米的钢板;基本上能够满足吴铭要求的对坦克、装甲车和坚固掩体的杀伤。

不过当设计出样品的时候;罗伯特·戈达德他们很快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这种uu毫米火箭筒发shè的火箭弹对于工业化的要求很高;其中的火箭机制造更是对材料技术、电子技术等有严格的要求;以毛良坞兵目前薄弱的工业制造水平来说;无法达到量产的目标;这就违反了吴铭提出的第二个要求——不要只能由实验室生产的东西;必须达到工业化量产。

在这种情况下;武器实验室不得不考虑转换思路重新进行设计;虽然罗伯特·戈达德和舒林思·威伯很恼火;但良好的职业道德还是让他们沉下心来;首先考察了毛良坞兵工厂的工业水平;然后根据兵工厂的实际生产能力综合进行考虑。

罗伯特·戈达德综合多年来研发火箭的经验;经过反复思考;最后认为与其花费巨大的心力去考虑如何量产火箭机;还不如按照火箭机的喷shè原理;利用火药燃烧后喷shè气体的反作用冲力为弹头提供飞行动能;这样一来;火箭发动机便成为发shè筒本身。

在设计时;罗伯特·戈达德与舒林思·威伯反复研究;最后决定将火药包固定在弹尾部;从筒口插入火箭筒;击发后火药燃烧;火药燃气从炮尾高速喷出;其反作用冲力使弹获得飞行动能;火箭弹头部为空心装药聚能战斗部;尾杆上装上用弹簧片制造的稳定翼;就可以保证火箭弹稳定飞行。

对于火箭弹的设计也颇费心力;由于弹头在火箭筒前端;因此可以采取超口径设计;最后定型为ru毫米的空心装药聚能战斗部;最后在一百米距离上的破钢板厚度达到了0毫米;比起uu毫米火箭筒威力还要巨大。

就这样;武器研究所终于成功研发出这一款40毫米火箭筒;经过毛良坞兵工厂试验;可以达到大规模量产;这下吴铭的要求都满足了。

吴铭听完介绍非常高兴;当即拉着两人朝着凤凰山基地的试shè场走去;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两款火箭筒的效果。

一切都为了实战考虑;现在已经是六月下旬;从方方面面收集到的情报判断;日本国内鼓吹战争的气氛越来越高涨;关东军和华北驻屯军近一个月来调动频繁;日本海军第三舰队连续在中国近海进行大规模演习;所有一切都表明战争迫在眉睫。

大战将临的紧张感压抑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对吴铭来说更是如此;他建造兵工厂;打造优于这个时代的军队;一切都是为了抗战做准备;若是在开战前便拥有火箭筒这一大杀器的话;日军的壁垒、坦克和装甲车就没那么可怕了

“轰轰——”

吴铭看着巴祖卡火箭筒发shè的效果;在一百五十米的距离上;l10毫米厚的钢板一下子就被击穿;虽然吴铭听从罗伯特·戈达德的意见;及时捂住了耳朵;但爆炸发出的巨大声响依然让吴铭感到耳朵“嗡嗡”作响。

随后;吴铭又饶有兴趣地看向设计更为精致的40毫米火箭筒;很快便有武器实验员进行试shè;同样距离上l10毫米钢板轻松就被穿透。

日本是岛国;资源极为匮乏;所以日本战车设计师设计的坦克和装甲车大多装甲薄弱;以九五式轻战车为代表;这种曾经杀遍中国和东南亚无敌手的坦克;仅有不到八吨重;武器为九四式37毫米火炮和两挺7毫米机枪;防护装甲u到毫米;典型的火力弱、防护xing差。

哪怕是日军吹嘘为神器的九五式重型坦克;其防护装甲也仅有到35毫米不等;有了40毫米火箭筒;完全可以轻松击穿其装甲;给予其坦克部队巨大杀伤。

40毫米火箭筒和火箭弹的制造相当简单;以毛良坞兵工厂目前的工业水平完全可以大量生产;其小巧轻便;可以随时移动;有利于士兵随身携带;可是说是专门为中队量身打造的反坦克和攻坚利器。

火箭筒既然已经研究出来;吴铭没有再挽留罗伯特·戈达德的意思;有了这两款原始型号的火箭筒;后续只需不断研究新型火箭机和发shè药;即可不断地提升shè程;增加杀伤力。

吴铭陪着罗伯特·戈达德;来到这个美国人和他的家人在毛良坞军官小区的寓所;吴铭将准备好的花旗银行二十万美元现金支票拿了出来。

戈达德夫人满脸震惊;怔怔地看着吴铭手里的现金支票;问道:“亲爱的吴;这是怎么回事?”

吴铭满脸笑容地回答:“夫人;你们一家人现在可以回美国了。”

戈达德夫人一愣;想当然地以为吴铭辞退她的丈夫了;非常难过地说:“亲爱的吴;难道是我先生的工作不能令你感到满意;是吗?”

吴铭拉过罗伯特·戈达德;微笑着解释:“不;当然不是……亲爱的夫人;我对罗伯特先生的工作非常满意;他设计的武器很优秀;甚至超过了我的预想……他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戈达德夫人接过现金支票;依然有点儿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吗?”

“当然”

罗伯特·戈达德微笑着对妻子道:“请相信我;上帝可以作证;吴说得都是真的”

“那太好了;上帝保佑我们;让我们来到中国;找到一位最好的老板;实在太幸运了”

戈达德夫人喜极而泣;可一看现金支票上的金额;又疑惑了:“亲爱的吴;先前不是说好十万美元的酬劳;怎么现在多了那么多?”

吴铭灿烂一笑;对戈达德夫人的诚实好感倍增;当下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缘由:“这其中的十万美元是对罗伯特工作的酬谢;另外十万美元则是资助你创办直销公司;尽快打开盘尼西林的销售渠道。

“还有;我私人准备在美国注册一家公司;具体经营业务为化工、电子、通讯器材、石油、食品、汽车、机械制造等等;请你帮我注册;并以这家公司的名义申报uu毫米火箭筒的专利;这种火箭筒可以命名为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

罗伯特·戈达德有些奇怪地问道:“怎么会取这个名字?我还以为老板您会依照中国的传统;取一个中国名字呢”

吴铭笑道:“很简单啊;你说它的管状外形是不是与一种名叫巴祖卡的喇叭状乐器相似?”

罗伯特·戈达德这才恍然:“你别说;还真像不过亲爱的吴;你怎么不注册40毫米火箭筒的专利呢?那样不是更利于量产和推广吗?”

吴铭苦笑道:“谁都知道注册专利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这将把这项发明的所有数据都上报到专利部门;如果zhèngfu守信还好说;一旦违约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非常担心以美国zhèngfu和日本zhèngfu的良好关系;日本方面会获得40毫米火箭筒的制造方法;到时候我的国家和民族就要遭殃了;我不能冒这个险

“原来是这样”

罗伯特·戈达德点了点头;心情一阵沉重。

戈达德夫人见状;故意转换话题;装出吃惊的样子;大声说:“亲爱的吴;此前我还以为你资助我开直销公司是开玩笑呢;这样;这个公司你也拥有一半的股份;如果你不答应;我可不敢接受这笔钱”

吴铭非常感动:“我只是拿出笔钱来;具体的业务还需要你去奔波cāo劳;怎么敢获得那么高的股份呢?这样;我只拿百分之三十;夫人拿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进行控股;其他百分之十九作为对员工的股权激励和分红;如此一来;夫人控制了公司;员工们也有进取的动力;发展将会比我们预料的要快得多

戈达德夫人眼睛红了:“亲爱的吴;遇到你真是我们最大的幸运”

“亲爱的夫人;这不止是你们的幸运;同时也是我的幸运”说到这儿;吴铭又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很快;我这里还有几项发明或许你用得上;你带到美国后全部以我的公司的名义注册专利;到时候我们的直销公司将无偿获得这些专利的授权;组建工厂进行生产;我相信公司会凭借生产和销售获得丰厚的收益”

随后;吴铭介绍了圆珠笔、现代女士内衣、尼龙丝袜、带胶带的卫生巾、钢钉高跟鞋以及方便面、火腿肠、膨化饼于、薯片、鸡精等发明;这是吴铭在翻阅欧美报刊杂志后总结出的这个时代尚未诞生但后世却天天见到的东西;他把一些心得和思路全部摘抄下来;虽然说没有具体的生产流程;但最重要的是前瞻xing。

拿着吴铭送上的厚厚一叠资料;戈达德夫人有点儿局促不安;想了想严肃地问道:“亲爱的吴;难道你就不怕我将这些东西窃为己有?”

吴铭不由莞尔;笑着说:“当然不怕;我相信我的眼睛;你们不是那样的人”随即在心里补充一句;哪怕看错人了也没什么;反正这些东西要不了多久也会被人研究出来;与其捂在手里最后作废还不如搏上一把。

罗伯特·戈达德非常感动;插嘴道:“亲爱的;把所有东西都收好;我们以后尽全力帮着吴办好事情就是了。”

吴铭笑着点头;又与罗伯特·戈达德和他的夫人聊了一会儿;看看时间已经不早;这才和侍卫一起帮戈达德夫妇把行李收拾好;送上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客船。

戈达德夫妇将在上海会合吴铭特意从情报系统抽调的几名会英语的特工人员;一起乘坐越洋客轮前往美国。

送走罗伯特·戈达德一家后;吴铭返回凤凰山基地的武器实验室;现场奖励了舒林思·威伯五万大洋;对他的无私贡献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舒林思·威伯高兴坏了;要亲吻吴铭的手以示谢意;却被吴铭拒绝了。对此;舒林思·威伯很不高兴;说这是他们家乡的礼仪;吴铭不尊重他。

吴铭哭笑不得地解释;按照中国的习俗;男人和男人之间表现得太亲昵会遭来非议。作为兵器专家的舒林思·威伯本质上是一个固执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成为吴铭的首席军工专家。他解释了一大通;觉得还是应该按照他的家乡的礼仪行事;最后吴铭屈服了;伸出自己的手;让舒林思·威伯一通乱啃;吴铭的表情就像一个被人侮辱的少妇;yu哭无泪。

第264章上帝作证

吴铭正在与舒林思·威伯交谈;张东宁匆匆而至;站在门前笑着向吴铭招手;脸上笑容灿烂。

吴铭嘱咐舒林思·威伯一面继续对两种型号火箭筒进行研究;一面加大对用汽油桶发shè包的试验;随后走出武器实验室。

吴铭看了一眼牵着马绳的张东宁;皱眉道:“什么事情这么高兴?莫不是有了新相好;小心你岳父打断你的腿……”

对于吴铭的调侃张东宁一点儿也不在意;拍了拍身后大白马的脑袋;伸出头凑到吴铭跟前:“师座;第五批犹太人已经送到;目前正在毛良坞码头;你不去看看?”

“去;怎么不去?这些可都是人才啊”

吴铭高兴地一拍手;叫侍卫牵来花斑马;翻身而上;与张东宁一起朝着码头方向奔去。

来到毛良坞码头;军需科和基地附属医院的人已经赶到;军需科长周祥龄和凤凰山基地附属医院院长李逸向吴铭敬礼问好。

这两个月来;杜月笙已经送来了四批犹太人;他们被吕正德、吕正贤给临时安排在毛良坞南面的修书村。

遵照吴铭的嘱咐;衢州医学院和浙西护理专科学校的新校区已经建好;只等抗战爆发就把师生们转移到修书村的新校舍。

与此同时;考虑到淞沪开战后上海和浙江有不少大学可能会迁移;求贤如渴的吴铭又在凤凰山北面的白马村修建了一栋占地约三百余亩的大学校舍;目前两个校区都空置着;前期送来的一千五百多名犹太人被临时安置在修书村的校区。

这一次送来的人比较多;一共有九百五十八人。他们将和此前来的四批一样;安顿下来后便需立即进行体检;有传染病的需要隔离;其他的人也要调养好身体才能安排工作。

这些犹太人虽然换上了新衣;但是却面黄肌瘦;一个个在甲板上神色局促不安;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在吴铭如炬的目光注视下;他们挨个从舷梯走了下来;就像是被贩卖的黑奴一样;缩头缩脑无比恐惧。其实在吴铭眼里;这些人就是黑奴;但这些奴隶可不是用来做体力活的;而是吴铭孜孜追求的人才。

看到吴铭带着张东宁等人到来;后面那条船上的陆京士跳下船头;快步跑到吴铭身边;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大声报告:“师座;青衣营副营长陆京士带人向你报到”

吴铭摆了摆手;打量了陆京士两眼。

虽然训练至今只有不到两个月时间;但陆京士身上已经有了一种铁血军人的气质;吴铭满意地点了点头;心说杜月笙的眼光还是不错的;今年刚满三十的陆京士的确是一块璞玉;只要打磨得好;他的舞台绝不仅仅只限于“青衣营

敬完礼后;陆京士又恢复了帮派人士的散漫;笑嘻嘻地向吴铭引荐身后来人:“师座;这位就是杜先生的大总管墨林兄。”

说完;陆京士又对来者说道:“兄长;来见见我们师座”

“京士;你不用介绍了;我在上海与吴师长早就见过了”

一身长衫风度翩翩的万墨林上前一步;双手抱拳作揖:“吴师长;杜先生让我代他向您问好;来到浙西;墨林一切听从您的吩咐”

吴铭上前热情地抓住万墨林的手:“杜大哥实在太客气了;惜吴某军务繁忙;无法到上海当面问候;聆听教诲;墨林兄回去后一定要代我向杜大哥问好。昔日在上海;我得到黄老和杜大哥的热情款待;感激不尽;后来我与戴雨农的冲突;也多得杜大哥帮忙调解。”

“此番既然墨林兄代表杜大哥前来;我们正好聚一聚喝上几杯……有什么要求请尽管开口;能满足的我一定全力以赴;若是实在满足不了;我相信墨林兄也不会怪我。”

“岂敢;岂敢”万墨林的姿态摆得很低;指向从轮船上依次下来的犹太人;向吴铭介绍:

“吴师长;这一次送来的人比较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德国各所大学和中学的知识分子;据说其中还有一些较为杰出的专家学者。这些人根本不愁没去处;若非杜先生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