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吏-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说八百年前,周公营洛邑,三月上巳日,会百官于洛水之上,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有云:“羽觞随波。”到了后来,就成了上巳节男女聚会的传统游戏。众人共用一杯,没有男女之防,就是要炒热气氛的,大家当然都同意。
  祁夏显然是这游戏的老手了,他道:“二三子且听我敲击铜爵,爵声停止,则对应的人要拿起羽觞,满饮一杯,并当场说一句诗、赋或者辞,何如?”
  一旁的郡丞之子黄田接话道:“所说的诗、赋、辞可有限制?”
  “当然有!”
  祁夏笑道:“昔日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从,有风飒然而至,于是宋玉作《风赋》,如今一甲子已过,吾等再聚于兰台之宫,所说的古诗、短赋或楚辞,便要带一个‘风’字!”
  言罢,祁夏目光瞥向了黑夫,暗道:“此僚方才夺了吾等风头,真是可恨,莫不是也对郡守之女有意?他虽然履历颇丰,但肯定没学过诗书辞赋,更别说严加限制后,定一句都说不上来。便乘此机会,以我之长,攻彼之短,狠狠煞煞他威风,叫他颜面尽失!”


第0222章 抄个屁!
  上巳节,是一年到头里,秦国几个不忌群饮的节庆之一。
  兰台宫内,饮宴用的流水之亭是建立在一条曲曲折折的环形水渠之上的,聚会的青年男女也于渠旁就坐,让一个仆役走到上游的位置,将空荡荡的羽觞放入水中。扁平的羽觞就像一只摇摇晃晃的小船,在流水上轻轻浮着,向下方的众人漂去。
  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大家选出一人来,让他背对着众人,用铜筷敲打铜磬,而后突然停止,这时候羽觞面前的人,就要将杯子捞起……
  众人一瞧,却是贼曹之子唐觉第一个中招。
  唐觉通晓律令法典,对诗书却只是粗通。他暗道倒霉,捞起羽觞,倒上淡黄色的黍酒,看了一眼坐在渠对面一位心仪的黄裳姑娘。
  “此酒此诗,敬金氏淑女!”
  “北风其凉,雨雪其滂。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谁料此言一出,却遭到了众人一阵哄笑。
  “他们在笑什么?”
  黑夫不明所以,游戏的规则他已经看懂了,类似后世的传接球游戏,中招的人要赋诗。当然,肯定不是简单的赋诗,相亲的男女们,会乘机赋诗言情,当众告白……没错,这时代就是这么奔放,对感情一点都不扭捏。
  而方才的诗句,听上去的确有相恋示好之意,除了北风、雨雪不太应景外,有什么问题吗?
  冯敬偏头告诉黑夫:“这虽然是一首《邶风》中的诗作,也带有风字,可实际上,说的却是卫国暴政,一人与他的朋友相邀一起逃亡的事。”
  “弄巧成拙了啊。”
  黑夫摇了摇头,原来有这时代的赋诗,这么多讲究,还真是挺复杂的。他心里有些同情唐觉,对这个小伙,黑夫还是比较有好感的。
  如此一来,不仅唐觉尴尬,那女子也垂首不语。
  唐觉这次示爱,以失败告终了,他因为读书不精,丢了个小丑,被罚酒一盏,又去换下了击打铜磬的人。
  当敲击声再度停止时,好巧不巧,拿起羽觞的,竟是方才被唐觉示爱的那名黄裳少女!
  却见她捧起羽觞,犹豫了一会后,竟在身旁的清水中洗了一遍,嫌弃之意再明显不过,而后才灌满黍酒,对准了黑夫……
  黑夫吓了一跳,随后才发现,少女的目标,是他身边的冯敬!
  “此酒此辞,敬冯君!”
  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少女羞答答地吟道:“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而后便将酒一饮而尽,脸色顿时绯红一片。
  黑夫从旁人的言语中,知道这是出自《山鬼》的一句,女追男的思慕之情再明显不过。
  “真是狗血的三角恋啊!”
  这一幕简直太劲爆了,黑夫在冯敬、黄裳少女、唐觉三人之间看来看去,颇觉有趣。
  唐觉回头看到了这一幕,当场石化。
  黄裳女子则目光坚定地盯着冯敬,期待他的反应。
  冯敬一向知礼,起身回敬那黄裳女子一盏,女子激动不已,手掩着口,生怕自己高兴地叫出声来,她以为自己的告白被接受了。
  “冯君的春天到了。”黑夫嘿然。
  冯敬却摇了摇头,小声道:“待这场聚会过后,我便会去回绝她。”
  “真是狠心。”
  黑夫开着玩笑,却不料冯敬反问道:“左兵曹史平日只翻阅兵法律令,从不读诗、书,也不知楚地辞、赋吧,可准备好说什么,向谁说了?可要我助你一臂之力?”
  “不必了。”
  黑夫的笑容消失了,淡淡地说道:“我已经想好要怎么做,只望冯君待会勿要嫌我莽撞粗鲁就是!”
  冯敬目光略显惊异,但这时候,铜磬的叮当声又一次停了!
  “此酒此辞,敬叶氏淑女!”
  作为这场流杯曲水之饮的组织者,祁夏捞起了羽觞,若有若无地瞥了黑夫一眼,而后将斟满的酒盏,对准了正对面的郡守之女子衿!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
  “居然是敬郡守之女的。”
  冯敬的表情变得有趣了起来,对黑夫耳语道:“这是《河伯》中的一句,不仅应景,而且应情,左兵曹史以为,郡守之女会作何反应?”
  不过他更期待黑夫的反应。
  黑夫不答,却见对面的青衣少女笑吟吟地拱手应道:“多谢祁君好意,但妾年未及笄,不能谈及婚嫁,祁君还是另寻兰芷罢……”
  众人大惊,本以为按照郡守之女的性情,即便不想接受,也要等到聚会结束再私下表明,谁料她竟是当场回绝,这是让祁夏早早绝了心思么?
  祁夏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只能将苦酒饮下,然后就气冲冲地走到失恋后有气无力敲打铜磬的唐觉边上,让他走开。
  “都怪那黑夫,方才抢了我风头!”
  祁夏恨恨地想着,在羽觞回到源头后,他重重敲响了铜磬!
  “咚咚咚!”
  祁夏不愧是多次玩过这游戏的老手,虽然背对着沟渠,却能预料其流速,他猛地一停,再回头,却见黑夫果然一脸无奈地捞起了面前的羽觞杯……
  “且看你是如何出丑的!”祁夏大喜过望!
  沟渠旁的男男女女们也好奇地看着黑夫,想知道他将如何应对,在这场聚会上,可有要表白的意中人?
  最初,这些女子嫌弃黑夫是无氏庶民出身,可方才见他谈吐得当,又是众人里爵位、官职最高的,这样一来,双方的差距便抹平了。加上他虽然黑了点,容貌却不丑,可算作“平平无奇”。有几个女子开始觉得,若黑夫向她们告白,也可以勉强接受……
  黑夫却看着手中的羽觞杯,一言不发。
  “左兵曹史,轮到你了。”祁夏在一旁恶意地提醒道。
  “莫非是说不出来?”看着黑夫出窘,他心里很是得意,似乎把自己告白失败的愤怒全部归咎于黑夫。
  黑夫却笑了:“我是嫌这杯盏太浅,不够我喝。”
  而后,黑夫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将羽觞杯随手掷进了水渠中!
  在众人的窃窃私语中,他自顾自地将酒水倒在铜酒樽里,连饮三盏,发出了一声畅快的嗟叹,又回头对郡守之女致歉道:“还望叶氏淑女勿怪,今日,黑夫要扫兴了!”
  子衿没料到这一出,不由一愣,却见黑夫说道:“原本听冯君说,江陵青年才俊集结于此,我才想来看看,都是何等人物。然而今日一观,却不由大失所望!女子倒也罢了,竟连男子也沉醉于诗辞歌赋的靡靡之音中,不知此身处于哪国,亦不知今夕是何年,是江陵春风太暖,将汝等吹睡着了?”
  “什么?”
  被黑夫用如此难听的话挑衅,祁夏等人皆惊,立刻反驳道:“左兵曹史此言何意,不就是说不出应景的诗赋么?直说就是了,何必如此让场面如此难看?”
  黑夫却叹息道:“只是触景生情,想起了伐楚之战中,与二三子年龄相仿,却要亲冒矢石,抛头颅洒热血的袍泽们。上次大战,秦败于楚,可汝等却不秣马厉兵以图雪耻,而以诗辞之赋相竞,还沾沾自喜。我为那些永远留在楚地的袍泽们不值啊,也为创立法度的商君感到悲哀!”
  他站在流水之亭中,大声道:“百余年前,先君孝公立志强国兴邦,于是有商君入秦,辅佐孝公,变法强国!商君设什伍之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于是秦国日渐富强,才有了今日之疆土!”
  “而在这兰台之宫写了《风赋》的宋玉呢?”
  黑夫指着那八丈高台,笑道:“在武安君南下伐楚时,他随楚襄王仓皇东窜了!就算宋玉、景差之徒作出再华丽漂亮的辞赋,也挡不住秦军将士,也救不了楚国,这道理,还不够明白?”
  “现如今,虽然秦国禁绝诗书之令已松,各地学诗书之人不在少数,也不算违法。但别人可以赋诗,以辞句言志,我却不能。”
  黑夫目视众人:“因为我乃秦吏,素来奉商君之法,不敢阳奉阴违!”
  “若非要我说句带风字的,应景的话,那黑夫就不用什么诗赋,而用直白的,让庶民黔首也能听懂的话说出来吧!”
  他朝着东方,朝着袍泽们埋骨的地方拱手,目光坚毅地说道:“愿我再次带领南郡子弟伐楚时,能如迅风之扫秋叶,攻城略地,结束这绵长的战事。也愿我能尽绵薄之力,助大王一统天下,使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
  黑夫的声音回荡在兰台之宫,回荡在流水之亭里,众人都被他骂得呆愣住了,他们可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情,脑子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因为黑夫说的大义凛然,连祁夏也没找到反驳的话。
  唯独黑夫心中门清。
  这场游戏,对他天然不利,他既不会背诗经,也不懂楚赋,更别说挑出带“风”字,又应景的句子作为告白话语了。一不小心,就是驴唇不对马嘴,徒惹笑话。
  当然了,黑夫和一切现代人一样,能背出来好多带风字的唐诗宋词来呢。什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什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要应付过去还不容易?
  更甚者,可以将这些诗词吹成自己作的,管他五言七言,管他应不应景,难说还能得到赞誉,让自己得个“文武双全”的名声呢!
  但是,换了其他朝代倒也罢了,在秦国,这么做有何意义?
  除了让一群无聊的贵族官吏子女惊呼,另眼相待。
  除了让那位,真正掌握南郡权力的封疆大吏嗤之以鼻。
  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倒不是黑夫鼓吹愚民,以没文化自豪。战国,这注定是个辞赋不如刀剑的年代啊,最受崇敬的,最伟大的诗人屈原,早就沉在汨罗江里了!
  再说了,这场聚会里,唯一能入黑夫眼的青衣女子,会在意诗赋之技?
  黑夫回想起与叶腾会面的过程,还有他的那句临别赠言。
  “没猜错的话,被叶腾奉为圭臬(niè)的家学,才不是什么《诗》《书》,而是《韩非子》吧!”
  黑夫虽然没读过《韩非子》,却也听说过,韩非虽然师从大儒,却背离了儒家,转入老子、申子之道,并疯狂推崇商君之法……
  商君对诗书是啥态度,韩非子里就是啥态度,叶腾想来也差不多,否则也不会在黑夫读得滚瓜烂熟的《语书》、《为吏之道》里对诗书只字不提,只严申律令了!
  所以说,穿越者们,连所处的情况都没搞清楚,抄个屁的诗啊!
  秦国的律令法度,军功授爵,本就是为黑夫这种不通诗书,更不知辞赋的人天造地设的。干嘛要以己之短,与贵族子弟的长处相斗呢?只为了混入这个无聊透顶的小圈子?他若真这么做,怕不是脑袋让驴踢喽。
  在掀桌撒泼后,黑夫倒也痛快了,便对目瞪口呆的众男女大笑道:“言尽于此,还望二三子深思,我还有军务要忙,告辞了!”
  言罢,黑夫竟就这么扬长而去!
  冯敬身为秦吏,被黑夫这么一闹,也不可能再待下去了,少不得匆匆起身,与众人致歉告辞,心里叫苦不已:“这手段,果然够鲁莽的,今日以后,黑夫,你怕是要成这群青年子弟的公敌了。”
  还有那个叫唐觉的青年,在告白失败后心灰意冷,却又遭黑夫一通猛喝,似是明白了什么,哈哈大笑后,也跟着离开了。
  三人离开后,曲折的流水依然潺潺流淌,还呆在原地的众人都面面相觑,祁夏、黄田等人反应过来后,开始大肆诋毁黑夫,单方面地宣布胜利,骂他玩不过自己就掀桌胡来。
  “也难怪,毕竟是个粗鄙的黔首庶民出身,只会扫吾等雅兴!”
  女子们也撅起了嘴,觉得那黑夫说的太过分了,果然是个不解风情之人,对他的那一点好感,也消失殆尽。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骂着黑夫,唯独坐于上席的青衣少女捏紧了拳头,她依然在回想黑夫抛下的那几句话。
  “带领南郡子弟伐楚,如迅风之扫秋叶,结束这场战事?愿尽绵薄之力,助大王一统天下,使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今日能把宋玉《风赋》中,狂风的霸道和势不可挡道尽的,唯独这两句话!这才是真正的应景、知时之言!”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飓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正如赋中所言,这黑夫,就像一股疾烈的黑风,将眼前这群还活在春天里,整日优哉游哉,不知最后的功勋将要擦肩而过的无知子弟,吹打得七零八落!
  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子衿露出了笑,暗暗颔首道:“我可以去告诉父亲了,他没有看走眼,这黑夫,的确是个能做实事的秦吏!可以大用!”


第0223章 黄帝内经
  上巳节发生在兰台之宫的风波,很快就在江陵城内传开了,正当祁夏、黄田等贵族官吏之子大肆诋毁黑夫,骂他粗鄙不解风情,坏了众人雅兴之际,从郡守府却传出了这样一条政令:
  “秦习商君之法百余年,法令出于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国遂大治。”
  “然今南郡诸生不师今而仿古,不诵法而学诗赋,虽不违法令,却不合秦国良吏之行。”
  “而屈辞楚赋,多为荆人卿大夫亡命流亡之作,多有哀婉荆国,诽谤秦治之词句,值此秦楚敌对之时,放任其流传,恐惑乱黔首。”
  “从今日起,凡官府之吏,及学室弟子,不论公私聚会,皆不得习诵屈辞楚赋,违令者削去官职!”
  这项政令在江陵城引起了轩然大波,祁夏等人目瞪口呆,却只能哀叹一声,悄悄收起收集的楚辞,毕竟比起这点小爱好,家族和官职更重要,同时也暗暗腹诽:“这不就是那天黑夫所说的话么?郡守好歹是来自中原,文辞达练,怎么也跟那安陆莽夫一样蛮横?”
  黑夫也听闻了此事,却只是淡然一笑,他那天就说过了,秦楚尚是敌国,公然聚众宣扬爱国诗人屈原的辞赋,肯定会出问题,所以才掀桌走人。果不其然,在听闻此事后,郡守果然加紧了舆论管制。
  不过叶郡守也是明白人,只在官府和学室加强管制,让官吏和弟子们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对于民间却没有过分干涉。
  黑夫也顾不上这件事了,因为他随即便又被忙碌的工作包围了……
  ……
  三月中旬,郢县城内,属于兵曹的一座院子里,坐满了三四十名年龄不等的男子。老的年过四旬,年轻的才刚刚及冠,有来自江陵和郢县的医者,也有郡卒里的什长,更有几名还穿着皂衣的小吏,前几天上巳节聚会,被意中人当场甩了的唐觉亦在其中。
  虽然年龄、身份各异,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拥有爵位,都能读书识字。众人坐在这间大屋内,聚精会神地听医者陈无咎为他们讲课……
  这位师承太医令的陈医师讲课方法清奇,让他一个小徒弟脱了上裳,站在众人面前,两手伸展开来,而陈医师就捏着竹棍,在小徒弟的身上指指点点。
  “人体上下、左右、前后血管满布,有28部大血管,周身长16丈2尺!”
  “其中大血管分布于肌肉腠理之间,深而不现;小血管分布于皮下,可以见到。以上血管,皆互相连接贯通,终而复始。”
  “人摄取食物,由肠胃去掉糟粕,吸取精华,于是在肺腑中转化为血液,以供全身肢体肺腑养分,故在内经中,亦称血液为营气。”
  “血气不能不流动,如江河之流动,如日月之环行,永不休止,亦没有端口。血液精华流动于血管之中,内溉五脏,外濡腠理,营养全身,终而复始,就像日月天地运动的规律!”
  除了几个医者外,其余众人这才恍然,看着自己手背那些血管,若有所思,他们过去没有受过医术训练,所以并不知晓这些人体奥妙,这一刻,仿佛眼前被打开了一个新奇的大门。
  而坐在这屋舍最后面旁听的黑夫也暗暗颔首。
  “不愧是医家遗留下来的奇书啊,《黄帝内经》连血液循环理论都提出来了。”
  虽然这本医书假名于黄帝、岐伯,但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或许就是医家的首领,历代“扁鹊”所著,在他们几代人从医三百年的时间里,根据无数个病患总结的,可惜这个学派渊源断绝了,否则未来前景可期。
  专业的事情还是留给专业的人来做,虽然内经里也有些错误的地方,但黑夫最近很想低调一点,让自己不显得那么全知全能,就不急吼吼地上去纠错了。
  陈无咎也只是讲了《素问》《灵枢》里的一点内容,但光是里面的理论,便够这群人受用了,毕竟只是用于战场急救的医护兵,又不是要做医生。
  在给众人科普完人体的血脉、血液后,为何受伤失血过多会晕厥甚至休克死人,也就不言自明了。
  讲到这里,陈无咎直接掏出一把刀削,在他那小徒弟的手臂上割了一刀!霎时间,就有深红色的血液流了出来,小徒弟却只是咧了咧嘴,不敢有任何不满。
  “创伤不仅会伤到皮肤、腠理,还会让血管破损,让血液流出,若是放任不管,直到血液凝结前,都将会血流不止,这时便需要包扎。”
  言罢,陈无咎熟练地拿起一块新制的麻布绷带,迅速为小徒弟包好了伤口,流血便停止了。
  “而若是伤到了一些大血管,则血将喷射而出,若不包扎,不久便会因失血过多而毙命!汝等身为医护救急之士,要做的便是帮受伤将士及时裹伤!救回其性命!”
  这时候,包扎手法就至关重要了,这也是黑夫演示给陈无咎的那些后世包扎技巧的意义所在。
  好在冷兵器时代,多是利器的开放性损伤,而不是热兵器时代的贯穿伤,所以许多伤者是流血导致休克晕厥,若倒霉的伤到了头和肺腑,那基本就救不回来了。
  讲了一个上午后,陈无咎的课就算结束了,他匆匆收拾药囊,带着弟子出门而去,黑夫知道,这几天陈无咎都在热衷于在郊外寻找野麻,然后让那可怜的小徒弟试吃其花叶……
  黑夫和陈无咎二人分工,陈无咎负责教这三四十人医学理论,以及为人裹伤包扎的手法,而黑夫则要教他们在战场上的军纪和注意事项。
  在下午众人集中于郡兵的校场上时,瞧着高矮胖瘦年龄不一的众人,黑夫仿佛又回到了第一次参加更卒训练时的情景。不过眼前的众人好歹都有爵位,识字,其中一半人还服过兵役,让他们重新变得秩序井然亦不难。
  在训练开始前,黑夫先给他们讲了个故事……
  ……
  “有一名医者,自称善治外伤。一裨将陷阵,中流矢,深入腠理,延使医者治之。医者乃持铜剪,剪去矢杆,跪而请辞。裨将曰:‘簇在腹内者,须亟治。’医者曰:‘我善医外伤,肌肤之下,乃内伤也,不意并责我’!”
  听完黑夫的故事,众人都忍俊不禁大笑起来,而后纷纷摇头,说那医者真是狡辩,世竟有如此欺诈之徒。
  然而黑夫却告诉众人,医护救急之士在战场上要做的,便是如上面那个“外伤医者”一般,只管救急止血,至于如何治疗金创,如何让伤者痊愈,那是疡医及其属下的活。
  这也是黑夫把医护急救之士一分为二,一半在野战医院里协助军医治伤,另一半随军上阵的原因,让他们分工明确,提高效率,方便管理。
  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必须经过标准的军事训练。因为他们面对的也不是一般的病人,而是活生生的,在喊叫在歇斯底里的士兵!他们出没的地区也不是一片祥和的城邑里闾,而是厮杀阵阵的战场!
  黑夫设想,医护兵将不着甲,只带着短剑防身,但是他们装备要比一般的步兵多两样东西,那便是塞了十多卷麻布绷带的救护包,还有担架。
  在随军踏上前线时,医护兵们在百将、屯长带领下,和军法官站在一排。在阵战结束前,他们都要在军旗下一动不动,直到大军击败敌阵,向前挺进后,才能前往方才对垒的区域,寻找己方的伤卒,为其包扎,放到担架上带回大营。
  考虑到这时代的战争和后世的散兵线不同,是极其讲究阵型的阵地战,经常对峙厮杀个把时辰,所以医护兵们被黑夫再三强调,救人是他们的本职,但前提是,绝对不允许破坏阵列!
  “军法有言,乱行者死!汝等也不例外。”
  只有在医护兵的百将、屯长下令上前救助时,才能前进,否则很可能会扰乱到阵列,反倒成了害群之马。
  所以众人先要进行标准的金鼓铃旗辨识训练,这一练就是半个月。待到三月底时,众人在列队、变阵上达到了一般兵卒的标准,击鼓而进,低旗则趋,击金而退。麾而左之,麾而右之,金鼓俱击而坐。
  此外,陈无咎的医术理论课也上完了,众人开始进行裹伤止血的技术训练……
  到了四月初,这群新鲜出炉的医护兵接受了郡尉李由的第一次检阅。见其已能辨识金鼓,在命令下达前绝不妄动,替人包扎时也有条不紊,李由十分满意。
  黑夫禀报道:“郡尉,再训练上一个月,到了五月份,便可以让众人分散到各个县,每人教成十人。则秋收之时,南郡可得医护救急之士数百!待到出征之日,便将这个消息散播于全军之中,定能让兵卒再无后顾之忧,士气大振!”
  黑夫信心满满,他想尽快做完这件事,从而得到新的任命:让他也能够参与训练兵卒,待到再次伐楚时,他希望自己起码是一个统领千人的率长!
  在听到黑夫的请求后,李由却摇了摇头:“你还有其他事要做。待到四月农忙结束后,不止是郢县、江陵,各县也要大肆征兵训练。此事干系重大,郡守决定在四月行县,巡视各地,督促其农事,看看各地堆肥沤肥之术,以及水碓推广得如何?顺便也检阅各县兵籍、武库情况,这便需要兵曹派人随行,而这人选嘛……”
  李由拍了拍黑夫的肩膀,无奈地说道:“郡守似乎对你很看重啊,他亲自点了你的名,要你一同行县,时间就在后日!”


第0224章 四月行县
  立夏刚过,人间四月芳菲尽,逐渐有了夏天的样子,悠悠地,风燥了起来,阳光不那么轻柔了。
  这一日,顶着炎热的太阳,一个庞大的车队从江陵城出发,沿着大道向北迤逦而行,正是郡守腾“行县”的仪仗。
  最先有两乘戎车开道,车左、车右都全副武装,或持戈戟,或背弓矢,甚至连驾车的御者,也身背长剑,手边放着手弩。
  而后是两辆导行的吏车,皆为白色车盖,各坐着一名甲士和一名小吏。
  然后才是郡守的高大轩车,车盖是黑色的,车两侧的屏障都被涂为红色,由通体赤色的驷马牵引着,郡守腾的身形隐在帷幕中。却见他他冠冕端庄,身穿黑袍,戴黑冠,佩长剑,持银印青绶,轩车的前后左右皆有执戟的吏卒护卫。
  郡守轩车之后,还有十余辆载着大小官吏的车车、数十骑从,上百兵卒随行,可谓辎轺蔽日,车骑满道!更有鼓车敲打鼓点,吹奏笙萧,好让沿途行人远远听到了,便避让在两旁,甚至到了远远的田埂上观望,都是满眼的敬仰艳羡。
  “这年头,一个省领导出行就能这么威风啊。”
  黑夫的马车也在车队里,吐槽归吐槽,他也知道,这是因为秦国的律令甚严,就和军中用不同发髻冠带式样与爵位相匹配一样,在郡县里,不同官职的人也要乘坐与其身份相符的车,否则便是有失官仪。
  所以作为地方大员,就别想着单骑微服出行了,说不定才刚出门,就被秦王安排在郡上的监御史举骇你一个“有损国典”的罪名……
  对郡守强拉的出行,黑夫是不情愿的,他更希望在郢县帮李由练兵。距离秋收开战越来越近了,黑夫也明白,不管自己做多少事情,待到开战之时,自己手里的兵卒亲信,才是活命立功的最大依仗。
  可惜天不遂人愿,既然逃不了,黑夫出发前,也没少跟兵曹掾、右兵曹史等郡吏了解何为“行县”,搞清楚自己需要做些什么。
  原来,行县是从周代就流传下来的传统,早在西周春秋时,在四月份就有“天子命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命司徒巡行县鄙,命农勉作,毋休于都。”的礼制。
  到了战国,诸侯开始推行县制,于是便有了诸侯、公卿行县。行县大多有明确的目的,比如赵武灵王在赵国行县,看似东游西逛,实则是为了推行胡服骑射。秦相穰侯魏冉前往东方行县,是为了瞧瞧他假公济私给自己弄到手的封邑陶丘,半道上还遇到了范雎偷入函谷关,若非范雎聪明,差点被抓了个现行……
  而这次郡守腾的行县,目的也很明确,其一是要到地方劝农,这是对农事的关注。其二是监察各县长吏,警告豪长大氏遵纪守法,这是监察、司法上的意义。同时也要督促各县为农闲时的大征兵做准备,查阅兵籍,这就是黑夫这兵曹左史随行的原因。
  他们抵达的第一站,是位于江陵城西北百余里的枝江县,听说这个县的县令是郡守腾从身边的佐吏一手提拔起来的,可谓亲信中的亲信,听闻郡守行县,便早早带着众人在城外十里相迎了。
  枝江县早先本是一个小诸侯国“罗国”的地盘,后来罗国被楚国吞并,这里就成了楚邑,秦国占据江汉后,因长江至此分枝,而将其改名为枝江。
  这年头的长江水文情况跟后世不大一样,大江自蜀东流入南郡地界,出三峡,至枝江,在当地泥沙阻隔下,分为诸洲,竟有数十条水道,据说一直到江陵以西的江津亭,才重新合为一条。
  黑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