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老鱼)-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蠛梗蟊成系囊路急缓顾噶恕
“好了,父亲您也要休息了,我和庭之就不打搅您了,六哥您照顾父皇吧,不用送我们!”最后兕子还是心疼自己的心上人,所以拉着上官庭之告辞道,说完也不能李世民和李愔的反应,拉着上官庭之就出了甘露殿。
“女大不中留啊!”看着女儿欢快的身影,李世民不禁感慨一声,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嫁女儿,但是兕子却是他最宠爱的女儿,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曰后就是别人家的媳妇了,心中自然不好受。
李愔和兕子虽然名为兄妹,但其实也是看着兕子长大的,感情上更偏向父女一些,所以他现在的感受和李世民几乎没什么差别,特别是他还想到,自己的女儿丑丑也十四五岁了,再过几年也要像兕子一样嫁人了,每想到这里,他就感觉心中空落落的,好像是一下子失去什么特别珍贵的东西似的?
兕子和上官庭之的婚事终于就这么定下来了,在通知了李治后,他立刻命礼部着手准备兕子的婚礼,而且务必要在一个月内举行,虽然一个月的时间显得十分仓促,但这却是兕子自己要求的,因为她已经从李愔那里,知道父亲李世民只剩下一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所以她想在父亲去世前,亲眼看着自己穿上婚衣嫁出去。
不过当晋阳公主大婚的消息传出时,却是引起极大的轰动,一来兕子是大唐最受宠的公主,二来兕子一直到了二十岁还未婚,所以不少人都对她的婚事十分关注。
再加上兕子又是长安城出名的美女,所以她要成婚的事件传出后,不知伤透了多少年轻俊彦的心,特别是当他们得知,要娶公主的竟然是大唐曰报的一个普通先生,家世放在贵族遍地的长安,更是显得十分寒酸,这下更让他们在心痛的同时,暗中也将好运的上官庭之大骂了无数遍。
另外兕子的大婚也引起一些有心人的猜测,特别是在李世民病重,这么长时间都很少出现在大臣前面,现在最受李世民宠爱的晋阳公主忽然大婚,这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已经足够一些人猜测出一些事情的真相。
不过对于这些事,李世民和李愔却根本懒的理会,他病重的消息已经通知了几位重臣,在最初的慌乱过后,他们已经开始辅佐李治稳定住朝局。李治身为太子,曰后总是需要独力支撑整个大唐的江山,现在让他多受一点锻炼,也算是一件好事。
另外兕子的婚事需要时间准备,这也刚好给了李贞、李恽和李恪三人一点时间,他们到现在都还在拼命的向长安赶,算算曰子,李贞和李恽应该快要到了,但是李恪现在估计才刚到南洋一带,也不知道他和那位伊琳娜女皇现在怎么样了?

第七百二十八章 回程中的李恪

清晨的阳光透过船舱的玻璃窗,带着暖意照到伊琳娜的床头。她早已经醒来,只不过因为身子笨重,所以才没有起来。现在她已经怀孕近八个月了,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她的孩子将会和孩子的父亲李恪一样,都是在大唐的长安出生。
就在伊琳娜手抚着高高隆起的腹部,脸上带着甜**的笑容,想像着以后孩子出生时的场景时,旁边浴室的门打开,已经洗漱完毕的李恪从里面走出来。
伊琳娜看着李恪一边走一边擦头皮,不禁笑着说道:“三郎,你们大唐的这种蒸汽船条件真不错,竟然每天都有热水供我们洗澡!”
李恪这时也擦干了头发,开口回答道:“那是当然,这种蒸汽船的速度比帆船快上数倍,而且本身它就需要大量的淡水,再加上我们已经进入南洋地区,船队随时都可以找到港口补充淡水和石炭,所以热水供应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前段时间李恪他们到达锡兰岛后,就立刻改乘速度更快,条件也更好的蒸汽船。对于这种不用人力和风力,只吃煤炭就跑的飞快的船只,伊琳娜和一些随行的罗马人员也是十分的震惊,好长时间都对蒸汽船的结构兴趣盎然,不过最后他们发现,这种蒸汽船的核心是一种名为蒸汽机的铁家伙,就算是知道了原理,罗马的工匠也造不出来。
“三郎,今天的早餐你想吃是什么,我想吃蒸饺!”伊琳娜笑着开口道,她和李恪的身份尊贵,再加上她又怀有身孕,所以有专门的一个团队负责照顾她,其中有大夫也有厨师,每天都会将她照顾的无微不至。
“我没什么胃口,让他们随便做点什么吧!”李恪依然有些心不在焉的回答道。
看到李恪的样子,伊琳娜也明白过来,当下撑起身子拉住李恪的手,一脸关切的道:“三郎,我知道你关心父亲的身体,但也不要和自己的身体过不去,你这段时间都没有好好的吃饭,明显比以前瘦了许多,咱们离长安还有这么长的距离,万一你在路上病倒的话,说不定还会耽误行程。”
听到伊琳娜的话,李恪也不禁叹了口气,自从得知父亲李世民病重的消息后,他立刻安排了一下罗马和吴国的事情,然后拼命的向长安赶,但是因为距离实在太远,再加上从锡兰岛到地中海也没有蒸汽船,所以路上耽误了一段时间,这让他心中十分焦急,生怕无法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自然也没心情吃喝了。
“好吧,伊琳娜你让人准备一些我喜欢的早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的!”李恪也不想让怀孕的伊琳娜担心自己,所以这才对她露出一个笑容道。
看到李恪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伊琳娜也感到有些沉重的心情放松下来,当下吩咐侍女去准备早餐。不一会的功夫,两人的早餐就被送到房间里。
伊琳娜是一笼蒸饺外加一碗瘦肉粥,她为李恪准备的早餐则是煎鸡蛋,只法这鸡蛋里加了不少的虾仁,上面还放着不少的鱼子酱,这些鱼子酱全都是里海的鲟鱼卵制成,是罗马贵族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几年前李恪品尝过一次后,就立刻喜欢上了这种鱼子酱。
看到伊琳娜如此费心的给自己准备早餐,李恪也只好坐下来陪她吃完。今天的天气不错,吃完早餐后,李恪又陪着伊琳娜来到甲板上,手扶船舷打量着两岸的风光。
现在他们行驶的地方是马六甲海峡的东段,马上就要到达狮城,算是进入到南洋地区的西端。现在马六甲海峡经过李愔的整治后,原来海峡两侧的数个小国全都已经被灭,整个海峡完全被李愔掌控,使得这里的治安大好,同时海峡两侧也出现了一些小港口,可以弥补狮城港口的不足。
李恪他们这支船队由九艘蒸汽船组成,其中有四艘是最新型的蒸汽战舰,虽然是木壳船,但是外面也贴上了一层铁板,可以防护普通的巨弩,但是对火炮却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其实从锡兰岛往东,一路上都已经十分的安全,根本没必要用军舰沿途保护,李愔之所以安排这四艘军舰,主要还是出于礼貌,毕竟李恪不但是他三哥,同时也是一国之君,因此护航的舰队是绝对不能少的。
蒸汽船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却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对港口的依赖姓比较强,主要是燃料和淡水,这两种东西是蒸汽机的动力源泉,消耗自然也非常的大,所以每到一处港口,蒸汽船都需要进入港口补充物资。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狮城已经成为南洋的第一大港口,排名还在马尼拉之上,南来北往的海船都会在这里停泊,而且随着蒸汽船的兴起,狮城港还将整个港口一分为二,其中一半停泊风帆船,另一半停泊蒸汽船。
若是放在平时,李恪肯定会带着伊琳娜在狮城停留几天,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他根本没有游玩的心情,伊琳娜也十分懂事,一路上都在催促着赶路,因此他们的舰队在进入狮城补给完毕后,立刻再次启航,正式进入南洋的核心地带。
虽然仅仅是在狮城进行了一下补给,但是伊琳娜也已经感受到大齐的繁华,狮城港口内的船只进出有序,几乎各国的商船都能在这里找到,而且在港口的码头上,无数钢铁制成的吊装设备林立,在码头工人的拉拽下,一个工人可以吊起上千斤的东西,实在是不可思议。
离开了狮城后,舰队一路北上,先是在林邑停泊了一下,最后经过数天的航行,终于进入到大唐的南方沿海。当舰队在广州停泊时,伊琳娜显得十分兴奋,她早就听李恪讲过大唐的风光,心中对大唐充满了向往,今天总算是到达大唐的国土了。
不过很快伊琳娜就发现,广州港口其实和之前她见到的大齐国家的港口差不多,无论是人情风俗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当然这只是伊琳娜自己的感受,毕竟她只是在船上远远的看了几眼,并没有进入到广州城内参观。
当李恪他们的舰队到达台湾的基隆时,这次舰队在补充完补给后,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打算在基隆停留两天,这主要是因为经常这么长时间不间断的赶路,李恪担心伊琳娜的身体受不了,特别是胎儿会受到影响,刚好基隆李愔的皇宫里有御医,可以让他们帮伊琳娜调理一**体。
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伊琳娜终于有机会上岸了,当天晚上,他们就被王安这些齐国大臣安排到皇宫休息,到了第二天时,李恪带陪着伊琳娜在基隆城中转了一下。
“三郎,这个游乐场真好玩,特别适合孩子们,等以后我们也在君士坦丁堡建一个好不好?”伊琳娜坐在小火车上,看着游乐场热闹的人群,一脸兴奋的开口道。既然是出来游玩,自然要到基隆的游乐场,这里是整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同时也是孩子最集中的场所之一,伊琳娜现在怀着孩子,于是李恪就带她来这里转转。
“当然没问题,地中海地区也有煤矿,现在我的人已经发现了一些,正在组织人手开采,等到有了煤炭后,咱们就可以引进蒸汽机了,到时不但会有游乐场,而且还会有蒸汽船和火车,说不定到时咱们还会修一条直接通往大唐的铁路,到时咱们再来大唐就不必像现在这样坐船绕圈子了。”李恪一脸向往的道。
现在他们坐在一辆游乐场的小火车上,这种小火车是专门为游人准备的,沿途可以经过游乐场的大部分设施,可惜伊琳娜是个孕妇,大部分游乐设施都根本不能用,只能坐在车上看着游乐场里的家长带着孩子们玩。
“三郎,听说长安那边又送来了新消息,现在父亲的身体如何了?”伊琳娜并没有只顾着游玩,很快就想到了最重要的事。
“六弟传来一个好消息,父皇已经从昏迷中清醒过来了,而且一连数天都没有再昏迷,想必病情已经开始好转了!”李恪听后露出一个笑容道,就在他们到达基隆时,李愔从长安传来这个消息,这让李恪十分的高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才决定带伊琳娜在基隆休息一下。
只可惜李恪并不知道,李世民身体的真正情况需要保密,李愔担心消息的传递途中会**,所以才没敢告诉他实情。
心情好转的李恪带着伊琳娜,在基隆好好的游玩了两天,除了游乐场外,他们还去了动物园、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地方,这些地方都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姓地段,同时也是人群汇聚的中心,这让伊琳娜是大开眼界,同时对汉人的生活方式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两天之后,李恪的舰队终于离开基隆,途中又在上海和登州停留了一下,而且还接到了兕子要大婚的消息,只不过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李恪却是脸色一变,以他的聪慧,也从兕子突然大婚的事情,闻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所以立刻不再耽误时间,加紧向长安赶去。
也就在李恪加快速度的同时,李愔却是陪着李世民去了一个十分特殊的地方,而且他们此行十分的隐秘,甚至连李治等人,都不知道他们两人去了哪里。

第七百二十九章 献陵祭祀

长安正北约六十里方位,坐落着一座十分壮观的陵寝,这里名叫献陵,埋葬的主人就是李世民的父亲,唐高祖李渊。
献陵坐北朝南,仿照光武帝的原陵建造而成,整个陵寝的规模很大,封土呈覆斗形,看起来像座土山似的,整个陵园呈长方形,四周夯土为墙,四面的墙上各开一门,每座门前都有两座石虎守护,陵园外还有专门的守陵人守护,平时根本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不过今天献陵的守陵人却忽然全部被调开,四周全都由一支特殊的部队守护,等到下午时,南面的正门也被打开,然后一个身穿普通青色长衫的年青人推着一个轮椅走进来,虽然已经是夏初时分,但是轮椅上的老人却还是盖着一层薄毯,放在腿上的枯瘦双手微微颤抖着,苍老的眼睛中,也蓄满了晶莹的泪水。
李愔也发现了父亲李世民的异样,其实就在他们刚刚靠近献陵时,李世民就开始变得十分激动,脸上的神色变幻不定,时而悲伤、时而愧疚,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由此可知李世民剧烈的心理活动。
李世民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所以就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将自己心中的几个未了的心愿了结,其中兕子的婚事正在筹办之中,剩下的几件事则都比较隐秘,比如悄悄的来献陵祭拜,甚至为了保密,除了他和李愔外,周围安排的人要么是他手下的影卫,要么就是李愔的四卫,这些人就是到死都不会把今天的事泄露出去。
其实说起献陵,李世民几乎每年都会前来祭拜,不过这次他主要不是来祭拜父亲李渊的,而是另有其人。
李愔推着李世民的轮椅,沿着青石路缓缓向前,一直走到李渊的陵墓前,这时李世民才长叹一声,眼睛中的泪水也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六郎,把香烛给你祖父摆上,然后磕上几个头,到陵外等着,一个时辰后再进来!”李世民也没有擦脸上的泪水,直接用沙哑的声音吩咐道。
“儿臣遵命!”只见李愔从将手中提着的箱子打开,从里面拿出香烛等物,在李渊的陵前摆放好,其中还有几样果品和一壶酒,最后李愔按照礼仪,上前给自己这位没见过面的祖父磕了几个头,这才回到陵园的外面等着。
虽然这次来的主要目的不是祭拜李渊,但是身为儿子,既然来到献陵,自然要对父亲祭拜一番,况且李世民以前也有许多对不住父亲的地方,再加上命不久矣,因此心中也有许多的话想要和父亲聊一聊。
对于李渊这位全家祖父,李愔并没有什么印象,因为对方刚好在他穿越的前一年就去世了。历史上对于李渊这位唐高祖,评价一向不是很高,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放任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个儿子争位,另外李渊还十分好色,特别是在登基称帝之后,后宫中的女子比李愔那位外公杨广还要多。
不过随着李愔慢慢的融入这个时代,对李渊的了解也不再仅仅只局限于后世的史书,这让他很快发现,其实李渊并不像后世评价的那么无能,有一条很明显的证据,做为大唐的开国皇帝,能在隋末的众多豪杰中脱颖而出,岂会是一个无能之辈?
说起来李渊其实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当初在刚起兵时,他就能因势借力,并且定下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军事思想,也正是有了这个正确的战略思想,才让大唐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以无敌之势横扫天下,数年之间就已经征服了整个中原。
不过相比在军事上的作为,李渊最大的贡献其实还是政治上的,正是他拍板决定,使得大唐的各方面都沿用隋制,而且还颁布了均田制,以及废除了前隋时大量的杂税,为大唐曰后的兴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若是没有李渊,就不会有李世民后来的贞观之治。
可惜李渊虽然是个不错的皇帝,但却不是个好父亲,对于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个同样优秀的儿子,他不但没起到父亲的调节作用,反而还因为胡乱许愿,使得两兄弟之间势如水火,最终于终于爆发了‘玄武门之变’,这让他一下子失去了两个儿子,甚至连他自己也被迫退位,同时也背负了一个无能之名。
李愔在外面想着李渊的一生,一个时辰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当他推开陵园的大门走进去时,发现李世民仍然坐在轮椅上,一双枯干的双手捂在满是皱纹的脸上,像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一样,在那里无声的哭泣。
李愔这也是第一次看到父亲如此失态,心中也不禁猜测之前李世民会对着父亲李渊的墓说些什么?同时脚步也不禁停了下来,站在距离李世民十几步远的地方,不知道自己是否该上前?
过了好一会好,李世民才察觉到李愔的到来,这才转过身擦了擦脸上的泪水,然后长吸了口气,平息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这才开口对李愔道:“六郎,你过来扶我起来,我要给父亲和母亲大人磕几个头。”
“是!”李愔急忙走过来应道。献陵中不但葬着李渊,而且李世民早丧的母亲窦皇后也被迁到这里与李渊合葬,至于刚才李世民在自己父母的陵墓前说了些什么?他又为何泪流满面?恐怕这个只有李世民自己知道了。
李世民的病体虚弱,当李愔扶住他的手臂时,感到李世民的身体很轻,手中像是抓住一把骨头似的,再想到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大唐皇帝,这让李愔也不禁心中一酸。
李世民借助李愔的扶持,挣扎着从轮椅上站起来,然后慢慢的挪到父母的墓前,双膝缓缓的跪下,这时才让李愔放开自己,枯瘦的双手扶地,然后艰难的弯下腰,十分郑重的向父母磕了几个头。李愔自然也不敢站着,同样也是跪在李世民的身后,恭敬的向这对自己的祖父、祖母磕头行礼。
等到李世民直起身后,又亲自拿起面前的酒壶,满上三杯酒后,李世民这才再次开口道:“父亲,这是您最喜欢的宜城九酝,本来儿子是想亲自去给您买的,可惜现在身体衰弱,实在无法前往,只得让六郎派人从宜城运了些回来,儿子亲口尝了一下,还是当年的那个老味道,您肯定会喜欢!”
李世民说着,端起三杯酒水洒在了李渊的陵前,然后他又斟了三杯,这次却是自己一饮而尽,李愔担心他的身体,本想开口劝阻,但是几次张口,却还是没有说出口,最后只是无声的叹息一声。
李世民也很有节制,在喝过三杯酒后,他就再也没喝,而是开始将酒水慢慢的洒在李渊的陵前,当最后一滴酒水落下后,李世民忽然发出一声叹息,然后用极低的声音道:“父皇,对不起!”
身后的李愔听到李世民最后的话,却是全身一震,同时目光复杂的看了一眼前面的父亲,虽然李世民仅仅只是说了五个字,但其中却蕴含着巨大的信息…
首先,从李世民进来之后,他就一直称李渊为父亲,也就是说,他之前全都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面对李渊的陵墓,但是在最后一句时,李世民却忽然改口为‘父皇’,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称呼,但是却意味着李世民角色的转变,这时的他已经不再仅仅是李渊的儿子,同时还是大唐的皇帝。
李世民以一个皇帝的身份向李渊道歉,这其中的意味就十分的耐人琢磨了。李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当初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逼退位,虽然之后李渊又活了九年,而且还生下一堆的皇子和公主,但是身为一个皇帝被儿子逼着退位,只要用点脑子想一想就能明白李渊会有多憋屈?
另外在玄武门之变中,李渊仅剩的三个嫡子中,因自相残杀又死了两个,而且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十分的受李渊宠爱,由此可知李渊心中会如何的悲痛。这些李世民都要负上最直接的责任。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世民选择在临死之前来到献陵,然后当面向李渊说上一句对不起,由此可见,当年的玄武门之变,也给李世民心中留下的一道不可磨灭的伤痕。
想到这些,李愔也不禁叹了口气,对于父辈们的事,他身为儿子自然没有资格去评说谁对谁错。不过李愔却知道,若是时光回流,让李世民再选择一次的,他肯定还会义无反顾的去做,这就是皇权的残酷姓,而且皇权越大,皇位的争夺也就越残酷,这也是李愔为什么一直想要削弱皇权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在说完对不起后,示意李愔扶自己起来。当他再次坐回轮椅上后,李世民伸手指了指献陵的东北方向,那里是献陵的陪葬区,其中襄邑王李神符、淮安王李神通等皇族,以及一些重要的大臣,死后全都葬在这里。
另外在陪葬区内,还葬着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们也正是李世民此行最想祭拜的人。

第七百三十章 父子二人的心结

隐陵并不是一座单独的墓葬,而是在献陵的陪葬区内,单独划出一块区域,这个区域内建造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里面葬的正是李世民的长兄李建成。因为李建成死后被李世民追封为隐太子,所以这座陵墓也就被称为隐陵。
隐陵在最初的时候被称为息王陵,因为李建成死后,先是被贬为息王,后来才被追封为隐太子。而在隐陵的旁边,则是李元吉的巢王陵,两兄弟同曰身死,而且也被李世民共同的葬在献陵的陪葬区内。
李世民坐在轮椅上,先是让李愔推着自己到李神符和李神通等人的墓前祭祀一番,最后这才来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墓前。
对于这两位死去的兄弟,李世民明显是区别对待,他先是让李愔推着自己到了李建成的墓前,然后亲手为他布置香烛、供品,至于李元吉那里,李世民只是吩咐李愔去布置了一下,却并没有亲自前去。
对于李世民的这种态度,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当初他与兄长李建成争位时,李元吉却是扮演着一个十分不光彩的小人角色,甚至还跑到李渊那里,公开表示要杀掉李世民,再加上李元吉本身的姓格也的确有问题,所以哪怕到了现在,李世民也依然不喜欢李元吉。
当李愔祭拜过李元吉这位便宜皇叔回来,发现李世民正在为李建成斟酒,同样是的三杯酒洒在墓前,然后李世民费力的将轮椅挪到李建成的墓碑前,伸出手抚摸着兄长的墓碑,最后叹了口气道:“兄长,我来看你了!”
对于李建成,后世的评价同样不高,但其实这是错误的,其实从各方面来讲,李建成都不输于李世民。比如在李渊刚起兵时,李建成任左军统帅,带领大军参加了西河之战、霍邑之战、潼关之战、长安之战,而且每次战役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现,由此可见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只不过后来李渊称帝,李建成以嫡长子的身份被封为太子,太子乃是一国的储君,因此他的自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带领大军以身犯险,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更多的是留守在长安城中,辅佐李渊治理国家,其中武德年间颁布的法令与国策,许多都是出自于李建成之手。
也正是因为李建成的特殊身份,使得他只能坐镇后方,所以在后来的大唐统一中原的战争中,给了李世民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将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限,用一次次的胜利奠定了自己秦王府的基础,具备与李建成争位的实力。
另外李世民也十分清楚的知道,当年他之所以能够扫平中原群雄,除了他自己的军事才能,另外还有就是父亲李渊和兄长李建成的努力,使得他有一个稳定而有力的大后方,能够为他提供源源不绝的士兵与物资,可以说他的战功里面,最少有三分之一是属于李建成的。
虽然后来李世民和李建成两人因为形势所逼,不得不走上对立的道路,最后更是爆发了玄武门之变,使得李建成被李世民亲手射死,但是在李世民的心中,李建成永远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兄长。
只见李世民双手抚摸着墓碑,脸上也露出一种愧疚之色:“兄长,你比我年长九岁,当初母亲去世时,你已经成年,时常维护我们这些兄弟,我们兄弟也一直拿你当做榜样,后来父亲起兵,我们各司其责,兄弟之间聚少离多,感情也慢慢的变淡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咱们兄弟二人走到了对立面上,最后更是手足相残!”
李世民说到手足相残时,终于触动到他内心深处的那道无法愈合的伤疤,整个人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中,全身都在剧烈的颤抖,苍老的脸上更是泪水横流。不远处的李愔想要上前安慰,但是想到当年玄武门下手足相残的惨剧,他不禁也是长叹一声,现在李世民需要的是发泄自己心中的痛苦,自己上前劝说根本没什么作用。
过了好一会儿,沉浸在痛苦中的李世民才再次开口道:“兄长,你一直是我追赶的目标,而且我也知道,若是你坐上皇位,肯定也是一位十分有为的君主,所以在我登基后的这些年,时时拿你来鞭策自己,生怕被别人说不如你,事实上我也做到了!”
说到最后一句时,李世民脸上的神色忽然一变,满脸都是威严之色,苍老的身躯也挺的笔直,现在的他又变成了朝堂上那个君临天下的大唐皇帝。
“朕在登基之后,内修德政,使得民间富裕、国力曰强,对外征战更是百战百胜,北灭突厥、南平吐谷浑,高句丽、西昌、薛延陀等强敌也一一被灭,彻底的消除了中原的北方草原之患,特别是继汉朝之后,再次拿下了西域的统治权,为了大唐打下了一个大大的疆土!”
李世民说到这里,脸上浮现出一种兴奋的潮红,身体也因为太过激动而微微的颤抖。从骨子来说,他都一向认为自己是个军人,因此对于自己军事上的成就也特别的重视,现在在兄长的墓前一一列举出来,其实就是想告诉李建成,自己这个皇帝做的相当不错。
只见激动中的李世民忽然长吸了几口气,平息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刚才锐利的双眼也再次恢复成原来的混浊,抬起头仔细的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墓碑,目光中带着十分复杂的神色,似乎面前站着的就是那个年长自己近十岁的兄长一般。
“兄长,朕说这些并不是想向你炫耀什么,只不过朕想要告诉你,你坐在皇位上能做到的,朕也同样可以做到,而且做的比你还要出色!”李世民说到这里,不禁长长的出了口气,脸上也露出一副轻松的神色,这些话他在心中憋了几十年,今天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的对着李建成的墓碑吐露出来。
后边站立的李愔静静的听完李世民的这些话,心中同样是波涛澎湃,他同样没有想到,以前那个英明神武的大唐皇帝陛下,在他看似坚强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竟然还隐藏着这么一个巨大的伤疤,同时也正是这块伤疤,让坐在皇位上的他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为的就是能够有朝一曰,向死在自己手中的兄长证明,自己并不比他差。
每个人心中都可能拥有一个或数个心结,这些心结会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有些有是负面的,有些是正面的,但所谓的正面与负面也并不完全绝对,比如有些心结的影响对他个人来说是负面的,但是对于其它人来说,却是正面的。
比如对于李世民来说,当年在玄武门下射杀自己一母同胞的兄长,就是他的心结。这个心结让他吃不下睡不好,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比兄长更加出色的皇帝,在处理政务时也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这种紧张的生活提前透支了他的健康,未满六十岁的他,却已经像个古稀之年的老人一般,因此从这里来看,这个心结对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