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醉龙图-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许是因为赵煜的劝说,又或许是因为乐进骂累了,乐进便气呼呼的立于一旁,不再去理会法正。而因为乐进的这一闹,使得法正的内心多少有些紧张,很快便效忠了赵煜,若是不然,赵煜只需要将法正交给乐进,恐怕就足够法正好受的了。一直以来,法正在军中,由于是新降之人,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再加上之前与乐进一事,使得法正每天都是闷闷不乐,做什么都很是低调,生怕惹到他人不满。
但是今次法正予以在这种情况站出来,显然是有什么事要做,看到众人都不吭声,全部望着自己,法正多少有些感慨。倒是一旁的赵煜,在这个时候看看急时说道:“法正大人若是有什么话,不如当众说出来便是。”
得到赵煜的引荐之后,法正这才松了一口气,当即冲着赵煜拱手一拜,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意。随即只见法正,对着许褚言道:“许褚将军,有关魏国曹丕一事,法正知道一些小秘密,兴许能够为徐晃将军洗脱罪名,免除你们二位之间的误会。”
却不想在法正话音一落,许褚还没有应答,倒是那徐晃急不可待的冲上前,对着那法正便是慌张的开口问道:“什么?法正大人知道什么秘密,赶快告知我等。”
看到徐晃如此模样,法正微微一愣,随即便恢复自若,心中不禁为徐晃感到可怜。不说是徐晃,换做是任何人,在背上如此黑锅之后,也会承受不住那种巨大的压力。而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秘密,虽然并不多,但确实是真实有效,单凭这一点,便足够可以为徐晃洗脱整个黑锅的罪名,还给徐晃一个清白。
第1280章法正口中的机密
随着徐晃那焦急的模样,以及许褚等众人好奇的心思,法正这才慢悠悠的开口说道:“当初魏国战败,逃至益州投靠蜀国,试图与蜀国联手抵挡赵军进攻。当时魏国之主曹丕,寄身蜀国之下,虽然贵为一国之主,但是此时的身份已经比之蜀国之主刘备要低上许多。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导致曹丕日渐不想要与蜀国联手,甚至是想要脱离蜀国,投诚赵军。”
哪知法正此话一出,许褚当即皱着眉头说道:“不可能,先帝怎么会想要放弃抵挡,投靠身为敌人的赵国呢,你一定是在胡说。”
待到许褚话音一落,徐晃便站出来静静地说道:“他说的没错,当初先帝……当初曹丕确实说过想要停止征战,投诚赵国,给魏国的人留点后。只不过是这件事,极度高密,在没有拿出最终决定的时候,曹丕是绝对不会跟任何人提起的。”
听闻徐晃的话后,许褚顿时紧皱着眉头,对着徐晃便是怒道:“你怎么会知道先帝想要投诚赵国?”
望着许褚一脸不置信的样子,徐晃瞪了他一眼后,慢慢说道:“因为当初曹丕遇害的前一天,就找过我,想要与我一同商议停止与赵军交战,率领兵马投诚赵军一事。而日后的第二天,有军士来报,说曹丕再次召见我,说有重要之事商议。我以为又是商谈这件事,所以便毫无防备就前去应见,可是去的时候听闻曹丕正在书房休息。于是我便在外面等候,左等右等,觉得不对劲,便置身前往,却发现曹丕已经遇害了。当我检查曹丕身上的伤口和凶器时,正好你和司马懿等人进来,一口咬定我是弑主凶手,我徐晃是百口难辩。”
徐晃说完,没等许褚开口,那法正便接过来说道:“徐晃将军说的没错,曹丕之死确实和徐晃将军没有任何的关系,可以说这完全是一件谋杀君主之事,然后栽赃给徐晃将军的。当初曹丕想要放弃征战,予以投诚赵军,结果这件事被魏国的一些人知道了。那些人恐怕曹丕投诚赵国之后,他们便失去了主导的地位,以及高贵的官职。所以,他们要想保住今日的荣耀,就只能阻止曹丕投诚。”
“而不只是如此,不单是魏国的一些人害怕曹丕投诚,就连蜀国之主,刘备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十分的惧怕。因为当时赵国在拿下了汉中之后,蜀国的人,已经清楚的体验到了赵军的强大。如果魏国在此时撤出联盟,予以投诚赵军的话,那便会成为赵军麾下兵马,到时候魏国和赵国联手,蜀国只有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为了使得魏国无法投诚赵国,蜀国必须想出一个办法来阻止,而就在蜀国之中危难之际,整件事却迎来了新的转机。魏国之中,有人前来,向刘备等人秘密会见。提出想要与蜀国加强军事联盟的决策,这个决策刘备等人,当然不会反对,恨不得举双手赞成。而那魏国之人,提出这个决策之后,同时还提出了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到底是谁去找魏国提出这种决策的?”就在法正说出这句话后,许褚和徐晃两人,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里,忍不住出声,向法正出口询问道。就连立于一旁的其余众人,也是显得尤为好奇,看来每个人的八卦之心都非常严重。
听闻两人的话后,法正不由得撇了一眼两人,但是并未之言回答两人。而是继续自言自语的说道:“当时那人提出,愿意出手帮忙,巩固蜀魏两国的军事联盟。但是所提出的条件就是,要掌握魏国的兵马大权,由蜀国向魏国举荐此人,担当魏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只有这样,他才能有资格影响到整个魏国,才能予以牵动魏国的兵马和蜀国进行加强联盟。”
“魏国丞相司马懿?”就在周围众人都在好奇的猜测这个人的身份时,忽见立于赵煜身边的郭嘉,破口说道。而那人话一出口,顿时惊得四周一阵哗然之声。就连许褚和徐晃两人也忍不住震惊万分,同时还有新降的魏国几人,比如张虎、邓艾和钟会。
任凭他们如何优秀,此刻由于赵煜穿越的影响,使得他们并未发挥自己的才能。在魏国之中,只不过是一些小角色,对于今次魏国所发生的一切,根本就没有资格知道和参与。当在听到法正的言说后,他们这些人全部震惊了,尤其是当郭嘉说出那司马懿的名字时,可以说犹如一个重磅炸弹,在众人之中炸开了。
随见法正对着郭嘉默认点头赞许道:“不愧是鬼才郭嘉,此人正是魏国丞相司马懿,当初就是司马懿予以向蜀国提出这种加强联盟的办法。当然司马懿所要求的,就是由蜀国向魏国举荐,由司马懿负责魏国的军事,以便和蜀国进行联盟商议方便。”
许褚依然不可置信的询问道:“当时司马懿权势不大,魏国各部兵权,全部掌握在几位将军的手中。就算是有蜀国之称和推荐,他司马懿又有什么能力,坐上这魏国高官职务。”
法正继续解释说道:“正是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并不能在魏国之中脱瘾而出,所以司马懿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一个能够让司马懿一跃成为魏国高高在上的机会,那便是弑杀曹丕,趁着魏国上下慌乱之际,一举推举幼主曹睿登基为帝。一旦新帝登基,那司马懿便是拥有保举之功,再加上蜀国一众从旁推波助澜,司马懿想不当上丞相也难。”
今次在听了法正的话后,徐晃几乎是咬牙切齿的,对着法正询问说道:“杀害曹丕嫁祸给我徐晃一事,真的是那司马懿做的?你若是敢骗我的话,我绝对不饶你。”
看到徐晃如此激动,法正心中也是一阵叹息,随即慢慢开口说道:“其实这一切,我法正都没有能够参与其中,或许是因为级别不够。当初司马懿前来寻找刘备商议此事,只有刘备和诸葛亮在,其余人全部不得入内。而法正,则是正好有事前去向刘备禀报,结果被门外的守卫禁止入内。于是法正心中生疑,便寻找一个地方,紧贴着门外听了起来,一不小心听到了他们的一些交谈。只是由于事情高度机密,所以法正也只能听得出这么多,至于其他的,就一句也没有听到。”
法正这一番话,说的极其真诚,单从众人那目光和神情之中,便能够看得出,没有人对其质疑。其实也不必有任何的怀疑,如今的法正已经是走投无路,人已经投诚在赵煜麾下,成为赵军的一名文臣谋士。虽然此刻新入赵军,并未有任何的建树,但也是在等待机会。
就好比今次法正予以站出来,将自己所知道的蜀国和魏国的秘密说出来,若是能够解决许褚和徐晃之间的恩怨,也算是功劳一件。若是今次因为法正的一些话,使得许褚能够放下介怀,能够对魏国死心,从而转投赵国的话,那便是大功一件。法正并不傻,因为也能够看透这个道理,所以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的话,法正是一定不会错过的。
“司马懿,我许褚势必要杀了你。”在听到法正的话,许褚终于忍不住暴怒起来,双手紧握成拳头,牙齿咬紧。相信此刻若是司马懿站在面前,许褚一定会徒手将他给撕碎。
看着许褚那愤怒不已的样子,徐晃知道许褚对自己的恼怒已经介怀了,心中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同时在看到许褚如此,徐晃心中也极为不好受,毕竟自己当初和许褚的关系可谓是非常深厚。试想着,自己当初被司马懿设计陷害,所背上弑主的罪名,一直以来若不是因为赵军上下的极度信任和支持,恐怕徐晃早已经支撑不住。
如今在看到许褚因为心中的寄托所崩溃,产生的绝望,徐晃很是难受。连忙劝说道:“许褚,今次魏国已经不是当年的魏国了,就当我们效忠的是旧主曹操。旧主去世之后,我们便被赶出来,重新投靠明主,为天下苍生而战吧。若是我徐晃没有记错的话,想当初,你许褚投军,几乎和我徐晃有着一样的愿望,就是希望天下太平,那今次便是最好的机会啊。”
等到徐晃话音一落,一旁的赵煜,便开口对着那许褚说道:“许褚将军,虽然当初朕与曹操大人兵马对抗,但实则我们二人所奋斗发展的目标是一样的。如今魏国遭遇此命运,朕感到十分心痛,也感到十分的惋惜,刚才你也听到了魏国之所以没落,并不是全部怪罪朕,还有魏国的蛀虫。只要许褚将军能够投靠朕的大军,在今后我大军攻打魏蜀吴三军之时,朕愿意给拨给你一支兵马,由许褚将军引领此兵,亲自击杀那些魏国的蛀虫,祝许褚将军完成复仇之梦。”
第1281章魏蜀吴大军踪迹
赵煜的这一番话,可谓是发自内心肺腑之言,之所以赵煜对许褚如此,乃是因为赵煜敬重许褚是一条汉子,是一个忠心耿耿的猛将。而且在赵煜心中,许褚就好像自己的结拜三弟典韦一样,如果换做是自己死了的话,恐怕典韦会是很孤独的。如今自己好不容易生擒这许褚,赵煜当然不会愿意放弃这个好机会,若是能够将其招募麾下,那他赵煜愿意牺牲很多。
面对赵煜的心声,许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道:“好,这句话可是你说的,只要你能够答应日后助我许褚完成复仇,那我许褚便发誓效忠于你。不过若是让我许褚发现你胆敢骗我的话,我许褚一定不会放过你,甚至到时候利用双手向你索取性命。”
随着许褚的一番话,赵煜当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道:“哈哈,有许褚将军这番话,就只管放一百个心。朕就算是在怎么样,也绝对不会拿,许褚将军的忠义之心乱开玩笑。”在这一刻,赵煜知道自己的一番苦心成功了,最起码予以收服了这只虎痴猛将。
而赵煜话音一落,只见一旁的郭嘉,连忙冲着赵煜拱手拜道:“恭喜陛下又收得一员猛将,可喜可贺也。”随着郭嘉一开口,在场的文武官员齐声学着郭嘉的样子,纷纷朝着赵煜拱手拜去,恭贺赵煜收降许褚,一时之间好不热闹,也算是将许褚的地位抬升一个新高度。
于此同时,在场之中最为高兴的,除了赵煜之外,想必就应该是徐晃和郭嘉两人了。昔日徐晃和许褚两人同是魏国大将,经过一番波折之后,双方各位其主,没想到如今又重新走在一起。再者强大的赵军之中,面对如此之多的赵军将臣,他们这些外来的将臣,心中多少会有一些尴尬与自卑感。若是一个人的话,恐怕内心的自卑更为强大,若是有一些旧友同僚相随,多少能够有个说话之人。
就好比,在法正和陈到被俘获时,只有一人,显得尤为孤单。当两人在一起见面时,就好似看到了多年了同乡一样,显得尤为亲切。虽然看到同僚,但是两人也避免不了一丝的尴尬,毕竟此刻两人已经同为赵军之人,聊天的时候也可以避开以往的蜀国之事,专注于赵国的发展和经历。随着两人聊天,越加发现原来赵国是如此的强大和美好,比之蜀国,简直是不同的定义,随之两人纷纷觉得待在赵国不比在蜀国差,甚至比之蜀国要更好一些。虽然在赵国,人气和名声不如蜀国强大,但是在这里,他们不必在担心亡国败仗的风险。
而就在赵煜引着兵马途径华容道而行时,另一路的战事也在悄然发生,只不过事态突然。这支兵马根本就不知晓,让其没有想到的是,危险已经悄悄逼近。
与华容道附近相邻的一条大路,此地道路宽广,地势平坦。虽然附近多有山脉,但是却一片安静,赵军的骑兵等大军,正从此地经过。为首一将身穿银甲白袍,正是赵军五虎大将之首的赵云,此刻正在对着身旁的行军军师徐庶言道:“军师,在往前走,就已经行至一半路途了。这一路上我大军穿行,并未遇到任何的阻碍,看来是敌军将埋伏全部设置在那小路华容道了。只要我们能够较快一步穿越这条大路,到时候便能前往与陛下的大军进行汇合,然后一同围攻敌军,想必敌军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抵挡我们大军的夹击。”
听闻赵云的话,徐庶不免点了点头,但是脸上却没有任何笑容。在徐庶来看,敌军绝对不会那么简单,也绝对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尤其是吴军大都督周瑜,加上蜀军丞相诸葛亮和魏军丞相司马懿,这三人的才智哪一个都远超自己。三人联手策划,其能力更是自己望尘莫及,之前在攻打江夏郡那一战,使得自己接连败阵,徐庶已经体验到了周瑜的可怕。所以,今后不管做什么,只要是引领兵马征战,徐庶都是显得尤为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
看下徐庶只是点头,并未作出任何的解答,赵云不由得好奇的询问说道:“为何赵云观徐庶大人,如此不悦,而且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莫非大人察觉到有什么不对?”
听到赵云的担忧,徐庶不由得说出自己内心,所担心的情况。只听徐庶言道:“或许是我徐庶太过谨慎了,自从陛下引领我大军进入荆州,在荆州一战中,虽然我军一直捷胜,但也有过三场败绩,而且败的一塌糊涂。若不是因为侥幸,恐怕那三场战事,就能使得三支兵马全军覆灭,那可是近十余万的大军啊。而且这三场战事,皆是在面对吴军周瑜的情况下,而且周瑜完全是利用兵马将少,来大败我军。单凭一个周瑜就如此强大,若是在加上诸葛亮和司马懿一同联手,恐怕威力更甚,吃过周瑜的亏之后,我徐庶便一直小心谨慎,毕竟那几场败战,我徐庶到现在也是记忆犹新啊。”
就在两人诉说之际,一旁的乐进忍不住插嘴说道:“之前那一仗,乃是周瑜趁着我军毫无防备进行出手,索性有陈宫大人引领兵马攻占了南阳郡,使得吴军立即撤退,使得我和徐晃将军两人免除一难。如今,我大军在握,兵马十余万,战将多人,在加上有军师坐镇,何惧那周瑜。今次就算是周瑜引着兵马,在此地埋伏等候,我乐进也相信一定能够将那周瑜大败。”
等到乐进说完之后,新降的魏将邓艾不由得开口说道:“周瑜看似文雅,其能力确实非凡,若是没有点真本事的话,恐怕也不会使得蜀魏两国信服,心甘情愿的将麾下的兵马交给其一同指挥。虽然周瑜、司马懿、诸葛亮三人才智非凡,不相上下,而且三人都是擅长兵法和军师之人。只不过一直以来司马懿和诸葛亮多是在国中参政,周瑜确实从孙策出道以来,便跟随江东军一起征战,一直负责整个江东兵马的大军作战指挥。直到如今,江东军打下整个基业,建立吴国,可以说有多半都是周瑜的功劳。在军事才能之中,周瑜是远在诸葛亮和司马懿之上,这都是常年力战的经验。”
邓艾的话不禁让众人一阵惊讶,虽然这件事听起来简单,但是邓艾却分析的很是透彻。当下,徐庶便对邓艾的话,在心中默默地赞许,更是为赵煜今次收得如此人才感到庆幸。随即冲其言道:“没想到邓艾将军有此才智,将事情看得非常透彻,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若是我军中上下,都能够有邓艾将军这等眼光的话,恐怕那魏蜀吴三军,根本不足为惧了。”
在徐庶的话音落后,邓艾不由得愣住了,完全没有想到今次的行军军师徐庶,居然会对自己有如此高的评价。微愣之余,邓艾连忙醒悟过来,冲着徐庶便是一拱手拜道:“刚才只不过是邓艾的一番胡言乱语,若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望军师大人见谅。今后,邓艾愿意全力效忠赵国,到时候就多请军师多多指点了。”
邓艾的一言一行,显得尤为小心谨慎,而且更透露出一股谦虚和好学之心。面对此情,徐庶由衷地点了点头,就连一旁的赵云等人,也对邓艾的这种举动表示赞赏。
正当众人交谈之际,忽见前方一名骑兵,策马飞奔而来。在行至徐庶和赵云面前时,对着徐庶便是拱手拜道:“报军师,前方查探,有发现敌军的踪迹。”
一听到那军士的话,在场众人无不惊讶起来,徐庶连忙冲其一挥手说道:“什么?立即详细报来。”
得到徐庶的指令后,那军士连忙一声应答道:“是,军师。”说完之后,只见那军士,开始认真地说道:“刚才小的策马前往查探道路,在前方两里路的地方,发现地上有着大量的印记。从那些印记来看,显然是敌军从此地经过,所留下的痕迹。再者,从那印记的数量来看,敌军的兵马人数应该不少。由于情况紧急,所以小的便立即折回来,向军师先行禀报,然后在继续查探。”
徐庶听了之后,当即冲着那军士下令道:“嗯,你做的很好,继续前往查探,密切关注那些印记的去向,一有什么线索,便立即前来汇报。”
“是,小的领命。”说完之后,那军士冲着徐庶一拜,便立即调转马头,朝着来时的方向飞奔而去,继续追查那些印记的下落。
待到那军士走了以后,大将太史慈连忙朝着徐庶拱手拜道:“军师,看来今次魏蜀吴三军兵马确实兵分两路,一路予以行走小路进行埋伏,一路大军从此大路经过撤退。不如我们加快行军,试图追赶那敌军的大军,凭借我军将士的脚程和体力,若是全力追赶的话,必定能够追上那些敌军,趁机将其给拿下。”
第1282章赵军骑兵伏击战
眼看太史慈想要率领大军,去追击那魏蜀吴三军,徐庶连忙劝说道:“将军不可焦急,今次魏蜀吴三军予以撤退而行,其为了大军着想,绝对会在路上设下埋伏。绝对不可能如此简单的就此离去,这一路上虽然道路宽广,但是地形多有变化,那些敌军指不定埋藏在哪里。当初徐庶引领大军,途径江夏郡时,就曾经遭遇敌军的埋伏。设计埋伏和伏击,乃是敌军最为擅长的战术,此地道路项长,敌军一定不会忘记在这里设下伏兵,我们还是小心为妙。”
听闻徐庶的话后,太史慈等人不由得连连点头,随即只听赵云冲着徐庶言道:“那不知军师可有什么妙策?”
随着赵云的疑问,只见徐庶,扫了一眼四周的景色,当即毫不犹豫的说道:“此处虽然大路,但是附近不远处皆有山林,若我是敌军的话,便一定会在这山林之中设下埋伏。一旦敌军予以通行,便伺机给予伏击,将敌军兵马从中一举切断,然后前方在出来兵马进行截杀,使得敌军首尾不能坚固。”
“若是想要破敌军的埋伏之策的话,就先行让将士们提高警惕,然后前后三军各自为营,在敌军可能埋伏之地,予以阵势前进。到时候看到我军阵势,敌军一定不敢随意出击,就算敌军给予伏击,凭借我大军的阵型,敌军也难以轻易破阵。不管如何,我们必须要小心防备,切莫让敌军偷袭得势。”
赵云连忙冲着徐庶拱手拜道:“嗯,既然如此,那今次就由我赵云引领兵马负责前军指挥。若是遇到敌军埋伏,赵云便会率领前军将士予以后退据守,和中军兵马兵合一处,抵挡敌军进攻。至于中军和后军的话,就交由军师指派负责了,不知军师意下如何。”
听到赵云的话后,徐庶不由得点头赞道:“嗯,赵云将军,若是能够予以负责前军大军的话,那徐庶的压力就小的多了。至于这后军大军,只需要交给一大将引领,并可以分担另一部分压力,不知军中哪位将军愿意?”徐庶说完之后,不由得现场扫了众人一眼,似乎在询问诸位将军的请愿。
哪知徐庶话音一落,只见乐进立即迎上,对着徐庶便是拱手拜道:“军师莫担忧,我乐进愿意引领兵马负责后军大军,乐进发誓,只要我乐进在,绝对不会让敌军偷袭后军得逞。按照赵云将军的作战方法,一旦后发有敌军偷袭,乐进将引领兵马,向着中军前进汇集,形成兵马合一。”
听闻了乐进的话后,徐庶也不由得点头赞许,对于乐进的请愿很是认同。虽然乐进之前乃是魏军身份,但是乐进自从乐进投靠赵军以来,一直予以尽忠,没有任何的背叛或者是不足之处。就冲着这一点,赵煜才给予乐进本部兵马的权利,让乐进拥有独自领兵的特权,除了乐进还有徐晃。要知道一般对于新降的将领,若是其心不忠,趁着敌军来袭,突然进行反叛,那对整个大军来说,可谓是一大打击,完全可以说是致命的威胁。
不过今次赵煜能够让乐进跟随大军行征,便是对于乐进的极度信任,看到乐进那满满自信的样子。徐庶当即冲其说道:“既然今次乐进将军轻盈出战,负责我军后军大军,那徐庶便将后军的指挥权交给乐进将军。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乐进将军务必要好生带领我军后方大军,不能有任何的慌乱,在抵御敌军的同时,迅速向着我中军汇集。”
面对徐庶的话,乐进当即拱手拜道:“请军师放心,乐进必定会全力引领后方大军,做好一切防御,绝对不会让敌军偷袭成功。”
分配好前军和后军的指挥将领后,赵云和乐进两人,纷纷辞别徐庶,便各自引领着兵马离队一前一后而行。赵云负责指挥前军将士,进行出击探路,而乐进负责引领后军将士,负责协助和防守。至于中军,则是由徐庶坐镇指挥,随行之将有太史慈、庞德、钟会、邓艾、陈到、李严和李丰。对于钟会和邓艾,以及李严和李丰几人,其忠心尚可,但是没有经历大事,所以暂且没有权利独自引领大军。另外还有陈到,在被俘虏之际,其反抗之心强烈,所以一直被处于戒备状态。或许这几人,只能在经过这一次征战之后,方才能辨别其忠心程度。否则的话,任谁也不敢让其私下引领兵马,一旦出现反叛,那后果不可收拾。
且说赵云在奔往前军之后,引着麾下白虎骑,率领着前方兵马,快速前行着。不过赵云在奔行之际,不忘让麾下骑兵,予以左中右三路行进。原本密集紧靠的前军骑兵,除了中军一支兵马居中,其余左右两支兵马,分别分散在整个大路的两侧,甚至两者之间相差上百米之远。
这也算是赵云的策略之一,其目的一来是为了让大军分散,避免被伏击的可能。只要有一支兵马遭遇伏击,那其余两支兵马,便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另外一点,将兵马分散的话,就算是遭到伏击,也能大大地减少被伏击的目标。使得伤亡损失极具减少,否则的话,只要敌军予以乱箭射杀,其损失必然加剧。尤其是在这种地势之下,敌军若是想要埋伏,就只能埋伏在两侧的丛林之中。赵云予以两侧骑兵靠近行进,在前行之中,极有可能会发现敌军的行踪,到时候便能迅速出击,破解敌军的埋伏。
而赵云在引着兵马一路前行之际,根本没有发现任何敌军的踪迹,这便只有两个可能。一个就是敌军没有在此处予以埋伏,第二个便是敌军埋伏的很深,不过就算如此,赵云也不敢大意。不禁对着左右两侧的将士喊道:“所有兵马务必谨慎前行,一有什么发现立即禀报,若是察觉有敌军的行踪,现予以出击进行击杀,不必留手。”
正当赵云说着,忽见前方一队黑影挡住了去路,在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那些黑影正朝着这里快速奔跑而来。单从那股黑影的举动,便不难看出,这些人的目标正是赵云等大军。
赵云观察之时,一名军士迅速飞奔来报,朝着赵云便开口道:“将军,前方发现两股敌军,似乎好像是魏军和吴军的兵马,此刻正朝着我们这里奔驰而来,请将军下令。”
听到军士的话后,赵云毫不犹豫的下令道:“立即挥舞令旗,让左右骑兵予以汇集,我前军将士摆出鱼鳞阵对敌军进行突击。另外派遣一小队骑兵,立即前往中军,向军师禀报,就说我军发现敌军骑兵,予以向我前军将士发起突袭,此刻无法撤退,必须予以反击,要不然会遭到敌军骑兵追杀。”
其实赵云所下达的指令并没有错,虽然之前赵云曾经向徐庶说,若是发现敌军目标。便会立即率领前军后退,向着中军汇合,到时候予以整个大军推进,且敌军定然不敢来袭。不过今次在赵云率领兵马前进时,那些敌军突然出现,而且就目前状况来看,显然是予以全速前行,准备对赵云等兵马进行冲锋。
如果赵云在这个时候,让大军掉头,去汇集中军的话。就等于是把后背暴露过敌军,到时候敌军的这些骑兵,只需要一个冲锋,便能将自己的大军给击穿,其损失和伤亡可想而知。所以当务之急,赵云一边令人前去向徐庶禀报,以便徐庶做出反应,率领中军和后军快速结集。二来赵云也能予以自身白虎骑的优势,对敌军的骑兵进行击杀,赵云相信,只要敌军不是予以埋伏打击,凭借双方骑兵冲锋,自己的骑兵一定能够将其大败。
当一小队骑兵,转身前往中军汇报时,赵云的白虎骑也已经快和敌军的骑兵相遇。单从敌军的骑兵来看,显然是两股不同的兵马,一组是魏军的虎豹骑,一组是吴军的杂牌骑兵,这些兵马曾经都是赵军的手下败将,今次就算是两者合一,赵云也不会害怕。
就在赵云的骑兵准备做好交锋准备时,忽见敌军的骑兵居然开始变换队形,为首的两名敌将,一左一右的进行分散开来。目标是直朝着赵云骑兵的阵中夹击而来,看到敌军如此变阵,赵云心中不由得一阵惊疑。由此可见,今次敌军显然是有目的而来的,似乎早已经埋伏至此,甚至对自己的骑兵阵有过研究。
当自己予以鱼鳞阵突击时,其阵首的攻击力尤为强悍,不过若是敌军予以分散进行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