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吏-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栾布心中如此想,但见臧荼似已定下此事,便没贸然说出来,扫了他的兴致,反正称王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再想办法劝阻就是了。
  于是栾布在臧荼问他离开时渔阳、右北平可有事时,栾布便告诉了他两个坏消息。
  “刚开春,东胡王便率部众离开赤山(内蒙赤峰),向南进攻,攻陷了右北平的平刚(辽宁宁城),围渔阳郡白檀(河北滦平),烧杀抢掠,夺人众千余而去……”
  臧荼顿时皱眉,东胡,是燕国的老邻居了,燕昭王时,秦开为将,大破东胡,燕国这才夺取了燕山以北,以及辽东千里之地。
  但东胡实力仍在,经过数十年休养生息,以赤山为中心,又收编了匈奴为秦所破后东窜的部众,开始重新振作,如今已是一个控弦之士数万的强大部族,与匈奴分据草原东西。
  近几年,随着东胡扰边日益频繁,秦朝才在渔阳等地增加戍卒数量,又将燕赵长城相连……
  如今渔阳戍卒已反,燕长城已空,东胡遂能长驱直入,大肆劫掠辽东辽西及燕山以北地区!胡骑所过,农田惨遭践踏,屋舍化为焦土,百姓十室九空!
  作为燕地最大的势力,臧荼却只觉得,这是个麻烦,遂道:
  “东胡来去如风,我军出则走,我军退则复至,须以大兵守长城方可,但我欲争全燕之地,哪有多余的兵力与东胡周旋?”
  “这样罢。”臧荼左思右想,却有了个主意。
  “渔阳、右北平在燕山以北,不过数县,地踔远,人民希,数被寇。与其空耗大兵去保护,不如将山北之民尽数迁徙到郡府附近,至于燕山以北,暂且放弃,没了人,就只剩下一些荒地,尽管让东胡王得了去!”
  这涉及到三四个县,数万人口,栾布心里有些没底:
  “若山北之民不愿迁呢?”
  臧荼一瞪眼睛:“愿迁则迁,不能迁,便是他们自寻死路,不必管了,这些不识好歹的奸民,就任由胡人略去为奴罢……你要说的第二件事呢?”
  栾布觉得有些不妥,但只是叹了口气,又说道:“还有一事,我军已夺碣石,是从胶东有商贾来碣石贸易,彼辈至渔阳,告诉我说,有消息称,公子扶苏,在海东现身了!”
  “公子扶苏?”
  臧荼大惊,几年前,秦军征海东路过渔阳时,他也在道旁观看,遥遥望见身四匹白马为驾,站在车上英姿飒爽的公子扶苏:“传闻中,他不是死了么?”
  栾布道:“天下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不知真假,但有件事是能确定的……”
  “‘公子扶苏’,冬天时已带着数千海东戍卒,回到了襄平,今已控制辽东全郡,并欲向辽西进军!”
  栾布语重心长:“臧将军,吾等除了赵国、东胡,恐怕又要多出一个敌人了,此时贸然称燕王,不智也!”
  ……


第0840章 襄平城边胡骑来
  同是一月初,辽东郡首府襄平,位于后世辽阳市,衍水(太子河)南岸。
  扶苏已经来此月余,十一月时,他收拢了海东三千戍卒,因胶东停了开往海东的船舶,众人只能调头向北,穿过辽东丘陵,赶在大雪降下前,抵达襄平城下。
  当时,辽东郡守面对这群风尘仆仆,胄上蒙着霜雪的戍卒,也再三犹豫——渔阳、右北平戍卒已反叛,辽东辽西虽还无事,但谁能说得准,这群在苦寒之地熬了许多年的兵,进城后会做什么?
  直到扶苏出面,让大军退后十里,邀郡守出城相见,表明身份。
  辽东守几年前见过扶苏几面,扶苏再三保证,自己能控制好这群戍卒,辽东守这才转忧为喜,开城迎海东兵进来。
  “公子尚在,下吏便安心了,多了这数千兵卒,等开了春,辽东便不需畏惧东胡入寇了!”
  只可惜,郡守还是太过乐观了。
  东胡的这次侵袭,来得比往年更猛烈!
  此刻,扶苏站在高两丈余的夯土城墙上,辽河平原景致一览无遗:早春的苍茫大地上,已有些许绿意,与后世不同,衍水两岸森林还很茂密,其边缘则是农田和草原,隐约还能看到一些里闾村落——但都是空的。
  衍水以北的百姓,正拖家带口,赶着牛羊犬彘,仓皇渡过扶苏令人搭建的浮桥,到襄平城下避难。
  “十七年前,想必也是相似的情势。”扶苏看着这一幕,喃喃自语。
  秦始皇二十一年,王翦已破燕都,燕王喜迁都襄平,当时燕太子丹为给燕王喜争取时间,与一众门客兵卒殿后,且战且行,当他们逃到衍水时,秦将李信也带着数千骑兵追击至此,在水边耀武扬威,于是燕王喜惧,在燕太子丹渡过衍水后,迎接他的不是燕人的欢呼,而是父王冰冷的匕首……
  燕王喜派人杀死了太子丹,将其头颅献给李信,恳求伟大的秦王能平息怒火,饶恕燕国。
  扶苏尤记得,当那颗已经变形变味的头颅送到咸阳时,父皇打开盒子时的神情。
  不再是看到樊於期头颅的冷笑,而是且喜,且悲,且恨!
  后来扶苏才明白这种心情,太子丹,是秦始皇帝少时在邯郸,唯一的朋友啊……
  其中关系,一言难尽。
  而今天,扶苏身在襄平,也像燕王喜一般,要面对大兵临城,辽东岌岌可危的局面。
  在衍水以北的民众悉数撤至襄平后,水北十余里外的烽火台,一束束狼烟笔直升起,在湛蓝天空中是那么的醒目!
  “胡人来了!”
  半年前,随着始皇帝崩逝的消息传来,大秦在关东郡县的统治正趋于崩溃。
  而东胡像被关在圈栏外饥饿的狼,瞅准时机,开始大肆侵入边塞!
  去岁秋天,扶苏路过辽东时,东胡便已开始入寇长城,陷高显塞(辽宁铁岭)。辽东郡尉便带着一半郡兵,驻扎在外辽河的侯城(辽宁沈阳以南),想要收复长城,将东胡人赶出去。
  冬天的东北,没人敢随意在外逗留,更别提用兵了,东胡人也消停了几个月。
  但这才刚刚开春,雪才化了点,东胡却再次发动突袭,寇侯城,辽东尉与战,却中了胡人之计,被数千骑所围,竟战死!
  侯城随即陷落,至此,东胡人顺着辽河向南攻掠,朝发穹庐,暮至城郭,辽河艳羡民庶,几乎家家受其劫掠,妻女被夺,老弱遭杀……
  眼下,侯城大败的消息刚刚传到襄平,而胡骑前锋,便已至衍水北岸!
  “公子!”
  辽东守得知郡尉战死,大为骇然,忧心忡忡地告诉扶苏道:“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近东胡,但公子当知,辽东地势,与三郡皆不同。”
  “渔阳、右北平有燕山阻隔,辽西也有医巫闾山,东胡入寇,三郡就算放弃郡北诸县,也能依托山脉,暂缓胡骑践踏,退保内县。”
  “但辽东,辽东北边没有大山,反倒有一条宽敞大河,东胡人称之为饶乐水,东胡王的营帐就设在饶乐水畔的赤山(赤峰),胡人以劫掠为业,顺辽河而下,一马平川,故而能保护辽东的,只有一道长城!”
  正因如此,东胡人在大掠三郡,却为山脉所阻后,就自然而然转向没有天险的辽东,将这当成了攻击的主要目标。
  “如今长城已破,扼守郡北的侯城也丢了,辽东再无险隘,挡在全郡十多万百姓面前的,只有这一条衍水,还有襄平城的墙垣了!”
  辽东守已避无可避,也弃无可弃,束手无策,只能下拜顿首:“还望公子,救救辽东!”
  扶苏并未作答,这时候,他手下的司马高成与一众军吏也登上城楼,向扶苏禀报道:
  “公子,三千士卒已集,刘季也去数过了,府库中的粮食,足够吾等撑到辽西郡,只要征了城内车马,将粮食搬运上去,随时可以离开!”
  辽东守闻言,赫然起身:“公子要一走了之?你……你怎能走呢!”
  高成顿时不乐意了:“郡守,公子他是要带海东戍卒回家,是要去继承始皇帝之业的,不走,留在这穷乡僻壤做什么?”
  辽东守感到齿寒,在郡尉全军覆没后,襄平城内守卒,不过两千,而据说南下的东胡人,足有万骑之众啊!
  没有扶苏的兵,他完全无法想象,本郡要如何抵挡。
  于是辽东守哑着嗓子道:
  “这时候离开,不怕被东胡人追扰袭击么?”
  高成笑道:“郡守此言差矣,东胡人欺软怕硬,对彼辈而言,吾等就像浑身长刺的豪猪,他们怕对肥美的襄平,更感兴趣些,我军可从容渡过辽水,到辽西郡去……”
  到了那,就离“家”更近一步了!
  辽东守顿时绝望了。
  的确啊,对高成,对刘季,对三千家在燕赵、中原、关中的戍卒而言,辽东只是他们过冬的逆旅,不值得留恋,他们找不到任何理由,留在这。
  但扶苏有!
  沉默良久后,凝视着远方的滚滚狼烟,扶苏终于开口了。
  “十多年前,始皇帝带给辽东火与血,在此灭了燕国,大肆屠戮燕公族。”
  “但同时,始皇帝也派李信等将尉驱逐胡戎,修补长城,迁徙内地民众填广袤之地,给予辽东和平、繁荣和律令。”
  他转过身,看着高成,以及他身后的众率长、五百主。
  “我听说过一句话,吏者,民所悬命也!”
  “吾等既然还是秦军,身为秦吏,便有责保卫大秦疆土、黔首。而不是在此吃了辽东人月余粮食,穿着本地女子织出的暖和衣裳,却在胡寇入塞,大肆烧杀劫掠时……”
  “拍拍臀,走人!”
  辽东守大喜,高成却急了,上前拱手道:
  “公子难道忘了么?你还要回到中原,洗刷冤屈,继承始皇帝之业,去救天下苍生……辽东,可不是咸阳!”
  “但辽东,也是父皇治下山河的一部分!”
  扶苏难得发了怒,声音严厉无比。
  他指着外面烽火弥漫的辽东大地:“若扶苏连一个边郡都守不下来,又怎能守住天下?”
  他又指着襄平城内外,因东胡入寇而流离失所,惶恐不安的百姓道:
  “若扶苏连十万人都救不了,又谈什么以后救百万人,千万人于水火!”
  高成默然,但他身后,一名来自关中的率长却嘟囔道:“辽东之民,皆燕人也,燕人视胡为寇,视秦亦如寇。月余来,从未对吾等又好脸嘴,若无公子,他们可能早就杀吏作乱了,公子就算救了彼辈,彼辈也不会感激!”
  “所以,他们死于胡人之手,是活该?”扶苏反问,率长不答,算是默认了,几乎所有来自关中的军吏,都持此看法。
  “汝等错了。”扶苏摇了摇头。
  “海东戍卒里,不止有关中之人,也有燕赵之人,甚至还有个把楚人,但为了回家,都拧成一股绳,顶过霜雪,相互扶持,才跨越千山,走到襄平。”
  “而当吾等面对胡寇时,东胡人不会因你说着秦川口音就心慈手软,也不会因某人不是燕人,就放他一马。”
  在胡人的马鞭、弯刀面前,众生平等。
  “所以,在辽东,当吾等将于胡人为敌时,便不再分什么燕人、秦人、赵人,只要举兵抵抗胡虏的,皆衣冠之民,中国之人,皆袍泽兄弟!”
  扶苏一席话后,众人面面相觑,但这位似已大彻大悟的公子,却继续抛出了更骇人听闻的言论。
  “再者,我以为,国与民,以义合。”
  “国待民如手足,则民待国如腹心;国待民如犬马,则民待国如路人,国待民如草芥,则民待国如仇寇!”
  扶苏叹息:“昔日,父皇待民如犬马,现在,胡亥,更待民如草芥……”
  “这便是天下人蜂拥反秦,九州大乱,攻杀不休的原因。”
  “但,若想重整秩序,便不该延续旧时的错误,而要从吾等迈出的第一步,便做出改变!”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辽东人待吾等如何,不由从前决定。”
  “而由今后,吾等待他们如何来决定!”
  扶苏握住辽东守激动的手,承诺道:“我不会离开,不会坐视襄平化为焦土,十余万百姓流离失所,为胡虏所掠,在草原上,作为奴隶,过完悲惨的一生……”
  “这一次,扶苏,不会辜负他们!”
  ……
  下午时分,一直奉命守在襄平府库,等着搬运粮食出来的刘大胡子得知了扶苏决意留在襄平,助辽东击退胡人的军令。
  “这公子倒是比我料想的更聪明。”
  老刘挠了挠闹虱子的头,心中为不能早日返回而遗憾,却也咂嘴道:
  “扶苏若真要回中原,在燕地,在赵地,不知要遇上多少路豪杰,随便一股势力,都能将他生吞活剥了!只光靠这三千人,够么?”
  “反倒是辽东有民十余万,因为近边,多被寇,民习攻战,几乎每个青壮男子都能开弓射箭,上马驰骋。眼下帮辽东击退了东胡,辽东人对他死心塌地,吾等回中原的队伍,怕是会壮大一倍啊!”
  “要是乃公做主,乃公也不走!”
  说到这,刘季忍不住朝地上唾了一口:
  “但是,偏偏乃公不做主,只是个小军吏啊!他扶苏只卖辽东一个人情,吾等,却得卖命!”
  他老刘才不会死心塌地给任何人当狗,他只是想搭一趟回家的顺风车啊……
  刘季在这又夸又骂,而襄平城的另一头,一间供戍卒家眷居住的院子里,刘季之妻吕雉,也听闻了外面传令兵的呼喊。
  “将军告海东戍卒将士,及全城百姓!”
  “辽东人纳我,衣我,食我,吾等无以为报,扶苏定会带众人归乡,但在离开前,且先留于此地,助辽东击退胡虏!”
  先是用雅言说,然后是辽东方言,要让全城都听到,然后便是号召襄平城里所有青壮都加入军队,抵御胡寇……
  吕雉停下了手中的纺车,微微点头,眼中闪烁,一时间,竟有些向往。
  “公子扶苏,不但出身高贵,年轻有为,还是位有担当的大丈夫啊!”


第0841章 楚河汉界
  “大帅!”
  一月中旬,襄阳大营,黑夫正在审视地图上三方态势,却有人来拜见,回过头,来者却是韩信。
  只要熟悉韩信的人,便能看出来,他跟数月前丹水大败后完全不同,身上散发的戾气和焦虑没了,自信重新回到这个身材高大的小伙子身上,面色红润,炯炯有神的双目中泛着光。
  只有品尝到生活美好滋味的男人,才会如此。
  黑夫笑道:“是韩信啊,此处无旁人,不必拘礼,你该叫我什么?”
  韩信小脸一红,拱手再拜:“仲父!”
  黑夫大笑:“这才对!”
  既已结亲,韩信便与尉氏成了亲戚,称呼随妻子喊。
  不过,这声仲父,韩信喊得真心实意,因为在这场婚事里,武忠侯实在是帮他太多了!
  韩信与黑夫侄女的婚事,在冬天里紧锣密鼓的安排,之前那些礼仪还好,但问名、纳吉就有些尴尬了,在黑夫兄长尉衷答应婚事后,便要由媒人将八字和出生年月日,交给韩信,让他去祖庙中占卜……
  当时韩信一脸尴尬,那种出身卑微的自卑感又来了——他家徒四壁,吃百家饭才长大,连父亲葬在哪都不记得了,哪有什么祖庙?
  倒是黑夫得知后哈哈大笑。
  “韩信啊韩信,你真与我太像了,不瞒你,我家先前八代无姓无氏,这尉氏的祖庙,还是我成婚前,匆忙抢修的。”
  然后什么祖父名重八,曾祖名五四,高祖名初一,都是黑夫瞎编凑数的,以应付纳吉之礼。
  当时黑夫脸一板,给韩信打气:“我当年如何做,你今日便如何做,谁敢笑话你,那便是笑话我!”
  “再说,北伐军上下,除了萧何等少数人是地方大族外,其余众将尉,过去还不都是黔首,农夫、戍卒、小吏、穷士,谁比谁高贵多少?”
  “吾等虽多非关中土生土长的秦人,但却是将大秦制度,执行最彻底的一支军队——不论出身,不论家世,只看才学、军功!”
  黑夫这一席话,让韩信疑虑顿消,挺直了腰杆,完成一系列礼仪。
  在一月初一那天,他与尉月完婚,因为韩信无父无母,故请萧何代坐父席。韩信的确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从未忘记,萧何对自己的一饭之恩,并将他带到军中……
  等完婚后,韩信对北伐军中的“布衣将尉”之局更加体会深刻,成婚三天后,他陪妻子回门,第一次与妇翁有了对话。
  尉衷已经快五十岁的人了,虽为屯田都尉,作为萧何的助手,专门负责屯田事宜,月俸也有六百石,但他依旧简朴,吃饭喜欢蹲在地上,最感兴趣的就是田间地头的事,待韩信很是和蔼,并未因他的过去,有什么歧视。
  韩信这才信了武忠侯的话,双方并无天地相隔的阶级差距,自卑感渐去,对这些新的家人,也能从容对待了。
  倒是他的新婚妻子,全然不像穷苦人家的女子,彬彬有礼,大家闺秀,话不多,但对他举案齐眉,韩信很是满意。
  等韩信与侄女完婚后,黑夫很快就返回了襄阳,此处依旧大军云集,与南阳的王贲对峙。
  黑夫让韩信就坐,问道:“我准了你婚后休沐一月,怎十天便来前线了?”
  韩信道:“内子说,靖难未成,我身为将军,不可耽于儿女之情,眼下开春,大战即将再起,我在江陵也闲不住,便来了军中,听大帅……仲父调遣。”
  黑夫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婚后也不歇息,倒是勤勉,想我当年……恨不得秦始皇帝放我三个月的假!”
  不算不知道,仔细一回忆,黑夫才发现,十一年前婚后归乡那段时间,竟是他最后一个长假了,之后十余年,夙兴夜寐,南征北战,再无休整。
  累么?
  累。
  人不是机器,精力有限,所以才需要辅佐之臣,才需要善战之将,而不是什么事都自己挑大梁,那怕得和始皇帝一样,不到五十岁就活活累死。
  所以黑夫才需要笼络住韩信,让这把锋芒毕露的剑,独当一面,两路开花,快刀斩乱麻!结束这乱世!
  “你是来请战的?”
  黑夫喝着茶,瞥向韩信。
  按理说,韩信去年才遭大败,以他的性情,该满心想着一雪前耻才对,但韩信却摇了摇头:
  “大帅按兵不动,定是有所谋划!”
  开春已半月,因关中向汉中派了大批军队,北伐军人数处于劣势,西城得而复失,东门豹在汉中的攻势陷入停顿,只以上庸为基地,等待赵佗、吴臣部北上。
  但南线这边,黑夫却稳如老狗,就是不向南阳发动进攻,反倒让一部分士卒复原,先去将家里的秧插了,做出一副消极进去之势。
  王贲可没上当,本人依旧带着十万主力,留在宛城,着手营造南阳防线,丝毫不敢放松。
  黑夫乐了:“既然看出来了,那你便说说看罢。”
  韩信道:“大帅欲效卞庄子击虎!”
  “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若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冬天时,王贲已对韩、魏用兵,先是涉间斩韩成之首,再是苏角戮魏咎之尸。眼下韩人遁入圃田泽,魏人龟缩东郡濮阳,六国群盗大挫。此时大帅若进攻南阳,王贲必停止东线用兵,反倒救了他们,而若大帅按兵不动,王贲的矛,或将刺向楚人了!”
  黑夫问:“为何一定是楚人?”
  韩信踱步至地图边上,指着梁陈之间那条细细的沟渠:“因为鸿沟,这便是两虎必争之牛!”
  鸿沟,是百多年前,魏惠王令魏相白圭开凿的人工运河。
  白圭对大梁西边的圃田泽进行整修,引黄河水南下入泽,把其改造成了方圆300里的巨大湖泊,继而凿沟修渠,从圃田泽引水到大梁。在此后20多年间,魏惠王命人向东南继续开凿,使水系不断拓展,经后世的通许、太康,一直延伸到淮阳东南流入颍水,最后汇入淮河……
  自此以后,梁楚之间,水网四通八达,鸿沟沿线的大梁、淮阳两个城市,遂成为中原大都会。
  不过魏国富也鸿沟,亡也鸿沟,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贲就是凿鸿沟之水灌大梁,这才灭了魏国,也彻底葬送了大梁的繁华。
  这关系让人唏嘘,不过黑夫作为后世人,知道鸿沟,还是由于它“楚河汉界”的地位。
  只要是这个时段,虎争天下,是绝对绕不开鸿沟的。
  眼下北秦与楚国的交锋,也针对这条运河展开!
  韩信也看得很透彻:“中原之粮,集于敖仓,敖仓是鸿沟起点,虽有成皋之险屏蔽,但倘若鸿沟南段为楚所控,敖仓便不算安全。故继韩、魏之后,王贲若能腾出手来,定会击楚,首先要争的,便是鸿沟和淮阳!”
  “结了婚的男人,果然和小处男就是不同啊。”
  黑夫暗暗颔首,韩信经过一次挫折后,的确冷静了许多,大局观上,也有一定成长。
  他说道:“然也,有时候敌人的敌人,也要加以运用,我明明可以让江东袭击淮南,为何不做?正是北强而南弱,我军需要山东群盗,来牵制王翦。”
  “去年王贲欲速破江汉,放任东方群盗作乱,眼下他们已成了气候,再不管,就要攻打敖仓,叩函谷关了。所以才有涉间、苏角击韩魏之事,这二人便是王贲安排在东边的偏师。”
  “相比于江汉之战,二将胜得太轻松了,只要再败楚国,便能解除东方之患,集中力量对付北伐军,你所料不错,我刚刚得到汝南的消息,涉间已离开韩地,向东进军,司马鞅亦领一军,进入汝南,逼退吴广部,这是要保护涉间侧翼的,而苏角居梁,想必也已沿着鸿沟南下。”
  前面是南攻东守,眼下,则是南守东攻,这便是王贲的战略了。
  黑夫问韩信:“若你是涉间,将如何作战?”
  韩信思考后道:“主攻淮阳,淮阳在鸿沟之西,无山川之阻,北军东进,陈地首当其冲。涉间、苏角合兵数万,对淮阳围而不攻,诱楚军来援,聚而歼之,则楚不足为患也。”
  黑夫又问:“你以为,两军孰胜孰负?”
  韩信道:“恐怕还是北军将胜,涉间、苏角合兵有五六万人,且新败韩魏,士气正旺。楚人虽夺取睢阳,但损失惨重,其兵力分散在广袤楚地,能投入的不到三万,若涉间围陈以击援兵,楚不救则失陈、鸿沟,救则将大败。”
  他建议道:“故以我浅见,六国如强弩之末,不可久也。我军还是要给南阳、汝南一些压力,以免六国彻底败亡,单以南方之力,这场仗,恐怕要僵持下去了。”
  黑夫同意:“有道理,我军要随时做好北上的准备……不过这场仗,我还是更看好楚国。”
  韩信诧异:“为何?”
  黑夫从案上盘中拿起两个风干后的柿饼,自己嘴里叼着个,另一枚递给韩信。
  “柿子捡软的捏,这本没什么毛病,但问题是……”
  他一口咬下柿饼,甜如糖,还有点黏牙。
  “六国那一堆软柿子里,偏生有颗能将人牙齿崩掉的铁蛋……”
  望向东方,鸿沟之上,此刻已是战云密布,黑夫心中暗道:
  “项铁蛋,猛将兄。”
  “你可千万别让我失望啊!”
  ……


第0842章 生当作人杰
  一月中旬,得知淮阳被围的消息时,项羽军两万人,才刚离开过冬的睢阳,至陈郡柘(zhè)县(河南柘城)。
  柘县之得名,因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而这柘树的叶子,可以用来喂养一种“柘蚕”,所产柘丝色泽光润鲜艳,织成的衣裳名扬梁、宋。
  不过柘县近日得到楚国上柱国的命令,要求全县绣娘都织一面旗帜:火红的楚字大旗!
  外边的绣娘们持针运线如飞,县寺内,楚国的将尉们却正在争论一件事关楚国兴亡的要事。
  “陈郢恐怕不好救。”
  说话的是蒲将军,他是项羽击东海郡时带着数百族人来投靠的,颇有勇略,但今日的提议却十分保守:
  “我军只有两万,而围困陈郢的秦军至少有六万,甚至更多,还隔着一条鸿沟,明摆着便是引诱我军去驰援,好半渡而击,上柱国,吾等不可上当啊!”
  堂上另一人却持不同看法。
  “但陈郢若丢了,楚国将大受损失,淮阳控蔡、颍之郊,绾梁、宋之道。淮、泗有事,顺流东指,南北有事,必争于此。”
  此人身材矮小,却遇事极其冷静,若黑夫在此,定会惊喜地叫出声,这竟是在他腿上留下一个箭孔,又消失多年的老熟人钟离眛啊!
  钟离眛继续道:“十多年前,昌平君以陈郢反秦,击李信之背,楚遂大胜。”
  “过了一年,王翦为将,陈郢轻易失守,楚遂再无屏障,旦夕灭亡。”
  “故知陈郢得失,关系到楚国存亡,此番若让秦军夺取陈郢,他们便能再度控制鸿沟,从敖仓派出战船,一路运送粮秣兵卒,顺水而下,威胁到寿春,昔日亡国的惨剧,还会重演!”
  钟离眛道:“故陈郢必救,不过蒲将军说得有道理,不可贸然渡鸿沟,何不效仿昔日齐孙膑围魏救赵之计,我军北上,击陈留,取大梁,与韩、魏之师汇合,西逼成皋,威胁敖仓,则秦军必释陈郢而回援成皋!”
  韩魏虽遭到秦军痛击,连两个王都挂了,但韩有张良,已与公孙信带着数千人以圃田泽为抗秦根据地,打起了游击,而魏国也迅速立魏豹为王,全取东郡,实力比魏咎时反而更强了。
  蒲将军赞同这个提议:“没错,陈郢还有一万守卒,更有季布为将,他素来守诺,少将军离开前说会守住,就一定能守!城内粮食也充足,应能抵挡秦军月余,只要吾等……”
  但他的话,却被在中央跪坐许久的年轻男子打断了。
  “陈郢的确有一万守军,季布为都尉。”
  “此外,还有数万楚人,其中,就包括了我的亚父。”
  巍峨飘逸的高高楚冠,也遮掩不了项羽的武夫之气,他燕颔虎须,双臂有力,好似一巴掌,能将案几拍碎!
  “对手可是王贲,这老儿用兵与其父极似,绝不会因为欲夺取陈郢,就放松了陈留、成皋的守备,届时我军杀至成皋,却为大兵阻挡,攻不得而退不能,但陈郢,恐已告破。”
  “亚父乃我心腹,季布乃我手足,去一心一臂,与死何异?”
  项羽扫视蒲将军、钟离二人:“这场仗,必须打!”
  蒲将军急了:“可……”
  项羽却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我小时候,听仲父说过,楚,天下之强国也,最盛的楚威王时,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馀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夫以楚之强与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故诸侯为公、侯、伯,唯我大楚,能自封为王,与周分庭抗礼。”
  “正因为楚国很大,昏君庸臣竟不甚惜,故楚怀王时,割上庸、汉北与秦国,也无所谓,徒然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