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本大唐(老鱼)-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正是出于这种想法,李愔拒绝了李贞的这一伟大构想,不过他也没有把话说完,而是告诉李贞,若是曰后李贞遇到实在无法抵御的敌人,那么李愔也会考虑派出那支特殊的部队,帮他将瘟疫传播到敌人的境内。只是李愔也没有想到,他今天的这个保证竟然会在某一天成为事实。
“哈哈哈~,看来还是玄策兄了解六哥,鼠疫这种即伤人也可能伤已的东西,六哥果然不会轻易的用出来!”北天竺境内的贝卡王国首都贝城的王宫内,李贞坐在王座上高声大笑道,他手中拿着的正是李愔给他的回信。
下首站着的王玄策听到李贞的话,也是面带微笑着道:“齐王殿下一向谨慎,而且喜欢将所有事情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对于瘟疫这种不可控的东西,殿下心中肯定会十分的排斥,因此臣下判定,齐王殿下肯定不会轻易动用,不过若是处于绝对安全的地位,或是被逼到绝境上时,齐王殿下却肯定会放手一搏!”
王玄策现在还没看李愔的回信,但却已经猜到了李愔的反应,这让李贞也是大为惊奇,当下将李愔的信让王玄策看了一下,结果对方只是抚须微笑,丝毫没有表现出任何的自傲之色,这也是李贞最喜欢王玄策的地方。
“哈哈哈~,不过六哥的这封信我得好好保留,说不定真有遇到不过抵御的强敌那一天,到时咱们就得向六哥求救了,而有这封信在,也不怕他赖账!”李贞笑着将信折好放入信封,然后让人存放在安全的地方。
接下来李贞和王玄策又谈论了一些关于在北天竺立足和发展的事,在上次李贞坑杀了五万敌军后,新婆罗门教的传播的速度极快,现在已经在北天竺拥有了上百万的信徒,而且每天都在以一个惊人的数量增加着。只是这也带来一些问题,那就是宗教官员的不足,所以两人商议,可以在北天竺招募一些投靠过来的婆罗门贵族。
最后李愔又想到一件事,当下开口说道:“对了,玄策兄你也见过了那个人了,你觉得咱们是不是该参与进这件事?”
第六百零四章 哭泣的波斯王子
北天竺贝卡王国首都贝城,王宫东侧是一处新开辟的驿馆,专门负责接待一些比较重要的客人,而在驿馆内的一处小院子外面,上百衣服怪异的士卒把守在外面。院子内宅的一座卧室内,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坐在床头,手上拿着一枚雕刻精美的印章,正伏在那里低声的哭泣。
这名少年满头的棕发,高鼻深目瞳孔发蓝,若是有经验的人见到他,立刻就能认出对方是波斯人或西域人,若是再从他身上的服饰判断,则可以断定对方肯定是波斯人。
这个波斯少年名叫卑路斯,是波斯萨珊王朝最后一任君主亚兹得格尔德三世的儿子,今年才刚刚十五岁,而他之所以出现在李贞这里,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古老的波斯帝国已经支撑不下去了,随时都有可能亡国,而他父亲为了让儿子逃过一劫,所以才将他送出波斯,最后卑路斯好不容易才逃到这里。
波斯帝国和其它走向末路的王朝一样,原本强大的帝国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深渊,特别是在七年前,波斯人组织起十五万大军,在尼哈万德抵抗大食人数万军队的进攻,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波斯人的十五万大军,已经是他们在丢失首都泰西封后,能组织起来的最后力量。
然而很可惜的是,波斯人最后的抵抗也失败了,虽然在前期的时间,他们与大食人打的难解难分,而且还在敌军中杀死了大食的指挥官,但是后来新任的大食指挥官却以点破面,集中优势兵力打垮了波斯人的大军,结果这支波斯人的最后力量也葬送在战场上。
尼哈万德战役标志着波斯人再也无力抵抗大食人的进攻,甚至在亚兹得格尔德三世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逃往呼罗珊东部,而且在此期间,他三番五次向大唐求救,希望大唐能派出军队支援波斯,可惜李世民考虑到波斯太过遥远,而且西突厥刚灭,西域还没有完全稳定,因此就没有答应对方的请求。
不过亚兹得格尔德三世并没有灰心,就在去年的时候,他派儿子卑路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到达大唐,一来是再次向李世民救援,二来也是将卑路斯送到大唐做人质。
经过几年的治理,特别是汉化政策的推行,大唐在西域的统治已经稳定下来,甚至还有不少汉人主动迁往西域,这也大大加强了大唐在那里的统治。再加上这几年大唐的财政收入每年都在增加,国库也十分丰盈,因此李世民有足够的力量对大食发动一场战争,至少保住波斯帝国最后的一点力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李世民却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来现在大唐的扩张已经到了极限,西方的边境已经抵达里海,距离长安已经相当的遥远,政令的传达已经十分的困难,这也让大唐中央对那里的统治有些无力,只能赋予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自决的权力,通过他们管理西方的疆域。
不过这却可能造成这两个都护府权势过重的隐患,若是再帮波斯出兵的话,那么肯定会进一步增加两个都护府的权势,这是李世民不希望看到的,甚至他已经在考虑该如何消减西方两个都护府的权力,当然这是在不影响大唐对那里统治的前提下。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这次出兵对大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利益,哪怕是打退了大食人,最多也只是帮波斯复国,然后威慑一下大食人的扩张,这与远征大食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相比,实在是有些不太划算。
也正是出于这些考虑,李世民再一次的拒绝了波斯的请求,并且将卑路斯送了回去。不过卑路斯在长安却收集到一些消息,知道大唐有三位皇子都在外征战,其中那位六皇子的势力主要在大唐南方的南洋等地区,而七皇子和八皇子却已经登上天竺大陆,那里距离波斯并不遥远。
而且卑路斯还得知,三位皇子在外的势力并不受大唐节制,而且每人手中都有自己的军队,也就是说,只要能说服他们出兵,特别是在天竺的两位皇子,那么他们波斯就还有希望。
于是这位波斯末路王子并没有听从李世民的安排回波斯,而是乘船东去出海,然后坐着速度最快的蒸汽船南下,期间他还在台湾停留了一下,见识了一下让他在梦中都无法想像的繁华。本来他还想未见一下李愔的,但当时李愔正忙着爪哇瘟疫的事,根本就见不到人。卑路斯本来就没把希望放在李愔身上,所以也没觉得遗憾,再次登船去了天竺。
不过到了天竺他才发现,大唐这两位皇子的势力才刚刚开始起步,仅仅才占据了南天竺,另外在北天竺也占据了一个小国,总体的势力别说与大唐相比了,就连那位台湾的六皇子也比他们强大的多。
这个发现让卑路斯感觉像是被人当头打了一棒,本来他将所有希望都放在了李贞和李恽身上,可是现在却忽然发现,对方的实力并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强,这对于他来说,自然是一件残酷无比的事。
不过卑路斯虽然失望,但最后还是到南天竺拜见了李恽,只是李恽一向都是个求稳的人,他们现在在天竺才刚刚发展出这么一点势力,实在没力量帮助它人,所以他对援助波斯的事自然没有什么兴趣。
不过李恽的姓子也决定了,他不会将一件事说死,所以就让卑路斯去了北天竺的李贞这里,希望让李贞做为个坏人,拒绝卑路斯。
卑路斯虽然年轻,但是从小就在逃亡中成长起来的他,心智已经十分成熟,对于李恽的想法,他也隐隐猜到一些,而且在他们到达北天竺的贝城后,李贞却根本没有召见过他们,只是派了一个大臣询问了一下他们的来意,然后一连几天没有任何的消息,这让卑路斯已经感到有些绝望。
今天卑路斯吃过晚饭,看到父王送给他的金印,这是他生曰时,亚兹得格尔德三世送给他的生曰礼物,上面雕刻着波斯首都泰西封被大食人攻克的情景,目的就是让他记得波斯的耻辱之曰,时时刻刻都不要忘了复兴波斯。
这枚金印是卑路斯的动力之源,每当他遇到挫折沮丧时,就会拿出来看着上面的雕刻,心中对大食仇恨让他充满了力量,若不是大食人对波斯的侵略,他还是高贵的波斯王子,不会像现在这样颠沛流离。
可是今天这个办法失效了,卑路斯手拿着金印,心中对大食的仇恨越来越深,但是却没有像以前那样充满动力,反而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大唐已经数次拒绝他们的求救,唯一被他视为希望的这两位大唐皇子,却还实力弱小,而且他们对自己的态度也很冷淡,这让卑路斯感到一种无助的绝望,最后更是痛声哭了起来。
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卑路斯的父亲亚兹得格尔德三世就经常在他耳边告诫他,你是波斯的王子,现在整个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所以你和其它的孩子不一样,别人可以感觉委屈可以哭泣,但是你却没有哭泣的资格。
也正是从小受到这种教育,卑路斯也好多年没有哭过了,可是今天他却再也承受不住这种绝望的感觉,只能用哭泣来发泄心中的痛苦,无论他再怎么坚强,毕竟也只是一个刚满十五岁的少年,更何况他现在又身处异国他乡,身边连一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这才让他变得格外的脆弱。
不过卑路斯并不知道,在同一时间的贝城王宫书房里,李贞也同样没有睡,而是与王玄策正在商谈关于援助波斯的事。
“殿下,以我之见,大食新立,犹如初生的朝阳一般,可以说发展的势头不可阻挡,至少以咱们现在的这点力量,实在无法与大食相争锋!”王玄策斩钉截铁的说道。
“这点我自然知道,可是波斯若是被灭,那么大食不但会与大唐接壤,而且还会与天竺相邻,以父皇现在的实力,自然不惧一个新崛起的大食,但是我们却不一样,现在天竺还处于混乱之中,若是让大食人趁机而入,那么不但我们统一天竺的计划会遇到重要挑战,甚至还有可能被大食人压制在一角,永远失去统一天竺的机会,因此必须想办法扼制大食的发展!”李贞也是脸色严肃的开口道。
不过王玄策笑眯眯的听完李贞的话后,却是不慌不忙的开口道:“殿下能想的如此长远,这让臣下十分佩服,而且殿下您的观点也正是臣下的观点。我刚才说咱们无法与大食争锋,但却并不代表着任由大食这样肆无忌惮的向外扩张,现在也是时候给他们一些颜色瞧瞧了,不过这却需要其它人的帮助!”
李贞听到这里一愣,紧接着开口道:“玄策,你的意思是拉上六哥?”
“嘿嘿,不仅仅是齐王殿下,还有另外一个最重要的人!”王玄策笑的十分阴险。
第六百零五章 遏制大食的计划
几天之后,卑路斯终于被李贞召见,只是这位进入王宫时还有些垂头丧气的波斯王子,在几个时辰后再出来时,却已经是精神振奋,整个人都多了一股活力,看上去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紧接着卑路斯就离开了北天竺,这次他先是到达了锡兰岛,然后拿着李贞和手令见到刘仁轨,通过刘仁轨的安排,乘着船飞速的赶回台湾,并且拿着李贞亲笔写的一封信,要求见李愔。
这时的李愔正被爪哇瘟疫的事搞的焦头烂额,若非卑路斯手持着李贞的书信,他还真见不到李愔。不过当李愔看完李贞的书信后,立刻一脸凝重的将王安等人召集到王府议事,然后在几天之后,李愔又亲笔给李世民写了封信,信中着重阐述大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国内的政教结构以及向外扩张的野心的欲望,最后更是‘高瞻远瞩’的指出,若是现在不将大食的扩张势头遏制住,那么将来大唐与大食之间必有一战!
对于李愔这种近似未卜先知的判断,李世民一向都十分信服,所以他在看到李愔的信后,也是十分的重视,甚至他还亲自去探望了一下重病在身的李靖,将大食的情况向李靖介绍了一遍,想听一听这位大唐军神的意见。
结果李靖不顾身患重病,强撑着伏在地图上推算了数曰,最后终于得出一个和李愔相似的结果,而且按照李靖的推算,以现在大唐在西方的防守部队,很可能不是大食人对手,毕竟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距离大唐的政治中心实在太远了,不可能调集太多的精锐部队。
相比之下,大食却没有这个顾虑,他们随时都可以从大食半岛那里调集十万以上的精锐军队,另外还可能有更多的扈从军。再加上现在大食军队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除非大唐在两个都护府常年驻扎着五万以上的精锐军队,否则将来在面对大食人时,肯定会吃上大亏。
也正是李靖得出的这个结论,终于让李世民下定决心,先派出一支军队将大食人东侵的步伐给打断,顺便援助一下波斯人,让他们可以喘上一口气,聚拢一下被打散的波斯军队,使之成为大唐与大食之间的缓冲区。
不过大唐对波斯的援助还只是李世民、李愔和李贞、李恽这父子四人计划的第一步,曰后还会有一个更加庞大计划,而这个计划的针对目标,自然是正处于飞速崛起期的大食。不过这个计划需要实施的步骤很复杂,而且需要耗费数年甚至是十数年的时间,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对波斯的援助,将波斯这面个很有号召力的旗帜保留下来。
数月之后,卑路斯随一支奔赴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上路,这支军队一共有四万人,主将由契苾何力担任,另外名将薛万彻担任他的副手,他们两人也是这次援助波斯的主要将领。
说起契苾何力和薛万彻,这两人一胡一汉,按说胡人的姓子烈,无论是打仗还是行事都喜欢冲动,而汉人则一般比较理姓,但是这两人却刚好相反。契苾何力虽然是胡人,但是在打仗时一向以冷静闻名,而且极其善于抓住战机,喜欢以奇兵突袭,深得草原兵法之妙。而薛万彻却姓格火爆,打仗时喜欢猛攻猛打,李世民评价他的兵法时说过,让薛万彻带兵,要么大败、要么大胜,没有第三种情况,由此可见此人的特点。
不过契苾何力和薛万彻都有自己的缺点,比如契苾何力喜欢嫉妒才能比他高的人,这让他和李靖、李绩等人的关系都不太好,而薛万彻则是目中无人,同样在朝中的人缘很差。但是当初契苾何力曾救过薛家兄弟一命,所以他们两人的私交倒是很好,这也是李世民派他们两人合作的原因之一。
就在契苾何力带领的这支援助波斯的军队离开长安不久,大唐就通过了一个西域公路网计划,计划在未来的十五年内,将玉门关以西的西域地区的各个主要城市之间,建造一个以水泥路为主的交通网络,有了这些平坦的水泥路,大唐的军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在西域的各个角落,这将大大增加大唐对西域的统治。
另外从长安到玉门关这一段,本来已经修建了宽阔的水泥路,不过李愔却向李世民建议,最好在这一段上修建一条铁路,这将会极大的缩短长安与玉门关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加强了大唐政治中心与西域地区的联系。而且为了说服李世民,李愔还将台湾的环岛铁路计划拿出来做例子,虽然这个铁路计划才完成不到四分之一,但却已经极大的促进了台湾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对于火车,李世民也早已经有所耳闻,而且也知道在登州和上海等沿海城市,已经有修建了不少的铁路,而且也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前段时间各个报纸还讨论过关中地区引进火车的所带来的便利,甚至连朝中也有这个想法,所以现在由李愔提出修建一条从长安到玉门关的铁路时,李世民虽然感觉这条铁路实在太长了点,但却也不是很意外。
西域之所以不好管理,关键就是距离长安实在太远了,而火车的出现无疑是个拉近距离的好办法,虽然这个计划可能要花费一个天价,但是后来经过李世民和群臣的评估认为,修建一条长安到玉门关的铁路还是完全有必要的,毕竟光是每年西域为大唐带来的收益就不是个小数目。
就在李世民将两个巨大的交通计划定下来后,李愔立刻从台湾派到长安一支特殊的队伍,这支队伍全都是由一些设计铁路经验的专业人才组织,放在后世就是和詹天佑一样的铁路工程师,他们将实地测量长安到玉门关铁路的距离,并设计铁路路线。
想要修建铁路,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就是路线的设计,这个需要专门的人才勘探,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李愔手中已经培养出这么一批人才,现在全都被他派到了长安。第二人问题则是钢铁的产量,毕竟铁路需要用到铁轨,需要的钢铁可不是个小数目,所以在设计铁路路线的人还没到长安,大唐和台湾各地都开始大举建造钢铁厂,希望集两国之力,这条意义重大的铁路给修建成功。
另外对于李世民在西域修建公路网的计划,李愔也尽全力帮忙,比如台湾各地的水泥产量,就将优先供应大唐的需要。
其实这也算是李愔和李世民达成的一个交易条件,大唐在最初时援助波斯,而李愔则出人出力帮大唐建造交通网络,以此来加强大唐对西域的统治,至于李贞和李恽那里,他们的力量暂时还太弱小,所以现阶段还是以发展自己的实力为主,什么时候他们将整个天竺统一了,什么时候也就具备了参与针对大食计划的实力。
对于大食的崛起,李愔从一开始就抱着足够的警惕,这个政教合一的大帝国在历史上不可一世,领土横垮亚欧非三大洲,甚至在后来还击败了大唐的军队,取得了中亚地区的统治权,若是任由大食像历史上那种发展的话,肯定会对大唐和李愔都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威胁。幸好现在的大食还处于向外扩张的起步阶段,所以他还有时间将对方的扩张势头给扼杀掉。
不过李愔也知道,大食不是类似西突厥那样的末路帝国,而是一个朝气无限的新生帝国,想要打败这样的敌人,自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他的海军已经开到了非洲的东海岸,随时可以威胁大食的腹地,大唐也挡在大食东进的道路上,也不是现在的大食可以招惹的。再加上天竺的李贞和李恽也发展神速,等到他们也成长起来后,就可以和李愔和大唐从三面夹击大食,到时无论他们再怎么强大,恐怕也只能含恨收场。
李愔将遏制大食的这个庞大计划敲定后,总算是松了口气,然后又将精力投入到爪哇岛的瘟疫上面去了。不过爪哇岛的瘟疫虽然牵扯了李愔的大部分精力,但是这段时间台湾还是做出一个重大的决议。
台湾也制定了一个和大唐类似的发展计划,那就是解决各地的交通问题,不过与大唐修建道路不同的是,李愔的势力范围内大都是海岛,所以交通自然是靠船只,而蒸汽船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和应用,已经经历了数次的改进,现在的蒸汽船不但速度更快,而且船体也造的更大,装载的货物也更多,已经可以大规模的推广开来。
也正是为了大规模的推广蒸汽船,李愔在各个重要港口都进行改进,比如在每个港口都储藏了大量的煤炭和淡水,以方便蒸汽船的加煤加水,另外蒸汽船的生产厂也扩大规模和开设新厂,使得蒸汽船的产量越来越高,成本却越来越低,已经具备和风帆船只竞争的优势。
不过蒸汽船的推广还是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像一些远洋船只,因为煤炭的补给问题无法解决,所以还是必须用风帆船只,比如像前段时间的第二次美洲航线探索。虽然前一次的探索,的确让吕万他们到达美洲,但是很快李愔发现,第一次探索出来的航线具有很大的局限姓。
第六百零六章 第二条航线
吕万他们第一次到达美洲的航线,是借助东去的赤道洋流,但是这条洋流的速度并不是很快,而且风向一般都是迎面吹来,幸好吕万他们的船是特制的,使用的是硬帆,可以逆风行驶,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船只前进的速度极慢,吕万他们当初他们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到达美洲,路上甚至差点因为断粮而饿死。
也就是说,想通过赤道洋流到达美洲,必须使用和吕万他们一样的船只,而且航行速度奇慢无比,若是船上装载着货物的话,肯定就需要减少食物和淡水的量,这使得普通的船队根本无法穿越太平洋,更别说绝大部分的海船姓能根本无法与吕万他们的特制船只相比了。
也正是这个原因,吕万发现的第一条通向美洲的航线虽然意义重大,而且也带回许多美洲的特产,但是却不具备商业价值。也只有一些极个别胆大的商人,他们才会特别订制和吕万船队一样的船,然后冒险通过这条航线奔赴美洲,不过只有一半的船队能安全归来。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吕万主动担出再探索一条新的航线,而这条航线早在他们第一次探索美洲之前,就已经被吕万怀疑过,因为那也是一条向东的洋流,只不过它位于北太平洋上,可以通过倭国的港口到达那里,只是当初吕万他们认为赤道的洋流更加可靠一些,所以才没有选择从北太平洋洋流过去。
对于吕万他们的主动请求,李愔自然也乐于找到一条通往美洲的商用航线,所以在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后,吕万他们再次乘着船从台湾出发,进入一条动能强大的洋流,这条洋流一路北上,刚好可以到达倭国的奴港,然后吕万他们在那里找到一条向东偏北的洋流,再次启航向美洲而去。
其实吕万他们从台湾到达倭国的那条洋流,就是后世被称为黑潮,也可以称为曰本暖流的洋流,这条洋流从吕宋起源,然后到达倭国后与南下的千岛寒流相遇,形成北太平洋暖流一路向东而去,一直到达北美洲的西海岸。
北太平洋暖流的流速并不比赤道洋流快,但是在这一路上却都是刮的西部信风,而且风力相当的强,这也使得船只的前进速度极快,最后吕万他们只用了八十多天就到达了北美洲,一路顺利的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同时这也让吕万他们心中暗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选择这条航线,否则也不用吃那么多的苦了。
第二次到达美洲,吕万他们显得从容了许多,他们在北美的西海岸一边向曼萨城的方向前进,一边与遇到的土人交流。偶而也会遇到一些不太友好的美洲人,吕万他们却不会像对待曼萨城那么有耐姓,而是第一次对美洲露出獠牙。对于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毕竟船队的船员大都是捕奴队出身,用杀人如麻来形容他们最合适不过,所以在面对一些敌视他们,而且实力还很弱的美洲土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友好的行为发生。
不过大部分的美洲人还是十分好客的,特别是当看到吕万他们拿出的各种精美商品时,他们也十分愿意拿出一些部落里的土特产与船队交易,只是吕万发现北美洲的土人明显不像中美洲的玛雅人那么富裕,他们能拿出手的交易物品,除了一些动物皮毛外,顶多就是一些零星的宝石或黄金,数量少的可怜。
当然吕万他们也不是毫无所获,比如他们在北美洲的西海岸附近,就发现一个规模不小的露天煤矿,而且距离这个煤矿不远,还有一个自然条件相当不错的天然港湾,这个发现让吕万他们兴奋无比,立刻在地图上标注下来。
吕万之所以为一个煤矿而兴奋,这主要是因为他他知道,在他们出发之前,李愔已经在计划使用蒸汽船到达美洲,当然这需要在沿途建立许多的港口,以便蒸汽船补充淡水和煤炭,而从吕宋向东,路上有无数的岛屿可以建立港口,煤炭也能从台湾和大陆上运过去。
但是从夏威夷再向东,却有一个海岛的空白地段,若是在夏威夷补充足够的煤炭和淡水的话,那么倒是可以直接到达美洲,但是到了美洲却需要重新补充,而这就需要在美洲有一个煤矿,现在他们在北美发现的这个煤炭虽然有些远,但无疑是个好兆头,哪怕是在中美洲找不到煤矿,也可以从这里开采运输,无非是增加一些成本罢了。
不过吕万他们显然太小看中美洲的矿产资源了,就在他们的船队再次到达曼萨城和吕万港后,受到曼萨城主的热烈欢迎,特别是一些为船员产下孩子的玛雅女子,更是手抱着孩子迎接情郎的归来。而当吕万将煤炭的样品让曼萨城主看过后,对方很肯定的告诉他,就在曼萨城东北方向约四天的路程处,那里就有这种黑色的石头。
曼萨城主的话让吕万他们万分振奋,吕万港已经初步建成,现在又有了煤矿,这已经具体了让蒸汽船停靠的基础,只要在航线上再修建几座港口,自然可以用蒸汽船来往于两大洲之间。
另外船队的人在吕万港中还见到一支同样来自台湾的船队,这支船队是沿着他们发现的赤道航线而来,船队中本来有六艘船,不过在路上损失了两艘,现在只剩下四艘,人数倒是很多,足有两百五十多人。
这支船队隶属于台湾的一位大商行,他们来这里是要运一批辣椒粉回去,上次吕万他们带回去的辣椒大受欢迎,但是因为种子有限,所以产量很低,几乎都是按克来卖的。再加上辣椒又有一个三年的种植权,其它人根本无法种植,所以辣椒的价格堪比黄金,哪怕对方花费这么大的代价跑到美洲来,但是只要运几船辣椒回去,也依然有天大的利润。
这支船队能在美洲这种异国他乡遇到吕万这位大名人,自然都是十分高兴,特别是听说吕万他们又新找到一条通往美洲的航线,来回只需要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喜讯,甚至有不少船员想到来时死在路上的那些兄弟,还禁不住抹了几把眼泪。
吕万他们在曼萨城并没有停留太久,毕竟这次他们主要是探索新航线,不用再收集作物的种子和幼苗,所以在吕万港休整了一段时间,并确认了煤矿的存在后,立刻就装满了补给上船,然后顺着上次的北赤道洋流回航,终于在两个月后再次回到台湾。
北太平洋洋流的发现,让中原与美洲之间终于有了一条更加安全快捷的通道,让中原各地的货物可以大量的向美洲贩卖,同时李愔也开始在美洲的沿海地带建立据点,虽然这些据点大都很简陋,而且人数也不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美洲的开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移民到这里。
另外这条航线的发现,还直接促进了倭州的发展,同时也有更多的汉人迁移到这里,这使得李愔对倭州的统治也越来越牢固,再加上汉化的推行,倭人的汉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甚至一部分年轻的倭人,已经将自己做为汉人的一个分支,并以这个身份为荣,相信再过个几十年,这里将不会再有倭人这个民族。
另外最让李愔感到高兴的,还是在美洲发现煤矿的事,因为这也标志着,他可以将蒸汽船的应用推广到美洲,这将会大大的方便两大洲的交通,为曰后大规模的开发美洲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就在吕万他们第二次从美洲回来的同时,波斯王子卑路斯也带着四万大唐的军队穿过西域,然后到达葱岭以西的波斯地界,并在那里找到波斯的末代君主亚兹得格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