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组织豪杰去抗日-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稻队长却是对刘一山的话持反对意见:“也不一定的,国人还是有很多好汉的,他们就像桑木扁担一样,宁折不弯的。”

    半夜时分,就在桑阿镇的村东头,闪起了一圈一圈的手电筒的火亮。手机请访问:

 第18回 桑阿镇战斗(二)

    小木横三对刘一山一挥手说:“刘一山君,你的上。”

    刘一山有些怵头了,对小木横三说:“我们大队上啊,不大好吧!要是叫韩行那小子坑了,我们大队可就全完了。还是皇军上吧,皇军大大的厉害,我们皇协军是小小的。”

    田原二对刘一山反唇相讥说:“你刚才还说中国人就会沾便宜,难道说韩行在这个时候,还会说瞎话吗,还会坑我们吗,还会自掘后路吗。”

    小木横三可是对刘一山毫不客气,抽出了半个指挥刀,大吼了一声:“八嘎!你的军人的不是。服从命令知道不知道,要是敢不服从命令,死了死了的。”

    刘一山一办法,只能是赶着鸭子上架,不上也得上了。

    桑阿镇的村北头有一片枣树林子。和一般鲁西的村庄一样,离村外不远,总有一片枣林子。这些大红枣,在农村人来说,秋天的时候,可是一种美食啊!既大又甜,既酥又脆,吃也吃不够,所以引诱得很多馋嘴人趋之若鹜。

    刘一山一挥手,几个尖兵就悄悄地上去了。

    他们在枣树林子里搜索了一圈儿,也没有发现八路军的哨兵。于是学了一阵子夜猫子叫。“咕咕——咕咕——”

    刘一山手一挥,队伍又继续向前。

    几个哨兵在桑阿镇的村东头摸索了一阵子,并没有发现八路军的哨兵,又用夜猫子的叫声通报。

    刘一山心里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好啊,这下子我可捡个大便宜啦,抄了八路军筑先纵队的老窝,忧的是八路军一向用兵谨慎,怎么连个哨兵也不放呢,真是有点儿奇怪。

    甭管怎么说,他知道自己的伪军大队,就是皇军手里的一粒棋子。鬼子叫自己向东,自己不敢向西,鬼子叫自己打狗,自己不敢骂鸡。伪军就是给鬼子挡子弹的,什么危险的活儿都得伪军先干。

    刘一山率领着伪军大队悄悄地进入了村庄,村庄里静悄悄的,到处是黑黑的一片,家家户户都关门闭灯,都和睡着了一样。

    刘一山还算留了个心眼,叫三中队在村东头守着,万一出现个意外,也好有个退路。叫一中队在前面试探,慢慢地向前摸索。自己呢,在村东头坐阵,一但情况有变,好脚底下抹油,赶快开溜。

    就在一中队慢慢地摸到了村子中央的时候,突然一声枪响,有人大喊一声:“打啊!”随即机枪步枪手榴弹是响成了一片。

    伪军一中队突然遭到了猛烈的打击,是惊惶失措,立刻倒下了一大片。这个巷子中间,是躲没地方躲,藏没地方藏,户家都死死地顶着门,只有等死的份上。没死的是抱着头就往村东头跑,沿途又被房顶上射下来密集的子弹,打死了一大片。

    房顶上的八路军一见伪军要逃,大喊一声“杀呀——”“冲呀——”“缴枪不杀呀!”纷纷从各个院子里冲出来,向着伪军迅猛地冲击。

    伪军大部分是来混饭吃的,见八路军冲了下来,跑的跑了,跑不了的,赶紧举枪投降。

    亏着刘一山有先见之明,用三中队坚守着村东头,死死地用机枪封着街道,才没有被八路军突破。

    刘一山的一中队是大部分没有回来,二中队也是损失过半,三中队掩护着,赶紧向着村外撤退。

    小稻中队也上来了,用机枪和掷弹筒掩护着刘一山的队伍向来路上退去。

    枪声一响,小木横三就知道上当了,对田原二说:“田原机关长,枪声不对呀,我怎么听着像是中正式,老套筒的声音啊,不像是我们的枪声。是不是中了八路军的圈套了。”

    田原二是醉死不认半壶酒,还在死犟:“不会吧,刘一山的队伍里也有很多的中正式,老套筒。枪声一响,就快了,说明了筑先纵队的司令部完蛋了。”

    枪声从村中央一直响到了村东头。

    这下子,小稻中队长听出来了,恨恨地说:“八嘎!我们上了韩行的当了。这分明是八路军从村子中央,一直把刘一山的队伍打到了村东头。我们要是不上去,刘一山肯定完了。”

    小木横三也听出来了,对小稻中队长说:“你的,快快的上去接应。”

    田原二还在纳闷,嘟囔着说:“不会吧,凭着韩行目前的处境,凭着我们对他以前身世的了解,凭着他的个性,他不会这么傻吧,他不会做了这么愚蠢的行动来吧。那样的话,他可就把我们皇军,大大地得罪了。”

    小稻中队迅速出击,总算把刘一山的伪军大队给接回来了。去的时候,也算衣服鲜亮,有模有样,整整的一个大队。回来的时候可不一样了,一个个丢盔弃甲,灰头土脸,伤兵一大堆,很多伪军就回不来了。

    气得刘一山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破口大骂:“这个韩行啊,他可把我们坑苦了。这个可恶的**分子,只要是叫我逮住了他,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小稻中队长更是气呼呼的,一肚子的不平气:“这个韩行,是大大的混蛋,我们上当了。他这分明是诈降之计,可是我们有些人还是来。对待这样的死硬分子,根本就不能相信他。”

    而田原机关长,还是有些纳闷,凭着他多年的特工经验,认为这里头可能是出了一定的变故。

    就在这个时候,桑阿镇的村西头,忽然闪现了手电筒的叉号。手电筒连续地画了几个叉号。

    田原二就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为了推脱自己的责任,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判断,他对小木横三说:“小木大佐,你吗,桑阿镇的村西头不是出现了手电筒的叉号了吗,这才是韩行给出的暗号。刚才那个暗号是错的,一定是另有原因的。”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小木横三问。

    “什么原因,现在还不知道,”田原二说,“等我们调查清楚了,一定会水落石出的。韩行是条大鱼,为了这条大鱼,就是牺牲一些小也是值得的。”

    小稻对田原二的显然是不同意的,他说道:“田原二机关长,你这是自欺欺人。”

    而刘一山心里却在暗暗叫苦:“我们皇军真不是人啊。在皇军的眼里,我们就是一些小,随时可以被他们牺牲掉。”

    桑阿镇战斗后,日伪军争夺韩行的斗争还在继续,这暂且不提,以后斗争的日子还长着哩。另一方面更为迫切和激烈的斗争也在继续,那就是争夺堂邑县基层政权的斗争。

    冠县除了县城以外,大部分地区被筑先纵队控制,而聊城县为沦陷区,主要有日伪军控制,在冠县和聊城之间夹着一个堂邑县。这个地方,日伪军国民党**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想控制这个地区。

    只要是控制了堂邑,保卫自己的驻地再进攻敌人的阵地也就方便多了。

    **聊堂工委是1939年2月经鲁西北地委决定建立的。下辖三个区委,在几十个村庄建立起党支部和个别党员关系。那时,聊西北七里营刁庄丰马庄一带为一区,堂南聊西一带以张炉集为中心为二区,堂邑东北乔庄赵子营凤凰集一带叫三区。

    工委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农村党组织,宣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斗争形势和斗争的方式方法,发动群众组织,坚决打击汪精卫汉奸和国民党顽固派,同时积极准备建立抗日武装和县区政权。

    工委建立时,正值聊堂边的大片农村暂时处于气氛恐怖,却无军事实力的空白地区。原因是聊城失守后,我抗日部队,暂时离开了聊城,集结到卫河两岸去整顿。刚刚占领聊城的日伪军暂时还不敢出城捣乱,所以双方都没有在这一带活动。

    国民党顽固派的头子,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椿这个空子,企图把驻扎在茌平博平一带的齐子修部和驻扎在濮阳范县观县朝阳一带的王金祥部联合起来,要联合的首先方式是先把电话联系起来。

    工委一建立,就发动群众进行了一场反架线的激烈斗争。顽匪们白天架线,党员发动群众夜间拆除。就这样白天架,晚上拆,如此斗争了半个月,李树椿没有办法了,终于放弃了架设电话线的企图。

    同时筑先纵队的一个团和运东地区五大队行动到该地区活动,造成了大的声势,使聊堂边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又振奋起来,增强了对敌伪顽斗争的信心。

    四月初,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建立武装的条件成熟了。工委决定由张大千张炬二同志组建一支小部队武装。

    张大千原来是十朵金花的大姐大,以后又在情报队磨练了一阵子,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军事斗争经验,情报斗争经验,进步是非常的快。原五支队的司令员,也就是先遣纵队的二团团长孙赛花牺牲时,曾托付给政治部主任盛北光,希望他好好地培养一下10朵金花。

    盛北光觉得,聊城的妇女能顶半边天,这10朵金花个个是聪明伶俐,武功超群,如果好好培养,绝对是半边天的好材料。于是,把她们推荐给地方,好好地锻炼一下,锻炼好了,这都是妇女工作的好干部。

    张大千干脆就把她们全要了过来,再加上原来的老8闺妹,老10翟麦子,组织了一支娘子军。

 第19回 争夺堂邑县(一)

    除了这些娘子军外,还有范树民牺牲后的青年挺进队员。 他们虽然年纪不大,但一个个革命意志坚强。年龄是小点儿了,但是他们也在成长啊!一棵棵的小树,只要是浇水施肥,有适合于他们成长的环境,早晚得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1939年10月,上级党委决定,撤销**聊堂边工委,建立堂邑县委,县委书记由张大千担任。这段时期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县区乡各级政权。

    建立政权的开始,鲁西北地委为了加强开辟堂邑的武装力量,派来了卫河大队第一支队,并明确了该部队在较长的时间内坚持堂邑县防地不动,由大队长朱月松兼任县长。这样就以武力,大大地支撑了堂邑县的各方面建设。

    县委根据党的方针任务,积极号召各阶层人民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力出力,迅速建立各区区队,并充实了县大队。

    各界人民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也简称动委会,随着县政府的建立也建立起来,由张炬兼任动委会主任。

    这时的堂邑县行政区域,除沿用了“七七”事变前的建制,即6个区外,又加上了聊城西北一带为七区,一区仍恢复城关及城西马颊河两岸的建制。

    堂南为堂邑二区,北接县城,东临聊西,张炉集是这个区的大镇,历来就是二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七七”事变前,旧区公所长期设在这里,是地主士绅争夺政权的目标。

    这也是聊城县和冠县的必经之道。

    1930年时,大地主张子衡夺取了区政权,成了国民党的区长。

    这个张子衡是个老奸巨滑的士绅,他对上收买国民党政府官员,在本地搞地富阶层利益均沾,对广大贫苦农民有时则施小恩小惠笼络人心。全镇男女老幼,妇女孩子都称他为张五爷。

    有些年龄比他大的也称呼他为张五爷。

    聊城沦陷后,国民党的部队一直由他这个区供养。而八路军的抗日部队来向他征粮征款时,他总是满口困难,讨价还价,不是不供应,就是少供应。

    这时候的韩行,又代表着筑先纵队进行了第三次南征,参加了长沙会战。回来后,代表着筑先纵队,以作战科长的身份,到堂邑县来作军事调查工作。

    他先找到了堂邑县的县委书记张大千,现在是熟人好办事,过去也是熟人好办事。张大千对韩行是相当的热情,她给韩行沏上了一杯热茶。

    沏茶这个礼节,在现代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在那个时代,却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毕竟是那个时代的条件太差了。

    张大千过去把自己曲折地领向革命道路的韩行,虽说是屡立战功,资格颇老,可现在呢,也就是一个作战科长的身份,不禁有些感慨唏嘘。再说,自己都是县委书记了,而韩行呢,却连个党员都不是。

    但是党内的事情,牵扯到方方面面,也牵扯到历史的复杂问题。她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说了几句闲话后,张大千就直接对韩行说:“韩科长呀,你经验丰富,我正想问你一个事呢,这个张子衡,你说应该怎么办呀?你说他不抗日吧,他也做一些工作,人缘还算不错。你说他抗日吧,可他这个区长,我们一找他要粮要款,他不是这些事,就是那些事,不是拖拖拉拉,就是不给少给。可是要是给国民党的顽固派粮派款,他保准做得挺好。”

    韩行说:“对于张子衡这个人,我也听说了一些,只是没有见过面。甭管怎么说,我们还是会一会他吧,到底怎么说的,再怎么做的,我们心里也好有个底。”

    张大千带了闺妹和翟麦子,和韩行一块儿去面见张子衡。

    要说张子衡的家,虽然大点儿,也算朴素。一座大大的院儿,没有什么奢侈的物品,全是一些实用的家什。堂屋是会客室,堂屋旁边是里间,是张子衡和老婆孩子住着,算是寝室。东屋西屋是几间偏屋,几个长工住着,里面放着一些种地的家什。

    那时的条件艰苦,所谓的地主士绅,比现在的土豪可是差着太远了。

    一见韩行来了,张子衡赶紧慌忙着出来迎接。韩行在聊城也算是知名人士,自己不认识别人,可能别人早就认识他了。

    张子衡见了韩行是一拱手,笑着说:“久仰,久仰,你韩大司令到我的门上来了,真是祖宗荣光,蓬荜生辉,三生有幸,光华遍地啊。还有张队长,幸会呀,幸会呀,欢迎张队长到我的门上来检查工作。”

    张子衡称呼张大千为张队长,因为张大千一直以武装工作队的名义出现在各地,党的工作还处于秘密状态,县委书记的旗号,可不是公开打的。

    韩行先打量了一下张子衡,见他有四十来岁,油光满面,脑门放光,中等身材,白白的粗布衬衣,套着一件黑缎子的小坎肩,下穿是一条黑色的粗布便裤,一双黑鞋,里面穿的袜子可是白得透亮,更显出了鞋的乌黑。

    透着这身利索劲儿,韩行就知道这个人非常难缠,典型的一个政客。

    “你好,张区长,见了你我也是非常高兴啊!张区长的名声可是门缝里吹喇叭——名声在外呀!”

    “哪里,哪里,我这个小小的区长,也就是略微尽一些抗日的责任罢了。这么些的军队供给,这么些的杂事,琐事,我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张子衡话没说上三句,先把自己的谱摆上了。

    进了张子衡的堂屋,韩行感觉到这也是一间极普通的士绅摆设,八仙桌,太师椅,后面是一架大漆粉刷的大条几。地是青砖铺地,显得和一般的农民家庭就是不一样。

    过去的黑色油漆,叫大漆,粉刷的桌面条几面,那真是又黑又亮,还厚实,比现在的油漆面可是厚多了。再怎么碰,它的漆也不会掉,除非是狠狠地砸一下子,漆才会掉,在漆的下层,有一层薄薄的白粉面。

    平常落下了一层尘土,都不用擦,直接用鸡毛毯子弹弹就可以了。很脏的时候,才用干净的抹布轻轻地擦一下,桌面条几面又是锃明瓦亮了。

    张子衡进了屋,先把韩行往上座上让。左为主,右为上,想让韩行坐在上首。韩行可不敢坐,他要让主角坐在上首,就把张大千往上首里让。

    要是在平时,张大千绝不会坐在那里,她见韩行给自己使了个眼色,也就一屁股坐在那里了。张子衡不是一贯自己这个女队长吗,好摆谱吗,那自己也摆摆谱,偏要坐在上座上。

    她真就落落大方地坐在上首了。

    韩行接着又把张子衡往主人的位子上让。这就叫张子衡有些为难了,自己如果坐在了这个第二把的交椅上,那么,韩行这个司令又要坐在哪里。韩行毕竟是聊城范筑先的秘书,三次南征的司令,比自己的级别可不是大了一点半点啊。

    张子衡只有把韩行往主人的位子上让,自己呢,也就只有委屈地坐在八仙桌下面的条凳上了。

    韩行坚持不坐,这个位子可不是随便坐的,要是坐上了,那就是对主人不尊重了,下面的话就不好说了。韩行硬拉着张子衡坐上了。

    张子衡就是坐上了,身上也是不得劲的,总觉得是如坐针毡,不是这么回事啊。

    张子衡不是自认为自己是国民党元老吗,韩行先和他续上了。

    “张区长,听说你是二区的老人了,为抗日做了许多的贡献。在此,我向张区长感谢了。”

    张子衡是多聪明的人啊,听出来韩行这是话里有话,心想,我做的贡献再大,有你做的贡献大吗,赶紧恭维地说:“我和你韩司令相比,那就是星星之见皓月,小巫之见大巫,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别说旁的,光说三次南征吧,杀敌过万,你的功绩何人能比啊!”

    还算他聪明,韩行赶紧避开了这个话题,说:“依张区长来前,谁在聊城抗日的功绩最大?”

    “这个……”张子衡有些接不上话来了,明显这是个语言误区,自己要说是国民党功绩大,肯定是名不符实,要说是**功绩大,韩行说不定还提什么条件呢。想了想只好来了个折中的态度,“要说谁的功绩大,我还真是来。”

    这就好办了,韩行心话。韩行娓娓地说道:“聊城自沦陷以来,别的不说,就说是董固庄之战,琉璃寺之战,还有最近的桑阿镇之战,哪一战不是**八路军在和敌人浴血奋战,流血牺牲啊。还有筑先纵队的三次南征,打得日本人是不吃菜?要说歼灭过万,也不为过。为什么给你二区要点儿给养就这么困难呢,张区长啊,你好好地想一想吧……”

    韩行的这些话直奔主题,一下子就击中了张子衡的七寸。

    张子衡是默默无语,叫韩行说得没了话说。

    韩行接着又说:“现在二区的人民,都在呢。真抗日,假抗日,主要是人民的这些辛辛苦苦从肋条下刮下来的钱粮用在了什么地方?要是真用在了抗日上,没说的,要是用在了那些不是抗日的队伍上,白白地糟蹋了这些粮食和钱,老百姓不答应啊。”

 第20回 争夺堂邑县(二)

    韩行的话里没有说白了,说是国民党不抗日,但是含蓄地点上了,国民党其实就是在这里不抗日。

    张子衡心里明白,王金祥也好,齐子修也好,哪一个的队伍也不少,粮食没少吃了,钱没少花了,就是没和日本人交过手。不但不打日本,而且还和日本人眉来眼去的暗送秋波,这些事谁还不知道呀。

    韩行子衡不说话了,又对他说道:“我想听听张区长的意见,和张区长好好地交交底。”

    张子衡听着韩行的话里有叫板的意思,只好说:“韩司令啊,你也在国民党里待过,我现在是国民党的区长,有些事呀,不得不为呀!”

    韩行笑了笑说:“范筑先和我,都在国民党里待过,真抗日假抗日,你还不知道吗。事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二区的人民,要求真正的抗日。你要是答应的话,二区的人民将给你一个真正的抗日区长干干,还请张区长好好地考虑一下。”

    张大千也在注视着张子衡,对他说:“要是那样的话,你就真正和人民站在一起了。八路军也好,地方武装也好,都站在你的一边,时刻保护着你。”

    韩行接着又对他说:“你的私有财产将得到保护,地方秩序我们也帮着维持,那你就是一个开明绅士了,二区的政权,也是一个真正的抗日政权了。”

    张子衡闭上了眼睛在思考着,考虑了半天,也没有做出决断,支支吾吾地说:“这……这……确实是急了点了,我还得好好地考虑一下。”

    韩行对他说:“现在战事日紧,时间不等人,三天两天的行,时间长了我们靠不起啊。这样吧,张队长。”

    韩行对张大千一个眼色。张大千会意,从怀里拿出了一张单子,递给了张子衡说:“你要是同意当这个抗日区长呢,就快快把这些钱粮凑齐了,交给我们。”

    韩行接着又说:“二区的人民都在呢,希望你真正地为抗日做些具体工作。只要是把抗日的钱粮凑齐了,交给八路军,也算是真抗日了。真要是不愿意当这个明着的抗日区长,也就算了。真要让二区的老百姓他们的钱粮没有用到抗日的地方,他们会不答应的。”

    韩行和张子千回去后,就在观察着张子衡的动静,有没有觉悟。

    等了两天了,张子衡还没有动静,可是张子衡区政府的内线来报,张子衡偷偷地把征集到的钱粮,都以国民党区政府的名义,统统地给了齐子修的部队。

    县委紧急开会,韩行也参加了。会上张子千说:“二区张子衡的旧政权,在新的形势下,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又成了日伪顽的反动政权了,大家说说怎么办?”

    同志们纷纷说:“拿下,拿下。”“这样的旧政权,不要也好。”“换上我们的人,抗日的政府就要**的人掌权。”

    韩行说:“争取张子衡的办法是不行了,那我们就利用合法的程序,自己来选择抗日的民主政权吧。”

    大家一致同意,又商量了具体的办法。

    1939年11月末,由县政府和县动委会主持,各村派来了代表,在郭子祥村召开了群众代表大会。

    由县政府和动委会动员的全是一些党员和党员积极分子,及一些基本群众。还有一帮人,那就是张子衡动员的,全是一些地主士绅国民党员,还有一些倾向于国民党的狗腿子和一些无赖组成的,当然还有一些受蒙蔽的群众。

    张子衡曾答应过他们,事后要给他们一定的补尝。

    为了鼓舞县政府和动委会动员的这些正派的基本群众,张大千当然得亲自坐镇,还带来了卫河大队第一支队来维持秩序。

    张大千是身挎双枪,脑后扎着两条小辫子,穿着一身碎花的衣服,扎着武装带,带着10朵金花和青年挺进队员,现场来给群众做动员鼓动工作。

    那些女青年不但一个个年轻漂亮,而且手里也都是既带着各自的冷兵器,还带着驳壳枪,真是要拼搏也行,要打枪也行,一个个赛过花木兰。那些青年挺进队的半大小子,人不大吧,鬼不小,那也是一个个拿着步枪,手持大刀,穿着干净的衣服,有的还穿着学生服,身手利索,穿梭在群众之中,一个个就和小罗成一样。

    会议由张大千主持,张大千双手挟腰,挺胸昂首地对大家说:“二区的父老乡们,经堂邑县政府和堂邑动委会研究决定,今天就要在我们郭子祥村召开二区区长民主选举大会,让我们选举出我们信任的区长来,好为抗日服务。现在就请我们筑先纵队的韩科长给我们讲话啦。”

    要说别人,群众可以不听,但是一说到了韩行,大家是一致鼓掌。韩行目前已经是聊城的抗日英雄了,抗日英雄说话,谁敢不听。就连国民党的一些人,也是非常崇拜韩行的。

    在抗日的时代,是崇拜英雄的时候。就和现代人,崇拜电影明星一样。要是那个时候,一个演电影的,或者是一个唱戏的来说话,老百姓是不买帐的。

    因为那个时候唱戏的是下九流,比要饭的强不了多少的。

    韩行对大家鼓动着说:“二区的父老乡亲们,抗日的国民党和**的同志们,前方的将士在流血牺牲,我们后方怎么办呢,就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人的出人。

    我们也出了钱了,也出了力了,也出了人了,但是这部分钱粮和人要往哪里去呢,就要送给真正打日本的人。有的人不打日本,还和日本人相互勾结,我们还给他钱粮做什么?那就成了资敌人,就成了帮助敌人了。

    区上这么些事,我们后方的同志和乡亲们就要选出一个真正能为我们操心的人来,选出一个真正抗日的人来,选出一个真正胸怀坦荡,不拘私情的人来。大家说对不对呀!”

    底下都跟着喊:“对呀!对呀!”

    韩行接着说:“就是选上了,他要是不为抗日作事,我们也要把他再拉下来。只要是他衷心地为抗日作事,我们就要拥挤他,支持他,支持他也就是支持了抗日的事业。大家说行不行啊?”

    “行啊!行啊!”大家一齐喊着说。

    张子衡心里可是有些不平气了,他心里想着,自己是拉了一些人来,为自己拉选票的。这些人可不要反水呀,要是反水的话,自己可就麻烦了,自己下了台,齐子修呀,王金祥的给养可就泡了汤啦。

    县政府和动委会推出来的人是二区区委负责人李善亭,国民党推出来的人当然还是张子衡。当然啦,自由候选人也行啊,只是没有这两个党派的支持,自由候选人的选中概率就很小啦。

    接着,县政府和动委会的人又选出了监票人和计票人,监票人是要求公正选举,防止人为作弊的,计票人是统计选举结果的。

    当时的纸张比较金贵,再说也有很多人不认字的,聊城出大红枣,大家就决定用红枣做为选票。一颗红枣一颗红心,红心代表着选举人的权利。

    锣鼓一响,投票人手里拿着自己的一颗红枣,就开始投票了。

    国民党和**的人都开始了拉票。

    张子衡指使的国民党的人就喊开了:“三民主义万岁,蒋委员长万岁!”“支持张子衡,就是支持国民党。”“只有依靠国民党,才能抗日。”“中国只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国家,一个主义。”

    张子千的10朵金花挺进队员,还有一些党员就喊开了:“**的抗日政府才是真正的抗日政府。”“支持李善亭,就是支持抗日政府。”“国民党**联合抗日,坚持抗日统一阵线。”“要选举真正抗日的区政府候选人。”

    是国民党的人当然不在话下,要投张子衡的票,是**的人当然也好说,就投李善亭的票,还有一些人就不好说了,犹豫了,迟疑了,拿着一颗大红枣,也不知道到底该投谁的票。

    韩行就站在了李善亭的小筐前,大声地喊叫着说:“投李善亭的票,没错的。我以范筑先的名义担保,我以南征军司令的名义担保,我以抗日的名义提保,投李善亭,没借的。”

    这样,很多既不是国民党拉来的,又不是**拉来的人,纷纷把大红枣,也就是自己的选票投给了李善亭。

    双方还是锣鼓齐鸣,拉票的声音喊得震天地响,但是明眼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